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语言文字运用I(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语言文字运用I(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语言文字运用I(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语言文字运用I(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语言文字运用I(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I一、(23-24高一上·河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潘光旦先生认为,在中国讲社会学,最应该联想到的两个字是“群”与“伦”。社会学者所研究的对象,抽象地说是人群,而在中国的语境下,则不如用“伦”字表达得更加亲切。潘先生指出,“伦”有二义:类别与关系。类别是事物之间的一种静态关系,其根据为同异之辨;_____①______,表示互相影响。社会个体之间差异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社会关系得以发生的关键就在于辨别人我之间的差别,也就是群己之间的差别和界限。受潘先生“说伦”之启发,费孝通先生将中西社会的不同“格局”进行了一番推演。费先生指出,西方社会的结构类似于捆柴,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在社会中,这些单位是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以及个人与团体之间,划分得清清楚楚。这可以称为“团体格局”。______②_____,“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中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伦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因此,中国社会是一种差序格局。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下列生活现象中最能体现“差序格局”的一项是(

)A.《舌尖上的中国》的一位导演曾说,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得想办法种点菜。中国人把菜种上了阳台,种到了沙漠,甚至种到了太空。B.在中国的农村,大门基本上是不用上锁的。别人来借东西,如果家里没人,只管拿走,用完还回来就是了。C.“五服”制度是中国礼制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一种制度。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D.许多农村人外出务工,在城市里立住了足,买了房子,也要在老家盖一栋坚固漂亮的楼房,逢年过节回来住上几天。【答案】1.①关系则代表着一种动态②中国社会的结构则不同2.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前文“‘伦'有二义:类别与关系”,前面已解释了“类别”,此处需要填写的是对“关系”的定义,结合“类别是事物之间的一种静态关系”的内容和句式,这里应补充“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动态联系”,压缩在12字之内,可填“关系则代表着一种动态”。②处,需要补充的是对中国社会结构的描述,前文提到“西方社会的结构类似于捆柴”,后文“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意思是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西方不一样,这里应补充“中国社会的结构则不同”。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差序格局”强调的是以己为中心,社会关系像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亲疏有别。A.主要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和种植的热爱,与“差序格局”无关。B.体现了“熟人社会”的特点,没有体现“差序格局”。C.“五服”制度正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规定了不同的服丧制度,体现了亲疏有别的差序格局。D.主要反映了农村人口的流动情况和“安土重迁”的故土情结,与“差序格局”无关。故选C。二、(23-24高一上·广东梅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当你满怀期待地在景区停车场里找不到一个空位时,你是否想过,为什么这些景区之间不能信息互通、提前疏导,把游客合理地分配调节?我们生活在数字化时代,习惯了大数据带给我们的便利,然而不时出现的这些困扰,提醒着我们技术出现之后,___①___。世界五百强中排名第34位的中国中铁员工超过30万,却面临“人”的问题:在集团内,___②___,需要中转5个中间人才能找到。2020年,中铁启动了数字化转型的第一个工程——“信息贯通”。30万员工协同到中铁e通上工作,超过500个的入驻应用,基本实现一个平台覆盖所有项目的核心工作,协同办公效率提升超过40%。但仅打通人与人的联通是不够的,___③___,因此数字化转型的第二个工程“数智升级”就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人与物、甚至物与物的连接和感知。通过两大工程,中铁e通正在打通人、事、物之间的连接,让我们看到数字化给基建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的希望。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请根据材料内容,从两方面、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中国中铁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每句不超过15个字。【答案】3.①还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②一个员工想找到另一个员工③还要实现人与物的联通4.①信息贯通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或信息不贯通大大降低办公效率)②该行业需要数字化转型激发新活力。