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09/02/wKhkGWcnp32AKUgfAAIXSt_LQ-E484.jpg)
![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09/02/wKhkGWcnp32AKUgfAAIXSt_LQ-E4842.jpg)
![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09/02/wKhkGWcnp32AKUgfAAIXSt_LQ-E4843.jpg)
![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09/02/wKhkGWcnp32AKUgfAAIXSt_LQ-E4844.jpg)
![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09/02/wKhkGWcnp32AKUgfAAIXSt_LQ-E48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我国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亟待我们付出更多努力。一、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1.雾霾天气频发。由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污染源排放,导致我国许多城市出现雾霾天气。这些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质量。2.水污染问题突出。我国部分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水体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3.土壤污染不容忽视。我国土壤污染面积较大,部分地区污染物超标,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二、政府采取的措施1.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政府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加强环境监测。政府加大了环境监测力度,提高了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3.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政府通过媒体、教育、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环保知识普及,提高全民环保意识。4.加强国际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三、我国环境保护的前景1.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益完善。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我国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降低环境污染。3.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正加大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4.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环保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正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上面的文章,请完成以下题目:1.文章第一段中,“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污染源排放B.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现象时有发生C.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D.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文章第二段中,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形势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雾霾天气频发,对人们的出行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危害B.水污染问题突出,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C.土壤污染不容忽视,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D.以上三项都是关于环境污染形势的准确表述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标题:《在时光的长河里》在时光的长河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叶扁舟,漂泊于无尽的波涛之上。历史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它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承载着无数个人的记忆与情感。当我们回首往昔,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它们构成了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篇章。李明是一位退休的历史老师,他的一生都致力于研究和传授历史知识。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最珍贵的回忆却与一段尘封的往事有关。那是在1978年的夏天,李明还是一名大学生,他参加了一次考古挖掘活动,地点位于中国北方的一个偏远小镇。这次经历不仅让他见证了古代文明的魅力,更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在那个小镇上,李明遇到了一位老者——王老先生。王老先生是当地最后一位了解古代仪式和传说的人。通过与王老先生的交谈,李明第一次意识到,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它更是活生生的故事,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下来的。这段经历让李明对历史产生了更加深厚的兴趣,也为他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奠定了基础。如今,李明已经退休多年,但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历史书籍,并且乐于与年轻人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感。他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来延长生命的宽度。历史让我们懂得珍惜当下,同时也给予我们面对未来的勇气。”题目:1.下列关于李明与王老先生相遇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这次相遇发生在李明退休之后B.他们相遇的地点是在一个繁华的城市C.通过这次交流,李明认识到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D.王老先生对李明未来的职业选择没有影响2.根据文章内容,以下哪一项最能体现李明对历史的看法?()A.历史是死板的,只存在于书本之中B.历史是活生生的,是通过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C.历史的价值在于它能够预测未来D.历史应该被遗忘,因为过去的事情不再重要3.从文中可以看出,李明认为学习历史可以带来哪些好处?(多选)A.增加生命的宽度B.懂得珍惜当下C.给予面对未来的勇气D.让人变得更有钱4.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以下哪一项是对‘历史不仅仅是一种学问’这句话的最佳解释?()A.历史仅限于学术研究B.历史只能在课堂上学到C.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和世界D.历史对于个人成长没有任何帮助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楚人学舟,至于江中,会日暮,乃顶风而立,俾其徒操舟。望其徒,弗见矣,以为皆死,亦死矣,遂赴水。衣带浮出,其徒急号曰:“公勿死,吾来矣。”楚人闻之,乃止,曰:“溺者若此,吾谁与为归?”遂溺死。(选自《说苑·杂言》)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俾其徒操舟俾:使B.望其徒,弗见矣弗:不C.溺者若此,吾谁与为归归:回来D.遂溺死遂:于是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人学舟,学会后,因为不会游泳,结果还是被淹死了。B.楚人学会游泳,但不会救生,当看到徒弟不见后,以为他们都死了。C.当徒弟呼救时,楚人以为他们已死,因此他坚决不回头。D.楚人因为误会,结果错失了救生机会。