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23-24高一上·四川乐山·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进入伏天以后,双水村和它周围的山野,有了深深浅浅的绿色。这里不久前曾落过半锄雨,暂时还可以抵挡一下阳光烈火般的烤晒。可怜的东拉河,眼下又瘦得像一根细麻绳,悄无声息地淌过八月的村庄。金家湾和田家圪崂两处生产队的禾场上,分别立着几堆鲜黄的新麦秸。少得可怜的夏田作物已经碾打完毕。可以想来,每家分走的那点麦子,简直不够填牙缝。眼下,秋庄稼还没有结籽粒,人们的生活仍处于危机之中。我们的双水村还是双水村,看起来没有什么大变化。唯一令人瞩目的是,一九七七年秋冬之间在哭咽河上修起的大坝,已经被山洪从中央豁开了一个大缺口,完全垮掉了。这个坝的垮掉对田福堂的打击是沉重的。他那股大干一番事业的劲头明显地跌落了下来。同时,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也使这个盲目而自信的农村政治家吃了一惊又吃一惊。春节前后,中央发出通知,把地、富、反、坏、右的帽子都摘了,而且他们的子女入学、参军、招工招干和入党入团,一律不受影响。这不是和贫下中农平起平坐了吗?再看看!现在到处的集市都开放了——这实际上是把黑市变成了合法的。有的人还跑起了长途贩运,这和投机倒把有什么两样?最使人想不通的是一再强调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那公社和大队的领导还有什么权?唉,这社会已经全乱套了,竟然提倡人发家致富哩!田福堂在眼花缭乱的社会变化面前,感到自己完全成了个傻瓜。在田福堂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更大的冲击就直接来到了——上面已经派人下来搞生产责任制了!麦收之后不久的一天,公社就派武装专干杨高虎到双水村来,帮助他们搞生产责任制。听说每个村子都去了干部。不过,高虎说,根据县上的精神,搞生产责任制不是硬行的;搞也可以,不搞也可以,由大队自己定。大队党支部开了一晚上会,决定双水村不搞生产责任制。除过支委兼大队会计田海民外,其余四个人的意见是一致的。但是,双水村第一生产队的正副队长孙少安和田福高,却吵闹着要在一队搞生产责任组了!本来他们去年就要搞,后来被上级领导压制了。现在既然上面说能搞,大队党支部怎么可能再压住呢?哈呀,孙少安这小子公然不服从大队党支部的决定,简直无法无天了!可是,在耕翻麦地前,田福堂眼睁睁地看着他所在的一队“乱”了……那些天里,整个田家圪崂处在一种纷乱的激动之中,在田福堂的记忆里,这情景只有在土改和合作化时出现过。看吧,天一黑,人们把饭碗一撂,鞋底子掼得山响,就纷纷涌到一队的饲养室,吵嚷大半个夜晚。一切很快被确定了下来。正式分组的那晚上,副队长田福高专意客气上门来把田福堂也请去了。福堂尽管一肚子不舒服,也只好一脸丧气去了饲养室。他不去不行,因为他自己也是一队的成员。田福堂压抑不住痛苦,一开始就和队长孙少安没头没脑混吵了一架,然后甩手走了。是的,他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他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他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但他也没有能力拒挡这个潮流。那晚上田福堂的儿子润生也来参加会。他父亲甩手走后,这个瘦弱的青年没有走。他最后看没有人愿意要他爸,就把孙少安和田海民拉到一边,恳求说:“我们家能不能和海民哥一个组呢?你们不要计较我爸,他年纪大了,又是老脑筋。你们就把我看成是我们家的主事人……”孙少安和田海民有点惊讶地听完润生的话。他们没注意到这个并不起眼的娃娃,已经成了一个大人——一茬又一茬的男人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严峻的生活舞台。在这个诚恳的青年面前,两个已经成熟的庄稼人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此刻,他们大概能想起,当年的某个时候,他们就是这样有了成人的参与意识,庄严地面对着生活的挑战。这样的青年理所应当值得尊重。少安立刻劝说海民将润生一家接受到他的组里。海民同意了。不管怎样,不能把支书丢下不管;再说,润生这么恳求,他不好伤这娃娃的脸——自家吃亏就吃亏吧!在短短的几天之内,第一生产队就化成了十几个责任组。生产队的土地、牲畜和农具等,一律打成上、中、下三等,按各组户数、劳力和人口分配开来,实行以组核算。各组组长像占卜般紧张地抓完纸蛋后,众人就先后拿起绳索丈量麦地了。麦地一分开,马上又分秋田。到了耕翻麦田的时候,金家湾的人看见,田家圪崂那面的人像发了疯似的,起早贪黑,不光把麦田比往年多耕了一遍,还把集体多年荒芜了的地畔地楞全部拿撅头挖过,将肥土刮在地里。麦田整得像棉花包一般松软,边畔刮得像狗舔得一般干净。哈呀,这些家伙是种地哩还是绣花哩?瞧,所有的秋田不仅锄了三遍草,还又多施了一次化肥!不得了!这样干下去,用不了几年,田家圪崂许多人家要发得流油呀!往日吵吵闹闹的田家圪崂,现在一整天鸦雀无声,再也看不见什么闲散人,甚至连女人和娃娃都到地里拼命去了。(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花了较多笔墨写田福堂的心理活动,突出他对社会变革的不适应,称其为“盲目而自信的农村政治家”有嘲讽意味。B.“地、富、反、坏、右”摘帽,到处的集市都开放了,有人跑长途贩运,这些现象映射出当时的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C.田福堂和孙少安吵了一架,随后甩手而去,这一情节旨在表现他心胸狭隘,不愿大权旁落,不允许他人冒犯自己的威严。D.第一生产队在短短几天内就成立好责任组,并完成土地、牲畜和农具等的分配,可见队里的农民大多对改革持支持态度。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写田福堂的内心独白时三次使用反问句,如“这和投机倒把有什么两样”等,这些反问句更凸显了他思想上的落后与保守。B.小说语言富有特色,如描写田家圪崂群众急切参加商讨的场景“把饭碗一撂”“鞋底子掼得山响”生活气息浓郁,带有地方色彩。C.“麦田整得像棉花包一般松软,边畔刮得像狗舔得一般干净”运用了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田家圪崂的群众热情高昂,干活细致。D.小说运用了多重视角讲述发生在双水村的故事,既有第三人称,其间还穿插了田福堂、少安和金家湾人的视角描绘了变化中的双水村。3.小说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1991年,《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在获奖感言中说:“在我的作品中,可能有批判,有暴露,有痛惜,但绝对不能没有致敬。”选文体现了对哪几类人的“致敬”?请简要分析。【答案】1.C2.D3.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凸显了双水村自然条件恶劣,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②强调人们的生活处于危机中,暗示了群众积极实行生产责任制、“像发了疯似的”劳动的原因,与结尾田地里的景象形成强烈反差。4.①向改革者致敬。孙少安等敢为人先,自发要求改革,拒绝服从大队的错误决定,带领群众尝试生产责任制,不怕个人吃亏。②向奋斗者致敬。田家圪崂群众积极拥护改革,迅速落实,为了改善生活而拼命劳动。③向具有担当的青年致敬。田润生主动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又一批年轻人走上严峻的生活舞台,勇敢面对生活挑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旨在表现他心胸狭隘,不愿大权旁落,不允许他人冒犯自己的威严”有错误,根据“田福堂压抑不住痛苦”“的,他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但他也没有能力拒挡这个潮流”,可知此处主要表现的是“他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但他也没有能力拒挡这个潮流”的“痛苦”。