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作业3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4·淮安市高三联考]林则徐通过翻译资料来了解英国,他对英国人士反对鸦片贸易的言论特别倾心,对英国国王要求商人敬重中国法律的规定特殊看重。以致到鸦片斗争爆发后他还没有意识到英国会发动鸦片斗争。材料表明林则徐()A.天朝上国思想仍很深厚B.获得信息的渠道不正确C.对国际形势一窍不通D.对英国国情了解不深化2.[2024·天津市高三联考]魏源在《海国图志》写道:“二十七部首,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由先公举,可不谓周乎?”材料反映出魏源()A.非常推崇美国的民主制度B.对政治的制度层面有所思索C.“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D.变更了器变道不变的立场3.[2024·淮南市高三模拟]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访英国时,文士们苛刻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然李鸿章认为他是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为最。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A.以历史亲历者标准来衡量B.以社会须要标准来考察C.置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D.留意评判者的阶级立场4.[2024·南昌市高三模拟]下表反映了清末民初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的思想界()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接着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反侵略渐渐成为共识B.不同学派相互渗透C.盛行崇洋媚外的风气D.学习西方不断深化5.[2024·济宁市高三联考]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兴民权、开议院”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德先生”和“赛先生”6.[2024·抚州市高三模拟]19世纪七八十年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篇却是《道器》,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郑观应此举()A.顺应了民族文化防卫心理的须要B.希望中国起先汲取和接受西学C.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D.反映出早期资产阶级的懦弱性7.[2024·济宁市高三模拟]维新运动时期的“今古文之争”呈现为“学术之争,延为政争”的多歧进程,这一进程与《新学伪经考》中反映的“政学多歧”现象相伴随。这折射出当时()A.学术思想与政治互为补充B.学术争辩服务于政治变革C.思想自由渐渐得到了复原D.维新派固守儒家伦理道德8.[2024·盐城市高三联考]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说:赫胥黎犯了倒果为因的错,事实上人跟禽兽最初没有分别,个人组成社会是为了平安利益,而不是因为有天良,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原文不具有的“国族竞争”的意义,在《天演论》中却呼之欲出。可见,严复译书的目的是()A.订正进化论的错误B.丰富进化论的内涵C.激励国人独立自强D.谋求国人平安利益9.[2024·德州市高三模拟]1915年,陈独秀对儒家“三纲”的指责着眼于它“压抑了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1916年2月,陈独秀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是立足于“儒家纲常与共和制度的深刻冲突”。这种变更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社会时局出现变更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10.[2024·大庆市高三模拟]蔡元培说,“国民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行得,且有衰亡之虑焉”。蒋梦麟等认为完全人格者应具备: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学问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美丽和乐之感情。据此表明近代教化家()A.受西方思想影响B.反对封建旧教化C.为社会塑造新民D.力主教化救国论11.[2024·宿迁市高三联考]胡适指出,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而要考虑“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汲取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样、协调和接着发展?”由此可知,胡适()A.承认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不行分割性B.主见全面有序借鉴西方现代文化C.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具有不彻底性D.力求用科学精神弘扬传统价值观12.[2024·滨州市高三模拟]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影响,使中国人重新思索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进而对民主观念的阐释也发生了重大变更,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多重追求。如陈独秀提出“劳动阶级的民主”,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究,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这些对“民主”相识的变更表明先进的中国人()A.对于民主的相识更加辩证和科学B.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C.相识到苏俄革命在中国的可行性D.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究更加深化13.[2024·亳州市高三联考]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子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更表明()A.学问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B.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益成熟D.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14.[2024·镇江市高三模拟]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是近代中国社会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两对基本冲突中派生出来的一对冲突,是在反帝反封建要求下产生的。二者的并峙表现出不同性中的同一性,其中“同一性”主要是指()A.为沉沦中的中国寻求新出路B.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C.在社会变革方式上渐趋一样D.源自于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15.