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要点总结归纳目录一、大数的认识和计数........................................3
1.1生活中的大数.........................................4
1.1.1大数的概念和表示.................................5
1.1.2大数的阅读与写作.................................6
1.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7
1.2.1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及进位.........................7
1.2.2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及退位.........................8
1.3大数的应用...........................................9
1.3.1大数计数的使用情境..............................10
1.3.2解决实际问题的大数运算..........................11
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2
2.1平面图形的设计与性质................................13
2.1.1图形的移动与旋转................................13
2.1.2图形的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4
2.1.3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15
2.2常见量及自定义量....................................16
2.2.1长度单位的使用以及单位换算......................17
2.2.2面积及周长的计算公式............................18
2.3小数乘除法..........................................19
2.3.1小数的乘法运算规则及计算方法....................20
2.3.2小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及计算方法....................20
2.3.3小数乘除法的应用................................21
三、数的运算...............................................21
3.1分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和运算..........................23
3.1.1分数的概念和表示................................24
3.1.2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基本性质..................25
3.1.3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5
3.2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6
3.2.1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原则和计算方法..........27
3.2.2应用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8
四、统计与概率.............................................28
4.1两组数据的比较......................................30
4.1.1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数据的特征描述..................31
4.1.2数据的比较和分析................................33
4.2数的分布............................................34
4.2.1数据的分组与整理................................35
4.2.2利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分布特点......................35
五、数学思考...............................................37
5.1数的组成............................................38
5.1.1整数的组成......................................38
5.1.2整数的分解与重组................................39
5.1.3整数的性质和概念................................41
5.2广义单位的加减法计算................................42
5.2.1广义单位基本概念和性质..........................43
5.2.2加减法计算的规则和应用..........................44
5.2.3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广义单位减法计算的应用........45
六、生活中的可能性.........................................46
6.1随机现象的概念和特点................................47
6.1.1随机现象的定义和基本性质........................48
6.1.2随机现象的随机性和规律性........................49
6.1.3利用概率统计问题来预测随机性....................50
6.2概率的概念和计算....................................51
6.2.1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性质............................52
6.2.2概率计算的基本公式和应用........................52
6.2.3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53一、大数的认识和计数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大数实例(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邮政编码等)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比我们还大的数。读法的学习:从右向左分级读数,掌握级数的读法,了解万、亿等计数单位。多位数数字变换练习:如列竖式写出大数的千位、万位数字,或者根据提示数位写出数。大数的异同比较: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大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大数运算的技巧。大数的估算:结合实际情境或数学问题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某商品总价或计算物品数量时的大致结果。促进学生将所学的数位于日常生活之中,用大数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计算旅行的里程或通过人口来估算人数。通过数学活动、游戏和竞赛推动大数知识的应用与深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一系列条款和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系统和累积有关大数的知识,为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活动增强对大数概念的理解与应用。1.1生活中的大数学生开始接触生活中常见的较大数目,了解大数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背景。这标志着学生从接触较小数的简单运算过渡到对大数的理解和初步掌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认识大数的能力愈发重要,它们在生活中频繁出现。学会初步理解并掌握如何读取大数信息是基本数学技能之一,通过对生活中涉及大数的现象和实例的探讨,帮助学生建立起大数的概念框架。培养他们对大数的感知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认识数的单位是数字学习中非常基础的内容之一,学生对于不同位的数值意义有了新的认知与提升,学生能从左往右以分级的方式读取大数,了解亿以内数的读写规则,并会正确读写。在数位顺序表中认识数的层级结构,了解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等的排列方式及其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影响。