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试题2024.7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食疗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独特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经融入了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食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食材本身的特性来调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生理功能,使人体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璀璨亮丽的一部分,而食疗尤以其营养保健功能深得大众接受与喜爱。按照中医药理论,食物中有大量的平性食物,也有一定的偏性食物。在利用食物调理身体的时候,应当遵循“辩证施膳”的原则。具体来说,人们的体质、病证具有个体差异,体质有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等九种类型,病证有虚实寒热之分,因而无论是使用食物调理体质还是进行疾病康复,都需要以辨体质、辨病证为前提。在具体应用的时候,需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以免造成相反效果,影响身体健康。食物的“性味归经”理论指导着食疗中的“辨证施膳”要求。四性即寒、热、温、凉,五味是酸、苦、甘、辛、咸,归经是指食物作用部位的归属,是药效发挥作用的部位所在。当我们称某药物或食物有“寒凉性”时,是因为它通常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的阴液,减轻或消除热性病证。如性属凉的鸭子肉,可以清虚热、滋阴血。当某药物或食物具有“温热性”时,大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的作用,能扶助人的阳气,减轻或消除寒性病证。如羊肉性热,能补肾壮阳、益气温中。《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写道:“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五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概括食物的效用,指导日常饮食。此外,五味入五脏,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我们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也可据此选出适合自己的膳食进行食疗。那么,食物具体作用的脏腑怎么确定呢?此时就要看食物的归经了。比如寒性食物,虽都有清热作用,但有的偏于清肺热,有的偏于清心火,因此适宜用哪道膳食还需结合其归经来考量。除了要了解食物的基本特点,膳食的选用还需顺应时令,这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天人合一”观念是相符的。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民间素来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乍一听好像不太符合自然规律,可能会疑惑夏季食用温性的生姜难道不会加重热象吗?但实际上,冬吃萝卜可以消除人们过多食用补品、火锅等热性食物所造成的滋腻胀满,夏吃姜则可以解决在夏季过食生冷导致的脾胃虚冷,这些都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可见,“因时施膳”需考虑到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不能忽视人为因素导致的一些不符合自然气候变化的现象,真正做到“辨证施膳”,因人制宜。中医食疗是中国人民经过数千年探索、积累而形成的。在钟鸣鼎食的权贵之家,食养食疗作为一种日常养生方式,已经融入了点点滴滴的生活中。《红楼梦》中的饮食数量达一百八十多种,其品类之丰富也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汤就有近二十种,皆是因人、因时而异。这其中有药用汤剂,如独参汤、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也有味咸的膳食汤水,如野鸡崽子汤、火腿鲜笋汤;还有味甜的食养汤水,如建莲红枣汤、桂圆汤。尽管其中有些仅是家常汤水,看似平淡,却蕴含着养生理念,将美味与营养真正融合在一起。(摘编自王珊珊《红楼食话》)材料二:食疗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就提出了食疗的理论,他说:“为医当细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由此可见,利用食物治病,在古代早就受到了重视。食疗有许多优点:一是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饮食中摄取营养。把饮食与营养、饮食与治病结合起来,科学配膳,可收健康与长寿双效之功;二是食疗较药疗性味平和,缓而不峻,副作用较小;三是食疗取材方便,经济有效,易于家庭施用。食疗包括两个主要的方法:一是将食物经过一定的调制烹饪,充分发挥其医疗作用;二是在食物中加入适当的药物,虽然是药,但经过技术的处理而赋予食物的形式,使患者乐于接受。食疗既然是一种治病的方法,就要求使用适当,“细察病源,知其所犯”,然后使用。《内经》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金匮要略》也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食疗多为滋补,但滋补之物食之过多,也会引起身体不适,所以饮食要有节制,方能去病强身,兼收滋养与治疗之效。(摘编自石赟《食疗》)材料三: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四十五回,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疗可以使人体获得健康,“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可以收到健康与长寿双效之功。B.“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看似与自然规律不符,却是百姓在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C.中医食疗的方法是经过数千年探索、积累而形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D.材料二中《金匮要略》有关食疗的观点与材料一“辨证施膳”的原则具有一致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利用食物调理身体前须先辨明个人体质和病症,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B.具有滋阴、清热等作用的食物属于“寒凉性”,“热者寒之”,因此可用来清肺热。C.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仍普遍遵循扁鹊提出的“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食疗理论。D.食疗不仅能发挥医疗作用,且患者乐于接受,取材方便,相比药物而言更经济有效。3.下列对脾虚者的建议,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食用的补脾之物应多多益善。B.脾对应“甘”,可食大枣、龙眼等甘味食物益气补血。C.夏季炎热,在食生冷食物后应立即用热性食物来补。D.