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指南_第1页
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指南_第2页
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指南_第3页
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指南_第4页
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指南TOC\o"1-2"\h\u7708第1章个人信息保护基础概念 3208721.1个人信息的定义与分类 310961.2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4147041.3国内外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概述 421615第2章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解读 4112652.1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要点解读 4255462.2欧盟GDPR关键条款解析 562412.3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的比较与启示 524692第3章个人信息保护原则 6106613.1数据最小化原则 6125533.2目的明确原则 6236533.3数据安全原则 757353.4透明度原则 729197第4章个人信息收集与使用 7185044.1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7142094.2明确告知与获得同意 8194014.3个人信息收集的技术规范 85244.4个人信息使用的限制与合规要求 831520第5章个人信息存储与管理 873575.1个人信息存储的安全要求 8123025.1.1存储介质安全 9290745.1.2存储环境安全 9201755.1.3数据加密 9218015.2数据分类与标识 975745.2.1数据分类 9206885.2.2数据标识 9299075.3个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9261465.3.1产生阶段 10304305.3.2存储阶段 10247335.3.3使用阶段 10127285.3.4修改与删除阶段 10114745.4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10255925.4.1备份策略 10107775.4.2恢复策略 109774第6章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措施 10212386.1加密技术及其应用 1010806.1.1对称加密 10147366.1.2非对称加密 11118706.1.3混合加密 112286.2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11266736.2.1访问控制 111616.2.2身份认证 11193266.3安全审计与监控 11288766.3.1安全审计 11265916.3.2监控 1191196.4数据脱敏与去标识化 11193636.4.1数据脱敏 11182386.4.2去标识化 1210534第7章个人信息保护组织与管理 12138797.1组织架构与职责分配 1291757.1.1设立个人信息保护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内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规划、实施、监督和改进。 12217407.1.2明确各部门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删除等环节。 12272597.1.3设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负责协调、监督和检查各部门的个人信息保护工作。 12110917.1.4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保证在处理个人信息问题时,各部门能够有效沟通、协作,共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12123967.2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制定与实施 1296507.2.1制定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目标、范围和原则。 12260827.2.2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应涵盖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删除等环节,并对相关操作进行详细规定。 12318077.2.3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更新机制,保证政策能够适应法律法规、业务发展和技术变革的要求。 12203687.2.4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传达至全体员工,并保证员工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能够遵循政策要求。 132117.3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 13246007.3.1制定员工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人信息保护培训。 13192107.3.2培训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实际操作技能等,以提高员工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技能。 1325937.3.3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个人信息保护知识测试,检验培训效果,保证员工掌握相关知识。 13160067.3.4建立员工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提升组织整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13143537.4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 1310727.4.1设立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部门或岗位,负责对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进行审计。 13160667.4.2制定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范围、内容、方法和周期。 1358097.4.3对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进行审计,评估组织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合规程度。 1327257.4.4根据审计结果,及时发觉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同时持续优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及其实施流程,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1317269第8章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评估与应对 138148.1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评估概述 13197008.2风险评估流程与方法 14208.2.1风险评估流程 14122368.2.2风险评估方法 14240418.3风险应对措施及策略 1431898.4风险评估的持续性与动态调整 1517433第9章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案例分析 15188209.1典型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分析 1545229.1.1事件概述 15224539.1.2事件原因 15294529.1.3防范措施 15158269.2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整改案例 1560369.2.1案例概述 16273289.2.2整改措施 16255519.2.3整改效果 1694969.3国内外个人信息保护最佳实践 1639159.3.1国内个人信息保护最佳实践 16277069.3.2国外个人信息保护最佳实践 1620937第10章个人信息保护未来趋势与展望 163256910.1技术发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影响 16895810.2法律法规的更新与完善 16822710.3国际合作与跨境数据保护 172694910.4个人信息保护的创新实践与摸索 17第1章个人信息保护基础概念1.1个人信息的定义与分类个人信息是指可以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各种信息。根据个人信息的属性和特征,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可用于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2)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号码、电子邮箱、通信地址等用于与个人取得联系的信息。(3)网络信息:包括IP地址、Cookie、上网行为记录等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个人信息。(4)生物识别信息:包括指纹、面部识别、声纹等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的个人信息。(5)财产信息:包括银行账号、支付密码、财产状况等反映个人财产状况的信息。