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死因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死因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死因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死因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死因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死因监测工作是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研

究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死因监测工作依据

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

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3]57号)、《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

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卫医政字[2014]71号)、国家卫健委下发过《国家卫

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办

规划发〔2014〕58号)。这些文件都无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评价标准,国家和

地方也都没有相关的标准。北京市自2020年开始建立《北京市人口死亡登记报

告信息系统》,本次标准的制定就来自于该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通过该标准的

建立,将有利于规范全市人口死亡登记管理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最终提高

北京市人口死亡登记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也为标准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民航总医院。北京市疾控中心是死因监

测的直接负责部门,有专项死因监测经费,场地和配套仪器设备等均已配备,沟

通机制完善,能够保障标准的顺利实施。

本研究自2023年2月向北京预防医学会提交了团体标准制修订立项申请书

和北京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研制方案。项目组通过对国家文件的详细解读,走访

全市16个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经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死因监测质量

分不同机构进行考核评估,为本标准的制定开展实地调研,于2023年9月完成

该标准的草案稿。

本标准编制组成员为韦再华、王晶、高建华、李刚、高燕琳、张燕、孟海英、

苏健婷、刘庆萍、吕运秀、杜婧、王苹。

二、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预期效果

1.必要性

(1)实施健康北京战略,促进全民健康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

发展战略地位,提出“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疾病的预防控制、

政策的制定、干预措施发展和效果的评价均依赖于对人群健康信息及时准确的收

集和分析,特别是人群中死亡的发生率、发生原因(死因)、发生的决定因素与

发生规律等信息。死因监测工作是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信息,并进行

综合分析,研究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死因

监测信息是重要的卫生信息资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地

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当地卫生工作成效。《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28项主要指标

中,有5项指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来自死因监测信息。通过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分析

死因资料,了解人口的死亡原因和变化趋势,可以为疾病预防与控制提供重要依

据,对有效控制疾病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对制定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建全完善全民健康信息,促进医学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

中国,是顺应新发展阶段形势变化、抢抓信息革命机遇、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的战略举措,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十四

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北京提出要建

设全球数据经济标杆城市,健康北京“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建立高水平的卫生

健康信息系统”。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和

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头战略性文件中多次强调,要积

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

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助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推进基于区

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实施健

康中国云服务计划,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

死因监测信息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全民健康保

障工程中,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需要完整准确的死因监测数据,实时、准确的将死

亡数据,提供给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面、准确的支撑全民健康平台的相关业务,

是人口死亡登记监测数据信息化、规范化、共享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提升政府服务管理职能的要求

为提升我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水平,支撑国家及首都深化医改,推进

落实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方便群众办事,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北京市

大数据推进小组办公室、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人力社保

局等多部门提出共享死亡登记信息的需求。居民死亡信息是加强人口管理的重要

依据,常规的死亡登记报告是获取死亡信息的重要来源。《死亡医学证明书》是

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是说明居民死亡及其原因的医学证明,是证明死亡事实的

重要法律文件,是进行户籍注销、殡葬等人口管理的凭证,是群众性、社会性凭证

及公证必备的文件,也是人口死亡登记信息系统必须报告的内容。以人口死亡登

记动态监测管理为核心,实现社区、医疗机构、各政府部门之间实时、准确的数

据交换与核实,提升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水平,为本市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有力

支撑,是政府科学化管理和提供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4)亟需建立首都特色死因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死因监测质量是保证死因监测数据的充分利用、准确反映人群的健康状况的

关键。北京是全国最早开展死因监测的地区,也是实现全人群监测的地区之一。

每年收集并报告约10万死亡病例,同时为北京市政府、市统计局、市卫生健康

委等相关部门提供大量统计数据及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与市公安

局、市民政局、市社保局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为全市的人口管理及信息共享提

供数据,这就要求北京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评价体系,但监测中发现

有些医疗机构存在漏报、迟报,填写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在实践中发现部分

卫生部门开具的死亡证明依然存在不完整、不准确的问题。目前,给政府部门的

信息提供主要是通过数据导出文件的形式,及时性和准确性都存在很大问题;效

率低下且存在安全隐患,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

新华社等单位在线开展了“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堵点问题投票活动,

涉及人口出生、死亡登记信息、医疗保险、居民就诊、检查、病历等资料的共享

等问题。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死因监测无统一标准。目前,死因监测工

作依据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

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3]57号)、《北京市卫生和计划

生育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

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卫医政字[2014]71号)、国家卫健委下发过《国

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国

卫办规划发〔2014〕58号)。这些文件都无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评价标准,国