只需在饮食上多加注意,精细调养,脾虚便可痊愈。4.材料一围绕“食疗”进行阐说,请简要分析其行文思路。5.请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宝钗建议的合理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根的黎筠老根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在京城,一个在省城;一个女儿在县城。老根和妻子住在乡下。老根爱三个孩子,但老根更爱的好像是自己的妻子。可他的妻子去年和地里成熟的麦子一起被大地收割了,成为大地上一颗最饱满的麦子,被泥土、日月星辰安置了。妻子是在老根的怀里闭的眼,老根连喊三声:“孩儿他娘——”可他的妻子再也听不见了。喊完三声“孩儿他娘”,老根心头一急,一瞬间失去了听力,什么声音也听不到了,老根的一双耳朵好像被妻子带走了。半个月后的一个早上,老根清早起来甩两把清水鼻涕,然后朝着天空打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喷嚏,耳朵突然就开窍了。老根又听到树上小鸟的叫声了,也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老根高兴得像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逢人就说:“通了,我的耳朵通了,一个喷嚏把我的耳朵打通了!”老根的耳朵打通后再次听到了铃声。妻子在世时接听的权利基本归妻子,现在妻子不在了,老根就没有任何悬念地拥有了掌控权。女儿打来了,在里说,父亲一个人在家,她实在不放心,周末她说啥也得回去把父亲接到县城。其实,老根的妻子安葬后,老根的女儿就要老根和她去县城同住。可老根摇着一头稀疏的白发就是不肯,说啥也不想给女儿一家添麻烦,哪有一直住亲戚家的。老根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我都八十多了,哪能在外边过夜?”村东的老刘头死了,死了很长时间才被人发现。老刘头的两个孩子有出息,听说都在国外工作,挣大钱,给了老刘头不少钱,但就是见不着人,连过年都不回家。女儿听说了这件事,没等老根去送老刘头最后一遭,就把老根接走了。老的拗不过小的。临走,老根不舍地看看这里,摸摸那里。想想妻子走后,一个人冷冷清清,又一想老刘头,老根不禁洒了一把老泪,①颤颤巍巍地从相框里取出那张全家福,包在行李包里,最终来到了县城。在县城里,除了家人,老根一个人也不认识,老根又不爱看电视,只能在屋里闷着,卧室、客厅、厕所,三点一线,眼见得瘦了一圈儿。女儿、女婿工作也很忙,没有办法一直待在家里陪伴老根。女儿让他出去到附近的公园转转,跳跳广场舞,结交些新朋友。可女儿忘了老根已经是八十出头儿的人了。老根年轻时脚步轻盈,走路带风,现在走一步一拖拉,老蜗牛似的。再说,老根认为,自己是个乡下人,咋能轻易结交上城里的朋友呢?老根在女儿家,一天到晚握着他的,像紧紧抓着牛缰绳。老根过去养牛时很喜欢听牛的叫声。牛饿了,向老根呼叫;牛渴了,向老根呼叫;牛累了,也向老根呼叫。有时什么事儿也没有,纯粹是一种撒娇,这时老根就会给牛挠挠背,陪老伙伴说说话。现在在城里,没有了牛,老根最喜欢听的就是的铃声了。老根觉得铃声比牛叫声好听得多。老根这样想着的时候撇撇嘴,觉得自己老了老了有点儿忘恩负义了,进了小县城就把过去的老伙伴忘了。住到女儿家的老根心里一直在等待儿子们的,可老根的跟哑巴一样。每次女儿的响了,老根就屏住呼吸,耳朵偏向女儿,紧张地听着里说的什么。老根想:是不是儿子们怕我听不见,给女儿打?有没有提到我?会不会把转交给我来接听?我要说些啥?②说我很好,让他们好好工作,不用记挂着我……可是每次老根支起的耳朵都不得不塌下去,女儿看出了老根的失落,也明白老根的心思,就为两个哥哥帮腔说城市越大,人越忙。老根焦躁的心暂时得到了安抚。有一天,老根生气地对女儿说:“怪不得我接不到呢,原来没电了。”为这,老根几天没给女儿好脸色。从这以后,老根每天都检查,亲自给充电。只有充满电,老根才吃得香,才睡得踏实。可一天天过去,充满活力的还是没有打来,老根又睡不踏实了。老根的女儿给两个哥哥打,说:“你们抽空给老爹打个吧,求求你们了。老爹现在天天就一件事——等你们的。”城市越大,人越忙。老根的铃声还是很少响起,像老根的头发,越来越稀少。偶尔接到一个骚扰,③老根也激动得跟人家讲上一通,久久舍不得放下。每天,老根把攥得紧紧的,生怕它长翅膀飞了。老根现在没啥要求,就是隔几天能响一次,他能和远方的儿子说说话。当然老根也有贪心,巴不得他的铃声一天响一次,或者一天响几次。有一段,老根的一直“哑巴”着,老根急得都不好好吃饭了,老根的女儿也急得上了火。老根的女儿最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自己在办公室隔几个小时抽空往家打:“爹,您在家好吗?饭菜在保温箱里,您记得拿出来吃……您可要听话啊……爹……”那头儿,老根每次都激动得颤抖:“我好啊,我可好啦,吃饱了,也喝水了,你啥时候下班啊?”一次,老根做梦听见妻子从遥远的地方打过来,问他:“吃饭了没有?夜里起几次夜?脑子是不是越来越糊涂了?戒了烟,咳嗽是不是轻点儿了?”老根接听妻子的时呼吸急促,心跳声蹦到了黑夜的墙上。老根在黑夜里竟然看到了一片光,比太阳还亮的光,这光一直照着他。醒来时一身大汗,老根用手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定了定神,意识到刚才是一场梦,梦见了妻子给他打。但哪里是梦啊?分明是真的。铃声真真切切的,妻子的声音也真真切切的。“是真的。”老根自言自语地说。老根翻了个身儿,不一会儿又睡着了。老根再没有醒来,老根的也在他的怀里睡着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根不想去女儿家住,说明他把嫁出去女儿当做亲戚,体现他重男轻女、只在意儿子的思想。B.小说将老根年轻时的脚步和现在相比较,表明女儿为他提出的融入城市生活的方式难以实现。C.“城市越大,人越忙”,在女儿口中是劝慰父亲,替哥哥开脱;在作者笔下则点出了如今的社会现状。D.小说最后老根梦见妻子给他打的情节,既照应前文,又引发读者对现代老人生活状况的思考。7.关于文中牛的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牛曾是老根的老伙伴,把“握着”比喻成“抓着牛缰绳”,符合老根农村人的身份。B.老根想到牛,说明他熟悉农村生活,这是他无法与城里人交朋友而产生孤独的原因之一。C.牛与上文的“地里的麦子”、老根“是个乡下人”相呼应,使小说内容更真实,情节更合理。D.老根觉得自己进了小县城就把牛忘了,就像儿子们进了城就忘了父亲一样,有点忘恩负义。8.从小说画横线的三处细节描写中,任选两处,赏析其艺术魅力。9.小说中有多处“突发事件”,找出其中三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始皇推终始五德①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收天下兵,聚之成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咫。车同轨。书同文字。秦每破诸侯写放②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重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馀人……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盛疏,诸侯或骄奢。忕③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节选自《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注】①终始五穗:战国时期形成的阴阳学说,以五行为五穗,用相生相克的关系象征王朝更替。②写放:仿照。放,通“仿”。③忕:习惯。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秦每破A诸侯B写放C其宫室D作之E咸阳F北坂上G南H临渭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崇尚,提倡,与《答司马谏议书》“欲出力助上以抗之”的“上”意思不相同。B.