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七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七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七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七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七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七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及其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鸟类的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死亡会使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小B.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在分布密集的地块进行随机取样C.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最常用的统计方法D.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2.发热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表明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发挥作用,过早的使用消炎药,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免疫效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热的原因可能是细胞活性增强、代谢加快而导致的产热增加B.病人发热体温长时间维持在39℃,说明此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若在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可能导致体温升高D.相对于吃消炎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效果更持久3.某人腰椎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4.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B.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C.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D.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5.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6.某种动物的毛色有白色(基因A)和黑色(基因a)两种。现有一白色个体(甲),若要判断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某同学采用的方法如下。不考虑变异,下列对这些方法的评价,错误的是()方法一:让甲与另一白色纯合个体交配,观察和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方法二:让甲与另一白色杂合个体交配,观察和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方法三:让甲与黑色个体交配,观察和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A.方法一的后代全为白色个体,该方法不可行B.方法二的后代中可能既有白色个体,也有黑色个体C.方法二、三的后代中只要出现黑色个体,就说明甲为杂合子D.方法二、三均可行,但方法二比方法三更简便、更可靠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________,B侧为________(填“正”或“负”)。这时膜外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2)图中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如上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4)下图是神经纤维上某点静息时的电位,在图中画出它受刺激以后的电位变化。________8.(10分)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根据流感病毒的内部蛋白质种类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流行性感冒都有一定的流行性,对人类的危害很大。目前,接种疫苗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预防流感的措施,如下图是流感疫苗引发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数字编号代表细胞):(1)图中①是______,物质A是_____,物质B是_______。(2)流感疫苗首次注入人体,便会刺激人体的免疫过程产生物质B,最终将疫苗中的抗原清除。请用文字与箭头的形式写出疫苗引发机体产生物质B的过程:______。(3)当相同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机体的免疫过程为:_______。(4)已接种过流感疫苗的个体,也有被流感病毒感染的风险,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写出两个原因)9.(10分)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供应__________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请写出酒精生成醋酸的化学反应式:______;制作果酒需要酵母菌,这一过程中也需要氧气,氧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2)制作泡菜时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色溶液。(3)分离、纯化菌种时为得到单菌落,常用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法接种。10.(10分)乙酰胆碱和NO都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图1为二者作用机理示意图。(1)如图1,乙酰胆碱以________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后发挥作用;NO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________,后者是重要的胞内信号分子,发挥多种作用。(2)为研究NO是否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人员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海马区注射微量L-NA(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Y型电迷宫(图2)检测学习记忆能力。一支臂不通电并有灯光信号表示安全区,另外两支臂通电。两组均于注射后第4天进行测试。Ⅰ.学习测试:将大鼠放入迷宫箱,适应环境后训练其逃至安全区,记录学习达标所需次数。Ⅱ.记忆测试:学习测试24小时后,测试大鼠记忆达标所需次数。测试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NO含量。组别学习达标所需次数(次)记忆达标所需次数(次)NO含量(pmol/mg蛋白)A组55.7828.1164.33B组29.5012.7090.20①实验开始时,电迷宫中的灯光是________刺激,当动物移动至迷宫通电臂时,足底受到电击,引起神经元Na+________,形成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________产生痛觉。多次重复后动物学会分辨信号逃避电击,即形成了________反射。②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3)有研究表明,NO也可由突触后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作为一种“逆行信使”发挥特定作用。NO可以“逆行”的原因是________。11.(15分)下图表示某森林中植物和鸟类的分布情况,请回答:(1)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是一种________关系。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2)杜鹃、啄木鸟等鸟类的分层现象与植物所能提供的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3)要调查该森林中杜鹃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法;而要调查某种植物(比如白皮松)的种群密度则要用__________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1.标记重捕法前提是标志和未标志的生物在被重捕获是被捕获的几率相等,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但不能过分醒目,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和不能改变标记动物与其捕食之间的关系等。标记重捕法也要根据环境面积,再计算种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积内的个体数。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抽样检测法的操作: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详解】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鸟类的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死亡则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比实际值偏小,从而使计算的结果偏大,即会使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大,A错误;B、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在分布均匀的地块进行随机取样,B错误;C、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最常用的调查方法,常用的统计方法有记名就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错误;D、结合分析可知,在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需要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然后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再观察,D正确。故选D。