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传染病概述
概念举例
生病的病人
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隐性感染者
传染源
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空气、飞沫、尘埃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水、食物、苍蝇是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
虫媒传播
传播途径后,侵入另一个易感者体内
手、用具、玩具传播
所经历的途径
血液、血制品传播
土壤传播
某一特定人群中对某种传染
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病的易感程度
麻疹病人的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
皮肤斑丘疹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
传染源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染性旧法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
易感人群麻疹疫苗普及后,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相对上升
发病季节I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
二、临床表现★
分期持续时间特点
一般6〜18天,平均
潜伏期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10天
前驱期(出疹从发热至出疹一般发热+上感+麻疹黏膜斑(90%以上的患儿于发疹前24〜48h
前期)3〜4天出现),有早期诊断价值
多在发热后3〜4天初见于耳后发际、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及手心足底,
出疹期
出现皮疹为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
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可有麦数样脱屑及浅褐色色素
恢复期出疹3~4天后
沉着
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喉炎、心肌炎、麻疹脑炎等
小结:麻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主要并发症均是支气管肺炎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增多
提示继发细菌感染。
2.血清学检查出疹1〜2天内即可从血中检出特异性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
3.病原学检查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可作出特异性诊断。
四、治疗原则
麻疹无特异疗法,以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为治疗原则。有并发症的给予相应治疗。补充维
生素A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麻疹患者临床治疗时适量补充维生素A可以降低肺炎、腹泻、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病
死率,缩短麻疹患者病程,促进患者康复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疹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肺炎、喉炎、脑炎等
六、护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持正常体处理麻疹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酒精擦溶:
温冷敷
保持皮肤黏
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导致继发感染
膜的完整
保证营养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为宜,少量多餐
观察病情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一旦发现,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者延至出疹后10天(疹前疹后各5,合并10)。
隔离患儿
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潜伏期6-18天)
切断传播途通风消毒,患儿衣被及玩具等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后,须在日
径光下或流动空气中停留30min以上
保护易感人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疫苗。7岁时进行复种。易感儿接触麻
群疹后5日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免于发病
七、健康教育
向家长介绍麻疹的病程、隔离时间、并发症和预后,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无并发
症的患儿可在家中治疗护理,指导家长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及病情观察,防止继发感染。教育家长流
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
水痘病人的护理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0临床特征为皮肤和黏膜相继出现并同时存在斑疹、丘
疹、疱疹和结痂,全身症状轻微。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
传染源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染性出疹前1〜2日至疱疹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I病毒存在于患儿上呼吸道鼻咽分泌物及疱疹液中经长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要见于儿童,以2〜6岁为高峰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高发
二、临床表现
发病潜伏期约2周,前驱期仅1天左右
分批出现,初始为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椭圆形小水疱,
典型水痘皮疹特点疱疹易破溃,2〜3天开始干枯结痂。不同性状的皮疹同时存在是水痘皮疹
的重要特征
