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认为:周朝的建立,才迈出华夏民族形成最关键的步伐。下列叙述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左传》B立適(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C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礼记·曲礼》D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春秋谷梁传》A.A B.B C.C D.D〖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周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将姬姓贵族分封至全国各地,使其与当地族群建立由不同血缘亲属关系的人所组成的政治组织。在所有这种性质的封国中,实际都包含了来自不同地方、具有不同血缘关系的人群。这些封国将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织在一个共同体内,使原本互不相干的族群有了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这有利于打破他们之间的血缘壁垒,促使他们在此基础上混居和彼此交融,进而推动了华夏民族的形成。《左传》描述的内容是武王伐纣后实行分封制,A项正确;“立適(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描述的是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原则,强调血缘关系,排除B项;“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强调要遵循礼制,排除C项;“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强调井田制的由来,排除D项。故选A项。2.据《诗经》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秦统一六国后,在秦故地和六国境内旧道的基础上修筑驰道,路中间专供皇帝出巡使用,如无特许就连王公贵族也不许在驰道中央行走。这一变化反映了秦朝()A.高度组织化的权力结构 B.最高统治者的无上权威C.道路修筑遵循的规范性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主要叙述了周代道路和秦朝驰道的使用均对身份等级进行了规定,体现了秦朝延续了周代社会身份高低贵贱的等级性,但周朝在道路使用方面区分的是贵族(君子)和非贵族(小人),而秦朝区分的是君主与非君主,B项正确;就秦朝而言,高度组织化的权力结构指的是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这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主旨涉及的是道路使用而非道路修筑,排除C项;秦朝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而非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3.《隋书·食货志》载:“晋自过江,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记录南朝历史的《宋书·谢弘微传》记载,谢混有“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而且当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这两则记载可用于探究当时()A.士族专权的余波 B.南北统一的潜流 C.南方开发的力量 D.民族交融的动因〖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隋书·食货志》叙述了东晋时期奴婢等买卖需要缴纳给官府的税钱,体现奴婢等买卖比较普遍;《宋书·谢弘微传》叙述了南朝时期地主大量使用奴婢进行劳动的情况。由此可见,两则材料共同叙述了奴婢在南方经济开发中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士族专权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南方,未涉及南北方之间经济等方面的联系,排除B项;各族人民之间的长期交往是民族交融的主要原因,材料未涉及各民族间的长期频繁往来和不同民族交往的相关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4.李华(约700-766年)在《卜论》中说:“专任道德以贯之,则天地之理尽矣,又焉假夫蓍龟夫,又焉征夫鬼神乎?”这一主张()A.承袭了理学核心思想 B.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C.动摇了佛教思想根基 D.强化了基层伦理教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李华认为处世行事根本没必要去求神问卜,而应以敬德为要,强调注重人事,反对事鬼,所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B项正确;理学强调“天理”是宇宙的本原,产生于宋代,而李华生活于唐代,所以李华的思想不可能承袭于理学,排除A项;该主张并未将矛头指向佛教思想,排除C项;这只是学者的思想主张,无法判断其是否被政府采纳和推广,因此无法体现其现实效用,排除D项。故选B项。5.如图为北宋初期部分士人的“地中”观念示意图。当时存在“洛邑地中”的观念,而有些土人凭借唐、五代的历法与测影知识所产生的“岳台地中”观念,结合“中区”“中夏”等正统观念,赋予开封“天下之中”的名号,以其自古以来的神圣色彩对首都开封进行文化上的建构。士人这些举措的实质是()A.表达中华文化继承性 B.明证前代历法科学性C.强化新政权的合法性 D.宣扬皇帝权威神圣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北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初建,需要为新生政权需求合法性,强调北宋都城开封为“天下之中”,以强化新生政权的合法性,C项正确;虽然材料体现了士人们继承了唐、五代“岳台地中”的观念,但这一观念服务于建构“开封地中”的观念,因此其实质并不是表达中华文化具有继承性的特征,排除A项;这些士人援引前代历法与测影知识产生的观念是为了服务现实需要,而非证明前代历法的科学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宣扬皇帝权威神圣性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6.明崇祯年间,内阁大学士杨嗣昌主张“镶外必先安内”并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安内”策略。“四正”即山西、河南、湖广、凤阳四个正面战场,以围剿为主;“六隅”即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个侧面战场,以防御为主。