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末联考高二生物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人类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列叙述与此不相符的是()A.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碳排放B.增加绿色植被覆盖,增加碳吸收C.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不能开发利用D.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开发绿色能源【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各国应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详解】A、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碳排放,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A正确;B、增加绿色植被覆盖,增加碳吸收,也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降低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危害,B正确;C、野生动物资源有的可以适当的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C错误;D、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开发绿色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故选C。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了“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三减”是指减盐、减油、减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无机盐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但过量摄入食盐易患高血压B.油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物质,但过量摄入易患心血管疾病C.糖类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但过量摄入易引发糖尿病D.三类物质都是胞内重要的有机物质,过量摄入均对健康不利【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详解】A、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人体内缺乏Na+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起肌肉酸痛、无力等,但食盐摄入过多,易患高血压,A正确;B、细胞膜不含油脂,B错误;C、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C错误;D、油和糖是有机物,盐属于无机物,D错误。故选A。3.分子马达是一类会随着与ATP和ADP的交替结合而改变构象的蛋白质。肌肉收缩、囊泡运输等各种耗能的生理活动都源于分子马达的做功推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马达可分布在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B.分子马达可推动囊泡沿微管在细胞移动C.肌肉收缩过程中分子马达存在构象变化D.分子马达做功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DP【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分子马达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天然的分子马达,如驱动蛋白、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在生物体内参与了物质运输、DNA复制、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等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动。【详解】A、细胞膜上的部分载体蛋白是“分子马达”,如参与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细胞内部也有分子马达,如RNA聚合酶,A正确;B、分子马达可以参与囊泡运输,可以推动囊泡沿微管在细胞移动,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分子马达参与肌肉收缩,可以随着肌肉收缩发生构象变化,C正确;D、分子马达做功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TP水解,D错误。故选D。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将³²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并检测离心管悬浮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下列操作对放射性分布几乎无影响的是()A.保温时间过长 B.保温时间过短C.搅拌不够充分 D.噬菌体加入过量【答案】C【解析】【分析】分别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蛋白质含有35S标记和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然后用两种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发现:用35S标记的侵染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用32P标记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详解】A、保温的目的是让噬菌体充分的侵染大肠杆菌,保温的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A不符合题意;B、保温的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进入大肠杆菌,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B不符合题意;C、搅拌的目的是让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颗粒与大肠杆菌分开,搅拌不充分不影响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C符合题意;D、噬菌体加入过量,可能会导致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会偏高,D不符合题意。故选C。5.