置,设置,安置,与《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的“置”意思相同。C.“则安宁之术也”与《促织》“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的“则”用法不相同。D.“以充入之”与《六国论》“以有尺寸之地”的“以”词性相同,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始皇信奉阴阳五行之说,推算秦属于水德。一切事务的安排都取决于此,甚至黄河也改名为德水。B.丞相王绾等人认为,天下初定,请立诸位皇子为王,有助于镇守边关,此提议得到大臣们的认同。C.秦始皇更改平民百姓的称呼为“黔首”,收集天下的兵器,统一法令制度和度量衡,统一车轨距离和文字。D.汉朝建立后百年之间,有诸侯王变得骄奢,轻者不守法度,重者谋反叛逆,以致危及性命,丧身亡国。13.综合两则材料,分析秦汉王朝统治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胭脂井次汤碧山教授韵许有壬他山一卷石,何意效时妆。天生偶然斑驳,兰麝不能香。甃①作陈家宫井,浇出后庭玉树,直使国俱亡。故邑久眢②废,陈迹草茫茫。叹人间,才璇室,又阿房。丽华鬒③发如鉴,曾此笑相将。一旦江山瓶坠,犹欲夫妻同穴,甚矣色成荒。五色补天缺,万世仰娲皇。【注】①甃(zhòu):砖砌。②眢(yuān):枯竭。③鬒(zhěn):黑而密的头发。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头四句从胭脂石落笔,写它本自天成,无意于人间的繁华,不为尘世所浸染。B.上片结句由历史而及现实,写眼前宫井荒废、野草茫茫的衰败景象,流露出今昔之感。C.下片开头三句直接揭示了统治者不恤民命、穷奢极欲从而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D.下片的“江山瓶坠”是“此笑相将”的结果,“犹欲”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深沉喟叹。16.本词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同为抒发兴亡之感,本词借物说理,王词借景抒情。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小明来到西安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看到繁花盛开,树木苍翠,而前殿夯土台倒塌堆积,一片残败景象,不禁想起汤显祖《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时感慨万千。历史的风云变幻,总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教训,为之警醒。苏洵在《六国论》中曾经慨叹假如六国“________,________”,合力向西对抗秦国,那么秦恐怕不会轻易地一统天下。而杜牧《阿房宫赋》中也体现出秦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________,________?”的深刻反思。三、整本书阅读与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整本书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并结合《红楼梦》全书,完成下面小题。一时,大家散后,进园齐往芦雪庵来,听李纨出题限韵,独不见湘云、宝玉二人……李纨等忙出来找着他两个,说道:“你们两个要吃生的,我送你们到老太太那里吃去。那怕吃一只生鹿,撑病了不与我相干。这么大雪怪冷的,替我作祸呢。”宝玉忙笑道:“没有的事,我们烧着吃呢。”李纨道:“这还罢了。”只见老婆们拿了铁炉,铁叉,铁丝蒙来,李纨道:“仔细割了手,不许哭!”说着,同探春进去了。……探春与李纨等已议定了题韵。探春笑道:“你闻闻,香气这里都闻见了,我也吃去。”说着,也找了他们来。李纨也随来说:“客已齐了,你们还吃不够?”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说着,只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宝钗笑道:“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一时凤姐儿打发小丫头来叫平儿。平儿说:“史姑娘拉着我呢,你先走罢。”小丫头去了。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笑道:“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宝钗笑道:“你回来若作的不好了,把那肉掏了出来,就把这雪压的芦苇子揌上些,以完此劫。”(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18.有人评价《红楼梦》“于平淡无奇之处洋溢着生活的乐趣”。请简要分析选文展现了哪些“生活的乐趣”。19.《红楼梦》人物的言行很好地体现其独特个性,下面表格中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人物言行独特个性A湘云吃肉、喝酒、作诗,称自己“真名士自风流”,其他人假清高真实洒脱不拘小节B宝钗劝宝琴吃鹿肉时先亲昵哄劝“尝尝去,好吃的”,又以黛玉劝诱温柔体贴真诚智慧C宝琴看众人吃鹿肉说“怪脏”,自己吃后“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精细讲究心口不一D黛玉把贪吃的众人比作“花子”,把芦雪广的热闹场景说作“遭劫”聪慧俏皮伶牙俐齿A.A B.B C.C D.D20.选文中吃鹿肉情节后即为“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与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同为联诗,作者写来却各具特色和作用。请简要分析。(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下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层出不穷,自媒体较为发达,一个小的信息点就有可能发展成为较大事件;人们开始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在言论自由的时代中,常常出现舆论性导向、网络暴力等问题,不当的言论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我们必须学会①,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评判事件,获得正确的信息。互联网联通了世界,催生了很多自媒体的工具。当下,一些媒体为了博得公众的眼球,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以夸张的标题吸引公众阅读。这样很容易在网络上掀起大潮,误导人们的认知,形成网络暴力,给当事人的生命、隐私等带来威胁。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养成理性独立思考的习惯。一方面,在没有官方的信息通报、事实没有弄清楚之前,不要②,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意识,保持客观的态度;另一方面,厘清信息的结构,思考其内在逻辑,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断语言运用的正误,做一个负责任的学习者。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下面这则消息真实性可疑,请结合材料第二段简要分析。突发火灾,真相令人发指!今日,H市一公园发生火灾,根据名为“看尽灭下新鲜事”的微博博主爆料:起火原因是园区内某处用电线路老化,加之工人操作不当,引发祸患。据说,火灾发生时,园区处于闭园状态,工作人员也都下班,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目前已有数十辆消防车参与救火工作。