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施甸县第三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D/0A/wKhkGWckamiABAuoAAKeLIdUlEM376.jpg)
![2025届云南省施甸县第三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D/0A/wKhkGWckamiABAuoAAKeLIdUlEM3762.jpg)
![2025届云南省施甸县第三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D/0A/wKhkGWckamiABAuoAAKeLIdUlEM3763.jpg)
![2025届云南省施甸县第三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D/0A/wKhkGWckamiABAuoAAKeLIdUlEM3764.jpg)
![2025届云南省施甸县第三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D/0A/wKhkGWckamiABAuoAAKeLIdUlEM37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施甸县第三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往复意味着任何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是自给自足的B.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C.只有生物才会对信息有反应,因此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群落内部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2.北美有三种蛙可生活在同一个池塘里,林蛙在水温7℃时(2月)产卵,笛蛙在水温12℃时(3月初)产卵,鼓蛙在水温16℃时(3月底)产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林蛙、笛蛙和鼓蛙三种蛙属于同一物种B.林蛙、笛蛙和鼓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林蛙可捕食多种害虫,对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有利D.三种蛙能生活在同一池塘里,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若图示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4.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时,选取如下实验材料:新鲜花椰菜体积分数95%的冷酒精、研磨液(含表面活性剂SDS、DNA酶抑制剂EDTA、适量的NaCl)0.015mol·L-1的NaCl溶液、二苯胺试剂、蒸馏水以及其他必要实验器材。关实验材料选择理由的叙述错误的是()A.新鲜的花椰菜DNA含量丰富,易获取B.SDS具有瓦解植物细胞膜作用C.DNA溶于冷酒精,而蛋白质等杂质不溶D.EDTA可减少提取过程中DNA的降解5.科学家研究发现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利用CO2制造有机物,管蠕虫吞入硫细菌形成细菌囊,并不断将从海水中吸收的硫化氢等物质输送给囊中硫细菌,同时也从硫细菌获取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细菌与管蠕虫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B.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助于了解生命的起源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主要是深海热泉中的热能D.硫细菌属于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6.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D.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IBDV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需要经历石漠化阶段→草丛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顶极群落阶段。回答下列问题:(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一个群落会替代另一个群落,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2)石漠化阶段应该引进优良的草种,如三叶草,而不能引种构树、盐肤木等灌木树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顶极群落阶段,动物具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3)在顶极群落阶段调查发现甲、乙两种鸟存在捕食关系,二者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是捕食者,两种鸟类在长期的共同进化过程中,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8.(10分)全球现存穿山甲有8种,分布于我国的穿山甲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猖獗的非法捕杀是穿山甲濒危的根本原因,栖息地丧失是导致穿山甲野外种群下降的又一重要因素。假若湖南的穿山甲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10%。回答问题:(1)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______(填序号)。A.生活在全球的穿山甲 B.一个水库中的全部绿藻C.某森林中全部的大熊猫与小熊猫 D.一片草地的所有杂草(2)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湖南穿山甲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在_______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_______(定向/不定向)改变。假如三年后,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15%。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填“是”或“否”)。(3)生活在中国的穿山甲与生活在印度的穿山甲是两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着_______隔离。9.(10分)α-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某科研小组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甲图所示。(1)若选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作实验材料,要对其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目的是______。(2)根据甲图所示的结果,a、b、c三种浓度中,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a浓度的NAA溶液作用下,葡萄茎段侧芽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长;甲图所示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NAA作用的两重性。(4)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X时,可将甲图实验称为这个探究实验的___________。据图乙分析,b、c浓度在X浓度两侧有______种分布可能性。10.(10分)鹅掌楸是我国多地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其移栽成活的关键是生根状况。某研究者利用吲哚丁酸(IBA)处理鹅掌楸的插条,进行了扦插生根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在正式实验之前,通常要进行____________,以便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IBA对插条的生根作用具有两重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促进插条生根状况最佳的处理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大多数被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所抵御,但是总有一些“漏网之鱼”,有些病原体会进入体液,那么我们人体的“防疫部队”如何作战呢?