转基因技术在食品、农业、医疗、环保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列关于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较强的生存竞争力,影响生态平衡B.转入基因后形成新物种,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C.种间发生基因漂移,将转入基因扩散到环境中D.通过选择导致侵染力和致病力更强的超级害虫出现【答案】B【解析】【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详解】A、由于导入了新的外源基因,转基因作物获得或增强了生存竞争和繁殖能力,若这些转基因作物释放到环境中,将迅速成为新的优势种群,进而也可能变为“杂草”,影响生态平衡,A正确;B、作物转入基因后不一定成为新物种,是否为新物种,要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一般转基因作物生存竞争和繁殖能力更强,B错误;C、转基因植株与近缘野生种间可能进行相互授粉,从而发生基因漂移,将转入基因扩散到环境中,C正确;D、转基因抗虫作物长期、大规模种植,会对目标害虫和非目标害虫起到选择的作用,从而可能导致侵染力和致病力更强的超级害虫出现,D正确。故选B。6.胶原蛋白酶可以将动物细胞间的胶原蛋白水解为肽。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影响胶原蛋白酶活性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组1组2组3组4底物5cm3的蛋白块5cm3的蛋白块5cm3的蛋白块5cm3的蛋白块试剂4mL蒸馏水4mL胶原蛋白酶溶液4mL胶原蛋白酶溶液4mL胶原蛋白酶溶液温度37℃水浴37℃水浴37℃水浴0℃水浴pHpH=7pH=7pH=1pH=7保温一段时间后实验现象蛋白块无变化蛋白块消失蛋白块无变化蛋白块无变化A.该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单位酶引起的蛋白块体积变化表示B.对比组1和组2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C.对比组1和组3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酶的催化受PH影响D.将蛋白块改为蛋白液并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现象会更明显【答案】A【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详解】A、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一般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增加量来表示,该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单位酶引起的蛋白块体积变化表示,A正确;B、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是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得出的,对比组1和组2的实验结果能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但不能说明酶的高效性,B错误;C、组1和组3的自变量有酶的有无和pH不同,不能说明酶的催化受pH影响,C错误;D、可用单位时间蛋白块体积的变化来反映酶活性的大小,蛋白块越小酶活性越大,蛋白液的现象不如蛋白块直观,D错误。故选A。7.为了测定A、B两种萝卜的细胞液浓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等大的两种萝卜条分别放入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对各组萝卜条称重,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溶液浓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丙、戊、甲、丁、乙B.萝卜A、B的细胞液浓度分别与甲和戊溶液浓度相当C.萝卜A的初始细胞液浓度大于萝卜B的初始细胞液浓度D.在丙溶液中达到渗透平衡后,A、B萝卜细胞液浓度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实验后与实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实验后与实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实验后与实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据此答题即可。【详解】A、图中,以萝卜A为例,在丙中的吸水量最大,在戊中的吸水量稍小,在甲中既不吸水也不失水,在乙中的失水量最多,由此推测五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依次是乙>丁>甲>戊>丙,A正确;B、甲组中,萝卜A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同理萝卜B细胞液浓度和戊溶液浓度相当,B正确;C、比较同一浓度下两种萝卜的失水情况,如在甲蔗糖溶液中,萝卜A失水少,说明细胞液浓度更高,C正确;D、在丙溶液中两种萝卜都吸水,但由于植物细胞壁的保护作用,限制萝卜继续吸水,所以在丙溶液中达到渗透平衡后,A、B萝卜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相等,D错误。故选D。8.为了研究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和感觉的控制,在局部麻醉条件下,用电流刺激受试者右侧中央前回的顶部,出现的效应是()A.受试者左侧下肢运动B.受试者左侧面部运动C.受试者左侧下肢电麻样感觉D.受试者左侧唇、舌等电麻样感觉【答案】A【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有许多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等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和人类的语言有关,受损后会出现相应的病症;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为躯体运动中枢,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为躯体感中枢。【详解】A、B、C、D、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为躯体运动中枢,电流刺激大脑皮层右半球中央前回顶部,控制对侧下肢,将引起左侧下肢运动,B、C、D错误,A正确。故选A。9.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地球上的生物大多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尤其是在荒漠、苔原等群落中的生物,更是有着明显的适应性特征。下列关于生物特征与适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植物遇到水会快速发芽、开花和结果,以适应干旱的环境B.荒漠中多数爬行动物以尿素形式排尿,有效带走体内多余水分C.苔原植物通常是常绿植物,生长缓慢且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D.