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其间还穿插了田福堂、少安和金家湾人的视角描绘了变化中的双水村”错,小说没有少安的视角,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了少安相关的事件。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双水村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八月夏收后是节选部分情节发生的时间,而“阳光烈火般的烤晒”“可怜的东拉河,眼下又瘦得像一根细麻绳”等内容,突出了这里严重缺水,自然条件恶劣;同时先进行自然环境描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分别立着几堆鲜黄的新麦秸”“少得可怜的夏田作物”“每家分走的那点麦子,简直不够填牙缝”等内容,突出了农民收成之少,正因为缺粮,暗示了下文孙少安等人主动搞生产责任制、田家圪崂群众积极响应、热情高涨,与结尾部分田地里的景象,如“不光把麦田比往年多耕了一遍,还把集体多年荒芜了的地畔地楞全部拿撅头挖过,将肥土刮在地里”“麦田整得像棉花包一般松软,边畔刮得像狗舔得一般干净”“所有的秋田不仅锄了三遍草”等,形成强烈反差。4.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①由“第一生产队的正副队长孙少安和田福高,却吵闹着要在一队搞生产责任组了!本来他们去年就要搞,后来被上级领导压制了。现在既然上面说能搞,大队党支部怎么可能再压住呢”“少安立刻劝说海民将润生一家接受到他的组里。海民同意了”“再说,润生这么恳求,他不好伤这娃娃的脸——自家吃亏就吃亏吧”等内容,可归纳出第一类人:那就是以孙少安、田福高、田海民等为代表的改革者(或者说改革的领导者),他们要求改革,拒绝服从大队党支部的错误决定,带领群众尝试生产责任制,在改革过程中不怕自己吃亏。②由“那些天里,整个田家圪崂处在一种纷乱的激动之中”“天一黑,人们把饭碗一撂,鞋底子掼得山响,就纷纷涌到一队的饲养室,吵嚷大半个夜晚”“各组组长像占卜般紧张地抓完纸蛋后,众人就先后拿起绳索丈量麦地了。麦地一分开,马上又分秋田”“田家圪崂那面的人像发了疯似的,起早贪黑”等内容,可归纳出第二类人:田家圪崂群众,他们是奋斗者的代表,积极拥护改革,迅速推进,后来为了改善生活拼命劳动。③由“我们家能不能和海民哥一个组呢”“你们就把我看成是我们家的主事人”“这个并不起眼的娃娃,已经成了一个大人——一茬又一茬的男人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严峻的生活舞台”等内容,可归纳出第三类人:以田家圪崂群众为以田润生为代表的青年,主动担当起家庭的责任,代表着又一批年轻人走上严峻的生活舞台,勇敢面对生活挑战。二、(23-24高一上·广西·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清风拂面孙春平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竞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剪完,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我惊美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回城没分配工作呀?”“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安。在厂里的时候,一有空也帮一车间男工女工理头发。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姑娘撅摄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起风了,杨树轻拂,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就像一尊石像一般,脸上泛出一阵不同寻常的红,只是不再吹口哨了。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5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师傅,不能让他跑了!”“他忙哩。”“您不知道……”“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他——”我要喊出来了。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悄悄扔回地面的那张50元票子。“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有改动)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落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B.“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就像一尊石像一般,脸上泛出一阵不同寻常的红”,作者通过对小伙子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体现了小伙子复杂的心理。C.文中加点的词语“执拗”,指小姑娘不听从爸爸让她放下饭盒的吩咐,写出她对爸爸只顾工作不顾吃饭的不满,意在突出她固执倔强的性格。D.理发师傅谈自己的经历,充分表现了师傅自立自强、勤劳能干、诚信友善的美好品质。他的话润物无声,对小伙子也是很好的触动。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写到理发师的“笑”,或宽容或欣慰,充满善意。师傅的善意温暖了小伙子,为小伙子的知错改错营造了温馨的氛围。B.面对小伙子的捡钱行为,“我”和理发师傅形成鲜明对比:“我”急着要揭穿小伙子,体现了“我”的打抱不平与正义;理发师傅照常工作,体现了他见惯不怪和隐忍。C.“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为下文理发师傅说“我知道,知道”埋下伏笔,使情节的发展更加合情合理。D.文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同时,“我”同理发师、小伙子之间的互动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7.文中四次提到“口哨”,分别反映了小伙子怎样的心理?8.有人认为以“理发店的故事”为题比“清风拂面”更好,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答案】5.C6.B7.①第一次反映了小伙子等待理发时的悠闲无聊。②第二次反映了小伙子发现地上的钱时的激动与意外。③第三次反映了小伙子捡到钱后对话时的心不在焉,内心慌乱。④第四次“只是不再吹口哨了”,反映了小伙子在了解到理发师傅的家境后内心的羞愧与悔恨。8.以“清风拂面”为题更好。①“清风”意蕴丰富。这里的“清风”既指小姑娘用扇子给人带来清凉舒适的风,又指理发师傅对小伙子春风般的包容与爱护。②“清风拂面”暗示小说主题。理发师傅的一言一行如春风般促使小伙子改正了错误,通过普通人之间的故事,传递出一种温暖与希望。③“清风拂面”更具诗意美,若以“理发店的故事”为题,则显得过于通俗、直白,缺乏意蕴,故以“清风拂面”为题更好。【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意在突出她固执倔强的性格”有误。“执拗地端着饭盒”“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主要表现的是她对爸爸的体贴与关心。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理发师傅照常工作,体现了他见惯不怪和隐忍”人物形象分析错误,应该是体现了他的平静温和,有包容心。