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教案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教案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教案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教案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

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郑琦授课时间

课题《陋室铭》授课类型新课

课标依据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

知识与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技能

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

1、能够当堂成诵;

教学过程与

2、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目标方法

3、学习并了解文中对偶等修辞。

情感态

度与价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操。

值观

1、朗读与背诵;

教学

教学2、文章的主旨;

重点

重点3、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教学

“调素琴”和“丝竹乱耳”之间不矛盾的关系。

难点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媒体教学作使用占用时

知识点学习目标所得结论媒体来源

类型用方式间

介绍知识目标图片BG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

过程与方

讲解图片AB建立表象2分钟下载

过程与方

观看图片AD帮助理解2分钟下载

情感态度

理解图片AI升华感情2分钟下载

价值观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

证,建立概念;【).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

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一播放一讲解;B.设疑一播放一讨论;C.讲解一播放一概

括;D.讲解一播放一举例;E.播放一提问一讲解:F.播放一讨论一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播放.概括.I讨论一交流.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设计一、导入1、导入激发同

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座右铭?(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座右学们的阅读兴

铭。)大家写这些座右铭是有什么用的呢?(用来激励自己的。)趣。

那可以看出“铭”里田的内容应该是激励警戒自己。其实“铭”

最早是我们古代的一种文体。除了有我们今天的“激励警戒”

之意外还可以称述功德。一般是铭刻在器物之上。铭的一大特

点是要用韵。(ppt课件展示“铭”的文体知识,“用韵”二字

加色标注,引起学生注意。)

二、指导朗读

1、铭是用韵的,韵脚是哪几个字?(学生说。)韵脚读的

时候要清晰响亮。

2、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加以评论,教师点评。

3、集体朗读。

三:疏通字词,文意串讲(配合板书与课件)

1、用刘禹锡的话来说,屋子为什么不陋呢?(斯是陋室,2、疏通文意,

惟吾德馨。)了解文章主要

请同学来翻译这一句话,同时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内容。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主旨,提挈了全篇大意)

主旨如此重要,我们要读得铿锵有力。(学生自由读)

2、在作者的眼中陋室为何不陋呢,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的?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一居住环境优雅。

优雅的环境我们读得就要显得有美感,仿佛你已经看到了

如此清幽的环境。(学生自由读)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一交往之人高雅。

“鸿儒”、“白丁”各做何解释?(博学之人和无学问的

人)

此句话是在屋中的来往之人,我们把他放在屋子里面。(板

书)。此句中“无”的一句要读得比“有”轻。(学生自由读)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生活之事雅致

丝竹指什么?这是什么修辞?(音乐,借代)案牍指什么?

(官府的官文)。为什么作者不喜欢音乐呢?他自己不是也喜

欢调琴吗?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素琴之音时自己所弹奏的高雅音乐,而丝竹之音是哪些官僚富

豪们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所听的庸俗之音。)

此句的背后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呢?(对奢靡生活和官

场的厌恶之情.)

这也是在屋内的生活,我们也把它画在屋子里面。(板书)。

此句也和上句一样“无”的部分要读得轻一些。(学生自由读)

3、除了对陋室的描写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集体读一

下。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这里,作者把山水比作什么,仙龙又比作什么?(山水

比作陋室,仙龙比作居住陋室的君子品德高尚)

教师讲解“比兴”:以比喻起兴,先言他物再咏所咏之物。

是我国诗歌的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当堂背诵。

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类比)

此处类比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古贤人居

住的屋子来证明陋室不陋,同时作者也以古贤人自况,表明自

己也追求他们那样的精神境界。)(教师板书)

4、集体朗读课文。

5、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前

1上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来谈,学生讨论明确:表达

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向。教师板书)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