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陵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金陵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金陵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金陵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金陵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金陵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为某生物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不考虑线粒体基因),图中的mRNA分子含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高效进行,发生在能大量分泌蛋白质的人体细胞中B.酶I和酶II分别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DNA聚合酶和解旋酶C.图中每个核糖体都能大量合成结构不同的多肽链D.控制合成该mRNA的基因中至少含有m—n个腺嘌呤2.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杂合子。一个表现正常的女人,她的双亲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的弟弟,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婚配。那么他们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A.1/40 B.1/280 C.1/420 D.1/5603.某实验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某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效应,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抑制该植物根的生长B.促进该植物的茎和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C.该植物的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D.相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根和茎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4.科学家发现将豚鼠多种脏器制成的悬液用于免疫家兔,所得抗体除能与豚鼠相应脏器发生反应外,还可凝集绵羊红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绵羊和豚鼠属于同一物种 B.家兔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C.绵羊和豚鼠具有相同抗原 D.家兔和豚鼠具有相同抗体5.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6.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均能进行反射B.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后天学习获得)C.反射弧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完整,反射就一定能够进行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结构组成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调节作用的问题。Ⅰ、下图显示胚芽鞘受单侧光照时的生长情况及受光照处生长素的主要运输方向。生长素在植物细胞间的运输常需细胞膜上载体参与。(1)下列激素对植物生长所起的主要作用,与生长素在a处所起作用相反的是_____、_____。A.乙烯B.赤霉素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2)生长素沿b方向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推测其运输的方式主要是_____。Ⅱ、阅读下面的资料,分析相应的实验数据,回答(3)—(5)题已知某双子叶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响应不同(见下表)。为进一步研究生长素对该植物生长影响,将其幼苗根部浸泡在三面遮光的方缸中,右侧给光,培育一段时间后,发现幼苗根部向左侧弯曲生长,幼苗上部的生长呈顶端优势。将幼苗分7组,用不同浓度外源生长素处理幼苗根部,继续给予单侧光照,实验数据见下图。图中浓度1~6为外源生长素浓度,以10倍递增;对照指外源生长素浓度为0,此时根部内源生长素浓度低于10-12mol/L。生长素浓度(mol/L)促进抑制根芽(3)在该植物幼苗的①侧芽、②根弯曲处向光侧、③根弯曲处背光侧三个部位,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是_____;各部位生长素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4)据图、表数据和生长素作用特点预测,在外源浓度6时,该植物幼苗根部弯曲角度约为_____。据表中数据和生长素作用特点,可推测外源浓度3最低为_____mol/L。A.B.C.D.(5)由上图和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生长素的作用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_____性。请对出现上图结果的原因进行解释:_____。8.(1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3)题。舌苔是指舌头上覆盖的由食物残渣、微生物、舌苔上皮角质细胞组成的物质。根据舌苔的厚度、颜色等苔质情况来鉴别病人的健康与疾病状况,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之一。采集19−25岁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薄白舌苔样本,筛选薄白舌苔11个,黄腻舌苔12个。黄腻舌苔苔厚、色黄、有异味;而薄白舌苔苔薄、舌苔白、无异味。用刮舌板刮取舌苔表面,获得舌苔样品进行总DNA提取并测序。结果发现:黄腻和薄白舌苔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在门水平上,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在黄腻舌苔上明显比薄白舌苔多;在属和种水平上,黄腻舌苔中放线菌含量明显高于薄白舌苔;而薄白舌苔中的卟啉单胞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腻舌苔。Patescibacteria菌群是造成黄腻舌苔异味的主要原因之一,蓝细菌是一类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蓝细菌由于具有叶绿素,所以一般都能产生颜色,这是黄腻舌苔形成的部分原因。有些放线菌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健康人出现黄腻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体内潜在的炎性预警。莫拉氏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口腔常见菌群,如亚特兰大莫拉氏菌是一种对人无致病性的口腔、呼吸道寄居菌。卟啉单胞菌属细菌是一种小型厌氧革兰氏阴性球菌,作为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存在于人类的口咽部。这两种正常菌群在维护正常口气和舌苔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中对舌苔苔质的形成有关的微生物菌群的最小研究单位是______,如亚特兰大莫拉氏菌,研究该单位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2)运用文中信息推测导致不同舌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支持此结论的证据有______。(3)本研究表明,两种舌苔中,______舌苔反应人健康欠佳,理由是______。9.(10分)浅水湖泊养殖过程中,含N、P的无机盐含量增多,湖泊出现富营养化,驱动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转换,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进一步调查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变化过程中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是一种蓝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形成曲线如图2所示。(1)图1中该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变化过程中植物的变化是_____。图2中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时,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与富营养化相比,贫营养化时浅水湖泊的生物多样性更_____。(2)单独培养微囊藻10天,科研人员将样液稀释100倍,再采用_____进行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所示,则1L样液中,微囊藻的数量是_____个。