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富有恒久的魅力与启示意义:对当代中学生塑造自我、关注社会、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具有引导作用。复兴中学某班级就此举行主题班会,请写一篇演讲稿,结合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题2024.7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食疗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独特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经融入了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食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食材本身的特性来调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生理功能,使人体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璀璨亮丽的一部分,而食疗尤以其营养保健功能深得大众接受与喜爱。按照中医药理论,食物中有大量的平性食物,也有一定的偏性食物。在利用食物调理身体的时候,应当遵循“辩证施膳”的原则。具体来说,人们的体质、病证具有个体差异,体质有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等九种类型,病证有虚实寒热之分,因而无论是使用食物调理体质还是进行疾病康复,都需要以辨体质、辨病证为前提。在具体应用的时候,需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以免造成相反效果,影响身体健康。食物的“性味归经”理论指导着食疗中的“辨证施膳”要求。四性即寒、热、温、凉,五味是酸、苦、甘、辛、咸,归经是指食物作用部位的归属,是药效发挥作用的部位所在。当我们称某药物或食物有“寒凉性”时,是因为它通常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的阴液,减轻或消除热性病证。如性属凉的鸭子肉,可以清虚热、滋阴血。当某药物或食物具有“温热性”时,大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的作用,能扶助人的阳气,减轻或消除寒性病证。如羊肉性热,能补肾壮阳、益气温中。《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写道:“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五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概括食物的效用,指导日常饮食。此外,五味入五脏,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我们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也可据此选出适合自己的膳食进行食疗。那么,食物具体作用的脏腑怎么确定呢?此时就要看食物的归经了。比如寒性食物,虽都有清热作用,但有的偏于清肺热,有的偏于清心火,因此适宜用哪道膳食还需结合其归经来考量。除了要了解食物的基本特点,膳食的选用还需顺应时令,这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天人合一”观念是相符的。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民间素来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乍一听好像不太符合自然规律,可能会疑惑夏季食用温性的生姜难道不会加重热象吗?但实际上,冬吃萝卜可以消除人们过多食用补品、火锅等热性食物所造成的滋腻胀满,夏吃姜则可以解决在夏季过食生冷导致的脾胃虚冷,这些都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可见,“因时施膳”需考虑到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不能忽视人为因素导致的一些不符合自然气候变化的现象,真正做到“辨证施膳”,因人制宜。中医食疗是中国人民经过数千年探索、积累而形成的。在钟鸣鼎食的权贵之家,食养食疗作为一种日常养生方式,已经融入了点点滴滴的生活中。《红楼梦》中的饮食数量达一百八十多种,其品类之丰富也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汤就有近二十种,皆是因人、因时而异。这其中有药用汤剂,如独参汤、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也有味咸的膳食汤水,如野鸡崽子汤、火腿鲜笋汤;还有味甜的食养汤水,如建莲红枣汤、桂圆汤。尽管其中有些仅是家常汤水,看似平淡,却蕴含着养生理念,将美味与营养真正融合在一起。(摘编自王珊珊《红楼食话》)材料二:食疗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就提出了食疗的理论,他说:“为医当细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由此可见,利用食物治病,在古代早就受到了重视。食疗有许多优点:一是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饮食中摄取营养。把饮食与营养、饮食与治病结合起来,科学配膳,可收健康与长寿双效之功;二是食疗较药疗性味平和,缓而不峻,副作用较小;三是食疗取材方便,经济有效,易于家庭施用。食疗包括两个主要的方法:一是将食物经过一定的调制烹饪,充分发挥其医疗作用;二是在食物中加入适当的药物,虽然是药,但经过技术的处理而赋予食物的形式,使患者乐于接受。食疗既然是一种治病的方法,就要求使用适当,“细察病源,知其所犯”,然后使用。《内经》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金匮要略》也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食疗多为滋补,但滋补之物食之过多,也会引起身体不适,所以饮食要有节制,方能去病强身,兼收滋养与治疗之效。(摘编自石赟《食疗》)材料三: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四十五回,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疗可以使人体获得健康,“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可以收到健康与长寿双效之功。B.“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看似与自然规律不符,却是百姓在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C.中医食疗的方法是经过数千年探索、积累而形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D.材料二中《金匮要略》有关食疗的观点与材料一“辨证施膳”的原则具有一致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利用食物调理身体前须先辨明个人体质和病症,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B.具有滋阴、清热等作用的食物属于“寒凉性”,“热者寒之”,因此可用来清肺热。C.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仍普遍遵循扁鹊提出的“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食疗理论。