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单元目标导引]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单元人文主题劳动光荣劳动创造文明,劳动改造世界。人生因劳动而精彩,生命因劳动而美丽。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等用自己的辛勤双手,在不同领域作出了不凡的成绩;他们用实际行动,创作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劳动之歌。学习本单元,要学习先进模范人物无私奉献、勇于创造的先进事迹,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学科素养目标1.学习阅读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辨析和把握报道的立场,提升媒介素养。2.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3.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4.写人时关注典型事例和细节,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任务纵览]单元篇目学习任务活动导引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探界者”钟扬/叶雨婷①了解新闻通讯的特点,掌握相关知识和通讯的一般阅读方法。②学习新闻通讯多角度、分层次表现人物的技巧和选材用材技巧。③学习袁隆平、张秉贵、钟扬敢于创新,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高尚无私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借助资料或网络搜集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等人物的先进事迹,了解其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分析比较课文报道的角度和方法,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怀。单元篇目学习任务活动导引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①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掌握新闻评论基本的写作方法。②掌握新闻评论兼具议论性和新闻性的特点,梳理文章论证思路,学习多种论证方法相结合的表达技巧。③深入理解工匠精神,探究工匠精神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结合央视《大国工匠》栏目,了解不同行业出现的优秀工匠,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新时代工匠们在国家建设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单元篇目学习任务活动导引6.芣苢/《诗经·周南》插秧歌/杨万里①理解诗歌描绘的劳动场面,赏析诗歌使用动词的妙处及重章叠句、比喻等手法的表达效果,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②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或欢欣愉悦,或繁忙紧张的劳动之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可通过开展诗歌朗诵会的形式,传诵有关劳动的诗歌,把握诗歌的音韵、节奏,品味诗歌的词句之美、情感之美。在诵读中传承劳动精神,感受劳动艰辛,体会劳动价值。单元写作任务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感动中国》组委会评[资源助读]作者简介著名记者沈英甲沈英甲,历任《世界知识》《世界博览》杂志编辑、记者,《科技日报》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前尘》,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人物传记《沧桑回眸》,另有译著十多种。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全国征文奖和优秀读物奖。作品背景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院士获得了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率先在世界上突破传统理论禁区,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给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稻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是在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沈英甲为介绍袁隆平的先进事迹所写的人物报道。作品背景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院士获得了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率先在世界上突破传统理论禁区,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给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稻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是在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沈英甲为介绍袁隆平的先进事迹所写的人物报道。相关常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1930—2021),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袁隆平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2021年5月22日,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知识梳理]1.读准字音bǐngdōunièyēyūjiéjiēshūxiānyùnchǎnlù
chuàngchuāng2.写对字形
埂鲠梗孽蘖馑瑾谨瞩嘱2.写对字形
埂鲠梗孽蘖馑瑾谨瞩嘱因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
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因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
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原意是要坚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去。后比喻做事谨慎或保守,不敢超越原来的规定或限度。4.词语辨析义无反顾
破釜沉舟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相同点:都有“下定决心”的意思。不同点:“义无反顾”多形容人的精神、行为,一般不与能愿动词搭配运用;“破釜沉舟”多指意志,语义较重,可与“能够”“应该”“必须”等能愿动词搭配运用。例句①面对山林大火时,这些被称作“最帅的逆行者”的消防队员
,舍身逆行,以生命护卫生命。
