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事务所审计流程与规范TOC\o"1-2"\h\u8445第1章审计前期准备 424331.1审计计划制定 4160721.1.1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业务范围、组织架构、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等。 4301911.1.2评估审计风险: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识别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 485091.1.3确定审计目标:根据审计风险,明确审计工作的具体目标。 4276421.1.4制定审计策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审计方法等。 4104931.1.5编制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策略,设计详细的审计程序。 4206571.1.6审计计划审批:审计计划制定完成后,需提交给管理层或审计委员会审批。 4230481.2审计团队组织与分工 598861.2.1审计团队成员选拔:根据审计项目的需求,选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审计人员。 523641.2.2审计团队结构:设立审计组长、主审、助理审计等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 5168201.2.3审计分工:根据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将审计任务分解给各审计团队成员。 528241.2.4审计团队培训:对审计团队成员进行业务知识和审计技能的培训。 5234941.2.5审计团队沟通与协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审计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552591.3审计资料收集与初步分析 555491.3.1获取审计资料:向被审计单位索取相关财务报表、凭证、文件等资料。 5191141.3.2审计资料整理:对获取的审计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和保管。 547281.3.3审计资料初步分析:对审计资料进行初步分析,识别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 558681.3.4制定审计工作底稿:根据初步分析结果,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513851.3.5审计资料保管:保证审计资料的安全和完整性,以备后续审计工作使用。 522552第2章审计风险评估 542332.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5299322.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62732.3制定应对措施 618792第3章审计程序设计 781963.1审计程序概述 7275133.1.1审计程序的定义与作用 7165563.1.2审计程序的分类 7271543.2审计程序的具体应用 7173603.2.1审计计划阶段 75003.2.2审计执行阶段 8158453.2.3审计报告阶段 8239763.3审计程序的调整与优化 880763.3.1审计对象的变化 8252233.3.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8315023.3.3审计风险的变化 8232333.3.4审计资源的调整 858223.3.5审计程序的改进 93257第4章审计证据收集与评价 9152064.1审计证据的性质与分类 946634.1.1书面证据与口头证据 9264134.1.2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956954.1.3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942474.2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 957784.2.1查询与函证 9170354.2.2检查与观察 9281814.2.3分析与计算 10249634.3审计证据的评价与运用 10224674.3.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10110954.3.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10219664.3.3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10200324.3.4审计证据的运用 101814第5章审计抽样技术 1064025.1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 1013215.1.1代表性原则 1054735.1.2随机性原则 10305625.1.3可靠性原则 11100655.1.4经济性原则 11112365.2审计抽样的方法与操作 11241845.2.1抽样方法的分类 11198425.2.2抽样操作步骤 11217625.3审计抽样结果的评价与处理 11178775.3.1评价抽样结果 1135455.3.2处理抽样结果 115385第6章审计报告编制 1255546.1审计报告的基本要求 12300066.1.1审计报告的定义 1214406.1.2审计报告的格式 1233786.1.3审计报告的内容 12151026.2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与内容 12223376.2.1审计报告编制的准备工作 12307096.2.2审计报告的编写 12169186.2.3审计报告的审批与签发 12309536.3特殊情况下的审计报告 1217896.3.1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3119186.3.2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13179546.3.3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1324296.3.4不予签发的审计报告 1316983第7章审计底稿管理 13275107.1审计底稿的编制与归档 1381357.1.1审计底稿编制的基本要求 13132387.1.2审计底稿的归档 13259727.2审计底稿的保管与保密 13181897.2.1审计底稿的保管 13162437.2.2审计底稿的保密 14147477.3审计底稿的审查与复核 14123587.3.1审计底稿的审查 14121137.3.2审计底稿的复核 144545第8章财务报表审计要点 14291028.1资产负债表审计 1426538.1.1审核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 14277398.1.2审核资产负债表的完整性 154938.1.3评估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合理性 1539748.1.4检查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合规性 15145928.2利润表审计 15200128.2.1审核利润表的真实性 151388.2.2审核利润表的完整性 15245078.2.3评估利润表项目的合理性 15152298.2.4检查利润表项目的合规性 15265388.3现金流量表审计 15252078.3.1审核现金流量表的真实性 15314908.3.2审核现金流量表的完整性 15168298.3.3评估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合理性 16314628.3.4检查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合规性 1611279第9章特殊审计领域 16134659.1合并财务报表审计 16289559.1.1审计目标 16313929.1.2审计程序 1673289.1.3审计关注点 16184069.2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 16176779.2.1审计目标 1636149.2.2审计程序 1623959.2.3审计关注点 17195899.3专项审计调查 17317049.3.1审计目标 17320259.3.2审计程序 1778369.3.3审计关注点 1744599.3.4审计报告 177526第10章审计后续工作 171969310.1审计意见与建议的落实 1748410.1.1审计报告完成后,会计师事务所应将审计意见及建议向被审计单位进行详细沟通,保证被审计单位充分理解并接受审计结果。 