(6)健康信息:包括个人健康状况、病历、体检报告等与个人健康相关的信息。1.2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个人信息保护是维护公民隐私权、人格权的基本要求,具有以下重要性:(1)保护个人隐私:个人信息涉及个人隐私,保护个人信息有助于维护个人隐私权。(2)维护国家安全:个人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有助于保障国家安全。(3)促进社会诚信:保护个人信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社会诚信。(4)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保护个人信息有助于增强消费者信心,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1.3国内外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概述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已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主要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和责任。(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系统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责任主体、权利义务等。(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设定了刑事责任。在国际上,以下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个人信息的处理、存储、传输等环节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2)美国《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赋予消费者对个人信息更多的控制权,规定了企业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义务。(3)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和个人权利等,为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第2章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解读2.1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要点解读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正式建立。以下是该法的几个要点解读:(1)适用范围: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处理个人信息的活动,包括个人信息的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2)个人信息处理原则: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且不得过度处理。(3)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基础、告知义务、最小化原则、目的限制、数据安全等内容。(4)个人信息主体权利:赋予个人信息主体查询、更正、删除、撤回同意、注销账户等权利。(5)个人信息保护责任: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合规义务、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数据泄露通知等责任。2.2欧盟GDPR关键条款解析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是当今世界最为严格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以下是GDPR的几个关键条款解析:(1)适用范围:GDPR适用于所有在欧盟境内处理个人数据的活动,无论数据处理者是否位于欧盟境内。(2)数据保护原则:GDPR确立了数据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公平性、透明性、目的限制、数据最小化、准确性、存储限制、保密性和责任原则。(3)数据主体的权利:GDPR赋予数据主体访问权、更正权、删除权、限制处理权、数据可携带权等权利。(4)数据保护影响评估:GDPR要求在特定情况下进行数据保护影响评估,以评估数据处理活动对数据主体隐私权的潜在风险。(5)跨境数据传输:GDPR对跨境数据传输进行了严格规定,要求保证第三国或国际组织提供足够的数据保护水平。2.3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的比较与启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欧盟GDPR在立法目的、基本原则、数据主体权利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具体条款和实施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1)立法理念: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强调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同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和产业发展。GDPR则更侧重于个人隐私权的保护。(2)适用范围: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主要适用于境内数据处理活动,而GDPR具有域外效力,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处理活动。(3)数据主体权利: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与GDPR在数据主体权利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具体实施细节上存在差异,如删除权、数据可携带权等。(4)跨境数据传输: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与GDPR均对跨境数据传输进行了规定,但GDPR的要求更为严格。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借鉴GDPR等国际先进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这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全球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第3章个人信息保护原则3.1数据最小化原则数据最小化原则要求在收集、存储和处理个人信息时,仅获取实现特定目的所必需的数据,避免过度收集。该原则的核心是限制个人信息的处理范围,降低数据泄露或滥用的风险。具体措施如下:(1)明确收集个人信息的目的,保证收集的数据与目的具有直接关联性。(2)在收集个人信息时,仅获取实现目的所必需的数据,禁止收集无关的个人信息。(3)对收集到的个人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区分敏感信息和非敏感信息,采取不同级别的保护措施。3.2目的明确原则目的明确原则要求在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和销毁个人信息时,必须有明确、合法的目的,并在收集前向信息主体明示该目的。该原则旨在保证个人信息的处理活动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保护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个人信息处理的目的、范围、方式、期限等。(2)在收集个人信息前,向信息主体明示收集目的,保证信息主体知情。(3)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遵循初始目的,如需变更目的,应重新取得信息主体的同意。3.3数据安全原则数据安全原则要求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证个人信息在收集、存储、传输、使用和销毁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损毁、丢失或滥用。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健全个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人和管理流程。(2)采用加密、脱敏等安全技术,保护个人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3)定期对个人信息保护措施进行评估和审计,及时发觉并修复安全漏洞。(4)对个人信息处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3.4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要求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保持公开、透明,让信息主体了解其个人信息被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和销毁的情况,以保障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隐私政策,明确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和销毁等方面的规则。(2)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向信息主体提供隐私政策,告知其个人信息处理的相关事项。(3)及时更新隐私政策,保证其内容真实、准确、完整。(4)建立便捷的查询渠道,让信息主体了解其个人信息处理情况,并提供投诉、举报等途径。