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群体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实证探究(论文)23000字】_第1页
【影响大学生群体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实证探究(论文)23000字】_第2页
【影响大学生群体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实证探究(论文)23000字】_第3页
【影响大学生群体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实证探究(论文)23000字】_第4页
【影响大学生群体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实证探究(论文)23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大学生群体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内容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影响大学生群体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基于在移动互联网环境更具适用性的感知价值理论,引入了经典技术接受模型中个体对外部的接收影响因素,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网络外部性和支付疼痛情绪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本文的理论模型,构建了8个感知价值指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在有效数据的基础上从受众特点、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期望及对使用体验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在定量分析方面,首先对数据进行统计性描述,第三方移动支付带来的空间上的便捷得分平均值最高,以大学生的消费意愿作为因变量构建模型一进行回归分析,并以使用频率这一客观指标作为因变量构建模型二以验证回归结果。结论显示,在指标层面上,感知风险、感知便捷、感知易用、感知兼容、感知有用和感知外部性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感知优惠与感知情绪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如何通过提高消费者感知价值从而正向影响大学生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意愿的建议,比如优化售后服务、提高安全技术等。关键词:第三方移动支付大学生消费意愿感知价值感知风险目录引言 1(一)问题来源 1(二)研究目的 2(三)研究思路 3(四)成果简介 3一、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3(一)文献梳理 3(二)感知价值理论 4(三)感知风险理论 5(四)心理账户理论与支付疼痛 6(五)创新点 6二、问卷定性分析 7(一)普遍现象 7(二)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受众特点 15(三)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的期望 19(四)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体验的评价 20三、问卷定量回归分析 25(一)描述性统计 25(二)回归模型 28四、结论 40(一)研究结论 40(二)建议与展望 41参考文献 42引言(一)问题来源第三方支付是独立机构在实力和信誉的硬性标准要求下,能够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与相关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对接的交易支持平台的线上支付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与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存在差别的是,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形式与网上虚拟银行相近,用户能在该模式下应用与网上银行近似的部分功能与服务,如转账、收款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该种支付模式下,服务的提供者是在移动运营商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外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图1中国二维码收单产业链这样“银行/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消费者”的新兴现金流交易模式为双方交易提供了更加科学严谨的审查链条,对供给侧的产品质量提供有效及时监管的同时也刺激了另一侧消费者通过第三方支付形式进行交易的需求。首先,在2011年5月26日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发放后,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拥有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监管体系;201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也正式标志着当下市场环境已然成为其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坚实基础。而全国范围内逐年扩张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规模便是该模式相关优势的有力证明。图22018Q1-2020Q2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来源:根据企业数据由艾瑞统计模型核算此外,第三方移动支付与传统支付方式的显著差异,要求对第三方移动支付手段的发展趋势的独特探索。电子货币本身是在扫码支付或声波支付方式的媒介基础上,利用电子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支付手段,具有便捷、高效等优点,故区分于现金或银行存款等传统交易模式;而第三方移动支付便是通过买卖双方高效利用电子货币进行交易的过程,自然对这些旧有模式产生不同程度的替代效应。然而由于当前阶段互联网金融尚未成熟、互联网技术风险等原因,第三方移动支付模式仍然存在着许多潜在安全漏洞,导致支付风险、道德风险的出现。这促使我们通过对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手段的支付意愿的研究,探讨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的未来趋势。(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第三方移动支付对北京市大学生消费意愿的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及第三方移动支付现存的优势及潜在风险。并为未来的移动支付的发展指明方向。1.呈现我国当今第三方移动支付手段的使用情况。从2010年开始,我国一直大力支持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普及率逐年提高,网络消费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在线支付业务量因此得到提升。第三方移动支付在我国中央银行电子支付系统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提高了资本流动的效率,同时降低了直接交易成本。自2011年5月26日第一批《支付业务许可证》发放之后,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有了一个标准化的监管体系,市场环境已经形成了一个正式、健康的发展模式。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背景。2.对比第三方支付手段与传统支付手段,探索第三方移动支付手段的发展趋势。第三方移动支付中,买卖双方使用的电子货币与传统模式中的现金有相似之处,能够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等产生替代效应。然而由于互联网金融尚未成熟、互联网技术风险等原因,第三方移动支付仍然存在着许多安全漏洞,导致支付风险、道德风险的出现。这促使我们通过对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手段的支付意愿的研究,探讨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的未来趋势。3.以大学生为切入点,了解消费者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手段时的消费意愿,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提出改进建议。大学生群体是电商消费中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看法和需求对我们研究课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以大学生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为切入点,方便调查的开展,利用专业知识设计问卷,科学广泛收集真实有效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将现有数据与收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索第三方移动支付对大学生消费意愿的影响,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提出改进建议。(三)研究思路在过去的研究中,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相关研究可大致分为技术与安全、商业模式、消费者行为三个类别。前两类研究多定性,从第三方移动支付整个产业和各个平台的角度出发。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是把握用户消费动机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对于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以第三方移动支付为对象的研究仍较为贫乏,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更是亟待增加。同时我们认为大学生群体活跃性强,具有经济的相对独立性、消费群体性,容易学习接受新事物,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频率较高,因而是第三方移动支付重要的使用群体,针对性地研究其消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大学生群体为目标对象的研究通过定量及定性的分析方法填补这一第三方移动支付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空缺。