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第一次,捡钱之前可结合“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分析,小伙子吹口哨,反映了他等待理发时的悠闲无聊;第二次,捡钱时可结合“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栗,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分析,小伙子吹口哨,反映了小伙子发现地上的钱时的激动与意外;第三次,捡钱后结合“‘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分析,小伙子吹口哨,反映了小伙子捡到钱后对话时的心不在焉,内心慌乱;第四次,了解理发师傅的家境后,结合“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分析,“只是不再吹口哨了”,反映了小伙子在了解到理发师傅的家境后内心的羞愧与悔恨。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考生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以“清风拂面”为题更好。然后分析标题的丰富意蕴。首先看浅层含义。文中写到了自然界的风,比如“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因此题目表层含义是指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清凉舒适的风。再看深层含义,这“清风”也喻指理发师傅对小伙子春风般的包容与爱护,文中写到“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这番话让做错事的小伙子醒悟,改正了错误。这是深层含义之一。深层含义之二,“清风拂面”也是“我”的感受,理发师傅不仅用自己的话教育、点醒了小伙子,并且还说“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理发师傅的一言一行,他的大度、包容、爱护,如春风般促使小伙子改正了错误,通过普通人之间的故事,传递出一种温暖与希望。最后从主题上看,这“清风”也指理发师傅的美好品格、理发师傅一家的相亲相爱、小伙子的知错能改等,喻指美好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者愉悦。以“理发店的故事”为题,显得过于直白,缺乏“清风拂面”的诸多意蕴,故以“清风拂面”为题更好。三、(23-24高一上·浙江·期中)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百合花(节选)茹志鹃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婚婚,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儿,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现在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得拉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X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破第一道鹿寨,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但到这里,消息忽然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说“在打”,或是“在巷战”。但从他们满身泥泞,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了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9.下列各项中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我”这一独特的女性视角来叙事,使这一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的庄严故事显得温馨;通过“我”的细微观察,也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更生动鲜活。B.通过担架员的叙述正面描写小通讯员受伤的情景,这一画面直观形象,有力地表现了小通讯员英勇无畏的精神,也让担架员的悲痛之情溢于言表。C.选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如新媳妇为小通讯员缝补破洞等细节。这些细节描写不仅渲染烘托了情境氛围,也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作品极富感染力。D.选文语言简洁,耐人寻味。如选文中用两个“啊”表现了新媳妇看到受重伤而牺牲的小通讯员时的不同情感;还多处运用省略号隐去人物的不同心理,任由读者自行体会其中人物的心理,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10.下列各项中对选文的最后一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一结尾是小说的高潮部分。通过小通讯员的牺牲与新媳妇的反常举动,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战争的伤痛与人性之美,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B.用“平常的、拖毛竹的”来强调小通讯员的平凡,这与他冒死救助他人的伟大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了他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使人物形象更鲜明。C.选文最后写新媳妇把百合花的被子盖在小通讯员身上,表现了她对卫生员的不满和对小通讯员牺牲的悲痛之情,这样的情感氛围容易感染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D.结构上,这一段中的“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照应题目,也与前文新媳妇对这条被子的不舍形成照应,强化了“百合花”的象征意味。1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12.诗化小说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一个产物,这一类小说具有散文和诗的某些特征。请结合本文分析诗化小说的特点。【答案】9.B10.B11.①叙写了故乡中秋佳节的美好习俗,舒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缓解了战争的紧张气氛。②对中秋佳节的深情回忆,与后文战斗的残酷和通讯员的牺牲形成反差,体现了“我”对安宁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12.①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百合花》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描写了新媳妇和通讯员美好的第二次相见,虽误解却有情趣。②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着像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③语言的诗意美。