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期教学设计10篇范本_第1页
高一化学上期教学设计10篇范本_第2页
高一化学上期教学设计10篇范本_第3页
高一化学上期教学设计10篇范本_第4页
高一化学上期教学设计10篇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化学上期教学设计10篇范本高一化学上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2、过程与方法(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教学方法】利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启发、对比、归纳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一化学上期教学设计篇2碱金属元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2)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碱金属元素结构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及其原因。难点: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引入]学生上黑板写出碱金属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提问](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是什么?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掉一个电子,表现出还原性。(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是否相似?接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6页[表2—l],碱金属的主要物理物质并加以总结。①色状:银白色金属(铯略带金色光泽)②柔软、密度小,熔点低③有较强的导电导热性。[提问](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不同点是什么?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它们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对于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越来越弱,失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容易。(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变化规律?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第36页[表2—1]与[表2-2],总结出碱金属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大,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如:a.硬度:柔软,有展性,由小到大;b.密度:由小到大,(K反常)。c.熔沸点:由高到低,Na略低于水的沸点,K稍高于人的体温,Cs低于人的体温,除汞外,金属中铯的熔点最低。[归纳]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到结论。①在变化规律中有个别反常现象,如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②从密度的大小得到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得到锂保存在石蜡中,而钠钾则可以保存在煤油中。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讲解]碱金属原子的最外层都是1个电子。则化学性质应与金属钠相似。对比Na与O2、S、Cl2的反应及碱金属其他金属的反应,加上阅读课文,发现Li与O2反应只生成氧化物,Na与O2反应会生成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而K与O2反应除生成氧化物、过氧化物外,还能生成超氧化物。这说明Li、Na、K的活泼性,应该是Li[演示实验]课本第37页实验[2—9]与[2—10],教师可边演示边强调操作方法,并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的现象与程度。[讲解]通过观察现象可知,钾与O2反应能产生超氧化钾,且比钠与氧气反应更加剧烈,钾与水反应,与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一样的,但更剧烈。高一化学上期教学设计篇3一、教材分析《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构》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解释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因此,教学要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本节教学重点: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发(主要是金属冶炼)及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本节教学难点:学生在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了解适用于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为例,认识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体会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金属的存在与冶炼的学习,使同学们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原理。2.通过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查找资料、讨论研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并在此学习中体会化学实验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和合理开发意识。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热爱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发(主要是金属冶炼)及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难点:学生在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了解适用于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四、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化学实验基础都不好,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铝热实验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严格注意实验安全。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铝热反应2.学案导学:给学生发预习导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引言】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但金属元素一般分布在什么区域?【讲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并补充)金属元素广泛分布于矿物中,动植物体内及海洋等区域中。【质疑】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如矿物或海洋中,是如何存在的呢?这又与什么性质有关?【板书】一、金属的存在:游离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化合态:多数比较活泼的金属【介绍】我国的矿产资源现状,国情教育【讲解】我们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是金属单质或合金。因此必须把化合态的金属转化为金属单质-金属的冶炼。