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①组成②结构③性质④转化及应用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2.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A.发光放热 B.生成气体 C.生成沉淀 D.生成新物质3.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下列关键步骤的描述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点火发射:燃料燃烧提供能量B.逃逸塔分离:逃逸塔与火箭主体分离C.船箭分离:飞船与火箭分离D.进入轨道:太阳电池翼打开,船体获得能量供给4.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氧化铜的颜色是黑色 B.酒精有挥发性C.白糖易溶于水 D.汽油能燃烧5.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 B.道尔顿 C.牛顿 D.门捷列夫6.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天宫课堂第一课。其中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下列不是“人造空气”成分的是()A.氦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7.含“水”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 B.汽水 C.雨水 D.盐水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9.下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D.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10.大连某日的空气质量报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污染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差B.当日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C.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D.的排放,会引起酸雨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的是()A.倾倒液体 B.吸取液体C.取用固体粉末 D.量取液体1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0mL,再次加入部分液体后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6.0mL,则该学生再次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A.一定大于6mL B.一定小于6mL C.一定等于6mL D.无法确定1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理解错误的是()A.同一物质可做多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B.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催化剂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14.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装入药品之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B.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等固体进入导管C.加热高锰酸钾时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主要目的是让氧气更容易导出D.反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目的是防止水倒吸,导致试管破裂15.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蜡烛熄灭时瓶内气体只有二氧化碳B.实验后向装置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D.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二、实验题16.催化剂的相关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认识催化剂(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_______和__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任务二】探究催化剂(2)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设计了如图实验进行验证,请填写下表:步骤①现象步骤③现象步骤⑥结果步骤⑦结果实验结论无明显现象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g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步骤_______和步骤_______的现象对比可以证明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4)步骤②中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5)步骤⑦的目的是_______。【任务三】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小组同学以生成100mL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实验。序号5%溶液的体积催化剂反应时间①200mL2g氧化铜a②200mL2g二氧化锰b(6)若a>b,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的催化效果较好。三、填空题17.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有关,请用相应的序号答题。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氮气⑤水⑥空气⑦五氧化二磷(1)冬天说话时,嘴边产生的白雾_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2)空气中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3)军事上,烟雾弹产生的白烟是_______;(4)“霓虹灯”内通电后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_______;(5)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什么气体_______;(6)题目所给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18.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①不能用_______接触药品②不要把鼻孔凑到_______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③不得_______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_______mL,固体只需_______试管底部。(3)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①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_______原瓶;②也不能随意_______;③更不能拿出_______;④要放入指定的容器。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双氧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开展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研究。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Ⅰ.制取氧气(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②_______。(2)根据所给的药品,实验室里选择一种节能环保、操作简便的方法制取氧气,所选的药品是_______。(3)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原因有_______。(写一条即可)(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用固体石灰石和液体稀盐酸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填字母编号)(5)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如何验满:_______。Ⅱ.氧气的性质如图所示,“探险队员”一一氧气,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氧气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6)“箭头”画出了氧气走迷宫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A.硫 B.水 C.氮气(7)氧气在走迷宫的过程中,除了甲,还看到了两种“吃人的野兽”,请写出其中一种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20.实验室某无色液体含有物质A,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试管取适量该液体,向其中加入少量的黑色粉末B,在常温下能迅速产生无色气体C,而B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②将产生的气体C收集起来,把燃着的红磷置于盛有C的集气瓶中,红磷剧烈燃烧;③把燃着的硫置于盛有C的集气瓶中,硫剧烈燃烧,生成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各物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2)请写出上述实验③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反应的类型(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③_______()2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氢_______;氦_______;碳_______;氮_______;氧_______;氖_______;钠_______;镁_______;铝_______;磷_______;硫_______;氯_______;钾_______;钙_______;铜_______;铁_______;锰_______;锌_______;银_______;钡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故①②③④均属于化学的研究范畴,故选C。2.答案:D解析:A、发光放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不符合题意;B、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生成气体,不符合题意;C、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生成沉淀,不符合题意;D、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A解析:A、点火发射,燃料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逃逸塔分离过程中,逃逸塔与火箭主体分离,只是位置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船箭分离,飞船与火箭分离,只是位置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进入轨道,只是位置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4.答案:D解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挥发性、溶解性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层至叫做化学性质。