把“四正”“六隅”加起来就是“十面张网”。促使这一策略提出的主要原因是()A.新的经营方式萌芽 B.北元政权的巨大威胁C.海外殖民者的冲击 D.朝纲不举致矛盾激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后金(清)政权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土地高度集中,农民濒临绝境,起义此起彼伏,同时明朝也面临着后金(清)政权、荷兰殖民者进攻的威胁,在此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内阁大学士杨嗣昌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并且提出了以内地为主的“安内”举措,D项正确;明中后期在丝织、制瓷等行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即新的经营方式出现了,但这与农民战争大规模爆发无关,排除A项;杨嗣昌这一策略的重点是“安内”,先稳定内部统治,而后再应对后金(清)政权等对边疆地区的进攻,排除B项;材料主旨侧重“安内”而非“攘外”,排除C项。故选D项。7.1861年,冯桂芬在政论集《校邠庐抗议》中指出:“绘图不知计里开方之法,图与地不能密合……(今)赋税不均,由于经界不正,其来久矣……诚如前议绘图之法而用之,然后明定亩数……以一县之丈地,敷一县之粮科……通县均纽百里之内轻重齐同。”冯桂芬此言论意在()A.倡导改善民生 B.提倡务实学风 C.修正绘图方法 D.探索救亡之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摊丁入亩,赋税主要按田亩摊滩派,田地丈量的准确性与赋税征收关系至紧。冯桂芬强调通过计里开方之法,提升地图绘制的准确性,以解决以往由于“经界不正”而出现的赋税不均问题,进而改善民生,体现了身处千年未有之变局中的冯桂芬有传统士人的社会责任感,A项正确;虽然他认为“绘图不知计里开方之法,图与地不能密合”,支持采用计里画方法提高地图精度,可显示其务实之处,但这仅是材料的局部信息,而非主旨,排除B项;修正绘图方法仅为材料局部信息,修正绘图方法的目的是使“图”与“地”能“密合”,使赋税征收更合理,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救亡图存的探索,材料主要涉及改善民生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8.有学者研究发现,晚清北京地区画报的政治立场不够鲜明,偶有表示抗议的,也都比较温和,甚至必须注明此乃转自上海《图画日报》。直到1911年,北京诸多画报上,方才出现攻击朝廷、赞同革命的大胆言论。这一变化反映了()A.北京出版界相对保守 B.清政府严控意识形态C.民主革命思潮的传入 D.社会变革度影响政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主旨为晚清北京地区的画报与上海地区的画报相比,政治立场不鲜明、不激进,但在1911年时出现变化,言论更为大胆,敢于攻击朝廷、赞同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远离北京,并且是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商品经济繁荣,受西方思想相对较深,因此面对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上海画报的言论更激进。同时,这一转变与当时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1911年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先后爆发,革命风起云涌,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因此影响了北京画报对清政府的态度,D项正确;北京画报对清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而非一直保守,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上海地区画报态度比较鲜明,排除B项;民主革命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传入中国,并非影响这一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9.1936年5-10月,广东省向国家捐献18架飞机,打破海内外筹募购机款项之纪录。全国抗战阶段,广东人民再次向国家捐献飞机,如表为1937年11月至1939年7月广东人民购机抗敌筹募委员会经收捐款表。由此可以推知,当时广东()区域国币/元港币/元美金/元英镑法郎折合国币/元国内285.1万0.89万000286.84万国外161.9万9.79万57.72万02万3万542.32万合计447万10.69万57.72万0.2万3万829.16万A.募捐组织网络相对健全 B.航空救国群众基础较好C.凸显敌后抗战技术优势 D.推动第二条战线的开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局部抗战阶段和全国抗战阶段,海内外广东人民积极捐款购买飞机以支援抗战,抵御日本侵略,甚至领先全国,可见广东地区的航空救国思想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募捐的成就,无法体现募捐组织情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广东人民向国家捐献飞机,与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无关,排除C项;第二条战线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排除D项。故选B项。10.1952年,新中国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化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到56%,国营批发商业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营业总额的60%。这()A.致使国民经济成分发生剧烈变动 B.促使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提出C.表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建立 D.