《百合花》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感觉,把战争故事写得充满诗意。【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正面描写”错,担架员的叙述是从侧面描写小通讯员受伤的情景。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B.“这与他冒死救助他人的伟大形成强烈的对比”错,小说用“平常的、拖毛竹的”来强调小通讯员的平凡,又写他冒死救助他人的伟大。是从不同角度展现人物形象,构不成对比。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由“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可知,画线句子叙写了故乡中秋佳节的美好习俗,舒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缓解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同时,对中秋佳节的深情回忆,与后文战斗的残酷和通讯员的牺牲形成反差。“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更体现了“我”对安宁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诗化小说具有诗的审美目标,它或表现为整体构思上寓于诗情,或表现为局部的描写充满诗意。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①情节上,由“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等可知,文本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描写了新媳妇和通讯员美好的第二次相见,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虽误解却有情趣。②人物形象上,富于情感美(人性美或人情美)。新媳妇在护理伤员时羞涩得只同意给“我”打下手,以及对小通讯员舍己救人牺牲过程的叙述,表现出强烈的人性至爱。小通讯员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担架员生命的英雄壮举,是至高至善的人间至爱,展现了他崇高的人格美,也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他们都有着像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③语言上,“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百合花》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感觉,富有抒情诗的意味,如诗般美好,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四、(23-24高一上·重庆渝中·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前方菡子远方的朋友托我找寻一个不相识的女友,他只依稀记得她曾到了我们省内,可是我们都相信会找到她,因为他给我讲了她的故事。于是我带着深深的怀念和敬意,在所有不相识的老同志中间,寻觅我们的战友。……离开战争年代久了,但一丝儿没有磨灭那激战的前方给予我们的向往和亲切的印象,我想你一定也是如此。你爱前方甚于你的生命,不管我们的亲人是否真在第一线上,可是女性矜持、温柔、坚贞的感情,总是献给前方的呵!你异常温和,这不仅因为你是一个医生,当你最早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的时候,你有一对始终笑着的眼睛。两年以后,你勇敢地在伤员中间,选择了一个年青的营长作你的爱人,后来北撤,你在众人之中只找你的老南;后来你们有了孩子,你更温柔了,直到你当了医生,有人还称你是“笑眯眯的大夫”,这都是从印象认识你的观感,其实与你深处的人,都知道你的温柔是有一种信念作基础的。在你微笑的眼神下面,常常潜存着泰然和坚忍;你的温柔中含蓄着生活的庄严感和对未来的憧憬;你的温柔在战争的年月更有动人的生命力。在你做母亲后,你那个“调皮鬼老南”,有两年的时间都在南征北战,可是他没有忘记一两个月给你画一只小桃(你称呼的谐音)﹔你呢,从第一个战役以后,就把自己称作“你的妻子”了,虽然你生怕有人瞧见,可是好像这四个字只属于你和他。一九四八年一个金黄色的秋天,你有了第二个孩子黎黎,带着他来到驻在这儿的留守部队。前方离远了么?并不,你伏在田拢上听过轰炸济南的炮声。你暂时不能走动,院子静了,不过黎黎的嗓门大,他嚎叫,你轻声对答,你们母子几乎日夜不停的谈话也够热闹的了;有时还加上由你嘴中说出的父亲的言语:“小兵阁下,你将来是一个炮兵,还是一个空军?”“你是一个号兵么,现在就练嗓子?”他自己刚参加江西红军时也当的是小号兵,难道也是在襁褓里就练的嗓门?你会心地笑了。你们结婚的时候,他给你轻轻地吹过号,至今那越过高山平原奔向前方的声音,还在你的耳边缭绕不绝。有一种日子,比胜利更带有欢愉的气氛,它在两个战役之间,胜利的欢呼声未绝而又在准备另一次的胜利。干净彻底的歼灭战!大城市回到人民的手里,火光在前,各种车子都往前方赶着。你多少次参加这个行列,到部队休整的地方去看老南,你乘的不是车子,而是会飞的翅膀,每一次你都像新娘那样沉醉在仿佛专为自己演奏的乐队里,在千百种音乐中,辨出清脆而嘹亮的号音。往往在等待胜利的同时,这梦一般的日子也就来了。现在你就在等待着。女协理员给你送来一本《妻》。《妻》是写战争的,你并不觉得奇怪。写的是这位可敬的尼娜·彼得洛夫娜,在丈夫阵亡以后所过的一段坚忍的日子。当你在前方医院为伤员动手术的时候,遇到经过任何努力都难以救治的战友,你也曾想过或者看见过这样的妻子。你为她感到痛苦,也为她感到骄傲。你仿佛偶尔记起了没有接到那前方寄来的“一只桃子”……这个长夜完全属于你的冥想,作为一个坚强的妻子,你从前也有过这样的冥想。这次你梦见你的老南穿着单衣泅过小河,爬上登城的云梯,铁青的脸色遮没了他几点淡淡的疤痕,不过当他回头看见你时,还给你张着一个笑脸……妻又走进了你的记忆,但现在你听见的不是那《妻》中主角的昵称:“小陶!”但愿还能听见这一声发自肺腑的重浊的声音。“可望还不可即的事,会变得很辽远似的,但当重新获得的时候,会有更大的愉快。没有挫折,也就没有战斗的幸福。”早上,你带着这样的信念醒来。你忙着赶做上路的干粮。这一阵为前方人准备食品,占住了你的身心。没有消息,你觉得自己逐渐严峻起来。突然车子来了,一辆崭新的吉普车,留守处的政委巍凛凛地走了下来,他直接向你走过来了。……现在他要亲自来送你,并告诉你这不幸的消息。看见你搂着孩子,什么都收拾好了,他只说了一句:“小陶,你还去么?”你就什么都知道了。你在嘱咐自己:站住,站住!把你苍白的脸孔裹在披巾里,只露出两只发亮的眼睛,看到了人们对你最恳切的信任。“去!”你坚定地说。跟往常一样,途中所有的声音和行动都是有节奏的,它向你传递两个清晰的字眼:前方,前方!你仍旧听到号音,为你和孩子而奏,它亲切而雄壮地响着,不离你的左右。它使你想起老南出生的地方,有灿烂的阳光,起伏的松涛,浪花在海边轰鸣……现在他即使躺着,也不过在激战前休息一会罢了。前方,前方!那壮丽的目标,全部音符中的最高音,仍然是我们战斗行程中的基调。在通向前方的道路上你又看到了胜利。满眼鞋子的队伍,山东妇女千针万线的劳绩,为的那上面绣着的“打过长江去”。早晨的薄霜随着人们的脚步升起了,在田野里散发着暖气和轻烟,“前方”到了。部队几乎列队欢迎你,许多人在阳光里站着。你忽然想到,一个人倒下了,是为了许多人这样站着。一个巨大的人一—中华民族在东方站起来了。你眼睛里的泪花,就像阳光里的霜花一样,那是透明的,霞光闪闪。在团指挥所里,你在桌上添放一罐罐的肉松。放完东西,你感到万分安慰,沉静而柔声地对大家说:“回家来啦!”你庄严的神色,天真无邪的眼睛,秀眉,劲挺的身材,显得你是如此俊逸,丰富而严峻的生活历程改变了你的面貌,正如水晶经过琢磨一样。(有删改)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前方”为故事背景,主要写了“后方”对“前方”的牵挂、支持与关心,表现了战士们的革命情怀和献身精神。