(四)成果简介我们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分析法和定量/定性分析法:以感知价值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为基础,引入网络外部性、双通道心理账户理论、支付疼痛概念,依据第三方移动支付特性和大学生群体特性构建模型、设计问卷和测量量表,并根据所得结论为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以及扩大大学生消费群体市场提供针对性建议。我们在问卷平台上发行了2104份问卷,通过筛选获得了有效的数据。并用这些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及定性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得到了我们研究的核心结论:感知风险指标上,受访者感知到的第三移动支付相较于传统支付在保障支付安全方面(如货物质量、交易金额到账等)更可靠且会显著提高受访者的消费意愿;受访者感知到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为其提供的相关信贷消费方式(如花呗、借呗等)提供了相当的超前消费便利,且感知便捷指标提高会显著提高受访者的消费意愿;同时受访者感知到的第三方支付对其情绪的影响反而抑制了其使用意愿。一、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一)文献梳理有关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文献的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技术与安全、商业模式、消费者行为三个方面。前两类文献从第三方移动支付整个产业及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角度出发,采取的多为定性研究的方法;消费者行为方面的文献主要从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研究消费者对于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进行消费的行为基础。本文着重研读了关于第三方移动支付与用户消费行为方面的研究,这类文献主要有两个视角,一种视角主要针对用户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情况,另一种视角则主要考察对于平台使用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前者如陈煦煦(2018)在温州市区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中,对用户的支付行为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后者这类关于用户消费行为的文献研究成果颇丰。YChoi等(2016)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得出便捷性对于使用者的满意度乃至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这一结论。雷洁、向敏(2018)基于TAM、UTAUT、感知风险理论以及VAM即感知价值理论构建模型,主要关注影响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用户群体的使用意愿的因素。陈标金(2019)借鉴AISAS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构建了第三方支付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的分析模型。目前已有的关于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方面的研究大多使用技术接受模型,在原有的基础模型上引入其他要素从而扩展模型。以感知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大学生群体使用意愿为对象的研究成果出现在近几年,且文献比较少。大学生群体的活跃性相对更强,并且具有在经济能力方面的相对独立性、在消费行为方面的消费群体性,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市场的重要使用群体。在以大学生群体使用者为对象的研究中,柳梦华(2017)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大学生群体使用者更关注的是平台的安全度,比如使用者的隐私安全和是否存在可能的操作风险而导致损失等,而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并不关注平台的使用成本,然而平台的提现费用仍对他们的使用行为影响较大。肖礼伟(2017)的研究将大学生群体使用者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评价主要划分为满意度与信任度两个方面,结论发现安全和便捷因素有着最大的影响,除了安全因素与满意度的关联并不大之外,这两个因素都显著地正向影响了使用者对平台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陈标金等人(2019)同样研究的是大学生群体使用者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满意度与信任度,他们基于AISAS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发现安全因素、边界因素、成本因素和服务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前三个因素与大学生使用者群体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满意程度和信任程度显著正相关,而服务因素与大学生使用者对平台的满意程度关联并不大,主要显著正向影响的是他们对于平台的信任程度。(二)感知价值理论感知价值理论由Zeithaml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感知价值实际上是个人给出的一种综合性评价,个人在获得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能感知到因为得到它们增加的正效用,同时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支付成本,这个支付成本的行为本身会给用户带来负效用。所谓感知价值指的就是个人在权衡这两方面的效用增减之后对是否接受这个产品或服务的一个综合性的评价。用户为最大化其效用,在经过这种权衡之后再决定是否接受和使用某项产品或服务。事实上学者们对于感知价值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文献从不同的视角来界定并细分感知价值这一概念。比如Sheth等(1991)认为感知价值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并不是一个单一维度的概念,因此不能把感知价值简单地定义为价格或质量,他还提出也应当把情感、认知等价值纳入感知价值中去。不同环境下对感知价值的划分维度并非一致。在传统环境下,感知价值首先被Zeithaml(1988)分为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两个主要方面。Sheth等(1991)将顾客感知价值进一步划分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知道德功能性方面、社会性方面、情感性方面、认知方面和条件方面五个维度的价值。Sweeney和Soutar(2001)认为感知价值划分出的维度之间并非不相关,事实上这些维度存在着彼此之间的关联,他们从总效用的角度出发将感知价值划分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知到的在功能方面、社会方面、情感方面和价格方面四个维度的价值。互联网环境相较于传统环境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学者们对感知价值的构成划分也未达成一致。Jarvenpaa及Todd(1997)关注的是网络环境下用户的感知价值,他们进一步把它划分为用户在产品质量方面、购物评价方面、服务评价方面和风险方面感知到的价值。Kim等(2007)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展开了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基于VAM即感知价值接受模型,在沿用以往把感知价值划分为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的惯例之后,对利得和利失进一步细分,前者被细分为用户在有用性方面和娱乐性方面感知到的价值,后者被细分为用户在平台费用方面和平台专门性方面感知到的价值。杨超(2018)基于感知价值理论研究了移动支付平台下对使用者的消费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将感知价值划分为了四个维度,分别是用户在是否有用、是否易用、是否兼容和存在风险可能性方面感知到的价值。(三)感知风险理论感知风险理论最早由学者Bauer于1960年提出,这是一个从心理学延伸到经济学中的概念。他把感知风险分为两个主要的方面,这种风险一方面来源于用户进行决策之后结果的波动性或者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个人的错误决策而引起不好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对感知风险这一概念的界定与维度划分同样没有统一的标准,文献根据各自的研究需要以及对感知风险的理解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补充和完善。Jacoby和Kaplan(1972)将感知风险分为用户在财产安全方面、功能纰漏方面、社会影响方面、身体健康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这五个维度感知到的风险程度。Pavlou和Featherman(2003)关注的则是在网络环境下的感知风险,他们将其划分为用户在互联网这种非传统环境下在绩效成果方面、财务管理方面、心理健康方面、时间成本方面、社会影响方面和隐私安全方面这六个维度上感知到的风险程度。井淼等(2005)认为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感知到的风险和传统的购物环境下相比并不相同,相同类别的风险其具体含义不一定相同。Hofacker(2006)认为网络消费行为下的感知风险的有5个主要构成因素,分别是时间有效性、安全性、隐私风险、品牌形象和商家信誉。尽管国内的移动支付技术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但仍存在着许多导致消费者有感知利失的可能性,因此在消费者行为的相关研究中许多涉及到了感知风险。国内研究对于感知风险维度的分类选取也存在着差别,如蔡秋芬(2017)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使用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将前人划分的6个维度中的社会风险替换成了安全风险。刘昊达(2018)在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则主要选取了隐私风险和安全风险两个维度。(四)心理账户理论与支付疼痛心理账户的概念最早由学者Thaler于1980年提出,它指的是个人或者家庭为了组织管理、追踪记录和综合评价其经济方面的行为,而发生的一系列认知行为。经济学中经常提到的“沉没成本”现象就能被心理账户这一概念很好地解释。