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亳州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亳州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亳州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亳州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亳州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亳州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部”,它拥有一支强大的“部队”。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免疫器官都可以生成免疫细胞,并让其成熟或集中分布B.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受体来识别抗原的C.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及癌细胞,发挥的是免疫防御的功能D.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是免疫系统2.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素由一对基因B/b控制,基因B控制红花的形成。花色素的合成还受显性基因D的影响,基因D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从而使植物的花色表现为白色。该种植物花色遗传的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的性状和基因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若让F2中的红花植株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的粉花植株约占1/9D.若让F2中的红花植株与粉花植株杂交,则子代中不会出现白花植株3.黑素是由哺乳动物的松果体(位于脑中的一种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调节哺乳动物褪黑素分泌的环境因素是光照B.完成褪黑素分泌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褪黑素分泌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D.褪黑素分泌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②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③“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竞争关系⑤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⑥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A.2项 B.3项 C.4项 D.5项5.如图①、②表示人体内细胞间信号传导常见的两种方式;③、④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催化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可用方式①和③表示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到达靶细胞的过程可用方式②→①表示C.性激素通过④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D.抗利尿激素通过③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6.青蒿素是从黄花蒿的叶片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而茎及其他部位中的青蒿素含量极少,关于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青蒿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黄花蒿组织培养过程中脱分化阶段必须给予充足的光照B.培养基中添加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值低时有利于诱导芽的形成C.可通过大量培养愈伤组织以直接获得青蒿素D.同一株黄花蒿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一定相同7.我国东北部的玉米螟和东部的玉米螟产生的信息素不同而不能相互交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信息素差异形成的过程为: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信息素差异B.该现象表明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形成的必要条件C.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不同玉米螟种群的基因库差异D.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玉米螟很快将进化为不同的物种8.(10分)2019新年伊始是乙型流感的高峰期,而奥司他韦是最著名的抗流感药物之一,其抗感机理是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酶--神经氨酸酶活性,从而阻止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下列与此病毒及神经氨酸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氨酸酶单体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B.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C.奥司他韦可直接杀死乙型流感病毒D.神经氨酸酶中的氨基酸数量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江南某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表格是该研究性小组对该湿地的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单位为103kJ/(m2·y)〕,请分析回答:同化能量储存能量呼吸消耗A900200700B18060120C14212D1001882(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阳能主要通过图中______(填字母)生物的____________过程输入到生态系统中,E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上图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则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4)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假设蛇的能量3/4来自青蛙,1/4来自鼠,那么蛇每增加8Kg,至少需要消耗______________Kg草。(5)生态学上有“中度干扰”假说,即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由于它具备____________能力,能够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人类无需参与,______________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6)该湿地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一番,还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下图为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⑤表示_____________。(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代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3)利用方法⑦调査某草原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4)该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如果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后,此草原慢慢发生了一系列演替,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5)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1.(14分)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属于生态系统的“基石”的是__________,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2)图甲中的田螺和水蚤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有同样种间关系的生物还有_________(写出一对生物)。如果田螺大量减少,短时间内青鱼数量也会减少,但鲫鱼数量大量减少,短时间内黑鱼的数量变化不明显,请根据图甲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3)图乙中涉及__________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蚕同化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是_________(用字母和数学符号表示)。12.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1)按序号填写体液名称:②为_______,③为_____________,④为____________,人体的体液组成除了上述成分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3)某人喝入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值明显下降?________(填“是”或“否”)。(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5)②与③相比,成分上的主要差异体现在______________的含量上。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它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与机体其他系统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详解】A、免疫细胞来自于造血干细胞,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长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A错误;B、识别抗原的受体位于细胞外表面,B错误;C、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及癌细胞,发挥免疫监视功能,C错误;D、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是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D正确。故选D。2、D【解析】根据题意F2表现性比为白花:红花:粉花=9:3:4,而D的存在抑制B的表达而不抑制b的表达,可推知9B_D_:3B_dd:(3bbD_:bbdd)=9:3:4,其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是B_D_,粉花的基因型为bbdd、bbDD和bbDd为粉色,红花比例为3/16,其基因型为B_dd。【详解】A、生物的性状和基因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并非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正确;B、F2中的白花:红花:粉花=9:3:4,为9:3:3:1比例的变式,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F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3BBdd和2/3Bbdd,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Bd:bd=2:1,则F2红花植株自由交配,其子代中粉花植株(bbD_和bbdd)约占1/3×1/3=1/9,C正确;D、若让F2中的红花植株(B_dd)与粉花植株(bbD_和bbdd)杂交,其中B_dd与bbD_杂交会产生基因型为BbDd的白花植株,D错误。故选D。