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俾其徒操舟,望其徒,弗见矣。(2)溺者若此,吾谁与为归?4.楚人学舟,最后落水而亡,你认为楚人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5.楚人学舟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求学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两句写诗人登高远望时所见晚春之景,风细柳斜,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于浩渺春意中寓有悄然逝去的感情。B.“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两句用远近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满城风光可喜,春天气息浓郁的景致,让人喜悦之感盈溢。C.“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两句以寒食节日为线索,寒食宴会饮酒,写出了非比寻常的思乡愁绪。D.“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两句意在说明:风吹酒醒后,火山含泪,只图暂时冷清。2.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和主旨是什么?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准确默写出以下句子:(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总是与诗情画意紧密相连,它不仅是自然界的美丽景观,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借月抒怀,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不仅仅是对月色的赞美,更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而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表达了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亮不仅是诗人笔下的常客,在民间传说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讲述了嫦娥因误食仙药而飞升至月宫,从此与丈夫后羿分离的故事。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逐渐深入,但月亮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未因此减弱。相反,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月球的魅力,月亮作为文化和情感载体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如今,每当人们仰望夜空中的那轮明月,心中涌动的情感或许与古人并无二致——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16.下列关于文中提到的月亮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只是自然界的美丽景观,没有文化意义。B.主要用于表达对宇宙奥秘的好奇。C.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D.被认为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主要动力。1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嫦娥奔月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追求。B.科技发展加深了人类对月球的理解,但未改变其文化象征意义。C.杜甫和苏轼的作品都展示了月亮在文学中的多重象征作用。D.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月亮已经失去了作为文化和情感载体的作用。18.下列哪一句诗最能体现月亮作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的象征意义?()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D.江畔何人初见月?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材料】在古老的东方,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存在于汉字之中。汉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每一个汉字都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世界。以下是一段关于汉字起源和演变的介绍:汉字起源于甲骨文,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演变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汉字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基本功能——记录和表达意义——始终没有改变。汉字的结构复杂多样,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这些造字方法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基本认识。【七、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要概括汉字的基本功能和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特点。(3分)(2)结合你对汉字的理解,谈谈你对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有何看法。(5分)八、写作题(60分)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记得小时候,我们总会因为一件小事感到快乐;而现在,当我们回首过去,那些曾被我们认为是小事的瞬间,往往成为我们生命中宝贵的财富。请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让美好的记忆伴随你左右。字数不少于800字。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我国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亟待我们付出更多努力。一、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1.雾霾天气频发。由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污染源排放,导致我国许多城市出现雾霾天气。这些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质量。2.水污染问题突出。我国部分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水体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3.土壤污染不容忽视。我国土壤污染面积较大,部分地区污染物超标,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二、政府采取的措施1.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政府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加强环境监测。政府加大了环境监测力度,提高了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3.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政府通过媒体、教育、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环保知识普及,提高全民环保意识。4.加强国际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三、我国环境保护的前景1.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益完善。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我国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降低环境污染。3.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正加大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4.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环保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正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上面的文章,请完成以下题目:1.