许多相关文献把这一理论应用于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中,它能帮助解释经济学关注甚少的人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成分。在心理账户理论被提出后,Prelec和Loewenstein(1998)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拓展与完善,提出了心理账户中存在着双通道,即双通道心理账户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存在着两种类型的通道,一种通道记录着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得到的正效用,另一种通道则记录对于成本的支付行为带给消费者的负效用,这两种消费通道共同影响着消费者的体验。在这里介绍与心理账户理论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支付疼痛和支付透明度。支付疼痛指的是个人在消费过程中,因为支付成本这一行为而感受到的直接的、立刻的负面体验。支付透明度指的是某种支付手段在交易金额与交易具体物质化方面的显著程度,这种相对的显著程度或者说透明度是以现金支付手段为标准来说的。Soman(2003)研究发现支付手段的支付透明度会显著影响使用者在支付过程中感知到的支付疼痛程度。Thomas等(2011)发现在现金支付手段下,这种使用者感知到的支付疼痛正是抑制其消费冲动的一大原因,在其他支付透明度相对较低的支付手段下,使用者对于支付疼痛的敏感性会被削弱缓冲,从而会使使用者抑制其消费冲动的程度降低,这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在非现金支付手段下更容易冲动消费的现象,这也正是我们研究关注的方面之一。已有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相关研究引入了支付疼痛与支付透明度等心理学概念。如Falk等(2016)研究发现,移动支付手段有着比现金支付甚至于信用卡支付手段更低的在支付方面的透明度,用户在移动支付手段下的消费意愿会变强。张涵(2019)在对于移动支付方式下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中也发现,某种支付手段的支付透明度及在这种方式下使用者感知的支付疼痛程度能够被用于预测用户在这种支付方式下的支付意愿和购买意愿,用户的购买意愿由于使用移动支付手段而提高了。本文猜测支付疼痛是影响消费者对某种支付方式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并基于此构建了感知情绪指标,作为本文感知价值的划分维度之一。(五)创新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更适用于移动互联网环境因而更适于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方面研究的感知价值理论,从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两个方面定义感知价值,并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维度。同时本文引入了传统技术接受理论中衡量外部对于个人接收的影响因素即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并且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影响使用者消费意愿的网络外部性和支付疼痛情绪因素。本文的研究模型将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使用者的感知价值主要细分为感知有用性、感知兼容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性、感知便捷性、感知优惠、感知情绪和感知外部性八个维度。二、问卷定性分析我们通过问卷星平台来向在校大学生发放关于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与感知情况的问卷,共收到2104份问卷答卷,通过陷阱题以及异常值的筛选,共得到1040份有效问卷。以下是对问卷结果的定性分析,反映出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对大学生消费意愿的影响。(一)普遍现象1.比例情况在1040位大学生中,所统计的相比于传统的支付方式,受访者对于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意愿强度的均值水平为81.549,其中大于消费意愿均值水平的有效问卷占比48%而小于均值水平的占比52%。图3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意愿比例其中我们对于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意愿强度设置为0到100的数值区间,间隔为1;且通过在问题中提示“与传统支付方式对比”的内容更强调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独立性和创新的支付特点。同时在清晰的概念阐释基础上,我们还以“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常见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作例,以使得问卷填入者代入现实背景以判断有无倾向使用相关支付方式,频繁使用相关支付方式等。图4性别差异由上图可见,女大学生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意愿高于平均水平的比例()比男大学生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对应消费意愿()要高。2.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感知情况(所设置的问题要求受访者在0到100的数值区间选取自己的评分,间隔为1)(1)感知风险。59%的受访者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在保障支付安全方面(如保证货物质量、交易金额到账)比传统支付更可靠的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平均值为71)。图5感知风险之可靠程度根据上图,我们知道在“您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在保障支付安全方面(如保证货物质量、交易金额到账)比传统支付更可靠?”问题中,由59%的受访者认可该观点的程度高于平均水平。(2)感知风险。50%的受访者认为使用第三方支付会由于主观操作纰漏而造成损失的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平均值为45.21)。图6使用第三方支付会由于主观操作纰漏而造成损失的程度(3)感知优惠。87%的受访者认为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为其带来了特定的消费折扣/优惠的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平均值为71.25)。图7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为其带来了特定的消费折扣/优惠的程度(4)感知便捷。56%的受访者认为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为其提供的相关信贷消费方式(如花呗、借呗等)给其提供了超前消费的便利的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平均值为69.39)。图8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为其提供的相关信贷消费方式(如花呗、借呗等)给其提供了超前消费的便利的程度56%的受访者认为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为其提供的超前消费的便利,这充分体现了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在微观层面上挖掘消费潜能的能力以及宏观层面上推动消费发展的意义。(5)感知情绪。52%的受访者认为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由于支出所带给其负面情绪(如由于财富减少所带来的负面效用)变小的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平均值为56.8)。图9认为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由于支出所带给其负面情绪(如由于财富减少所带来的负面效用)变小的程度52%的受访者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带来了减少因财富减少所致的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第三方移动支付在感知情绪层面上的积极作用。(6)感知易用。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学习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方法花费的时间精力低于平均水平,仅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高于平均水平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花费在学习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上(平均值为23.61)。图10认为学习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程度33%的受访者认为学习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所需花费时间和精力较高,在感知易用层面清晰反映出受访者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易学易用的认可。(7)感知兼容。高达96%的受访者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满足了其全部的交易类型需求(如医疗、教育、交通等各种交易)的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平均值为72.98)。图11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满足了其全部的交易类型需求(如医疗、教育、交通等各种交易)的程度大于95%的受访者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满足交易类型需求表达了高度认可,这也与当下经济社会中随处可见的第三方移动支付设施与在校园内外逐年扩张的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相互呼应。(8)感知有用。57%的受访者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平均值76.22)。图12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程度如图,近6成的受访者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对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积极影响高于平均水平,这是一个正面信号,说明第三方移动支付对于使用者除了短期的物质反馈之外,还有精神层面上的长期影响。