【板书】二、金属的冶炼【设问探究】我们该如何从矿石中提炼出金属单质呢?根据什么原理?【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发言【讲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并复述)冶炼金属的根据是用还原剂把金属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单质,经过三个步骤。冶炼的步骤:第一步: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含量。第二步: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还原。第三步:精炼:采用一定方法,提炼纯金属。【板书】1、金属冶炼的实质【分析探讨】金属离子的得电子能力是否全都相同?这与什么有关?【讲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的能力也就不同,因此,对于不同活性的金属离子就必须采取不同的还原方法进行冶炼。【板书】2、金属冶炼的方法【分析】一些不活泼的金属,它们是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氢后面的金属,如Hg、Ag等,其阳离子得电子能力很强,所以其还原的条件比较容易达到。Hg、Ag的氧化物受热就能分解得到单质。【板书】(1)、热分解法2HgO=2Hg+O2↑2AgO=2Ag+O2↑【分析】位于活动性顺序表中前端的金属如K、Na、Ca、Al等金属,我们知道其还原性很强,容易失去电子,而其对应的阳离子则氧化性很弱,很难得到电子;一般的还原剂都无法把它的阳离子还原出来。我们只能使用通电分解其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来冶炼。【板书】(2)、电解法MgCl2(熔融)=Mg+Cl2↑【分析】对于大多数金属,如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间一段的金属所对应的离子,得电子能力较强,其化合物又不能通过受热分解得到金属单质,必须使用还原剂还原金属阳离子。常见的还原剂有焦炭、一氧化碳、氢气。一些活泼金属也可作为还原剂,将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板书】(3)、热还原法①常用还原剂:焦炭、CO、H2、活泼金属(如Al)等【练习】分别写出这四种常用的还原剂冶炼赤铁矿的化学方程式。【点评并强调】若金属以硫化物或碳酸盐形式存在,应先将其转化成氧化物。【实验探究】实验4—1(实验前用磁铁检查一下室温条件下有无铁存在;反应后再用磁铁检查有无铁生成)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回答:反应前:无铁存在。反应中:发光、放热、反应剧烈。反应后:用磁铁检查生成物有块状物被吸起。2Al+Fe2O3=2Fe+Al2O3+Q。Al的还原性强于铁,也能与化合态氧结合。证明Al的还原性强于Fe,Al可与化合态的氧反应。(演示铝热反应,由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并分析各种试剂的作用)。【说明】在该反应中,镁条和氯酸钾是引燃剂,镁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氧气是氧化剂。但插入混合物中的部分镁条燃烧时,氯酸钾则是氧化剂,以保证镁条的继续燃烧,同时放出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的反应。由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只要反应已经引发,就可剧烈进行,放出的热使生成的铁熔为液态。【设疑】发生了什么反应?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呢?2Al+Fe2O3=2Fe+Al2O3【讲述】我们把上述反应称为铝热反应。【板书】②铝热反应【应用探究】铝热反应有什么用途呢?【放录像】铝热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看录像。体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热受化学的情感。【讲述并板书】③应用:a:野外焊接。b:冶炼难熔金属(要求学生写出冶炼铬、锰的反应)。2Al+Cr2O3=2Cr+Al2O34Al+3MnO2=2Al2O3+3Mn【小结】金属冶炼的方法:(投影)【过渡】地球上的金属矿产资源是有限的,无法再生,而且随着金属的使用,金属会被腐蚀而污染环境,那么我们应该具体怎么做呢?【板书】三、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阅读指导】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讲述】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并归纳。【讲述】有关金属回收再利用的好处。1、废旧金属的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2、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意义是减少垃圾量,防止污染环境且缓解资源短缺的矛盾。【资料介绍】以铝为例,生产一吨原铝至少要消耗四吨铝土矿资源。当前全球原铝的年产量约2500万吨,年消耗铝土矿超过一亿吨,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地球上的铝土矿资源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有一天枯竭。如果人类消费的铝能够回收利用,只要回收利用量达到产量的二分之一,每年就将减少铝土矿消耗量约5000万吨,这对保护全球铝土矿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次,利用废杂原料生产一吨合金铝锭与用铝土矿原料生产一吨原铝锭相比,可以节省95%以上的能源消耗。每生产一吨原铝锭需要消耗能源213.2TJ(电能约占82%),而生产一吨再生铝合金锭所需能源消耗为5.5TJ(燃料约占80%),仅为原铝锭生产能源消耗的2.6%,优势比较明显。由于铝可以反复循环使用,从再生铝废料中再生产铝,其节能效果更加显著。另外,再生铝生产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与原铝生产相比,大为减少。有资料统计,再生铝生产可比用水电生产原铝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1%,比用燃油发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7%以上,比用煤发电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多,环保效益十分显著。【小结】指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内容。【作业】上网查资料了解中国金属的回收利用情况,并写一份调查报告(300字左右)高一化学上期教学设计篇4氯气●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学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2.氯离子的性质。●教学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气的化学性质(与水、碱的反应)。第二课时: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氯离子的检验)。教学用具第一课时:投影仪、氯气制取装置一套、集气瓶、大烧杯、蓝色石蕊试纸、水、有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第二课时:投影仪、集满氯气的集气瓶、酒精灯、火柴、坩埚钳、尖嘴弯管、制氯气的装置一套、铜丝、镁条、锌粒、稀硫酸、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氯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的有关知识,知道碱金属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本章,我们来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们包括氟、氯、溴、碘、砹五种元素。[板书]第四章卤素[讲解]在卤素形成的单质中,最主要的是18世纪70年代的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的氯气。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它的一些化学性质。