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饱受争议的预制菜,为什么让人难以接受?梅姗姗①近日,刚刚迎接开学的江西某小学被家长质疑食堂采用预制菜。家长们反映,不仅菜品配送严重推迟,孩子下午3点多还没吃上午饭,吃到的蔬菜水果也存在品质问题,蔫黄瘫软不说,部分果蔬甚至没有经过清洗。一时之间,家长们对“预制菜进校园”的担忧席卷了社交媒体。②9月22日据新华社消息,教育部有关司负责人指出,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③如今,全国各省市区都在如火如荼地推动中央厨房和预制菜产业链的落地,预制菜成为未来中国餐饮一个重要环节似乎已是大势所趋,但人们对它的看法却伴随着极大的争议。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面对预制菜?④回看预制菜在国内不长的历史,人们最初的态度其实是肯定的。2019年前后,绝大多数人第一次听说预制菜这个名字,纷纷张开双臂,拥抱这个有趣的新生事物。2020年,预制菜的存在,又帮助了很多隔离在酒店的人解决三餐的困扰。然而,美好的画风似乎也在这时戛然而止。等到2021年预制菜悄然普及,2022年人们逐渐发现平日点的外卖是花着炒菜的价格吃的廉价料理包,被欺骗的感觉油然而生,对预制菜的看法也越变越负面。⑤要明白为什么预制菜会变成如今的情况,需要回到它出现在国内的源头。⑥一直以来,中餐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标准化。作为拥有世界上烹饪风格最多,想象力最丰富,制作技艺最复杂的美食国家,中餐的教学和实践从古至今都是依靠“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且不说同一道菜同一个菜谱,不同慧根的人做出的味道不一样;高阶秘密如果跟师傅关系不好,很多厨师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再加上“君子远庖厨”,厨师大多不是知识阶级,纵有一身好本领,有心记录的也少之又少。⑦但今时不同往日,中国要与世界接轨,中国餐饮也需要走向更多的地方,保持口味稳定、出品稳定就成了每个有理想的老板必须面临的课题。早在2005年前后,餐饮界已经有人思考中餐标准化问题了,“中央厨房”这个概念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⑧早年的“中央厨房”还比较精英,只存在于有足够资金体量的连锁餐厅集团,整体方向是“调味的统一”“原料的调度”“食材大小的统一”,顶多鸡鸭鹅猪汤提前在中央厨房大锅里熬好,最后的烹制环节,还是要在现场完成。像“西贝”“小龙坎”,光“中央厨房”的基建投资就超过20个亿——如果我们愿意回忆2018年前后自己去吃这些餐厅的体验,回忆往往是美好的。⑨但随着国家将把预制菜纳入重要的发展方向的消息传出,相关的行业标准却还没建立起来时,钻空子捞油水的契机也就随之涌入。⑩我们听到的负面新闻,大多都来自于这些借着“预制菜”东风,却不尊重餐饮规则的“玩家”,他们凭借自己擅长招标,拥有人脉,或者货源稳定可以无限压低竞标价格的优势,获得了很多企业订单。但共通的问题是,它们并不尊重做菜这门技艺,也不关心消费者的体验。⑪当然,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预制菜领域厂家乱象的问题还是其次,很多人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未来的中国餐饮里,一定要有预制菜的存在?上下五千年,没有预制菜的时代占据了几乎全部,我们不是一直生活得很好么?⑫赛博时代,我们早已经被训练成这样的消费者了:不再能够为“吃”这件事等待超过3公里内17分钟的配送速度,也不会花超过35元的价格吃一碗面。预制菜的背后,不仅是中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必要的标准化,也是中国应对逐渐加速的世界格局,加快生活工作效率,越来越快的实现自我突破的必然。⑬时代已经不可倒回,我们能做的只有“卷”起来。⑭西方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进入了预制菜的研发,每个欧美人的家里,都能找到被称作“冷冻餐/电视餐”的小盒子。与我们不同,在研究预制菜上,他们的优先级首先是技术,从发明商用洗菜机,到发明切肉、包装、烹饪等流水线,各种机器在德国、美国、荷兰等国家先后被发明创造出来,他们是先标准了生产流程,确保了卫生安全,才开始关注所谓菜品和味道。⑮相对于西方成熟的预制菜体系,我们目前还是初级阶段。⑯一个商品批发app上,我随意搜索了几家“平台严选”的预制菜工厂。公司的招聘页面上,能够明显的看出所有的蔬菜目前都还是人工清洗,人工切配,每个月4000~7000元的工资,整条生产线只有最后的包装环节提到了需要在传送带旁工作。⑰这便是国内绝大多数普通预制菜厂家的现状,它们不会投资数十万元来建造专业的蔬菜清洗检测生产线,也不会在菜品的保鲜技术上研发,思考如何将速冻、冻干和多种先进技术结合起来。相对于动辄大几十万甚至百万的蔬菜肉类处理烹饪设备流程,平均每吨价格可能不到100元的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三聚磷酸钠可能更符合眼前效益。⑱预制菜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⑲你或许会说,我明白,预制菜的诞生,本身是为了提高生活效率,帮助中餐实现标准化生产。如今的乱象,更多是因为相关产品生产规定尚未健全,给只为谋取利益的商家留下了可乘之机,因此造成了恶劣的影响。⑳但倘若未来预制菜健全了制度,我们就可以一劳永逸了么?㉑不见得。