正确理解位数这一概念对大数的学习和表示方式十分重要,还引入了用科学的计数法表示大数的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处理大数的工具和能力。学习通过精确估算数的范围和实际数值的对比能力,为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于大数的理解,如人口普查数据、经济统计等场景中的大数应用。学生将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解读和处理涉及大数的信息,例如如何理解人口统计中的数字含义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和预测等。这些实际应用场景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概念,更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灵活性。1.1.1大数的概念和表示当我们遇到非常大的数字时,我们通常会使用特定的计数单位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示这些数字。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大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超过千、万、亿等单位的数字。我们经常说“几千人”、“几万人”、“几个亿”等。这些数字都是大数。为了表示这些大数,我们使用了不同的计数单位。我们有以下的计数单位:我们还可以使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大数,科学记数法是一种将数字表示为一个介于1和10之间的小数乘以10的某个整数次幂的方法。“”可以表示为“09”。数字的位数:数字的位数越多,它表示的数就越大。“123”比“12”大。计数单位的用法:在使用计数单位时,我们需要根据数字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1001”比“1000”大,但比“1001”小。科学记数法的规则:在使用科学记数法时,我们需要确保小数点后的数字在1到10之间,并且正确地确定10的次幂。大数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示非常大的数字。通过使用不同的计数单位和科学记数法,我们可以轻松地表示和比较这些大数。1.1.2大数的阅读与写作大数的读法:掌握大数的读法规则,能够正确地读出千位以上的数字。1000可以读作“一千”,1可以读作“一万”。大数的大小比较:学会比较两个大数的大小,包括位数不同的情况。比较1234和5678的大小,先比较千位上的数字,千位上都是1,再比较百位上的数字,百位上分别是2和5,所以5678大于1234。大数的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运用大数的知识。计算购物清单中的总价、计算地图上的距离等。1.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掌握简单的一次步进和退位减法。学生们会通过具体例子和习题练习来巩固他们的基本技能。练习题将涵盖简单的两位数加法,以及涉及两数相加可能得到的和超过千位的例子。学生们将学会如何画出减法竖式,并理解等式左边和右边关系的重要性。探索一次步进减法和退位减法的区别,并通过具有不同数位的数值进行练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并学会在数学环境中正确使用减法。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地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技巧,并进行万以内的简单计算。学生也应在老师的监控下进行独立的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以加深理解并提高解题速度。1.2.1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及进位交换律:a++a(无论加数的先后顺序,和都是一样的)。例如:3+55+3结合律:(a+b)+ca+(b+c)(多次加数时,可以改变括号位置,和保持不变)。例如:2+3+4(2++42+(3+零元律:a+0a(任何数加上零,和本身相等)。例如:5+05加数的性质:加数过多时,可以分成若干组,并分别计算,再加起来。例如:12+18+25可以分成(12++2530+2555重点:理解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熟练运用进位方法,才能准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并巩固和拓展对加法概念的理解。1.2.2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及退位在数学运算中,减法是一个基本的算术操作,它定义为从被减数中减去减数,得到差的过程。交换律:aa;减法不满足交换律,因为减法的结果取决于减数的先后顺序。结合律:(ab)ca(b+c);减法满足结合律,因为可以任意改变减数的组合而不改变结果。借位:当减数大于被减数的某一位时,需要向前一位借1。127中,2小于7,所以要从十位的1借1,使个位变成12再减去7。由于减数是两位数,十位的5不够减2,需要从百位借位。但由于没有百位,所以直接将十位5减1,变成4。分解问题:对于复杂减法问题,可以按步骤分解问题,使运算更清晰。例如:10438从个位的4中减最后的8,需要向前借10,后借1到十位成为11,再减8得到3。1.3大数的应用大数的认识与读写:四年级学生在这一阶段会接触到较大的整数,学习如何读写这些大数,理解数的量级及其意义。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规则,以及亿以上数的认识与表示。同时学习整数的改写与近似数的概念。大数的性质和运算:理解大数的性质,如十进制的规律。学习对大数的简单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掌握运算的法则和技巧。通过实际情境中的计算问题,加深对大数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生活中的大数应用实例: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大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人口统计、物品计数、距离测量等。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大数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通过对大数的认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即能够快速地判断一个大数的大小、近似值等。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进行估算,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难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大数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和单元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大数的认识、读写及运算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其应用大数的能力及数感发展情况。1.3.1大数计数的使用情境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情况。大数计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表示这些大量的数据。在人口统计中,我们需要记录成千上万的人口数量。在商业领域,公司可能需要处理大量的销售数据。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可能需要记录和分析大量的实验数据。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用到大数计数来准确地表示和处理这些数据。大数计数通常涉及到数的位值的概念,比如个、百、千、万等。通过这些位值,我们可以表示和比较不同数量级的数。12345可以表示为1万2千3百4十5,或者简单地说成12千3百4十5。大数计数还涉及到数的性质,如顺序、比较和排序等。通过这些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理解大量的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大数计数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库和文件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在金融领域,交易记录和财务报表需要记录大量的资金流动。在这些情况下,大数计数都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来处理和分析数据。大数计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掌握大数计数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大量的数据,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1.3.2解决实际问题的大数运算加法运算:对于两个大数,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计算和的和,我们可以先将它们分别拆分为两部分,然后分别相加,最后再合并结果。