皮疹分布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少
黏膜疱疹可出现在口腔、咽、结膜和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溃疡
病程发展为自限性疾病,一般10II左右自愈
并发症常见为皮肤继发性细菌感染。也可并发水痘肺炎、脑炎等
三、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滴度增高4倍以上可确诊,疱疹刮片可见多核巨细胞及
核内包涵体。
四、治疗原则
原则为自限性疾病,无合并症时以一般治疗和对症处理为主
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是目前首选药物,在水痘发病后24小时内应用才有效
皮肤瘙痒局部应用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抗组胺药
对症治疗高热予退热剂,禁用阿司匹林,其可诱发Rcye综合征
并发症进行相应对症治疗
其它皮质激素可导致病毒播散,一般不宜使用
五、护理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水痘病毒引起的皮疹及继发感染有关
2.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肺炎、脑炎等
六、护理措施
室温适宜,衣被不宜过厚(患儿不适,增加痒感),皮肤瘙痒难忍时,可分散其注意
维持皮肤
力,或用温水洗浴、局部涂炉温水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亦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
完整
药物
降低体温可用物理降温,忌用阿司匹林,以免增加Reye综合征的危险
病情观察如有异常尽早通知大夫
预防感染无并发症的患儿多在家隔离治疗,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止(病程10天,
传播雷疹前2天至结痂都传染性)。易感儿接触后应隔离观察3周(潜伏期2周)
»-♦
二史>
七、健康教育
加强预防知识教育,如流行期间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向家长介绍水痘隔离时间,使家长有思想准备,
以免引起焦虑。
指导家长给予患儿足够的营养和水分,饮食宜清淡。为家长示范皮肤护理方法,防止继发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肿大、疼痛为特征,多伴发热和咀嚼
受限,可累及其他腺体和器官。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
传染源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本病传染源
传染性自腮腺肿大前1天至消肿后3天均具传染性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亦可经唾液污染的食具、玩具等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5〜15岁的儿童及青少年好发
发病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
二、临床表现
发病潜伏期潜〜期天,平均18天
典型病疾病的首发体征。通常先起于一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
例腮腺肿大边缘不清,表面发热但表红,有疼不及触痛,张口、咀嚼特别是食酸性食物时
胀痛加剧
脑膜脑炎发热、头痛、呕叶.、颈项强直等症状
男孩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为单侧受累,睾丸肿胀疼痛,半数会萎缩,双侧萎缩
睾丸炎
侵入其导致不育
它系统急性胰腺
腮腺肿胀数日后,表现为上腹疼痛,有压疝,伴发热、寒战、呕吐等
炎
其它可有心肌炎、肾炎等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血清、尿淀粉酶发病早期增高,第2周左右恢复正常
血清抗体检测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病毒分离病人唾液、尿液、脑脊液、血中可分离出病毒
四、治疗原则
本病是自限性疾病,无特殊疗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可采用中医中药内外兼治。
五、护理问题
1.疼痛与腮腺非化脓性炎症有关
2.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3.潜在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等
六、护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轻疼痛局部冷敷而港及媪充血和疼痛
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清淡饮食,避免辛辣以免引起唾液分泌增多,肿痛加剧
控制体温物理或药物降温高热者
密切观察病情有无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等及时对症治疗
睾丸炎丁字带+冷敷以减轻疼痛
七、健康教育
1、扫盲:向家长讲解腮腺炎的护理和隔离知识,指导家长做好隔离、用药、饮食、退热等护理,学会
观察病情。
2、隔离:无并发症的患儿一般在家中隔离治疗,采取呼吸道隔离,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天为
止。
3、保护易感人群:消毒+接种疫苗+接触者观察3周。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HAVHBVHCVHDVHEV
基因组线状单链RNADNA病毒单股正链RNA单股环状RNA单股正链RNA
早期IgM,表近期感染持
HBV颗粒又叫不是保护性抗HDVAg最早出现抗HEVIgM在发病
抗体系续8〜12w,少数6m
Dane颗粒,详体是HCV感染抗HDV不是保护初期产生是近期
统IgG表过去感染可保持
见后的标志性抗体感染的标志
多年
GoodMorning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甲型肝甲型肝炎无病原携带者,传染源为急性期和抗-HAV阴性
以粪-口传播为主(戊肝)
炎隐性感染者.者
乙型肝抗-HBs阴性
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炎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包者
丙型肝括丁肝)
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普遍易感
炎
附: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
HBsAg+最早出现血清学标志
抗-HBs抗体一种保护性抗体,3〜6个月开始出现,可持续多年(曾感染过;接种疫苗)
HBcAg(核心抗原)存在于受染肝细胞核中,血液中检测不到,+表有传染性
抗-HBcIgM早期感染;IgG过去感染
HBeAg(e抗原)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标志