B.本文淡化“前方”战争场景的描写,叙述了“你”的爱情、亲情与友情,塑造了一位信念崇高,温柔坚贞的革命者形象。C.“梦一般的日子”是“胜利的欢呼声未绝而又在准备另一次的胜利”的日子,胜利的喜悦和奔赴“老南”的快乐让“你”陶醉。D.面对留守处的政委的问询,“你”仍坚定地说“去”,表明了“你”的坚强,“你”仍然坚定的想要去丈夫出生的地方缅怀。14.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属于战争题材,却通过叙写几个“后方”生活片段,从“我”的角度深情地叙述“你”的故事,具有散文化的特质。B.文中三次描写号音,情感都不相同,作者巧妙的运用这一细节展现人物的心理感受,使人物形象更饱满,也增添了文章的诗意。C.“眼睛里的泪花,就像阳光里的霜花一样”运用比喻,暗示了“你”的伤痛如同即将消融的霜花一样,会随着战争的胜利渐渐消散。D.结尾说“回家来啦!”,虽因为革命“你”失去了“小家”,却仍将前方当做“大家”,深刻地展现了革命者的大爱,深化了作品的主旨。15.本文叙写“后方”生活,却以“前方”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16.本文充分展现出特殊年代中“女性的力量”。你认为“女性的力量”体现在何处?请结合全文分析。【答案】13.D14.C15.①“前方”更能突出故事发生的的背景,体现战争年代氛围。②突出人物形象。文中的“你”虽身处后方,却深爱“前方”,展现革命者的情怀。③突出主题。“前方”具有象征意义,它已不仅是革命阵地,更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向前的精神。16.①作为妻子,对身在“前方”的丈夫给予温柔的支持,面对丈夫的牺牲,冷静面对,坚韧承受,充分展现出革命意志的顽强,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坚定。②作为母亲,以温和与慈爱呵护孩子,以革命精神引导孩子并表达期许,彰显革命信念传承的力量。③作为战地医生,用“始终笑着的眼睛”给伤员和战友带来温暖,展现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伟大的革命信仰。【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仍然坚定的想要去丈夫出生的地方缅怀”有误,从后文提示“跟往常一样,途中所有的声音和行动都是有节奏的,它向你传递两个清晰的字眼:前方,前方”来看,不是想要去丈夫出生的地方缅怀,而是要去前方。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伤痛如同即将消融的霜花一样,会随着战争的胜利渐渐消散”分析有误,“泪花”不仅仅是为丈夫牺牲而悲伤,也包含了“中华民族在东方站起来”的喜悦。喻体“霜花”不仅仅是悲伤的消融,更多的是阳光下闪闪的希望。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虽然故事更多的呈现的是“后方”,但是“前方”更能够突出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这样的背景,体现战争年代氛围,体现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文中写到“离开战争年代久了,但一丝儿没有磨灭那激战的前方给予我们的向往和亲切的印象,我想你一定也是如此。你爱前方甚于你的生命,不管我们的亲人是否真在第一线上,可是女性矜持、温柔、坚贞的感情,总是献给前方的呵”。以“前方”为题,更能突出人物形象。文中的“你”虽身处后方,却深爱“前方”,展现革命者的情怀。有利于突出主题。从原文“那壮丽的目标,全部音符中的最高音,仍然是我们战斗行程中的基调。在通向前方的道路上你又看到了胜利”“你忽然想到,一个人倒下了,是为了许多人这样站着。一个巨大的人一一中华民族在东方站起来了”等处提示来看,“前方”具有象征意义,它已不仅是革命阵地,更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向前的精神。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①首先作为妻子,“选择了一个年青的营长作你的爱人”“有两年的时间都在南征北战,可是他没有忘记一两个月给你画一只小桃(你称呼的谐音);你呢,从第一个战役以后,就把自己称作‘你的妻子’了”。文章多处写到了这样温馨的场面,夫妻之间非常恩爱,妻子也对在前方打仗的丈夫给予无限温柔的支持。后来“现在他要亲自来送你,并告诉你这不幸的消息”“去!’你坚定地说。跟往常一样,途中所有的声音和行动都是有节奏的,它向你传递两个清晰的字眼:前方,前方”。面对丈夫的去世,她表现得异常坚强和冷静,坚韧承受,充分展现出革命意志的顽强,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坚定。②然后是作为母亲。文中写到“你暂时不能走动,院子静了,不过黎黎的嗓门大,他嚎叫,你轻声对答,你们母子几乎日夜不停的谈话也够热闹的了;有时还加上由你嘴中说出的父亲的言语:‘小兵阁下,你将来是一个炮兵,还是一个空军?’你是一个号兵么,现在就练嗓子?’他自己刚参加江西红军时也当的是小号兵,难道也是在襁褓里就练的嗓门”。作为母亲,以温和与慈爱呵护孩子,以革命精神引导孩子并表达期许,彰显革命信念传承的力量。③最后是作为一个战地医生。文中写到“爱前方甚于你的生命,不管我们的亲人是否真在第一线上有人还称你是‘笑眯眯的大夫’,这都是从印象认识你的观感,其实与你深处的人,都知道你的温柔是有一种信念作基础的。在你微笑的眼神下面,常常潜存着泰然和坚忍;你的温柔中含蓄着生活的庄严感和对未来的憧憬;你的温柔在战争的年月更有动人的生命力”。她用“始终笑着的眼睛”给伤员和战友带来温暖,展现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伟大的革命信仰。五、(23-24高一上·安徽滁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小相狮舞侯发山公元前197年冬月(十一月)二十四,即刘邦当上皇帝的第六年,适逢60大寿,他要普天同庆。巩县鲁庄小相村的人得知这个消息,赶赴长安,决定表演狮舞。即便刘邦看不到,也要增加长安城热闹欢乐的气氛,表达小相村人对皇帝刘邦的感恩之情。楚汉在荥阳虎牢关对峙之时,汉兵途径小相村突发疫疾,饮用了当地百姓用野菊花泡制出来的茶汤,才免遭一难。刘邦登基后,免除了小相村百姓三年的徭役赋税,并让史官将此事记录在册。自此,小相菊花远近闻名,特别是它清热解毒、养颜益寿之功效,世人以饮之为荣。小相村民忙于采摘、晾晒、泡制,也从中受益不少,说得俗一点,较之过去,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小相人非常感念刘邦,想找机会表达一下,这才有了开篇的一幕。我国不少地方的狮舞都起源于驱病辟邪、求吉纳福的祈福仪式,小相狮舞则不然,而是来源于生产劳动,如爬到树上摘果实,攀援到岩壁上采野菊花,下到沟里汲山泉水等。据此编排出来的狮舞,动感十足、生动有趣,既可以在繁忙的生产之余助兴解乏,又可在闲暇时节强身健体、增加乐趣。长安毕竟是京城,天子脚下,又逢皇帝60大寿,除了做买卖的,全国各地来了不少玩杂耍的,有玩猴的,有斗鸡的,有蹴鞠的,还有外国使节带来的一些娱乐节目,如安息国(伊朗前身)魔术家表演的吞刀、吐火、屠人等节目。一时间,长安城万人空巷,热闹非凡,方圆三四百里的群众都赶来相聚。刘邦本来在皇家园林上林苑中,跟后宫佳丽、文武大臣以及那些外国使节一起看“角抵戏”。“角抵戏”又称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戏剧表演的总称。他听萧何说,长安街上摩肩接踵,其乐融融,连八百多里外的小相狮舞都来了。刘邦很兴奋,他本是泥腿子出身,知道民间表演接地气、有情趣,便身着便服,带几个随从,出了皇宫,要与民同乐,感受一下太平盛世的氛围。远远地,刘邦就看到了“小相狮舞”的旗帜。他越过熙攘的人群,直奔过去。狮子皮是用羊皮做成的,外边装饰着红色的麻线。狮子头用油漆彩绘,嘴巴能张能合,眼睛能睁能闭,耳朵能扇动。扮狮子的两个人一个抬头一个拱尾,俨然一只活灵活现、威风凛凛的狮子。