②他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向我们诠释了人生需要
的力量。
义无反顾破釜沉舟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我就托我们《人民文学》编辑部的年轻人,去要了一些青年人给张秉贵同志写的信来看。我一口气看完了几十封,越看越感动,越看越似乎我心中也有一团越烧越旺的火!——冰心[资源助读]作者简介家国同构,国比家大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我国台湾,18岁进入北京日报社工作,直至退休。其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作品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昂扬的热情和冲天的干劲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张秉贵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相关常识燕京第九景——张秉贵张秉贵(1918—1987),从1955年11月到北京市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通过特有的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他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归纳概括为“一团火精神”,响亮地提出“心有一团火,温暖顾客心”。他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首都人民群众将张秉贵售货艺术称为“燕京第九景”。[知识梳理]1.读准字音rǎnɡsǒu
qiāoqiǎoběngpǐxuēxiāo2.写对字形
秉副蔼宵赚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全副精神高度集中。心里烦躁,精神不安。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多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4.词语辨析不约而同
异口同声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相同点:两词都表示行为一致。不同点:适用的对象和词义的侧重点不同。“不约而同”适用的范围大,可指言论或行动。“异口同声”范围小,只指说话。例句:谈论到人民的好服务员,大家
地认为有雷锋、时传祥、张秉贵、任长霞等人。对他们的赞美,
。
不约而同异口同声“探界者”钟扬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感动中国》组委会评[资源助读]作品背景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钟扬不幸离世的消息令学界深感悲痛,许多学者和记者纷纷以各种形式撰文纪念这位良师益友。本文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撰写的一篇报道。相关常识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如果是报道群体形象的,也往往突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人物通讯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片段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的写法有:(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知识梳理]1.读准字音jièchuàng
nìjiàoxiàoyìzhuàndiànjìnjìng2.写对字形
坯拓辩兜宕戛形容名气很大。
形容人身体高大粗壮;魁梧。比喻有好处而想得到、但又有麻烦不好处理的事物。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形容声音突然中止。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本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珍贵奇特或非常出众的事物。也比喻人或事行为独特,与众不同。4.词语辨析
跌宕起伏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调忽高忽低或故事情节的曲折。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形容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相同点:都有“多变”的意思。不同点:“跌宕起伏”仅仅指事物的一般变化,而“一波三折”强调事物的意外变化。例句①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台词震撼着人们,一段段
的剧情催人泪下。
②这些都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宪政运动
。
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课堂精研研读任务一
走近劳动模范,了解感人事迹[情境导入]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这是先民对劳动的歌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陶潜对劳动的吟诵。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而劳动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让我们走进文本,一同欣赏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等人的模范事迹。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主要写了袁隆平的哪些事件?分别体现了作为一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人物人物身份选取的典型事例人物精神品质作者倾向袁隆平农业科学家①认真严谨,一丝不苟高度赞扬袁隆平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实事求是、不断进取的劳动品质挑战“无优势论”,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②③④做梦,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心怀天下,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
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
写信反驳“三不稻”,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篇新闻写了平凡的人物,请思考:张秉贵良好的服务态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人物人物身份选取的典型事例人物精神品质作者倾向张秉贵百货大楼售货员、劳动模范柜台前顾客们的议论专业、热情呼吁全社会学习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①体贴入微②和蔼可亲,热情大度女儿得重病,仍然满面笑容接待顾客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被质问后受到触动,党支部书记找他谈心善于自省,有错则改用糖哄好哭闹的孩子,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