D.食疗不仅能发挥医疗作用,且患者乐于接受,取材方便,相比药物而言更经济有效。3.下列对脾虚者的建议,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根据“虚则补之”原则,食用的补脾之物应多多益善。B.脾对应“甘”,可食大枣、龙眼等甘味食物益气补血。C.夏季炎热,在食生冷食物后应立即用热性食物来补。D.只需在饮食上多加注意,精细调养,脾虚便可痊愈。4.材料一围绕“食疗”进行阐说,请简要分析其行文思路。5.请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宝钗建议的合理性。【答案】1.C2.A3.B4.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食疗的概念及影响。②然后重点从“性味归经”及“顺应时令”两个角度具体阐释“辨证施膳”的食疗原则。③最后以《红楼梦》为例阐述食疗在生活中的应用。5.①“食谷者生”体现食疗的重要性,宝钗的建议把饮食与营养、饮食与治病结合起来,科学配膳。②宝钗根据黛玉的体质、病症,提出“以平肝健胃为要”,符合“辨证施膳”的原则。③燕窝粥性味平和、滋阴补气,宜于黛玉长期食用,符合食疗理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错误。材料二“早在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就提出了食疗的理论”但这不一定是最早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B.“因此可用来清肺热”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最后一句“比如寒性食物,虽都有清热作用,但有的偏于清肺热,有的偏于清心火,因此适宜用哪道膳食还需结合其归经来考量”可知,并不是所有具有滋阴、清热等作用的食物都能清肺热。C.“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仍普遍遵循”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早在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就提出了食疗的理论”,说明扁鹊提出的食疗理论在古代就受到了重视,但并没有提到现代人们仍然普遍遵循这一理论。D.“相比药物而言更经济有效”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说明食疗在治病方面还是无法于药物相比。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A.“食用的补脾之物应多多益善”,由材料二第三段“食疗既然是一种治病的方法,就要求使用适当”可知,不宜过量。B.“可食大枣、龙眼等甘味食物益气补血”正确。材料一中提到“五味是酸、苦、甘、辛、咸,归经是指食物作用部位的归属,是药效发挥作用的部位所在。此外,五味入五脏,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因此脾对应甘味,可食用大枣、龙眼等甘味食物益气补血。C.“在食生冷食物后应立即用热性食物来补”错误,由材料一第三段“适宜用哪道膳食还需结合其归经来考量”可知,不是所有热性食物都可以作用于脾脏。D.“只需……,便……”错误,过于绝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食疗”进行阐说。第一段总说食疗的地位、影响,并给食疗下定义“食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食材本身的特性来调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生理功能,使人体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二三段介绍“辨证施膳”原则的第一个角度“性味归经”。先介绍具体方法“具体来说,人们的体质、病证具有个体差异,……都需要以辨体质、辨病证为前提”,再介绍理论指导“食物的‘性味归经’理论指导着食疗中的‘辨证施膳’要求”。第四段介绍“辨证施膳”原则的第二个角度“顺应时令””,并且举“冬吃萝卜夏吃姜”具体论证。最后举《红楼梦》的事例,论证“食养食疗作为一种日常养生方式,已经融入了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说明食疗应用广泛普遍。【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章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作答时,可先明确观点:宝钗的建议合理。再从材料一、二中筛选信息,分析原因。也可以直接分析原因。宝钗认为“古人说‘食谷者生’”,所以建议“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对应材料二第二段“把饮食与营养、饮食与治病结合起来,科学配膳,可收健康与长寿双效之功”,显得科学合理。宝钗根据“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提出建议“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对应材料一“此时就要看食物的归经了。比如寒性食物,虽都有清热作用,但有的偏于清肺热,有的偏于清心火,因此适宜用哪道膳食还需结合其归经来考量”,符合“辨证施膳”的“性味归经”理论,有助于改善黛玉的脾胃功能,使饮食得以滋养身体。由“也不宜太热”可知,黛玉的病症是热症,宝钗建议“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体现了材料二“食疗既然是一种治病的方法,就要求使用适当……食疗多为滋补,但滋补之物食之过多,也会引起身体不适,所以饮食要有节制,方能去病强身,兼收滋养与治疗之效”的原则,宜于黛玉长期食用,符合食疗理论。而且食疗法“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燕窝粥性味平和、滋阴补气,因而配膳是合理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根的黎筠老根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在京城,一个在省城;一个女儿在县城。老根和妻子住在乡下。老根爱三个孩子,但老根更爱的好像是自己的妻子。可他的妻子去年和地里成熟的麦子一起被大地收割了,成为大地上一颗最饱满的麦子,被泥土、日月星辰安置了。妻子是在老根的怀里闭的眼,老根连喊三声:“孩儿他娘——”可他的妻子再也听不见了。喊完三声“孩儿他娘”,老根心头一急,一瞬间失去了听力,什么声音也听不到了,老根的一双耳朵好像被妻子带走了。半个月后的一个早上,老根清早起来甩两把清水鼻涕,然后朝着天空打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喷嚏,耳朵突然就开窍了。老根又听到树上小鸟的叫声了,也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老根高兴得像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逢人就说:“通了,我的耳朵通了,一个喷嚏把我的耳朵打通了!”老根的耳朵打通后再次听到了铃声。妻子在世时接听的权利基本归妻子,现在妻子不在了,老根就没有任何悬念地拥有了掌控权。女儿打来了,在里说,父亲一个人在家,她实在不放心,周末她说啥也得回去把父亲接到县城。其实,老根的妻子安葬后,老根的女儿就要老根和她去县城同住。可老根摇着一头稀疏的白发就是不肯,说啥也不想给女儿一家添麻烦,哪有一直住亲戚家的。老根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我都八十多了,哪能在外边过夜?”村东的老刘头死了,死了很长时间才被人发现。老刘头的两个孩子有出息,听说都在国外工作,挣大钱,给了老刘头不少钱,但就是见不着人,连过年都不回家。女儿听说了这件事,没等老根去送老刘头最后一遭,就把老根接走了。