抗-HBe传染性减弱的标志
HBV-DNA最敏感最直接的HBV感染指标
两对半检查
HBsAgHBsAbHBeAgHBeAbHBeAb意义
-+-+大三阳
-++小三阳
卜----感染早期&携带者
-+---疫苗&乙肝恢复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甲肝平均30d,乙肝70d,丙肝50d,丁型肝炎28~140天,戊肝40d
黄疸前
5〜7d,这一期传染性最强,ALTt
期
急性黄疸型肝炎2〜6w,胆红素t,尿胆红素+,肝脾大,肝区痛,巩膜和皮肤黄染,尿
黄疸期
色加深,约2周达到高峰
恢复期平均持续4w,肝功恢复正常
急性无黄疸型肝较黄疸型肝炎多见。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常不易被发现,为容易被忽略的
炎重要传染源
慢性迁
延性肝急性肝炎迁延半年以上
慢性肝炎仅见于
炎
乙、丙、丁3型肝
慢性活病程超过半年,各项症状明显,(肝肿大,质地中等以上,伴肝掌、
炎
动性肝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或肝病面容。进行性脾大,肝功能持续异常,
炎可伴有肝外器官损害等特征)
急性起病10天以内出现肝衰竭、肝性脑病、肝明显缩小
重型肝炎亚急性起病10天以上,腹水往往较明显,易发展为坏死性肝硬化
慢性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出现了亚急性重型肝炎
1
重型肝炎的诱因
①病后劳累;
②感染,常见胆系感染、原发性腹膜炎等;
③长期大量酗酒或病后酗酒;
④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⑤合并妊娠。
主要表现为肝衰竭:
①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uniol/L;
②肝脏进行性缩小,出现肝臭;
③出血倾向,凝血前原活动度(PTA)低于40%;
④迅速出现腹水、中毒性鼓肠;
⑤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可出现计算能力下降,定向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烦躁不安,嗜睡,扑翼
样震颤等,晚期可发生昏迷,深反射消失;
⑥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血尿素氮升高等。
淤胆型肝炎
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又称毛细胆管炎型肝炎。自觉症状较轻,而黄疸较深,伴全身皮肤瘙痒,
粪便颜色变浅或灰白色。
肝炎后肝硬化
在肝炎基础上发展为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及门静脉高压征。
三、辅助检查
(一)血清检查
1.丙氨酸氨基转移醐(ALT)在肝功能检测中最为常用,是判定肝细胞损害的重要指标。急性黄疸型
肝炎常明显升高;慢性肝炎可持续或反复升高;重型肝炎时因大量肝细胞坏死,ALT随黄疸迅速加深而下降,
称为胆-酶分离。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
3.清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和A/G比值下降,见于慢性肝病。
4.黄疸型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淤胆型肝炎则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查PTA与肝损程度成反比,可用于重型肝炎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重型肝
炎PTA常<40%,PTA愈低,预后愈差。
6.血氮浓度检测若并发肝性脑病,可有血氨升高。
(二)尿胆红素检测黄疸型肝炎:尿胆原和尿胆红素t,淤胆型肝炎时尿胆红素t,尿胆原I或。
(三)肝炎病毒病原学(标记物)检测。
1.甲型肝炎
(1)血清抗-HAV-IgM:是甲肝病毒(HAV)近期感染的指标,是确诊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
(2)血清抗-HAVTgG: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V的病人,为保护性抗体。
2.乙型肝炎
⑴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HBsAg阳性见于乙肝病毒(HBV)感染者。HBV感染后3
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抗-HBs阳性主要见于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HBV并产生免疫力的恢
复者。
(2)e抗原(HBeAg):HBeAg-一般只出现在HBsAg阳性的血清中。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
染性较强。
(3)核心抗原(HBeAg):HBe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如检测到HBeAg,表明HBV有复制,
因检测难度较大,故较少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4)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DNAP:均位于HBV的核心部分,是反映HBV感染最直
接、最特异和最灵敏的指标。两者阳性提示HBY的存在、复制、传染性强。HBVDNA定量检测有助于抗病毒
治疗病例选择及判断疗效。
3.丙型肝炎
(1)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在病程早期即可出现,而于治愈后很快消失,因此可作为
抗病毒治疗病例选择及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
(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是丙肝病毒(HCV)感染的标记。抗-HCV-IgM见于丙型肝炎急性
期,病愈后可消失。
4.丁型肝炎血清或肝组织中的HDAg和(或)HDVRNA阳性有确诊意义。
5.戊型肝炎常检测抗-HEV-IgM及抗-HEV-IgG。近期感染指标,需结合临床进行判断。
四、治疗原则
原则综合性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甲、戊肝按肠道传染病隔离3〜4周
隔离乙、丙、丁按血源性传染病及接触传染病隔离
乙、丁肝急性期应隔离到HBsAg转阴
急性肝炎早期,应住院或卧床休息
休息
慢性肝炎适当休息,避免过劳
急性肝炎进易消化、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清淡食物
饮食
慢性肝炎宜高蛋白饮食(肝性脑病时,限制蛋白入量)
急性肝炎主要是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