17782010.1.2被审计单位应根据审计意见及建议,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预期效果。 171724610.1.3会计师事务所需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过程进行跟踪,保证审计意见及建议得到有效落实。 17722510.1.4对于未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情况,会计师事务所应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书面警示,并视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 172166910.2审计结果的运用与反馈 182243010.2.1被审计单位应将审计结果纳入内部管理,作为改进财务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依据。 181085710.2.2被审计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反馈机制,定期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进行评估,并向会计师事务所反馈。 181576210.2.3会计师事务所需对被审计单位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以便调整审计策略和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181777410.2.4会计师事务所在后续审计工作中,应关注被审计单位对前期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保证审计成果得以持续巩固。 183225910.3审计质量评估与改进措施 182642210.3.1会计师事务所应定期对审计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分析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181036010.3.2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明确审计质量控制的责任、程序和措施。 18334610.3.3会计师事务所需根据审计质量评估结果,调整审计团队组成、审计方法和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181877410.3.4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182784210.3.5会计师事务所需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保证审计工作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18第1章审计前期准备1.1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计划制定是保证审计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包括业务性质、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方面。以下为审计计划制定的主要步骤:1.1.1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业务范围、组织架构、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等。1.1.2评估审计风险: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识别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1.1.3确定审计目标:根据审计风险,明确审计工作的具体目标。1.1.4制定审计策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审计方法等。1.1.5编制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策略,设计详细的审计程序。1.1.6审计计划审批:审计计划制定完成后,需提交给管理层或审计委员会审批。1.2审计团队组织与分工审计团队的组织与分工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为审计团队组织与分工的相关要求:1.2.1审计团队成员选拔:根据审计项目的需求,选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审计人员。1.2.2审计团队结构:设立审计组长、主审、助理审计等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1.2.3审计分工:根据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将审计任务分解给各审计团队成员。1.2.4审计团队培训:对审计团队成员进行业务知识和审计技能的培训。1.2.5审计团队沟通与协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审计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1.3审计资料收集与初步分析审计资料收集与初步分析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以下为相关要求:1.3.1获取审计资料:向被审计单位索取相关财务报表、凭证、文件等资料。1.3.2审计资料整理:对获取的审计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和保管。1.3.3审计资料初步分析:对审计资料进行初步分析,识别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1.3.4制定审计工作底稿:根据初步分析结果,编制审计工作底稿。1.3.5审计资料保管:保证审计资料的安全和完整性,以备后续审计工作使用。第2章审计风险评估2.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进行审计工作之前,审计师需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其环境。这包括对以下方面的认识:(1)行业背景:分析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市场环境、竞争状况、行业特点和风险因素。(2)企业性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及其对审计风险的影响。(3)业务流程:研究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模式、关键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信息系统。(4)财务状况: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评估其财务风险。(5)法律法规: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国家或地区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评估其对审计风险的影响。2.