老的拗不过小的。临走,老根不舍地看看这里,摸摸那里。想想妻子走后,一个人冷冷清清,又一想老刘头,老根不禁洒了一把老泪,①颤颤巍巍地从相框里取出那张全家福,包在行李包里,最终来到了县城。在县城里,除了家人,老根一个人也不认识,老根又不爱看电视,只能在屋里闷着,卧室、客厅、厕所,三点一线,眼见得瘦了一圈儿。女儿、女婿工作也很忙,没有办法一直待在家里陪伴老根。女儿让他出去到附近的公园转转,跳跳广场舞,结交些新朋友。可女儿忘了老根已经是八十出头儿的人了。老根年轻时脚步轻盈,走路带风,现在走一步一拖拉,老蜗牛似的。再说,老根认为,自己是个乡下人,咋能轻易结交上城里的朋友呢?老根在女儿家,一天到晚握着他的,像紧紧抓着牛缰绳。老根过去养牛时很喜欢听牛的叫声。牛饿了,向老根呼叫;牛渴了,向老根呼叫;牛累了,也向老根呼叫。有时什么事儿也没有,纯粹是一种撒娇,这时老根就会给牛挠挠背,陪老伙伴说说话。现在在城里,没有了牛,老根最喜欢听的就是的铃声了。老根觉得铃声比牛叫声好听得多。老根这样想着的时候撇撇嘴,觉得自己老了老了有点儿忘恩负义了,进了小县城就把过去的老伙伴忘了。住到女儿家的老根心里一直在等待儿子们的,可老根的跟哑巴一样。每次女儿的响了,老根就屏住呼吸,耳朵偏向女儿,紧张地听着里说的什么。老根想:是不是儿子们怕我听不见,给女儿打?有没有提到我?会不会把转交给我来接听?我要说些啥?②说我很好,让他们好好工作,不用记挂着我……可是每次老根支起的耳朵都不得不塌下去,女儿看出了老根的失落,也明白老根的心思,就为两个哥哥帮腔说城市越大,人越忙。老根焦躁的心暂时得到了安抚。有一天,老根生气地对女儿说:“怪不得我接不到呢,原来没电了。”为这,老根几天没给女儿好脸色。从这以后,老根每天都检查,亲自给充电。只有充满电,老根才吃得香,才睡得踏实。可一天天过去,充满活力的还是没有打来,老根又睡不踏实了。老根的女儿给两个哥哥打,说:“你们抽空给老爹打个吧,求求你们了。老爹现在天天就一件事——等你们的。”城市越大,人越忙。老根的铃声还是很少响起,像老根的头发,越来越稀少。偶尔接到一个骚扰,③老根也激动得跟人家讲上一通,久久舍不得放下。每天,老根把攥得紧紧的,生怕它长翅膀飞了。老根现在没啥要求,就是隔几天能响一次,他能和远方的儿子说说话。当然老根也有贪心,巴不得他的铃声一天响一次,或者一天响几次。有一段,老根的一直“哑巴”着,老根急得都不好好吃饭了,老根的女儿也急得上了火。老根的女儿最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自己在办公室隔几个小时抽空往家打:“爹,您在家好吗?饭菜在保温箱里,您记得拿出来吃……您可要听话啊……爹……”那头儿,老根每次都激动得颤抖:“我好啊,我可好啦,吃饱了,也喝水了,你啥时候下班啊?”一次,老根做梦听见妻子从遥远的地方打过来,问他:“吃饭了没有?夜里起几次夜?脑子是不是越来越糊涂了?戒了烟,咳嗽是不是轻点儿了?”老根接听妻子的时呼吸急促,心跳声蹦到了黑夜的墙上。老根在黑夜里竟然看到了一片光,比太阳还亮的光,这光一直照着他。醒来时一身大汗,老根用手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定了定神,意识到刚才是一场梦,梦见了妻子给他打。但哪里是梦啊?分明是真的。铃声真真切切的,妻子的声音也真真切切的。“是真的。”老根自言自语地说。老根翻了个身儿,不一会儿又睡着了。老根再没有醒来,老根的也在他的怀里睡着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根不想去女儿家住,说明他把嫁出去的女儿当做亲戚,体现他重男轻女、只在意儿子的思想。B.小说将老根年轻时的脚步和现在相比较,表明女儿为他提出的融入城市生活的方式难以实现。C.“城市越大,人越忙”,在女儿口中是劝慰父亲,替哥哥开脱;在作者笔下则点出了如今的社会现状。D.小说最后老根梦见妻子给他打的情节,既照应前文,又引发读者对现代老人生活状况的思考。7.关于文中牛的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牛曾是老根的老伙伴,把“握着”比喻成“抓着牛缰绳”,符合老根农村人的身份。B.老根想到牛,说明他熟悉农村生活,这是他无法与城里人交朋友而产生孤独的原因之一。C.牛与上文的“地里的麦子”、老根“是个乡下人”相呼应,使小说内容更真实,情节更合理。D.老根觉得自己进了小县城就把牛忘了,就像儿子们进了城就忘了父亲一样,有点忘恩负义。8.从小说画横线的三处细节描写中,任选两处,赏析其艺术魅力。9.小说中有多处“突发事件”,找出其中三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答案】6.A7.D8.第①处,“颤颤巍巍地取全家福”这一动作描写,写出老根内心对家的不舍,也表现其对曾经美满家庭的怀恋和珍视,贴近生活真实。第②处,心理活动,表现出老根既期待儿女们对他的关心,又怕给儿女造成负担,令人感动。第③处,接到骚扰也激动,“久久舍不得”这一细节表现老根与人沟通的强烈渴望,突出其孤独感,看似好笑却令人心酸。9.①打了一个喷嚏后,老根的耳朵突然就开窍了。因为听力恢复,所以可以听了,这成为其孤独感产生的触发点,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②老刘头的去世,促使老根最终去县城住。推动了情节发展,也反映出老人独居的社会现实,凸显了主题。③发现因没电未接到。情节波澜再起,产生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电量充足的情况下,仍然很少响起,加重了老人的孤独感,深化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只在意儿子”错误。由原文“说啥也不想给女儿一家添麻烦,哪有一直住亲戚家的”可知,老根是不想给女儿一家添麻烦。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形象的能力。D.“就像儿子们进了城就忘了父亲一样”错误。由原文“女儿看出了老根的失落,也明白老根的心思,就为两个哥哥帮腔说城市越大,人越忙”可知,儿子并没有忘记父亲,只是他们太忙,不能天天陪父亲。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①妻子走后,就剩老根一个人冷冷清清,现在又要跟着女儿去县城,老根内心对家的不舍,所以流下了眼泪,“颤颤巍巍地取全家福”这一动作描写,也表现其对曾经美满家庭的怀恋和珍视,贴近生活真实。②“老根想……”是心理活动,“有没有提到我?会不会把转交给我来接听”表现出老根既期待儿女们对他的关心,“说我很好,让他们好好工作,不用记挂着我”又怕给儿女造成负担,令人感动。③接到骚扰也激动,也能跟人家讲上一通,“久久舍不得”这一细节表现老根与人沟通的强烈渴望。“城市越大,人越忙”,儿女都很忙,没有时间经常陪老根,所以老根很无聊,突出了老根的孤独感,看似好笑却令人心酸。【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①“然后朝着天空打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喷嚏,耳朵突然就开窍了。老根又听到树上小鸟的叫声了,也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打了一个喷嚏后,老根的耳朵突然就开窍了。因为听力恢复,所以可以听了,但是“老根的跟哑巴一样”,急得都不好好吃饭了,这成为其孤独感产生的触发点,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②老根的妻子安葬后,老根的女儿就要老根和她去县城同住,可是老根不想给女儿一家添麻烦,就没去。“女儿听说了这件事,没等老根去送老刘头最后一遭,就把老根接走了”,老刘头的去世,促使老根最终去县城住,推动了情节发展。老刘头死了很长时间才被人发现,反映出老人独居的社会现实,凸显了主题。③“有一天,老根生气地对女儿说:‘怪不得我接不到呢,原来没电了’”,发现因没电未接到。情节波澜再起,老根是真的因为没电才没接到儿子们的吗?产生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只有充满电,老根才吃得香,才睡得踏实。