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四中恩施高中夷陵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合评测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四中恩施高中夷陵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合评测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四中恩施高中夷陵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合评测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北省襄阳四中恩施高中夷陵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合评测历史试题_第4页
湖北省襄阳四中恩施高中夷陵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合评测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襄阳四中、恩施高中、夷陵中学2024年6月高二联合测评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6月24日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山东滕州黄家岭出土的汉画像石拓片。在拓片中,上格为“迎谒”和“锻冶”图,下格为一个包括耕、糖、种的综合农耕场面。该拓片可以用来说明汉代()A.土地兼并问题的长期存在 B.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C.不同阶层间矛盾的尖锐化 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豪强地主的田庄中才会汇集“迎谒”的社会活动,“锻冶”“农耕”等经济活动,画像表现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直接体现土地兼并,更无法说明其长期存在,排除A项;画像石与“不同阶层间矛盾”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相关政府经济政策变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2.淳熙八年(1181)以朱熹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对岳飞的评价仍有一定的保留,如“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只是他犹欲向前厮杀”。至嘉定十七年(1224),史学家李埴评论岳飞时,却已摆脱了上述评价模式,变为“更称其勇与义、才与德兼二长”。这一变化()A.反映了两宋重文轻武的时代特征 B.源于士大夫群体对岳飞认知深化C.体现了士大夫重视理学的教化功能 D.实质是学者对岳飞形象的政治评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南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展现了南宋时期士大夫群体对岳飞的评价变化,由批评其作战方式到赞扬其才德兼备,更关注与塑造其义、德等精神,反映了士大夫群体因重视理学的社会教化功能而对岳飞形象的改造,C项正确;材料中后期对岳飞赞扬为主,与重文轻武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所指变化,是由“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只是他犹欲向前厮杀”变到“更称其勇与义、才与德兼二长”,这种变化反映了“士大夫群体对岳飞认知的深化”,而这种认知深化是源于“已摆脱了上述评价模式”,排除B项;材料所呈现的全都是士大夫群体对岳飞形象的评价,不涉及政治评价,排除D项。故选C项。3.下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单位:%)。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年代宝钞白银谷物和绢布1402~1424(明成祖)82.5116.51424~1425(明仁宗)66.7033.31425~1435(明宣宗)22.52.5751435~1449(明英宗正统年间)064.835.21450~1456(明代宗)090101457~1464(明英宗天顺年间)093.96.11464~1487(明宪宗)01000A.明朝后期物价恶性膨胀 B.专制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削弱C.老百姓生活的日益贫困 D.宝钞崩溃是白银货币化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从明成祖至明宪宗,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媒介从宝钞逐步改为白银,至明宪宗时期白银的使用达到100%,说明金融形态已经从纸币(政府发行)转向金属货币,这一转变是政府对于金融的控制力逐渐削弱的体现,B项正确;白银货币化带来明朝物价稳定,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从材料中也无法看出百姓生活的日益贫困,排除C项;宝钞崩溃是白银货币化直接原因,并非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4.古代中国重要传统城市,大都因其政治地位而获得发展,或者是缘于地处交通枢纽与军事要塞。到近代,沿海沿江出现了一些新型城市的崛起,其城市功能发生质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的商业贸易迅速发展 B.近代造船业的兴盛C.传统城市发展遭遇瓶颈 D.国家治理模式调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根据题干可知,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政治中心或者军事中心、交通要塞;材料中提到提到近代城市功能发生质变,说明近代城市的功能不是政治中心、军事中心、交通要塞,而是经济功能,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近代航运多为外国商船,本国制造有限,排除B项;据材料无法推知近代新型城市的崛起是因传统城市发展遭遇瓶颈,排除C项;新型城市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而非国家治理模式调整,排除D项。故选A项。5.五四运动(1919年)前后,女人们意识到高领妨碍脖颈转动,衣领禁锢了身体的自由,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废领运动。