下图为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I体现的特异性免疫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上图所示的两个特异性免疫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的细胞除抗原呈递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2)在体液免疫中淋巴细胞的活化需要的两个信号为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需要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作用。抗原呈递细胞种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的⑥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图中⑩为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某人的呼吸道黏膜受损,会导致免疫系统的第______道防线被破坏而更容易患病。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1、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3、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详解】A、自然生态系统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不断循环确保了其在物质上的自给自足,但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不断的输出,需要不断的补充矿质元素,如由于氮元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因此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A错误;B、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正确;C、信息传递还可以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C错误;D、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不一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D错误。故选B。2、A【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A、由于三种蛙的繁殖季节不同,从而导致三种蛙之间的基因交流受阻,形成了生殖隔离,故三种蛙不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B、三种蛙的繁殖季节不同,故导致三种蛙之间的基因交流受阻,形成了生殖隔离,B正确;C、根据捕食者在进化中的“收割理论”,即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所以林蛙可捕食多种害虫,对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有利,C正确;D、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可知,三种蛙能生活在同一池塘里,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A。3、C【解析】从图中曲线可看出,物种A与物种B之间是捕食关系,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如狐与兔,狐根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食,兔同样也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捕食。故选C。4、C【解析】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1)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0.14mol/L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对DNA没有影响。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的高温,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3、DNA的鉴定: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详解】A、新鲜的花椰菜DNA含量丰富,易获取,A正确;B、SDS具有瓦解植物细胞膜的作用,B正确;C、DNA不溶于冷酒精,而蛋白质等杂质易溶于酒精,C错误;D、DNA酶抑制剂EDTA可减少提取过程中DNA的降解,D正确。故选C。5、C【解析】从题意可知,管蠕虫为硫细菌提供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硫细菌可以为管蠕虫提供有机物,两者关系为互利共生。【详解】A、管蠕虫为硫细菌提供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硫细菌可以为管蠕虫提供有机物,两者关系为互利共生,A正确;B、热泉口的环境与原始地球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研究热泉生态系统有助于研究生命的起源,B正确;C、该生态系统能量源头主要是硫化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C错误;D、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属于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D正确。故选C。6、D【解析】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可推知法氏囊相当于人体的骨髓造血组织,是B淋巴细胞产生和分化的部位,所以是鸡的免疫器官,A正确;B、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进而影响B淋巴细胞的产生,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衰退,B正确;C、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孵出当日摘除,会导致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减少,C正确;D、IBDV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应在感染前注射,用于免疫预防,发病后再使用不会阻止其法氏囊萎缩,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次生②.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等(答出一点即可)(2)①.石漠化条件下,缺乏构树等灌木生存的土壤条件,灌木不易存活而被淘汰②.食物和栖息环境(3)①.乙②.年老、病弱或年幼③.种群发展【解析】1、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小问1详解】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为:石漠化阶段→草丛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顶极群落阶段,该演替的起点存在一定的土壤条件,因此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由于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等,因此随着演替的进行,一个群落会替代另一个群落。【小问2详解】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引进植物时需要考虑植物与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由于石漠化条件下,缺乏构树、盐肤木等灌木生存的土壤条件,灌木容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被淘汰,因此石漠化阶段应该引进优良的草种,如三叶草,而不能引种构树、盐肤木等灌木树种。动物的分层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环境有关。【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先增加,乙随后增加,随着乙数量的增加,甲的数量减少,则乙的数量也随着减少,因此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两种鸟类在长期的共同进化过程中,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点睛】本题考查演替和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演替的类型和过程,识记种间关系的判断方法。8、(1)B(2)①.种群②.自然选择③.定向④.