第4章个人信息收集与使用4.1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个人信息收集与使用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企业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正当性原则强调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应当具有合理的理由,且不得超越原有目的。必要性原则则要求企业仅收集实现目的所必需的个人信息,不得过度收集。4.2明确告知与获得同意企业在收集个人信息前,应明确告知用户以下内容:收集的目的、收集的个人信息类型、收集方式、使用范围、存储期限、共享对象以及用户权利等。同时企业需获得用户的明确同意,方可进行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用户同意应是基于充分知情的前提下做出的,企业不得采取误导、欺诈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用户同意。4.3个人信息收集的技术规范企业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应采取以下技术规范:(1)保证收集的个人信息真实、准确、完整,避免因信息不准确导致用户权益受损。(2)采取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存储和加密技术,保证个人信息在收集、传输、存储过程中的安全。(3)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损毁、丢失等风险。(4)遵循最小化收集原则,仅收集与目的相关且必要的个人信息。4.4个人信息使用的限制与合规要求企业在使用个人信息时,应遵循以下限制与合规要求:(1)严格限定个人信息的使用范围,不得超出收集目的或未经用户同意进行使用。(2)遵循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保证个人信息的使用不损害用户合法权益。(3)对个人信息进行分类管理,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敏感个人信息得到严格保护。(4)定期对个人信息使用情况进行审查,保证合规性。(5)在共享、转让、公开披露个人信息时,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用户隐私得到保护。(6)用户有权要求企业删除、更正个人信息,企业应依法予以配合。第5章个人信息存储与管理5.1个人信息存储的安全要求个人信息存储的安全性是保护个人信息的关键环节。本章针对个人信息存储的安全要求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各类组织提供科学、有效的个人信息存储安全管理指导。5.1.1存储介质安全(1)采用可靠的存储介质,保证个人信息在存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2)对存储介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因硬件故障导致个人信息泄露。5.1.2存储环境安全(1)保证个人信息存储环境具备防火、防盗、防水等基本安全措施。(2)对存储环境进行定期安全检查,保证安全设备与措施的完好性。5.1.3数据加密(1)采用国家规定的加密算法对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非法获取。(2)定期更新加密密钥,提高个人信息的安全性。5.2数据分类与标识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个人信息,应对数据进行分类与标识,以便于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5.2.1数据分类根据个人信息的敏感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一般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邮箱等。(2)敏感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生物识别信息等。(3)关键个人信息:如密码、密钥等。5.2.2数据标识对各类个人信息进行唯一标识,保证在存储、传输、处理等环节中,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数据。(1)为每个数据项分配唯一标识符。(2)在数据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携带标识符,便于跟踪和管理。5.3个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个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对个人信息从产生、存储、使用、修改、删除等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以下是对各阶段的管理要求:5.3.1产生阶段(1)保证个人信息收集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2)明确收集范围和目的,未经授权不得收集无关个人信息。5.3.2存储阶段(1)按照数据分类与标识要求,对个人信息进行安全存储。(2)定期对存储的个人数据进行审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5.3.3使用阶段(1)遵循最小权限原则,严格控制个人信息的使用范围。(2)对个人信息的使用进行记录,便于审计和追溯。5.3.4修改与删除阶段(1)提供便捷、安全的修改个人信息途径。(2)对不再需要的个人信息,按照规定进行删除或匿名化处理。5.4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为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应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5.4.1备份策略(1)定期对个人信息进行备份,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2)采用多种备份方式,如本地备份、远程备份等,提高备份数据的安全性。5.4.2恢复策略(1)建立数据恢复流程,保证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地恢复数据。(2)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演练,验证恢复策略的有效性。第6章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措施6.1加密技术及其应用为了保证个人信息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加密技术成为的手段。本章首先介绍加密技术及其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应用。6.1.1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密钥的加密方式。个人信息保护中,对称加密可用于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如SSL/TLS等协议。6.1.2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使用一对密钥,分别为公钥和私钥。个人信息保护中,非对称加密可用于数字签名、密钥交换等场景,提高数据安全性。6.1.3混合加密混合加密结合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点,既保证了加密速度,又提高了安全性。在个人信息保护中,混合加密可应用于数据传输、密钥管理等场景。6.2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是保证个人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本章将介绍这两方面的内容。6.2.1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对用户访问系统资源的权限进行管理。个人信息保护中,应实施最小权限原则,保证用户仅能访问其职责范围内的数据。6.2.2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指验证用户身份的过程。在个人信息保护中,应采用多因素认证(如密码、短信验证码、生物识别等)来提高用户身份验证的安全性。6.3安全审计与监控安全审计与监控是发觉和防范安全威胁的重要手段,本章将探讨这两方面的技术。6.3.1安全审计安全审计是指对系统、网络、应用程序等进行检查,以发觉潜在的安全漏洞。个人信息保护中,安全审计应定期进行,以保证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6.3.2监控监控是指对系统运行状态、用户行为等进行实时监测。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监控技术可用于发觉异常行为、入侵行为等,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6.4数据脱敏与去标识化数据脱敏与去标识化是降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的重要技术手段,以下将详细介绍。6.4.1数据脱敏数据脱敏是指将敏感信息进行处理,使其在不影响数据使用的前提下,无法识别具体的个人信息。在个人信息保护中,数据脱敏技术可用于数据共享、数据分析等场景。6.4.2去标识化去标识化是指将个人信息中的直接标识符去除,使数据在不结合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无法识别具体的个人信息。在个人信息保护中,去标识化技术可应用于数据发布、数据挖掘等场景。通过本章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关键技术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手段,保证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第7章个人信息保护组织与管理7.1组织架构与职责分配为保证个人信息得到有效保护,组织应建立健全的个人信息保护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与权限。以下是对组织架构与职责分配的相关建议:7.1.1设立个人信息保护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内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规划、实施、监督和改进。