减法运算:对于两个大数,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相减得到它们的差。计算和的差,我们可以先将它们分别拆分为两部分,然后分别相减,最后再合并结果。乘法运算:对于两个大数,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计算和的积,我们可以先将它们分别拆分为两部分,然后分别相乘,最后再合并结果。除法运算:对于两个大数,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相除得到它们的商。计算除以的商,我们可以先将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一个合适的倍数,使得除数变为整数,然后进行除法运算。利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为了方便表示和计算大数,我们可以使用科学计数法。科学计数法是一种表示非常大或非常小的数值的方法,它使用一个有限的十进制基数来表示一个无限循环的小数。可以将一个大数表示为a10b的形式,其中a是一个大于等于1且小于10的正整数,b是一个非负整数。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大数运算。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如对称性、图形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平面图形的组合。通过练习使学生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定义,以及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比如正方形和矩形的面积计算。学会如何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周长计算。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练习解决与图形有关的应用题,如田径场地的设计、书本封面的大小计算等。2.1平面图形的设计与性质认识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日常生活广泛存在的图形,可以由直线或曲线围成的图形区域构成。正多边形的定义和分类:均匀的多边形边缘上所有边长相等,且所有内角度数相等的图形称为正多边形。常见的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按照边数的不同进行分类。几何图形的描述:使用图形名称、边数、性质等描述图形,使描述更加准确和清晰。2.1.1图形的移动与旋转“2图形的移动与旋转”部分致力于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变换的基础概念,这些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通过学习这两个概念,学生将能够识别和描述图形在二维空间中的移动方式。平移(Translation):图形通过在平面上直接移动来实现的变换,移动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着相同的方向和距离移动。旋转(Rotation):图形围绕一个固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这一过程中图形的各部分保持等距,仅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旋转可以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并且旋转角度可以是360度的整数倍。通过实际操作或绘图软件模拟平移和旋转的变换,强化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设计或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图形移动实例,比如窗户的滑动、家中物品的摆放调整等,解释这些是如何体现平移和旋转的。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旋转图形来简化图形,或计算旋转后的新形状与原形状的面积、周长之比。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2图形的移动与旋转”这一章节的知识要点,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将发现这些基本图形变换原理在代数、几何以及更多高级数学和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从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1.2图形的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被称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被称为对称轴。特性:对称图形的两侧是对称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识别: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包括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矩形等。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关键是看其是否能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完全重合。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常见的对称轴是图形的中垂线或中心角的平分线。矩形的对称轴是其两组对边的中垂线,正方形的对称轴是其两条对角线和两组对边的中垂线。画法:根据图形的特点,确定其对称轴的位置,然后画出对称轴。对于轴对称图形,通常从顶点出发,沿着能使图形两侧对称的直线绘制。应用: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性,可以求解一些与图形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最短路程问题、图形拼接与切割问题等。轴对称也是艺术设计中常用的一种美学原则。对称与全等的联系: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完全重叠。在解决一些与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时,可以利用对称性简化计算或推理过程。2.1.3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在几何学中,多边形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多边形的内角是指多边形内部的角,而外角则是多边形每个内角的邻角。n是多边形的边数。这个公式是几何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说明了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关系。对于凸多边形,所有外角的和总是360。这个性质使得凸多边形在某些几何问题和应用中非常有用,比如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或者分析电路的布局等。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对于理解更复杂的几何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多边形的性质,以及它们如何在空间中分布和相互作用。2.2常见量及自定义量长度:长度是指物体的长、宽、高等空间属性。常用的单位有米(m)、厘米(cm)等。例如:一个房间的长为5米,宽为3米,高为2米。质量: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通常用千克(kg)作为单位。例如:一袋面粉重50千克。时间:时间是指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持续的时长。常用的单位有秒(s)、分(min)、时(h)等。例如:一场比赛进行了两个小时,共300分钟,43000秒。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常用的单位有米秒(ms)。例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那么它每秒钟行驶的距离为米。角度:角度是指两条射线之间的夹角大小。常用的单位有度()。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为90度,另一个角为30度。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常用的单位或量。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定义单位或量,例如:一个游泳池的水深为2米,但为了与其他人交流方便,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两米深”。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创建自定义量来表示某些特定的概念。