㉒中国是世界上现存烹饪技艺最完整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著名英国女作家扶霞在多次采访里就提及“西方人不知道中国的烹饪技术有多厉害,那些藏在成都小街巷里的厨师,做的蓑衣黄瓜刀工堪比西方国家任意一个米其林厨师”,于是她将此生致力于推广中餐,撰写了《鱼翅与花椒》《川菜》等多本书,她觉得中餐的技艺和滋味被严重的低估了。㉓随着预制料理包的普及,这个在中国传承千年的烹饪技艺,还会有如过去一般的重视度么?二十年后,我们还能拍着胸脯说:我家楼下的小店,老板的刀工分分钟秒杀米其林厨师么?这些,都是今天的我们不可能知道的。(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2023-09-22)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新华社消息,教育部有关司负责人认为,“预制菜进校园”的条件还不够成熟,目前不宜推广进校园。B.江西某小学被质疑食堂采用预制菜,家长对“预制菜进校园”的担忧席卷了社交媒体,由此引起民众对预制菜的负面看法。C.文章中第三段提及“但人们对它的看法却伴随着极大的争议”,其中的“它”,指的是“预制菜”。D.“预制菜”负面新闻的产生,大多都是因为商家不尊重做菜这门技艺,也不关心消费者的体验。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在网络时代,当一起事件关乎民生时,很容易引发共情,有类似经历的人会加入对事件的讨论,进而引发热议。B.采用“调味的统一”“原料的调度”“食材大小的统一”这样的策略,是中餐应对“标准化”挑战的失败尝试。C.“要明白为什么预制菜会变成如今的情况,需要回到它出现在国内的源头”,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溯源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对事件做出判断。D.西方的预制菜体系较我国成熟,他们先标准生产流程,确保卫生安全,才开始关注菜品和味道。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⑫段观点的一项是(
)A.“预制菜进校园”的新闻,让网友无不愤怒地拿起社交软件罗列出预制菜的种种罪状:营养丧失,味道同质,羊头狗肉,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烹饪技艺从此不再被重视……B.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家餐厅有没有换厨师”成了很多人外出吃饭的重要判断标准,换了厨师,味道就会不对。C.网友分享各种甄别预制菜的方法:下单时进行备注,如果酸菜鱼不能减辣,鱼香肉丝不能增减配料,肯定是预制菜;谨记,“锅气”可用香精制造,慎用“锅气感”判断……D.一个美食复刻视频中,几个人用十几个小时,十几斤虾,做5碗三虾面。一碗面光食材成本就不止100元,但看视频的网友很多不知手工美食制作的成本,觉得40元已是天价。4.请简要概括文章作者对预制菜的看法。5.对于“预制菜”,作者不是孤立地看现象和简单粗暴地下结论,而是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把思考深化。请结合文本对此进行说明。(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俄]尤里·邦达列夫①中亚细亚夏天的傍晚,散发出一股尘土味;自行车的轮胎在水渠旁的小道上发出干磨的沙沙声,水渠两旁长满了榆树,树梢沐浴在太阳下山之后的恬静的晚霞之中。②我坐在车座前边的硬架子上,紧抓车把,还被允许掌握那个扳铃儿,它有一个镀镍的半圆铃盖,还有一个弹簧小悬锤,手指按下去,它会弹回来。自行车急速驶向前,车铃儿不断响叮叮,我显得像个大人,像个勇敢的人,这特别是因为背后有父亲在蹬车,皮革鞍座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我觉得出他身上的温暖,觉得出他的膝盖在活动——他的膝盖时而触碰我那穿着凉鞋的脚。③我们是在去哪儿呢?是去附近一家茶馆,它在“护送队”大街和萨马尔罕大街的拐角处,在水渠岸边的老桑树下,那渠水每晚呈现绯红色,在两岸滑秸泥埂之间欢快地喃喃自语似的流着。然后,我们坐在一张小桌旁边,小桌上铺着一层有些发黏的漆布,散发着香瓜味。父亲要了啤酒,跟一位快活的茶馆伙计说着闲话,那人满脸胡子,和蔼殷勤、说话爽朗,晒得黝黑。他用抹布擦干净酒瓶,在我们面前放了两个杯子(尽管我不喜欢喝啤酒),同时连连向我使眼色,就像对待大人那样。最后,他用盘子端上来撒了盐的油炸扁桃仁……我还记得那些嚼着酥脆的小果仁的香味,还记得茶馆后面那种透明的柠檬色天空,还有那晚霞中的清真寺高塔和一棵棵金字塔形的白杨树环抱着的平屋顶……④年轻有力的父亲,穿一件白衬衫,微笑着,看着我,这会儿我们好像是充分平等的男子汉,在工作了一天之后,在这里尽情地享受四周的安静和晚间水渠的清新,欣赏市内陆续点起的灯火,品尝冷啤酒和香喷喷的扁桃仁。⑤还有一个晚上,我也记得非常清楚。⑥在一间小房子里,他背窗坐着,黄昏的院子里一片寂静;纱窗帘微微摆动着;他身上那件保护色上衣使我觉得不习惯,他眉毛上方的一块膏药令人担心地发黑。我现在记不起来为什么父亲像是一个好久没有在家的男人的样子,坐在窗旁,为什么世界上有这种荒漠般的寂静,但是我觉得出他好像是从战争中回来的,负了伤,正在和母亲谈论什么事情(他们俩说话几乎没有声)——这时有一种离别感、模糊和快乐的危险感,对寂静的院子外面那大得不可计量的空间的感觉,对不久前父亲在某个地方表现出的勇敢精神的想象,使我深为感动,觉得父亲很可亲,以致后来我每当想起我们一家在那一间小屋(像是一间床上蒙有白罩单的卧室)里重新团聚的天伦之乐,就几乎兴奋异常。⑦他同母亲谈了些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时不再有战争了,但是那寂静院子里的夏日黄昏,父亲鬓角上的膏药,他的军服外套,母亲若有所思的面容——所有这些都对我童年时代的想象力产生了影响,以致我现在还情愿相信:是的,就是在那天晚上,幸运而忧郁的父亲,从前线负伤回来了。