去掉了领子,将领口做成圆形、方形、鸡心形、钻石形等样式,并在领口装点各种花边、领结等,还做成海军领、青果领等西式时装领子。当时的服饰改革()A.推动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导致中国传统服饰的消亡C.促使妇女地位的显著提高 D.体现服装的中西合壁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四运动(1919年)前后(中国)。根据材料“五四运动(1919年)前后,女人们意识到高领妨碍脖颈转动,衣领禁锢了身体的自由……还做成海军领、青果领等西式时装领子”,反映妇女们追求服饰自由和思想解放,D项正确;A项是在甲午战争后,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促使妇女地位的显著提高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6.下图为1949~2021年《人民日报》关于乡村医生报道数量的统计。其中,1960~1976年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 B.人民卫生健康意识的提高C.政治运动对新闻领域的冲击 D.国家医疗工作重点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492021年《人民日报》关于乡村医生报道数量的变化统计,其中,1960~1976年爆发式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65年毛泽东指示,要求“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巡回医疗队深入农村,因此,国家政策调整是1960~1976年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21世纪以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建立,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卫生健康意识是在逐步提高,不能得出19601976年乡村医生报道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卫生健康意识的提高,排除B项;因为国家政策的调整促使19601976年乡村医生报道数量增加,而不是新闻领域的报道所致,排除C项。故选D项。7.随着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市民阶级由一个从事工商业的普通社会集团变成一个为王侯政权所承认的合法集团,封建贵族和王权再也无法忽视他们的利益诉求,甚至会与市民阶级中的代表进行谈判协商,就公共问题达成一致。这反映出当时的欧洲()A.城市逐渐摆脱封建势力的控制 B.社会权力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C.资本主义萌芽获得了快速发展 D.国王的权力进一步遭到了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市民阶级由一个从事工商业的普通社会集团变成一个为王侯政权所承认的合法集团,封建贵族和王权再也无法忽视他们的利益诉求,甚至会与市民阶级中的代表进行谈判协商,就公共问题达成一致”可知,材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民阶级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上升,以至于封建贵族和国王不得不重视并与他们进行谈判协商。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的欧洲社会权力结构的多元化趋势,B项正确;城市逐渐摆脱封建势力的控制”虽然在中世纪后期确实有发生,但题目并没有直接提到这一点,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获得了快速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世纪后期的经济变化,但题目主要讨论的是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而不是经济发展,排除C项;材料主旨“社会权力结构的多元化趋势”,而“国王的权力进一步遭到了削弱”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1522年,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是一个土著印第安人为主导的国度,但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其人口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下表)据此可推断()年份总人数土著人口非土著人口人数占比人数占比1611年155381490895.9%6304.1%1700年192931548980.3%380419.7%1751年240221010942.1%.1391357.9%1801年52591828115.8%4431084.2%A.殖民者对拉美实施残暴统治 B.列强加速了对拉美的资本输出C.工业革命推动人口迁移活动 D.拉丁美洲社会转型出现了逆转【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根据材料可知从1611年到1801年哥斯达黎加的土著人口迅速减少,非土著人口迅速增长,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殖民者通过武力和疾病等C因素使大量土著人口减少,并将大量黑奴运到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反映了殖民者在拉美实施残暴统治,A项正确;拉丁美洲社会转型开始出现了逆转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拉美的人口结构变化,体现本地人口减少,欧洲殖民者从事的罪恶的黑奴贸易的商品输出,排除D项。故选A项。9.18世纪80年代,美国的民众主义代表认为民主政府的真义在于“所有权力来自于广大人民,代表的选举、所授予权力的限度、掌权时间长短,都必须以人民出于‘安全和便利’的考虑为准”;而精英主义代表则认为,如果人民把所有权力保留在自己手中,不委托给任何官员或代表,那只不过是一种“完全的无政府状态”,上述材料反映()A.新宪法颁布激化了国内矛盾 B.两党斗争激烈阻碍政治自由C.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博弈 D.