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西省樟村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西省樟村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西省樟村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西省樟村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西省樟村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西省樟村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表示某山区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地势的升高,生物类群发生相应变化与群落的水平结构相关B.杂食性鸟该生态系统中可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C.图中某些动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可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图中大型真菌和跳虫均属于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占植物能量的最大比例为20%2.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3.下列关于裸岩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首先出现的是苔藓植物B.首先出现的是地衣植物C.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D.最终会从裸岩上演替出森林4.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B.酶的催化效率很高C.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 D.酶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5.健康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和排尿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饮用1L清水后的排尿量可用曲线a表示,此时垂体合成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B.饮用1L清水后,血浆中的蛋白质相对含量会降低,进而发生组织水肿C.饮用1L生理盐水后的血浆渗透压可用曲线c表示,此时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D.饮用1L生理盐水后的排尿量可用曲线d表示,此时人体会排出多余的水分和钠盐6.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II、III、IV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I是初级消费者 B.IV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_______。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________。图乙中B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2)二化螟是稻田中常见的一种害虫,通常会用农药来防治。某研究小组调查了一块1000m2的稻田中二化螟的种群密度,记录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二化螟数量(只)151815191514该块稻田中二化螟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常采用_______的方法。(3)如下图甲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相似,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年。据甲图分析,在调查的20年间,种群数量接近“J”形增长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符合此时间段的年龄结构图像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8.(10分)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⑤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由AaBb得到Ab个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程④在完成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过程⑦的育种方式相比,过程④育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西瓜在栽培中常受到弱光逆境胁迫,研究发现,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暗适应的西瓜叶片后,弱光逆境下的西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有所提高。(1)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____具有吸收、传递、转换光能的作用,转换后的光能可储存到________和[H]中,前者为暗反应中___________提供能量。(2)光能被吸收后有三个去路:①储存于光反应的产物中②以热的形式散失③以更长波长的叶绿素荧光散失实验研究中常用叶绿素荧光参数描述光合作用生理状况。其中F0是在只引发荧光不引起光反应的很弱的光照下测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0的大小可以反映叶绿素含量的多少,Fm是在关闭光反应时的叶绿素的最大荧光参数;(Fm-F0)/Fm表示光反应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经检测,ALA处理西瓜叶片叶绿素荧光数值如下表,遮荫显著影响西瓜叶片叶绿素荧光_______(F0值或Fm值),说明遮荫条件下_________含量增加,但ALA处理对西瓜叶片叶绿素荧光___________(“显著提高”或“显著降低”或“无显著影响”)。处理F0Fm(Fm-F0)/Fm未遮荫0.31261.61870.8068遮荫0.36891.72710.7859ALA处理+遮荫0.36341.67890.783110.(10分).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I~VI代表物质,1~5代表代谢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B阶段表示___________阶段,图乙中④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2)缺镁导致叶绿体中_____________(色素名称)含量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中的___________阶段。(3)上图中I~VI代表同种物质的编号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4)各种外界因素都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其中主要影响B阶段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若将该植物周围的CO2由较低浓度快速升到较高且适宜浓度,短时间内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Ⅱ.将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的相同,甲图表示用O2浓度测定仪测得的该玻璃罩内O2浓度变化,乙图表示该密闭的玻璃罩内气体变化情况(CO2缓冲液在CO2浓度过高时能吸收CO2.在CO2浓度过低时可以释放CO2)。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光合作用强度位于甲图曲线上的D点,则此时在乙图中液滴_______________(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移动”);若光合作用强度对应甲图中的DH段,则在乙图中液滴_______________(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移动”)。(2)在一天内,甲图中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在_______________h左右,超过此时间,有机物积累量会逐渐下降,导致此变化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减弱。