(9)感知外部性。59%的受访者认为周边人/商铺都在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趋势潮流,同时这也会使其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平均值为76.40)。图13认为周边人/商铺都在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趋势潮流,同时这也会使其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如图可知,有59%的受访者会认为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反应正面的外部性作用。就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普遍现象而言,受访者样本所反应的当今大学生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主观印象偏向积极层面,同时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风险管控以及外部性的影响保有清醒的认知,体现了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在该群体中应用层面的日渐成熟。在问卷考量的几项普遍现象中,感知优惠所反映的高达87%的受访者认为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为其带来了特定的消费折扣/优惠的程度高于平均水平以较为显著的视角给予当下第三方移动平台与各类商家所提供消费优惠的正面反馈,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大学生群体在可支配收入有限的背景下更青睐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诱因,并与经济学视角下降低消费成本以提高个人效用的理论相关。相似地,感知易用和感知情绪两种现象也有高于50%的受访者表示第三方移动支付为他们的消费生活提供了可观的改善,在心理层面上降低消费时的精神负担从而延伸使用者的消费惯性,这也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在市场上所占份额逐年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优势也直观反映在96%的受访者对于感知兼容(即满足全部类型的交易需求)的正面认可上。总体上,第三方移动支付在受访者中的普遍现象与社会整体情况趋同,且能基本反映该模式具有市场优势的重要诱因。(二)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受众特点1.可支配收入特点(根据现实情况,所设计的问卷从500元的可支配收入起步)图13受访者可支配收入分布根据受访者可支配收入的分布(上图所示),可见大于半数的受访者可支配收入都介于1000至2000元间(占比31%+22%=53%),即总体可支配收入区间的中等水平。结合当下消费环境中的物价水平,大体符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和人群总体比例,这也从中等收入人口权重的角度反映了关于第三方移动支付在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意愿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大学生受限于有限的可支配收入也会更倾向于便捷优惠的消费观念,再次验证了我们关于大学生认可第三方移动支付积极影响的假设。2.所处年级特点图14受访者年级分布如上图所示,受访者的主要年级分布都在社交活动与消费观念逐渐发展的大二到大四年级(总占比达到82%),侧面反映出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应用的主观意愿更强,故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的感知也更为显著。而研究生群体在消费观念已然成熟且面临更高生活成本的基础上,相应可支配收入减少,故在受访者中占比较少(8%)。3.消费金额占月可支配收入比例图15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占月生活费总支出比例如图所示,高达七成五的受访者表示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占月生活费总支出比例达60%以上,其中高于四成的受访者更是表示自己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已高于80%的月生活费总支出。这在统计学上清晰地说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应用在大学生的经济生活中已具有显著的地位,相对地,仅有2%的受访者表示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消费占20%以下也从另一角度验证了这一结论。与此同时认识到当下大学生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消费认知上的优势与劣势,便也能客观体现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优势与瓶颈。4.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选取图16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如图所示,高于95%的受访者都表示会选用占市场份额较大,应用途径多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综上所述,第三方移动支付所体现的受众特点基本与受访者群体中的消费需求趋同。基于可支配收入分布两端少中间多的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主要层面仍基于日常生活的刚需消费,充分说明第三方移动支付应用在市场占有巨大份额的现状。高于95%的受访者所选用的普及性高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也是相应消费需求的客观反馈结果。(三)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的期望图17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时代趋势根据受访者对于“是否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时代趋势”问题的回答,超过半数的同学非常同意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时代趋势,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抱有乐观的态度,约三分之一的同学也能对这样的观点抱有一般的同意态度,仅有不到10%的同学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不是一种时代趋势。根据数据可见绝大多数受访者都看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并对其抱有积极的态度。(四)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体验的评价对于受访者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体验的考察,主要从第三方移动支付是否给使用者带来时间与空间上的便捷、是否符合使用者的个性与习惯、是否与社交平台与电商平台等第三方平台联系紧密三个维度展开。1.对于时空上带来的便捷的评价图18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在空间上带来便捷调查数据表明,超过七成的同学非常同意第三方移动支付给他们带来了空间上的便捷,具体体现在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可以不携带现金与钱包,减少了由于支付需求带来空间上的束缚,从而来带空间上的便捷。图19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在时间上的带来便捷调查问卷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都能够同意第三方移动支付能够给其在时间上带来便捷,体现在能够以更快更高效的方式完成支付,相比于现金支付更能节省时间;或体现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开拓了更多元的消费与购物方式,如电商平台中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能够使受访者在更短时间内完成购物。2.对于是否符合个性与习惯的评价图20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符合个性和习惯数据显示,将近半数的受访者都非常同意第三方移动支付符合其个性与使用习惯,八成的受访者也都能同意这样的观点,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在接受第三方移动支付时没有很大困难,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易用性有较高的评价。第三方移动支付这种支付方式能够较好的与大学生生活习惯相结合,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能够容易地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推广与发展。3.对于与第三方平台联系的紧密程度的评价图21第三方移动支付与社交平台的联系紧密第三方的实用性往往与受众常用的社交平台有关,如微信、QQ等。数据显示,七成的受访者都同意目前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与社交平台联系的较为紧密。在此方面比较典型的代表为微信。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提供了强大的交流沟通功能,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帐户数达12.025亿,微信支付功能与微信绑定,微信平台的巨大受众人数为微信支付的发展奠定基础,加之在微信社交平台上进行支付或转账较为方便。这样,支付平台与社交平台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图22第三方移动支付与电商平台的联系紧密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与电商平台的联系紧密程度的评价上,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非常同意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与社交平台的联系很紧密,仅有5%的同学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这说明绝大部分同学都接受目前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与电商平台的结合方式,并且认可这样的方式。典型的代表为淘宝网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与支付宝紧密集结合,大多淘宝网上的交易都通过支付宝来完成。事实上,支付宝的诞生源于为淘宝网提供高效便捷的支付方式。截至2020年一季度,淘宝网活跃用户超6亿,2020年支付宝APP活跃用户超10亿,巨大的用户基数促进了支付宝和淘宝网的协同发展。