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发展:(1)农业:①明中期,美洲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的引进和推广,大幅提高了粮食总产量。②江南地区多种经营方式(经济作物、加工、副业)农业生产区域化分工出现。(2)手工业:①开设工场,生产规模较大。②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突破)。(3)商业:①白银大量流入,白银货币化;改变货币税收;②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发展;③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商帮);④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2.未变(局限):(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性优势。(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二、思想领域的变化背景: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压制、阻碍社会转型;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陆王心学:①主张: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②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清之际进步思想评价: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儒学正统地位,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君主专制等,他们的思想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但这些思想虽具有进步性,却始终未突破传统思想的桎梏,不能将其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及评价三、文学、戏曲(世俗化、平民化)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代表: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昆曲流行;道光年间形成京剧。新变化:①文化作品通俗化和平民化;②数量繁多,题材广泛;③批判现实;反映传统价值观的变化。未变:传统的价值观占据统治地位。四、科技明朝后期重要科技著作(处于经验总结阶段,未转化为近代科学理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中国古代科技特点:①科技内容: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②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③科技应用: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领域,服务于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④领先世界:多项成就长期领先世界。五、西学东渐明朝后期:意大利人利玛窦等欧洲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政府绘制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六、明清时期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1.经济:自然经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商业资本尚未从传统小农经济中彻底分化出来。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2.政治:专制集权空前强化,成为阻碍中国近代化的最主要因素。3.思想文化:传统儒家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明清进步思想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4.对外关系:封建政府实施闭关自守政策,人为割断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使中国丧失了融入世界潮流的契机。明清农业发展1.(2024·山东高考·4)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的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这是因为明清时期()A.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C.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C2.(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8)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A3.(2023·江苏高考·5)据淮关税收统计,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此外,每年由海路从山东半岛和东北输入江南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的大豆和豆饼。上述史实反映了乾隆年间()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C.北方粮食亩产量国内领先D.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A明清手工业发展与新经济因素1.(2022·江苏高考·5)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驰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A2.(2022·广东高考·5)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A明清商业新发展1.(2024·甘肃高考·5)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禁之时,民间多私携物品往交趾诸处,经日本转手贩卖,换取日本长崎银,将至中国,凿沉其舟,携银以归。私商冒险带回白银的深层原因是,当时明朝()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B.白银主要来自日本C.海上商业贸易发达D.经济高度依赖白银D2.(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8)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朝贡贸易繁荣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白银大量流入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C3.(2024·广东高考·6)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经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而官方意欲禁止游览。时人叶权认为:“若禁其游玩,则小民生意绝矣。且其风俗华丽,已入骨髓,虽无西湖,不能遽变。”这反映了当时()A.商业经营方式改变B.户籍管理制度混乱C.商业资本集聚明显D.城市商品经济繁荣D(2024·黑吉辽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名帖亦称名刺(类似今之名片),古已有之,在明朝士大夫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宦官刘瑾爱宠用事,“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以致“京师红纸价顿长十倍”。郎瑛(1487—1566年)在其著述中写道:“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佥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可谓暴殄天物,奢亦极矣!”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必兼亲者,方加‘眷’字。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摘编自(日)岸本美绪《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名帖的变化。(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名帖变化的原因。(8分)(1)形质奢侈化;由小到大;红帖出现并流行;谦卑化、复杂化、多样化。(2)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官场风气奢侈腐化;人际交往活跃;利益驱动。思想领域的变化1.(2024·浙江高考·17)南宋陈亮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嘲讽)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世人“以为此近于功利,俱目之为浙学”;叶适指出“(士、农、工、商)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锦末厚本,非正论也。”明代王守仁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明末清初黄宗羲进一步提出“工商皆本”。这些学者的理念()A.挑战了封建的纲常伦理B.反映士农阶层地位逐步下降C.促使重农抑商政策转变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D2.(2023·全国高考甲卷·27)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A.“百姓日用即道”B.“心外无物”C.“存天理,灭人欲”D.“工商皆本”A明清进步思潮出现1.(2022.1·浙江高考·8)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在论及君臣关系时说,“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该思想家还提出()A.“愚夫愚妇与圣人同”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天地之化日新”D.“天下为主,君为客”D小说、戏曲、绘画1.(2023·广东高考·6)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D明清戏曲、乐舞1.(2022.1·浙江高考·9)乾隆帝营建的畅音阁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康熙至嘉庆年间,宫廷专门命人编纂大量宫廷大戏,如根据目连救母故事撰《劝善金科》,根据《西游记》撰《昇平宝筏》,根据《三国演义》撰《鼎峙春秋》,根据《水浒传》撰《忠义璇图》。下列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影响戏曲的创作
②统治者的喜爱是戏曲发展的重要推手③畅音阁坐落于颐和园内的政治活动区
④这些剧本的编撰标志着京剧正式形成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A明清科技1.(2024·北京高考·4)《永乐大典》辑录了先秦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明成祖撰序:“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尽开物成务之道,极裁成辅相之宜,修礼乐而明教化,阐理至而宣人文……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总结性类书②明成祖标榜“文治”强调了图书的教化作用③国家统一为《永乐大典》的编纂提供了条件④《永乐大典》被明政府确定为儒学基础读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2023·天津高考·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共70多万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桑蚕、种植等12个门类。徐光启撰写6万多字,皆为亲身体验所得。他在书中转录了大量前代和同时代的农业文献,并附有自己的见解或评论。17世纪末至18世纪,《农政全书》传至日本和朝鲜。日本学者据《农政全书》整理、编写了“救荒本草”“野菜谱”“甘薯记”,此后,这些内容在日本应对历次大饥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后,《农政全书》仍然受到重视,为推进现代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1735年,法国人杜赫德等编写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书中含有《农政全书》等中国科技典籍的部分内容;1738年,该书英译本在伦敦出版,中国桑蚕织造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法英两国丝织业的发展。18~19世纪,俄国翻译了《农政全书》,推广了中国的桑蚕织造技术。
——摘编自《科学技术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农政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爱心献给你》课件
- 文学记忆的现代性反思-洞察分析
- 《热管及其性能测试》课件
- 《物业投诉处理》课件
-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团队协作的关系探讨
- 全球视野下的创新科技产业概览
- 办公环境中提高工作效率的字体设计建议
- 办公环境变革与人才培养新模式
- 健康生活习惯助力工作生活双丰收
- 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
- 沧源永弄华能100MW茶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 红色澳门回归纪念日PPT模板课件
- 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名校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股骨Hoffa骨折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课件
- 仓储业行业SWOT分析
- 县委书记在县委审计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2023年版: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版)
- 平凡之路歌词全文
- 商务英语口语与实训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英语二》模拟试卷一
- 报刊杂志发放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