3、D【解析】据图分析: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生物褪黑素分泌进行调控,该调控过程为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详解】A、暗信号刺激可引起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调节哺乳动物褪黑素分泌的环境因素是光照,A正确;B、引起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调节过程为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褪黑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的作用,其分泌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C正确;D、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生物褪黑素进行调控,该过程没有体现分级调节的特点,D错误。故选D。4、B【解析】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只是一种生物,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①正确;②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减少,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高,②错误;③“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有可能在干旱的条件下发生的,③正确;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种内斗争关系,④错误;⑤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⑤错误;⑥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⑥正确。综上①③⑥共3项正确。故选B。5、A【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激素调节,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②是神经调节,神经递质会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不同的信号分子在细胞中的受体分布的位置不同,如蛋白质类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而性激素属于固醇,能够进入细胞,因此受体存在于细胞内。【详解】A、下丘脑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属于激素调节,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起作用,故可用方式①和③表示,但激素只是调节功能,不能起催化作用,A错误;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分泌神经递质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激素通过体液传送到达靶细胞,即用方式②→①表示,B正确;C、性激素属于固醇,其受体位于细胞内,能通过④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C正确;D、抗利尿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故可通过③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的受体,D正确。故选A。6、B【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其中脱分化过程不需要光照,而再分化过程需要光照,A错误;B、培养基中添加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值低影响植物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方向,当该比例偏低时有利于诱导芽的形成,偏高时有利于诱导根的形成,B正确;C、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叶片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而茎及其他部位中的青蒿素含量及其微小,因此通过大量培养愈伤组织不能直接获得青蒿素,C错误;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花粉细胞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的基因只有体细胞的一半,黄花蒿也不例外,D错误。故选B。7、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同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A、信息素差异形成的过程为: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信息素差异,A错误;B、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错误;C、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不同玉米螟种群的基因库差异,C正确;D、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意味着产生了新物种,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并不是生殖隔离一旦形成,才很快将进化为不同物种的,D错误。故选C。8、B【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奥司他韦能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酶--神经氨酸酶活性,使流感病毒不能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进而抑制流感病毒继续感染其他细胞。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A、神经氨酸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其单体是氨基酸,A错误;B、病毒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其蛋白质都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B正确;C、奥司他韦是阻止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防止感染其他细胞,而不是直接杀死病毒,C错误;D、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定性鉴定,但不能确定氨基酸的个数,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1).食物链和食物网(或营养结构)(2).A(3).光合作用(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①②③④⑦(6).14%(7).800(8).自我调节;(9).负反馈(10).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解析】分析图示:根据A和E之间为双箭头,指向E的箭头多于指向A的箭头,可判断A是生产者、C和D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E是无机环境;①是光合作用,②③④是呼吸作用,⑤是D摄食A,⑥是C摄食D,⑦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或营养结构)。(2)太阳能主要是通过图中A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过程输入到生态系统中;根据分析可知,E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若如图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则图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CO2形式进行流动,即①②③④⑦。(4)图中,A是生产者、B属于分解者、C和D属于消费者,食物链为A→D→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100%=14÷100×100%=14%。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鼠属于第二营养级,假设蛇的能量3/4来自青蛙,1/4来自鼠,那么蛇每增加8Kg,至少需要消耗8×3/4÷20%÷20%÷20%+8×1/4÷20%÷20%=800Kg草。(5)由于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故生态系统受到中度干扰时,能够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6)小鱼取食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一番,属于行为信息;小鱼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及意义,掌握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根据实例判断信息的类型,能正确分析题图,并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10、(1)①.出生率或迁入率(写1个即可)②.年龄结构(2)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3)偏大(4)①.垂直结构②.水平结构③.次生演替(5)①.S②.a/2③.减小【解析】分析题图:①表示迁入率或出生率,②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③表示迁出率或死亡率,④表示死亡率或迁出率,⑤表示年龄结构,⑥表示性别比例,⑦表示标记重捕法,⑧表示样方法。【小问1详解】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①能使种群密度升高,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⑤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所以是年龄组成。【小问2详解】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小问3详解】标记重捕法,其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利用该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田鼠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小问4详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在火灾后草原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小问5详解】试管中种群数量达到a时,不再增加,因此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当种群达到K/2(a/2)时,增长速率最快;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中,与接种在10mL液体培养基相比,培养液减少,所以环境容纳量(K值)减少。【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识记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掌握影响因素;识记估算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1).小球藻和念珠藻(2).田螺、青鱼、鲫鱼、河虾、黑鱼(3).捕食和竞争(4).河虾和水蚤、水蚤和鲫鱼(5).田螺是青鱼的唯一食物来源,但黑鱼除了以鲫鱼为食外,还以河虾为食(6).2(7).F+G+H【解析】A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为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净光合作用C=总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散失,它将用于桑树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即A=B+C。图中看出,E为蚕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F为蚕丝中的能量、G为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H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详解】(1)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图甲中小球藻和念珠藻是生产者,次级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