就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体验的评价而言,大学生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体验评价与社会大部分人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体验评价趋同,并且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体验有较为积极且正面的评价。具体而言,较大一部分人都同意第三方移动支付给使用者带来了支付时空上的便捷、符合其日常的个性与习惯,以及第三方移动支付与其日常使用的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联系紧密,这说明第三方移动支付确有便利生活、提高支付效率的能力,并且逐渐在当代社会人的生活中发挥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上,根据问卷的定性分析,我们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带给使用者较为积极的主观感受与使用体验,并且与使用者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这成为第三方移动支付能够继续向上发展的基础。我们可以乐观地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将继续扩大其受众面,改善其使用性能,更好的融入使用者的生活当中,带来更加优越的使用体验。三、问卷定量回归分析(一)描述性统计我们总共收集到1040份有效问卷,对各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描述性统计分析变量名观测数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1,04081.549018.34930100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频率1,0403.40670.633514男性(虚拟变量)1,0400.34810.476601年龄1,04021.50772.77241730大一(虚拟变量)1,0400.08270.275501大二(虚拟变量)1,0400.27600.447201大三(虚拟变量)1,0400.30100.458901大四(虚拟变量)1,0400.23850.426301月可支配收入介于500至1000元1,0400.12790.334101月可支配收入介于1000至1500元1,0400.31440.464501月可支配收入介于1500至2000元1,0400.22210.415901月可支配收入介于2000至2500元1,0400.11440.318501月可支配收入介于2500至3000元1,0400.05960.236901月可支配收入介于3000至3500元1,0400.03270.177901月可支配收入介于3500至4000元1,0400.02210.147101月可支配收入大于4000元1,0400.08080.272601每月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占月生活费总支出比例介于20%至40%1,0400.07880.269601每月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占月生活费总支出比例介于40%至60%1,0400.14710.354401每月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占月生活费总支出比例介于60%至80%1,0400.34420.475301每月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占月生活费总支出比例介于80%至100%1,0400.41350.492701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微信支付1,0400.97400.159101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支付宝支付1,0400.96250.190101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Applepay1,0400.09620.294901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云闪付1,0400.22500.417801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财付通1,0400.07500.263501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拉卡拉1,0400.00770.087401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其他支付方式1,0400.01730.130501比传统支付更可靠的程度1,04072.247119.61125100由于主观操作纰漏而造成损失的程度1,04045.218326.40340100增加的个人信息被盗取的风险的程度1,04055.795225.51730100造成发生交易差错得不到补偿,为其带来售后、信用方面的风险的程度1,04046.493326.05000100带来了特定的消费折扣/优惠的程度1,04071.251021.68170100提供的相关信贷消费方式带来的超前消费的便利的程度1,04069.391423.62120100带来空间上的便捷程度1,04084.091418.93190100带来时间上的便捷程度1,04077.825020.43690100解决转账、退换货品等交易的售后问题时更便捷的程度1,04073.388521.42660100带给受访者消费负面情绪变小的程度1,04056.831724.53840100学习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程度1,04023.613523.99360100适合其个性和使用习惯的程度1,04074.812519.71030100满足了全部的交易类型需求的程度1,04072.985621.42330100满足了全部的地区交易需求的程度1,04063.504823.56140100满足了全部额度交易类型需求的程度1,04068.080820.88940100与社交平台的联系紧密程度1,04069.480821.86190100与电商应用的联系紧密程度1,04077.455819.64590100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程度1,04076.222118.97862100周边人/商铺都在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趋势潮流,同时这也会使其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1,04076.397120.07330100由上表可知,大部分大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在1000-2000元左右,微信、支付宝、Applepay是他们使用较多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移动支付“为使用者带来空间上的便捷”的特点得分平均值最高,可以说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便捷的特点是使其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第三方移动支付所带来的风险也受到了受访者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二)回归模型1.模型一:主观指标——消费意愿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构建以下回归模型:其中为第个受访者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意愿,为第个受访者一系列自变量构成的向量,主要为:表2自变量说明变量名说明男性(虚拟变量)受访者是否为男性年龄受访者年龄大一(虚拟变量)受访者学历是否为大一大二(虚拟变量)受访者学历是否为大二大三(虚拟变量)受访者学历是否为大三大四(虚拟变量)受访者学历是否为大四月可支配收入介于500至1000元受访者月可支配收入是否介于500至1000元月可支配收入介于1000至1500元受访者月可支配收入是否介于1000至1500元月可支配收入介于1500至2000元受访者月可支配收入是否介于1500至2000元月可支配收入介于2000至2500元受访者月可支配收入是否介于2000至2500元月可支配收入介于2500至3000元受访者月可支配收入是否介于2500至3000元月可支配收入介于3000至3500元受访者月可支配收入是否介于3000至3500元月可支配收入介于3500至4000元受访者月可支配收入是否介于3500至4000元月可支配收入大于4000元受访者月可支配收入是否大于4000元每月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占月生活费总支出比例介于20%至40%受访者每月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占月生活费总支出比例是否介于20%至40%每月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占月生活费总支出比例介于40%至60%受访者每月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占月生活费总支出比例是否介于40%至60%每月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占月生活费总支出比例介于60%至80%受访者每月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占月生活费总支出比例是否介于60%至80%每月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占月生活费总支出比例介于80%至100%受访者每月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占月生活费总支出比例是否介于80%至100%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微信支付受访者目前所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微信支付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支付宝支付受访者目前所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支付宝支付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Applepay受访者目前所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Applepay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云闪付受访者目前所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云闪付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财付通受访者目前所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财付通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拉卡拉受访者目前所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拉卡拉