(3)科研人员对放养在该生态系统中的草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养殖的草鱼除饲料外还以鱼鳞藻、脆杆藻为食),结果如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鱼鳞藻、脆杆藻同化的能量草鱼摄入食物中的能量草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草鱼粪便中的能量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草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50.657.82.673.821.2①放养草鱼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稳定性。②据表分析,草鱼粪便中的能量是_____KJ/(cm2·a)),从藻类到草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③数据表明,在少投放饵料的情况下,鱼类大量吞食浮游植物,可以减轻_____。10.(10分)大量事实表明,化学性突触传递是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兴奋在化学性突触中的传递过程可简单概括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如图为某种化学性突触兴奋传递的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在化学性突触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___________,引起突触后膜__________大量内流从而使神经元兴奋,当突触后膜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2)科学家研究表明,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为验证上述结论,请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实验材料:Ca2+通道阻滞剂、Na+通道阻滞剂、电刺激设备等。对照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江南某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表格是该研究性小组对该湿地的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单位为103kJ/(m2·y)〕,请分析回答:同化能量储存能量呼吸消耗A900200700B18060120C14212D1001882(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阳能主要通过图中______(填字母)生物的____________过程输入到生态系统中,E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上图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则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4)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假设蛇的能量3/4来自青蛙,1/4来自鼠,那么蛇每增加8Kg,至少需要消耗______________Kg草。(5)生态学上有“中度干扰”假说,即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由于它具备____________能力,能够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人类无需参与,______________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6)该湿地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一番,还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的基因的表达过程、mRNA的结构特点及碱基的有关计算。【详解】A、图示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表明相关的细胞没有细胞核,为原核细胞,因此该细胞不可能为能大量分泌蛋白质的人体细胞,A项错误;B、酶I和酶II分别在DNA复制和转录中发挥作用,因此分别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而且该过程只发生在原核细胞中,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B项错误;C、该mRNA相继结合4个核糖体,合成4条相同的多肽链,C项错误;D、巳知mRNA分子中,A+U+C+G=m个,其中G+C=n个,则A+U=m—n个,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转录过程可推知,控制合成该mRNA的基因中,其模板链中T+A=m-n个,而模板链中的T与非模板链中的A相等,可见,控制合成该mRNA的基因中至少含有m—n个腺嘌呤(A),D项正确。故选D。2、C【解析】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的弟弟,则她的双亲基因型都为Aa,所以这个女人的基因型为AA:Aa=1:2;她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婚配,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杂合子,故他为Aa的概率为1/70。【详解】由题意知,表现型正常的人中Aa的概率为1/70,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人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的弟弟,则她的双亲基因型分别为:父Aa,母Aa,该女子基因型为1/3AA或2/3Aa;所以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生出患白化病孩子(aa)的概率=2/3×1/70×1/4=1/420,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3、A【解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作用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详解】A、由图中信息可知,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该植物根的生长量大于生长素浓度为0时,故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促进该植物根的生长,A错误;B、促进该植物的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溶液浓度为10-8mol/L左右,促进该植物的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溶液浓度为10-6mol/L左右,B正确;C、该植物的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C正确;D、根据图示可知,相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根和茎的作用效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D正确。故选A。4、C【解析】抗原是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是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详解】题中豚鼠的脏器即为抗原,使家兔产生了免疫反应,产生了可以与豚鼠的脏器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而该抗体还可以与绵羊的红细胞特异性结合,因此推测绵羊和豚鼠具有相同抗原,C正确,ABD错误。故选C。5、B【解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2、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3)免疫分子: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详解】A、唾液属于皮肤分泌物,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B、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错误;C、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具有吞噬作用,既参与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第三道防线,C正确;D、口腔黏膜对病原体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D正确。故选B。6、B【解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2、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详解】A、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进行反射,A错误;B、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而“望梅止渴”等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提高了人和高等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B正确;C、反射弧完整,且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反射活动,C错误;D、参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是神经中枢,而不是中枢神经,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A②.C③.主动运输④.①⑤.①③②⑥.0⑦.⑧.两重性⑨.生长素在根部避光横向运输,造成背光侧浓度较大。