文章第一段中,“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污染源排放B.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现象时有发生C.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D.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文章第二段中,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形势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雾霾天气频发,对人们的出行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危害B.水污染问题突出,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C.土壤污染不容忽视,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D.以上三项都是关于环境污染形势的准确表述答案:1.D2.D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标题:《在时光的长河里》在时光的长河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叶扁舟,漂泊于无尽的波涛之上。历史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它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承载着无数个人的记忆与情感。当我们回首往昔,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它们构成了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篇章。李明是一位退休的历史老师,他的一生都致力于研究和传授历史知识。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最珍贵的回忆却与一段尘封的往事有关。那是在1978年的夏天,李明还是一名大学生,他参加了一次考古挖掘活动,地点位于中国北方的一个偏远小镇。这次经历不仅让他见证了古代文明的魅力,更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在那个小镇上,李明遇到了一位老者——王老先生。王老先生是当地最后一位了解古代仪式和传说的人。通过与王老先生的交谈,李明第一次意识到,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它更是活生生的故事,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下来的。这段经历让李明对历史产生了更加深厚的兴趣,也为他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奠定了基础。如今,李明已经退休多年,但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历史书籍,并且乐于与年轻人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感。他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来延长生命的宽度。历史让我们懂得珍惜当下,同时也给予我们面对未来的勇气。”题目:1.下列关于李明与王老先生相遇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这次相遇发生在李明退休之后B.他们相遇的地点是在一个繁华的城市C.通过这次交流,李明认识到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D.王老先生对李明未来的职业选择没有影响2.根据文章内容,以下哪一项最能体现李明对历史的看法?()A.历史是死板的,只存在于书本之中B.历史是活生生的,是通过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C.历史的价值在于它能够预测未来D.历史应该被遗忘,因为过去的事情不再重要3.从文中可以看出,李明认为学习历史可以带来哪些好处?(多选)A.增加生命的宽度B.懂得珍惜当下C.给予面对未来的勇气D.让人变得更有钱4.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以下哪一项是对‘历史不仅仅是一种学问’这句话的最佳解释?()A.历史仅限于学术研究B.历史只能在课堂上学到C.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和世界D.历史对于个人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参考答案:1.C-文章提到,李明通过与王老先生的交谈,第一次意识到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故事。2.B-李明认为历史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下来的,这表明他认为历史是活生生的。3.A/B/C-李明认为学习历史可以让人们增加生命的宽度、懂得珍惜当下以及给予面对未来的勇气。4.C-最后一段说明了学习历史不仅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自己,还能帮助人们理解这个世界,这与选项C相符。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楚人学舟,至于江中,会日暮,乃顶风而立,俾其徒操舟。望其徒,弗见矣,以为皆死,亦死矣,遂赴水。衣带浮出,其徒急号曰:“公勿死,吾来矣。”楚人闻之,乃止,曰:“溺者若此,吾谁与为归?”遂溺死。(选自《说苑·杂言》)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俾其徒操舟俾:使B.望其徒,弗见矣弗:不C.溺者若此,吾谁与为归归:回来D.遂溺死遂:于是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人学舟,学会后,因为不会游泳,结果还是被淹死了。B.楚人学会游泳,但不会救生,当看到徒弟不见后,以为他们都死了。C.当徒弟呼救时,楚人以为他们已死,因此他坚决不回头。D.楚人因为误会,结果错失了救生机会。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俾其徒操舟,望其徒,弗见矣。(2)溺者若此,吾谁与为归?4.楚人学舟,最后落水而亡,你认为楚人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5.楚人学舟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求学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C3.(1)使他的徒弟们划船,回头望去,已看不见徒弟们的身影了。(2)像这样溺水的人,我和谁一起回家呢?4.楚人学舟失败的原因有:①楚人不会游泳,却冒险下水。②楚人看到徒弟不见,以为他们都死了,丧失了判断能力。③楚人错失了救生机会,因为误会而溺死。5.楚人学舟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求学有以下启示:①学习要注重实践,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②遇到困难,要保持冷静,不能慌乱。③要善于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④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不要固执己见。⑤要珍惜学习机会,不要错失良机。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两句写诗人登高远望时所见晚春之景,风细柳斜,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于浩渺春意中寓有悄然逝去的感情。B.“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两句用远近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满城风光可喜,春天气息浓郁的景致,让人喜悦之感盈溢。C.“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两句以寒食节日为线索,寒食宴会饮酒,写出了非比寻常的思乡愁绪。D.“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两句意在说明:风吹酒醒后,火山含泪,只图暂时冷清。答案:D2.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和主旨是什么?答案:诗中主要表达了一种面对自然美景的愉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已逝时光的无奈和对现实生活的珍惜。通过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来表达诗人依然热爱自然和生活,同时也透露出对故土的深深思念之情。诗的后两句则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虽然思念故乡,但依然温馨对待眼前的所见所闻的豁达之情。