【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我们生活在数字化时代,习惯了大数据带给我们的便利,然而不时出现的这些困扰”可知,大数据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会出现一些困扰,可见提醒着我们技术出现之后,还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还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第二空,结合上文“却面临‘人’的问题”和下句“需要中转5个中间人才能找到”可知,是在讲一个员工想找到另一个员工很困难,需要中转5个中间人才能找到,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一个员工想找到另一个员工”。第三空,结合“因此数字化转型的第二个工程‘数智升级’就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人与物、甚至物与物的连接和感知”可知,需要实现人与物、甚至物与物的连接和感知,再结合“但仅打通人与人的联通是不够的”可知,还需要实现人与物的联通,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还要实现人与物的联通”。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简要概括中国中铁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信息在材料第二、三段。结合第二段“2020年,中铁启动了数字化转型的第一个工程——‘信息贯通’。30万员工协同到中铁e通上工作,超过500个的入驻应用,基本实现一个平台覆盖所有项目的核心工作,协同办公效率提升超过40%”概括出:信息贯通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或信息不贯通大大降低办公效率)。结合第三段“因此数字化转型的第二个工程‘数智升级’就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人与物、甚至物与物的连接和感知。通过两大工程,中铁e通正在打通人、事、物之间的连接,让我们看到数字化给基建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的希望”概括出:该行业需要数字化转型激发新活力。三、(23-24高一上·江西·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熊猫比较懒散,喜欢独自行动,都有自己的领地,而且活动范围较大。它们通过特殊的气味标志领地、宣示主权。①大熊猫显著的特征是有6个脚指头,②它们擅长爬树,③喜欢在树上舒舒服服地睡觉;④且有着锋利的牙齿,⑤专门用来啃噬竹子,⑥它们是实至名归的“吃货”,⑦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可吃掉35~40公斤左右的竹子,而且①,几乎吃进去就拉出来,粪便无臭,有竹子的清香。大熊猫是世界稀有物种,②。一般在每年4~5月发情、交配,一百多公斤的大熊猫生下像老鼠大小的熊猫幼崽,母幼体重比例1000:1,超乎人的想象。况且大熊猫是不称职的妈妈,没有育儿经验,幼崽基本上是自生自灭,成活率很低。然而,③,且有增无减,这与它生命力顽强、保护区建立、栖息地改善、避免近亲繁殖、进行科学人工繁育、野外放归等都有很大关系。5.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5.第⑥可改为: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吃货”;第⑦句可改为: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可吃掉35~40公斤的竹子。6.①消化时间非常短②繁殖非常不易③大熊猫不仅没有灭绝【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⑥中“实至名归”的意思是,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形容能力和名声相符,此处形容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故改为: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吃货”;第⑦中“35~40公斤”和“左右”都表示约数,重复累赘,可改为: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可吃掉35~40公斤的竹子。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做这类题要注意把握中心意思,找出关键性词语,根据上下文的有效信息,填写内容,做到语句通顺,语意连贯。第一空,后文提到几乎吃进去就拉出来,语境强调熊猫吃进食物后消化的时间,故填“消化时间非常短”。第二空,后文提到熊猫所生的幼崽很小,它们又不称职的妈妈,没有育儿经验,幼崽基本上是自生自灭,成活率很低,语境强调作为世界稀有物种的大熊猫,繁殖较为困难,故填“繁殖非常不易”。第三空,前文提到大熊猫成活率很低,此处一个“然而”,表示转折,故语境强调大熊猫没有灭绝;再根据后文“且有增无减”可知,所填之句的句式是“……不仅……”,可填“大熊猫不仅没有灭绝”。四、(23-24高一上·江苏徐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清晨有时起来,在茅屋后面或山脚下的丛林里,我看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这一次,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茂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并不匆匆离开,大有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意思。每天,天一发亮,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就轻轻打开窗帘,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2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①②8.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案】7.