不过,最令人惊奇的是另外一件事:过了多年之后,在胜利归来的某一时刻(在1945年),我,像父亲一样,也坐在父母那间卧室的窗旁,也像童年时代那样,又一次体验了团聚时的全部强烈的感受,酷似往事重演。莫非是先前的感觉是后来我当兵的命运的预兆,所以我才走了父亲命中注定要走的道路,也就是说我做了、完成了他没有做完、没有完成的事情?在童年时期,我们往往出于虚荣心而过分夸大自己父辈的能耐,把他们想象成万能的宇宙豪杰,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带着平凡的操心事死去的普普通通的人。⑧我至今还记得,有一天我看见父亲是我过去从未见过的样子(我当时12岁)——这一感受一直作为一种深深的内疚留在我的心头。⑨那是春天,长长的白昼,阳光明媚,我和同学们正在家门口附近玩耍(在5月间干燥的人行道上玩“跳跳”),玩得满头大汗,兴致勃勃,突然发现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熟悉的个子不高的人的身影。这时,胡同里像通常春天一样,阳光普照,御寒围墙外面的杨树吐出了娇嫩而稀疏的绿芽,引人注目的是:他显得身材矮小,上衣短得难看,非常瘦小的裤子怪模怪样地吊在踝骨以上,一双相当破旧的老式皮鞋显得特别大,而一条带别针的新领带似乎是一个穷人不必要的装饰。难道这就是我的父亲?可是过去,他的脸上总是显露出善良、信心、力量和勇气,而不是这样无精打采;他的脸以往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皱纹密布和老相,没有这样窝囊和萎靡不振。⑩在春天的阳光下,这一切暴露得格外清楚——父亲身上的一切都突然变得如此灰暗、平庸、可怜,这使他、也使我在我的同学们面前有失尊严,他们默默地无礼地强忍住讥笑来瞧这双穿破了的大鞋,特别是瞧这条细得像笛管似的裤子,就像看小丑那样。他们,我的同学朋友,马上就要取笑他,讥笑他那怪模怪样的走路姿势和稍微弯曲的双腿,而我,脸变得通红,又羞又恼,几乎要哭出来,很想立刻大声辩护,为父亲那令人不快的滑稽相辩护,很想猛扑过去狠狠地打一架,用拳头来维护神圣的尊严。⑪可是,我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我没有扑过去跟自己的同学打架——是怕失去他们的友谊?或者是没敢冒险去试试自己会不在交手时丢脸?⑫当时,我没有想到将来有这样的时候:在我倒霉的某一个春日,我也会作为某人的父亲,显得可怜、可笑和怪模怪样,儿子也会因感到羞辱而保护我。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围绕对父亲的三次突出印象展开,穿插记叙多年后作者自身的经历与体验,感情复杂深沉,耐人寻味。B.“我显得像个大人”“就像对待大人那样”“好像是充分平等的男子汉”等划线语句体现年幼的我对长大成人的迫切渴望。C.狼狈的父亲令十二岁的“我”蒙羞,颠覆了他在我心中的英雄形象。父辈从神坛跌落,却回归作为普通人的真实。D.第⑪段中的一连串追问,节奏短促,形成紧逼之势,意在突出对自己害怕失去友谊和不敢冒险的悔恨。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到③段,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描摹夏天傍晚我随父亲去茶馆的愉快,给予读者沉浸式的阅读体验。B.“我现在记不起来”“对……勇敢精神的想象”“以致我现在还情愿相信”等划线语句揭示父亲的英雄形象出自我虚荣心的夸大与虚构。C.对照反差,意味深长,如院子里荒漠般的寂静对照屋内团聚的安宁温馨,带别针的新领带对照褴褛的着装。D.⑨⑩两段运用环境和场面描写,盎然的春日,明媚的阳光,兴高采烈的游戏场景,反衬出父亲的苍老、萎靡、平庸、可怜。8.请分别概括回忆中父亲给作者留下的三次突出印象和当时的心理感受。9.文本第⑦和⑫段中,作者将自己与父亲各自的人生经历交叠,请赏析这一写法。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苏辙《六国论》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节选)》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六国各爱其人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B.窃怪天下之诸侯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C.藉之以蔽其西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D.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十二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的《六国论》紧扣“天下之势”,详细分析六国与秦争天下的得失,鞭辟入里。B.六国灭亡的重要原因,苏辙认为是六国“背盟败约”,杜牧认为是六国不“爱其人”。C.苏辙认为在韩、魏的交通要道构筑要塞就可以抗秦,进而可以庇护崤山以东的诸侯国。D.苏辙借范雎、商鞅的政治主张来佐证自己的见解,即韩、魏乃战略要地。1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2)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乙亥①岁除渔梁村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注】①乙亥: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这年十月,秦桧死后,高宗召回部分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京。