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后限时集训(十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海南新高考模拟)鸦片斗争后,上海滩的时髦派,女界所不行少的东西,尖头高底上等皮鞋一双,紫貂手筒一个,金刚钻或宝石金扣针二三只等;再说男子不行少的东西,西装、外套、西帽,革履、手杖等。这一现象表明()A.上海消费群体出现了拜金趋势B.崇洋成为近代消费的主要倾向C.西方文化逐步渗透进国民生活D.上海的时髦派以崇尚奢侈为荣C[材料反映了鸦片斗争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革,体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表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进国民生活,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解除。]2.(2024·张家口质检)20世纪初,国人穿洋服者慢慢多了起来,甚至在广西等偏僻省份的学堂中也允许学生穿洋服;英美烟草公司生产的“红锡包”“哈德门”“前门”等品牌的香烟在市场上销路甚好,甚至连妇女也竞相吸食纸烟,并且快速扩散至全国。材料表明()A.列强对中国全方位渗透B.西学东渐影响了国人生活方式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衰落D.崇洋媚外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B[国人穿洋服吸香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西方文化理念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故选B项;“全方位渗透”说法欠妥,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初生活习俗的变迁,无法据此推知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解除C项;“全社会的认同”说法欠妥,解除D项。]3.20世纪20年头上海租界出现了一批新式石库门建筑。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公路加宽至消防平安标准。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重视城市规划及建设B.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C.市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D.上海的城市建设走向西化B[依据材料“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公路加宽至消防平安标准”可知,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故B项正确。]4.1902年,四川总督岑春煊刊发的《劝戒缠足示谕》指出,缠足是“关系国家、关系众人的弊病”,他认为反缠足“全是当绅士的责任,要望明白人先做与他们看样子”。据此可知当时()A.官方将反缠足与社会地位联系起来B.反缠足运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C.地方绅士主导了四川的反缠足运动D.反缠足宣扬留意激发家国责随意识D[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地方官在向百姓进行反缠足宣扬时,将其与个人、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还提倡由“绅士”起带头作用,这说明反缠足宣扬留意激发家国责随意识,故选D项;A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故解除;从材料中看不出社会各界的反响,故解除B项;由材料不能得出地方绅士主导了四川的反缠足运动,故解除C项。]5.1911年,清朝官吏大肆搜捕中国同盟会成员,“搜查之最留意者,一为无发辫之人,凡城门之出入,旅馆之住宿,对于无发辫者必极力盘查,一再诘问”。这从侧面说明当时()A.剪辫成为反清革命的重要标记B.同盟会将习俗革命视为主要任务C.清政府严禁中国社会习俗西化D.中国同盟会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威逼A[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国同盟会为反清革命政党,其成员基本都剪了发辫,材料中“无发辫者”成为清朝官吏搜捕革命党时特殊留意的对象,这说明当时剪辫成为反清革命的标记,故选A项;同盟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政治革命,故解除B项;材料看不出清政府严禁中国社会习俗西化,故解除C项;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强调的是剪辫与反清革命的关系,故解除。]6.(2024·盐城一模)1912年,章太炎先生在北京、上海各报刊公开登载了征婚广告,在当时轰动了全国,就这样找来了革命新女性汤国梨。章太炎先生的征婚方式反映岀当时()A.征婚成为主要求偶方式B.传统婚姻习俗遭到民众摒弃C.婚姻习俗岀现近代化趋向D.婚姻自由成为普遍社会风尚C[材料“章太炎先生在北京、上海各报刊公开登载了征婚广告”体现了婚姻自主、婚姻自由,反映出婚姻习俗出现近代化趋向,故选C项;章太炎征婚只是个例,不能说明传统婚姻习俗遭到民众摒弃,若是普遍现象就不会轰动全国了,解除A、B、D三项。]7.(2024·济宁质检)民国成立后,以妇女运动为宗旨的社会团体,如女子参政协进会等接二连三出现。民初女子最高仅能就读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暑期北京高校起先正式招收女子入学。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A.社会变革提高了女性的地位B.政治革命瓦解了传统伦理C.经济发展冲击了固有角色定位D.思想解放形成了新的社会认知A[女子社团接二连三出现、从最高就读师范院校到可入北大读书,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而非经济发展带来的角色变更,故选A项,解除C项;“瓦解了”“形成了”的说法均欠妥,解除B、D两项。]8.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中说:“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也……此项路工实关大局。”据此可知()A.京张铁路开启了近代交通的新篇章B.中国铁路建设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C.京张铁路的修筑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D.京张铁路有利于经济沟通与巩固边防D[由材料“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也”可知,张家口的地位非常重要,京张铁路的修筑不仅有利于经济的沟通,还有利于巩固边防,故选D项;由材料不能得出“开启了近代交通的新篇章”的结论,故解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京张铁路的修筑对中国铁路建设带来的影响,故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顽固势力的反对,故解除C项。]9.1905年2-9月,《申报》中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有3则,分别为《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申报》则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庆祝民国成立的标语和祝词。这一变更表明()A.《申报》介入中国政治革命B.媒体报道追求实事求是C.《申报》对中国革命的支持D.时局变动影响新闻报道D[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反对清政府,《申报》以“乱首”“华兴会匪”“余党”进行报道,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申报》又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这说明时局变动影响新闻报道,故D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申报》对民主革命立场的转变,没有体现其介入中国政治革命,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与《申报》1905年报道的内容不符,故解除。]