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东县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肥东县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肥东县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肥东县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肥东县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肥东县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B.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C.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D.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2.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特异性免疫力弱C.浆细胞能识别特定的抗原并合成相应的抗体D.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麻风杆菌3.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C.所有生物都可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D.吃的食物过咸时产生渴觉属于非条件反射4.下图示扦插的四个葡萄枝条,其中最易成活且生出的根最多的是()A. B. C. D.5.下列不属于细胞器的是A.染色体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溶酶体6.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构成了一条食物链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描述的生态系统中淤泥中的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7.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比例适中,则该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8.(10分)人类不断研发和使用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二者之间仿佛发生了一场竞赛,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随着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不耐药的细菌都会丧失繁殖机会而被淘汰B.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不断提高是抗生素诱发基因突变的结果C.抗生素的使用,改变了有些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所以说适应是进化的结果D.遗传的变化性和环境的稳定性的矛盾是适应具有相对性的根本原因二、非选择题9.(10分)研究生态位有助于人们认识群落中物种间及物种内的竞争关系,从而达到调节种群密度,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优。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在同一群落中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因为自然界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当两个物种生态位发生重叠时,必然会发生_____,最终重叠的生态位会被_____占有。(2)在自然界中,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持久性重叠的事件是很罕见的。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之间,常常通过多种方式减少生态位的重叠,从而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如绿啄木鸟和椋鸟虽然都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吃蚂蚁,后者吃各种昆虫的幼虫,这是通过_____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森莺和柳莺虽然都吃有翅目昆虫,但前者生活在乔木层,后者生活在灌木层,这是通过_____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3)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夏天时,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彼此互不侵入;冬天时,森莺迁徙离开,柳莺则侵入了森莺生活的区域。这说明森莺和柳莺之间存在_____关系。(4)调查退耕还林过程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变化一般采取_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如果调查人员提供的数据为“较多”,这说明调查人员统计方法为_____法。10.(14分)图1表示细胞生物遗传信息传递某过程,图2表示DNA结构片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假如图2的两条链在某生理过程中都做了模板,则该生理过程是_____,其方式为_____。(2)图1所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其中不同于图2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的是_____。(3)若把图2所示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_____。(4)若通过DNA复制共得到32个图2中的DNA片段,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____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5)若人组织中的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_____。(6)RNA病毒相比于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请结合有关RNA的结构说明其原因:_____。(7)若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0.5,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A+G)/(T+C)应为_____。11.(14分)彩色棉与白色棉相比,在纺织过程中减少了印染工序,减少环境污染,彩色棉制品有利于人体健康。基因型BB的植株为白色棉,基因型Bb、bO的植株为粉红色棉,基因型bb的植株为深红色棉。育种工作者将一正常纯合白色棉植株经诱变后,可能发生如下变异,从而获得彩色棉。回答下列问题:(1)棉的粉红色和深红色与酶的作用有关,这体现了基因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经过①过程的自交,出现性状分离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2)①中发生的是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经过②过程的的出现是__________(填变异类型)的结果。(3)若用秋水仙素适时处理①过程后的,则可获得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四倍体,该四倍体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bb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4)已知基因B/b所在染色体都缺失的植株不育(不结果),欲验证粉红色棉的产生是过程②的变异类型,将粉红色棉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单株种植,并严格自交,观察统计可育子代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5)②过程后的自交所得F2植株全部自交,F3中粉红色棉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12.完成下列有关草原上种群的问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影响______________,性别比例影响___________,进而影响种群密度。(2)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上风滚草种群密度时,要根据风滚草的分布状况和地段形状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大小和_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调查草原某种兔子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___法,调查结果往往会偏大,请写出导致结果偏大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B、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A错误,B正确;CD、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每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或4个绿色荧光点,CD错误。故选B。2、B【解析】1、免疫细胞的起源: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则在骨髓中发育成熟;2、识别抗原和消灭抗原的细胞或物质: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吞噬细胞(无特异性)、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能消灭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吞噬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3、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溶解细菌和吞噬细胞);(3)第三道防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中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详解】A、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不需要抗体的参与,A错误;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T淋巴细胞缺乏,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需要T细胞的参与,所以特异性免疫力弱,B正确;C、浆细胞可以合成相应的抗体,但是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C错误;D、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只能与细胞外的抗原结合,D错误。