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其他支付方式受访者目前所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其他支付方式感知风险比传统支付更可靠的程度受访者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在保障支付安全方面(如保证货物质量、交易金额到账)比传统支付更可靠的程度由于主观操作纰漏而造成损失的程度受访者认为使用第三方支付会由于主观操作纰漏而造成损失的程度增加的个人信息被盗取的风险的程度受访者认为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相对于传统支付而言增加了其个人信息被盗取(如被支付服务商)的风险的程度造成发生交易差错得不到补偿,为其带来售后、信用方面的风险的程度受访者担心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造成发生交易差错(如无实体凭证、转账记录丢失)得不到补偿,为其带来售后、信用方面的风险的程度感知优惠带来了特定的消费折扣/优惠的程度受访者认为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为其带来了特定的消费折扣/优惠的程度感知便捷提供的相关信贷消费方式带来的超前消费的便利的程度受访者认为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为其提供的相关信贷消费方式(如花呗、借呗等)给其提供了超前消费的便利的程度带来空间上的便捷程度受访者认为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为其带来了空间上的便捷(如不需要随身携带现金等)的程度带来时间上的便捷程度受访者认为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为其带来了时间上的便捷(如支付时间缩减)的程度解决转账、退换货品等交易的售后问题时更便捷的程度受访者认为相较于传统的现金支付,在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之后,解决转账、退换货品等交易的售后问题时更便捷的程度感知情绪带给受访者消费负面情绪变小的程度受访者认为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由于支出所带给其负面情绪(如由于财富减少所带来的负面效用)变小的程度感知易用学习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程度受访者认为学习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程度适合其个性和使用习惯的程度受访者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适合其个性和使用习惯的程度感知兼容满足了全部的交易类型需求的程度受访者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满足了其全部的交易类型需求(如医疗、教育、交通等各种交易)的程度满足了全部的地区交易需求的程度受访者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满足了其全部的地区交易需求(如境内/港澳台/海外等)的程度满足了全部额度交易类型需求的程度受访者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满足了其的全部额度交易类型需求(如小金额,中等金额,高档金额等)的程度与社交平台的联系紧密程度受访者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与社交平台(如微信、QQ、各类游戏等)的联系的紧密程度与电商应用的联系紧密程度受访者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与电商应用(如淘宝、京东等)的联系的紧密程度感知有用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程度受访者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程度感知外部性周边人/商铺都在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趋势潮流,同时这也会使其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受访者认为周边人/商铺都在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趋势潮流,同时这也会使其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利用OLS的方法对相应系数进行估计,并对感知风险、感知优惠、感知便捷、感知情绪、感知易用、感知兼容、感知有用、感知外部性8个感知指标分别进行联合显著检验,得到以下结果:表3主观指标回归结果分类变量名系数标准差F检验的p值男性(虚拟变量)-0.97970.7754年龄-0.4098**0.1976大一(虚拟变量)-0.88602.1218大二(虚拟变量)-2.25301.7034大三(虚拟变量)-2.05091.5823大四(虚拟变量)-0.03001.4494月可支配收入介于500至1000元0.24242.4893月可支配收入介于1000至1500元2.85252.3762月可支配收入介于1500至2000元2.03712.4200月可支配收入介于2000至2500元1.26992.5340月可支配收入介于2500至3000元4.21992.7371月可支配收入介于3000至3500元0.81203.0675月可支配收入介于3500至4000元0.52193.4124月可支配收入大于4000元3.20312.7601感知风险比传统支付更可靠的程度0.0601***0.02270.0180**由于主观操作纰漏而造成损失的程度0.00940.0171增加的个人信息被盗取的风险的程度0.02300.0181造成发生交易差错得不到补偿,为其带来售后、信用方面的风险的程度-0.0384**0.0175感知优惠带来了特定的消费折扣/优惠的程度0.00770.0202感知便捷提供的相关信贷消费方式带来的超前消费的便利的程度0.01840.01850.0000***带来空间上的便捷程度0.1356***0.0262带来时间上的便捷程度0.01470.0231解决转账、退换货品等交易的售后问题时更便捷的程度0.04190.0214感知情绪带给受访者消费负面情绪变小的程度-0.0182**0.0164感知易用学习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程度-0.07120.01740.0000***适合其个性和使用习惯的程度0.1022***0.0251满足了全部的交易类型需求的程度0.0302***0.0235感知兼容满足了全部的地区交易需求的程度-0.00280.01930.0006***满足了全部额度交易类型需求的程度0.02650.0229与社交平台的联系紧密程度-0.02700.0209与电商应用的联系紧密程度0.1014***0.0262感知有用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程度0.2541***0.0262感知外部性周边人/商铺都在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趋势潮流,同时这也会使其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0.1862***0.0249常数项19.8915***6.0625观测值1040R-squared0.6146由上表可知,在个人特征方面,年龄对消费意愿有负向影响,其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大学生的月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意愿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目前大学生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较为普遍,收入水平不同的大学生生活在相似的大学环境中,因而支付方式也相似。直觉上或许收入水平会与大学生的消费金额正向相关,这有待其他的研究进行考察,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意愿的强度与月可支配的收入关系不大。在感知变量层面,感知风险指标下,第三方移动支付比传统支付方式的安全可靠程度更高,而这显然对消费意愿有正向影响,其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第三方移动支付造成的信用、售后方面的风险对大学生的消费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由于主观操作纰漏而造成损失的程度和增加的个人信息被盗取的风险的程度无显著影响。感知便捷指标下,第三方移动支付所带来的空间上的便捷对大学生消费意愿有正向影响,其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解决转账、退换货品等交易的售后问题时更便捷的程度对消费意愿有正向影响,其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提供的相关信贷消费方式带来的超前消费的便利的程度和带来时间上的便捷程度不显著。感知易用指标下的两个变量的系数均分别在1%水平上显著,学习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程度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适合其个性和使用习惯的程度有正向影响。感知兼容指标下,仅有第三方移动支付与电商应用的联系紧密程度对消费意愿有显著影响。感知有用,即第三方移动支付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程度对消费意愿有正向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第三方移动支付带给受访者消费负面情绪变小的程度以及带来了特定的消费折扣/优惠的程度对大学生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意愿影响不显著,这说明情绪与平台优惠不是大学生选择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用于消费的主要原因。在所有感知变量中,第三方移动支付所带来的空间上的便捷对大学生消费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这也为今后第三方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便捷仍将是主要优势。但是,更多样化、更密集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应用仍是可行趋势,已保持并加深用户对空间便捷的积极反馈。除感知便捷外,感知易用、感知有用、感知外部性、感知兼容中特别是第三方移动支付与电商等的联系程度都对大学生消费意愿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其他变量不显著,很可能是由于回归中变量过多,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所以我们对八大指标分别进行了联合显著检验,八个感知指标中,感知风险指标在5%的水平上联合显著,感知便捷、感知易用和感知兼容指标均分别在0.1%的水平上联合显著,感知有用和感知外部性指标均分别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感知优惠和感知情绪指标对大学生的消费意愿无显著影响。这与感知价值理论与感知风险理论的结论基本一致。各个系数的大小及符号均基本符合预期。2.