为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本质题,时空是195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上述成就表明至1952年,国营成分在工业总产值和商业营业总额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了经济条件,推动了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D项正确;至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分中还有许多私有制成分,如经过土地改革,土地属于农民所有,而“一五”计划的开展与完成才使国民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占绝对主导地位,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渐提出的,材料中所述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属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还未初步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11.1985年被称为“医改元年”,当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对卫生医疗机构实行放权、让利、搞活,实行鼓励创收和自我发展的政策,改革收费制度。推动当时医改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体制改革日渐深入 B.现代企业制度逐渐确立C.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8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的主旨是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是通过放权、让利等体制改革增强医疗卫生事业的活力,这与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密切相关,A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医疗卫生事业进行体制化改革,与科技进步关系不大,排除C项;医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医改有利于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12.有学者认为,中世纪晚期“随着可开垦土地的减少,农民所能供养的孩子数量减少,人口下降引发耕地面积缩减,农业产量降低,领主收入下降,封建经济进入衰退模式。在衰退模式中,农民的赋税负担日益加重,但是领主的收入依然下降,封建经济发展走入死胡同”。该学者的研究视角是()A.阶级斗争 B.生产方式 C.剩余价值学说 D.辩证唯物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晚期(西欧)。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作者从封建领主与农民之间的经济关系入手分析中世纪晚期西欧封建制危机,即探讨了中世纪晚期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对封建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属于从社会生产方式视角进行研究,B项正确;阶级斗争强调阶级之间的对立与斗争,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剩余价值学说主要分析的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而材料体现的是封建领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辩证唯物主义属于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依据,该学者的观点无法体现“辩证”,排除D项。故选B项。13.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不久《人权宣言》传到拉美。海地人民认为,《人权宣言》倡导的精神与原则对殖民地人民也完全有效。1791年,在黑人领袖杜桑·卢维杜尔的领导下,海地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岛的大规模武装起义,并于1804年获得独立。这反映了海地()A.文化具有混合性 B.推崇民主共和制 C.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国家认同日益强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拉美)。材料体现的是海地人民受法国大革命影响,在人民主权、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下积极反抗法国殖民者的压迫,这反映了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C项正确;材料表达的是受法国大革命影响,海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并获得独立,其主旨不在于表达海地文化的特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海地独立后采取的政治体制,排除B项;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的评价和情感,本题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国家认同,排除D项。故选C项。14.19世纪30年代后,外国商品流入伊朗的数量剧增。其中,英国纺织品涌入伊朗,几乎占伊朗全国进口的9/10,此外英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低关税进口商品的特权等。1889年,英国在伊朗开办“帝国银行”,实际控制了伊朗财政。这说明当时的伊朗()A.沦为英国独占的殖民地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封建生产关系日益巩固 D.金融机构已实现近代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从材料可知,19世纪30年代后,伊朗逐渐成为西方列强(尤其是英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场所,表明伊朗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和英国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所以英国并未独占伊朗,排除A项;由于列强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伊朗传统的封建生产关系逐渐瓦解,排除C项;材料不仅强调了英国在伊朗开设银行,同时也强调了西方列强对伊朗进行商品输出,所以金融机构的近代化无法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5.1922年埃及宣布独立。次年4月,埃及宪法公布,规定:埃及是自由独立的主权国家,议会实行两院制,政府对议会负责。参议员的2/5由国王任命,参议院其余议员和众议院全部议员由选举产生。国王拥有最高行政权,有权解散议会和批准议会法案。这说明此时埃及()A.