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宁市海湖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学科第一阶段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冰城”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嘴中呼出的“白气”是凝华现象B.用雪制成的雕塑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小,是汽化现象C.雪的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D.冰放在手上熔化了,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A、嘴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B、雕塑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故C正确;D、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C.【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次声音,这三次声音依次是由下述哪一组介质传播的()A.钢、空气、水 B.钢、水、空气 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答案】B【解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传播。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在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小敏同学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在她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C.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上【答案】D【解析】光的反射定律内容中指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故AB正确,D错误;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故C正确.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答案】D【解析】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与实物大小相等,故B错误;C.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移近玻璃板,故C错误;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故D正确为答案。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可以简记为“正立、等大、等距、虚像”。5.下列物态变化中,与其它三个选项显著不同的的是()A.晾在外面的衣服变干 B.烧开水冒“白气”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春天,冰雪消融【答案】B【解析】A.晾在外面的衣服变干,是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B.烧开水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固态直接变化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D.春天,冰雪消融,冰化成水是固态变化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所以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或放热与其它三个不同是B,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6.下列事例主要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夜间靠超声波觅食 B.医生用听诊器可了解病人的心脏状况C.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D.利用探伤仪检查钢轨的各种“病变”【答案】C【解析】A.蝙蝠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可以获得周围的信息以便捕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医生用听诊器可了解病人的心脏状况等信息,便于诊断病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D.利用超声探伤仪检查钢轨,可以及时发现钢轨的各种“病变”,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下列光现象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B.手影游戏C.小孔成像 D.日环食【答案】A【解析】A.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属于光的反射,故A符合题意;BCD.手影、小孔成像、日环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A.0° B.40° C.50° D.100°【答案】B【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为50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50º,则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90°-50°=40°,故B正确.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B.“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低一些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D.“引吭高歌”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答案】D【解析】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要小声说话,即响度要小一些,故B错误;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D.“引吭高歌”就是大声唱歌,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故选D。10.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是调节弦在发声时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答案】B【解析】乐音有三要素,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本事有关,而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又和物体的松紧程度、材料、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因此本题选择B答案.1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对下列古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风雨送春明,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C.“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由什么态变为什么态,判断物质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A.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A项错误;B.雪是高空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B项错误;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项正确;D.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形的小水珠和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项错误。12.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答案】A【解析】【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但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选A.13.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有耳罩【答案】B【解析】A.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防治的,故A不符合题意;B.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的,故B符合题意;C.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C不符合题意;D.带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C.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处减弱噪声D.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答案】A【解析】A.耳朵贴在桌子上能听到敲桌子的声音,声音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的,说明桌子能传声,故A正确;B.超声波可用来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错误;C.摩托车发动机发出噪声,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蝙蝠能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被蝙蝠接收,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故D错误。故选A。15.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系”的是()A.甲图: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听玻璃罩中闹钟铃声的变化情况B.乙图: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听锯条发出声音的变化情况C.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用叉股轻触乒乓球,比较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D.丁图:八个相同玻璃瓶中装不同深度的水,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答案】C【解析】A.图甲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B.图乙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则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同,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用叉股轻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D.图丁中八个相同玻璃瓶中装不同深度的水,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瓶子,瓶子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___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答案】①.-13②.热胀冷缩【解析】[1][2]常用液体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示数往下越来越大,则读数为-13℃。1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从物理角度来看,月亮______(填“是”或“不是”)光源,他看到的“明月”是______(填“反射”或“发出”)的光,他在地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答案】①.不是②.反射③.直线传播【解析】[1][2]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是靠反射太阳光,故月亮本身光源。[3]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18.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m。当该同学走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①.4②.不变【解析】[1]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由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这位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那么他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m,则镜中的像与本人相距2m+2m=4m[2]当人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19.2022年10月12日,神舟十四乘组的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宇航员,进行了太空授课,地球上的学生听到宇航员的声音是靠声带的_______产生的,观众能听出是刘洋的声音,这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辨别出来的。【答案】①.振动②.