例如:一个学生每天需要学习6个小时,我们可以将这个时间段称为“一天的学习时间”。2.2.1长度单位的使用以及单位换算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基本的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大小和距离。中国法定长度单位包括米(m)、厘米(cm)、毫米(mm)和千米(km)。学生将认识到这些单位的大小关系,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长度单位的熟悉:学生将熟悉每个长度单位的符号,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而1千米等于1000米。长度测量: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直尺等工具进行实际长度测量,并能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相应的单位中。单位换算: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包括将大单位换算为小单位,以及将小单位换算为大单位。这通常涉及乘除法运算,因为单位之间的比例是固定的。实际应用:学生们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他们的长度单位知识,比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长度,或者计算家到学校之间的距离。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获得更深入的数学理解,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测量和问题解决中。2.2.2面积及周长的计算公式重视单位:计算面积时,单位要与图形的边长相匹配(例如,cm,m等),计算周长时,单位应为图形的边长单位(例如,cm,m等)。熟练掌握各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是理解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基础。2.3小数乘除法小数乘法是指两个小数相乘的结果,小数除法则是指将一个分数或小数除以另一个数或分数的过程。竖式计算:首先,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方式进行计算,之后在结果中确定正确的位置小数点。整数乘以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小数点随后位于答案中的一定位置,如。小数乘以小数:上述竖式计算方法,小数点的位置由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先计算,然后将小数点左移三位得到。转换除数:如果除数是小数,首先将除数转换为整数除法,通过移动小数点来实现,将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例如,可以先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一位变为22550,这样就变成了整数除法。调整除数:然后将除数变成整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的小数点位置根据除数小数点移动的实际位数来确定。长除法:当除数是小数的时候,在小数除法中,也需要运用类似于长除法的步骤进行计算,包括逐步缩小余数和逐步逼近精确结果。通过这些步骤,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技巧。这部分内容对后续小数运算、应用题解决,以及解决与小数相关的生活问题都奠定了重要基础。2.3.1小数的乘法运算规则及计算方法小数乘法的基本规则是遵循整数乘法的规则,只是在乘法的结果中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点后的位数决定了小数的精度。在进行小数乘法时,小数乘法首先要确保每一位乘积的小数位数,要与两个小数的总小数位数相等或不超过两个小数的总小数位数。计算结束后需对齐小数点,并保留适当的小数位数。2.3.2小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及计算方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当除数是小数时,我们可以将除数转化为整数,同时被除数也要乘以相应的倍数来保持等式的平衡。如果除数扩大了a倍,那么被除数就要乘以a。计算,(因为)我们可以将除数和被除数都乘以4,得到。商的小数点位置:与整数除法类似,小数除法的商也有确定的小数点位置。我们需要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大小来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被除数越小,商的小数点就越靠左;反之,被除数越大,商的小数点就越靠右。循环小数的处理:在计算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循环小数。对于循环小数,我们可以使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近似值。我们还需要注意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通常在循环节上方加一横线来表示。除法的性质:在除法运算中,我们还利用了一些性质来简化计算。例如,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计算出结果。2.3.3小数乘除法的应用解释如何将小数分解成整数和小数部分,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规则来进行计算。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或生活中的情境,例如购物、计算面积、长度等,让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探讨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当被除数或除数是小数时的情况。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如分享数量、计算速度、比例等,来解释小数除法的用途。三、数的运算结合律:(a+b)+ca+(b+c),(ab)ca(b+c)分配律:a(b+c)ab+ac,a(bc)abac数的乘法分解的应用:将一个数分解成更容易计算的多个因数,用于化简乘法运算。倍数的应用:认识和计算一个数的倍数,并解决与倍数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除法的整除性与余数:理解整除的概念和余数的求法,并解决与除法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加减法:数字符号相相同(正负同)加减,数字符号相反(正负异)先换为同符号再计算分组计算:将大数分成几组相Addition较小的数,进行按列计算,提高计算效率。拆分、合并思想:将一个数拆分成几个更容易计算的数,进行按列计算,或在计算过程中合并同类项,简化运算。借助童鞋模型:利用长条纸或格子纸等工具进行物理模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计算过程。估算:利用各种方法对运算结果进行合理的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合理。验证:根据运算规律和算式结构进行结果验证,确保计算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3.1分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和运算分数是表示整体中一部分的量。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分子和分母。分子位于分数线之上,表示取分的数量;分母位于分数线之下,表示整体被分的份数。分数可以表示为“分子分母”的形式。12,34,57是分数的例子。12表示把整体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34表示把整体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三份。分数的基本性质指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非零整数,分数的值不会改变。通过换算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使其变成最简分数,即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为1的分数。分数加法和减法:同分母的分数直接相加或相减分子,分母保持不变;异分母的分数需要先找到通分后的公共分母,再按照通分后的形式进行加法或减法的计算。分数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等于分别乘以分子和分母;分数除法则是乘以分数的倒数。需要注意的是,0除以任何非零数都等于0。在分数运算中,先进行加、减运算,转化为带分数(即整数部分和真分数部分的组合)时,要有余数才能构成新的整数部分。分数大小的比较和通常称之为“分数大小的比较”,通常是通过交叉相乘的方法来解决。若abcd,则可以转换为adbc,其中每项的符号与对应分数的正负号相反。