生长素浓度较低时,只是背光侧的生长速度低于向光测,当施加的生长素浓度逐渐提高,就会抑制根的生长,对背光侧抑制程度较大,所以仍背光弯曲,直到两侧无差异,根不再伸长,出不会弯曲【解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脱落酸的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生长素的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植物生长素的调节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生长素的调节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1)生长素在a处具有促进伸长的作用。A、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高浓度的乙烯会抑制植株伸长,A符合题意;B、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的伸长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C、脱落酸具有抑制植物细胞分裂和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的作用,C符合题意;D、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从而促进细胞伸长,D不符合题意。故与生长素在a处所起作用相反的是A、C。(2)由图观察可知,生长素由b方向产生横向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3)在该植物幼苗的①侧芽、②根弯曲处向光侧、③根弯曲处背光侧三个部位,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是①侧芽,②根弯曲处向光侧和③根弯曲处背光侧为生长素作用部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受到抑制。单侧光作用下,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根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而被抑制。因此①、②、③处生长素浓度高低顺序为①③②。(4)据图可知,在浓度5条件下,根生长量接近于0,根据生长素作用特点,在浓度6条件下,抑制作用更强,弯曲角度应为0。在浓度1条件下表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而浓度2则表现为生长素的抑制作用,故浓度1最高为10-9mol/L时,浓度1~6以10倍递增,则外源浓度3最低为10-7mol/L。故选B。(5)由上图和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生长素的作用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两重性。生长素在根部避光横向运输,造成背光侧浓度较大。生长素浓度较低时,只是背光侧的生长速度低于向光测,当施加的生长素浓度逐渐提高,就会抑制根的生长,对背光侧抑制程度较大,所以仍背光弯曲,直到两侧无差异,根不再伸长,也不会弯曲。【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要求考生识记各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8、(1).种群(2).种群密度(3).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不同(4).在门水平上,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在黄腻舌苔上明显比薄白舌苔多。在属和种水平上,黄腻舌苔中放线菌含量明显高于薄白舌苔,而薄白舌苔中的卟啉单胞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腻舌苔(5).黄腻(6).黄腻舌苔苔厚、色黄、有异味,是放线菌含量过高导致。有些放线菌可以导致疾病【解析】分析文字有用的信息“黄腻苔中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较多,放线菌多,而白舌苔这些相对少些”“莫拉氏菌属和卟啉单胞菌属细菌在维护正常口气和舌苔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行答题。【详解】(1)根据文章内容,本研究研究了“黄腻和薄白舌苔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属和种水平”等内容,最小的研究单位是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根据文章内容“在门水平上,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在黄腻舌苔上明显比薄白舌苔多;在属和种水平上,黄腻舌苔中放线菌含量明显高于薄白舌苔;而薄白舌苔中的卟啉单胞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腻舌苔”,可以推测造成不同舌苔的原因是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不同。(3)根据题干信息“Patescibacteria菌群是造成黄腻舌苔异味的主要原因之一,蓝细菌是一类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蓝细菌由于具有叶绿素,所以一般都能产生颜色,这是黄腻舌苔形成的部分原因。有些放线菌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健康人出现黄腻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体内潜在的炎性预警”,说明黄腻舌苔苔厚、色黄、有异味,是放线菌含量过高导致。有些放线菌可以导致疾病,因此黄腻舌苔反应人的健康欠佳。【点睛】本文分析了舌苔形成的原因及危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文章中找到信息,结合信息作答。9、(1)①.浮游植物逐渐增多,而沉水植物逐渐减少至消失②.中营养化③.高(2)①.血球计数板②.1.5×1011(3)①.抵抗力②.32.8③.14.9%④.水体富营养化【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2分析,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变化过程,随着N、P的增加,水体富营养化逐渐增加,贫营养化时鱼鳞藻最多,中营养化时脆杆藻最多,营养化时微囊藻最多。随着营养化程度的增加,鱼鳞藻数量逐渐减少并消失于富营养化时;脆杆藻先升高后降低直至消失,其最多出现于中营养化时,消失于富营养化时;微囊藻一直在增加最后略微减少。【小问1详解】根据图1分析,与清水态浅水湖泊相比,浑水态浅水湖泊中的沉水植物没有了,而浮游植物多了很多,说明在该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变化过程中,沉水植物逐渐减少至消失了,而浮游植物逐渐增多了。已知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结合图2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中营养化时,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富营养化时,脆杆藻和鱼鳞藻都最终消失了,所以与富营养化相比,贫营养化时浅水湖泊的生物多样性更高。【小问2详解】单独培养微囊藻10天,科研人员将样液稀释100倍,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根据血球计数板中的五点计算微囊藻的数量=(5+6+6+7+6)×5=150个,样液稀释100倍,血细胞计数的规格为1mm×1mm×0.1mm,因此1mL中微囊藻的数量为150×104×100=1.5×108个,故则1L样液中,微囊藻的数量是1.5×1011个。【小问3详解】①放养草鱼,物种数目增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②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草鱼粪便中的能量=草鱼摄入食物中的能量-草鱼同化的能量,而草鱼同化的能量=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草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因此草鱼粪便中的能量=57.8-(3.8+21.2)=32.8KJ/(cm2·a)。草鱼同化藻类中的能量=草鱼同化的能量-草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3.8+21.2-2.6=22.4KJ/(cm2·a),则藻类到草鱼的能量传递效率=草鱼同化藻类中的能量÷鱼鳞藻、脆杆藻同化的能量×100%=22.4÷150.6×100%=14.9%。③在少投放饵料的情况下,鱼类大量吞食浮游植物,可以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水体富营养化的相关知识点,弄清楚N、P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并能够解读图2中不同营养化程度时三种植物的数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10、(1).神经递质(2).(特异性)受体(3).Na+(4).内正外负(5).向突触小体(突触前神经元)施加适量的Ca2+通道阻滞剂,然后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相同强度的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6).实验组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小于对照组【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1)在化学性突触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膜Na+大量内流从而使神经元兴奋,当突触后膜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为验证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