2、B【解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散热;(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发热的原因可能是细胞活性增强、代谢加快而导致的产热增加,A正确;B、若持续高烧在39℃,则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若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升高,B错误;C、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若在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超过人体的调节能力,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可能导致体温升高,C正确;D、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效果比吃消炎药更持久,D正确。故选B。3、A【解析】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脊髓中分灰质和白质,白质在外,连接传入神经和大脑;灰质在内,连接传出神经。【详解】“有感觉”说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没问题。“下肢运动障碍”,说明效应器是下肢肌肉,而伤在腰部,下肢肌肉未损伤,说明效应器没损伤。冲动从传入神经进入神经中枢后,先进入白质,再传到大脑,这样就会有感觉,然后经信号处理后经灰质传出到达效应器,如果受伤的地方在灰质,则会出现有感觉无效应的现象,说明神经中枢可能受伤。因此,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传出神经或神经中枢。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首先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其次采用排除法,根据题干信息“有感觉”、“下肢运动障碍”排除感受器、传入神经和效应器,再进一步选出正确的答案,有一定难度,也属于易错题。4、B【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B、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A错误,B正确;CD、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每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或4个绿色荧光点,CD错误。故选B。5、A【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涉及到的神经元有a、b两个,其中①②④为刺激部位,③是突触。【详解】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需要足够强度的刺激,A正确;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到②④处,由于不知③突触处产生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递质还是抑制性递质,故电位大小不一定相等,B错误;C、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只能从细胞a传到细胞b,C错误;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能影响钠离子的内流和神经递质的活性或扩散,故会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也会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D错误。故选A。6、D【解析】生物个体的常用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A、方法一双亲的基因型为A-(甲)与AA,其后代全为白色个体,则无法确定白色个体甲的基因型,A正确;B、方法二双亲的基因型为A-(甲)与Aa,若甲是杂合子,则后代中可能既有白色个体,也有黑色个体(aa),B正确;C、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若方法二、三的后代中出现黑色个体,则说明双亲均能产生含有a基因的雌雄配子,因此能说明白色个体甲为杂合子,C正确;D、方法二、三均可行,方法三属于测交,方法二不如方法三更简便、更可靠,因为方法三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就是甲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正②.负③.Na+④.K+(2)把灵敏电流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3)相反(4)如图【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小问1详解】静息状态时,电位是“外正内负”,神经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而膜内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小问2详解】若要测静息电位,两电极应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小问3详解】若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当b点兴奋时,a点并未兴奋,即b点膜外是负电位,而a点膜外是正电位,根据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可知此时灵敏电位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同理,当a点兴奋时,b点已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灵敏电位计的指针向左偏转,因此,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小问4详解】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如图:【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电流计的位置及刺激位点正确答题。8、(1)①.抗原呈递细胞②.细胞因子③.抗体(2)(3)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4)①接种的疫苗与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不是同一种类型②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③接种疫苗与机体感染同种流感病毒的时间间隔太短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解析】体液免疫:1、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2、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3、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4、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5、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6、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小问1详解】由图和分析可知,①表示抗原呈递细胞,②表示辅助性T细胞,③表示B细胞,④表示记忆B细胞,⑤表示浆细胞。物质A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物质B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小问2详解】疫苗属于抗原,即病原体。一些病原体可直接与B细胞接触,一些病原体可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被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且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B细胞可分化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清除抗原。故疫苗引发机体产生物质B的过程为【小问3详解】当相同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机体会进行二次免疫,即机体内的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来消灭抗原。【小问4详解】抗原与抗体之间发生的是特异性结合,个体接种过流感疫苗,则体内会产生针对这种流感疫苗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如果接种的疫苗与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不是同一种类型,或者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那么体内的抗体无法与之特异性结合,故无法发挥作用。【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9、(1).氧气(2).C2H5OH+O2→CH3COOH+H2O(3).促进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4).重氮化(5).玫瑰红(6).平板划线(7).稀释涂布平板【解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1)在果醋制作中,当糖源和氧气充足时,醋酸菌能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醋酸菌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其化学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可以大量繁殖。(2)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溶液。(3)分离、纯化菌种时为得到单菌落,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果醋的制作、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果醋制作的原理;识记微生物接种常用的两种方法及注意事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0、(1).胞吐(2).相关受体(3).cGMP(4).无关(5).内流(6).大脑皮层(神经中枢)(7).条件(8).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9).NO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据图分析,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NO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cGMP,发挥多种作用。在研究NO是否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实验中,分析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差异,可知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详解】(1)据图分析,乙酰胆碱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