2025届广东省云浮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云浮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云浮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云浮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云浮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云浮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1为物质A通过质膜的示意图,图2为质膜的结构模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物质A的转运方式为易化扩散B.若物质A正在进入细胞,则运输方向为图2中的Ⅱ→ⅠC.图1中物质B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发生可逆性形变D.图2表示的结构模型可用高倍物镜直接观察到2.科研人员研究赤霉素(GA3)对NaCl胁迫下红小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芽长和根长的影响,实验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处理方法芽长(cm)根长(cm)蒸馏水(D组)5.604.26150mmol/LNaCl溶液(S组)1.961.86S组+10mmol/LGA33.043.06S组+30mmol/LGA34.083.12S组+50mmol/LGA34.843.42A.该实验只有D组为对照组B.50mmol/LGA3是缓解胁迫的最适浓度C.与盐胁迫下相比,实验范围内GA3的浓度均具有缓解胁迫的作用D.实验说明加入一定浓度的GA3能使红小豆种子在盐胁迫下正常萌发3.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个O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个AB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血型ABABO基因型IAIA,IAiIBIB,IBiIAIBiiA.他们生的儿子患色盲的概率为1/4B.他们生B型血色盲女孩的概率为1/4C.他们B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盲女性婚配,不可能生出O型血色盲女儿D.他们A型血色盲女儿和O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4.人类的多种遗传病是由苯丙氨酸代谢缺陷所致,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所致;尿黑酸在人体内积累会使人的尿液中含有尿黑酸,这种尿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成黑色。下如图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部分代谢途径,如图为甲、乙两个家庭的系谱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苯丙酮尿症、尿黑酸症的病因分别是缺乏酶⑥和酶③B.家系乙中Ⅱ-4携带尿黑酸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C.家系甲中Ⅱ-3可通过减少苯丙氨酸的摄入来减缓症状D.两家系中6号个体婚配,孕期内应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5.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A.为细胞提供碳源 B.促进细胞贴壁生长C.维持培养液的pH稳定 D.防止细胞之间粘连6.核糖体RNA(rRNA)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翻译时rRNA参与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rRNA的合成需要核DNA做模板B.原核生物中也有合成rRNA的基因C.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缩短一条肽链的合成时间D.rRNA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均会导致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C.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倍增8.(10分)普通小麦6n=42,记为42E;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M,长穗偃麦草中某条染色体含有抗虫基因。下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抗虫小麦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不存在生殖隔离,杂交产生的F1为四倍体B.①过程目前效果较好的办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数目为3M或4MD.③过程利用辐射诱发染色体发生易位后即可得到戊二、非选择题9.(10分)科学家研制出基因工程乙肝--百白破(rHB---DTP)四联疫苗,其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获取百日咳杆菌类毒素的基因,可从百日咳杆菌的细胞中提取对应____________,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片段,获得的cDNA片段与百日咳杆菌中该基因碱基序列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2)由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序列比较小,且序列已知,获得目的基因可采用_________,然后通过PCR技术大量扩增,此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3)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科学家采用了改造后的腺病毒作为运载体,请写出你认为科学家选它的理由: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4)研究发现,如果将白喉杆菌类毒素第20位和第24位的氨基酸改变为半胱氨酸,免疫效果更好,请写出此种技术的基本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该疫苗3次的效果比只注射1次更好,其主要原因是体内产生的______________细胞数量增多,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二次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阅读如下有关钙的资料:资料甲体内钙代谢虽然受多种激素的影响,但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分沁)和降钙素(甲状腺C细胞分泌)是调节细胞外液中Ca2+浓度的两种主要激素。甲状旁腺素使血钙增加,降钙素使血钙降低。资料乙神经肌肉之间兴奋的传递依靠乙酰胆碱(ACh)。降低细胞外液中Ca2+的浓度能抑制ACh的释放;相反,在一定范围内,ACh的释放量随着Ca2+浓度的提高而增加。据认为,当冲动到达突触前终末时,Ca2+通道开放,大量Ca2+顺着浓度梯度内流。Ca2+是促使囊泡壁和突触前膜的特异分子结构发生反应的必要因素,其结果是导致两层膜暂时相互融合并破裂,囊泡内的ACh全部释出。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分泌的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弥散到_______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相关的信息。由于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这两种激素,以维持这两种激素含量的____________。调节细胞外液中Ca2+浓度时,这两种激素所起的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2)突触前膜以____方式释放ACh。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则可判断出肌细胞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向神经末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资料乙,若突然降低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会______神经冲动的传递。11.(14分)三七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主产地在云南,其成株可高达60cm。科研人员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三七和云南松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回答:(1)在A光照强度下,能正常生长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2)在B光照强度下,三七植株叶绿体所产生的氧气量为_____________()。(3)从环境资源利用角度分析,可将三七种植在云南松林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4)与大田种植相比,三七在云南松林下种植较不易发生病虫害,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为了探明臭柏幼苗在遮荫处理下的光合特性,通过盆栽实验,测定了75%遮荫处理下臭柏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叶面积(cm2)总叶绿素(mg•g-1FW)胞间CO2浓度(μmol•mol-1)净光合速率(μmol•m-2•s-1)75%遮荫37151.672972.27自然条件28561.2117812.05(1)叶绿体中含量较少的两种色素是_____。光反应的产物中用于暗反应还原_____物质。(2)表中自然条件下胞间CO2浓度更低,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75%遮荫处理一段时间后,臭柏幼苗产生的有利于提升光能利用率的变化是_______。(3)为了进一步研究臭柏光合作用O2产生和CO2吸收的部位,有人设计了“叶绿体膜和叶绿体基质”离体实验。实验Ⅰ:用充分研磨的方法破坏细胞,离心分离生物膜;实验Ⅱ:用酶破坏细胞壁,离心分离叶绿体;在适宜光照的条件下,分别检测两组实验装置是否产生O2和吸收CO2。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实验Ⅰ结果:______,原因是______。实验Ⅱ结果: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据图1分析,物质A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应属于主动转运,其中B物质表示载体蛋白。据图2分析,Ⅰ侧有糖蛋白,为细胞膜外侧。【详解】A、由图1可知,物质A跨膜运输时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物质B(载体蛋白)结合,且运输方向为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转运,A错误;B、图2中Ⅰ侧有糖蛋白,为细胞膜外侧,物质A进入细胞的方向为Ⅰ→Ⅱ,B错误;C、图1中物质B为载体蛋白,转运时会发生可逆性形变,C正确;D、质膜模型是人为绘制出来的,显微镜下看不到,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条件,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