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准确默写出以下句子:(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答案:(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解析:此句出自《论语·卫灵公》。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应该将道义放在生命之上,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去实现仁德。这句话重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以及为了道德和仁义可以梢容牺牲生命的精神。在中文中,“仁”是指仁爱、仁义,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这道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古代经典文献《论语》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名句理解和默写的能力。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总是与诗情画意紧密相连,它不仅是自然界的美丽景观,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借月抒怀,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不仅仅是对月色的赞美,更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而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表达了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亮不仅是诗人笔下的常客,在民间传说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讲述了嫦娥因误食仙药而飞升至月宫,从此与丈夫后羿分离的故事。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逐渐深入,但月亮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未因此减弱。相反,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月球的魅力,月亮作为文化和情感载体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如今,每当人们仰望夜空中的那轮明月,心中涌动的情感或许与古人并无二致——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16.下列关于文中提到的月亮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只是自然界的美丽景观,没有文化意义。B.主要用于表达对宇宙奥秘的好奇。C.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D.被认为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主要动力。1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嫦娥奔月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追求。B.科技发展加深了人类对月球的理解,但未改变其文化象征意义。C.杜甫和苏轼的作品都展示了月亮在文学中的多重象征作用。D.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月亮已经失去了作为文化和情感载体的作用。18.下列哪一句诗最能体现月亮作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的象征意义?()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D.江畔何人初见月?答案16.C-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17.D-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月亮已经失去了作为文化和情感载体的作用。(这是错误的理解,原文指出月亮作为文化和情感载体的作用实际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18.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话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材料】在古老的东方,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存在于汉字之中。汉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每一个汉字都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世界。以下是一段关于汉字起源和演变的介绍:汉字起源于甲骨文,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演变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汉字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基本功能——记录和表达意义——始终没有改变。汉字的结构复杂多样,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这些造字方法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基本认识。【七、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要概括汉字的基本功能和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特点。(3分)(2)结合你对汉字的理解,谈谈你对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有何看法。(5分)【答案】(1)汉字的基本功能是记录和表达意义;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基本功能始终未变,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2)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情感内涵;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符号,有助于增进民族凝聚力;③汉字的独特结构和文化内涵,为现代汉语的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④汉字的学习和运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⑤在全球化背景下,汉字的传播有助于推广中华文化,增进国际交流。八、写作题(60分)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记得小时候,我们总会因为一件小事感到快乐;而现在,当我们回首过去,那些曾被我们认为是小事的瞬间,往往成为我们生命中宝贵的财富。请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让美好的记忆伴随你左右。字数不少于800字。示例:题目:平庸中的闪光总认为,生活在这快节奏的世界中,每天的生活都如白开水般平淡无奇。直到有一天,我学会在平庸中寻找那些美丽的瞬间,那些细微的小事,渐渐成为我记忆中无法磨灭的一部分。记得高中那会儿,每天背着沉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系泊绞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气相沉积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冲压厂劳务合同范本
- 劳务分包薪资合同范本
- 个人债务转移合同范本
- 二手无产权房购买合同范本
- 供应饭店用品合同范例
- 2024年安全准入考试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 专用合同范本
- 剪辑兼职合同范例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册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6篇(含答案)
- 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教案
- 天然气加气站安全事故的案例培训课件
- 古树名木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DB50-T 867.36-2022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36+部分:仓储企业
- 幼小衔接学拼音
- 有限空间辨识参考目录图片对照版
- 成本会计第一章总论
- 桥式起重机试验项目及其内容方法和要求
- 肺断层解剖及CT图像(77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