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审计师需识别和评估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财务报表层次风险:分析可能导致财务报表整体不准确的风险因素,如管理层舞弊、内部控制缺陷等。(2)交易和账户余额层次风险:针对具体的交易和账户余额,评估可能导致重大错报的风险因素。(3)披露层次风险:评估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披露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如信息披露不充分、不真实等。(4)风险评估程序:运用询问、观察、分析程序等方法,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3制定应对措施针对识别和评估的审计风险,审计师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审计风险至可接受的水平。具体措施如下:(1)调整审计计划:根据评估的审计风险,对审计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如增加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等。(2)加强内部控制测试:针对内部控制缺陷导致的审计风险,加强内部控制测试,评估内部控制的可靠性。(3)实施实质性程序:对可能导致重大错报的交易和账户余额实施详细的实质性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4)沟通与披露: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审计发觉,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5)持续关注: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持续关注审计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整应对措施,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第3章审计程序设计3.1审计程序概述审计程序是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系统化、规范化的操作步骤。它是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本章主要从审计程序的设计、应用、调整与优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3.1.1审计程序的定义与作用审计程序是指在审计过程中,为实现审计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序、相互关联的操作步骤。审计程序具有以下作用:(1)保证审计工作按照既定目标顺利进行;(2)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3)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4)为审计人员提供明确的工作指导。3.1.2审计程序的分类审计程序可分为以下几类:(1)总体审计策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审计资源分配等;(2)具体审计计划:针对审计对象制定详细的审计步骤和方法;(3)进一步审计程序:针对已识别的审计风险采取的补充审计措施;(4)审计抽样程序:从大量审计对象中选取部分进行测试的程序。3.2审计程序的具体应用审计程序的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1审计计划阶段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需根据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和审计范围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具体步骤如下:(1)了解审计对象的业务背景、内部控制和风险状况;(2)评估审计对象的重大错报风险;(3)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4)制定审计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审计资源分配等;(5)制定具体审计程序和方法。3.2.2审计执行阶段在审计执行阶段,审计人员按照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具体包括:(1)检查和验证财务报表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2)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3)实施审计抽样;(4)获取审计证据,评价审计对象的风险;(5)与审计对象沟通,了解其业务和内部控制。3.2.3审计报告阶段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人员需根据审计执行阶段的结果,编制审计报告。具体步骤如下:(1)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2)形成审计结论;(3)编制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审计结论和建议;(4)与审计对象沟通审计结果。3.3审计程序的调整与优化审计程序的调整与优化是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的关键环节。以下因素可能导致审计程序的调整与优化:3.3.1审计对象的变化当审计对象的业务、内部控制、风险状况发生变化时,审计人员应重新评估审计程序,保证其与审计对象的情况相适应。3.3.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若在审计过程中发觉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应调整审计程序,增加审计证据的获取。3.3.3审计风险的变化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过程中,若发觉审计风险发生变化,应相应调整审计程序,以保证审计目标得以实现。3.3.4审计资源的调整审计资源的调整可能影响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人员应合理安排审计资源,保证审计程序的顺利进行。3.3.5审计程序的改进审计人员应不断总结审计经验,针对审计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第4章审计证据收集与评价4.1审计证据的性质与分类审计证据是审计过程中的核心,其质量直接影响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审计证据应具备以下性质: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及充分性。按照不同的标准,审计证据可分为以下几类:4.1.1书面证据与口头证据书面证据是指以书面形式存在的证据,如合同、发票、账单等。口头证据是指以口头形式提供的证据,如访谈、会议记录等。4.1.2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原始证据是指直接产生于经济业务活动的证据,如原始凭证、账簿等。传来证据是指经过转手、复制或传递的证据,如复印件、转发的邮件等。4.1.3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指可以直接证明审计事项的证据,如销售合同、付款凭证等。间接证据是指不能直接证明审计事项,但可以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证据,如银行对账单、库存盘点记录等。4.2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4.2.1查询与函证查询是指审计人员向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询问、了解审计事项的方法。函证是指审计人员以书面形式向第三方获取证据的方法。