根据实验的目的“研究赤霉素(GA3)对NaCl胁迫下红小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芽长和根长的影响”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赤霉素的浓度,因变量是芽长和根长。分析表格中实验设计思路,D组相当于空白对照组,S组相当于在高盐溶液处理后的对照组,其他三组为不同浓度的GA3的实验组,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盐胁迫会抑制芽和根的生长,但一定的GA3浓度范围内,随GA3的浓度逐渐增大,红小豆种子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越大,但从表中数据还不能得出缓解作用最大的最适GA3浓度或者能否使种子萌发恢复正常的GA3浓度。【详解】A、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根据实验目的分析,设计中D组和S组都是对照组,A错误;

B、由于实验中GA3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没有出现波峰,所以无法确定50mmol/LGA3是不是缓解胁迫的最适浓度,B错误;

C、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在盐胁迫下,红小豆萌发的根和芽生长变短,但在实验范围内GA3的浓度均具有缓解胁迫的作用,C正确;

D、由于从实验结果分析,没有显示出那个GA3浓度下与D组的结果相同,同时实验也没有设计更高浓度的GA3处理盐胁迫下的红小豆种子,所以此实验还不能说明加入一定浓度的GA3能使红小豆种子在盐胁迫下能恢复正常萌发,D错误。

故选C。

【点睛】分析本题实验关键要明确设置的D组和S组都是对照组。3、D【解析】

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为常染色体遗传,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设控制色盲的基因为r,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为XrY,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为XRXr。据此答题。【详解】A、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为XrY,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为XRXr,他们生的儿子患色盲的概率为1/2,A错误;B、男性为O型血色盲,基因型为iiXrY,女性为AB型血的红绿色盲携带者,基因型为IAIBXRXr,他们生B型血色盲女孩的概率为1/2×1/4=1/8,B错误;C、一个O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个AB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他们B型血色盲儿子的基因型为IBiXrY。A型血色盲女性的基因型为IAIAXrXr或IAiXrXr,二者婚配,可能生出O型血色盲女儿(iiXrXr),C错误;D、一个O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个AB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他们A型血色盲女儿的基因型为IAiXrXr,O型血色觉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iiXRY,二者婚配,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故选D。4、C【解析】