这样的比较方法适用于同分母或异分母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可以看作是两个整数的比,它与除法紧密相关,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3.1.1分数的概念和表示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是一种表示整体部分或者数量的数值形式,用来精确表示无法整除或不可轻易整除情况下的部分值。学生将深化对分数的理解,了解其组成部分如分子、分母和分数线。分数包括真分数和假分数两种类型,真分数表示部分小于整体,而假分数则表示部分大于或等于整体。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表示,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斜线分隔的两个数字形式。上方的数字代表分子,即整体的部分数量;下方的数字代表分母,表示整体被分割的单元数量。这种表示法称为分数形式或普通分数表示法,分数还可以通过集合模型、线段图等直观形式进行展示。这些形式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将一段线均分成两部分,各部分间的比值即可称为分数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在本章节还应熟悉一些简单的分数运算,如分数的加法、减法以及比较大小等。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将逐渐掌握分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2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的大小比较中,我们主要依据分数的值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当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值就大;当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值反而小。我们还可以通过通分的方法,将异分母的分数转化为同分母的分数,从而更容易地进行比较。至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分数的值不变;二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为1时,该分数为最简分数。这些性质为我们进行分数的约分、通分以及化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3.1.3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分数与整数相结合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以下是本节的关键知识要点:分数加减的基本规则:在进行分数加减运算时,首先确保分母相同。如果分母不同,需要将它们通分,即将它们转换为同分母的形式。通分的步骤:通分的方法是将所有分数的分母乘以相同的数,直到找到一个共同的分母。常用方法有求最大公因数法或直接把分母相乘。分数加法:一旦分母相同,就可以按整数加减相同的法则来直接进行加法运算。当被加数和加数同号时,直接计算相同分母的新分数;当同分母的分数大小相等时,结果为0。分数减法:与加法类似,只有确保分母相同后,才能直接进行减法运算。当被减数大于减数时,结果会是一个正数;反之,则为负数。在进行减法时,若减数大于被减数,可将被减数和减数分别加上它们的绝对值,得到一个0的结果,然后再从分母中减去另一个分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在进行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先计算同级运算或括号内的运算,然后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分数加减与整数加减相同,即先算括号,最后算加减。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在不同的数学情境中灵活运用。3.2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解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时,需要遵循括号、指数、乘除、加减的运算顺序。单位一致:加减运算时,小数点位置要保持一致,如果小数点位置不同,需要调整到同一位数进行运算。分组运算:复杂的混合运算,可以将式子分组,先完成括号内的运算,再进行外层的加减运算。3.2.1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原则和计算方法同小数点对齐:无论是小数加小数还是小数加整数,都应当将小数点对齐,使得相同数位的数字位于同一列。从低位开始加:从右至左,遇到哪一位相加结果大于等于10时,则向该位的左边进位。处理进位:在加法运算中,如产生进位,必须将进位正确加到左边的数位上。同小数点对齐:与加法同样的规则,保持小数点对齐,使得相同数位对应。从低位开始减:仿照加法的步骤,逐位相减,若被减数的某一位小于减数的对应位,则需向前一位借位。处理借位:减法中借位处理尤为重要,从高位借来1相当于减去10,因此必须精确计算借位后的数值。综合考虑:对于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应明确运算顺序,确保计算步骤合理,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加减的混合顺序。逐步计算:将算式分解为加法与减法的部分,分别计算加法部分和减法部分,然后再进行整体运算。合理化表达:将运算结果合理地表达,对于多余的零应该适当去除,确保结果的简洁性。3.2.2应用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用到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类似,但需要注意的是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和进位。我们需要计算这个算式的结果,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进位。如果原价是元,折扣是,那么打折后的价格应该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复杂的问题,比如多个步骤的计算或者涉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我们需要仔细分析每一个步骤,并确保每一步的计算都是准确的。我们还要注意审题,确保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避免出现错误。通过练习和应用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挑战。四、统计与概率学生们将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基本方法,包括记录数据、绘制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以及理解统计量(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范围)的意义和作用。数据的收集: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收集数据,了解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如调查问卷、实地调查和观察记录。数据的整理与描述:学生们将学会使用表格、组织和呈现数据,以便于数据可视化。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学生们将学习如何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图表,并通过图表理解数据趋势和模式。统计量的理解和使用:学生们将学习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范围,并了解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学生们将通过具体情境来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简单事件的概率和两者同时发生的概率(即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的概率)。简单概率的计算: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理解概率的含义。互斥事件:学生们将学习互斥事件的概念,并计算两个不能同时发生的事件概率之和。独立事件:学生们将学习独立事件的概念,并计算两个事件各自发生的概率。在学习了统计与概率的概念后,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数学问题来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如调查、抽样和预测等。应用问题:学生们解决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统计问题,如抽样调查、市场分析等。概率问题:学生们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如抛硬币、掷骰子、抽扑克牌的概率等。