4.2.2检查与观察检查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资料进行审查的方法。观察是指审计人员实地查看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设备、存货等,以获取相关证据。4.2.3分析与计算分析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业务活动等进行比较、计算、推理等方法,以发觉潜在的问题。计算是指审计人员对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进行核对、计算,以验证其准确性。4.3审计证据的评价与运用审计证据的评价与运用是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3.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人员应评价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足以支持审计结论。在评价充分性时,应考虑证据的数量、质量、来源等因素。4.3.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人员应评价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包括证据的来源、性质、产生环境等因素。可靠性较高的证据,如原始凭证、第三方证明等,应优先采用。4.3.3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审计人员应评价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与审计目标无关的证据,保证审计结论的准确性。4.3.4审计证据的运用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证据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结合审计判断,形成合理的审计结论。同时应对审计证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以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第5章审计抽样技术5.1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审计抽样是指在审计过程中,从一定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技术手段。审计抽样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1代表性原则审计抽样应遵循代表性原则,即样本应能反映总体的特征。通过对样本的审查,可以推断出总体的实际情况。5.1.2随机性原则审计抽样应遵循随机性原则,保证每个抽样单元都有相同的机会被选中,避免主观意识和人为干扰。5.1.3可靠性原则审计抽样应具备可靠性,即通过审计抽样得出的结论应具有高度的可能性。5.1.4经济性原则审计抽样应考虑经济性,即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审计成本。5.2审计抽样的方法与操作5.2.1抽样方法的分类(1)简单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逐个抽取样本。(2)分层抽样:将总体按某一特征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从每层中随机抽取样本。(3)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规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4)整群抽样: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体,然后随机抽取部分群体进行审查。5.2.2抽样操作步骤(1)确定抽样总体:明确审计对象的范围和特征。(2)选择抽样方法:根据审计目标和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3)确定样本规模:根据审计风险、总体规模和抽样方法,计算合适的样本规模。(4)实施抽样:按照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5)审计样本:对抽取的样本进行审查,评价其结果。5.3审计抽样结果的评价与处理5.3.1评价抽样结果(1)分析样本特征:对样本的审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与总体的关系。(2)评估抽样误差:计算抽样误差,判断其对审计结论的影响。(3)评价审计结论的可靠性:根据抽样误差和样本特征,评估审计结论的可靠性。5.3.2处理抽样结果(1)对总体进行推断:根据样本审查结果,对总体进行合理推断。(2)修正审计结论:如抽样结果表明原审计结论存在偏差,应进行修正。(3)扩大审计范围:在抽样结果无法满足审计目标时,应考虑扩大审计范围,增加样本量。(4)提交审计报告:将审计抽样结果和结论纳入审计报告,为决策提供依据。第6章审计报告编制6.1审计报告的基本要求6.1.1审计报告的定义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6.1.2审计报告的格式审计报告应当采用规定的标准格式,包括标题、引言、审计意见、审计意见基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审计报告日期和注册会计师签名及盖章。6.1.3审计报告的内容审计报告应包括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和审计结论等内容,保证报告使用者能够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6.2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与内容6.2.1审计报告编制的准备工作(1)完成审计工作,保证审计证据充分、适当;(2)评估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3)与客户沟通审计结果,保证双方对审计意见的理解一致。6.2.2审计报告的编写(1)编写审计报告草稿,包括引言、审计意见基础、审计意见等部分;(2)对审计报告草稿进行审核、修改,保证报告内容准确、完整;(3)撰写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等部分。6.2.3审计报告的审批与签发(1)审计报告草稿提交给项目合伙人进行审批;(2)项目合伙人审批通过后,将审计报告定稿;(3)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上签名及盖章,并注明审计报告日期。6.3特殊情况下的审计报告6.3.1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当财务报表整体合理,但存在某些重大事项影响财务报表公允反映时,注册会计师应发表保留意见。6.3.2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影响财务报表整体公允反映时,注册会计师应发表否定意见。6.3.3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当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发表无法表示意见。6.3.4不予签发的审计报告当客户拒绝提供必要的审计证据,或者存在其他导致审计工作的情况时,注册会计师不予签发审计报告。第7章审计底稿管理7.1审计底稿的编制与归档7.1.1审计底稿编制的基本要求审计底稿是审计过程中记录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和形成审计结论的重要文件。编制审计底稿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真实、完整、准确地记录审计过程和结果;(2)内容清晰、逻辑严密、易于理解;(3)使用统一、规范的格式和术语;(4)注明编制人、编制日期、复核人及复核日期。7.1.2审计底稿的归档审计底稿归档工作应在审计报告日后及时进行。归档时应保证以下方面:(1)审计底稿按照审计项目、被审计单位、审计年度等分类整理;(2)审计底稿的编制、复核、审批等手续齐全;(3)审计底稿的电子版与纸质版一致;(4)对审计底稿进行编号,以便于检索和管理。