(3)若把该密闭的玻璃罩移到黑暗的环境中,则乙图装置中的液滴_______________(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移动”)。11.(15分)2020年初,爆发了全球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科研人员通过对多个患者体内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研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致病病理。初步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蛋白包裹的RNA病毒,通过刺突蛋白S与人ACE2互作的分子机制,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下图1为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增殖过程。请回答:(1)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组成中,科学家首先考虑将刺突蛋白S研制为疫苗,原因有二,一是______,二是______。(2)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与SARS冠状病毒有79.5%的相似性,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相似度高达96%,表明蝙蝠可能是该冠状病毒的来源。“全基因组水平”的相似性从分子的角度指的是______。(3)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黏膜细胞,却不能感染人的某些其他细胞,其根本原因是______。(4)戴口罩可预防该病毒感染,原因是能增强人体免疫的第______道防线。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对肺细胞的攻击引发肺炎,此时可通过适度使用______治疗,以避免肺部严重受损。(5)可与+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核酸有______。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治疗该病,由此提出一种类似的治疗思路:______。(6)我国科学工作者研发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新冠疫苗接种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群落中生物间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竟争、互利共生、寄生。分析图示可知,图中草本植物、乔木为生产者,蝗虫、蜘蛛、杂食性鸟为消费者,大型真菌、跳虫为分解者。【详解】A、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B、当杂食性鸟吃草本植物或者乔木时,属于第二营养级;当其摄食蝗虫时,属于第三营养级;当摄食蜘蛛时,属于第四营养级,B正确;C、图中某些动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可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D、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0%~20%,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D错误。故选D。2、D【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2、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遗传物质储存在拟核中,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拟核;3、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各种细胞器,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详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A错误;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质,B错误;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膜,C错误;D、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核酸和蛋白质,其中核酸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结构的异同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3、A【解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详解】AB、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首先出现的是地衣植物,A错误,B正确;C、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所以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C正确;D、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属于初生演替,其过程大致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D正确。故选A。4、D【解析】酶的本质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正确;同无机催化剂相比较,酶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酶的催化效率很高,B正确;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正确;酶只是起催化作用,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酶的本质和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酶起催化作用的原理是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5、D【解析】据图分析:快速饮用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排尿量增加;快速饮用生理盐水后虽然血浆渗透压不变,但由于体内液体增加,故排尿量也会有所增加,所以d曲线表示的是饮用生理盐水后的排尿量的曲线,a曲线表示的是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量曲线;c表示饮用清水后的血浆渗透压变化,而b表示饮用生理盐水后的血浆渗透压变化。【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饮用1L清水后的排尿量可用曲线a表示,但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A错误;B、饮用1L清水后,血浆中的渗透压会降低,但由于存在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故一般不会发生组织水肿,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c表示饮用清水后的血浆渗透压变化,而b表示饮用生理盐水后的血浆渗透压变化,C错误;D、快速饮用生理盐水后虽然血浆渗透压不变,但由于体内液体增加,故排尿量也会有所增加,所以d曲线表示的是饮用生理盐水后的排尿量的曲线,此时人体会排出多余的水分和钠盐,D正确。故选D。6、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能量金字塔分析可知:I、II、III、IV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从下到上依次是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能循环利用。能量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详解】A、结合题和题图可知,Ⅰ是生产者,A错误;B、Ⅳ位于第四营养级,属于消费者,B错误;C、E1主要为太阳能,E2为生物群落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C正确;D、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J形②.C③.增长型(2)①.16只/m2②.抽样检测法(3)①.C②.10③.16-20年④.A【解析】1.抽样检测法的操作: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题图分析: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可见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该种群为增长型,且为J型增长。