14.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高诗开篇用“寒灯”意象,渲染了凄清的氛围;黄诗描摹热闹爆竹声中的残灯,倍显凄凉。B.黄诗颈联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寒冬已逝、春回大地的繁茂景象,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C.高诗三、四句与黄诗尾联都从想象对方所处情境落笔,未直接抒发而感情尽显,含蓄而有韵味。D.两首诗都以除夕入题,抒发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感慨,表达羁旅漂泊、思乡思亲之情。15.以上两首诗思想情感上有何差异,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大事业往往要从小事情一步步做起来,没有做小事打下牢固的基础,大事业是难以一步登天的。这个道理,老子曾经在《道德经》中用“,”进行了形象的说明。(2)有一篇科幻小说,写的是一群知识分子愿意用生命来换取自己研究领域的终极真理,这篇小说令我们想起《论语·里仁》中的名句“,”。(3)宋代词人晏几道在《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中有“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之句,说的是写了信要寄却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而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句也使用了相同的意象。(4)李白《将进酒》中“,”一句,写到了一位古人设宴尽情狂饮的典故。这位古人有“才高八斗”的美誉,还曾写过脍炙人口的《七步诗》。(5)“重章复沓”是《诗经》作品常见的表现手法,《无衣》每章的最后一句都直接唱出了战友们并肩作战的豪情;典出《无衣》的“袍泽”一词,意思是指军中的同事,而诗中与“袍泽”相关的两章,其最后一句分别是“”和“”。五、文言小题17.下列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归仁焉
众望所归B.先致其知
无从致书以观C.其坚不能自举也
举先王之政D.当察乱何自起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
故亏父而自利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埏埴以为器C.恶施不孝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D.知者不惑
知皆扩而充之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先齐其家A.不贵难得之货 B.故乱异家以利其家C.则近道矣 D.吴王使之将20.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译文: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B.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译文: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它,结出的果实重五石。C.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译文: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D.有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译文: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六、小阅读2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兼爱》语言浅显,逻辑严谨,结构富有层次感;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B.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提出“四端”之说,认为只要有此“四端”,就可以“事父母”“保四海”。C.《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善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富有趣味性。D.儒家思想讲求秩序,强调等级差别;墨家讲究平等、博爱,主张不分等级差别,不分厚薄亲疏。七、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钱塘江畔,一只硕大的蝴蝶在夜晚绚丽的灯火中,亮起它闪烁着光芒的双翅。这是属于萧山区的独特新风景——“化蝶”双馆。作为杭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一部分,体育馆和游泳馆并没有被简单地建成两个独立场馆,而是通过巧妙的设计连为一体。它们分别作为蝴蝶的一侧翅膀,在江边构成一幅浪漫的图画。可是,为什么要选择蝴蝶图案?仅仅是因为蝴蝶是美丽的代名词吗?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几百年前的明朝。明清是我国古代小说话本创作的巅峰时代。除了我们(甲)的“四大名著”外,还有相当多的传奇故事在这一时期最终定型,例如“梁祝化蝶”。不过,对于杭州人来说,白娘子与许仙才是本地首屈一指的“CP”。