7.2审计底稿的保管与保密7.2.1审计底稿的保管审计底稿的保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审计底稿的安全、完整、有序;(2)设立专门的审计底稿保管场所,防火、防盗、防潮、防虫蛀;(3)对审计底稿的借阅、复制、销毁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4)定期检查审计底稿的保管情况,发觉问题及时处理。7.2.2审计底稿的保密审计底稿涉及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经营等敏感信息,应严格遵守以下保密要求:(1)审计人员应签订保密协议,承诺在审计过程中和审计结束后保守秘密;(2)审计底稿不得随意带出审计场所,确需带出时,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3)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审计底稿内容;(4)审计底稿的销毁应严格按照保密规定进行。7.3审计底稿的审查与复核7.3.1审计底稿的审查审计底稿的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审计程序的实施是否符合审计计划;(2)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3)审计结论是否准确、合理;(4)审计底稿的编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7.3.2审计底稿的复核审计底稿的复核应关注以下方面:(1)审计底稿的内容是否完整、准确;(2)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3)审计结论是否与审计报告一致;(4)审计底稿的编制、审查是否符合相关规定;(5)对审计底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补充。第8章财务报表审计要点8.1资产负债表审计8.1.1审核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审计师应当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进行真实性审核,保证报表所反映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8.1.2审核资产负债表的完整性审计师需要检查资产负债表是否全面、准确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避免遗漏或错误。8.1.3评估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合理性审计师应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评估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合理性,包括资产分类、计价及摊销方法、负债确认及计量等。8.1.4检查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合规性审计师应检查资产负债表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的要求,保证报表合规性。8.2利润表审计8.2.1审核利润表的真实性审计师应对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数据进行真实性审核,保证报表所反映的经营成果与实际相符。8.2.2审核利润表的完整性审计师需要检查利润表是否全面、准确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情况,避免遗漏或错误。8.2.3评估利润表项目的合理性审计师应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评估利润表项目的合理性,包括营业收入确认、成本费用归集及分配等。8.2.4检查利润表项目的合规性审计师应检查利润表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的要求,保证报表合规性。8.3现金流量表审计8.3.1审核现金流量表的真实性审计师应对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入、流出及现金净增加额进行真实性审核,保证报表所反映的现金流量情况与实际相符。8.3.2审核现金流量表的完整性审计师需要检查现金流量表是否全面、准确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现金流入、流出及现金净增加额情况,避免遗漏或错误。8.3.3评估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合理性审计师应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评估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合理性,包括现金流量分类、计量及列报等。8.3.4检查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合规性审计师应检查现金流量表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的要求,保证报表合规性。第9章特殊审计领域9.1合并财务报表审计9.1.1审计目标合并财务报表审计旨在保证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估合并范围内公司间的交易及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或损失的正确处理。9.1.2审计程序(1)了解合并范围及合并方法;(2)评估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基础;(3)测试合并抵消分录的正确性;(4)审查合并范围内关联交易及内部交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合同公司管理制度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绿化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合同风险识别与应对3篇
- 标题27:2025年度公司借用办公场地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股东在公司设立前知识产权归属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全新出售房屋买卖绿色认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共享办公房屋无偿使用及配套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农村合作建房质量安全监督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电影主题公园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整体转让协议版3篇
- 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及重大事故隐患会议纪要(完整版)
- 高级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必考点集训-文言文专练(2)(含参考译文及答案)
- 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中餐厅主题宴会设计方案
- 缓冲罐操作规程
- 幼儿教育-个别幼儿教育记录表.文档
- (高清版)DZT 0338.4-2020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第4部分 SD法
- 妇产科学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供电所营销安全管理措施
- 水闸闸门运行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