家和地方也都没有相关的标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群众需求的增加,无

法满足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死因监测信息的科学管理和死因数据的共享和利用。

亟需在死因监测的量控制方面通过标准化手段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质量,为政府

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居民健康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数据的进一步共享和利用

提供支持。

2.预期效果

通过试点先行,带动全国死因监测质量的提高。目前中国的死因监测未实现

全人群监测,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实现了全人群监测。国家只有605个县

区作为国家死因监测点,随着健康中国的建设,各地也在国家监测点的基础上扩

大监测范围,以期统计健康指标和数据利用。但各地报告质量参差不齐。有文献

显示:全国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因监测数据出现明显编码错误的比例高达

22.87%,该比例超过30%的省份高达10个。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全球死因质量评

估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不明确的编码其比例超过了20%,那么该数据属于

质量差的类别,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数据的利用价值。北京死因监测数据质量一直

名列前茅,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及评价体系。北京市死因监测质量控制技术标

准的建立,将对开展全国性的死因监测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标准编制的原则和依据

本标准编制的法律法规依据为:

1.《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

规划发〔2013〕57号)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的

通知》(国卫办规划发〔2014〕68号)

3.《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民政局关于进一

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卫医政字〔2014〕71

号)

4.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人口

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京卫信息字〔2014〕35号)

本标准编制的参考依据为:

WS375.9-2012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第9部分:死亡医学证明

WS/T596-2018人口死亡登记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ICD-10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

四、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

本标准依据下列相关规定而制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第二十二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

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第二十四条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

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病历等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篡

改或者擅自销毁病历等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医师不得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以及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

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

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

直至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一)泄露患者隐私或者个人信息;

(二)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或者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

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

2.《关于推进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建设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提到“抓紧推进公民去世“一件事”

集成服务场景建设”。

3.《2021年北京数字服务实施方案》(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公民去世“一件事”集成服务。针对公民去世后,各类手续涉及部门多、办

理时间长等问题,将涉及公安、卫健、医保等部门的出具死亡证明(正常死亡)、

出具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终止医保待遇享受并注销医保参保关系、注销户

口等单一事项集成为“一件事”,实现“一件事”集成服务。

4.《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

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3]57号)

5.《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民政局<关于进

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卫医政字[2014]71

号)

6.《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

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办规划发[2014]68号)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居

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以下简称为《死亡证》)的签发与使用,以及人口

死亡信息报告(含非正常死亡)、信息共享与统计分析等。

五、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六、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与水平的简要说明

七、标准涉及的专利及相关知识产权说明

八、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死因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死因监测工作是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研

究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死因监测工作依据

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

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3]57号)、《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

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卫医政字[2014]71号)、国家卫健委下发过《国家卫

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办

规划发〔2014〕58号)。这些文件都无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评价标准,国家和

地方也都没有相关的标准。北京市自2020年开始建立《北京市人口死亡登记报

告信息系统》,本次标准的制定就来自于该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通过该标准的

建立,将有利于规范全市人口死亡登记管理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最终提高

北京市人口死亡登记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也为标准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民航总医院。北京市疾控中心是死因监

测的直接负责部门,有专项死因监测经费,场地和配套仪器设备等均已配备,沟

通机制完善,能够保障标准的顺利实施。

本研究自2023年2月向北京预防医学会提交了团体标准制修订立项申请书

和北京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研制方案。项目组通过对国家文件的详细解读,走访

全市16个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经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死因监测质量

分不同机构进行考核评估,为本标准的制定开展实地调研,于2023年9月完成

该标准的草案稿。

本标准编制组成员为韦再华、王晶、高建华、李刚、高燕琳、张燕、孟海英、

苏健婷、刘庆萍、吕运秀、杜婧、王苹。

二、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预期效果

1.必要性

(1)实施健康北京战略,促进全民健康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

发展战略地位,提出“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疾病的预防控制、

政策的制定、干预措施发展和效果的评价均依赖于对人群健康信息及时准确的收

集和分析,特别是人群中死亡的发生率、发生原因(死因)、发生的决定因素与

发生规律等信息。死因监测工作是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信息,并进行

综合分析,研究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死因

监测信息是重要的卫生信息资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地

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当地卫生工作成效。《健康北京2030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