阶级立场影响对民主的看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可知,美国1787年新宪法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的政治想象力,处于不同社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民主采取了不同的解释话语,体现了双方的政治意图和价值取向的不同,C项正确;材料确实有涉及到1787年宪法,但是没有体现对国内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党派斗争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而且美国两党制的形成时间是19世纪上半期,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双方的阶级立场,排除D项。故选C项。10.马克思在1870年时认为:“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但到了1871年4月马克思却称赞巴黎工人说:“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历史上还没有过这种英勇奋斗的范例”,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巴黎人开创了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B.工农联盟的构建扩大了公社的实力C.马克思主义成为公社运动指导思想 D.革命形势的变化和革命首创的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有材料可知,1870的时候马克思认为资本主发展还属于上升时期,时机还不成熟,推翻资本主义政府都是愚蠢的行为。随着普法战争中法国的战败,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其实践和巴黎人民的革命斗争,制度首创精神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D项正确;巴黎公社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只是无产阶级革命,排除A项;巴黎公社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也不是巴黎公社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表为19261939年苏联人口的统计数据表。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苏联()年份、总人口(亿)城市人口(亿)城市人口占比(%).农村人口(亿)农村人口占比(%)19261.470.261791.2182.119391.710.5632:9·11567.1A.城乡间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 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 D.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61939年苏联。1926~1939年间的苏联正值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期间,在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图表中“城市人口”及“城市人口占比”均显著增加的现象即为其产物,工业化推动苏联城市化水平,C项正确;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及占比的变化无法体现城乡差距,排除A项;沙俄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材料信息中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12.美国电影《绿皮书》主人公是一个美国非裔钢琴。他从小接受完整的西方音乐教育,获得博士学位,精通多国语言,完全是一个白人精英知识分子形象。然而当他在美国南方各地进行钢琴巡演时,依然不能与白人一起用餐,不能用白人的卫生间,甚至被警察刁难关进监狱。上述材料说明()A.殖民话语具有矛盾性 B.殖民主义带来的双重影响C.新殖民主义的隐蔽性 D.殖民文化的本真性被消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美国)。由材料及所学可知,英法殖民者带来的殖民文化和奴隶思想一直存在于“高贵”的白人种群众,在美国南方尤为普遍,所以电影的主人公在经过教化、文明化、西方化后依然不能进入白人群体,这表明殖民话语是自相矛盾的,殖民者一方面促进殖民主体不断文明化,另一方面又以本体论式的劣等性对这种趋势加以抵制,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殖民主义的双重影响,排除B项;新殖民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强国对非西方国家实施的一种侵略政策和手段,材料不符合,排除C项;殖民文化的本真性被消解指的是殖民话语不是单向流动的,被殖民文化在接受的殖民话语同化过程中会进行无意识反抗,从而消除原有殖民文化的影响,体现出自我文化的特性,材料未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3.下午是一幅名为《斯大林与希特勒》的漫画,画面中的英文为“EASTERNFRONTIER.(东部边境)”。该漫画主要表明()A.苏德战争的残酷性 B.国际关系的复杂性C.加强合作的迫切性 D.二战爆发的必然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前(苏德)。据材料“《斯大林与希特勒》”“EASTERNFRONTIER”(东部边境)“SOMEONEIS……FORAWALK”(某人带某人散步)及所学可知,希特勒为了执行1939年4月制定的闪击波兰的“白色方案”,避免过早地与苏联发生冲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所以愿意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决定放弃与英、法共同对抗纳粹德国,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才出现了漫画现象,说明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B项正确;“SOMEONEIS……FORAWALK”,说明苏德战争还没有爆发,排除A项;材料中代表的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国家分别从自身利益出发“相携散步”,这种合作实际是一种妥协或暂时的一种策略,不能得出加强合作的迫切性,排除C项;从材料无法看出二战爆发的必然性,排除D项。故选B项。14.据统计,美国大公司收入税占联邦政府税务率的比例1970年为17%,1980年为12.5%,1984年进一步削减到7.8%;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税的比例1970年为23%,1980年为30.5%,1984年则增加到36.8%。这反映了()A.原有经济政策的延续 B.国家福利政策的缺陷C.国内贫富差距的缩减 D.