因苔原群落中难以挖掘土穴,故旅鼠等无冬眠和储藏食物习性【答案】B【解析】【分析】荒漠生物群落:(1)环境特点:①分布在极度干旱地区;②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2)群落特点: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3)生物与环境的适应: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详解】A、荒漠植物遇到水会快速发芽、开花和结果,完成相应的生命活动,以适应干旱的环境,A正确;B、荒漠中多数爬行动物以尿素形式排尿,有效保留体内水分,B错误;C、由于苔原分布在环北冰洋地带,那里气候严寒,植物生长季短且没有树林生长,没有足够能量或传粉动物支持有性生殖,所以苔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C正确;D、因苔原群落中难以挖掘土穴,缺少食物,故旅鼠等无冬眠和储藏食物习性,D正确。故选B。10.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图,其中①②③为分裂过程中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的核DNA数是细胞②和细胞③的两倍B.该组织的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的时间长于分裂间期C.细胞②是三个时期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时期D.细胞③时期解体的核膜到细胞①时期又会重新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时要求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详解】A、②有丝分裂中期,①有丝分裂后期,③有丝分裂前期,但三者DNA数量无差异,A错误;B、该组织的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的时间小于分裂间期,B错误;C、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C正确;D、核膜在前期解体,在末期重新形成,故细胞③前期解体核膜到细胞末期又会重新形成,D错误。故选C。11.实验发现,老鼠脚下受到电击时会表现出恐惧和不安。通过脚下电击+苯乙酮气味可建立老鼠对苯乙酮气味的恐惧反射,且他们刚出生的子代也表现出对苯乙酮气味的恐惧反射。进一步研究发现,此类老鼠鼻子内有负责感知苯乙酮气味的受体,该受体基因(Olfr151基因)的启动子位置甲基化水平较低,导致该基因高表达,从而对该种气体形成高敏感性与恐惧的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对苯乙酮气味建立恐惧反射过程中Olfr151基因的碱基序列并未改变B.建立恐惧反射的老鼠Olfr151基因的甲基化修饰通过遗传影响后代表型C.Olfr15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降低直接促进Olfr151基因的翻译D.反射鼠若仅用苯乙酮刺激多次后,Olfr15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可能会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据信息判断,建立恐惧反射与甲基化有关,碱基序列未改变,A正确;B、甲基化可以遗传,B正确;C、Olfr15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降低直接促进Olfr151基因的转录,C错误;D、仅用苯乙酮刺激属于条件反射,老鼠对苯乙酮气味的恐惧反射会消退,Olfr15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可能会升高,D正确。故选C。1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工业革命前后森林中桦尺蛾体色发生了由浅到深的进化。已知桦尺蛾的深色和浅色分别受等位基因D、d控制。种群的D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年内该种群可能处于遗传平衡状态,10~36年间该种群一直在进化B.10~24年间D基因频率不断增大是桦尺蛾为了适应污染环境变异的结果C.工业污染后黑色桦尺蛾成为新的优势个体获得了较高的存活率和繁殖率D.与第10年相比,第36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新物种【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2432年D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此时间段该种群没有在进化,A错误;B、10~24年间D基因频率不断增大是环境对桦尺蛾选择导致的结果,B错误;C、工业污染后,黑色桦尺蛾更适应环境,获得了较高的存活率和繁殖率,C正确;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与第10年相比,第36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显著变化,不能说明形成了新物种,D错误。故选C。13.某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③过程核糖体在mRNA上由右向左移动B.过程①和②使用的酶的作用部位都在磷酸二酯键C.过程③mRNA上形成多聚核糖体,能提高翻译效率D.与①和③相比,过程②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分别为AU,TA【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为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详解】A、翻译方向:肽链短→肽链长,故③翻译过程核糖体在mRNA上由右向左移动,A正确;B、过程①使用的解旋酶作用于氢键,B错误;C、该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聚核糖体,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多肽链,可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C正确;D、与①复制和③翻译相比,过程②转录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分别为AU,TA,D正确。故选B。14.肿瘤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从而得以在机体内生存和增殖。研究发现,缺锰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显著加快,外源添加锰离子则促进T细胞增多并向肿瘤组织内的浸润,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锰离子能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B.大量元素锰在抑瘤中有重要作用,故而缺锰肿瘤生长显著加快C.锰离子可能提高了抗原呈递能力从而促进T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D.