[板书]第一节氯气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投影]已知氯气是一种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它能溶于水,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并能与NaOH溶液反应。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MnO2+4HCl(浓)=====MnCl2+Cl2↑+2H2O请根据以上信息利用下列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仪器:烧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橡皮管、玻璃片、集气瓶、烧杯、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上述仪器若能用绘图表示,效果更好]试剂:浓盐酸、二氧化锰(固体)、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石蕊试纸、水。[讲解]一套完整的制气装置应包括:1.气体发生,2.气体净化,3.气体收集,4.尾气吸收四个部分,请大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学生讨论、分析,老师总结并板书]MnO2+4HCl(浓)=====MnCl2+Cl2↑+2H2O收集:向上排空气法验满: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尾气吸收:NaOH溶液[讲解]根据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有关氯气的净化,我们留待后续课中讨论解决,下面我们按我们的设计方案来制取两瓶氯气。[教师连接好制取氯气的装置,请学生上台收集两瓶氯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氯气的颜色][过渡]我们刚刚制得的氯气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板书]二、氯气的化学性质[演示实验4—4,Cl2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设问]干布条不褪色,湿布条褪色,说明了什么?[结论]说明Cl2和水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作用的新物质。[板书]1.氯气与水的反应[讲解]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板书]Cl2+H2O=====HCl+HClO[补充实验]把盐酸滴在干燥的有色布条上,不褪色。[讲解]由上面的实验可知,干燥的氯气与盐酸都不具有漂白性,因此具有漂白作用的一定是次氯酸。[设问]次氯酸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和用途呢?请大家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找出答案。[板书]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放出氧气。2HClO=====HCl+O2↑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讲解并板书]HClO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弱酸,可用来杀菌消毒:HClO====H++ClO-[设问]Cl2溶于水是否全部和水反应?怎样证明?[补充实验]在上面收集有Cl2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振荡,与另一瓶氯气的颜色相比较,并把所得溶液颜色与纯水的颜色相比较(可在瓶后衬一张白纸,现象更明显)。[讲解]注入水后,集气瓶中的黄绿色变浅,说明氯气溶于水。溶液为黄绿色,而Cl-、HClO及ClO-无色,所以说明氯水中含有大量的氯气分子。由此可知,氯气溶于水时,仅有少量的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常温下,1体积的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思考:氯水为何要现用现制,并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过渡]刚才我们制氯气时,用于吸收尾气的是NaOH碱溶液,说明Cl2是可与碱反应的。[板书]2.氯气与碱的反应[补充实验]把少量NaOH溶液注入另一瓶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黄绿色全部消失,所得溶液无色。[讲解]Cl2可与NaOH溶液充分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NaCl和NaClO。[板书]Cl2+2NaOH====NaCl+NaClO+H2O[引导学生从Cl2与H2O的反应来理解该反应][教师]请大家根据上式,写出Cl2与Ca(OH)2溶液的反应。[板书]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讲解]上述反应就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的原理,是通过Cl2与石灰乳作用制成的。其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思考: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为什么不用HClO直接漂白,而要转换成次氯酸盐?漂白粉漂白的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得出结论][板书]Ca(ClO)2+CO2+H2O====CaCO3↓+2HClO[设问]上述反应说明了H2CO3与HClO的酸性强弱顺序如何?Ca(ClO)2能与HCl反应吗?写出反应方程式,漂白粉应怎样保存才能不很快失效?[板书]Ca(ClO)2+2HCl=====CaCl2+2HClO[学生回答][小结]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气与水和碱的反应。[投影]课后思考题:1.实验室制Cl2为何不用Ca(OH)2溶液来吸收尾气?2.分析在氯水中都含有哪些粒子?3.用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检验Cl2时,为何试纸的颜色先变红,后变白?[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四章卤素第一节氯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收集:向上排空气法验满: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尾气吸收:NaOH溶液二、氯气的化学性质1.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放出氧气。2HClO======2HCl+O2↑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HClO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弱酸,可用来杀菌消毒:HClO====H++ClO-2.氯气与碱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Ca(ClO)2+CO2+H2O====CaCO3↓+2HClOCa(ClO)2+2HCl=====CaCl2+2HClO[教学说明]把Cl2的实验室制法以信息题的形式提到前面讲,一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二是讲Cl2与水和碱的反应时,可一气呵成;三是对下节课Cl2的物理性质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在讲本节课以前,若能有时间讲一节有关实验设计的专题,效果会更理想。高一化学上期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4.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5.通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及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教学难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教学过程:一、合作讨论1.我们已经知道蔗糖、冰糖、葡萄糖、果糖也是糖,但你知道淀粉、纤维素也是糖吗?糖类物质都有甜味吗?有甜味的物质都是糖吗?我的思路:要明确糖类的概念及分类,注意区分生活中的“糖”和化学中的“糖”。2.淀粉没有甜味,但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咀嚼就能觉得有甜味呢?