资本主义政权的本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据材料“1984年进一步削减到7.8%”“1984年则增加到36.8%”可知大公司的税收不断减少,但是个人纳税的比重的逐年上升,说明资本主义政权本质上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阶级剥削的本质从未改变,D项正确;“滞胀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政策,逐渐转向新自由主义,排除A项;材料无从体现福利政策的缺陷,排除B项;材料中大公司的税收逐渐减少,但是个人税收不断增加,说明阶级剥削依然严重,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表为1963年——1992年第三世界贸易政策方向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据此可知()方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963—19731973—198019801992大力开放贸易6.95.96.4适度开放4.91.62.3适度反贸易4.0.1.7,0.2;强烈反贸易1.60.10.4A.合理的经济秩序逐步建立 B.第三世界推动全球化进程C.全球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D.全球化助推动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3年——1992年第三世界。据材料“第三世界贸易政策方向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可知,20世纪后半期第三世界开放程度越大,经济增长越高,反贸易程度越深,增长率越低,说明顺应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经济发展,D项正确;表格内容无法体现经济秩序是否建立,排除A项;材料强调第三世界贸易政策方向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没有体现其对全球化的贡献,排除B项;全球治理体系是指全球范围内规范和管理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等方面的各种机制的总和,材料反映第三世界贸易政策方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涉及全球治理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丝绸之路与文物保护】材料一材料二关于汉唐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图3汉西域诸国图(南宋绘):注:图中部分文字为: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部刺史,以酒泉诸郡为凉部。图4注:图中文字为:……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赉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於此冤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1)比较材料一中图1、图2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指出汉唐丝绸之路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答案】(1)变化:交通路线多样:汉代对外贸易以陆路为主,唐代海陆并重;达到范围更广泛: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由亚平宁半岛转移到伊比利亚半岛,海上丝绸之路的西方终点由印度半岛南端转移至波斯湾;交往的程度更深:沿路交往的国家、地区、民族增多,物品种类增多;线路上更丰富多样:丝绸之路由向西发展的单向线路转变成以唐帝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盛况。起点多元化:汉朝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而唐朝的起点有长安、扬州、明州等更加多元(任答2点即可)原因: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造船航海技术等技术的进步;唐朝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唐朝综合国力强盛,具有国际吸引力(任选2点)(2)图3为二手史料,可用于研究西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情况。图4为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敦煌壁画艺术特色(或答可用于研究唐朝丝路贸易情况,或佛教传播情况。)综合两则史料,都反映了汉唐时期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古代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参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唐(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图1汉朝丝绸之路和图2唐朝丝绸之路可知,交通路线多样:汉代的对外贸易以陆路为主,唐代海陆并重;达到范围更广泛: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由亚平宁半岛转移到伊比利亚半岛,海上丝绸之路的西方终点由印度半岛南端转移至波斯湾;交往的程度更深:沿路交往的国家、地区、民族增多,物品种类增多;线路上更丰富多样:丝绸之路由向西发展的单向线路转变成以唐帝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盛况。起点多元化:汉朝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而唐朝的起点有长安、扬州、明州等更加多元。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可知,唐朝比汉朝有多方面的变化和优势,如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造船航海技术等技术的进步;唐朝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唐朝综合国力强盛,具有国际吸引力。【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唐(中国)。史料价值:据图3“汉西域诸国图”名称可知,其可用于研究西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情况;汉西域诸国图是南宋绘,因此是二手史料。