有时清晨起来;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8.D【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清晨有时起来”应改为“有时请晨起来”;二是搭配不当,“看到了……啼叫”动宾不搭配,应改为“听到了……啼叫”。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互相追逐,互相逗闹”运用拟人修辞。A.运用借代手法,“杜康”来代指酒。B.运用比喻手法,“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C.运用互文和借代的手法,“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见义。“管弦”代指音乐。D.运用拟人手法,“护花”把落红人格化;“红”借代花朵。故选D。五、(23-24高一上·山东济宁·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众所周知,素菜的热量比较低,饱腹感较强,①。然而,有些人一日三餐长期食用素菜,一点荤腥也不沾,却仍然很胖。究其原因,一方面与选用的食物品种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研究显示,有些素菜的热量并不比肉食低。日常高热量素菜包括淀粉类素菜、疏松多孔型素菜、豆制品及花生米、仿荤素菜等。某些素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主食,这些素菜富含大量的油脂、淀粉等成分致使热量比肉食高。另一方面,②,也使得素菜变成了高热量食物,若是长期大量地食用,就容易导致身体越来越胖。有时为了追求口感,很多人会在制作菜肴时加入大量的油、盐、糖等高热量调料,并且使用红烧、干煸、油炸等烹调方式。即使是热量比较低的素菜,经过这样烹调,也可能会变成高热量食物,很多营养也可能因此流失。不少人喜欢吃干锅花菜、干锅土豆片等。殊不知在制作干锅类食物的过程中,要先把熟了的食材泡在半锅油里,然后用酒精灯在下面持续加热,食材容易吸收大量的油。此外,食物经过长时间加热后,③,而且会产生苯并芘、杂环胺、丙烯酰胺等致癌物或疑似致癌物。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大家应尽量避免不要使用红烧、干煸、油炸等烹调方式烹调食物,应选择清蒸、水煮、凉拌或清炖等低热、少油来烹调食物。例如,利用水及水蒸气作为热的传导介质来烹调食物。锅内的水及水蒸气的温度一般在100℃以内,不会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也不会产生有害健康的物质,而且能保证食物原汁原味、蛋白质充分变性、碳水化合物完全糊化,有利于机体的消化吸收。尤其关键的是这样的烹调方式能够防止产生过多的热量,可帮助大家控制体重。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答案】9.①吃素有助于减肥瘦身;②不恰当的烹调方式;③不仅破坏了其中的营养。10.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大家应尽量避免使用红烧、干煸、油炸等烹调方式烹调食物,应选择清蒸、水煮、凉拌或清炖等低热、少油的方式来烹调食物。【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根据空前句“素菜的热量比较低,饱腹感较强”介绍的素菜的两个特点可知,此处是说吃素有助于减肥瘦身,故可填“吃素有助于减肥瘦身”;第②处,根据空后句“也使得素菜变成了高热量食物”可知,此空是对后句结果的说明,再结合下文“很多人会在制作菜肴时加入大量的油、盐、糖等高热量调料,并且使用红烧、干煸、油炸等烹调方式”可知,素菜之所以变成了高热量食物,是因为不恰当的烹调方式,故可填“不恰当的烹调方式”;第③处,根据空前句“食物经过长时间加热后”和空后句可知,此空是说食物经过长时间加热后的坏处,根据后句的“而且”,可知,这里要用关联词“不仅”,是说食物经过长时间加热后首先破坏了其中的营养,故可填“不仅破坏了其中的营养”。1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以下语病:一是“避免不要”语义重复,可删掉“不要”;二是“应选择清蒸、水煮、凉拌或清炖等低热、少油来烹调食物”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低热、少油”的后边加上“的方式”。故原句可改为: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大家应尽量避免使用红烧、干煸、油炸等烹调方式烹调食物,应选择清蒸、水煮、凉拌或清炖等低热、少油的方式来烹调食物。六、(23-24高一上·天津南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时至寒露,蝉噤荷残,霜浓气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①“寒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开始出现凝结的现象,显得寒光四射。此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南方也秋意渐浓。古人如何记录这深秋之景呢?让我们走进天津博物馆,从文物中感受“寒露”之美。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此时的柿子恰好成熟,正是吃柿子的好时候。②在中国文化中,因“柿”与“事”谐音,柿蒂四面出萼,萼片呈心形,极像四个如意云头,音与形结合,蕴含着“事事如意”的祝愿。天博馆藏清代高凤翰的《山水花卉册》共十一开。册中第五开绘一枚柿子挂在树枝上,构图简洁明朗,线条果断有力,柿子颜色鲜艳,叶子饱满圆润,叶脉有弧度,枝条顿挫、有力,质感强烈。天博书画研究部副主任邢晋说:“此册以指代笔,虽然失去了毛笔的弹性,但笔墨传达更直接酣唱。”寒露后,景象变幻万千,枫叶渐红,枯荷摇曳。天博馆藏清代朱耷的《荷花双禽图》,画面荷叶以大写意手法描绘,荷茎曲折。③此画所绘是残叶败荷,画面传达出一股荒凉、寂寞而又伤感的意境,这是朱耷凄凉身世、冷落情怀的恰当表现。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燕来宾;二候雀入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天博馆藏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墨笔菊花图》,画中菊花千叶万瓣繁复多姿,花头如球,布置张驰有度,“秀雅”之情隐现。④整幅作品将人淡如菊的艺术品质通过精妙的笔法、严谨的结构和逼真的写真呈现出来。(节选自《今晚报》,有删改)11.文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蝉噤(jìn)