热情接待气呼呼的女顾客人物人物身份选取的典型事例人物精神品质作者倾向张秉贵百货大楼售货员、劳动模范③为人民服务
在座无虚席的饭馆吃夜宵,厨房师傅特意送凳子“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服务态度为面带病容的顾客选糕点,女顾客送特产
3.《“探界者”钟扬》这篇人物通讯所报道的人物——钟扬有哪些形象特点?小标题选取的典型事例人物精神品质作者倾向“英雄”少年15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①1984年去植物研究所工作不安于现状,勇于进取“胁迫”妻子领结婚证雷厉风行年少有为
小标题选取的典型事例人物精神品质作者倾向种子达人2000年辞职去复旦大学工作,毫无怨言住在毛坯房爱岗敬业,不畏艰辛
2009年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种子心怀天下,敢为人先珠峰北坡采集鼠曲雪兔子②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小标题选取的典型事例人物精神品质作者倾向科学队长和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合作,开展科普工作热心科普,不计报酬高度赞扬钟扬为了“种子事业”与生命赛跑,致力于科普,细致呵护学生的奉献精神“接盘”导师敢于接收转导师学生③生命延续小纸条:繁忙的工作安排工作拼命,无私奉献有责任担当,关爱学生
研读任务二
揣摩通讯手法,掌握表达技巧[情境导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我们读文章,应该“入乎其内”,知道写了什么;也应该“出乎其外”,知道怎么写的。4.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作者是怎样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使袁隆平形象更加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请结合示例说明。示
例分
析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①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②几个动词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写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这几句话,通过袁隆平的目光(停留)、行动(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心情(欣喜、激动)三个细节,就把袁隆平作为一个优秀科学家难能可贵的创新品质形象而具体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5.《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文从哪些侧面刻画了张秉贵的形象?点拨
①从顾客的评价中刻画张秉贵的形象,如“他卖得真快,又那么热情,让人心里暖乎乎的”。②从顾客对张秉贵的爱戴和尊敬上,如在东风市场的饭馆吃饭时厨师给他搬凳子。③从人民群众受张秉贵事迹的影响上,如学生、女队长、青年农民的信件。6.《“探界者”钟扬》一文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点拨
本文围绕钟扬为科学而探索的精神,选取了从少年求学,到采集种子、研究种子,担任科学队长,并做导师带学生,直到为科学而献身的各种经历素材。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7.《“探界者”钟扬》这篇通讯报道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点拨
多方面、多渠道搜集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人物。文章从植物学家、科普达人等角度,选取钟扬的典型事例,既介绍他少年时的经历,又展现他工作后的多方面的付出;选择的众多人物中,有钟扬的亲人、同事、朋友、学生等;描写的角度有钟扬工作方面的,有生活细节方面的。文章所记事件虽然很多,但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讴歌钟扬的爱岗敬业、牺牲奉献精神)来安排的,所以散而不乱,集中表现人物精神。研读任务三
深度理解文本,探究有关问题[情境导入]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学习这三篇报道劳动者事迹的通讯,要善于发现劳动之美,体会劳动的价值。8.袁隆平等杰出劳动者的模范事迹,彰显了劳动的崇高与美丽。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点拨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从发现天然杂交稻,到培育杂交水稻,再到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深入田间地头的身影是美丽的,他投身实验、反复研究探讨的身影也是美丽的,他热爱劳动,用劳动收获粮食、消除饥饿的举动是崇高的,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9.作者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点拨
这句话是文章的总结,也是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世界上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其他科学家放在同一水平,这也是对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的赞美。他所作出的贡献与其他最优秀的科学家的发现一样,堪称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正由他引导着,向贫穷与饥饿开战,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10.关于张秉贵的服务精神,有的人认为需要坚持贯彻,有的人认为已经脱离时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点拨
需要坚持贯彻。“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些都是优秀的职业品质,这些品质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从事哪个行业,都是闪光点,都能帮助职场人获得认可。尤其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凡事都讲究利益至上,我们更应该贯彻发扬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工作,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1.《“探界者”钟扬》的“‘英雄’少年”部分,其中的“英雄”作何理解?结婚时,钟扬已经不是少年了,作者把结婚这件事放在这一部分中,是否不妥?请简要分析。点拨
①这一部分写钟扬与父亲赌气而考上中科大少年班;上了少年班后努力补习自己的弱科;无线电专业毕业却进入了植物所工作,他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从而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可见“英雄”指的是一种勇于向困难挑战、不服输的精神。②没有不妥。作者将结婚放入这一部分,因为在“胁迫”妻子结婚这件事上,同样体现出了钟扬的这种勇于挑战困难、永不服输的英雄精神。这也是钟扬少年意气的体现。思维提升[比较鉴赏]1.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它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请对比分析这三篇新闻标题的特点。标