统计与概率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训练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通过参与统计图表的制作和概率问题的解决,学生们将提升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1两组数据的比较比较数据的个数: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比照两组数据的个数来判断规模大小。平均值: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值,比较大小可以看出哪组数据的总体水平高。图形分析:通过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等,可以观察数据集中趋势、波动性和分布情况。频数:观察两组数据每个数据的频数多少,可以看出数据出现的次数分布情况。象限:将数据分为四组,并用色块或条形图表示,方便识别数据分布特点。知识点总结:比较两组数据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掌握了数据比较方法,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例如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比较不同地区的产品销量。4.1.1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数据的特征描述收集数据是进行统计分析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了掌握并了解某一现象的发展情况。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观察: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测量某物体的尺寸、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等。调查: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从人群中收集信息。调查可以是自愿的也可以是强制性的,学生成绩调查、兴趣调查等。实验:通过实验来收集数据,尤其适合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中的数据收集,通过对变量的控制来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查阅资料:通过查找文献、使用数据库等方式,从已有的数据源中提取信息。数据的收集需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误解或误导决策。收集的数据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管理与分析,从而方便后续的统计工作。数据的特征描述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的描述和总结,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整体趋势,还能用于数据的筛选和处理。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数据特征描述方法:概念: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对数据集所有数值加和后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意义:能代表数据集的平均水平。当数据集中存在极端值时,平均数可能会受到显著影响。概念:中位数是将数据集排序后处在中间位置的数,对于偶数个数据集则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意义:反映了数据集中哪一个数值最为普遍,能够描述了数据集的集中趋势,适用于判断数据的主导值。概念: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其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意义:它们反映了数据的分散程度,即数据在其平均数周围波动的大小。标准差值越大,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越大。概念:极差是数据集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四分位距是指第75百分位数与第25百分位数之间的距离。意义:极差直观地反映了数据的范围;四分位距则更为精确地描述了数据分布的对称性与紧凑程度。数据的特征描述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数据的基本信息,为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处理以及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合理运用收集数据的方法,并科学地描述数据的特征,我们能更有效地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价值。4.1.2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处理和解读实际问题中的数据信息。学生们需要学会使用基本的比较符号,如、和,来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这一过程涉及到对数位、数位顺序和数的大小的准确把握。在比较56和506时,学生应首先比较最高位,即百位上的数字,56的百位是5,而506的百位是5,因此56506。通过这样的比较方法,学生可以清晰地判断出哪个数更大。对于数据的分析,学生们还应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些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据的分布情况,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学生需要将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这样得到的结果能够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通过平均数的比较,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数据的整体状况。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数据比较和分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数据信息,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4.2数的分布在这一部分,学生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理解和技能,以便能够识别和描述数字的分布。学习这一概念不仅是为了数学知识的扩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乃至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都至关重要。学生们将会学习如何将数字分类,并识别它们在数线上的分布模式。他们将会学会使用条形图、折线图和点图来表示数据,并解释这些图表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数字的分布情况。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计算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并理解这些统计值是如何提供数据集中性信息的。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还将学习如何通过比较不同的数据集来发现趋势和模式,以及如何通过随机抽样来收集数据。理解数的分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中的各种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做出合理决策所需的数据驱动的见解。4.2.1数据的分组与整理范围分组:将数据按照大小分成多个范围,例如年龄段(01岁、23岁)、成绩段(80分89分、90分99分)。柱状图:用柱子代表数据频数,高度代表频数大小,方便直观地比较不同分组的频数。4.2.2利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分布特点直方图是一种常见的统计图,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它通过将数据划分为若干个区间,计算每个区间内的数据个数,再以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各个区间的频率大小。学习人口统计时,直方图上的每个矩形可以表示一个年龄组,而矩形的高度对应着该年龄段人口的百分比。频率密度:直方图的矩形面积而非宽度表示频率密度,更准确地反映了数据的分布情况。组距的选取:合理地选择组距对于数据分布的准确描述是很重要的,过大的组距可能掩盖数据分布的细节,而过小的组距则可能增加直方图的复杂度。条形图是以条形的长度(垂直或水平)表示数据的大小。每个条形的长度反映了对应数据在总数中的比例或绝对数量,条形图适合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亦可用来展示时序数据的对比。