锰离子可促进机体通过细胞免疫产生更多的具有杀伤力的T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3、根据题文可知,锰离子是一种免疫激活剂,能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抑制肿瘤免疫逃逸。4、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实现。【详解】A、根据“锰离子能促进T细胞向肿瘤组织内的浸润,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可知锰离子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A正确;B、锰属于微量元素,B错误;C、根据“外源添加锰离子则促进T细胞增多并向肿瘤组织内的浸润”可知,锰离子可能提高了抗原呈递能力从而促进T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C正确;D、锰离子促进T细胞向肿瘤组织内的浸润,促进机体通过细胞免疫清除肿瘤细胞,证明锰离子可以促进机体通过细胞免疫产生更多的具有杀伤力的T细胞,D正确。故选B。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面小题: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存活。为了探究氧气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实验小组分别将酵母菌置于密封和通氧两种条件下进行实验,两组的培养液等量,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结果如图所示。15.下列关于酵母菌两种条件下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Ⅰ、Ⅱ对应的实验条件分别为有氧和无氧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两种条件下呼吸共有的变化C.酵母菌在曲线Ⅰ的实验条件下对能量的利用率更高D.曲线Ⅰ和Ⅱ测定过程中酵母菌体内产生CO2的场所相同16.下列关于两种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增长部分均符合S形增长B.酵母菌在两种条件下培养50h后的密度下降的原因相同C.酵母菌活菌需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D.曲线Ⅱ的种群密度显著低于曲线Ⅰ是由于受到酒精的毒害【答案】15.D16.A【解析】【分析】将酵母菌置于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下进行实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快速繁殖,故曲线Ⅰ为有氧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Ⅱ为无氧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15题详解】A、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快速繁殖,故曲线Ⅰ为有氧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Ⅱ为无氧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A正确;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是糖酵解,即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B正确;C、曲线Ⅰ为有氧的实验条件,相比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对能量的利用率更高,C正确;D、曲线Ⅰ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曲线Ⅱ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场所不同,D错误。故选D。【16题详解】A、据图所示,两种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增长部分均符合S形增长,原因是空间有限、食物有限等,A正确;B、有氧条件下培养50h后的密度下降的原因是酵母菌密度过大,营养物质不足,无氧条件下培养50h后的密度下降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大量积累使得酵母菌死亡,下降原因不同,B错误;C、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计算的不仅是活的酵母菌,也会将死的酵母菌计数在内,C错误;D、曲线Ⅱ的种群密度显著低于曲线Ⅰ是无氧呼吸产生的ATP较少以及酒精的毒害作用,D错误。故选A。17.为了从苹果园中分离出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科研人员选择了如下的筛选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①从苹果园土壤中采集土样后用清水配制得到土壤悬液B.步骤②为对细菌的富集培养过程,培养基中应添加尿素和琼脂C.步骤③采用涂布平板的方法,获得的单菌落均为纤维素分解菌D.步骤④可以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活性的大小来评估菌的分解效率【答案】D【解析】【分析】(1)液体培养基:不含凝固剂(如琼脂),呈液体状态。用途:扩大培养获得大量菌种、常用于工业生产。(2)固体培养基:含凝固剂(如琼脂),呈固体状态。用途:分离、计数、鉴定等。要将土壤稀释液中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分离出来,培养基的配方设计思路是培养基中除含有细菌必需的碳源、水、无机盐外,只含有纤维素一种碳源。【详解】A、步骤①从苹果园土壤中采集土样后用无菌水配制得到土壤悬液,A错误;B、步骤②为对细菌的富集培养过程,是液体培养基,不需要添加琼脂,B错误;B、步骤③采用的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不一定是单菌落,只有当稀释度足够高时,获得的才是单菌落,获得的菌落是否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用鉴定培养基进行鉴定,C错误;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分解能力越强,纤维素酶活性越强,步骤④可以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活性的大小来评估菌的分解效率,D正确。故选D。18.下图中甲、乙为基因型AaBb的动物个体减数分裂中的两个细胞图像,两个细胞来自同一原始生殖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除图示信息外若无其他变异,乙细胞有4种可能基因型C.两细胞内的每个染色体组中均含有一套完整的遗传信息D.减数分裂形成甲、乙细胞的过程中可能都有等位基因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A、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B、除图示信息外若无其他变异,若乙为精细胞则有四种基因型,若为卵细胞则有一种基因型,B错误;C、甲细胞含有染色单体,含有两套完整的遗传信息,C错误;D、减数分裂形成甲、乙细胞的过程中可能都有等位基因分离,D正确。