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防止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中
药物慢性肝炎
西医结合治疗措施
治疗
加强护理,进行监护,密切观察病情。采取阻断肝细胞继续坏死、促进肝细胞
重型肝炎
再生,改善肝脏微循环,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措施并加强支持疗法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2.腹泻与消化功能不良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慢性病消耗有关
5.舒适的改变:瘙痒与黄疸有关
6.体液过多与肝硬化、低蛋白有关
7.有感染的危险与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有关
8.意识障碍与肝性脑病有关
9.潜在的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有关
10.潜在的并发症:肝性脑病与血氨增高有关
11.社交孤立与疾病被部分社会群体排斥有关
六、护理措施
(-)做好隔离避免传染他人
甲肝、戊肝消化道隔离
乙肝、丙肝和
血液体液隔离
丁肝
用F泄物要使用5%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倾倒
被污染的物
可在0.5%的洗消净中浸泡30分钟或沸水煮30分钟消毒
品
医护人员自一旦出现针刺伤,先挤出伤口血再流水冲,边挤边冲,立即注射高效的免疫球蛋白,
我防护检查病毒的抗原与抗体,以后3个月、半年复查
(二)休息与活动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重型肝炎的病人应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增加肝脏的血流量,
有利于肝细胞修复。需协助做好病情严重病人进餐、沐浴、如厕等生活护理。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
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度。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仍应
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三)饮食护理
1.肝炎急性期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如进食量太少,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可
遵医嘱静脉补充葡萄糖、脂肪乳和维生素。
2.黄疸消退期可逐渐增加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注意调节饮食的色、香、味,保证营养摄
入。补充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瘦猪肉、鱼等;碳水化合物,以保证足够热量;脂肪以耐受
为限,多选用植物油;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3.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血氨偏高时的饮食要求参照“肝性脑病”的饮食要求。
4.要避免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尤其有糖尿病倾向和肥胖者,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腹胀者可
减少产气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等的摄入。禁饮酒。
(四)病情观察
1.观察有无精神或神志的改变,警惕肝性脑病的发生。
2.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皮肤有无出血点,有无黑便呕血等。
3.观察黄疸有无消退或加重;观察水肿有无消退或加重。
4.监测肝功能,重症病人应注意有无胆-酶分离.
5.对于肝性脑病者应监测生命体征。
(五)皮肤护理
1.保持周围环境清洁为缓解或控制病人的皮肤痒感,可温水或病人适宜的温度水擦拭,着棉质、宽松、
透气衣物。
2.保护皮肤的完整性避免抓伤皮肤,保持指甲平整,必要时入睡戴手套,防干裂,用润肤油或乳液外
涂皮肤,选用中性肥皂或浴液清洁皮肤,暂时不用化妆品。
3.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个人卫生,勿搔抓皮肤,避免皮肤受伤。
(六)水肿的护理
腹水病人给予半卧位,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体重或腹围,防止皮肤压疮,遵医嘱静脉补充白
蛋白,补充优质高蛋白饮食。
(七)心理护理
经常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宣泄悲伤和孤独等情绪,并为病人保密。向病人讲
解疾病的治疗、自我保健及预后,使病人正确了解自身的传染性,树立病人积极的人生观,使其保持乐观
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七、健康教育
(-)扫盲宣传病毒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
慢性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应做到:
①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
②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恢复期病人可参加散步、体操等轻微体育活动,待体力完全恢复后参加正常
工作。
③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但要避免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戒烟酒。
④不滥用药物,以免加重肝损害。
⑤实施适当的家庭隔离,如病人的食具、用具和洗漱用品应专用,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可用3%漂白
粉消毒后弃去。病人应自觉注意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唾液、血液及其他排泄物污染环境。家中
密切接触者,可行预防接种。
⑥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的血清学指标,以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二)进行预防疾病指导甲型和戊型肝炎应预防消化道传播,重点在于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
严格饮用水的消毒,加强食品卫生和食具消毒。乙、丙、丁型肝炎预防重点则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