自东晋始,流传了1700多年的“梁祝”故事虽然知名,但很少有谁会把他们和杭州联系起来。但世事就是这样(乙),明代“梁祝”戏剧中,杭州正是被设定为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偶遇梁山伯的书院所在地。后来,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创建了杭州万松书院(1498年),在口耳相传中成为梁祝二人就读的书院原形,倒也是一桩文学史上的趣事。“化蝶”双馆的外形设计,正是出自梁祝传说跟杭州之间的联系。22.在语段中划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在标点、字形、语法等方面有三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没有世界纪录,啥时候开赛得看天气——这个奇葩的比赛项目就是帆船。帆船运动是对气象条件要求最为苛刻的亚运会项目之一,水流太急,能见度低,以及大雨、雷电、台风等恶劣天气都会影响比赛的正常举办。那么,①?国际帆船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风是动力,水是路。帆船运动是依靠自然风力作用于帆上推动船只前进的,因此风是帆船运动能否顺利举行的关键因素。通常当风速持续达到3米/秒以上且小于20米/秒、能见度大于1200米时,比赛才能正常举行。一旦风速超过20米/秒,出于安全考虑比赛将被停止;当风速小于3米/秒时,帆船失去动力,②。当海浪很大时,即使风速达到5米/秒,也要取消比赛。风速或风向的突变,会给皮划艇、赛艇、帆板、帆船等水上项目造成很大的困难。此外,当风速较大时,体重较重的运动员更容易取得好成绩。2023年9月,杭州亚运会帆船比赛项目将在宁波象山举行。比赛期间,象山气温适宜,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概率较低,体感温度适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亚运会帆船赛事,当地气象部门在赛区附近密集安装了自动化气象站,③,包括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能见度等。在该项目的赛前和赛中,当地气象部门将保姆式、跟踪式地对各个气象要素进行逐小时的精细化预报,为整个比赛提供全方位的气象保障。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八、作文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1月,由刘慈欣的小说《三体》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7月,取材于中国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电影《封神》(第一部)上映。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无论中外都非常普遍。有人认为,仅借助影视作品大体了解原著已经足够;也有人认为,观看影视作品不能代替阅读原著。在这个影视流行的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阅读原著?请自拟标题,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B2.B3.D4.预制菜已是大势所趋,应该积极应对,但相关的行业标准有待建全,商家也应负起责任;预制料理包的普及是否对中国传统的烹饪技艺造成冲击,这个问题需审慎对待。5.①联系历史,溯源预制菜让思考更理性更有纵深感。②联系西方预制菜体系,用比较的眼光,直击预制菜现状的弊端。③把现象与本质相联系,指出预制菜折射出的生活理念的变化,把论述引向深入。④联系未来,用发展的眼光提出忧虑,启发读者更审慎地对待“预制菜”。【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由此引起民众对预制菜的负面看法”错。根据原文第四段的相关内容“花着炒菜的价格吃的廉价料理包,被欺骗的感觉油然而生,对预制菜的看法也越变越负面”,可知,民众对预制菜产生负面看法并不是因为“家长对‘预制菜进校园’的担忧席卷了社交媒体”,选项强加因果。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是中餐应对‘标准化’挑战的失败尝试”错。原文第八段提到早年的“中央厨房”是比较精英的,基建投资超过20个亿,“回忆往往是美好的”,可知早年“中央厨房”的策略并不是失败尝试。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第⑫段的观点是,预制菜是当今时代的必然选择。ABC.都是反对预制菜。D.消费者对手工美食制作成本没有概念,从反面论证其更适应预制菜,!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原文“预制菜的背后,不仅是中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必要的标准化,也是中国应对逐渐加速的世界格局,加快生活工作效率,越来越快的实现自我突破的必然”可知,作者认为预制菜已是大势所趋,应该积极应对;由“相关产品生产规定尚未健全,给只为谋取利益的商家留下了可乘之机”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相关的行业标准有待建全,商家也应负起自身的责任;作者在结尾段以两个问句向大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体现了对预制菜的忧虑,并以“这些,都是今天的我们不可能知道的”结尾,体现了作者对预制料理包的普及是否对中国传统的烹饪技艺造成冲击这一问题持审慎的态度。