据图4敦煌莫高窟“胡商遏盗图”是唐朝所作,属于一手史料,据图4的名称及其文字内容“……汝等应当一心称观音菩萨名号”可知,其可用于研究唐朝丝路贸易情况,或佛教传播情况;也可以从图片中的敦煌莫高窟出发,用于研究敦煌壁画艺术特色。最后综合两则材料,都反映了汉唐时期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古代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参考。17.【科学理论与工人运动】材料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30、40年代。西欧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它的主要标志是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些斗争超越经济斗争的范围,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统治。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它指导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前进。——摘编自王学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材料二他们的早期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争取缩短工时,二是参加选举,争取把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人选进地方政府和议会。欧洲革命失败以后,虽然有一批“四八年战士”为了躲避反动政府的搜捕流亡到美国,并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但主要是在德国移民中传播,其影响极其有限,真正能够影响美国工人运动的却是空想社会主义、冒牌社会主义等。据估计,直到1850年,在美国的制造业中,手工工场的产品仍占总生产量的70%,手工工人仍占压倒性多数。在整个19世纪上半期,美国的工人运动一直是分散的、规模不大的,不但没有全国性行动,甚至在一个城市中也不能步调一致。尽管也发生过罢工,出现过早期的工会组织,建立过工人党,但都是短暂的,缺乏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政治要求。——摘编自张友伦《试论美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关于美国和西欧工人运动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相较于欧洲工人运动,美国早期工人运动的不同点。【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工人阶级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科学理论的指导。影响: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觉醒;工人改良主义增强;对欧洲的民主政治改革产生深刻影响;对以后的国际工人运动起了很大的借鉴意义。(2)不同点:采取温和改良方式;理论贫乏、思想混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流动性强和分散性强;规模较小,发展缓慢。(任选3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欧洲)。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经济、阶级、思想等角度分析,得出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工人阶级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西欧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结合所学从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觉醒;工人改良主义增强;对欧洲的民主政治改革产生深刻影响;对以后的国际工人运动起了很大的借鉴作业等角度回答。【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不同点:据材料二“其后的自由州与奴隶州之间的斗争经常以自由州的退让而暂时达成妥协,不具备任何社会革命的形势。”可得出,多采取较温和的合法斗争形式;据材料二“能够影响美国工人运动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冒牌社会主义和改头换面的改良主义。工业无产阶级十分弱小,不断在流动。”可得出,理论贫乏、思想混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流动性强;据材料二“在整个19世纪上半期,美国的工人运动一直是分散的,规模不大的,不但没有全国性行动,甚至在一个城市中也不能步调一致。”可得出,较为分散、规模较小;据材料二“尽管也发生过罢工,出现过早期的工会组织,建立过工人党,但都是短暂的,缺乏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政治要求,没有对资产者构成重大的压力。”可得出,发展缓慢。18.【法国外交政策变化】材料一一战后的英国沉迷于19世纪欧洲均势政策的成功之中,无视自己力量的衰弱和整个体系已经发生的变化,推行了扶德抑法的政策。它简单机械地以为,欧洲力量的天平向战胜国法国倾斜,那么威胁就主要来自法国。这说明,英国在一战后确定国家间的战略利益关系时,仅仅考察了实力关系,而没有认真考虑纳粹德国对于国际秩序的挑战。一战后英国领导人的外交政策一直停留在维持一种“虚幻”的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无视国际体系中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扶德抑法这样一种错误的政策,不仅没有维护和平,而且带来了它后面持续的对德绥靖政策,把法国和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拖入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之中。——摘编自宋伟《位置现实主义:一种外交政策理论》材料二1948年3月17日,法国与比利时、卢森堡、荷兰、英国签订《关于经济、社会、文化合作和集体正当自卫的条约》(简称《布鲁塞尔条约》)并成立五国共同组成的“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在条约谈判过程1,法国外长皮杜尔指出“只有美国的帮助,才能有效地解决欧洲国家抵御侵略的问题”。