淀粉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我的思路:淀粉属于多糖,其重要性质之一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注意这里“一定条件”的涵义。3.酯和脂是一回事吗?甘油是油吗?油都是油脂吗?我的思路:注意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望文生义,要结合生活中具体实例进行记忆和理解。4.为什么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变化,最终排出体外?我的思路:蛋白质是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其最终的水解产物都是氨基酸,而自然界中的氨基酸的种类是有限的。这一方面说明了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物质.二、.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1.[实验3—5]——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特性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葡萄糖+新制Cu(OH)2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碘酒变蓝色蛋白质+浓HNO3共热,变黄色2.葡萄糖的特征反应(1)葡萄糖砖红色沉淀(2)葡萄糖光亮的银镜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碱性的。上列两反应,常用于鉴别葡萄糖。3淀粉的特征反应: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严格地说,淀粉遇到I2单质才变蓝色,而遇到化合态的碘如I-、IO等不变色。可用碘检验淀粉的存在,也可用淀粉检验碘的存在。4蛋白质的特征反应(1)颜色反应:蛋白质变黄色(2)灼烧反应: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严格地说,浓HNO3只能使含有苯环的蛋白质变黄色。以上两条,常用于鉴别蛋白质三、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1.[实验3—6]蔗糖的水解反应现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解释:蔗糖水解产生了葡萄糖。2.糖类的水解反应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蔗糖葡萄糖果糖(C6H10O5)n+nH2OnC6H12O6淀粉(或纤维素)葡萄糖单糖是糖类水解的最终产物,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糖类在实验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剂,在动物体内水解则是用酶作催化剂。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3.油脂的水解反应(1)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2)油脂+氢氧化钠高级脂肪酸钠+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工业上常用此反应制取肥皂。甘油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吸湿性强,常用作护肤剂。油脂在动物体内的水解,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4.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碱性基氨基(—NH2)和酸性基羧基(—COOH),氨基酸呈两性。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α—氨基酸(1)葡萄糖和果糖的存在和用途葡萄糖和果糖(2)蔗糖的存在和主要用途蔗糖(3)淀粉和纤维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淀粉纤维素2.油脂的主要应用(1)油脂的存在:油脂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油脂肪(2)油脂的主要用途——食用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放出热量油脂是热值的食物。油脂有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油脂能增强食物的滋味,增进食欲,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油脂增强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过量地摄入脂肪,可能引发多种疾病。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1)氨基酸的种类氨基酸(2)蛋白质的存在(3)蛋白质的主要用途(4)酶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作为催化剂,酶已被应用于工业生产4.科学视野——生命的化学起源导致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是在有水和无机物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①简单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化为生物高一化学上期教学设计篇6常见物质的检验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三、设计思路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四、教学过程[导入]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离子试剂现象实验1NH4+实验2Cl实验3SO42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讨论]在完成相关实验时,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及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下列问题:实验1:试纸为何要润湿?实验2:为何要加稀硝酸?实验3:为什么要加稀盐酸?[补充实验]碳酸钾、碳酸钠分别与硝酸银、氯化钡溶液反应,并分别滴加酸溶液。结论:氨气溶于水才能电离出OH检验Cl加入稀硝酸是为了避免CO32的干扰;检验SO42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CO32的干扰。[小结]什么是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检验应根据物质独有的特性,要求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你还能回忆出哪些物质的检验方法呢?要求:能够独立、准确地回顾出一些物质检验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归纳出有关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学生回忆常见物质的检验:碳酸盐、酸、碱、淀粉、丝绸制品等。[迁移]资料链接由加碘盐标签可知,加碘盐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应得到碘单质。如何确证碘盐中的碘不是单质碘?如何确证某食盐是否已加碘?如何确定加碘食盐中含有钾?用淀粉液检验是否含碘单质;根据所提供KIO3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焰色反应金属或金属离子的检验通常采用焰色反应。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什么叫焰色反应?为何可用焰色反应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如何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过渡]物质的检验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学学习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必须掌握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学会用多种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份。