播。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筛查,做好血源监测。凡接受输血、大手术及应用血制品的病人,定期检测肝功能
及肝炎病毒标记物,以便早期发现由血液和血制品所致的各型肝炎。生活用具应专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
和流动水洗手。
(三)预防接种甲型肝炎易感者可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发
病。
艾滋病病人的护理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一种单链RNA,逆转录病毒)
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HIV在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热敏感,56℃30分钟就可灭活,25%以上浓度的乙醇、0.2%次氯酸钠和漂
白粉都能将其灭活.但对0.1%甲醛、紫外线、Y射线不敏感。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和HIV无症状病毒携带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毒主要存在血液、精液、子宫和阴道分泌物而其他体液如唾液、眼泪和乳汁也看福
传染性
染性
传播途性接触传染是主要传播途径;针头注射及血源途径;母婴传播;其他途径
径
易感人
t'J高危人群为男性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静脉药物依赖者和血制品使用者
群
二、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长,一般认为约2〜10年可发展为艾滋病,可分为四期
分期特点备注
感染后2〜6周,血清HIV抗体可呈阳性反应。
急性感染期(I期)症状常较轻微,易被忽略
症状持续约3〜14天后自然消失
无症状感染期(II可检出HIV以及HIV抗体,持续2〜10年或
无任何症状
期)更长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除腹股沟淋巴结外,其它部位
肿大一般持续3个月以上,无自觉症状
肿大期(HI期)两处或以上淋巴结肿大
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如感染原虫、
艾滋病期(IV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
真菌、结核杆菌,病毒等
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肺抱子菌肺炎最为常见,是本病机会性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
胃肠系统白色念珠菌、疱疹病毒和巨细胞引起的口腔炎、食管炎及溃疡
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等
皮肤黏膜受损表现为卡氏肉瘤、舌乳头状瘤的感染、外阴疱疹与尖锐湿疣
眼部受损表现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弓形虫视网膜炎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
T细胞绝对值下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CD4/CD8比值<1.0。此检查有助于判断
免疫学
治疗效果及预后
IIIV-1抗体p24和gpl20抗体,用ELISA法连续两次阳性可确诊
血清学
HIV抗原可用ELISA检测p24抗原
HIV-RNA既有助于诊断,又可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四、治疗原则
目前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药物,多采用综合治疗:抗HIV病毒治疗,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增加
机体免疫功能,支持疗法以及心理方面的关怀。其中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
主要是强效联合抗病毒治疗(IIAARI,俗称“鸡尾酒”疗法)
五、护理问题
体温过高与不同病原体所致的继发性感染及肿瘤有关
腹泻与胃肠道机会菌感染有关
恶心、呕吐与胃肠道机会菌感染、肿瘤有关
皮肤/黏膜受损与肿瘤,口腔/生殖器疱疹,真菌感染,细菌感染有关
精神状态改变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HIV有关
知识缺乏对艾滋病及其传播方式的知识不了解
低效性呼吸形态与卡氏肺囊虫性肺炎、肺结核有关
感知改变视力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与医护人员及家属密切接触HIV有关
六、护理措施
隔离执行血液/体液隔离的同时实施保护性隔离
心理护理尊重病人,建立信心
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神经、精神和皮肤病损情况
用药期间的观察观察临床症状及各种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
预防感染做好隔离
生活护理鼓励病人独立完成自理,增强病人的自我价值感
七、健康教育
1.教给病人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预防用药方面知识
2.告诉病人门诊预约和治疗安排
3.告诉病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的方法
4.告诉病人安全性行为和使用安全套
5.教会病人如何应用含氯消毒剂或漂白粉等消毒液,进行血、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消毒
6.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和热量
7.建议病人每日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
染病。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
人和动物感染乙脑病毒后,可发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猪是乙脑主要传染源及中间
传染源
宿主
传染性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传播途
蚊虫是乙脑主要传播媒介
径
易感人
流行区小儿为易感人群,非流行区任何年龄人群均有易感
群
好发季
夏秋季流行
节
二、临床表现
分期
1.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
2.前驱期一般1〜3日,起病多急骤,体温在1〜2天内高达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
3.极期持续7天左右。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症状