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强调作者“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因此在解答时应注意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作者都联系了哪些方面。联系历史。根据原文“回看预制菜在国内不长的历史”“要明白为什么预制菜会变成如今的情况,需要回到它出现在国内的源头”等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是简单粗暴地下结论,而是追根溯源,让思考更有纵深感;联系西方预制菜体系。根据原文“西方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进入了预制菜的研发”“相对于西方成熟的预制菜体系,我们目前还是初级阶段”等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将中西方的预制菜体系进行了比较,用比较的眼光,突出了当前中国预制菜的弊端;联系现象与本质。原文第⑫段指出“我们早已经被训练成这样的消费者了:不再能够为“吃”这件事等待超过3公里内17分钟的配送速度,也不会花超过35元的价格吃一碗面”,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正是预制菜“走红”的背后一大原因;联系未来。“预制菜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二十年后,我们还能拍着胸脯说:我家楼下的小店,老板的刀工分分钟秒杀米其林厨师么?”等内容用发展的眼光提出了忧虑,启发读者应审慎地对待“预制菜”。6.D7.B8.①印象:年轻有力、和蔼的男子汉。心理:与父亲相伴出行的愉快,对成为一个大人/男子汉的憧憬。②印象:战场上负伤的可亲的英雄。心理:有离别感和危险感,也有团聚的幸福和兴奋。③印象:灰暗平庸、萎靡苍老。心理:羞耻又愤怒。9.①艺术手法上,时空交织使叙事更紧凑也更丰富;②人物形象上,父亲形象的留白以“我”的经历与感受作为补充,使父亲形象更加立体丰满;③情感表现上,通过感同身受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和敬意;④思想内容上,体现对凡人的宽容和悲悯,深化了主旨。【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D.“意在突出对自己害怕失去友谊和不敢冒险的悔恨”错误。应该是意在呈现一种复杂的感受和情感,流露的是作者对自己的怯懦和没有为父亲挺身而出的追悔。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B.“揭示父亲的英雄形象出自我虚荣心的夸大与虚构”错误。原文是说“在童年时期,我们往往出于虚荣心而过分夸大自己父辈的能耐……”,而“以致我现在还情愿相信”表达了长大成人之后的“我”对父亲的理解。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从“年轻有力的父亲,穿一件白衬衫,微笑着,看着我……”可知,父亲第一次的印象是一个年轻有力、和蔼的男子汉。从“我还记得那些嚼着酥脆的小果仁的香味,还记得……”“这会儿我们好像是充分平等的男子汉,在工作了一天之后,在这里尽情地享受四周的安静和晚间水渠的清新,欣赏市内陆续点起的灯火,品尝冷啤酒和香喷喷的扁桃仁”可知,“我”当时的心理:与父亲相伴出行的愉快,对成为一个大人/男子汉的憧憬。从“我觉得出他好像是从战争中回来的,负了伤……觉得父亲很可亲”可知,第二次的印象:战场上负伤的可亲的英雄。从“这时有一种离别感、模糊和快乐的危险感”“以致后来我每当想起我们一家在那一间小屋(像是一间床上蒙有白罩单的卧室)里重新团聚的天伦之乐,就几乎兴奋异常”可知,“我”当时的心理:有离别感和危险感,也有团聚的幸福和兴奋。从“他显得身材矮小,上衣短得难看……这样无精打采;他的脸以往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皱纹密布和老相,没有这样窝囊和萎靡不振”“父亲身上的一切都突然变得如此灰暗、平庸、可怜”可知,第三次的印象:灰暗平庸、萎靡苍老。从“这使他、也使我在我的同学们面前有失尊严……而我,脸变得通红,又羞又恼,几乎要哭出来,很想立刻大声辩护,为父亲那令人不快的滑稽相辩护,很想猛扑过去狠狠地打一架,用拳头来维护神圣的尊严”可知,“我”当时的心理:羞耻又愤怒。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从“他同母亲谈了些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时不再有战争了,但是那寂静院子里的夏日黄昏,父亲鬓角上的膏药……以致我现在还情愿相信:是的,就是在那天晚上,幸运而忧郁的父亲,从前线负伤回来了。不过,最令人惊奇的是另外一件事:过了多年之后,在胜利归来的某一时刻(在1945年),我,像父亲一样,也坐在父母那间卧室的窗旁,也像童年时代那样,又一次体验了团聚时的全部强烈的感受,酷似往事重演”“当时,我没有想到将来有这样的时候:在我倒霉的某一个春日,我也会作为某人的父亲,显得可怜、可笑和怪模怪样,儿子也会因感到羞辱而保护我”可知,艺术手法上,时空交织使叙事更紧凑也更丰富;从“过了多年之后,在胜利归来的某一时刻(在1945年),我,像父亲一样,也坐在父母那间卧室的窗旁,也像童年时代那样,又一次体验了团聚时的全部强烈的感受,酷似往事重演”“在我倒霉的某一个春日,我也会作为某人的父亲,显得可怜、可笑和怪模怪样,儿子也会因感到羞辱而保护我”可知,人物形象上,父亲形象的留白以“我”的经历与感受作为补充,使父亲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从“过了多年之后,在胜