——摘编自沈志华《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材料三1958年9月17日,戴高乐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交备忘录“有必要从世界政策和战略高度上建立包含美、英、法三国的组织,这个组织应有责任在所有影响到世界安全的政治问题上做出共同的决定……倘若美英两国不接受法国的建议,法国将不再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工作,至少也要保留修改公约或退出该组织的权利”。摘编自姚百惠《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法政策研究关于“三国理事会事件”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从“扶德抑法”影响角度分析该政策为什么是“一种错误的政策”。(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法国对美国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原因。【答案】(1)主要矛盾:英法矛盾,法德矛盾。影响:加剧了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助长了德国的法西斯势力,推动对德绥靖政策;引发了新的世界大战。(任选2点)(2)变化:从依赖美国到追求法国的独立自主。原因:二战后初期,法国实力衰落,面临经济恢复等现实问题;美苏两极格局使法国受到安全的威胁(任选1点)20世纪50年代末欧洲联合的深入;戴高乐主义的推动;法国经济的恢复,政治影响力的上升(任选2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世界)。第一小问主要矛盾:根据材料一“它简单机械地以为,欧洲力量天平向战胜国法国倾斜,那么威胁就主要来自法国。”结合所学得出英法矛盾,法德矛盾。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扶德抑法这样一种错误的政策,不仅没有维护和平,而且带来了它后面持续的对德绥靖政策,把法国和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拖入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之中。”得出加剧了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助长了德国的法西斯势力,推动对德绥靖政策;引发了新的世界大战。【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1948年3月17日,……,法国外长皮杜尔指出‘只有美国的帮助,才能有效地解决欧洲国家抵御侵略的问题’”和材料三“1958年9月17日,戴高乐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交备忘录‘有必要从世界政策和战略高度上建立包含美、英、法三国的组织,这个组织应有责任在所有影响到世界安全的政治问题上做出共同的决定……倘若美英两国不接受法国的建议,法国将不再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工作,至少也要保留修改公约或退出该组织的权利’”得出,从依赖美国到追求法国的独立自主。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三中时间变化结合所学,从国家实力、外交环境等角度回答。如二战后初期,法国实力衰落,面临经济恢复等现实问题;美苏两极格局使法国受到安全的威胁;20世纪50年代末欧洲联合的深入;戴高乐主义的推动;法国经济的恢复,政治影响力的上升。19.【茶与茶文化】材料: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提神,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请阅读材料,结合“茶文化”的主题,提炼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示例1:茶文化的传播反映了西方殖民扩张的历史茶文化的传播不仅是一次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是西方殖民扩张历史的一个缩影。17、18世纪,伴随着殖民扩张的兴起和发展,东方的茶文化开始传入欧洲,茶叶的价格逐步下降,并在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日渐普及,茶叶消费成为了一种时尚和社交活动。茶叶的普及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文化。这种变化为西方殖民扩张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茶叶需求,欧洲国家纷纷在亚洲等地建立殖民地,通过贸易和掠夺获取茶叶资源。19世纪中叶,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等地,实现了茶叶的本地化生产。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茶叶的成本,也使得西方国家在茶叶贸易中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这一过程反映了西方殖民扩张的深化和转型,开始从单纯的贸易转向了对殖民地资源的直接控制和利用。表明欧洲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控制和管理。综上所述,茶文化的传播史,不仅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揭示了西方国家在殖民扩张过程中的侵略性和掠夺性,为我们理解西方殖民扩张的历史进程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示例2:茶文化的传播与西方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茶叶一直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从茶文化的传播史中,不仅看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还有这种交流对西方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17世纪,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的授权,中国茶叶开始大量进入欧洲市场。这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利益,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繁荣。茶叶的贸易活动不仅涉及商品交换,还促进了资本流动和商业网络的扩展,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茶叶的普及改变了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