存在的问题然而,上面的结果并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一方面,我们的因变量使用的是受访者自己打分的消费意愿(以百分制衡量),因变量的衡量存在主观性。这很有可能导致系数存在偏误,或者存在高估系数的显著程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模型存在内生性问题,使得部分变量的系数估计存在偏差。例如,受访者的风险偏好等无法观测的变量可能导致“感知风险”一类指标系数估计存在偏误,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我们在下面将使用工具变量的方法来解决。3.模型二:客观指标——使用频率由于模型一中可能存在由于因变量的主观性而造成的结果的不准确,我们将使用“第三方支付的频率”作为支付意愿的另一种衡量指标,并使用其作为模型二回归分析中的因变量,以作为模型一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检验。考虑到受访者给出的自身每月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频率的精确度有限,我们在收集问卷数据时将频率离散化。基于此,我们构建如下回归模型:其中为第个受访者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频率数字1-4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不常、有时、经常、总是。,为第个受访者一系列自变量构成的向量,与模型一中相同。具体的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数字1-4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不常、有时、经常、总是。表4客观指标回归结果分类变量名系数标准差F检验的p值男性(虚拟变量)-0.1247***0.0393年龄-0.01930.0100大一(虚拟变量)-0.0322*0.1074大二(虚拟变量)0.07990.0862大三(虚拟变量)0.00400.0801大四(虚拟变量)0.01710.0734月可支配收入介于500至1000元-0.01490.1260月可支配收入介于1000至1500元0.05940.1203月可支配收入介于1500至2000元-0.00090.1225月可支配收入介于2000至2500元0.06270.1283月可支配收入介于2500至3000元0.02470.1385月可支配收入介于3000至3500元0.01750.1553月可支配收入介于3500至4000元-0.20010.1727感知风险月可支配收入大于4000元0.20640.13970.6060比传统支付更可靠的程度0.00050.0011由于主观操作纰漏而造成损失的程度0.00010.0009增加的个人信息被盗取的风险的程度0.00100.0009感知优惠造成发生交易差错得不到补偿,为其带来售后、信用方面的风险的程度-0.00130.0009感知便捷带来了特定的消费折扣/优惠的程度-0.00130.00100.0006***提供的相关信贷消费方式带来的超前消费的便利的程度0.00000.0009带来空间上的便捷程度0.0058***0.0013带来时间上的便捷程度-0.00030.0012解决转账、退换货品等交易的售后问题时更便捷的程度-0.00040.0011感知情绪带给受访者消费负面情绪变小的程度-0.00090.0008感知易用学习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程度-0.0040***0.00090.0000***适合其个性和使用习惯的程度0.00180.0013感知兼容满足了全部的交易类型需求的程度0.00060.00120.0867*满足了全部的地区交易需求的程度-0.00050.0010满足了全部额度交易类型需求的程度0.0026**0.0012与社交平台的联系紧密程度-0.00140.0011与电商应用的联系紧密程度0.00180.0013感知有用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程度0.00080.0013感知外部性周边人/商铺都在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趋势潮流,同时这也会使其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0.00080.0013常数项3.0854***0.3069观测值1040R-squared0.6146可以看出,模型二的回归结果与模型一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在个人特征方面,男性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频率少于女性,其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年龄对大学生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频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模型一一致。感知指标层面,感知便捷、感知易用均分别在0.1%的水平上联合显著,感知兼容指标在10%的水平上联合显著,而感知风险、感知优惠、感知情绪、感知有用与感知外部性指标均不显著。感知变量层面,仅有感知便捷指标下第三方移动支付带来的空间上的便捷程度、感知易用指标下大学生学习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程度以及感知兼容指标下满足全部额度交易类型需求的程度这三个变量对消费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其他变量无显著影响。相较于模型一中对消费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变量个数,模型二中对大学生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频率有显著影响的解释变量明显变少了,这可能是由于我们在回归分析中只是把使用频率按选项赋值作为解释变量,而并没有对频次进行更精确的度量,因此导致大多数变量系数并不显著。这也说明了模型一中以消费意愿这一主观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很可能存在高估变量系数显著程度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移动支付所带来的空间上的便捷程度在两个模型中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如果大学生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在使用空间上越便捷,他们每月使用其进行支付的频率以及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意愿都越高。可见便捷性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关注点。在联合显著检验中,只有感知便捷、感知兼容以及感知易用三个指标联合显著。这验证了我们在模型一中的猜想,但是由于内生性问题尚未解决,我们不能断言没有发现证据证明感知风险等其他指标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意愿。4.模型三、模型四——工具变量由于无法观测到受访者的风险偏好等原因,以上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因此,我们选择“受访者使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手段中是否包括Applepay”作为感知风险的第一个衡量指标的工具变量。由于选择不同的第三方支付手段与受访者对于风险的偏好直接相关,与其他包含在误差项中的因素关系不大。此外,Applepay面向对象主要是拥有苹果手机的用户,由于苹果手机高性能、高稳定的特点,其用户也更倾向于风险厌恶,也从一定层面上说明工具变量的内生性成立。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手机市场各个品牌价格并没有出现断层式的分布,由于消费者偏好有所不同,使用苹果手机与家庭收入等因素关系并不大,因此理论上来说,工具变量满足外生性假设。表5工具变量+主观指标回归结果分类变量名系数标准差F检验的p值男性(虚拟变量)-1.14831.5657年龄-0.4045**0.2026大一(虚拟变量)-1.04232.4718大二(虚拟变量)-2.39262.0448大三(虚拟变量)-2.21072.0428大四(虚拟变量)-0.12651.6480月可支配收入介于500至1000元0.12812.6600月可支配收入介于1000至1500元2.77062.4718月可支配收入介于1500至2000元1.93242.5685月可支配收入介于2000至2500元1.14922.7199月可支配收入介于2500至3000元4.16852.7749月可支配收入介于3000至3500元0.49324.0070月可支配收入介于3500至4000元0.66823.6183感知风险月可支配收入大于4000元3.06552.98070.2894比传统支付更可靠的程度0.11080.4090由于主观操作纰漏而造成损失的程度0.01480.0467增加的个人信息被盗取的风险的程度0.02710.0377感知优惠造成发生交易差错得不到补偿,为其带来售后、信用方面的风险的程度-0.0387**0.0177感知便捷带来了特定的消费折扣/优惠的程度0.00630.02340.0873*提供的相关信贷消费方式带来的超前消费的便利的程度0.01650.0243带来空间上的便捷程度0.1297**0.0548带来时间上的便捷程度0.01260.0287解决转账、退换货品等交易的售后问题时更便捷的程度0.03680.0462感知情绪带给受访者消费负面情绪变小的程度-0.02000.0225感知易用学习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程度-0.0739***0.02770.0000***适合其个性和使用习惯的程度0.08990.1019感知兼容满足了全部的交易类型需求的程度0.02760.03140.0105**满足了全部的地区交易需求的程度-0.00530.0284满足了全部额度交易类型需求的程度0.02780.0252与社交平台的联系紧密程度-0.02690.0209与电商应用的联系紧密程度0.0987***0.0341感知有用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程度0.2523***0.0300感知外部性周边人/商铺都在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趋势潮流,同时这也会使其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0.1860***0.0250常数项18.9179*9.9233观测值1040R-squared0.6127表6工具变量+客观指标回归结果分类变量名系数标准差F检验的p值男性(虚拟变量)-0.07790.0848年龄-0.0207*0.0110大一(虚拟变量)0.01120.1338大二(虚拟变量)0.11860.1107大三(虚拟变量)0.04840.1106大四(虚拟变量)0.04390.0892月可支配收入介于500至1000元0.01680.1440月可支配收入介于1000至1500元0.08220.1338月可支配收入介于1500至2000元0.02820.1391月可支配收入介于2000至2500元0.09620.1473月可支配收入介于2500至3000元0.03890.1502月可支配收入介于3000至3500元0.10600.2169月可支配收入介于3500至4000元-0.24080.1959感知风险月可支配收入大于4000元0.24460.16140.6060比传统支付更可靠的程度-0.01360.0221由于主观操作纰漏而造成损失的程度-0.00140.0025增加的个人信息被盗取的风险的程度-0.00020.0020感知优惠造成发