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课件_第1页
《登高》教学课件_第2页
《登高》教学课件_第3页
《登高》教学课件_第4页
《登高》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情入境法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抓住诗中的意象,紧扣表现意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诗歌鉴赏方法整体感知——赏析诗歌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法知人论世字自称/世称诗风所处年代代表作品评价子美沉郁顿挫少陵野老/杜工部、杜拾遗公元712-770年,经历了“安史之乱”《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知人论世——沉郁顿挫“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沉郁顿挫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沉郁:顿挫:艺术形式思想内容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知人论世——创作历程杜甫(712-770年),杜甫一生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诗词作品风格明显不同。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二、困居长安时期三、战乱流离时期四、西南漂泊时期知人论世——创作历程杜甫祖父杜审言,为“文章四友”之首,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杜甫少时家境优渥。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二十岁后,他开始漫游生活,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二十四岁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落第,自己总结落第原因为“诗文不合主试考试郎脾味”,此后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代表作《望岳》。(35岁以前,712——747年)一、读书和漫游时期

知人论世——创作历程公元746年,35岁的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他到处奔走献赋却无人赏识,后任兵曹参军。不幸的遭遇也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35-44岁,747——756年)二、困居长安时期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家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漂泊流离,忧国伤时、抑郁悲愤。)知人论世——创作历程(45-48岁,756——760年)三、战乱流离时期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就是在这里写就的。53岁,严武死去,他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56岁,携家漂泊鄂、湘一带,59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途中病死。一生穷困潦倒,饱经忧患。(忧国忧民思想更深邃、诗风更纯熟。)知人论世——创作历程(48-59岁,760——770年)四、西南漂泊时期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9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56岁,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知人论世——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般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却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1、一般八句,共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偶句押韵,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3、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工整。律诗的起承转合:起:首联,破题或对景兴起,诗的开头承:颔联,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颈联,转折,开拓新意合:尾联,收束全篇好处:使诗歌结构严谨,波澜起伏,曲折有致。登高诗——指古人登高临远写景抒怀的诗歌总称。1.登高形式:山、台、楼、塔、亭……(如《登幽州台歌》)

2.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等。

3.常见主题:思乡怀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伤时悲己: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怀励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诵读感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顿挫孤独沉郁痛苦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整体感知凄楚悲伤王国维先生说:“《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秋’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探究:诗中哪些意象体现“悲秋”,思考形成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1.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整体感知——品诗中之景风、天、猿啸、渚、沙、鸟凛冽哀啼青、绿白、细盘旋意境高远整体感知——品诗中之景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回品味语言主观感受凄凉清冷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在写景时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呢?视觉(天、清渚、白沙、飞鸟)听觉(风声、猿声)有动(鸟飞)有静(天、渚、沙)有俯(渚、沙)有仰(天、鸟)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俯仰结合情景交融

对仗工整2.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无边:落叶之多萧萧:木叶摇落之声不尽:言长江之无穷滚滚:状江水之汹涌落木长江

生命的晚秋

时间的永恒衬托落木:叶落之后树之姿态——光秃秃而毫无生机的枝干,具有疏离之感。4.分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营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整体感知——赏析诗歌意境: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情感: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忧国伤时的感怆之情油然而生。5.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整体感知——赏析诗歌手法: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宋代评论家罗大经曾在《鹤林玉露》中评价《登高》的颈联:此十四字含有“八意”,即有“八重之悲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整体感知——赏析诗歌品味语言地之远也;(远离故土)万时之凄惨也

;(秋景荒凉)秋羁旅也;(羁旅之苦)作客久旅也;(常年漂泊)常整体感知——赏析诗歌品味语言衰疾也;(多病缠身)多病高迥处也;(渺小无助)台无亲朋也。(孤苦无依)独齿暮也;(年已迟暮)百年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句中“艰难苦恨”如何理解?人生艰难

时局艰难国家动荡不安;自己人到暮年、老弱多病,不受重用,不能为国出力而愁苦遗恨。苦恨:极恨。

艰难:既指国家,也指个人。——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年华逝去壮志未酬的无奈之感;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结合三秋图,你认为这首诗中包含了杜甫的什么“心”?请从自我、家运、国运三个角度进行思考。领悟诗心“三秋图,杜甫心”自我家运国运杜甫之心——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苦恨之心——颠沛流离、羁旅漂泊的悲愁之心——国运衰微、国难当头的忧虑之心

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命运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最上者,因其对苦难体会良深,于是更能理解别人之苦难,甚至在面对别人苦难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人,命运依旧坎坷,身份依旧卑微,但是灵魂却因此而不朽。全诗总结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整体感知——赏析诗歌仰望:云天秋风俯视:江水洲渚仰望:无边落木俯视:不尽长江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景抒情雄浑肃杀沉郁高远忧国伤时愁苦沉痛忧愤无奈全诗总结

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苍凉壮阔的长江秋景图,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抒发了思乡之情、羁旅之愁、多病之哀,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表现了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诗词从来就不止局限在诗人一方小小的书斋里,它更包含着心忧家国,胸怀天下的一份情怀,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他不仅是诗人,他是“诗圣”。课堂小结1.《登高》中,诗人面对落木和长江,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