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四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四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四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四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四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四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经过高强度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疱中液体含有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K+和Cl-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液体可渗入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D.水疱的形成与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可以自我更新的2.空气中的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呼吸进入鼻腔时,会刺激鼻黏膜引起机体打喷嚏,通过剧烈排气,将入侵病毒排出。而当病毒进入细胞时,血液中的一些蛋白质会诱导吞噬细胞吞噬被感染的细胞并降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刺激鼻黏膜引起的打喷嚏属于非条件反射B.吞噬细胞吞噬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免疫C.血液中相应的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但可产生识别病毒的抗体D.病毒感染者体内的效应T细胞能诱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凋亡3.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脊髓、小脑、大脑 B.脑干、脊髓、大脑C.大脑、脊髓、小脑 D.脑干、脊髓、小脑4.取某动物(XY型,2n=32)的睾丸进行切片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分类统计,结果如下:第I类细胞染色体数为16,占细胞总数的32%;第II类细胞染色体数为32,占细胞总数的64%;第III类细胞染色体数为64,占细胞总数的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第I类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该类细胞的形成与减数分裂有关B.第II类细胞中可能存在着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的细胞C.第III类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形成原因与着丝粒分裂有关D.第I类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第II、III类细胞都有同源染色体5.如下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B.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三个营养级C.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蛇的数量减少,狮子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6.下列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在此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为A.酶、抗体、载体 B.抗体、载体、酶C.载体、抗体、酶 D.酶、载体、抗体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膜外。若在图中用a刺激神经,a处膜内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此时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了_________。由该刺激引起的反应不属于的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___________传递;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都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部位d受损;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骨骼肌受损。8.(10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生长素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直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并编号。接通白炽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2)实验结果预测(填编号):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装置_____,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装置_____。(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①根据1号与3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是由_____引起的。②根据_____号与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③根据_____号与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_____有关。9.(10分)某研究小组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mV,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反极化达﹢30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组1: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a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2)预期的实验结果:①相对于组1,组2实验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绝对值会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②组3实验中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峰值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Na﹢外流量___________________。(4)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外,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神经。10.(10分)胞代谢中ATP合成酶的三维结构(原子分辨率)在2018年被测定,其工作机理2019年有了突破性进展。下图1是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1)图1中①侧所示的场所是_____;以单位时间内物质甲的产生量来衡量光合作用强弱的量称为_____。(2)ATP合成酶也是运输H+的载体,由图可看出,其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由此可推测H+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某原因导致①侧的H+浓度突然变为0,其他条件不变,短时间内暗反应中五碳化合物含量会_____。(3)植物细胞中含有ATP合成酶的生物膜除图中所示外,还有_____。(4)为进一步了解植物代谢机制,研究人员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释放速率,得到图2所示曲线(整个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据图分析并回答:①由图2可看出,叶肉细胞能释放O2的时段有_____;如改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_____。②图2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_个;实验中该植物前24小时有机物积累量_____(选填“<”、“=”、“>”)后24小时有机物积累量。11.(15分)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回答:(1)该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标记噬菌体②标记大肠杆菌③放射性检测④搅拌和离心⑤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最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2)搅拌离心后沉淀物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_______(填32P或35S)标记的____________。(3)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子代噬菌体外壳是在大肠杆菌的___________上合成的,合成新的噬菌体外壳需要的模板和原料分别是___________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液,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详解】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组织液含有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Cl-,A错误;B、内环境中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正确;C、内环境中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液,所以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D、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因此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正确。故选A。2、B【解析】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2、细胞膜的功能:选择透过性和流动性。3、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pH一般维持在7.35~7.45。【详解】A、打喷嚏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吞噬细胞吞噬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在吞噬细胞内部将所吞噬的细胞连同病毒一起降解,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但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识别病毒,C正确;D、效应T细胞可诱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B。3、B【解析】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和语言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是调节下肢躯体运动和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详解】呼吸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阅读反射属于人类的语言功能,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A、C、D错误,B正确。故选B。