题特
点《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①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引用了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看到大片庄稼如滚滚浪涛的喜悦心情和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副标题交代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
标
题特
点《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②《“探界者”钟扬》③“心有一团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张秉贵接待顾客时饱满的工作热情。“温暖众人心”指顾客满意且以真心回馈张秉贵。这一标题句式整齐,揭示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用含义丰富的词语设置悬念。“探界者”有多重含义:探学习工作之界,探植物学之界,探科普之界,探教书育人之界,探生命之界。这个标题准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钟扬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2.这三篇人物通讯在结构、选材和人物刻画手法上有哪些特点?标
题结
构选
材人物刻画手法《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①农业科学家。农业方面的科研攻关,解决的是中国最为关键的民生问题。②小标题结构
以正面描写为主,重在人物细节描写。
标
题结
构选
材人物刻画手法《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线串珠结构③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既有人物语言、行为的细节描写,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写。《“探界者”钟扬》小标题结构④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商业售货员。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劳动模范,表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大学教授。多领域的开创性工作,科普宣传、种子采集、人才培养。
3.这三篇人物通讯在报道角度和新闻价值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试作简要比较。标
题报道角度新闻价值《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①敢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勇于创新,解决温饱问题,引导新的“绿色革命”。展现当代三位劳动者风采,引导读者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发扬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袁隆平坚持不懈,引领创新,从“泥腿子”成为专家、院士,进而引导我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标
题报道角度新闻价值《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温暖了顾客的心,塑造了服务行业典范。②
《“探界者”钟扬》学霸转向成为专家、导师、先行者,在不同领域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引领学生探索未知的世界、生命的边界。③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就。
不断探索知识的边界、事业的边界、生命的边界,关注未来,心系国家。[整合建构]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思路整合文章主旨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思路整合文章主旨本文先通过柜台几件小事写出了张秉贵同志热心为民的服务态度;然后回顾了他辛酸的童年经历和在旧社会的遭遇,点出他热心态度的原因;再通过顾客对张秉贵的温暖回馈,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和谐美好,继而激励他更热情诚挚地为人民服务;最后用群众对张秉贵精神的赞美和传扬表现出“一团火”精神在延续。“探界者”钟扬思路整合文章主旨这篇人物通讯从植物学家、科普达人等角度,选取钟扬的典型事例,既介绍他少年时的经历,又展现他工作后的多方面的付出;选择的众多人物中,有钟扬的亲人、同事、朋友、学生等;描写的角度有钟扬工作方面的,有生活细节方面的。表现了钟扬的责任与担当,高度赞扬了他忠于祖国、无私奉献、不计得失、执着敬业、不懈探索追求的优秀品质。分析新闻报道的角度[知识阐释]报道角度是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由于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因而只有选择好角度,才能够迅速、顺利地入手,准确鲜明地表现事实中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报道角度的选取在于追求新闻价值。选好报道角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尽可能使某件事发挥出对社会的最大影响力。选择报道角度一般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接触事实的角度;(二)观察事实的角度;(三)分析事实的角度;(四)节选事实的角度。角度的选择,首先取决于事实本身的特点,同时也与记者的报道方式和报道意图有关。选择报道角度要处理好事实中有新闻价值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不能因为追求新闻价值而造成失实。[技法攻略]报道角度的选择要重视:1.舍远求近选取新闻事实中与受众在工作、生活、心理以及时间、地点上最接近的部分作为切入点。报道选取的角度距离受众的感知越近,就越能够引起受众群体的共鸣和认同,所实现的新闻价值也越高。由此可见,新闻报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仅是对新闻报道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写作选取角度的一个有效方法。2.抓小放大“小”是指具体的新闻事实,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物、一个典型的镜头、一段真实的小故事。任何大主题都是通过细微、具体的事实来表现的。求“小”,即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求小”有利于把握和深化主题,就像钉钉子一样,入口小、钻得深,并能够写得具体。“求小”也是一个引导受众思维的过程,通过对个体的分析达到对共性的认知,从而增强新闻的深度、针对性与公信力。3.喜新厌旧“新”是相对于过去新闻报道中一些经常性、常规性的旧题材而言。例如农业报道中的“春耕、秋收”,工业报道中的“投资、创新、收益”,时政报道中的“强调、要求、希望”以及每年大量的节庆活动报道等。“求新”,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旧题材时,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现实结合起来,在旧素材中发现新话题,在对比中寻找事物的异同及其本质与特性,在变化中寻找新闻亮点。4.避虚就实所谓“实”,是指新闻素材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尤其是时政新闻报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材料。怎样在报道中表现出这些材料?“虚中觅实”,用具体事实表现抽象概念,完成从感性认识到抽象认知的过程,从而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典题试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一