1.人们经常依据什么来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2.归纳总结物质(或离子)检验的一般步骤。3.物质(或离子)检验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小结]1.物质检验的依据:(1)待检物质的特征性质;(2)待检物质的特征反应以及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现象。2、常见物质检验的方法:待检测的物质检验方法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铵盐与强碱溶液加热反应,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硫酸盐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盐酸盐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食品中的淀粉与碘水反应,生成蓝色物质丝绸制品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拓展]此外,我们还可以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含有的某些有机基团;元素分析仪测定物质中元素;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高一化学上期教学设计篇7从铝土矿中提取铝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壳中铝元素的含量,知道铝元素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2)了解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掌握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对工艺流程的问题探究,培养了学生从信息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从炼铝方法的变化中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铝的冶炼过程(2)难点:Al2O3的两性三、设计思路鉴于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从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激发他们对铝及其化合物的浓厚兴趣,并引发对铝的来源的深入思考;进而在对制备流程中的分析过程中发现问题,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寻求解释的愿望,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具体教学流程如下:铝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工业提取铝的生产流程铝的冶炼史介绍环保教育。四、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展示可乐罐,很多同学爱喝可乐,可乐罐是由什么材料制成?【学生回答】主要成分为铝。【讲述】铝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是怎么样的情况呢,我们看下投影资料。(ppt2)【提问】铝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具有广泛的应用,请大家举例铝的应用。【播放图片】生活和生产中的铝制品(ppt3)【过渡】铝与我们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但是追溯到19世纪中期,铝像现在这样普遍存在吗?【播放资料】(ppt4)(一)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贵,命令官员给自己打造了一顶铝皇冠。他戴上铝皇冠,神气十足地接受百官的朝拜。在宴请宾客时,拿破仑三世使用一套珍藏的铝制餐具,而大臣们使用的是金或银制餐具。(二)门捷列夫创建了元素周期表,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表彰,奖品是一只铝制奖杯。【设问】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明当时铝很贵。【过渡】铝在地壳中都以化合态存在,如氧化铝等。在19世纪中期铝的冶炼的困难导致了铝的价格的昂贵,甚至都超过了黄金,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较好的冶炼铝的方法,铝的价格大大降低,走进了我们普通百姓家。那么我们现在是如何提取铝的呢?【板书】一、从铝土矿中冶炼铝【介绍】铝的工艺流程。(ppt5)【设问】炼铝的原料是地壳中含量较多的铝土矿,其主要成分是Al2O3,从铝的工艺流程来看,我们可以把冶炼过程分成哪两个阶段?(ppt6)【板书】(1)铝土矿氧化铝(2)氧化铝铝【过渡】先来讨论第一阶段:氧化铝的提纯。看下面问题。(问题1)NaOH溶解铝土矿的目的是什么?(提示:我们需要的是反应以后的滤液。)NaOH溶解铝土矿后,滤液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过渡】氧化铝能否和氢氧化钠反应呢?我们来做下列实验。【学生实验1】Al2O3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介绍反应】Al2O3+2NaOH==2NaAlO2(偏铝酸钠)+H2O(问题2)把滤液酸化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我们需要的是沉淀物。)【过渡】我们来做下列实验,看看是否和我们预计的一样。【学生实验2】NaAlO2溶液中慢慢滴加盐酸,看到现象就停止。【介绍反应】NaAlO2+HCl+H2O==NaCl+Al(OH)3(问题3)过滤2和4的作用是什么?(问题4)酸化是通过量的CO2,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滤液的主要成分?【讲述】因为通足量的CO2,,Na2CO3还能继续与CO2反应,所以产物应为NaHCO3。【介绍反应】NaAlO2+H2O+CO2===Al(OH)3+NaHCO3(问题5)将过滤后的白色固体灼烧,发生什么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板书】2Al(OH)3Al2O3+3H2O【总结】铝土矿NaAlO2Al(OH)3Al2O3(ppt7)【过渡】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从铝土矿中提取了Al2O3。接下来怎么由氧化铝铝?我们现在用的是电解法。【板书】2Al2O34Al+3O2【设问】1.该反应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反应?2.对比一下钠、镁和铝的提取,看有没有相似之处?【归纳】热分解法不适于制活泼金属,因为活泼金属氧化物很稳定,高温下也难分解。所以铝和钠、镁一样均采用通电使其分解的电解法。【回顾】从铝土矿制备铝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作用。(ppt8)【要求】从铝土矿制备铝的过程中哪些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5页的化学史话。【讲述】霍尔找到了冰晶石才使铝这种19世纪最昂贵的金属,有如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下面我们回顾下铝的发现及提取的历史。(ppt9)【阅读】材料:铝的再生-新世纪材料的亮点(ppt10)再生铝又称二次铝,是目前废物界最有价值的材料。现在世界每年从废铝回收的铝量约为400万吨,相当于每年铝产量的25%左右。与以铝土矿为起点相比,生产1吨再生铝合金能耗仅为新铝的2.6%,并节省10.5吨水,少用固体材料11吨,比电解铝时少排放CO291%,少处理废液、废渣1.9吨。【提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想到什么?【结束语】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铝的冶炼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铝的需求是巨大的,而铝资源确是有限的,所以大家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不要乱丢易拉罐,注意废物回收再利用。【巩固与练习】(ppt11、12)1.下列有关铝土矿中提炼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铝土矿中的铝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需用化学方法把铝元素变成游离态。