武士时而用绣球逗引“狮子”,时而用器械斗狮,而“狮子”用腾、挪、跳、闪、蹿、伏、旋、扑等动作配合,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加之锣鼓喧天及周围人的呐喊助威,渲染得场面异常热闹。刘邦鼓掌叫好,下意识地想近前去瞅瞅“狮子”。忽然,有一蒙面人手持一柄短剑,飞奔刘邦而去。“有刺客!”刘邦身边的几个侍卫纷纷亮剑出招,扑向刺客。那名刺客身手矫健,手中的剑如鱼得水,左刺右挑,上挡下拨,侍卫们纷纷中招。眼看着侍卫们一个个倒下,刘邦也吓傻了。刘邦虽然会几招,但当了五六年的皇帝,早荒废了,况且手中没有兵器,只能哆嗦着束手待毙了。在此危难之时,“狮子”后边那个演员迅速把刘邦拉进狮子皮下边,让他趴在前边那个舞狮人的背上,然后继续跳跃表演,把狮子的威猛与刚劲展现得淋漓尽致,似乎不惧眼前的惊险场面。刺客把近前的几个侍卫结果后,一时没找到刘邦,这时又有大批侍卫闻讯冲过来,刺客便施展轻功,大鹏展翅一样“飞”走了。那名刺客是项羽的族人。他们得知“救驾”的是小相人时,对小相舞狮人进行了追杀,以致于小相狮舞沉寂了一千多年。直到清代嘉庆年间,小相人翻修年久失修的祠堂时,从一墙壁的夹层中发现一卷布帛,上边绘着小相狮舞的整套动作。至此,小相村才开始恢复狮舞,有序传承。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小相狮舞已不满足于“地摊”式的器械表演,创出了“高台”,即两条板凳一层,层层上摞,最高摞至十二层,每层都有四个人“捉板凳”,最高一层是三条板凳。先是一个狮子在板凳上舞,后成了双狮舞,动作有“板凳架”“椅子架”“猴爬杆”“踩独绳”等。每个套路都有固定的模式,一招一式,时动时静,令围观者心惊肉跳,赞叹不已。后来又创造出了“上老杆”这一高难动作。“老杆”即平地竖起一根三丈来高的独杆,四周扯六根大绳固定,“老杆”顶端放一把椅子或板凳,“狮子”沿绳爬上杆顶,舞几个套路,然后顺绳爬下。后来又在“老杆”顶上搭起十字架,用八根绳子扯牢,这样一来,由原来上一架“狮子”到五架“狮子”,四角四架,中间一架,取名“五子登科”,寓意美好,又惊险刺激。1944年,日本人打进巩县县城。两名游击队员就是扮作舞狮人混进城里,攀爬到“老杆”上打探到日本人炸药库的具体位置,为成功解放巩县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小相狮舞在第二十二代传承人李金土的策划和努力下,相继获得了“中原第一狮”“中原狮王”等称号。2008年元月28日,小相狮舞被定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的2月6日,他们代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邀进京展演高空狮艺,被组委会授予“中华第一狮”的至高荣耀。(节选自《河南工人日报》2023年3月2日,有删改)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相人用野菊花茶汤让汉兵免遭疫疾之灾,刘邦登基后免除小相村百姓的徭役赋税等,可谓彼此有恩。B.农民出身的刘邦喜欢小相狮舞,他看见小相狮舞的旗帜便带着随从走出皇宫,观看动感十足的小相狮舞。C.文章具体描写了舞狮时“狮子”的动作、神态等,并通过观众的呐喊助威,表现了人们对小相狮舞的喜爱。D.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扮作舞狮人打探情报,为解放巩县作出重大贡献,体现小相狮舞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18.文中关于刘邦遇险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汉相争,项羽落败,刘邦称帝;但项羽族人继承项羽遗志,决定刺杀刘邦,热闹的表演给行刺提供了良机。B.“左刺右挑,上挡下拨”“手中的剑如鱼得水”“侍卫们纷纷中招”这些描写,无不说明那名刺客身手矫健。C.刘邦当了五六年皇帝,会的几招早已荒废,“吓傻”“哆嗦”运用神态、细节描写,表现了刘邦遇刺时的害怕紧张。D.狮舞的演员迅速将刘邦拉进狮皮下边,让他趴在前边那个舞狮人的背上,这给刘邦脱离险境赢得了时间。1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20.这篇文章对于当下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7.B18.A19.①在内容上,体现了小相狮舞历史悠久的特点,说明了小相狮舞和刘邦的渊源。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适逢刘邦寿辰,小相村人为表感恩之情决定赴京表演狮舞。③为下文作铺垫:刘邦前来观看表演、刘邦遇刺、狮舞演员救下刘邦、小相舞狮人因此被追杀、小相狮舞沉寂一千多年,这一连串事情的发生都和这一场小相狮舞有关。20.①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小相狮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加入新的表演动作等,说明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结合时代发展努力创新。②小相狮舞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传承人的策划和努力,离不开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要想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付诸实践。【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B.“他看见小相狮舞的旗帜便带着随从走出皇宫”错误,原文表述是“他听萧何说,长安街上摩肩接踵,其乐融融,连八百多里外的小相狮舞都来了……便身着便服,带几个随从,出了皇宫”,这说明他是听了萧何的描述之后才出皇宫的。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A.“项羽族人继承项羽遗志”文中无依据。文中只是说“那名刺客是项羽的族人”。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文章第一段“公元前197年冬月(十一月)二十四,即刘邦当上皇帝的第六年,适逢60大寿,他要普天同庆。巩县鲁庄小相村的人得知这个消息,赶赴长安,决定表演狮舞”中,根据时间“公元前197年冬月(十一月)二十四”“刘邦当上皇帝的第六年”等信息可看出小相狮舞在西汉初期就已经阐述并发展,由此可看出小相狮舞历史悠久的特点,并且小相人进京舞狮为刘邦庆贺大寿,也说明小相狮舞和和著名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有着渊源,更增添了其传奇色彩。根据原文信息“巩县鲁庄小相村的人得知这个消息,赶赴长安,决定表演狮舞”“表达小相村人对皇帝刘邦的感恩之情”可看出,小相村人是为了想对刘邦表示感恩之情才决定赴京表演狮舞的。因此这段内容,也为整篇文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结合后文内容来看,正是因为小相村人进京舞狮,才有了后来的“他听萧何说,长安街上摩肩接踵,其乐融融,连八百多里外的小相狮舞都来了……出了皇宫,要与民同乐”,然后遇刺并被狮舞演员救下刘邦,因此“他们得知‘救驾’的是小相人时,对小相舞狮人进行了追杀,以致于小相狮舞沉寂了一千多年”。可见,这一连串事情的发生都和这一场小相狮舞有关,而第一段的介绍则为这些内容做了铺垫。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根据原文“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小相狮舞已不满足于‘地摊’式的器械表演,创出了‘高台’……先是一个狮子在板凳上舞,后成了双狮舞……后来又创造出了‘上老杆’这一高难动作……后来又在‘老杆’顶上搭起十字架……寓意美好,又惊险刺激”可看出,小相舞狮从没有固守传统,而是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求新求变,加入了“高台”“老杆”等新的艺术表演形式。