A、氧化铜的颜色是黑色,颜色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酒精有挥发性,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白糖易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需要在燃烧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5.答案:A解析: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正确;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C、牛顿发现了力学定律,故选项错误;D、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故选A。6.答案:C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人造空气”中不含一氧化碳,故选C。7.答案:A解析:A、冰水中只含有水,属于纯净物,该选项符合题意;B、汽水中含有水和碳酸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雨水中含有水和杂质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8.答案:D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错误;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错误;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错误;D、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气泡,正确。故选D。9.答案:B解析:A、石蜡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物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铁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且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符合题意;C、加热高锰酸钾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且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甲烷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0.答案:B解析:A、“污染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差,故A说法正确;B、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日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故B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污染物,故C说法正确;D、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的排放,会引起酸雨,故D说法正确。故选:B。11.答案:B解析: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在瓶外将胶头中的空气排空,然后吸取液体,防止液体和空气中的物质反应而变质,符合题意;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倾倒液体时,量筒应倾斜,瓶口应紧挨量筒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且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2.答案:B解析: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读数为10mL,其实大于10mL,我们可以假设为11mL,加入部分液体后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6.0mL,其实小于16mL,我们可以假设为15mL,所以加入量筒内液体是15mL-11mL=4mL,所以一定小于6mL。故选B。13.答案:C解析:A、同一物质可做多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例如二氧化锰可以用作氯酸钾、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B、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催化剂,例如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都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理解错误,符合题意;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但物理性质可能改变,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4.答案:C解析:A、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该选项说法正确;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该选项说法正确;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反应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导致试管破裂,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5.答案:A解析:A.由图可知,蜡烛熄灭时瓶内气体含有15.96%氧气,以及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此选项错误;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向装置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氧气体积分数为15.96%时不再改变,说明此时蜡烛熄灭,从而说明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此选项正确;D.氧气体积分数逐渐减小,说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此选项正确;故选A。16.答案:(1)量;化学性质(2)复燃;0.2(3)①;③(4)过氧化氢水+氧气或(5)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6)二氧化锰/解析:(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2)根据实验结论: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步骤①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口,观察到无明显现象;步骤②中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0.2g氧化铜;步骤③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步骤⑥称量氧化铜的质量还是0.2g;(3)步骤①③的现象对比可以证明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4)步骤②中过氧化氢在氧化铜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或;(5)步骤⑦用烘干所得固体重复步骤②③,目的是为了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6)若a>b,说明等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二氧化锰所需的时间短,可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17.答案:(1)⑤;④(2)②(3)⑦(4)③(5)①(6)③⑥/⑥③解析:(1)①嘴边产生的白雾是液化的水蒸气,是⑤水;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④氮气;(2)空气中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②氧气;(3)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形成白烟,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⑦五氧化二磷;(4)“霓虹灯”内通电后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因为③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5)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是①二氧化碳气体;(6)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③稀有气体含氦氖氩氪氙等多种物质,⑥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18.答案:(1)手;容器口;尝(2)1-2;盖满(3)放回;丢弃;实验室解析:(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19.答案:(1)锥形瓶(2)双氧水、二氧化锰(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没有等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再收集气体(4)B(5)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复燃,则已收集满(6)A(7)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②的名称为:锥形瓶;(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节能环保、操作简便,所选的药品是双氧水、二氧化锰;(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若用C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是因为没有等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再收集气体;(4)实验室用固体石灰石和液体稀盐酸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STM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东学院《体育游戏创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山水画基础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数字化空间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东师范大学《媒介通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连云港某公司“12.9”爆炸事故报告
-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信号与控制综合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PC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珠海格力职业学院《电工技术与电气控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2024年中国租赁业调查报告-毕马威-202407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永清-上海)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24年长沙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 SY-T 5333-2023 钻井工程设计规范
- 蒋诗萌小品《谁杀死了周日》台词完整版
- TB 10010-2008 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 建筑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金蓉颗粒-临床用药解读
- 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教案
- 2023-2024年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