民谚(yàn)

蕴(yùn)含B.顿挫(cuò)

酣(hān)唱

摇曳(yì)C.朱耷(dā)

荷茎(jìng)

鸿燕来宾(bīn)D.曲(qǔ)折

三候(hòu)

张驰有度(dù)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画线的语句没有语病。B.②句画线的语句排序不当,应把“因‘柿’与‘事’谐音”调到“极像四个如意云头”之后。C.③句画线的语句表达准确。D.④句画线语句的“精妙”应换为“美妙”,“严谨”应换为“严格”。【答案】11.A12.C【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全部正确。B.“酣唱”中的“唱”应为“畅”;“摇曳”中的“曳”应读“yè”。C.“荷茎”中的“茎”应读“jīng”;“鸿燕来宾”中的“燕”应为“雁”。D.“曲折”中的“曲”应读“qū”;“张驰有度”中的“驰”应为“弛”。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有语病,第二、三分句暗换主语,第一个分句主语是“寒露”,后句的主语是“天气”。B.不应调换,结合后文“音与形结合”可知,应先说音,再说形,故此处排序得当。D.“美妙”与“笔法”不搭配,“严格”与“结构”不搭配,故此处不能更换。故选C。七、(23-24高一上·广东茂名·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不可企及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一览无余。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4.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答案】13.①把“展演艺术”改为“艺术展演”②把“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改为“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14.B【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处,“举办……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改为“举办……艺术展演”;第二处,“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语序不当,改为“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表特殊含义。B.表突出强调。C.表特殊含义。D.表特殊含义。故选B。八、(23-24高一上·广东佛山·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黑夜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他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是两条腿的僵硬和平衡;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嘴里得叨念着“呛呛呛,七呛七……”;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衫;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舞起双手倒着一阵走,正着一阵走,侧着一阵走,要么装一回记者拍照,只剩下加了速的倒退,退着举起“相机”。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15.下列各句划横线处的引号,与文中划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C.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D.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香雪系紧头上的紫红色围巾,把臂弯里的篮子换了换手,也顺着车身不停地跑着。16.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何不走个小疯子?舞起双手倒着、正着、侧着各一阵走。”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5.C16.①修辞上:原句排比句的使用,增强语势,极力表现“我”的走姿变化多端,更加突出“我”的恣意与欢乐。②句式上:原句整散句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极力表现我的陶醉之感。③语言风格上:原句风趣幽默,描写丰富,更加凸显现实与艺术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写出作者在大雾中的放肆与自在。【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分析其用法的能力。文中划横线处的引号表示强调。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反语。C.表示强调。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从修辞来看,由原句“倒着一阵走,正着一阵走,侧着一阵走”可知,句子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可以起到增强语势、调节音律的作用,极力表现“我”的走姿变化多端,更加突出“我”的恣意与欢乐。从句式来看,由原句“何不走个小疯子?舞起双手倒着一阵走,正着一阵走,侧着一阵走”可知,句式整散句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自由活泼,突出表现我自由行走的陶醉之感。从语言风格来看,由原句“何不走个小疯子?舞起双手倒着一阵走,正着一阵走,侧着一阵走”可知,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描写丰富活泼,更加凸显了现实与艺术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写出作者在大雾中的放肆与自在。九.(23-24高一上·江苏淮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打算去郊外看烧香,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那妇人的话也分明听到。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17.下列与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喷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子。(铁凝《哦,香雪》)B.他高兴地回答:他曾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C.风来了,猪都能上天,但要长久飞天,还得能御风而行。而这御风的本事,就得靠工匠精神了。(沐沂《工匠精神应成青年气质》)D.所谓“调查纲目”,要有大纲,还要有细目,如“商业”是大纲,“布匹”是细目,布匹下再分“洋布”“土布”“绸缎”各项细目。(毛泽东《调查的技术》)【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划线句为比喻。将记忆比作春水。A.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B.“像”表比较,没有运用修辞手法。C.运用夸张的手法。D.运用比喻的手法。故选D。十、(23-24高一上·江苏淮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

)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

),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

),“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图书馆,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