7.1.2明确各部门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删除等环节。7.1.3设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负责协调、监督和检查各部门的个人信息保护工作。7.1.4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保证在处理个人信息问题时,各部门能够有效沟通、协作,共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7.2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制定与实施组织应制定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保证政策具有可操作性和持续性。以下是对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相关建议:7.2.1制定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目标、范围和原则。7.2.2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应涵盖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删除等环节,并对相关操作进行详细规定。7.2.3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更新机制,保证政策能够适应法律法规、业务发展和技术变革的要求。7.2.4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传达至全体员工,并保证员工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能够遵循政策要求。7.3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员工是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组织应加强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以提高个人信息保护能力。以下是对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的相关建议:7.3.1制定员工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人信息保护培训。7.3.2培训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实际操作技能等,以提高员工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技能。7.3.3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个人信息保护知识测试,检验培训效果,保证员工掌握相关知识。7.3.4建立员工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提升组织整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水平。7.4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组织应定期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以保证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以下是对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的相关建议:7.4.1设立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部门或岗位,负责对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进行审计。7.4.2制定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范围、内容、方法和周期。7.4.3对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进行审计,评估组织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合规程度。7.4.4根据审计结果,及时发觉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同时持续优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及其实施流程,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水平。第8章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评估与应对8.1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评估概述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评估是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传输、提供、公开等处理活动中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监控的过程。本章旨在阐述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介绍相关流程与方法,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及策略,以保障个人信息安全。8.2风险评估流程与方法8.2.1风险评估流程(1)确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范围、目的和关注点,保证评估工作有序进行。(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内部管理制度等资料。(3)识别风险要素:从个人信息泄露、滥用、非法访问、不当修改、丢失等方面识别潜在风险。(4)分析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5)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等级。(6)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7)风险评估报告:整理风险评估过程和结果,形成评估报告。8.2.2风险评估方法(1)文档审查: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内部管理制度等,了解个人信息保护现状。(2)模拟攻击测试:通过模拟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手段,检验个人信息保护措施的有效性。(3)数据分析:分析历史数据,识别潜在风险点。(4)问卷调查:向相关人员发放问卷,了解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实际情况。(5)专家访谈:邀请信息安全、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对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评估提供意见。8.3风险应对措施及策略(1)技术措施: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采用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保护个人信息安全。(2)管理措施:制定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员工培训。(3)法律措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合法合规。(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风险进行及时应对和处置。(5)持续改进: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不断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措施,提高信息安全水平。8.4风险评估的持续性与动态调整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以保证评估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以下情况下,应重新开展风险评估:(1)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内部管理制度发生变化。(2)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发生重大变更。(3)发生个人信息安全事件。(4)业务发展,原有风险控制措施可能不再适用。通过持续性和动态调整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评估,有助于及时发觉和应对新出现的风险,保证个人信息安全。第9章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案例分析9.1典型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分析本节将对近年来发生的典型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进行分析,旨在从中汲取教训,提高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水平。9.1.1事件概述分析近年来曝光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包括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机构等不同领域和行业。9.1.2事件原因从技术漏洞、管理不善、内部作案等多个角度剖析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9.1.3防范措施针对上述原因,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