音色【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地球上的学生听到宇航员的声音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2]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用于区分发声体,观众能听出是刘洋的声音,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辨别出来的。20.如图所示,仲夏清晨,叶片上昆虫背部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现象_______(填物态变化现象),此过程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答案】①.液化②.放热【解析】[1][2]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该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21.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海深___________m。(海水中声速为1500m/s)但是,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这是因为___________。【答案】①.3000②.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1]根据题意由于经过4s后收到回波信号,那么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t=0.5×4s=2s由速度公式可知海底的深度为s=vt=1500m/s×2s=3000m[2]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2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描写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风光的诗句,其中冰、雪都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在物理学上“冰”是______现象,“雪”是______现象。【答案】①.凝固②.凝华【解析】[1][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冰是由液态的水凝固而成的固体,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23.擦过鞋油的皮鞋看起来闪闪发光是由于光在鞋面发生_______反射,光射到桌面的白纸上会发生______反射(填“漫”或“镜面”),这些反射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①.镜面②.漫③.遵循【解析】[1]擦过鞋油的皮鞋表面比较光滑,看起来闪闪发光是由于光在鞋面发生镜面反射。[2][3]光射到桌面的白纸上,白纸比较粗糙会发生漫反射,这些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4.噪声污染是当代社会四大污染之一,小明走在路上,他身旁的汽车正在鸣笛,小明感觉很震耳。从声音的特性上,说明汽车鸣笛的声音____大;于是小明用手将耳朵堵住,他这样做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的干扰。【答案】①.响度②.接收/人耳【解析】[1]小明感觉到汽车的鸣笛声比较震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大。[2]用手将耳朵堵住,是在声音的接收处或者人耳的地方降低噪声传播。25.如图所示是声波的波形图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属于噪声的是_______。【答案】①.甲、丁②.甲、丙③.乙【解析】[1]音调的高低取决于频率,即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甲和丁振动次数一样,故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丁。[2]响度的大小取决于振幅,即振动幅度,由图可知甲和丙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的是甲和丙。[3]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噪声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因此乙图是噪声的图像。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4分,共8分)26.光与平面镜成角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答案】【解析】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并求得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60°;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法线的另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如下图所示:27.请在图中画出木棒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答案】【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由于点在平面镜上,所以的像也在平面镜上,与重合;过点作出相对于镜面的对称点,则为的像,然后用虚线连接,为的像,如图所示:。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1分)2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刚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反复弹开,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刚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这种实验探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法;(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__可以传声;(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减弱,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___不能传声。【答案】①.将音叉的振动放大②.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③.转换法④.空气⑤.真空【解析】(1)[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反复弹开,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2)[2][3]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这种实验探究方法叫做转换法。(3)[4]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5]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即传播声音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音叉声音就越来越小;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真空能传声。29.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进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①钢200.3②钢0.7③钢400.5④尼龙丝300.5⑤尼龙丝40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两根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两根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4)这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叫______。【答案】(1)③⑤(2)④⑤(3)20(4)控制变量法【解析】【小问1】为了验证猜想一,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即选择③⑤。【小问2】为了验证猜想二,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短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④⑤。【小问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由此可得表中缺少的数据应该是20。【小问4】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30.如图所示的小明做的某一物质熔化和凝同实验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1)小明从_______℃开始加热,最高温度达到_______℃;(2)该物质吸热过程的时间共_______min;(3)该物质熔化过程的时间是_______min,凝固时的温度是_______℃,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处于___________状态;(4)从图象看出该物质属于_______,因为该物质在熔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30②.70(2)14(3)①.6②.50③.固液共存(4)①.晶体②.过程中温度不变【解析】【小问1】[1][2]由图可知,物质是从30℃开始加热,且加热的最高温度为70℃。【小问2】由图可知,物质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该物质吸热过程的时间共【小问3】[1]由图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图像段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则熔化过程的时间是[2][3]图中物质熔化的温度为50℃,对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温度相同,则凝固时的温度也是50℃,且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小问4】[1][2]由图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过程,即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属于晶体。31.某实验小组在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做“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90℃时开始记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记录数据见下表: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9092949698999999999999(1)本次探究过程中的测量工具除了温度计还有__________,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____(选填“内焰”、“外焰”或“焰心”);(2)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可知,当时的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个标准大气压;(3)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水温度_______。同时产生大量气泡,图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4)实验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这样可以___________;(5)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烧杯里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请你解释一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秒表②.外焰(2)①.99②.小于(3)①.不变②.甲(4)缩短实验时间(5)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解析】【小问1】[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需要记录不同时间下物质的温度,因此还需要秒表测量时间。[2]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小问2】[1][2]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9℃。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所以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小问3】[1]由表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图甲中,水内部不停地发生汽化,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表示水正在沸腾。而图乙中气泡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说明还没有沸腾。【小问4】在实验中,向烧杯内倒入热水,这样可以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小问5】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额沸点,水能从石棉网上继续吸热,所以烧杯里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32.如图所示为小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