可一天天过去,充满活力的还是没有打来”,电量充足的情况下,仍然很少响起,“老根又睡不踏实了”,加重了老人的孤独感,深化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始皇推终始五德①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收天下兵,聚之成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咫。车同轨。书同文字。秦每破诸侯写放②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重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馀人……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盛疏,诸侯或骄奢。忕③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节选自《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注】①终始五穗:战国时期形成的阴阳学说,以五行为五穗,用相生相克的关系象征王朝更替。②写放:仿照。放,通“仿”。③忕:习惯。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秦每破A诸侯B写放C其宫室D作之E咸阳F北坂上G南H临渭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崇尚,提倡,与《答司马谏议书》“欲出力助上以抗之”的“上”意思不相同。B.置,设置,安置,与《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的“置”意思相同。C.“则安宁之术也”与《促织》“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的“则”用法不相同。D.“以充入之”与《六国论》“以有尺寸之地”的“以”词性相同,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始皇信奉阴阳五行之说,推算秦属于水德。一切事务的安排都取决于此,甚至黄河也改名为德水。B.丞相王绾等人认为,天下初定,请立诸位皇子为王,有助于镇守边关,此提议得到大臣们的认同。C.秦始皇更改平民百姓的称呼为“黔首”,收集天下的兵器,统一法令制度和度量衡,统一车轨距离和文字。D.汉朝建立后百年之间,有的诸侯王变得骄奢,轻者不守法度,重者谋反叛逆,以致危及性命,丧身亡国。13.综合两则材料,分析秦汉王朝统治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答案】10.BDG11.B12.B13.①秦朝使用郡县制,依法治国;②汉朝使用分封制,推行恩惠。

14.(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2)何必自己耗费精神、苦苦思索,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明亮的眼,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每灭掉一个诸侯,就模仿这个国家的宫室,建造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南临渭水。“秦每破诸侯”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B处断开;“写放其宫室”为动宾结构,其后D处断开;“作之咸阳北坂上”为状语后置句,其后G处断开。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崇尚,提倡;皇上。句意:衣服、符节和旗帜的装饰都以黑色为贵。/想出力帮助皇上与之对抗。B.错误。设置,安置;放弃。句意:设立诸侯不利。/刘邦就丢下车马随从,独自骑马脱身。C.正确。副词,用于判断句;连词,表转折,却。句意:这就是安宁的办法啊。/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D.正确。介词,把;介词,才。句意:把它们放在里面。/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此提议得到大臣们的认同”错误,由原文“廷尉李斯议曰:‘……置诸侯不便’”可知,李斯没有认同。关系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①由原文“事皆决于法”“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可知,秦朝使用郡县制,依法治国;②由原文“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可知,汉朝使用分封制,推行恩惠。【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乏困”,缺少的资粮。(2)“劳神”,耗费精神;“司”,管理;“亏”,亏损。参考译文:材料一:始皇推算五行终始循环的顺序,认为周朝得火德,秦朝兴起取代周德,必须采用周德所不能战胜的德行。当今是水德的开始,要更改岁首,朝贺都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衣服、符节和旗帜的装饰都以黑色为贵。数目以六为单位,符、法冠都定为六寸,车厢宽六尺,六尺为一步,一车驾六马。把黄河改名为德水,用来表示水德的开始。主张刚毅苛暴,凡事都依法办理,刻薄残忍,没有仁德、恩情、和善、情义,这才符合五德的命数。于是法令严峻,犯法之人久久不能得到宽赦。丞相王绾等进言:“诸侯刚被击败,燕国、齐国、楚国地方偏远,如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请立皇子们为王,希望皇上批准。”始皇将这个建议下交群臣讨论,群臣都认为可行。廷尉李斯议论道:“周文王、武王分封子弟、同族的人很多,可是后代日益疏远,像仇人般互相攻击,诸侯互相讨伐,周天子不能禁止。现在天下依赖陛下神灵得到统一,都设置了郡县,皇子功臣都用国家赋税多多赏赐他们,很容易就控制了。天下没有异心,这就是安宁的办法啊。设立诸侯不利。”始皇说:“天下人共同苦于战乱不止,就是有诸侯王的缘故。依赖祖宗神灵,天下刚刚安定,又要立诸侯国,这是在制造战争,想以此求得安宁,不是太难了吗!廷尉的意见对。”把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每郡设置守、尉、监。改称百姓为“黔首”。把全国的武器收集起来,集中到咸阳,熔化后铸成钟、鐻,十二个铜人,各重千石,放在宫廷中。统一法制和度量衡。车辆统一轨宽。书写用同一种文字。秦每灭掉一个诸侯,就模仿这个国家的宫室,建造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南临渭水,从雍门以东直到泾水、渭水,殿屋间以天桥和回廊相连。把从诸侯那里得到的美人、钟鼓,把它们放在里面。材料二:高祖末年,不是刘氏而称王的,或没有功劳不是天子所封而称侯的,天下共同讨伐他。高祖的子弟同姓而被封为王者有九国,唯独长沙王是异姓,而有功之臣被封为侯者有一百多人。汉朝平定天下以后百年之间,诸侯王与天子的关系更加疏远,有的诸侯王骄奢起来。习惯于听从奸邪之臣的计谋去做淫乱之事,严重者谋反叛逆,轻微者不守法度,以致危及生命,丧身亡国。天子借鉴上古的办法,然后加赐恩惠,使诸侯王得以施恩惠于子弟,并分封给他们国邑。所以齐分为七国,赵分为六国,梁分为五国,淮南分为三国,连同天子的支庶子被分为王者,诸侯王的支庶子被分为侯者,共有一百多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胭脂井次汤碧山教授韵许有壬他山一卷石,何意效时妆。天生偶然斑驳,兰麝不能香。甃①作陈家宫井,浇出后庭玉树,直使国俱亡。故邑久眢②废,陈迹草茫茫。叹人间,才璇室,又阿房。丽华鬒③发如鉴,曾此笑相将。一旦江山瓶坠,犹欲夫妻同穴,甚矣色成荒。五色补天缺,万世仰娲皇。【注】①甃(zhòu):砖砌。②眢(yuān):枯竭。③鬒(zhěn):黑而密的头发。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头四句从胭脂石落笔,写它本自天成,无意于人间的繁华,不为尘世所浸染。B.