[2024·宁波市高三诊断]1924年,面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孙中山曾表示,“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允方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假如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孙中山意在()A.进行土地革命,走苏俄式社会发展道路B.扶助农工,打破封建君主专制的严峻束缚C.消退贫富差距,实现生产资料平均安排D.平均地权,把民生与民主革命紧密地结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8分,第17题12分,共40分)16.[2024·烟台高三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扬“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将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清规戒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子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摘编自陈独秀《一九一六年》(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学问,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并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将来”的。(2)分析材料一、二对儒家学派的相识有何异同点,并结合所学学问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17.[2024·榆林市高三联考]五四运动后,中国学问分子开展了对劳工问题的社会调查,下面材料是部分调查的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青年》第7卷第6期、第8卷第1期调查报告表(1920.5、1920.9)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李崑《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记者《香港罢工纪略》李幽影《北京劳动状况》莫如《南京劳动状况》李次山《上海劳动状况》无我《唐山劳动状况(一)》李少穆《皖豫鄂浙冶铁工人状况》许元启《唐山劳动状况(二)》杨赓陶《天津造币总厂底工人状况》高君宇《山西劳动状况》马伯援《湖北河南间底风俗》铁民《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刘云生《汉口苦力状况》野《长沙劳动状况》文华大学学生《武昌五局工人状况表》高宇罕《芜湖劳动状况》材料二《新青年》载上海纺织业细纱厂男工工作状况(李次山:《上海劳动状况》等,1920.5.1)事务工数工价工作时间事务工数工价工作时间工头每月22元—收筒管每工3角12小时加油每工3角7分12小时秤车每工4角2分12小时常日工每工3角7分12小时童工头每工2角2分12小时摇车头每工3角7分12小时童工每工1角8分12小时派粗纱每工3角2分12小时打八带每磅4分12小时拉纱每工3角12小时皮辊司每月20元12小时扫地每工3角12小时小皮辊司每工2角2分12小时——以上材料均摘自《近代史探讨》(2024.4.第11~119页)从上述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一个话题,并运用所学学问加以说明。(要求:话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楚)课时作业361.解析:依据“对英国国王要求商人敬重中国法律的规定特殊看重。以致到鸦片斗争爆发后他还没有意识到英国会发动鸦片斗争”可得出,林则徐对西方侵华的本质意图相识不足,对英国国情了解不深化,故D项正确;依据“他对英国人士反对鸦片贸易的言论特别倾心,对英国国王要求商人敬重中国法律的规定特殊看重”可得出“深厚”“一窍不通”的说法错误,解除A、C;材料不能说明渠道不正确,解除B。答案:D2.解析:据题意可知,魏源是对西方民主制度的描述,说明他对政治层面有所思索,故选B;由材料内容不能说明这就是美国的制度,解除A;材料中推崇西方的民主制度,没有体现“制夷”的思想,解除C;魏源是地主阶级反抗派的代表,并没有变更立场,解除D。答案:B3.解析:依据材料中“文士们苛刻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然李鸿章认为他是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为最”得出文人士大夫对西方学说的排斥,李鸿章却赞扬郭嵩焘英豪,文士们和李鸿章都为同时代人,评价却不相同,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留意评判者的阶级立场,故D项正确,A、C错误;当时郭嵩焘以公使衔出访英国时等表现,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近代化的应给与确定的行为,故B项错误。答案:D4.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学习机器制造到提倡商战,再到主见革命、建立共和可以看出对西方的学习是不断深化的,故选D;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反侵略,解除A;“相互渗透”无从体现,解除B;主见学习西方不等于崇洋媚外,解除C。答案:D5.解析:从材料中的“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以及“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可知只涉及“器物”,不涉及“制度”层面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故答案为C项;A项未涉及经济改革,解除;B项是维新思想,D项是新文化运动,都已涉及了“种子和种植方法”,与材料信息不符,均解除。答案:C6.解析: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主见向西方学习政治、经济和科学,但又讲中学为道,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前后有冲突的论述,主要目的在于回避顽固派的攻击,反映出早期资产阶级的懦弱性,故答案为D项。其不是为了适应民族文化防卫心理的须要,解除A项;中国起先汲取和接受西学是在鸦片斗争后,解除B项;郑观应作为早期维新派,已经相识到中西方的差距,没有鄙夷外夷的观念,解除C项。答案:D7.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在维新运动中学术上的多歧进程和政治上的多歧进程是相互伴随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学术思想为政治变革服务的表现,故选B;“互为补充”的说法有误,解除A;当时的学术思想是为政治变革服务,并不是复原了思想自由,解除C;维新派主见进行政治变革,并不固守儒家伦理道德,解除D。答案:B8.解析:依据材料“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原文不具有的‘国族竞争’的意义,在《天演论》中却呼之欲出”可知,严复译书的目的在于激发国人民族存亡意识以激励国人独立自强,故C项正确;严复认为“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故并未体现订正进化论错误,故A项解除;严复并未丰富发展进化论,故B项解除;严复翻译《天演论》旨在推动维新变法运动,没有涉及国人的平安利益,故D项解除。答案:C9.解析:1915年,陈独秀指责“三纲”,强调“三纲”压抑了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并未从现实政治动身做更尖锐的抨击。但是1915年12月袁世凯公然称帝,使当时的中国政治形势发生了变更,因此这个时候陈独秀从“儒家纲常与共和制度的深刻冲突”方面批判儒家思想,故选B项;1915年和1916年资本主义发展对陈独秀的相识并未产生干脆明显的影响,故解除A项;材料的重点是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由思想转向政治,C项与这一主题不符,故解除;巴黎和会发生在1919年,故解除D项。