B.提炼过程中,先将铝土矿净化提取氧化铝,再进行冶炼。C.可用常见的还原剂把氧化铝中的铝还原出来。D.冶炼铝的方法同工业冶炼钠、镁相似,可用电解法。2.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B);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C)A.COA.COB.NaB.Na2OC.Al2O3D.CO【作业】1.完成联系与实践:第10题2.调查: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的成分是氧化铝?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何应用?高一化学上期教学设计篇8【教学目标】1.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教学重难点】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师具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幻灯片展示)【联想质疑】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板书】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交流与讨论】(幻灯片展示)【讲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是从能量最低开始的,然后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逐层递增的。也就是说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则的。比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有1s、2s、2p_、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电子在通常情况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1。也就是说用轨道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轨道属于第几电子层,用轨道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轨道中的电子数(通式为:nl_)。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基态原子就是所有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还没有发生跃迁的原子,此时整个原子能量处于最低.【板书】1.能量最低原则【讲解】原则内容:通常情况下,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当这些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这就是构造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则。打个比方,我们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练习】请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写出各原子轨道。【学生】1s2s2p3s3p3d4s4p4d4f5s5p5d5f5g6s【讲解】但从实验中得到的一般规律,却跟大家书写的不同,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大家可以看图1-2-2。【板书】能量由低到高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过渡】氦原子有两个原子,按照能量最低原则,两电子都应当排布在1s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2。如果用个圆圈(或方框、短线)表示满意一个给定量子数的原子轨道,这两个电子就有两种状态:自旋相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或自旋相反《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事实确定,基态氦原子的电子排布是《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这也是我们对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进行排布必须要遵循的另一个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原理内容: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或者说,一个原子中不会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板书】2.泡利不相容原理【讲解】在同一个原子轨道里的电子的自旋方向是不同的,电子自旋可以比喻成地球的自转,自旋只有两种方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在一个原子中没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因此一个s轨道最多只能有2个电子,p轨道最多可以容纳6个电子。按照这个原理,可得出第n电子层能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n2个【板书】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交流研讨】C:最外层的p能级上有三个规道可能写出的基态C原子最外层p能级上两个电子的可能排布:①2p:《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②2p:《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③《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2p:《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④2p《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p有3个轨道,而碳原子2p能层上只有两个电子,电子应优先分占,而不是挤入一个轨道,C原子最外层p能级上两个电子的排布应如①所示,这就是洪特规则。【板书】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交流与讨论】1.写出11Na、13Al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思考17Cl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总结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2.写出19K、22Ti、24Cr的电子排布式的简式和轨道表示式,思考35Br原子的电子排布,总结第四周期元素原子电子排布的特点,并仔细对照周期表,观察是否所有原子电子排布都符合前面的排布规律[讲述]洪特规则的特例:对于能量相同的轨道(同一电子亚层),当电子排布处于全满(s2、p6、d10、f14)、半满(s1、p3、d5、f7)、全空(s0、p0、d0、f0)时比较稳定,整个体系的能量最低。【小结】核外电子在原子规道上排布要遵循三个原则:即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这三个原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也就是说核外电子在原子规道上排布要同时遵循这三个原则。【阅读解释表1-2-1】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如可以把钠的电子排布式写成[Ne]3S1。【板书】4.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式【活动探究】尝试写出19~36号元素K~Kr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小结】钾K:1s22s22p63s23p64s1;钙Ca:1s22s22p63s23p64s2;铬Cr:1s22s22p63s23p63d44s2;铁Fe:1s22s22p63s23p63d64s2;钴Co:1s22s22p63s23p63d74s2;铜Cu:1s22s22p63s23p63d94s2;锌Zn:1s22s22p63s23p63d104s2;溴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氪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注意: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符合构造原理,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K原子的可能电子排布式与原子结构示意图,按能层能级顺序,应为1s22s22p63s23p63d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但按初中已有知识,应为1s22s22p63s23p64s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事实上,在多电子原子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并不完全按能层次序排布。