这启发我们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结合时代发展努力创新。根据文章最后“近年来,小相狮舞在第二十二代传承人李金土的策划和努力下,相继获得了‘中原第一狮’‘中原狮王’等称号。2008年元月28日,小相狮舞被定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看出一代代传承人对于继承发展小相舞狮的努力,也可看出国家对小相舞狮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支持,由此可知,要想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付诸实践。六、(23-24高一上·浙江温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孙犁有一天,我送一封信到同口镇去。把信揣在怀里,脱了鞋,卷起裤腿,在那漫天漫地的芦苇里穿过。芦苇正好一人多高,还没有秀穗,我用两手拨开一条小道,脚下的水也有半尺深。走了半天,才到了淀边,拨开芦苇向水淀里一望,太阳照在水面上,白茫茫一片,一个船影儿也没有。我吹起暗号,吹过之后,西边芦苇里就哗啦啦响着,钻出一只游击小艇来,撑船的还是那个爱说爱笑的老头儿。他一见是我,忙把船靠拢了岸。我跳上去,他说:“今天早啊。”我说:“道远。”他使竹篙用力一顶,小艇箭出弦一般,窜到淀里。四周没有一只船,只有我们这只小艇,像大海上飘着一片竹叶,目标很小。就又拉起闲话来。老头儿爱交朋友,干抗日的活儿很有瘾,充满胜利情绪,他好打比方,证明我们一定胜利,他常说:“别看那些大事,就只是看这些小事,前几年是怎样,这二年又是怎么样啊!”过去,他是放鱼鹰捉鱼的,他只养了两只鹰,和他那个干瘦得像柴禾棍一样的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在淀里捉鱼。刚一听这个职业,好像很有趣味,叫他一说却是很苦的事。那风吹雨洒不用说了,每天从早到晚在那船上号叫,敲打鱼鹰下船就是一种苦事。而且父子两个是全凭那两只鹰来养活的,那是心爱的东西,可是为了多打鱼多卖钱,就得用一种东西紧紧地卡住鱼鹰的嗓子,使它吞不下它费劲捉到的鱼去,这更是使人心酸可又没有办法的事。老头儿是最心疼那两只鹰的,他说,别人就是拿二十只也换不了去;他又说:“那一对鹰才合作哩,只要一个在水里一露头,叫一声,在船上的一个,立刻就跳进水里,帮它一手,两个抬出一条大鱼来。”老头儿说,这两只鹰,每年要给他拾上一千斤。鬼子第一次进攻水淀,在淀里抢走了他那两只鱼鹰,带到端村,放在火堆上烧吃了。于是,儿子去参加了水上游击队,老头儿把小艇修理好,做交通员。老头儿乐观,好说话,可是总好扯到他那两只鹰上,这在老年人,也难怪他。这一天,又扯到这上面,他说:“要是这二年就好了,要在这个时候,我那两只水鹰一定钻到水里逃走了,不会叫他们捉活的去。”可是这一回,他一扯就又扯到鸡上去,他说:“你知道前几年,鬼子进村,常常在半夜里,人也不知道起床,鸡也不知道撒窠,叫鬼子捉了去杀了吃了。这二年就不同了,人不在家里睡觉,鸡也不在窠里宿。有一天,在我们镇上,鬼子一清早就进村了,一个人也不见,一只鸡也不见,鬼子和伪军们在街上,东走走西走走,一点食也找不到。后来有一个鬼子在一株槐树上发现一只大红公鸡,他高兴极了,就举枪瞄准。公鸡见他一举枪,就哇一声飞起来,跳墙过院,一直飞到村外。那鬼子不死心,一直跟着追,一直追到苇垛场里,那只鸡就钻进了一个大苇垛里。”没到过水淀的人,不知道那苇垛有多么大,有多么高。一到秋后霜降,几百顷的芦苇收割了,捆成捆,用船运到码头旁边的大场上,垛起来,就像有多少高大的楼房一样,白茫茫一片。老头儿说:“那公鸡一跳进苇垛里,那鬼子也跟上去,攀登上去。他忽然跳下来,大声叫着,笑着,往村里跑。一时他的伙伴们从街上跑过来,问他什么事,他叫着,笑着,说他追鸡,追到一个苇垛里,上去一看,里面藏着一个女的,长得很美丽,衣服是红色的。——这样鬼子们就高兴了,他们想这个好欺侮,一下就到手了。五六个鬼子饿了半夜找不到个人,找不到东西吃,早就气坏了,他们正要撒撒气,现在又找到了这样一个好欺侮的对象,他们向前跃进,又嚷又笑,跑到那个苇垛跟前。追鸡的那个鬼子先爬了上去,刚爬到苇垛顶上,刚要直起身来喊叫,那姑娘一伸手就把他推下来。鬼子仰面朝天从三丈高的苇垛上摔下来,别的鬼子还以为他失了脚,上前去救护他。这个时候,那姑娘从苇垛里钻出来,咬紧牙向下面投了一个头号手榴弹,火光起处炸死了三个鬼子。人们看见那姑娘直直地立在苇垛上,她才十六七岁,穿一件褪色的红布褂,长头发上挂着很多芦花。”我问:“那个追鸡的鬼子炸死了没有?”老头儿说:“手榴弹就摔在他的头顶上,他还不死?剩下来没有死的两三个鬼子爬起来就往回跑。街上的鬼子全来了,他们冲着苇垛架起了机关枪,扫射,扫射,苇垛着了火,一个连一个,漫天的浓烟,漫天的大火,烧起来了。火从早晨一直烧到天黑,照得远近十几里地方都像白天一般。”从水面上远远望过去,同口镇的码头就在前面,广场上已经看不见一堆苇垛,风在那里吹起来,卷着柴灰,凄凉得很。我想,这样大火,那姑娘一定牺牲了。老头儿又扯到那只鸡上,他说:“你看怪不怪,那样大火,那只大公鸡一看势头不好,它从苇子里钻出来,三飞两飞就飞到远处的苇地里去了。”我追问:“那么那个姑娘呢,她死了吗?”老人说:“她更没事。她们有三个女人躲在苇垛里,三个鬼子往回跑的时候,她们就从上面跳下来,穿过苇垛向淀里去了。到同口,你愿意认识认识她,我可以给你介绍,她会说得更仔细,我老了,舌头不灵了。”最后老头说:“同志,咱这里的人不能叫人欺侮,尤其是女人家,那是情愿死了也不让人的。可是以前没有经验,前几年有多少年轻女人忍着痛投井上吊?这二年就不同了啊!要不我说,假如是在这二年,我那两只水鹰也不会叫兔崽子们提了活的去!”1945年(选自《孙犁集》花城出版社)2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看似随意,其实颇具匠心,鬼子追大红公鸡,鸡逃引出红衣少女,少女消灭鬼子后脱身,情节起伏多变。B.本文与《百合花》一样,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如描写红衣少女“直直地立在苇垛上”“长头发上挂着很多芦花”。C.本文描写苇垛“白茫茫一片”,又写苇垛着了火,“照得远近十几里地方都像白天一般”,描写真切生动,令人如临其境。D.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主人公红衣姑娘来表现的,文中的老人是故事的线索人物,起到了引出主人公、串连情节的作用。22.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本篇小说也有这样的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老人以日常聊天的方式讲述战争的故事,淡化了战争的血腥和残酷,展现战争中的人情美。B.文中多处描绘白洋淀“芦花”“苇垛”等景色,展现了地方独特风貌,营造了清新美好的意境之美。C.文中塑造了在战争中成长和觉醒起来的百姓,表现出他们美好的精神品质,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D.本文语言具有韵律美,多处运用方言和修辞,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也体现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审美情趣。23.孙犁曾说:“美好的东西,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极致。”请结合文本,概括白洋淀百姓身上有哪些“美好的东西”。24.有人说,孙犁另辟蹊径,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处理战争题材,给作品留下更多回味和阐释空间。请结合小说作简要分析。【答案】21.D22.D23.①乐观、坚强;②刚烈勇敢;③智慧从容;④团结一心,全民抗日;⑤热爱生活,善良朴实。24.①题目“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老头给我讲的小事是指红衣少女用手榴弹消灭了鬼子,故事情节虽简单,却不失荡气回肠。