分类清晰:条形图中每一类数据以单独的条形表示,便于直接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数据大小。箱线图常用于展示数据的中心趋势和分散情况,它通过一个箱体来表示数据的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间(即中间50的数据范围)的分布,同时用一条线表示中位数,箱体外的“触须”延伸至最大值和最小值,小麦点直观地标出异常值。箱线图有助于快速了解数据的整体分布形态和识别异常值。中位数与四分位数的表示:正确理解箱线图中的箱体、中位数以及四分位数的分布情况,是分析数据分布特点的基础。异常值的识别:箱线图中还未箱体范围外的点,称为异常值,理解如何判断和处理异常值对于数据分析非常重要。折线图通过连接数据点来展示数据随某变量变化的趋势,其适用于反映现象随时间或其他变量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趋势线:折线图上的趋势线表示数据变化的总体趋势,可帮助预测未来的数据趋势。数据连接:用手绘直线或光滑曲线连接数据点虽然方便观看,但应避免过度平滑,以确保数据的真实反映。通过学习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分析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点,为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提供坚实的数学支持。下一次在处理具体的数据集时,试着选择适合的统计图形式来展现数据分布特点吧!五、数学思考在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数学思考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启示。这一部分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运动”让我们认识了几何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些图形运动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还培养了我们的空间想象力。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数学模型”部分介绍了用字母表示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用百分数进行百分率计算等知识点。这些数学模型不仅帮助我们建立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还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我们需要仔细分析问题,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思考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和思考工具。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5.1数的组成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数字的组成。他们会理解一个数的各个位数代表的意义,并且能够手工将数分解成各个数字和位数。具体的知识点可能包括:理解个位、十位、百位等数位概念,知道每个数位代表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范围。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和游戏等活动来巩固对数字组成和数的位置的理解。这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步骤。5.1.1整数的组成自然数:它是表示顺序、数量的概念,从1开始,记作{1,2,3,...},如:整数1,2,3,4...负数:表示比零小的量,它是在数线上以零为界往左无限延伸的数,例如1,2,3,4整数:是自然数、零与负数的统称,它表示数量,无论正还是负,包括零本身,记作{...,3,2,1,0,1,2,3,...}。整数的表示:整数可以用符号表示,正数用正号,负数用负号,例如:、0。数量化的思维:数轴是理解整数的概念很好的工具,可以直观地看到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解题技巧:对于涉及整数的运算,要认真分析数字的符号,并根据运算规则正确进行计算。5.1.2整数的分解与重组理解整数的分解与重组的概念: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理解整数可以被“分解”为几个加数,以及如何将几个加数“重组”为一个加法表达式。掌握整数的分解和重组方法:能将一个较大的整数用较为简单的数进行拆分与组合,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培养数感和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他们对整数结构的认识,增强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定义:将一个整数表示为几个整数的和,即把一个大整数“分解”为若干基本数的加和形式。形式:例如,将10+5或者8+7结果都是15,即15可以重组为10+5或8+7的加数和。问题解决:在实际问题中,比如计算某个地区人均资源分配时,可能需将总资源数“分解”为多个小组的资源数和,然后“重组”出任意小组的资源总数。计算技巧:如要迅速计算37+23,可以将37分解为30+7,23分解为20+3,然后进行重组,即(30++(20++20+7+360。思路:45可以分解为,首先想想接近45的整数,比如、20,然后通过加减找到其他合适的数。解答:将12+6减少4得到18,再加上原数中的一个数(如得到30,即成功重组为一个大于20的数。混合题:一个重量大的箱子重50千克,四个重量轻的箱子总共重18千克,问:小明将一个重量大的箱子和一些重量轻的箱子合并成总重为40千克的箱子,请分解重量大的箱子为几个重量轻的箱子的重量。思路:这个问题需要首先找到单个重量大箱子和重量轻箱子的重量,然后利用和差问题求解。解答:首先,已知大箱子重量的4倍减去小箱子重量的20倍为,由于大箱子比小箱子重,可以通过调整差值来分配。假设每个小箱子重x千克,那么大箱子重2x千克,那么方程为2x20x40,解得6x40,x4,同理大箱子重量为,但这里结果是近似值,实际操作中需取整或者四舍五入。通过这部分的若干实践练习,学生将在整数运算中更为熟练,同时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5.1.3整数的性质和概念整数是数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它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整数的性质是我们理解整数的基本框架。任何两个整数相加或相减,其结果仍然是整数。5+38,2。这一性质是整数运算的基础。整数与1相乘或相除,结果会改变另一个数的符号。任何数与1相乘都等于它本身,而任何非零数除以1则仍为它本身;相反,任何数除以1的结果则是它的相反数。515,但515(这里假设我们不考虑除数为0的情况);313,但313。整数的顺序性也是其重要性质之一,对于任意两个整数a和b(ab),我们可以说ba是一个正整数,并且它位于a和b之间。633,3位于4和6之间。我们还应该了解整数的分类,如奇数和偶数。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而偶数则可以被2整除。这两个定义是数论中的基础,并在密码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整数的扩展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也是我们应当掌握的。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而无理数则不能这样表示。虽然这部分内容超出了四年级下册的范围,但了解这些概念将为我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5.2广义单位的加减法计算在这一部分,学生将进一步探索不同单位的加减法计算,包括长度、面积和体积等。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不同单位的数量进行转换,以便进行准确的计算。长度单位转换:学生将学习如何将米、厘米、毫米等不同的长度单位相互转换。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学生将被教导如何使用这些关系来简化计算,例如将较大的单位转换为较小的单位,或者反之。面积单位转换: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和平方毫米等不同的面积单位相互转换。理解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是进行面积计算的关键。体积单位转换:学生将学习如何将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立方毫米等不同的体积单位相互转换,并理解如何使用这些单位来表示物体的体积。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能会使用图形、图表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和转换过程。