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指在一定的社会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
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
588元。99.9%以上的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现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医疗保险制度保障。截至2020年底,全国贫困地区新改建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县网商从2016年的131.5万家增长到2020年的311.23万家。(摘编自央视网2021年4月7日)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拉特别克·伊马纳利耶夫认为,中国为全世界消除贫困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减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伟大胜利,这一成就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成功实施的改革。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哈桑·阿布卡斯莫夫表示,中国减贫的成功实践表明,与贫困作斗争最重要的是勇气、远见、责任和担当。一个国家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并付诸有效行动,就能够向着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不断迈进。《菲律宾星报》专栏作家李天荣指出,中国的减贫实践给菲律宾带来重要启示,那就是减贫离不开坚强的领导、离不开民众的合力、离不开改革的决心。埃及中国友好协会主席艾哈迈德·瓦利认为,从中国的减贫实践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中国从容应对并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值得很多国家学习。(摘编自新华网2021年4月7日)材料三
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记者:中国如何防止农村人口返贫?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答,将建立长效机制,即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主要是监测收入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继续强化帮扶,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日本读卖新闻记者: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远景目标,国家乡村振兴局如何做?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回应,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汇聚全党上下、社会各个方面的强大力量来推动实施,需要各地各个部门协同作战、共同推进。乡村振兴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一起深入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同时抓重点工作。农民收入提高,主要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关于农村发展,下一步将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摘编自齐鲁网2021年4月6日)①央视网立足民生角度,侧重用数据介绍中国的减贫成绩。②新华网侧重从国外政要、学者的角度高度评价中国减贫成就,介绍中国经验带给世界的启示。③齐鲁网通过(外媒)记者访谈(中国官员),侧重于介绍中国下一步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的举措。以上三则材料中,央视网、新华网、齐鲁网报道的角度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主题阅读•群文拓展劳动者风采“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是高尔基对劳动价值的诠释,也指明了劳动的真谛。“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马克思对人类劳动意义的肯定,也警告我们脱离劳动的危害。让我们走进劳动现场,一睹劳动者风采。[群文阅读]朱光亚:一生就做一件事“一生就做一件事”,这句话的原创者,不是别人,正是朱光亚自己。他的原话是:“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朱光亚,是中国首枚原子弹研制的技术总负责人,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大音希声。一辈子少言寡语的朱光亚,一生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一嗓子”喊在大洋彼岸。1950年3月18日,52名中国留美学生发表《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这封信的主要牵头人,便是朱光亚。“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朱光亚的另“一嗓子”,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炸”出来的!1964年10月16日15时,大西北戈壁滩一道强光闪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史称“东方巨响”。那天,在撤离试验现场时,司机驾车走错了路。当朱光亚转过身来,正好看到半空中升腾的蘑菇云,顿时潸然泪下。当晚,朱光亚在庆功宴上喝得大醉,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醉酒。大有大无。事业重如门前山,名利淡似杯中水。“两弹一星”元勋的传记很丰富,也唯独没有《朱光亚传》。不是没人写,而是到他那里不是被扣下来,就是因不同意发表而被退回。他总说:“先写别人吧,我的以后再说。”父亲是干什么的?就连他的长子朱明远也是猜出来的。他回忆道:1967年的一天,院子里一群孩子聊天。有人突然问: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没有人能答出来。