(情节“小”)②老头做交通员,他的儿子去参加了水上游击队,三位女子与日本鬼子英勇斗争,通过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们的斗争经历,展现了那个大时代的精神风貌。(人物“小”)③文章选择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这个特定的环境反应老头口中反复提到的“这两年”全中国上下抗日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表达了军民积极参与抗日的主题。(环境“小”)【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主人公红衣姑娘来表现的”和“文中的老人是故事的线索人物,起到了引出主人公、串连情节的作用”说法都有误。老人不仅亲眼所见这一场小斗争,也以交通员的身份亲身参与,他也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老人、姑娘等人组成了人物群像,共同揭示文章主题。故选D。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文体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D.“具有韵律美,多处运用方言”错误。从语言叙述风格来看,小说不管是景物描写“芦苇正好一人多高,还没有秀穗,我用两手拨开一条小道,脚下的水也有半尺深。走了半天,才到了淀边,拨开芦苇向水淀里一望,太阳照在水面上,白茫茫一片,一个船影儿也没有”,还是人物描写“撑船的还是那个爱说爱笑的老头儿。他一见是我,忙把船靠拢了岸”“老头儿爱交朋友,干抗日的活儿很有瘾,充满胜利情绪,他好打比方,证明我们一定胜利”,语言都朴实、清新、自然,充分体现了自然美、诗意美,并不是韵律美。且文中并无多处方言。故选D。2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老头儿爱交朋友,干抗日的活儿很有瘾,充满胜利情绪,他好打比方,证明我们一定胜利”可知,老头干抗日的活儿很有瘾,充满胜利情绪,由此可见白洋淀百姓的乐观坚强。根据原文“上去一看,里面藏着一个女的,长得很美丽,衣服是红色的。——这样鬼子们就高兴了,他们想这个好欺侮,一下就到手了……这个时候,那姑娘从苇垛里钻出来,咬紧牙向下面投了一个头号手榴弹,火光起处炸死了三个鬼子。人们看见那姑娘直直地立在苇垛上,她才十六七岁,穿一件褪色的红布褂,长头发上挂着很多芦花”可知女子勇敢对抗日本兵,不愿让人随意欺辱。由此可见白洋淀百姓的刚烈勇敢。根据原文“她更没事。她们有三个女人躲在苇垛里,三个鬼子往回跑的时候,她们就从上面跳下来,穿过苇垛向淀里去了”可知三位女子对抗日本兵,不但消灭了敌人还顺利逃脱。由此可见白洋淀百姓的智慧从容。根据原文“于是,儿子去参加了水上游击队,老头儿把小艇修理好,做交通员”“同志,咱这里的人不能叫人欺侮,尤其是女人家,那是情愿死了也不让人的”可知,白洋淀的百姓联合起来,人人参与抗日活动。由此可见,白洋淀百姓团结一心,全民抗日。根据原文“老头儿爱交朋友”可见白洋淀百姓热爱生活,“父子两个是全凭那两只鹰来养活的,那是心爱的东西,可是为了多打鱼多卖钱,就得用一种东西紧紧地卡住鱼鹰的嗓子,使它吞不下它费劲捉到的鱼去,这更是使人心酸可又没有办法的事。老头儿是最心疼那两只鹰的。”由此可见,白洋淀百姓善良朴实。2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第一点从小说题目出发,点明“小战斗”的具体情节内容,本文涉及战斗的情节内容并不占全文的主要篇幅,只在文章将行至结束时才出现,虽然如此,但这次小小的斗争,充满了智慧和波折,充满令人荡气回肠之感。第二点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出发,小说所塑造的人物,老人、老人的儿子、姑娘们等,都是普通的百姓,但就是这些普通人,都运用自己的方式参与革命斗争,展现了那个大时代的精神风貌。第三点从小说的社会环境出发,将宏大、持久的抗日战争聚焦为一场局部的战争,不仅是白洋淀抗日战争的写照,也是全中国上下军民同心、共同抗战的缩影。七、(23-24高一上·山西吕梁·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再黑的夜也要有自己的灯卜进善我爷爷是席匠,敏爷爷是开银铺的。敏爷爷跟我爷爷一样,也就四十多岁,但他看起来比我爷爷年轻。他清瘦,腰板直,衣衫干净。爷爷说他学问大着呢,请他教我识文断字。常有骑马人过来找敏爷爷,嘚嘚嘚的马蹄声由低到高,急促得像在热锅里炒黄豆。每次骑马人来,敏爷爷就弯腰迎着他。给我当老师的敏爷爷,怎么就给骑马人低头哈腰了呢。有一回我瞧见骑马人偷偷塞了一张麻纸给敏爷爷,上面的字有几个我不认得:**须征求党员,扩大本党组织,望各党部**事勿**,*尽所能完成之。

国民党省党部我不懂麻纸上的字和敏爷爷有啥关系,但看到敏爷爷老是跟着我爷爷。这不,有人来喊我爷爷:“聂席匠,老刘家的让我给你捎话,去河口补席。”敏爷爷就说:“我一起去吧,搭把手!”我爷爷瞪了他一眼,带上我牵着驴就出发了。回来的时候,看到敏爷爷跌在一个小沟岔里,他的马卧在一旁。爷爷忙去沟岔里摇敏爷爷。敏爷爷醒后看一眼我爷爷,“今天这事,本不该我管。但县大队的人也去了……我想马比驴快吧,我总赶得上你,谁知马失前蹄……没想到你能从容回来。”敏爷爷感觉哪里特别疼的样子,龇着牙说。“这不好好的嘛,可你……”“又欠你一条命。”敏爷爷说,“但我不能死。你也知道,我还想发展你哩。”“我说,你就省点心吧。”他俩有一句没一句说着我不太懂的话。敏爷爷在他的铺子里养伤时,我和爷爷一块儿出了四次门。一次去河口,一次去杨家河,还有一次去任家河湾。每一次,爷爷都问渡口能不能一下子过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事。被爷爷问的人总是愁眉苦脸。过杨家河没有桥,只有一条小渡船,最多能坐九人。爷爷叹气说这里离镇上最近啊。第四次走得不远,就在交河镇的东头。那天晌午,爷爷又带我去补席,这家人的炕席怎么老坏!走进黑暗的屋子,我适应了一会儿,才看清屋里大炕的炕席上,坐着几个人。爷爷上炕,用手指拾起席上的竖竹片,将新竹片置入下边,横茬接好接竖茬。爷爷一下一上,新竹片像奶奶缝衣裳时穿针引线一样,填补了原先的空位,之后再用篾刀背将它们敲紧。“记住了没有?就这样补,”爷爷停下手给我说,“你要全记下,将来还是要这样当席匠的。”爷爷抬头看我一下,还想给我说什么,门口进来一个人。这人健壮结实,看起来也麻利,头上戴的灰青帽子烂了帽檐。“都安排好了吗?桥的事咋样了?”爷爷问。“差不多了。桥我试了,就是窄一点,能过人。今晚上泼些水,让桥面踏实一些。要是能过骡马就更好了。”戴烂帽子的人说。爷爷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好,上级组织对你的考察期到了,今天就正式发展你入党。”戴烂帽子的人两眼直直地瞅着我爷爷,我爷爷也瞅着他。两人脸上也没啥特殊的地方,只是戴烂帽子的男人好像几天没洗脸了,脸上有些脏,眉毛黑得跟烧炭人似的。他俩瞅啥呢。我正好奇时,戴烂帽子的人抡起右手把烂帽子从头上取下,随手朝炕上一甩,转身在地下急促地走,先走到炕沿前,几乎碰到炕沿了,然后折身往后面的锅台处走,额头渗出了汗。他麻布衫敞开着,浑身热烘烘的,如果我把一根竹篾点着,往他的手上一碰,他的手会燃烧起来,浑身会燃烧起来。爷爷从炕边的一个旧竹筐里翻出一块暗红色的布,抻了抻,平铺在桌上,然后用黄土在红布上画出镰刀和锤子套在一块儿的样子。画好了,往后退退,瞅了瞅,又笑了。他们将画了镰刀和锤子的红布别在背筑上,立起时,屋里一下子新鲜、豁亮了起来。爷爷走到桌前,叫过甩了烂帽子的人。他们一块儿站在桌前,举起了拳头。敏爷爷躺着的日子里,爷爷一个人去了五趟敏爷爷的银铺后边,是为了喂敏爷爷的马。爷爷又专门去河口找人弄来白亮的熊油,装在小黑罐子里。爷爷提着装粥的大黑罐,我提着小黑罐,去瞧敏爷爷。爷爷把熊油放在掌心搓了搓,然后再搓敏爷爷的腰背,搓了一锅烟的时间,爷爷累了。“老敏,挑明了吧。你们在交河县,是有着县大队,还有一个营的兵哩,但这又能怎样,没用!”爷爷突然说,敏爷爷愣了一下,等了好一会儿,才说,“你都知道?”“这孩子能认字哩。”爷爷摸着我的头说。“这孩子聪敏着哩。”敏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