4、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某动物(XY型,2n=32)的睾丸进行切片观察,第I类细胞染色体数为16是属于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因此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精细胞或者精子,第II类细胞染色体数为32,可能是进行有丝分裂前、中期的精原细胞或者是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或者是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第III类细胞染色体数为64,该类细胞是进行到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详解】A、第I类细胞染色体数为16是属于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同源染色体已经发生了分离,第I类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该类细胞的形成与减数分裂有关,A正确;B、第II类细胞染色体数为32,有可能是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此时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B正确;C、第III类细胞染色体数为64,该类细胞是进行到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该时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裂,细胞质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D、第Ⅰ类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没有同源染色体,第II类细胞染色体数为32,有可能是进行减数分裂,这时候是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第III类细胞染色体数为64,该类细胞是进行到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这时是有同源染色体的,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知识点。5、A【解析】知,图中只有5条食物链,A错误;狮子在食物网中占据第三、第四、第五共三个营养级,B正确;野狗和狮子都能以羚羊和斑马为食,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野狗又能成为狮子的食物,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捕食关系,C正确;由于狮子的食物来源较广泛,蛇的数量减少不会明显影响到狮子数量的变化,D正确。6、C【解析】从图像可知,x和y结合后,使x进入细胞,可推出是载体的功能,x和y结合,使x被消除掉,可推出是抗体,x和y结合,x转变成其他物质,可推出是酶的功能,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低于②.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局部电流(电位差)④.反射弧不完整(2)①.突触②.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①.在c处不能测量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②.在c处测量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③.骨骼肌收缩④.骨骼肌不收缩【解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2、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小问1详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表现为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外流导致的,此时细胞膜内Na+浓度低于膜外。若在图中用a刺激神经,则a处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则膜内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此时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了局部电流;由该刺激引起的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小问2详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小问3详解】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其可能是因为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根据其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如下:第一步:若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测量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是传出神经元受损;若在c处测量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则可能是d部位受损或是骨骼肌受损,要继续往下做实验;第二步:用b直接刺激骨骼肌,如果骨骼肌收缩,则说明是部位d受损;如果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是骨骼肌受损。【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递等相关知识,明确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并能够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和突触的结构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8、(1).3、4、5(2).2(3).单侧光照射(4).1(5).2(6).1(7).4(8).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植物向光性原因的探究实验,其中1胚芽鞘1和2对照,说明植物向光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1和3对照说明植物弯曲生长与单侧光照射有关;5和6对照说明,胚芽鞘生长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1和4对照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详解】(2)植物是否生长看是否含有生长素,是否弯曲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据图可知,1由于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右弯曲生长;2切去尖端,没有生长素,不生长不弯曲;3幼苗在黑暗环境中直立生长;4尖端不能感受到单侧光刺激,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5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6左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幼苗弯向右侧生长。(3)①1号与3号装置的自变量是是否有单侧光(光照是否均匀),在单侧光照射下,1向右弯曲生长,在黑暗环境中3直立生长,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②1号和2号的自变量是有无尖端,2切去尖端,没有生长素,不生长不弯曲,正常幼苗1向右弯曲生长,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③1号和4号的自变量是尖端是否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4用锡箔小帽遮住尖端,幼苗直立生长,1号向右弯曲生长,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④5号和6号的自变量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的位置(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5号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6号分布不均,左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可以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相关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并应用相关知识分析相关的实验问题。9、(1)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K﹢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2)①.逐渐减小②.当溶液中K﹢的浓度升高时,膜内外的K﹢浓度差变小,(相对于生理盐水溶液a),组2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③.逐渐增大④.当溶液Na﹢浓度升高时,膜内外Na﹢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通过Na﹢通道内流加快,(相对于生理盐水a),组3中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峰值逐渐增大(3)减少(4)传入和传出【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小问1详解】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浓度,因变量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影响,因此,本实验需要有前测(如组1),组2: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钾离子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组3:将神经纤维置于钠离子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动作电位,并记录。【小问2详解】①当溶液中K﹢的浓度升高时,膜内外的K﹢浓度差变小,(相对于生理盐水溶液a),所以相对于组1,组2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②当溶液Na﹢浓度升高时,膜内外Na﹢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通过Na﹢通道内流加快,(相对于生理盐水a),所以组3中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峰值逐渐增大。【小问3详解】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细胞呼吸强度下降,产生的ATP减少,主动转运减弱,Na﹢外流量减少。【小问4详解】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在神经中枢测到动作电位,说明其具有传入神经,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其具有传出神经。因此,坐骨神经中有传入和传出神经。【点睛】本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并能预测、分析实验结果,意在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10、①.叶绿体基质②.光合作用速率(或光合作用强度、真光合速率)③.协助扩散④.增多⑤.线粒体内膜⑥.(6,18)和(30,42)(或6-18时和30-42时)⑦.上移⑧.4⑨.<【解析】1、据图分析,图1中有水的光解和ATP合成的过程,②侧是叶绿体类囊体腔,甲为氧气;①侧为叶绿体基质,是进行卡尔文循环的场所。2、分析图2曲线图:前3小时内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3~6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6~18时,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18~21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21~27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27~30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30~42时,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42~45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45~48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在6、18、36、42时,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①为叶绿体基质,其中物质甲为氧气,氧气的产生量一般衡量总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2)ATP合成酶也是运输H+的载体,其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可以合成ATP,说明H+跨膜一定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为协助扩散;若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突然消失,其他条件不变,则ATP合成不足,导致三碳化合物还原生成五碳化合物(RuBP)减少,而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是照常进行的,五碳化合物消耗正常,因此短时间内暗反应中的五碳化合物会减少。(3)植物细胞中含有ATP合成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