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行业智能化供应链协同方案_第1页
供应链管理行业智能化供应链协同方案_第2页
供应链管理行业智能化供应链协同方案_第3页
供应链管理行业智能化供应链协同方案_第4页
供应链管理行业智能化供应链协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供应链管理行业智能化供应链协同方案TOC\o"1-2"\h\u13145第1章智能化供应链协同概述 328941.1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 3325021.2智能化供应链协同的定义与意义 4215231.3国内外智能化供应链协同发展现状 47277第2章供应链协同关键技术 593422.1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 5942.1.1互联网技术 526122.1.2物联网技术 5264262.2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5101762.2.1大数据技术 5189032.2.2云计算技术 5146672.3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 6101702.3.1人工智能技术 6113222.3.2机器学习技术 6237492.4区块链技术 6186132.4.1数据加密 695022.4.2共识机制 693132.4.3不可篡改性 6188332.4.4智能合约 74041第3章供应链协同体系架构 7326963.1供应链协同平台设计 7318303.1.1设计原则 793883.1.2平台架构 717343.1.3功能模块 7281833.2供应链协同网络构建 7293023.2.1网络架构 7196653.2.2网络节点功能 710333.2.3网络协同策略 7218763.3供应链协同业务流程优化 7241093.3.1业务流程梳理 8262513.3.2优化措施 8229163.3.3优化效果评估 816717第4章供应商协同管理 8227944.1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8125364.1.1供应商选择原则 8262194.1.2供应商评估方法 8323354.1.3供应商选择流程 9322814.2供应商关系管理 960924.2.1供应商关系发展阶段 9289764.2.2供应商关系管理策略 9236734.2.3供应商关系管理措施 9131654.3供应商协同优化策略 1098804.3.1信息共享与协同 10239864.3.2供应商参与设计 10236794.3.3供应商协同生产与交付 10127964.3.4持续改进与优化 105042第5章生产协同管理 10195645.1生产计划与调度 10163045.1.1概述 10179165.1.2生产计划 10106305.1.3生产调度 1060285.2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 11204105.2.1概述 11317115.2.2生产过程监控 11100015.2.3生产过程优化 11198495.3生产协同平台搭建 11320425.3.1概述 11295975.3.2平台架构设计 11299385.3.3关键技术应用 1194285.3.4平台实施与运维 115052第6章仓储与物流协同管理 11155626.1仓储协同策略 11194526.1.1仓储资源整合 11318146.1.2仓储作业协同 1269016.1.3库存管理协同 1252936.2物流运输协同优化 12145666.2.1运输资源整合 1282006.2.2运输路径优化 1259996.2.3运输协同作业 12292556.3仓储物流信息系统集成 1221166.3.1信息共享平台构建 12219366.3.2数据集成与应用 12303226.3.3信息系统接口标准与规范 1250086.3.4信息安全保障 1211958第7章销售与渠道协同管理 13296127.1销售预测与库存管理 13224677.1.1销售数据分析 13286767.1.2预测模型建立 133527.1.3库存管理策略 1320207.2渠道协同策略 13106897.2.1渠道整合 13134067.2.2渠道策略制定 13211467.2.3渠道协同机制 13208917.3客户关系管理 13193737.3.1客户细分与定位 13111727.3.2客户满意度管理 13181527.3.3客户关系维护 1447587.3.4客户数据管理 1410826第8章金融服务与供应链协同 14146918.1供应链金融概述 14302528.2金融服务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 14316178.2.1供应链融资 1427268.2.2供应链结算 14187488.2.3供应链保险 14115468.3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 14142228.3.1风险识别 15305198.3.2风险评估 15224318.3.3风险控制 15253258.3.4风险监测 1523391第9章供应链协同风险管理 158099.1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估 15306799.2供应链协同风险防范策略 15141689.3风险管理与供应链绩效评价 1515142第十章供应链协同案例分析与实践 162251910.1国内外供应链协同案例分析 163155910.1.1国内供应链协同案例 16326410.1.2国外供应链协同案例 162765910.2供应链协同实施策略与建议 161669710.2.1建立供应链协同战略联盟 16766710.2.2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 17477610.2.3优化供应链流程与组织架构 172990210.2.4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 171094110.3供应链协同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72361810.3.1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 172161310.3.2绿色供应链的推广与实践 172910110.3.3跨界融合与创新 171762410.3.4国际化协同趋势 17第1章智能化供应链协同概述1.1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成本控制、效率提升的需求日益迫切,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单一物流管理,发展到集成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及最终用户于一体的闭环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经历了物料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优化等多个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不断融入,为供应链管理注入新的活力。1.2智能化供应链协同的定义与意义智能化供应链协同是指在供应链管理中,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智能决策和风险预警,以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智能化供应链协同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通过实时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等技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紧密协同,降低库存、缩短交货期,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2)降低成本:智能化供应链协同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采购成本,提升盈利能力。(3)提升客户满意度:智能化供应链协同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客户满意度。(4)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智能化供应链协同,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1.3国内外智能化供应链协同发展现状国内外企业在智能化供应链协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是国内外智能化供应链协同发展的现状:(1)国外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在智能化供应链协同领域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许多企业已成功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改造。