有人说,咱们回忆一下,是不是每次报纸上公布核试验,我们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北京?大伙一想,果然如此。顿时,我们感到非常神圣,静静地坐了好长一段时间……朱光亚85岁生日的时候,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主编出版了《战略科学家朱光亚》。后记里有这样充满遗憾的话:朱光亚做的工作,至今还有许多不能对外公布……探寻朱光亚的内心世界,他不愿多说自己,并不完全出于保密考虑。奥本海默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朱明远也问过父亲,中国的“奥本海默”是谁?朱光亚的回答是:“应该是一群人,应该是整个集体。”2004年12月,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朱光亚星”。命名仪式上,朱光亚说:“我很不敢当……”大粗大细。凡是不感兴趣的,他就眼皮一耷拉。——有多少钱,他不在意。中国工程院原秘书长葛能全回忆,1996年,朱光亚获得“何梁何利奖”的100万元港币奖金,马上提出捐给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坐什么车,他不在意。朱光亚有一辆心爱的“老爷车”,不是汽车,而是自行车,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骑到20世纪90年代初,直到70多岁,还常常骑自行车外出。其实,组织为他配有汽车和警卫。——吃什么饭,他不在意。中国工程院成立之初,连个食堂也没有,院长朱光亚就和工作人员一起吃普通盒饭,每次还把吃不完的剩饭剩菜包好带回家。他最爱吃的菜,不过是湖北老家家常菜:排骨莲藕汤、夹干肉。然而,有时候朱光亚却“细”得让人匪夷所思——老秘书张若愚回忆:有一次在外面开会,朱光亚让他回家取一份文件,告诉他,第几个保险柜,第几格,从左到右第几摞,从上往下数第几份,不要看内容,取来给我就行了。批阅文件,他就像老师批改学生作业一样,不但修改内容,连病句、错字甚至标点符号都认真修改,而且字迹工整。他的军装,也像文件摆放一样井然有序,每个衣服箱子里都有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箱子里放的是冬装还是夏装,一目了然。他抽屉里放的铅笔、橡皮、小刀都是有数的,孩子们有时悄悄拿走一个,他马上就会发现。他还经常拿台历反面写东西,如果只需要写一句话,他会撕一条下来,而不是用整张纸。2011年2月26日,朱光亚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87岁。那天,北京白雪皑皑,天地缟素。含泪望长空,很多人动容地说:“钱学森钱老走的那天也下雪,真巧!”(有改动)“铁人”王进喜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玉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第一代钻井工人,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钻工。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到达萨尔图,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1205队的钻机到了,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运到萨55井井场,仅用4天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来后,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萨55井于4月19日胜利完钻,进尺1
200米,首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他在井场坚持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房东赵大娘看到王进喜整天领着工人没有白天黑夜的干,饭做好了也不回来吃,感慨地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余秋里得知后,连声称赞大娘叫得好。在第一次油田技术座谈会上,余秋里号召会战职工“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王进喜是吃苦耐劳的实干家,也是科学求实的典范。在科技领域,他以“识字搬山”的意志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刻苦学习,带领工人们以创造性的劳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1961年2月,王进喜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负责管理分布在大荒原上的12个钻井队。他经常身背干粮袋,骑着摩托车或步行,深入到各井场,调查研究,检查工作,帮助基层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当了大队长后,他深感没文化开展工作困难,拜机关干部为师,抓紧一切机会学文化。他说:“我认识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经过两年多的时间,铁人已经可以独立地看报、读文件,甚至可以列出简单的发言提纲了。王进喜学习技术知识始终坚持学以致用。他带领工人们不断地从实际需要出发搞技术革新。为提高钻井速度,他和工人改革游动滑车。为打好高压易喷井,他带领工人研究改进泥浆泵。为提高钻井质量,他和科技人员一起研制成功控制井斜的“填满式钻井法”。他还在多年的钻井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高超的“钻井绝技”,能根据井下声音判断钻头磨损情况。铁人王进喜从普通工人成长为领导干部,但他功高不自傲,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对工人和家属关怀备至,而对自己和家人却严格要求,一辈子甘当党和人民的“老黄牛”。他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工人的实际问题,成为大家的知心朋友。他看到天冷时工服不保暖,工人挨冻,就到缝补厂建议把棉工裤后腰加高加厚,给工人做皮背心和皮护膝。钻井生产、生活特别是住房、吃粮面临困难时,他利用工余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汽车电子元件研发与全球销售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版国内公路货物承运协议样式版
- 2024年电商合作市场营销策略协议
- 松鼠北师版课程设计
- 2024年网络云服务合同:云计算平台服务具体条款
- 2024年度国际项目外籍专家聘用合同规范3篇
- 水资源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 2024年版区块链应用平台建设合同
- 2024学校股权收购及教育资源共享合作协议
- 游学夏令营课程设计
- LINUX网络操作系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附答案
- 环境、健康、安全施工管理体系及职责
- 医疗机构竞业限制协议
- 2024年度物业管理公司员工奖惩制度3篇
- 医学生职业规划演讲
- 团队建设与执行力课件
- 2024届消防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80题)
- 工程师个人年终总结
- 构词法(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纳税筹划》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五)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