10.19世纪90年头,梁启超在《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上发表了大量的时政评论,这些文章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折服了万千读者,时人将这种写法称为“时务体”和“新民体”。这反映了()A.文体变革使报刊的读者群体发生根本转变B.报刊成为维新变法时期“文学革命”的中心C.报刊的推广使白话文运动深化社会各阶层D.学问分子以近代报刊为平台创新论政方式D[梁启超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时政评论,这些时政评论采纳新的文体,受到读者的欢迎,这反映出学问分子以近代报刊为平台创新论政方式,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读者群体发生根本转变,故解除A项;维新变法时期没有进行“文学革命”,故解除B项;白话文运动发生于20世纪初,故解除C项。]11.下列选项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时间报业概况1839年林则徐将外国人刊印的“新闻纸”作为“采访夷情”的来源1873年洋务派编成《西国近事》报,起初仅供少数官绅阅读甲午中日斗争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的维新报刊成为很多朝廷官员的必读刊物,这些报刊中的文章均主见开议会,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兴起,这些报刊多宣扬建立共和政体A.鸦片斗争前国人已经自办近代报刊B.报刊引发了中国近代的民族民主运动C.时政新闻类报刊成为近代报刊的主体D.报刊发展顺应了中国社会演进的趋势D[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近代国人创办的报刊在不同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成为中国人了解外国状况、宣扬新思想、推动民主革命的舆论阵地,这说明报刊的发展顺应了中国社会演进的趋势,故选D项;A项说法错误,故解除;材料体现不出中国近代民族民主运动是由报刊引发的,且B项不符合史实,故解除;材料体现不出时政新闻类报刊成为近代报刊的主体,故解除C项。]12.抗日斗争期间,有电影人认为,中国影片自产生以来,其制作的对象,都是都会市民。而今日抗战电影最大多数的观众,是小城市市民与农夫士兵,我们必需制作以农村观众为对象的“农村影片”。该主见意在()A.激发沦陷区民族意识B.以文化宣扬增加抗战的力气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实现电影创作重心的转移B[题干未涉及沦陷区,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电影人将制作对象由都会市民到农夫,希望激发小城市市民、农夫士兵的抗战主动性,故B项正确;电影人的主见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且全面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即已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电影制作对象,而非制作内容,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头巾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至爱,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尤其是以某一名士所戴头巾命名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宋代理学创立人程颢曾戴此巾,故名……宋代士大夫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浓郁的文化意识带进服饰天地,如林景熙诗曰:“爆竹声残事事新,独怜临镜尚儒巾。”在《历代名臣像》中抗金英雄岳飞就是头束幅巾、身着圆领斓衫的儒将形象。因此所谓“儒将”和“儒帅”,便成为宋人品藻军事将帅的一种审美风范。——摘自竺小恩《论宋代服饰文化的儒雅化趋向》材料二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产生了深厚的爱好,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摘编自张华《民国服饰习俗的变迁》(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宋代服饰文化出现儒雅化趋向的缘由。(9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民国初期服饰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动影响。并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变迁的相识。(16分)解析:第(1)问,结合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进行回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戴金丝边眼镜”“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产生了深厚的爱好,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等信息回答;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从社会经济、社会风气及思想观念等角度回答;第三小问,从服饰文化是肯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存在的反映,服饰文化的变迁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现,服饰文化的变迁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创新等角度回答。答案:(1)缘由:商品经济的旺盛,市民阶层的兴起;实行文人治国、重文轻武的国策;儒学的复兴,理学的形成;实行科举制,书院的兴盛,教化的普及。(9分)(2)特点:服饰变更与政治、经济发展联系紧密;服饰多元化、自由化;中西融合,传统与前卫、时髦并存;涉及社会各阶层。影响: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冲击了等级秩序,变更了旧的社会习俗,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变更;有利于西方同等、民主、自由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识:服饰文化是肯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存在的反映;服饰文化的变迁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现;服饰文化的变迁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创新。(16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此图名为《变迁》。图片以中间为分界线,右边为民国时期的服装与建筑风格,左边为清朝的风格,两者形成显明的对比,体现出服装与建筑随着时代而变迁。——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博物馆装修工程保护与展示标准合同
- 本地出租仓库合同范例
- 2024年度物业管理合同(住宅)
- 住宿协议合同范例
- 物业股东协议合同模板
- 狝猴桃采购合同模板
- 浙江租赁合同范例
- 珠宝项链租赁合同范例
- 沙-石子出卖合同模板
- 地铁建设拆迁施工安全规范
- 安全培训教育效果评价表
- 歌曲《国家》课件
- Photoshop(PS)教学课件:第6章调色
- 幂函数评课稿
- 能你也能:IPD产品管理实践
-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妈妈来抓兔兔》含反思
- 中原银行2023年招聘人员(郑州)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做个快乐的小学生》
- 一道新能 《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
- 农村电商(农产品电商)运营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XMT-7000温控仪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