例如,亚马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仓储和物流配送,提高运营效率;沃尔玛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需求,实现精准采购和库存管理。(2)国内发展现状:我国智能化供应链协同发展迅速,众多企业纷纷加大投入,推动供应链智能化改造。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通过建立智能仓储、物流体系,提升供应链效率;、海尔等制造业企业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紧密协同。总体来看,国内外智能化供应链协同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企业投入不断加大,技术不断创新,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供应链整体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但是智能化供应链协同在技术成熟度、应用广度、产业链协同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第2章供应链协同关键技术2.1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协同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传递与实时监控提供了有力支撑。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2.1.1互联网技术(1)信息传输:互联网技术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快速、准确传输。(2)信息处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供应链中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提高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3)在线协作: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之间的在线协作,提高协同效率。2.1.2物联网技术(1)感知技术:利用传感器、二维码等手段,实现对供应链中物品的实时监控和跟踪。(2)网络通信: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设备、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3)智能处理:运用物联网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供应链的智能监控和管理。2.2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响应速度。2.2.1大数据技术(1)数据采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供应链各环节产生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2)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3)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供应链中的潜在价值和优化方向。2.2.2云计算技术(1)资源共享: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2)弹性计算:利用云计算技术,根据供应链业务需求动态调整计算资源。(3)服务协同:通过云计算平台,为供应链各环节提供协同服务,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2.3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智能化水平。2.3.1人工智能技术(1)智能决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供应链各环节进行决策。(2)智能调度: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供应链资源的智能调度。(3)智能服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供应链各环节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2.3.2机器学习技术(1)预测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供应链中的需求、库存等数据进行预测分析。(2)异常检测: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及时发觉供应链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3)优化算法:通过机器学习技术,优化供应链协同过程中的算法,提高协同效率。2.4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数据安全性、透明度和信任度。2.4.1数据加密利用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安全。2.4.2共识机制通过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任传递,提高协同效率。2.4.3不可篡改性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有助于保证供应链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2.4.4智能合约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自动执行和协同,降低交易成本。第3章供应链协同体系架构3.1供应链协同平台设计3.1.1设计原则供应链协同平台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标准化、模块化、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保证平台能够适应不同企业的业务需求,同时实现各环节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3.1.2平台架构供应链协同平台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现层。数据层负责存储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服务层提供数据接口、业务处理等服务;应用层实现供应链协同的核心功能;展现层提供用户界面,满足用户操作需求。3.1.3功能模块供应链协同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供应链协同计划、采购协同、生产协同、物流协同、库存协同、销售协同和售后服务协同。各模块之间通过接口实现数据交互,保证业务流程的连贯性和高效性。3.2供应链协同网络构建3.2.1网络架构供应链协同网络采用分布式网络架构,包括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物流公司等节点。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各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3.2.2网络节点功能各节点在供应链协同网络中承担以下功能:核心企业提供供应链协同平台,负责整体协调;供应商负责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分销商负责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物流公司负责物流配送和仓储管理。3.2.3网络协同策略供应链协同网络采用以下协同策略:需求预测共享、库存共享、运输优化、采购协同、生产协同等。通过协同策略的实施,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整体运作效率。3.3供应链协同业务流程优化3.3.1业务流程梳理对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包括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优化提供依据。3.3.2优化措施根据业务流程梳理结果,采取以下优化措施:(1)采购协同: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采购效率。