生交易差错得不到补偿,为其带来售后、信用方面的风险的程度-0.00120.0010感知便捷带来了特定的消费折扣/优惠的程度-0.00090.00130.0006***提供的相关信贷消费方式带来的超前消费的便利的程度0.00060.0013带来空间上的便捷程度0.0074**0.0030带来时间上的便捷程度0.00020.0016解决转账、退换货品等交易的售后问题时更便捷的程度0.00100.0025感知情绪带给受访者消费负面情绪变小的程度-0.00040.0012感知易用学习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程度-0.00330.00150.0000***适合其个性和使用习惯的程度0.00520.0055感知兼容满足了全部的交易类型需求的程度0.0013**0.00170.0867*满足了全部的地区交易需求的程度0.00020.0015满足了全部额度交易类型需求的程度0.00220.0014与社交平台的联系紧密程度-0.00140.0011与电商应用的联系紧密程度0.00260.0018感知有用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程度0.00130.0016感知外部性周边人/商铺都在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趋势潮流,同时这也会使其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0.00090.0014常数项3.3558***0.5372观测值1040R-squared0.0476由上表可知,模型三、模型四的结果对应于消费意愿、消费频率作为因变量,系数的显著程度等均与之前的模型一、模型二结果类似,这说明内生性问题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模型的结果,之前的结论仍然成立。四、结论(一)研究结论在移动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个人智能移动终端的越发遍及的今天,消费者的线上消费需求扩大,第三方移动支付迅速发展。大学生群体活跃性强,具有经济的相对独立性,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频率较高,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应当重点关注的消费者群体。为了深入地考察大学生群体在比较选择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时的偏好要素,从而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吸引大学生用户给出适宜的未来发展建议,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结合构建了以消费意愿为因变量、包含八个感知价值指标(感知风险、感知优惠、感知便捷、感知情绪、感知易用、感知兼容、感知有用、感知外部性)的研究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感知风险指标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意愿有显著影响。大学生群体感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比传统支付手段更可靠的程度对消费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能造成无法补偿的交易差错等售后信用方面的风险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与我们的预期符合。而感知到的可能由于主观操作纰漏而造成损失以及增加的个人信息被盗取的风险的程度对大学生群体消费意愿无显著影响,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在这方面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较为信任,认为支付平台能较好地保护支付安全。(2)感知便捷指标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意愿有显著影响。大学生群体感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带来空间上的便捷程度,以及解决转账、退换货品等交易的售后问题时更便捷的程度对消费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感知到的带来时间上的便捷程度,以及提供的相关信贷消费方式带来的超前消费的便利的程度无显著影响。这说明对于大学生使用者来说,空间便捷度、售后问题的解决是他们主要在乎的方面,而时间便捷程度与超前消费的影响并不明显。(3)感知易用指标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意愿有显著影响。大学生群体感知的学习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需要花费精神和时间的程度对消费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感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适合其个性和使用习惯的程度对其消费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平台易学习、个性化的程度能让消费者有更好的购物体验,节约了学习的时间成本。(4)感知兼容指标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意愿有显著影响。大学生群体感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与电商应用联系的紧密程度对消费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感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能满足全部的交易类型需求的程度、满足全部的地区交易需求的程度、满足全部额度交易类型需求的程度以及与社交平台的联系紧密程度无显著影响。这说明相较于支付平台对于消费需求的涵盖程度,支付平台与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的关系是大学生群体很在乎的一个方面,当通过这些电商平台网上购物时,往往在支付页面中的默认支付平台是用户的首选项,比如支付宝之于淘宝,微信支付之于拼多多。(5)感知有用指标,即大学生群体感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提高其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程度对消费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优质的用户体验是支付平台应当重点注意的方面,大学生群体对于其是否能提高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这一点尤为关注。(6)感知外部性,即周边人/商铺都在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趋势潮流,同时这也会使其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消费者会影响身边群体的消费行为。消费者之间、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与信息传递会提高使用者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关注;当某平台使用人数增加时,这个过程实际上给潜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者发出了一个正向的信号,这样就会联动催生更多的新用户。(7)感知优惠,即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带来的特定的消费折扣/优惠的程度,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意愿影响不显著。这说明相对而言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提供的优惠折扣并不是大学生使用者在乎的一个方面,这也可能与支付平台对于优惠的曝光度与力度不够,以至于大学生并没有花费很多时间去了解比较这些优惠折扣活动。(8)感知情绪,即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使得受访者消费负面情绪变小的程度,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意愿影响不显著。这说明支付负面情绪的减少并不是大学生群体选择支付平台主要考虑的点,可能原因是这一点是移动支付平台的共性,也可能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在考虑到某支付平台会降低其负面情绪、促进其购物行为后,反而会在心理层面调整自己的消费意愿,与对消费意愿的直接作用综合之后,结果就为不显著了。由于数据告诉我们的只是最后的结果,对心理作用过程的分析也只是一种猜测。(二)建议与展望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服务商针对大学生群体提出以下建议:(1)优化售后服务,提高安全技术。网上购物是大学生群体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重要方面,由于购物前对商品或服务的了解大多只限于文字影像等,售后问题是大学生消费者的重点关注方面。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服务商应该完善优化售后服务,确保资金安全并且做到及时赔付,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后期保障。同时平台应当不断提高安全技术,加强审核监管,建立更全面的安全保障,从而降低使用者的感知风险程度,提高满意度与信任度。(2)提高场景丰富性,力求“随时随地”。支付的便捷程度、对时间成本的节约是大学生群体重点关注的点,支付平台的可用渠道多样性、使用场景丰富性能正向影响使用者的感知价值。因此平台应扩大线下支付场景,深入大学生用户的需求,覆盖更多的交易领域,从而创建线上和线下支付的闭环网络。(3)优化产品技术,降低感知成本。大学生群体比较活跃,善于学习新事物,学习支付操作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问题,因此支付平台应着重提高平台的易用度,保证消费者能快速、高效地完成交易,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节省时间与精力,从而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4)定向个性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生活环境的共性以及相较于其他群体的个性,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应该深入到校园内部的诸多支付场景,比如:校园卡充值,校园活动缴费等,真正实现定向的个性化服务,满足大学生群体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迫切需求。(5)扩大电商合作面,从支付习惯切入。支付平台与线上电商平台的兼容度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使用偏好,服务商应扩大合作的电商平台数目,将消费者选择电商平台的消费习惯转移为使用支付平台的支付习惯,从而扩大平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