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教学课件_第1页
《兼爱》教学课件_第2页
《兼爱》教学课件_第3页
《兼爱》教学课件_第4页
《兼爱》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教师:

兼爱

非攻

联读(第一课时)学校:册别:选择性必修上学科:高中语文(部编版)知人论世

学习活动一

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学习活动一

知人论世墨子简介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逻辑学集大成者。知人论世墨子出身卑微,是一个熟悉木工技巧的工匠,后来成为一位博通古代典籍的“士”。在当时“百家争鸣”中,是唯一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为劳动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墨子生活在文人气息浓厚的鲁国,他也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创立了墨家学派,聚徒讲学,与儒家抗衡,在当时影响很大,世称“儒墨显学”。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扬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止楚攻宋”是墨子言行事迹的范例。知人论世

后人对墨子的评价:(1)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2)墨子之道德,非孔老所敢窥视。——章太炎(3)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一个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毛泽东(4)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应该研究孔子,应该研究老子,也应该研究墨子。我觉得墨子的思想比孔子看来更符合现代的精神,今天弘扬墨学更为重要。我认为应该发扬墨子的救世精神和科学精神。——张岱年知人论世

《墨子》简介《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知人论世

兼爱非攻墨子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社会混乱,诸侯、大夫互相攻伐,战火连绵不断,民不聊生,纲纪废弛,礼崩乐乱。战争给下层庶民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环境。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他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站在平民立场上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知人论世

学习活动二

文章内容深入理解一、解释词语,疏通文意1.(第1段)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事务于是治疗(第2段)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考查同“尝”,尝试互相亲爱、友好使……受损失即使慈爱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家《兼爱》围绕“兼相爱”的观点,分析了兼爱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提出了践行兼爱之道的具体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补写下面的结构导图。导图引路,概览全文兼爱提出问题:圣人治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君臣、父子、兄弟互相损害盗贼侵夺财物,杀伤性命(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问题:践行兼爱之道分析问题:乱“皆起不相爱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若其室(2)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夫、诸侯之间争斗攻伐视人家国若其家国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知人论世墨子的“兼爱”的思想内涵是什么?这种“兼爱”思想与儒学的“仁爱”思想有何异同?答案(1)墨子的“兼爱”是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主张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要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主讲教师:李铮铮《兼爱》《非攻》联读(第二课时)学校:浙江省温州中学册别:选择性必修上学科:高中语文(人教版)一、了解墨家发源

天下无人,子墨之言犹在。《墨子》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一直都处于显学地位。

墨家是先秦时代唯一的有严密的组织和鲜明的宗旨的学派,其学派创立与思想发源始于墨子。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贵族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早年曾接受儒门孔子之学,但因为发现儒家礼仪繁琐,厚葬久丧,劳民伤财,很不以为意,所以便脱离了儒家,自创墨家学派。

·墨子号——将地面量子通信网射向太空的“标枪”(2016年8月16日发射)·墨子创立了光学、力学、几何学等整套科学理论,制造出了木鸢、辘轳、滑车、车梯等,首先发现了小孔成像原理,被誉为“科圣”“中国科学家始祖”。墨家典籍:《墨子》

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现仅存五十三篇。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内容涉及哲学、逻辑、科技、军事、工程等,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堪称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

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中国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是从《墨子》开始。墨辩是中国第一个逻辑性系统体系,是世界三大逻辑学(中国《墨经》逻辑、印度佛经逻辑、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之一。

任务:疏通《兼爱》《非攻》两篇课文的大意,绘制两篇课文的逻辑框架图。

【中心观点】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正)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反)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比喻论证)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正)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反)

治乱者何独不然!

(强调)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正)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反)语言特征: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不避重复。君父兄臣子弟(亏)不慈不孝不爱人伦关系盗贼大夫诸侯其室其身其家其国社会秩序(爱)兼相爱有孝慈无窃贼无相乱无相攻治(天下)(君臣父子)(盗贼)(家)(国)(天下)思考:兼爱、非攻思想,哪个出于核心地位?·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兼爱:无差等(即对一切人同样地爱)·它与儒家地“仁”和“推恩”思想(即爱是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相对立。(1)与时代需求不匹配。当时时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度迅速瓦解,残酷的战争屡见不鲜,统一是必然的趋势。各国国君都希望通过战争兼并其他国家,使自身强大从而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墨子“兼爱”“非攻”思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是不能满足时代需的,所以没有立足之地。思考:分析“兼爱”“非攻”思想的时代局限性(2)这种爱是离开阶级内容的抽象的爱,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兼爱”思想是站在当时社会弱势群体的角度,反映的身处贫困与战乱之中的人们的愿望,他试图调和统治阶级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希望各国的国君通过实施“兼爱”的主张来减少战争,爱别人的国家,爱他国的国民,但是这种思想超越了阶级局限,这是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因为各方不兼爱造成的。跨越了阶级,良药也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