(2)生产协同:采用精益生产、柔性制造等理念,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交货周期。(3)物流协同:通过物流信息化、运输优化等手段,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4)销售协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市场份额。3.3.3优化效果评估通过对供应链协同业务流程的优化,从成本、效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效果评估,持续改进,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第4章供应商协同管理4.1供应商选择与评估供应商选择与评估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方法和步骤。4.1.1供应商选择原则(1)质量优先原则:保证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满足企业需求;(2)成本效益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成本较低的供应商;(3)交货及时原则:选择能够按时交付货物的供应商;(4)合作意愿原则:选择具有良好合作意愿和信誉的供应商;(5)可持续发展原则:选择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供应商。4.1.2供应商评估方法(1)质量评估:通过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合格率等指标进行评估;(2)成本评估:分析供应商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评估其成本竞争力;(3)交货评估:考察供应商的交货准时率、库存管理能力等;(4)服务评估:评估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表现;(5)综合评价:结合以上评估结果,采用权重分配法,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4.1.3供应商选择流程(1)收集供应商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潜在供应商的资料;(2)初步筛选:根据供应商选择原则,对潜在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3)详细评估:对筛选出的供应商进行详细评估;(4)实地考察:对评估结果较好的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5)确定供应商:根据评估和考察结果,确定最终供应商名单。4.2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SRM)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立和维护与供应商之间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供应商关系管理的策略和措施。4.2.1供应商关系发展阶段(1)初始阶段:建立基本的供应商关系,进行信息共享;(2)合作阶段:与供应商共同开展项目,实现资源共享;(3)战略伙伴阶段: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发展。4.2.2供应商关系管理策略(1)互利共赢:保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都能获得利益;(2)沟通与协作: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供应链效率;(3)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鼓励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交货效率;(4)风险管理:识别和应对供应商风险,保障供应链稳定。4.2.3供应商关系管理措施(1)合同管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降低合作风险;(2)供应商培训与发展:提升供应商的能力,促进双方共同成长;(3)供应商绩效评价: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价,促进供应商持续改进;(4)供应链协同:与供应商共享信息,实现供应链协同。4.3供应商协同优化策略为提高供应链协同效果,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供应商协同优化策略。4.3.1信息共享与协同(1)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各方信息的实时共享;(2)协同计划与预测:与供应商共同制定计划和预测,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3)库存协同:实时监控库存情况,与供应商共同优化库存管理。4.3.2供应商参与设计(1)早期参与:让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早期参与;(2)价值工程:与供应商共同开展价值工程,降低产品成本;(3)技术创新:鼓励供应商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4.3.3供应商协同生产与交付(1)协同生产计划:与供应商共同制定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2)敏捷交付:通过供应链协同,实现快速响应和敏捷交付;(3)质量协同:与供应商共同关注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符合标准。4.3.4持续改进与优化(1)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评估供应商协同效果,发觉问题并进行改进;(2)优化供应链结构:根据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调整供应链结构;(3)提升供应链竞争力:通过协同优化,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第5章生产协同管理5.1生产计划与调度5.1.1概述生产计划与调度是生产协同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对市场需求、资源状况及生产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实现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5.1.2生产计划本节主要介绍智能化供应链协同方案中的生产计划制定方法。包括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市场需求预测、多工厂协同生产计划以及动态调整机制。5.1.3生产调度本节从生产调度的角度,阐述如何实现各生产单元之间的协同。主要包括智能调度算法、生产线平衡优化以及紧急订单处理策略。5.2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5.2.1概述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是保证生产效率、质量及成本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介绍智能化供应链协同方案在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方面的应用。5.2.2生产过程监控本节介绍如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包括设备状态监测、生产进度跟踪以及质量数据采集。5.2.3生产过程优化本节从工艺优化、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生产过程的协同性,提升生产效率。5.3生产协同平台搭建5.3.1概述生产协同平台是实现生产计划、调度及过程控制与优化的重要载体。本节将介绍生产协同平台的构建方法及关键技术。5.3.2平台架构设计本节从系统架构的角度,详细描述生产协同平台的功能模块、数据流转及接口设计。5.3.3关键技术应用本节重点介绍在生产协同平台搭建过程中,所应用的关键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实现生产协同的高效运行。5.3.4平台实施与运维本节从实施与运维的角度,探讨如何保证生产协同平台的稳定运行,包括项目实施、运维保障及持续优化等方面。第6章仓储与物流协同管理6.1仓储协同策略6.1.1仓储资源整合在供应链管理中,仓储协同的核心在于资源的整合。本节将探讨如何通过共享仓库资源、优化库存分配以及协同补货策略,实现仓储资源的高效利用。