利归来的某一时刻(在1945年),我,像父亲一样,也坐在父母那间卧室的窗旁,也像童年时代那样,又一次体验了团聚时的全部强烈的感受,酷似往事重演”“我没有想到将来有这样的时候:在我倒霉的某一个春日,我也会作为某人的父亲,显得可怜、可笑和怪模怪样,儿子也会因感到羞辱而保护我”可知,情感表现上,父子之间是心心相通的,文章中“我”在1945年胜利归来坐在母亲卧室里仿佛是旧事重演,作者通过感同身受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和敬意;从“在童年时期,我们往往出于虚荣心而过分夸大自己父辈的能耐,把他们想象成万能的宇宙豪杰,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带着平凡的操心事死去的普普通通的人”“我没有想到将来有这样的时候:在我倒霉的某一个春日,我也会作为某人的父亲,显得可怜、可笑和怪模怪样,儿子也会因感到羞辱而保护我”可知,思想内容上,体现了作者深深地反思,体现对凡人的宽容和悲悯,深化了主旨。10.BDF11.B12.C13.(1)因此我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那些谋士,考虑忧患时疏忽大意,图谋利益目光短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2)(诸侯们)却贪图边境上尺寸之地的小利,违背毁弃盟约,以致于自相残杀。【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以四无事之国”,“四无事之国”是“以”的宾语,介宾结构中间不断开,在“国”后断句,即B处;“佐当寇之韩魏”,“当寇之韩魏”作“佐”的宾语,中间不断开,在“魏”后断句,即D处;“使韩魏无东顾之忧”,“韩魏无东顾之忧”作“使”的宾语,“东顾”作定语修饰“忧”,中间不断开,在“忧”后断句,即F处。故需要加句读的三处是BDF。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爱护。/吝啬。句意: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B.均是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句意:对全天下的诸侯……,内心感到奇怪。/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C.凭借。/借给。句意: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这就是所说的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D.结构助词,的。/助词,调节音节,没有实义。句意: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在韩、魏的交通要道构筑要塞就可以抗秦,进而可以庇护崤山以东的诸侯国”错误,结合原文“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可知,韩魏两国挡住了秦国的交通要道,而且庇护了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选项对“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理解失当。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咎”,责怪;“患”,忧患;“疏”,疏忽。(2)“乃”,却;“背”,违背;“败”,毁弃。参考译文: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苏辙《六国论》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杜牧《阿房宫赋(节选)》14.B15.高诗借除夕夜所见之景,表达了游子无尽的愁苦、哀怨;黄诗则想象春回大地时柳叶初生、桃花盛开的旖旎风光,流露出融融春意,可见其虽亦迷茫苦闷,却因有施展才华的可能而对未来充满期待。【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描写寒冬已逝、春回大地的繁茂景象”错误。黄诗颈联上半句“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出乌云堆积山头,写出了雪意正浓的景象;后半句“柳眼桃腮领略春”为虚写,是假想冬逝春来的复苏热闹。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结合标题“除夜作”和“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可知,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自己却远离家人,孤独的身居客舍,不禁悲从中来,孤寂凄然之感油然而生;“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是说“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突出了双方在除夕之夜的相思之深、之苦。可见,高诗借除夕夜所见之景,表达了游子无尽的愁苦、哀怨之情。从颈联“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可知,黄诗想象春回大地时柳叶初生、桃花盛开的旖旎风光,流露出融融春意;再结合“老去空更岁月频”“残灯永夜客愁新”和注释“这年十月,秦桧死后,高宗召回部分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京”可知,诗人在长期贬谪之后,终于盼来了重新起用的机会,可见其虽亦迷茫苦闷,却因有施展才华的可能而对未来充满期待。