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持续7〜10日
意识障
嗜睡、澹妄、昏迷或定向力障碍等,持续1W左右
碍
局部小抽搐,肢体阵挛性抽搐,全身抽搐或强直性痉挛,持续数分至数十分不等,均伴
惊厥
意识障碍
呼吸衰重症病人出现,高热、惊厥及呼衰是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呼衰
竭常为死亡主因
区内高
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
压
其他浅反射减弱、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肌张力增加等
4.恢复期此期体温逐渐下降,神经、精神症状好转,一般2周左右。
5.后遗症期指恢复期神经系统残存症状超过6个月尚未恢复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痴呆、失语、
肢体瘫痪、扭转痉挛以及精神障碍等。
分型
分型体温特点
38〜神志清楚或有轻度嗜睡,头痛、呕吐不明显,无惊厥、呼吸困难。病程5〜7天,
轻型
39c多无后遗症
39〜头痛、呕吐,嗜睡或浅昏迷,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程7〜10天,恢复期有
中型
40℃轻度神经或精神症状
40〜
重型昏迷、反复惊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明显。病程10〜14天,多留有后遗症
4VC
极重体温以上,深昏迷,常出现呼吸衰竭和脑疝。病死率高,存活者有明显后遗
>41℃
型症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脑脊液、血清学及脑CT检查等。特异性IgM抗体在病后3〜4日即可出现,2周达到高峰,有
早期诊断价值。(2,3,4)
四、治疗原则
全面支持和对症治疗。处理好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是抢救乙脑病人的关键。
五、护理问题
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及脑部炎症有关
急性意识障碍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关
潜在并发症惊厥、呼吸衰竭
焦虑(家长)与预后差有关
六、护理措施
原则要点
降低体温密切观察和记录体温,及时采取有效降温措施
保持呼吸道鼓励并协助患儿翻身、拍背;痰液黏稠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给氧,
通畅减轻脑损伤
一旦出现,让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服和领口,清除口鼻分泌物,遵
控制惊厥
医嘱使用止惊药物
密切观察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的变化等
七、健康教育
1、大力开展防蚊、灭蚊工作,防止蚊虫叮咬;加强家畜管理;
2、对10岁以下小儿和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人员进行乙脑疫苗接种;
3、对有后遗症的患儿做好康复护理指导,教会家长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及康复疗法,如肢体功能锻炼、
语言训练等。坚持用药,定期复诊。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
红色皮疹和退疹后片状脱皮为特征.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为传染源
传染性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传播
易感人群以3〜7岁儿童发病率高
好发季节四季皆可发病,以春季多见
二、临床表现
发热多为高热,伴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
咽峡炎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渗出物
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病等
肘间发热后第2日出现,于48小时达高峰,持续一周左右,按出诊顺序逐渐蜕皮
发展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迅速波及全身
特点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
皮
一帕氏线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易摩擦出血呈紫红色线状
疹
一口周苍白
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略显苍白
杨梅舌舌被覆白苔,3〜4日后白苔脱落,舌乳头红肿突起
躯干特点糠皮样脱屑,手掌足底可见大片状脱皮,呈“手套”、“袜套”状。无色素沉着
三、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取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检测到溶血性链球菌。
四、治疗原则
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者可用红霉素或第一代头抱菌素治疗。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感染、毒血症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细菌产生的毒素有关
3.潜在并发症急性肾炎、风湿热
六、护理措施
发热的
急性期绝对卧床,予以降温,多饮水,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护理
皮肤护保持皮肤、黏膜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有大片脱皮时嘱患儿不要用手强行撕脱,
理完整须用消毒剪刀剪掉,以防感染
隔离患儿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
预防感患儿分泌物污染的食具、玩具、衣被等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擦拭、蒸
切断传播途役
染煮或日光暴晒等措施
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需观察7天
七、健康教育
向家长讲解猩红热的治疗和护理知识,指导家长做好隔离、饮食、皮肤护理等,学会观察病情。本病
流行时避免带患儿去公共场所。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概述__________志贺菌属的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中毒型细菌性痢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临床以突发高热、嗜睡、反复惊厥、迅速发生休克和
疾昏迷为特征