再如:24号铬Cr:1s22s22p63s23p63d54s1;29号铜Cu:1s22s22p63s23p63d104s1;这是因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p6和d10)、半充满(如p3和d5)、和全空(如p0和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讲授】大量事实表明,在内层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外层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因此一般化学反应只涉及外层原子轨道上的电子,我们称这些电子为价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价电子的数目密切相关,为了便于研究元素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间的关系,人们常常只表示出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还可进一步写出其价电子构型:2s22p2。图1-2-5所示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总结】本节课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原理成为泡利原理。推理各电子层的轨道数和容纳的电子数。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是洪特规则。【板书设计】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能量最低原则能量由低到高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2.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4.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式高一化学上期教学设计篇9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能力目标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教法建议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Na2O2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3.紧密联系实际。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教学设计示例课题:钠的化合物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教学过程[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应,如Cl2、S、O2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1.钠的氧化物(1)展示Na2O、Na2O2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2)演示课本第32页[实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演示[实验2-6]用棉花包住约0.2g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观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①Na2O、Na2O2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放出氧气)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气)②Na2O2、Na2O与CO2作用2Na2O2+2CO2=2Na2CO3+O2↑(放出氧气)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气)[讨论]①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②Na2O2是否是强氧化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Na2O2与水作用除生成NaOH还有氧气生成,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Na2CO3外也还有氧气,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补充实验]Na2O2溶于水后①作有色织物的漂白实验,有色织物褪色。②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开始变红,又很快褪色。[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Na2O2的用途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别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①展示Na2CO3、NaHCO3样品,做溶解性实验。演示实验第32页[实验2-7][实验2-8]a.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b.Na2CO3、NaHCO3、CO的热稳定性实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②让学生回忆将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CO2+CaCO3+H2O=Ca(HCO3)2[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质:Na2CO3+CO2+H2O=2NaHCO3碳酸氢钠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质:③“侯氏制碱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总结、扩展:(1)总结通过列表对比学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连线法表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2)扩展根据Na2O2的性质可知Na2O2与CO2、H2O反应,则可增加可燃烧气体(如CH4、H2、CO……)与Na2O2共存于密闭容器,电火花点燃时反应以及酸式碳酸盐与Na2O2共热时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根据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不仅可掌握碳酸盐、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态时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固态时,可用加热法,在溶液中则需选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决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布置作业:1.补充作业(1)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过量的CO2的现象及原因是什么?(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钠块(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与水完全反应,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将这些气体引燃后冷却到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