1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朝闻道夕死可矣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与子同仇与子偕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累”“潜”“文”“谑”。17.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的能力。A.“归”,称赞,称许;/归向、集中。句意: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众人的希望所集中的。B.“致”,获得。句意:就要使自己先获得知识。/无法得到书来看。C.“举”,承受;/实行。句意:它的坚固程度(太脆弱)而无法举起来。/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D.“当”,同“尝”,尝试;/应当。句意:考察这是由什么引起的?/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故选B。18.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而”:假设连词,如果。句意: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而”:目的连词,来。句意:因而损害父亲来自利。B.“为”:介词,因为。句意:我因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砸碎了。“为”:动词,作为。句意:揉和陶土做成器皿。C.“恶”:疑问词,怎么。句意: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恶”:疑问词,怎么。句意:怎么能不禁止互相仇恨而劝导相爱呢?D.“知”:通“智”,智慧。句意:智慧的人不疑惑。“知”:动词,知道。句意: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故选C。19.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齐”: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句意: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A.“贵”:意动用法,以……为贵,看重。句意:不看重难以得到的货物。B.“利”:使动用法,使……获利。句意:因此损害别人的家族来使自己的家族获利。C.“近”:形容词动用,接近。句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D.“将”:名词活用为动词,率领。句意:吴王派他统率部队。故选B。20.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我种下它,结出的果实重五石”错误。句意:我种植它,它结出了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的果实)。故选B。21.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只要有此‘四端’,就可以……”错误。《人皆有不仁人之心》中“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是说有四端,且要扩而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萝卜糕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动化仪器仪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男士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电动座式平衡重式叉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炊事车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折叠式手动液压堆垛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定香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双面反射铝箔节能帘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全部课件
- 2020年成都市崇州市事业单位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 混凝土搅拌站应急处置方案
- 防爆柜使用说明
- 高中思想政治-高三一轮复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IVUS指导PCI的应用课件
- 医科大学课件:《传染病学-第七章-原虫病-第三节-黑热病》
- 《滇南本草》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制作实验装置模拟吸烟有害健康》跨学科实践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
-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
- 放射科专科护理模拟题库及答案
- 骨折愈合过程
- 工程项目监理人员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