分析图乙:A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A-B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B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B-C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C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小问1详解】甲图所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种群增长率为定值,故数量增长模型为J型。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增长率为0,数量不再增加,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C。在B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其数量约为K/2,其年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小问2详解】在样方法进行调查种群密度时,对样方中的数量需求得平均值,因此,该块稻田中二化螟的种群密度为(15+18+15+19+15+14)÷6=16只/m2,由于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调查。【小问3详解】图甲曲线所示种群在4~10年中种群的λ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故在第10年时种群数量达到最低点。第8年时种群数量在减少,故与图乙中的C衰退型相对应。根据甲图,在调查的20年间,种群数量接近“J”形增长的时间段是16-20年,因为该时间段内λ大于1且值不变,即此时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为增长型,与图乙中A相对应。【点睛】熟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以及两种类型的曲线变化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8、(1).杂交育种(2).花药离体培养法(3).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5).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新品种是杂交育种,①→⑤→⑥新品种是单倍体育种,亲本→⑦→新品种是诱变育种,④是基因工程育种。【详解】(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杂交育种。(2)单倍体育种过程⑤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过程①②③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过程④是基因工程育种,在完成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与过程⑦诱变育种的育种方式相比,过程④育种的优势是定向的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点睛】本题将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的育种方法及识图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准确判断图解中各种育种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1).色素分子(2).ATP(3).糖类(有机物)的合成(4).F0(5).叶绿素(6).无显著影响【解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详解】(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具有吸收、传递、转换光能的作用;光能被转换后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H]中,ATP可用于暗反应中C3还原合成糖类等有机物,为其供能。(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遮荫条件与未遮荫相比,F0增大的更明显;由于F0的大小可以反映叶绿素含量的多少,故可说明遮荫条件下叶绿素的含量增加;ALA处理+遮荫组与遮荫组相比,各组数值变化均不大,说明ALA处理对西瓜叶片叶绿素荧光无显著影响。【点睛】本题通过ALA对西瓜光合作用和盐胁迫下的影响,考查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实验设计、结果的处理能力。准确把握题表信息是解题关键。10、①.暗反应②.线粒体内膜③.叶绿素④.光反应⑤.II⑥.V⑦.VI⑧.III⑨.CO2浓度⑩.增加⑪.不移动⑫.向右移⑬.18⑭.向左移【解析】题图分析:Ⅰ.1、图甲是光合作用,其中A阶段是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B阶段是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是水的分解和ATP的形成,H2O在光下水解成NADPH和O2,因此Ⅰ代表NADPH,Ⅱ代表O2;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是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CO2与C5结合生成两个C3,这个过程叫做CO2的固定;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形成糖类或C5,因此①叫做CO2的固定,②叫做C3的还原,Ⅲ代表CO2。Ⅰ.2、图乙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NADH释放少量的能量,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NADH释放少量的能量,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个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因此③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⑤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Ⅳ、Ⅴ、VI分别代表[H]、O2、CO2。Ⅱ.据图分析:图甲中,AB段只进行呼吸作用;D点和H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O2浓度逐渐增大;但是在中午即FG段O2浓度增加缓慢;到下午18点后,光合作用逐渐停止;并且I点的O2浓度高于A点,说明玻璃罩内植物光合作用放出了O2,积累了有机物。【详解】Ⅰ.(1)图甲中的B阶段的物质变化是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故表示暗反应阶段;图乙中④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2)镁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缺镁会导致叶绿体中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阶段。(3)图甲中Ⅰ代表NADPH,Ⅱ代表O2,Ⅲ代表CO2。图乙中Ⅳ、Ⅴ、VI分别代表NADH、O2、CO2,故上图中I~VI代表同种物质的编号是II和V、VI和III。(4)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温度主要影响酶活性,CO2浓度主要影响CO2的固定,因此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外界因素都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其中主要影响B阶段的因素是CO2浓度。若将该植物周围的CO2由较低浓度快速升到较高且适宜浓度,短时间内CO2被固定生成C3的速率加快,因此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增加。Ⅱ.(1)甲图中D点是光补偿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若光合作用强度位于图甲曲线上的D点,则此时在图乙中液滴不移动,D点和H点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CO2浓度逐渐降低;但是在中午即FG段CO2浓度下降缓慢;若光合作用强度对应图甲中的DH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则在图乙中液滴向右移。(2)在一天内,到下午18点后,光合作用逐渐停止,故图甲中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在18时左右,超过此时间,有机物积累量会逐渐下降,导致此变化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减弱。(3)若把该密闭的玻璃钟罩移到黑暗的环境中,则图乙装置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