宪政体制尚待完善 B.成功收回国家主权C.宪政理念深入人心 D.法律体系基本完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埃及。由材料可知,1923年埃及宪法规定埃及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国王握有大权,表明封建君主制度的残余影响仍然比较大,埃及的宪政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A项正确;此时英国还保留了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等特权,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宪法的出台及其主要内容,并未涉及国民的接受程度,所以无法体现宪政理念的传播情况,排除C项;宪法虽然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法律体系的完备还需要其他法律的补充,如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列选项中,材料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20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们先后提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核能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B1956年,美国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人数第一次超过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美国工业无产阶级数量逐渐下降C1957—1958年,美苏两国政府出于展示科学实力、获得冷战优势的考量,支持由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组织和参与“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科学研究具有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双重属性D1971年,尼克松政府为了防止黄金储备继续流失,在8月15日单方面决定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在科学家推动下顺利开展,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国际主义特性;美苏两国政府为展示科学实力、获得冷战优势而支持这项活动,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民族主义特性,C项正确;20世纪40年代,人类便开始应用核能,排除A项;“白领”人数超过“蓝领”人数是一种相对关系,不能推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绝对值的变化,排除B项;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一固定”原则中的美元与黄金挂钩瓦解了,但不代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解体,其彻底瓦解的时间为1973年,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贞观九年(635年),太宗谓魏征曰:“顷读周、齐史(北周、北齐的历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贞观政要·卷八·辩兴亡》材料二城市商税是对关市税的继承和发展,其主体为商品税和交易税,主要是安史乱后首先由地方官府或藩镇开始征收的,专职商税机关也逐步建立。826年,义成军节度使李听,奏请于颖州置场,“税商旅以赡军”,得到朝廷许可,实际上朝廷也不得不允许。后来国家也吸取这一经验,于州县关镇相继建起了场务机关。唐中后期至宋初,随着店铺邸舍及交易活动开始由市区向坊巷扩散,在场、务、院专职商税机关逐步建立的同时,城门也渐渐担负起商税管理的一定职任。——摘编自林立平《唐宋时期城市税收的发展》材料三元代的“两都”专门设置警巡院,管理城居户民事。大都警巡院在元朝时不断增置,说明城市赋役户增加,由此带来城市税收的变动。大都和上都专门设置有大都宣课提举司、大都酒课提举司、上都税课提举司等直接管理城市经营性税收的机构,体现政府对都城城市税务的重视;元代不时减免大都和上都的商税,亦体现元代“两都”城市税务的特殊之处。——摘编自曹宇《元代城市税收研究》(1)指出材料一中唐太宗对关市税的态度,并分析其缘由。(2)根据材料二、简析唐中后期至宋初城市逐渐设立专门商税机关的原因。(3)指出材料三中元代“两都”城市税务的“特殊之处”。〖答案〗(1)态度:反对过度征收关市税。缘由:借鉴前朝灭亡教训;唐朝政权初建,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任答2点即可)(2)原因:中央政府与地方藩镇为筹措经费扩充府库;安史之乱后,地方势力膨胀,要求经济上的独立;地方争夺和分割商业利润的产物;安史之乱导致中央政府权力削弱;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繁荣;市坊结构逐渐瓦解。(任答3点即可)(3)特殊之处:将户籍管理与税务征收紧密结合;政府格外重视(设置多重机构直接管理);酌情减免“两都”商税,灵活调整。(任答2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时期。第一小问态度:由材料“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可得出反对过度征收关市税。第二小问缘由:由材料“顷读周、齐史(北周、北齐的历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可得出借鉴前朝灭亡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政权初建,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由材料“城市商税是对关市税的继承和发展,其主体为商品税和交易税,主要是安史乱后首先由地方官府或藩镇开始征收的,专职商税机关也逐步建立。”及所学可得出中央政府与地方藩镇为筹措经费扩充府库;由材料“826年,义成军节度使李听,奏请于颖州置场,‘税商旅以赡军’,得到朝廷许可,实际上朝廷也不得不允许。”及所学可得出安史之乱后,地方势力膨胀,要求经济上的独立;安史之乱导致中央政府权力削弱;由材料“后来国家也吸取这一经验,于州县关镇相继建起了场务机关。”及所学可得出地方争夺和分割商业利润的产物;由材料“唐中后期至宋初,随着店铺邸舍及交易活动开始由市区向坊巷扩散,在场、务、院专职商税机关逐步建立的同时,城门也渐渐担负起商税管理的一定职任。”及所学可得出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繁荣;市坊结构逐渐瓦解。