上片结句由历史而及现实,写眼前宫井荒废、野草茫茫的衰败景象,流露出今昔之感。C.下片开头三句直接揭示了统治者不恤民命、穷奢极欲从而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D.下片的“江山瓶坠”是“此笑相将”的结果,“犹欲”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深沉喟叹。16.本词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同为抒发兴亡之感,本词借物说理,王词借景抒情。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答案】15.C16.①本词借物说理,写胭脂井被看作陈亡国的罪魁祸首,而作者由胭脂石联想到女娲补天的五色石,说明功过在人不在石,表明陈后主耽于宴乐、荒淫误国才是亡国之由;②王词借景抒情,以登临所见的“澄江”“翠峰”等雄浑壮丽的金陵美景,寒烟衰草,引起对六朝因竞逐奢靡繁华而导致相继灭亡的感慨,表达了对北宋王朝前途的深切忧虑。【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直接揭示”错,下片“叹人间,才璇室,又阿房”,列举历史上著名的豪华建筑,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间接揭示统治者导致亡国的教训,而不是“直接揭示”。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本词借物说理,主要通过“胭脂井”这一具体物象,引发出“甃作陈家宫井,浇出后庭玉树,直使国俱亡”“丽华鬒发如鉴,曾此笑相将”“一旦江山瓶坠,犹欲夫妻同穴,甚矣色成荒”等感慨,不仅对对陈后主荒废国政、沉迷美色提出批评,也通过“五色补天缺,万世仰娲皇”,表达了对女娲补天神话的赞美,在作者看来,耽于宴乐、荒淫误国才是亡国的根源,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国家兴亡的感慨和深刻思考。②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金陵(南京)的自然风光,“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但寒烟衰草凝绿”等,还有历史遗迹,如“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抒发了对国家兴亡、历史沧桑的深刻感受,表达出了对北宋王朝前途的深切忧虑。(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小明来到西安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看到繁花盛开,树木苍翠,而前殿夯土台倒塌堆积,一片残败景象,不禁想起汤显祖《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时感慨万千。历史的风云变幻,总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教训,为之警醒。苏洵在《六国论》中曾经慨叹假如六国“________,________”,合力向西对抗秦国,那么秦恐怕不会轻易地一统天下。而杜牧《阿房宫赋》中也体现出秦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________,________?”的深刻反思。【答案】①.原来姹紫嫣红开遍②.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③.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⑤.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⑥.谁得而族灭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姹、嫣、颓、垣、赂。三、整本书阅读与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整本书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并结合《红楼梦》全书,完成下面小题。一时,大家散后,进园齐往芦雪庵来,听李纨出题限韵,独不见湘云、宝玉二人……李纨等忙出来找着他两个,说道:“你们两个要吃生的,我送你们到老太太那里吃去。那怕吃一只生鹿,撑病了不与我相干。这么大雪怪冷的,替我作祸呢。”宝玉忙笑道:“没有的事,我们烧着吃呢。”李纨道:“这还罢了。”只见老婆们拿了铁炉,铁叉,铁丝蒙来,李纨道:“仔细割了手,不许哭!”说着,同探春进去了。……探春与李纨等已议定了题韵。探春笑道:“你闻闻,香气这里都闻见了,我也吃去。”说着,也找了他们来。李纨也随来说:“客已齐了,你们还吃不够?”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说着,只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宝钗笑道:“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一时凤姐儿打发小丫头来叫平儿。平儿说:“史姑娘拉着我呢,你先走罢。”小丫头去了。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笑道:“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宝钗笑道:“你回来若作的不好了,把那肉掏了出来,就把这雪压的芦苇子揌上些,以完此劫。”(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18.有人评价《红楼梦》“于平淡无奇之处洋溢着生活的乐趣”。请简要分析选文展现了哪些“生活的乐趣”。19.《红楼梦》人物的言行很好地体现其独特个性,下面表格中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人物言行独特个性A湘云吃肉、喝酒、作诗,称自己“真名士自风流”,其他人假清高真实洒脱不拘小节B宝钗劝宝琴吃鹿肉时先亲昵哄劝“尝尝去,好吃的”,又以黛玉劝诱温柔体贴真诚智慧C宝琴看众人吃鹿肉说“怪脏的”,自己吃后“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精细讲究心口不一D黛玉把贪吃的众人比作“花子”,把芦雪广的热闹场景说作“遭劫”聪慧俏皮伶牙俐齿A.A B.B C.C D.D20.选文中吃鹿肉情节后即为“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与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同为联诗,作者写来却各具特色和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8.①共享鹿肉美食的乐趣②吟诗作对的乐趣19.C20.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是联诗的第一次高潮,是大观园儿女们青春的巅峰,也反映了贾府鼎盛时期家族生活的繁华。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是联诗的第二次高潮,是大观园儿女们青春的尾声,揭示了繁华背后的寂寞与哀伤,也是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①众人围坐一起烤食鹿肉,享受冬日里的温暖与美味,湘云、宝玉等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美食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也成为了情感交流和创作灵感的媒介。无论是李纨的关切,还是黛玉的俏皮,或是宝钗的机智回应,都表现出了人物之间的深厚情谊。凤姐的到来更是增添了一份热闹,她的加入让整个聚会更加生动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