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1_第1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1_第2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1_第3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1_第4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近代新中国成立中国国家关系民族关系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大迁徙大交融大交融大发展并立交融巩固发展多元一体自觉发展民族区域自治中华民族大团结对外交往规模扩大转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西方国家关系民族关系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民族国家形成国际法形成、成熟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我国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的政权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一)秦朝: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夫余乌桓氐1.中央机构:典客、典属国典客:秦置,为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汉朝并入大鸿胪2.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1)北逐匈奴,筑长城(2)南抚夷越,设郡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二)汉朝1.中央机构:2.边疆管理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1)北面:匈奴①汉初经济凋敝国力衰弱汉匈之间进行和亲②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国力日盛北击匈奴取得胜利③东汉初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④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山。北匈奴西迁。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二)汉朝1.中央机构:2.边疆管理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1)北面:匈奴(2)西面①设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②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3)东北设护乌桓校尉(西域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汉书·西域传》护乌桓校尉掌管少数民族地区的沿边屯军将领亦称校尉,如西戊校尉、南蛮校尉等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二)汉朝1.中央机构2.边疆管理(4)屯戍政策屯戍:开垦田地、驻军屯田方式民屯军屯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结合材料,思考屯戍政策有何作用?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汉书·食货志》作用:①抵御匈奴的入侵;②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③有利于边疆的开发;④推动了民族交流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三)魏晋南北朝P63历史纵横少数民族内迁北魏统一及孝文帝改革南方经济的开发民族的大交融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四)隋唐

1.中央机构:

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唐朝《礼宾图》壁画东罗马使节高丽使节东北少数民族使节鸿胪寺官员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四)隋唐

1.中央机构:

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2.边疆管理:

(1)隋朝:

①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突厥、吐谷浑、党项等)②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

(册封谯国夫人)③在边疆推行郡县制往往任用少数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因俗而治)

④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谯国夫人(冼夫人)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她率领族人归附隋朝,被加封谯国夫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作用,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四)隋唐

2.边疆管理(1)隋朝:(2)唐朝

①西北②西藏③云南④管理机构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和亲会盟和亲;会盟加封南诏王,(册封)南诏王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入唐学习安南都护府中央政府大都护府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

羁縻统治:“羁”—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由当地首领担任地方官吏。(因俗而治)羁縻统治的作用:①加强对边疆的管理②有利于民族融合③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五)宋朝1.政权并立:与辽、西夏、金长期并立2.汉化学习:各民族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3.各族交融: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未中断过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六)元朝1.背景:结束各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民族政策: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四等人制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六)元朝1.背景2.民族政策3.边疆治理①西藏②东北云南③西域④台湾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设行省,征发赋役,中央和边境管理逐渐一体化材料: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唐:间接的因俗而治元:直接的行政统治一体化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设澎湖巡检司(1)北方:修长城,设“九边”;开放马市,与各族贸易(2)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3)西北: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4)西南:土司(5)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羁縻政策、贡赐、茶马贸易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七)明朝1.中央机构: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2.边疆治理羁縻性质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1)北部: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控制(2)西北:①军事上平定准噶尔部叛乱②青海设西宁办事大臣,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3)西藏:①设驻藏大臣;②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4)西南:“改土归流”废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5)东南: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八)清朝1.中央机构:理藩院2.边疆治理综合提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都护府、羁縻府州和亲册封天可汗行省制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土司制“茶马互市金牌信符”明政府茶马贸易官方凭证①政治向心力: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保障;民族关系多元化、边疆治理多样化;②经济向心力: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互动,③文化向心力:保留各民族特色,从汉化到互化④中华民族向心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朝代民族关系中央机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秦北逐匈奴筑长城;南抚夷越设三郡汉和亲、军事打击、行政管辖、屯戍政策魏晋——民族的大交融隋周边民族归附;册封谯国夫人在边疆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唐“天可汗”;和亲、会盟;册封;设置大都护府、都护府、羁縻州宋——政权并立、少数民族吸收中原制度、民族交融未中断元行汉法;差别对待东北、云南设行省、台湾设澎湖巡检司、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明北方修长城,设军镇、开放马市;东北设都司、卫、所;西北设卫;西南设土司;西藏敕封僧俗领袖清满蒙联姻;军事斗争;册封管理;改土归流典客、典属国大鸿胪礼部鸿胪寺宣政院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理藩院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大迁徙、大交融大交融大发展并立交融巩固发展多元一体中外之防夷夏之防发展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一)先秦:(二)秦汉: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1.汉朝对外已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1)陆路:97年,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达波斯湾一带河西走廊→中亚、西亚(2)海路:合浦郡徐闻县(广东徐闻)→印度南部2.东汉时期,倭国使臣来朝,

光武帝刘秀赐倭国国王金印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一)先秦: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二)秦汉: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三)隋唐: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1.陆路:与西域商路畅通(1)隋朝:2.海路:交流活跃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2)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包括造纸术等技术西传;(1)隋朝:常骏出航到赤土国(今马来半岛南部),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2)唐朝: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井真成墓志拓片:2004年,西安发现734年逝世于中国的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一)先秦: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二)秦汉: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三)隋唐: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四)宋朝: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1.恢复旧路:2.开辟新路:3.港口:广州→越南→阿拉伯明州(宁波)→日本和朝鲜半岛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港口(五)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畅通马可·波罗来华

《马可·波罗行纪》哥伦布:马可·波罗的书引起了我对东方神秘的向往……在我的航行中,很多次是按《马可·波罗游记》里说的去做的。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六)明清: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屡禁不绝1.明朝:(1)官方主持下的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朝,臣下觐见君主;贡,臣下向君主献纳礼物。外国使节来华被视为前来“朝贡”,即承认中国为宗主、自己为藩属,外国使节觐见皇帝时需行臣属之礼。中国君主会“册封”那些国家统治者各种名号,“回赐”各种礼物。反映到经济上就是“朝贡贸易”。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2)海禁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六)明清: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屡禁不绝2..清朝:清朝对外关系缓慢转型(1)康熙时期: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签订的平等条约,表明清政府对外关系正在转型(朝贡体系→条约体系)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六)明清: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屡禁不绝2..清朝:清朝对外关系缓慢转型(1)康熙时期: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2)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访华。马戛尔尼带有大量新式武器和工业产品。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统治者盲目自大、故步自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3)闭关锁国与一口通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表现朝代表现先秦汉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海陆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日本派遣唐使陆路交通阻隔,海路发达;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通往欧洲的海陆道路通畅;马可·波罗来华,著《马可·波罗行纪》郑和下西洋、海禁签订《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由开放走向封闭和平交往为主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朝代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中央机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秦典客、典属国北逐匈奴筑长城;南抚夷越设三郡

汉大鸿胪和亲、军事打击、行政管辖、屯戍政策海陆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魏晋

民族的大交融

隋礼部鸿胪寺周边民族归附;册封谯国夫人在边疆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唐“天可汗”;和亲、会盟;册封;设置大都护府、都护府、羁縻州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日本派遣唐使宋

政权并立、少数民族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