故选D。19.棉花幼果获得的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幼果脱落。为研究外源赤霉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研究人员选择棉花植株第4个枝节主茎上的叶片或幼果用赤霉素(GA)处理24小时后为植物提供14C标记的CO230分钟,再检测放射性,具体处理和结果如下:组别1234处理检测放射性强度叶片97%76%92%83%幼果3%24%8%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能影响光合产物调配,促进光合产物向激素处理部位运输B.第一组叶片光合产物向幼果的输出最少,不利于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C.向叶片喷洒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既促进果实发育又能提高棉花的保果率D.14C在转移至幼果之前的原子转移途径通常为CO2→三碳酸→三碳糖→蔗糖【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自变量为赤霉素处理的部位,因变量为光合产物调配,以检测叶片和幼果的放射性强度为指标。【详解】A、通过比较一、二和四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可知,用GA单独处理叶片和幼果,检测到的放射性强度均增加,因此推导出赤霉素能影响光合产物调配,促进光合产物向激素处理部位运输,A正确;B、第一组中单独用GA处理叶片,输入幼果中的光合产物反而比不处理的情况(第四组)下少,导致光合产物在叶片积累,会抑制叶片光合作用进行,同时幼果会因为缺少光合产物而脱落,B正确,C错误;D、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三碳酸是一种在光合作用中参与二氧化碳固定的化合物,完成固定后,三碳酸接收来自NADPH和ATP释放的能量,被NADPH还原为三碳糖。暗反应生成的三碳糖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转变为蔗糖,因此C原子的转移途径通常为CO2→三碳酸→三碳糖→蔗糖,D正确。故选C。20.研究人员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EcoRⅠ、NotI单独或联合剪切了某生物遗传物质的扩增产物。所得片段电泳结果如图所示(1kb=1000个碱基对)。已知同种酶切所得片段大小均不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含有104个碱基对B.该遗传物质内有1个EcoRI和1个NotI的酶切位点C.若只用NotI对该核酸进行酶切,电泳结果为2个条带D.使用两种酶进行酶切时,酶切若不彻底会导致双酶切条带数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使用EcoRⅠ酶切后形成两个DNA片段,分别为6kb、4kb,可知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为10kb。【详解】A、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可以识别并附着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对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一类酶,简称限制酶。因此推断出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使用EcoRⅠ酶切后形成两个DNA片段,分别为6kb、4kb,可知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为10kb,即含有104个碱基对,A正确;BC、若该DNA分子为线性DNA,则该遗传物质内有1个EcoRI和1个NotI的酶切位点,酶切位点分布为;若该DNA分子为线性DNA,则该遗传物质内有2个EcoRI和1个NotI的酶切位点,酶切位点分布为,B错误;C、根据B选项分析可知,该DNA上有1个NotI酶切位点,若为线性DNA,只用NotI对该核酸进行酶切,电泳结果为2个条带;若为环状DNA,只用NotI对该核酸进行酶切,电泳结果为1个条带,C错误;D、DNA酶切反应不彻底,电泳图谱会产生额外的条带。比如本来一个大片段彻底切开后可以产生3个小片段.如果不彻底切开,那电泳的时候就会又有大片段,又有两两组合的中等判断,也会有3个小片段,D错误。故选A。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地处浙江省开化县,包括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等3个保护地以及连接以上自然保护地之间的生态区域。试点区内的森林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湿地等多种类型,涵盖了313个物种,其中101个特有种,是我国最大的一级大型保护动物黑麂的栖息地,现有黑麂500~800只,约占全球数量的10%。(1)建立国家公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___________保护措施,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可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层次的保护。(2)试点区内不同类型森林群落的划分主要依据群落的___________。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相比,___________的垂直结构复杂,___________的时间结构明显。(3)黑麂的种群密度不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而常常采用足迹和粪便等活动痕迹辅助调查,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黑麂种群密度低的主要原因在于___________和人为捕杀,通过保护区可以使黑麂得到有效的保护。(4)黑麂主要以草本植物为食,若黑麂在单位时间内的同化量为a,粪便量为b,呼吸消耗量为c,则黑麂的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部分占___________%。【答案】(1)①.就地②.遗传(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2)①.物种组成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温带落叶阔叶林(3)①.黑麂数量少,野外难以观察到实体,但在生境中会留下足迹和粪便等活动痕迹,且活动痕迹与种群密度正相关②.栖息地的丧失(破碎化)(4)100(ac)/a【解析】【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物种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小问1详解】建立国家公园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国家公园可以对生物多样性的各个层次进行保护。