由图1可知,苯丙酮尿症、尿黑酸症的病因分别是缺乏酶①和酶③。由图2可知,苯丙酮尿症和尿黑酸症患者均为无中生有,女儿患病,故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两种病的病因分别是缺乏酶①和酶③,A错误;家系乙父母均为杂合子,故II-4携带尿黑酸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B错误;家系甲II-3减少苯丙氨酸的摄入,则产生的苯丙酮酸减少,从而减缓症状,C正确;两家系的6号个体均不含对方家系的致病基因,孩子体内的致病基因没有纯合的可能,也就不可能患病,所以孕期内不需要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D错误。故选C。5、C【解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详解】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稳定,C正确,ABD错误,故选C。6、C【解析】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转录的场所:细胞核;

转录的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

转录的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

与转录有关的酶:RNA聚合酶;

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

(2)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翻译的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

2、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

(1)mRNA:信使RNA;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2)tRNA:转运RNA;功能:mRNA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

(3)rRNA:核糖体RNA;功能: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详解】r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因此rRNA的合成需要DNA做模板,A正确;原核生物也有核糖体也需要rRNA,所以原核生物中也有合成rRNA的基因,B正确;每个核糖体上都可以合成一条肽链,多个核糖体分别完成多肽链的翻译,C错误;rRNA能催化肽键的连接,可见其具有催化功能,即可降低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D正确。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和意义。7、A【解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和易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排列顺序的改变;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但不能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详解】A.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A正确;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时能看清染色体形态,但基因属于分子结构水平,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来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B错误;C.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分离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C错误;D.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8、D【解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分析题图:图示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抗虫小麦新品种的过程.先将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得到F1,①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甲;再将甲和普通小麦杂交获得乙,乙再和普通小麦杂交获得丙,经过选择获得丁,最终获得染色体组成为42E的戊。【详解】A、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后代F1不育,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个物种,A错误;

B、F1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可育,因此①过程目前效果较好的办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不能处理萌发的种子,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乙中来自燕麦草的染色体组是一个,因此乙中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21+0~7M,因此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数目为0~7M,C错误;

D、③过程利用辐射诱发染色体发生易位和数目变异后可得到戊,D正确。

故选D。二、非选择题9、mRNA不同化学方法人工合成DNA双链复制能自主复制、有多个限制酶切点,有标记基因,对宿主细胞无害等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记忆细胞短时间内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解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2、记忆细胞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详解】(1)为获取百日咳杆菌类毒素的基因,可从百日咳杆菌的细胞中提取对应m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cDNA片段,获得的cDNA片段中不含内含子片段,与百日咳杆菌中该基因碱基序列不同。(2)由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序列比较小,且序列已知,获得目的基因可采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然后通过PCR技术大量扩增,利用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3)改造后的腺病毒作为载体,理由是能自主复制、有多个限制切位点、有标记基因、对宿主细胞无害。(4)如果将白喉杆菌类毒素20位和24位的氨基酸改变为半胱氨酸,免疫效果更好,定向改造了蛋白质,属于蛋白质工程,基本流程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5)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该疫苗3次效果更好,其主要原因是体内产生的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二次免疫的特点是短时间内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免疫预防作用更强。【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工具和步骤、蛋白质工程的重新,免疫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量,难度不大。10、体液动态平衡相互拮抗胞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减缓【解析】

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动物体就必须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加以调整,这些活动都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组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肉之间形成的结构称为突触。体液调节又称为内分泌调节,是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的一种调节方式。【详解】(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甲状旁腺素使血钙增加,降钙素使血钙降低,所以,调节细胞外液中Ca2+浓度时,这两种激素所起的作用表现为相互拮抗。(2)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ACh。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末梢与肌细胞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3)根据资料乙,若突然降低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会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点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人体两类重要的调节方式,也是常见的考点,其中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是常见的易错点,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11、三七7云南松为三七提供阴蔽环境;云南松林下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云南松林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云南松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云南松产生抵抗病虫害的物质;云南松为三七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场所【解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曲线以及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联系。植物能正常生长主要与有机物的积累有关系,此时要求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详解】(1)在A点时,对三七来说此时的氧气释放量大于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表明此时植物存在有机物的积累,植物可以正常生长,而云南松的氧气释放量小于零,此时植物消耗有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