答案:B10.解析:材料“国民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行得,且有衰亡之虑焉”“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体现的是二者主见为国家培育具有健全人格的新公民,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解除。答案:C11.解析:胡适强调在对待现代文化时候,不能突然置换,而应当考虑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一样、协调的发展,说明胡适认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存在调和的可能性,两者不行分割,A正确;B错在“全面”,解除;胡适的言论是在找寻新文化运动如何有效进行的方法而非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解除C;胡适的落脚点是考虑现代文化在中国的适应性而非弘扬传统文化,解除D。答案:A12.解析:由材料“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促使中国人重新思索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多重追求”可知五四运动促使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深化思索,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民主政治有不同的追求和探究,反映中国人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深化探究,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主政治而非对民主的相识,解除A项;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是五四运动的意义,材料强调的是对民主政治的探究,解除B项;相识到苏俄革命的可行性是无产阶级的主见,不能代表其他的社会阶层,解除C项。答案:D13.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开展斗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及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让学问分子相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气,从而报刊中关于劳工的话题增多,故答案为A项;近代中国社会,工人阶级属于被统治阶级,政治地位没有上升,解除B项;这种现象只能说明学问分子相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气,并不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已经成熟,解除C项;当时社会主义还没有成为主流思想,解除D项。答案:A14.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同一性”主要指,面对民族危机,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努力为中国寻求新出路,A项正确;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与“同一性”不符,B项错误;革命派和立宪派在社会变革方式上明显不同,C项错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并未得到充分发展,D项错误。答案:A15.解析:1924年,孙中山重新说明了“三民主义”,进一步提出“耕者有其田”思想,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中,“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这样,就把农夫对土地的要求同民主革命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解决了土地问题,才能够动员最广阔的人民参与革命,才能进行彻底的革命,这体现了孙中山的扶助农工的思想,故选D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不行能走苏俄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故解除A项;封建专制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时候被推翻的,故B项错误;生产资料的平均安排不符合孙中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故解除C项。答案:D16.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扬‘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可以归纳为“仁”和“礼”;其次小问,依据所学学问回答“仁”和“礼”的含义;第三小问,“一手伸向过去”是继承旧儒学的思想,即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一手指向将来”是对儒学的创新,结合所学指出表现。第(2)问第一小问,相同点依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不同点,材料一认为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而材料二对儒学彻底否定。其次小问,应从意义与局限两方面去评析。答案:(1)价值观:“仁”和“礼”。含义:“仁”就是“仁者爱人”,广泛理解和爱护他人;“礼”就是“克己复礼”,遵守社会等级秩序。说明:“一手伸向过去”: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一手指向将来”: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2)相同点:都认为儒家学派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不同点:材料一确定儒家学派的维新开明,对建立和维护大一统国家发挥重要作用;材料二彻底否定儒家学派。评析:陈独秀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动摇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宝,陈独秀彻底否定儒家学说的观点是错误的。17.解析:首先依据题目要求,视察材料一、二的表格,分析“劳工状况调查报告汇总表”中的作者、篇名及其展示的调查区域和内容,可得出“学问分子关注劳工界,寻求救国之道”等主题;然后围绕所定主题,结合所学学问,运用唯物史观,绽开阐释,列举史实,分析说明得出个人观点的历史依据,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表现和影响等;在解题过程中,留意主题适切,围绕主题,史论结合,叙述精确。答案:示例一论题:20世纪初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赢得了学问界的广泛关注。说明:①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了这场反帝爱国运动的主力军,工商学的联合斗争迫使北洋军阀让步,最终取得五四运动的初步成功。从今,工人阶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②随后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广泛、快速地传播开来,学问界起先大规模探讨劳工阶层,包括其劳动条件、工资状况、生活状态、罢工等政治、经济斗争,这些都加深了学问阶层对工人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