【小问2详解】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相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多样性更多,垂直结构更复杂。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随季节变化变化,群落的结构和外貌也随之发生有规律地变化。故温带落叶阔叶林时间结构较明显。【小问3详解】由于黑麂数量少,野外难以观察到实体,但在生境中会留下足迹和粪便等活动痕迹,且活动痕迹与种群密度正相关,故调查黑麂的种群密度不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而常常采用足迹和粪便等活动痕迹辅助调查。由于栖息地的破碎和人为捕杀,黑麂种群密度低。【小问4详解】黑麂在单位时间内的同化量为a,呼吸消耗量为c,其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ac,故黑麂的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部分占(ac)/a×10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已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易错点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计算。22.图1为抗利尿激素(ADH)的结构示意图,ADH又称血管升压素,是一种九肽,在人体渗透压和血容量的调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图2为ADH的分泌及对生命活动的部分调节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ADH的结构中含有肽键___________个。(2)当人体饮水不足、脱水、食物过咸等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即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进而引起渗透压调节中枢___________兴奋,通过反射调节机体释放ADH以及主动饮水;ADH通过___________运送,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渗透压恢复。从作用结果看,渗透压调节属于___________调节,从调节方式看,渗透压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调节。(3)人体在特殊原因造成大出血时,血容量减少,机体进入紧急应激状态:一方面___________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出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引起全身毛细血管___________,使容量血管内储存的血液进入循环,意义是___________;另一方面,血容量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对心肺感受器的刺激减弱,经迷走神经传入下丘脑的冲动减少,引起ADH分泌___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4)综上可知,引起ADH释放的因素很多,主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答案】(1)8(2)①.外负内正②.下丘脑③.体液④.(负)反馈⑤.神经体液(3)①.交感②.收缩③.使循环血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保证重要器官心、肺、脑的血液供应④.增多⑤.减少尿液带走的水量,缓解血容量减少(4)①.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②.血容量(减少)【解析】【分析】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面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相反,当人饮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少,也就减少了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肾排出的水分就会增加,这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就恢复正常【小问1详解】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ADH是由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含有肽键8个。【小问2详解】当人体饮水不足、脱水、食物过咸等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Na+内流,即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进而引起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兴奋,通过反射调节机体释放ADH以及主动饮水;ADH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渗透压恢复。在该调节过程中,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并且这种调节方式维持了机体的稳态,从作用结果看,属于负反馈调节。【小问3详解】人体在特殊原因造成大出血时,血容量减少,机体进入紧急应激状态: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出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引起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使容量血管内储存的血液进入循环,意义是使循环血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保证重要器官心、肺、脑的血液供应;另一方面,血容量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对心肺感受器的刺激减弱,经迷走神经传入下丘脑的冲动减少,引起ADH分泌增多,ADH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新收,减少尿量,从而缓解血容量减少。【小问4详解】由(2)(3)可知,引起ADH释放的因素主要与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和血容量减少有关。23.某雌雄同株植物,籽粒有长粒和圆粒两种表型,分别受7号染色体上的A、a基因控制。种植中发现圆粒和长粒纯合子产量低,长粒杂合子的产量高但是种植之后子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且难以筛选出高产个体。为了培育出依据粒形就可知产量的高产长粒品种,研究人员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了两个带有不同隐性致死基因的长粒杂合子甲和乙,两株个体自交子代中长粒纯合子均无法存活。