否(3)生殖隔离和地理【解析】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在穿山甲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10%,则Aa基因型个体占50%,因此该种群中A、a的基因频率为:A=40%+1/2×50%=65%,a=10%+1/2×50%=35%。【小问1详解】A、全球现存穿山甲有8种,生活在全球的穿山甲,不在一定区域也不是同种生物,不属于种群,A不符合题意;B、一个水库中的全部绿藻,属于种群,B符合题意;C、某森林中全部的大熊猫与小熊猫,大熊猫与小熊猫不是同种生物,不属于种群,C不符合题意;D、一片草地的所有杂草,所有杂草不是同种生物,不属于同种生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问2详解】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湖南穿山甲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假如三年后,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15%,则AA基因型个体占45%,因此该种群中A、a的基因频率为:A=45%+1/2×40%=65%,a=15%+1/2×40%=35%,与三年前相比,A、a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因此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小问3详解】生活在中国的穿山甲与生活在印度的穿山甲是两个物种,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它们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具有识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1)①.去顶芽②.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造成影响(2)①.a②.通过abc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只有a组是抑制生长的浓度;由于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a浓度最高(强调了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即可)(3)①.能②.能(4)①.预实验②.4【解析】分析曲线图: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相比较,b、c浓度的侧芽生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快,即具有促进作用,a浓度的生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慢,即具有抑制作用。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可知,a浓度最高。【小问1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而顶芽能产生生长素,因此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实验时,要去除顶芽,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造成影响,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小问2详解】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通过a、b、c与空白对照相比,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是b、c浓度,具有抑制作用的是a浓度,由于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a、b、c三种浓度中,NAA浓度最高的是a。【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a浓度下葡萄茎段侧芽的生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慢,但仍能生长;甲图中b、c浓度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a浓度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体现NAA作用的两重性。【小问4详解】若要探究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则要先做预实验,找到最适浓度范围,避免浪费。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X时,可将甲图实验称为这个探究实验的预实验。b、c浓度的侧芽生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快,即具有促进作用,X浓度是生长素的最适浓度,b、c浓度可能都在X浓度左侧,且b<c;b、c浓度可能都在X浓度右侧,且b>c;b、c浓度可能在X浓度两侧,b<c或c<b,共有4种分布可能性。【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能根据曲线图中信息判断浓度高低;明确探究实验的目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实验中的相关操作,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0、(1).预实验(2).科学性和可行性(3).生根百分率和根长(4).能(5).浓度为1∶1000和1∶1200时,生根百分率和根长均大于清水组,表现为促进作用;而浓度为1∶200时,生根百分率和根长均小于清水组,表现为抑制作用,说明IBA对插条生根作用具有两重性(6).IBA浓度1∶1000、处理时间4h【解析】分析柱形图可知,图为IBA对鹅掌柴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IBA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生根百分率和根长,随着IBA浓度的提高,生根百分率和根长都先增加后降低,当浓度达到1∶200时,两个指标低于清水处理组,因此对其有抑制作用。【详解】(1)正式实验前,需要进行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根据分析,本实验的因变量是生根百分率和根长。(3)从图中看出浓度为1∶1000和1∶1200时,生根百分率和根长均大于清水组,表现为促进作用;而浓度为1∶200时,生根百分率和根长均小于清水组,表现为抑制作用,说明IBA对插条生根作用具有两重性。(4)从图中看出在IBA浓度1∶1000、处理时间4h,生根百分率和根长都达到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设备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在线医疗投资与创业孵化器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声学器件的音频处理与多方通话考核试卷
- 2025-2030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拓展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复古风格休闲服装复兴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可降解矿物餐具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户外露营睡袋椅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按摩设备社区健康讲座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复合调味肉类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手机防水防尘技术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新员工入职通识考试(中软国际)
- 四星级酒店工程样板房装修施工汇报
- 圆翳内障病(老年性白内障)中医诊疗方案
- 博士后进站申请书博士后进站申请书八篇
- 华为携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创建世界一流展馆
-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2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第3讲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方案
- GB/T 41509-2022绿色制造干式切削工艺性能评价规范
-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五层宿舍楼建筑结构设计
- 青年卒中 幻灯
- 典型倒闸操作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