一、病因、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染性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寒、耐湿,但不耐热和阳光,常用的各种消毒剂均可将其灭活
传播途径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平素体格健壮、营养状况好的2〜7岁小儿
好发季节夏秋多见
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高热可伴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普通型(补)
开始为稀便迅速一黏液脓血便
休克型感染性休克表现
中毒型
肺型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起病急+高热+反复惊厥+迅
脑型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神志不清、反复惊厥为主表现
速心、呼衰
混合型兼有以上两种表现是最凶险的、死亡率最高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便常规黏液脓血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
分离出痢疾杆菌是确诊的最直接的证据。送检标本应做到尽早、新鲜,选取黏液
便培养脓血部分多次送检,以提高检出率。如当时患儿尚无腹泻,可用冷盐水灌肠取便,
必要时重复进行
四、治疗原则
降温止惊:物理或药物降温
治疗循环、呼吸衰竭:扩血容量,吸氧
防止脑水肿:首选20%甘露醇快速静脉注射
控制感染:对痢疾杆菌敏感的阿米卡星、头闻唾后钠、头抱曲松钠等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改口服。
五、护理问题
L体温过高与毒血症有关
2.组织灌注无效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脑水肿、呼吸衰竭等
4.焦虑(家长)与病情危重有关
六、护理措施
维持正常体温监测体温,对症退热,控制体温在37c左右
维持有效血液循环适当保暖、建立静脉通路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征,密切观察神志、面色、瞳孔、尿量等,准确采集大便送检
药物护理遵医嘱予抗生素、镇静剂、脱水剂、利尿剂等
心理支持减轻家长焦虑情绪
预防疾病的传播对患儿采取肠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或连续3次便培养阴性为止
七、健康教育
对家长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指导家长与患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不
吃生冷、不洁、变质食物等。
结核病病人的护理
一、肺结核病人的护理
二、结核性脑膜炎
一、肺结核病人的护理
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可侵及全身多个脏器,
但以肺部最为常见。
(-)病因
传染
排菌肺结核病人为重要传染源
源
传染此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阴湿处能生存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暴晒下2小时或煮沸1分
性,钟能被杀死,70%乙醇接触2分钟,亦可杀菌
传播
I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食具感染
途径
(二)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咳嗽,多以干咳为主,或少黏液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临床上一引起咯血
状呼吸系统
最常见原因是肺结核
1肺结核好发肺尖,在肩胛间区及锁骨上下部咳嗽后闻及湿啰音有重要意义。呼
听诊
体吸音减弱
征触诊可有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气管向患侧移位
叩诊呈浊音
(三)辅助检查
X线检查,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方法
痰结核杆菌检查
痰中找到结核杆菌是诊断肺结核病的最可靠的依据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主要应用于支气管结核和淋巴结支气管瘦的诊断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PPD实验
注: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的诊断价值大于成人,因年龄越小,自然感染率越低3岁以下强阳性反应
者,应视为有新近感染的活动性结核病,须予治疗。
硬结直径反应符号
<5mm阴性(-)
5〜9mm一般阳性(+)
10〜19mm中度阳性(++)
>=20mm或V20mm(水泡或坏死)强阳性(+++)
(四)治疗原则
适应症活动性肺结核
化疗
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目的(作用):杀菌、灭菌、防止耐药产生
大量咯血必须积极治疗,畅通呼吸,止血;止血药物首选垂体后叶素,妊娠、高
对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板用挂纸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手机银行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分配药品用医院推车产品供应链分析
- 企业破产清算的法律咨询与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电泳显示器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投资法律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人力资源管理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电子出票机产品供应链分析
- 录像带剪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压力指示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锌钢护栏安装施工技术
- BOSCH 喷油器型号与参数对照表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点评
- 中药注射剂标准全文地升国
- 木刻版画-马宏强课件
- 中学生物教学论试卷
- 博飞说明书及维修手册sz1032水准仪
- 六年级数学老师家长会课件PPT
- 跨文化交际(西北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人物故事PPT陶行知事迹学习PPT课件(带内容)
- 我们一起做三明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