回答下列问题:(1)A与a基因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长粒杂合子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从根本来说是___________的结果。(2)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甲、乙两株个体自交子代中长粒纯合子均无法存活,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3)为了鉴定甲和乙的致死基因是否分布在相同基因座位上,研究人员将甲和乙进行杂交,并分析子代长粒和圆粒的比例。若___________,则两个体致死基因位于相同基因座位;若___________,则两个体致死基因位于不同基因座位。(4)经测定,甲、乙个体的致死基因分别为d1和d2,均位于7号染色体的同一基因座位上。请写出甲、乙长粒个体杂交得到子代的遗传图解(同源染色体上相应位置不含致死基因用“+”表示)___________。若将甲、乙杂交所得的F1自交,F2个体中高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答案】(1)①.碱基(碱基对;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②.(等位)基因分离(2)①.基因重组②.致死基因与A基因分布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子代长粒纯合子内隐性致死基因纯合(3)①.长粒∶圆粒=2∶1②.长粒∶圆粒=3∶1(4)①②.2/5【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去,产生配子比例是1:1。【小问1详解】A和a是等位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二者主要区别是碱基(碱基对、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长粒杂合子的产量高但是种植之后子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长粒是显性性状,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这是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小问2详解】转基因技术是人为的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的技术,原理是基因重组;用+表示导入的隐性致死基因,两个带有不同隐性致死基因的长粒杂合子甲和乙自交子代中长粒纯合子均无法存活,可能的原因是致死基因与A基因分布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子代长粒纯合子内隐性致死基因纯合,即导入了基因的植株产生了A+和a的配子,子代A+A+、A+a、aa的比例为1:2:1,但A+A+致死,所以子代没有长粒纯合子。【小问3详解】如果两个体致死基因位于不同基因座上,即使两条染色体上都含有致死基因,也不会致死,如果位于相同的基因座上,则会纯合致死。因此当选择甲和乙(二者基因型都是A+/a)进行杂交,子代中A+A+:A+/a:aa=1:2:1,当两个体致死基因位于相同基因座上A+A+致死,长粒∶圆粒=2∶1,当位于不同的基因座上,都不会致死,长粒∶圆粒=3∶1。【小问4详解】甲、乙个体的致死基因分别为d1和d2,均位于7号染色体的同一基因座位上,当二者杂交,甲产生的配子Ad1和a,乙产生的配子Ad2和a,子代中Ad1Ad2(致死):Aad1:Aad2:aa=1:1:1:1,遗传图解如下:。甲乙杂交的F1自交,F1中Aa+d1:Aa+d2:aa++=1:1:1,Aa+d1自交AAd1d1:Aa+d1:aa++=1:2:1,,同理Aa+d2自交AAd2d2:Aa+d2:aa++=1:2:1,aa++自交,子代中aa++占4分,同时Ad1d1和AAd2d2致死,因此子代中Aa+d1:Aa+d2:aa++=2:2:6,高产植株即杂合子的比例为2/5。24.2022年10月25日的科学期刊上,发布了一项新的基因递送——CDB遗传转化技术。该技术无需进行组织培养,在非无菌条件下,使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外植体浸泡过程,就能在这些植物中进行有效的转化或基因编辑。下图为运用CDB技术将目标DNA片段递送到甘薯的操作示意图,目标DNA片段能敲除甘薯细胞中的PDS基因,从而引起植株白化。注:GFP基因为整合在Ti质粒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农杆菌中能控制荧光蛋白的合成。回答下列问题:(1)转化农杆菌。上图过程①常用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过程②重组质粒导入发根农杆菌的过程中需要用___________处理农杆菌,使之进入感受态,吸收外源DNA,再通过___________检测,选出完成转化的农杆菌。(2)转化植物体。a.传统的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方法一般是借助农杆菌,将目的基因先导入植物的愈伤组织,然后再通过愈伤组织___________过程,形成根、茎的顶端分生组织;或者是将愈伤组织通过___________培养,获得单个胚性细胞,再诱导形成___________,最终获得转基因试管苗,从愈伤组织到获得转基因试管苗的培育过程中均需要在___________、适宜的温度、光照、PH等环境条件下进行。b.采用CDB方法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方法是通过发根农杆菌巧妙地在植物___________处实施转化,过程③完成转化的茎切段经培养能长出不定根是由于茎切段获得的生长素___________细胞分裂素,从而诱导生根。过程④可以利用___________技术鉴定并筛选出阳性根切段,经过过程⑤诱导生芽后获得转基因植物体。与传统方法相比,CDB方法获得转基因植株的优点是___________(答出2点)【答案】(1)①限制酶和DNA连接酶②.氯化钙③.(绿色)荧光(2)①.再分化②.液体悬浮③.胚状体(体细胞胚)④.无菌⑤.根茎交接(茎基部,茎切口)⑥.大于⑦.PCR(DNA分子杂交)⑧.时间短(速度快);无需严格的无菌条件【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①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③④⑤表示再分化。【小问1详解】①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农杆菌是微生物,要把目的基因导入农杆菌,需要用氯化钙处理农杆菌,让其处于易于吸收DNA的感受态。由于重组质粒中含有GFP基因,转化的农杆菌会发出绿色荧光,故可以通过绿色荧光检测,选出完成转化的农杆菌。【小问2详解】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过程可以形成根茎的顶端分生组织。愈伤组织也可以通过液体悬浮培养,获得单个胚性细胞,再诱导成胚状体,获得转基因试管苗。从愈伤组织获得试管苗的过程中,需要光照、适宜的温度、pH,以及无菌的环境。据图可知,用农杆菌浸泡茎切断,可以通过发根农杆菌在植物的茎切口处实施转化。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过程③培养能长出不定根需要的生长素大于细胞分裂素。过程④可以提取细胞中的DNA,用PCR鉴定并筛选出阳性根切断。与传统的方法相比,CDB方法获得转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