通过练习和实际应用,学生将能够掌握广义单位的加减法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5.2.1广义单位基本概念和性质广义单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各种工具或标准来表示数量,这些工具或标准就是广义单位。这些工具或标准包括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等。用糖盒表示数量、用米、厘米表示长度、用分钟表示时间都属于用广义单位表示数量。注意:广义单位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单位”,例如:长度单位mm、厘米、米,质量单位千克、克等等。可比较性: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广义单位的大小关系,比较两个或多个数量。广义单位是现实生活中用来表示数量的各种工具或标准,它具有不可分割性、客观性及可比较性等特点。5.2.2加减法计算的规则和应用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其计算规则是理解整个数学体系的基础。加减法计算的常见规则如下:同级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同级运算(即加法和减法,或者乘法和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括号的处理: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有括号,首先需要计算括号内的数,然后按照同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减法的定义:从一个数中减掉另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负数。即(aba+(b))。加法的结合律:加法具有结合性,即((a+b)+ca+(b+c))。减法的性质:根据交换律,(aba+(b));根据分配律,(a(b+c)abc)。加减法计算的规则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解决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购物问题:在超市购物时,可以应用加减法计算所购买的物品的总价。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是10元,你买了3件,那么总价就是(10times元。如果之前买的一件商品的价格是15元,现在又找到折扣后降低了2元,那么最终的价格就是(152元。计算体重差:在测量体重时,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值可以用来判断是否持续增长或减轻。第一次测量体重是60千克,第三次测量时体重变成了65千克,那么这两天的体重差就是(65千克。路程计算:在旅行时,需要计算总路程和各个分段的距离之和。比如两座城市之间的路程我们可以分别为北和南,从北到南总路程为500千米,其中一部分路程为北—A路段200千米,另一部分为A—南路段300千米。在理解了加减法计算之后,旅程中的各个距离就能更简便地进行计算。5.2.3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广义单位减法计算的应用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教师可以直观地展示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位换算的概念。在教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并通过动画演示如何进行单位换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环境中的在线练习平台进行广义单位减法计算的实际操作。这些平台通常提供丰富的题型和反馈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完成各种单位换算题目,包括长度、重量、容量等单位的换算。多媒体和网络环境还为小组合作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解决与广义单位减法相关的问题,通过交流和协作来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在学习货币单位换算时,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换算规则和方法。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为广义单位减法计算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性。通过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六、生活中的可能性概率的定义:概率是在随机事件发生的条件下,根据一定数量的实验结果来估计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确定事件是指在某一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是指在某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独立重复试验:某些随机事件通过重复相同的试验来重复研究,可以求解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互斥事件: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为0,如抛硬币时正面和反面同时出现的概率为0。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如果两个事件是互斥的,那么它们至少发生一个的事件概率是两个事件概率的总和。非互斥事件:两个事件可能同时发生,这时计算至少有一个事件发生的情况需要使用叠加原理。组合和排列的概念:在不同的排列和组合中,计算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利用样本估计总体:通过对有限数据的观察,利用概率来估计更大的群体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6.1随机现象的概念和特点随机现象是指发生的结果不能提前确定,只能通过实验或观察才能知道它的结果出现的事件。结果不确定:随机现象的特点就是无法预测,每一次发生的可能性都存在。比如: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是一半,不知道具体哪一面会朝上。多次实验结果相近:如果重复很多次随机现象,每次结果可能不一样,但所有结果出现的次数与可能性相比较应该接近一个比例。抛掷骰子多次,每个点数出现的次数概率将会尽可能接近均匀分布。老师将一堆不同颜色的彩球随机放进盒子里,从中摸出一个球,该摸出的球颜色是什么,是随机现象吗?随机现象像是一个充满意外的旅程,每一次的结果都像是一个未知数,它包含着不确定性和可能性。通过重复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逐渐了解随机现象的规律,但永远无法完全预测单个事件的结果。6.1.1随机现象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在数学及其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众多现象中,随机现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机现象的特征是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其在某观测时期的不同表现。随机现象是指在未来或已观测到的过程中,结果不能完全准确预测,而只是存在一系列可能发生的概率情况的现象。不确定性:随机现象的最大特点是其结果的不确定性,即在已知一定条件下,无法确定某一具体结果,只能确定各个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样本空间:随机现象的所有可能结果构成一个集合,称为样本空间。在任何一个随机现象中,样本空间是确定的唯一集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算律》教案(20篇)
- 2024管理演讲稿(33篇)
- 《流感的合理用药》课件
- 《居住区规划调研》课件
-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北京)(解析卷)
- 虚拟偶像与数字经济发展-洞察分析
- 无密码支付安全策略探讨-洞察分析
- 污染物排放源解析方法-洞察分析
- 乌鸡白凤丸国际专利申请策略-洞察分析
- 项目风险应对案例分析-洞察分析
- 产品经理必备BP模板(中文版)
- 维西县城市生活垃圾热解处理工程环评报告
- GB/T 9128.2-2023钢制管法兰用金属环垫第2部分:Class系列
- 网络经济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主治医师(中级)-临床医学检验学(中级)代码:352考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锁梁自动成型机床切削机构
- 顺产临床路径
- 人教版培智一年级上生活适应教案
- 推动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 RoHS检测报告完整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海建桥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