6.1.2仓储作业协同分析仓储作业各环节的协同策略,包括入库、存储、拣选、出库等,以提升仓储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6.1.3库存管理协同讨论如何通过共享库存信息、预测需求、动态调整库存策略,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库存协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6.2物流运输协同优化6.2.1运输资源整合本节将探讨如何整合运输资源,实现运输工具、线路、运力的优化配置,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6.2.2运输路径优化分析运输路径优化策略,如货物集散地规划、多式联运等,以提高运输时效,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6.2.3运输协同作业研究运输协同作业的各个环节,如订单协同、运输计划协同、在途跟踪等,以实现供应链物流运输的高效协同。6.3仓储物流信息系统集成6.3.1信息共享平台构建本节将探讨如何构建仓储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决策效率。6.3.2数据集成与应用分析仓储物流数据集成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提升供应链管理智能化水平。6.3.3信息系统接口标准与规范研究信息系统接口标准与规范,保证仓储物流信息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信息系统集成的效率和质量。6.3.4信息安全保障讨论仓储物流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如何保证信息安全,防范信息泄露、篡改等风险,保障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稳定运行。第7章销售与渠道协同管理7.1销售预测与库存管理7.1.1销售数据分析本节主要对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季节性因素等,为销售预测提供依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构建销售预测模型,提高预测准确性。7.1.2预测模型建立基于历史销售数据和相关影响因素,建立销售预测模型。可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结合业务实际情况进行模型选择和优化。7.1.3库存管理策略根据销售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包括库存水平的设定、安全库存的确定、补货策略等,保证供应链顺畅运行。7.2渠道协同策略7.2.1渠道整合分析现有渠道状况,优化渠道结构,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提高渠道协同效率,降低渠道冲突。7.2.2渠道策略制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制定差异化渠道策略。包括产品定位、价格策略、促销活动等,提升渠道竞争力。7.2.3渠道协同机制建立渠道协同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加强渠道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7.3客户关系管理7.3.1客户细分与定位对客户进行细分,明确各类客户的需求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7.3.2客户满意度管理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售后服务等手段,收集客户反馈,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忠诚度。7.3.3客户关系维护建立客户关系维护机制,定期与客户沟通,关注客户需求变化,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实现精准营销。7.3.4客户数据管理搭建客户数据管理平台,整合客户信息,实现客户数据的有效利用。通过数据分析,为销售预测、渠道协同和客户关系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第8章金融服务与供应链协同8.1供应链金融概述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业务模式,主要针对供应链上的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它以供应链的真实交易背景为基础,通过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现资金在供应链上的高效流动,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本节将从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概述。8.2金融服务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金融服务在供应链协同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紧密协作,提高整体运作效率。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金融服务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8.2.1供应链融资供应链融资是指金融机构针对供应链上的企业,依据供应链交易背景,提供的短期融资服务。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存货融资等形式。8.2.2供应链结算供应链结算是指通过金融手段,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款项结算。包括电子结算、集中结算等模式,有助于提高结算效率,降低资金占用。8.2.3供应链保险供应链保险是指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风险保障的保险服务。通过保险机制,可以有效分散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行。8.3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为供应链各方提供便捷融资服务的同时也伴一定的风险。为了保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理与控制:8.3.1风险识别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全面识别,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8.3.2风险评估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8.3.3风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风险进行控制,包括信用担保、抵押质押、风险分散等手段。8.3.4风险监测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实时监控,发觉风险隐患,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实现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有效管理与控制,保障供应链协同的顺利进行。第9章供应链协同风险管理9.1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估在本章节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供应链协同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分析供应链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包括供应商不稳定、物流运输中断、库存管理失控等。通过建立风险识别框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系统评估。还将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潜在的供应链风险,以便提前采取应对措施。9.2供应链协同风险防范策略针对识别和评估出的供应链风险,本节将提出一系列协同风险防范策略。从组织结构、流程制度、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供应链内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实时监控关键指标,提前发觉并应对潜在风险。本节还将探讨供应链多元化策略,以降低对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