故选B。3、B【解析】反射指的是生物体感受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的组成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的结构必须保持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但是反射弧是完整的,如果没有外界刺激也不会出现反射活动。【详解】A、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错误;B、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受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B正确;C、单细胞生物和植物没有反射活动,C错误;D、吃的食物过咸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B。4、C【解析】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生长素合成部位是分生组织,生长素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其生根,所以C选项正确。5、A【解析】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而细胞质又由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组成,细胞器包括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核糖体和内质网等,而染色体属于细胞核的结构,故选A。6、C【解析】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苗间的竞争关系,A正确;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杂草长满了古道,废弃的城市植物郁郁葱葱,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不同物种间的捕食关系,但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因为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C错误;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其中含有的食物链是泥巴中的藻类→小虾→小鱼→大鱼,其中淤泥中的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D正确。故选C。7、C【解析】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A正确;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第三、第四、第五3个不同的营养级,B正确;C.若B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比例适中,属于稳定型种群,则该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H种群可以通过其他食物链获得食物,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正确。故选C。8、C【解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接触到抗生素的不耐药细菌会丧失繁殖机会,没有被抗生素处理的细菌不会受到抗生素影响,A错误;B、突变是不定向的,细菌耐药性的提高是抗生素选择的结果,B错误;C、抗生素的使用,使抗生素抗性基因基因频率提高,适应是进化的结果,C正确;D、遗传的稳定性和环境不断变化的矛盾是适应具有相对性的原因,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1)①.不存在②.种间竞争③.优势种群(2)①.垂直结构②.水平结构③.取食不同④.栖息场所不同(3)种间竞争(4)①.取样器取样②.目测估计【解析】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空间的现象叫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群落的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小问1详解】在同一群落中不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自然界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当两个物种生态位发生重叠时,必然会发生种间竞争,最终重叠的生态位会被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的物种所占有。【小问2详解】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绿啄木鸟和椋鸟虽然都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吃蚂蚁,后者吃各种昆虫的幼虫,这是通过取食不同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森莺和柳莺虽然都吃有翅目昆虫,但前者生活在乔木层,或者生活在灌木层,这是通过栖息场所不同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小问3详解】夏天时,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彼此互不侵入;冬天时,森莺迁徙离开,柳莺则侵入了森莺生活的区域。这说明森莺和柳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小问4详解】调查土壤小动物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如果调查人员提供的数据为“较多”,是以多度衡量种群的数量,统计方法是目测估计法。【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意义及群的种间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10、(1).DNA复制(2).半保留复制(3).A-U(4).1/8(5).124(6).(7).RNA多为单链结构,不稳定(8).2【解析】分析图1:图1表示细胞生物遗传信息传递某过程,其中左链含有碱基U为RNA链,且正在合成该链,右链含有碱基T,为DNA链,因此图1表示转录过程.其中a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对象。分析图2:图2表示DNA结构片段,其中配对的两个碱基之间的化学键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对象。【详解】(1)假如图2的两条链在某生理过程中都做了模板,则该生理过程是DNA复制,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而图2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T、T-A、C-G、G-C,可见图1不同于图2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3)探究DNA复制特点时运用的主要技术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图2所示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将其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得到23个DNA,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中含14N的DNA有一个,所占比例为1/8。(4)图2中的DNA片段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个,若通过DNA复制共得到32个图2中的DNA片段,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32-1)×4=124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5)若人组织中的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该细胞不能进行DNA的复制,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6)RNA病毒相比于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原因是:RNA多为单链结构,不稳定。(7)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若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0.5,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A+G)/(T+C)应为1/0.5=2。【点睛】本题考查转录和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1、(1)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②.不是(2)①.隐性②.染色体(结构)变异(3)①.BBbb②.1/36(4)粉红色:深红色=2:1(5)1/3【解析】过程①是基因突变,该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等特点。过程②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染色体片段部分缺失。【小问1详解】由于棉的颜色与酶的作用有关,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由于该性状只涉及一对同源染色体,所以F2出现性状分离不是基因重组导致,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的。【小问2详解】①中B基因突变为b基因为隐性突变。经过②过程所得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发生了染色体段缺失,也就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小问3详解】Bb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四倍体为BBbb。基因型为BBbb的四倍体生,产生BB、Bb、bb配子的比例为1:4:1,所以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bb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6×1/6=1/36。【小问4详解】若产生原因是过程②的变异类型,辐射导致粉红色棉一个染色体上含有显性基因B的片段丢失,则其基因型为b0,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片段都缺失含有B/b基因的片段时会引起植株败育,则其自发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