【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时期。由材料“元代的‘两都’专门设置警巡院,管理城居户民事。”可得出将户籍管理与税务征收紧密结合;由材料“大都和上都专门设置有大都宣课提举司、大都酒课提举司、上都税课提举司等直接管理城市经营性税收的机构,体现政府对都城城市税务的重视”可得出政府格外重视(设置多重机构直接管理);由材料“元代不时减免大都和上都的商税,亦体现元代‘两都’城市税务的特殊之处。”可得出酌情减免“两都”商税,灵活调整。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巴比伦,主要有两种职业会对疾病进行治疗:“巫师”和“医生”。公元前2千纪,这两种互补的治疗方法之间存在着明显区别,到公元前1千纪,两者的区别变得模糊。古巴比伦医学本质上是基于外部可观察到的症状而形成的一种以制药或药物为基础的治疗系统,几乎没有外科手术,且医疗处方有独特的组织模板(如图)。与希腊或阿育吠陀医学不同,可能是由于巴比伦的抄写文化没有以书面形式传播理论的传统,从医疗处方中很难辨别出任何具体的巴比伦医学理论。如果一个男人的脸上有中风(的症状),他眨眼,(他的眼睛)夜盯着看,他无法睡觉,他应该不停地用蜂蜜和酥油按摩他的脸,他应该继续空腹吃mastakal,他将会改善。咒语……背诵咒语(来自文学作品)“如果一个男人的鼻子被一个恶魔抓住了”它的仪式(医疗手段)他应该将十字路口的灰尘放人井水中,(用)水洗他的鼻子并背诵咒语。——摘编自【英】马克·盖勒等《古巴比伦医学起源新解》材料二阿拉伯医学的雏形源自贝都因文化,自其开端便伴随着对外征服,受到古叙利亚、古希腊、萨珊波斯和印度的影响。阿拉伯学者通过规模宏大的翻译运动,它将古希腊的科技文献进行融会吸收。这场“大翻译运动”的显著特征既表现在其广博上,如库恩在19世纪编纂的20000余页的盖伦(古罗马帝国医学家)著作全集;也体现在时间和空间的集中性上。空间上主要是巴格达;时间上,这场运动随着8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的兴起而发端,并一直延续到10世纪末。——摘编自【法】罗伯特·阿莱西《阿拉伯医学的诞生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巴比伦医学的特点。(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与古巴比伦医学相比,古代阿拉伯医学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影响。〖答案〗(1)特点:常规治疗与神秘治疗相结合;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治疗系统以药物为基础;注重观察临床症状;缺少系统的医学理论。(任答3点即可)(2)不同之处: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翻译运动大规模吸收外来医学科技。影响:促进了古代阿拉伯医学的发展与繁荣;保留了古典文化,反哺了西方文化发展;发挥了阿拉伯文明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推动古代世界医学的传承与发展。(任答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巴比伦。特点:根据材料“在古巴比伦,主要有两种职业会对疾病进行治疗:‘巫师’和‘医生’。”得出常规治疗与神秘治疗相结合;根据材料“公元前2千纪,这两种互补的治疗方法之间存在着明显区别,到公元前1千纪,两者的区别变得模糊。”得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根据材料“古巴比伦医学本质上是基于外部可观察到的症状而形成的一种以制药或药物为基础的治疗系统,几乎没有外科手术,且医疗处方有独特的组织模板”得出治疗系统以药物为基础;根据材料“可能是由于巴比伦的抄写文化没有以书面形式传播理论的传统,从医疗处方中很难辨别出任何具体的巴比伦医学理论。”得出注重观察临床症状;缺少系统的医学理论。【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巴比伦和古代阿拉伯。不同之处:根据材料“阿拉伯学者通过规模宏大的翻译运动,它将古希腊的科技文献进行融会吸收。这场‘大翻译运动’的显著特征既表现在其广博上,……也体现在时间和空间的集中性上。空间上主要是巴格达;时间上,这场运动随着8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的兴起而发端,并一直延续到10世纪末。”结合材料一得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翻译运动大规模吸收外来医学科技。影响: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考虑,直接影响如促进了古代阿拉伯医学的发展与繁荣;保留了古典文化,反哺了西方文化发展;间接影响如发挥了阿拉伯文明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推动古代世界医学的传承与发展。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世界政治研究的视角来看,技术革命、追求承认的斗争和产业转移的推动是国际秩序变迁的根本动力。国家间力量格局的变化和世界政治思潮的兴衰是国际秩序变迁的直接动力,而国际政治斗争是塑造政治思潮兴衰并将政治思想转变为国际秩序、国际规范的基本作用机制,其具体包括主导国倡导、学习和社会化以及政治妥协三种基本作用模式。——摘编自宋伟、王越《世界政治视角下的国际秩序变迁:国际秩序为何趋向平等》根据材料,围绕“国际秩序变迁”这一关键词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近代以来国际秩序的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阐述:18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以蒸汽机、电动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两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工场手工业时代进入机械化生产时代。生产力的飞跃在充分调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资源的同时,又提升了其向外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来源地的需求,同时技术的进步也提升了西方列强进行海外扩张的能力,不平等的国家间关系也在这种资源攫取和掠夺中展开并逐步全球化,20世纪初欧美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作为主战场的西欧国家力量逐渐衰落,而美国则大发战争财,综合国力快速上升。在二战后期,各国缔结诸如《布雷顿森林协定》《雅尔塔协定》等,分别使美国逐渐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货币体系和二战后美苏两分世界的基本框架,奠定了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的基础。结论:综上可知,技术革命与大国力量的变动是影响国际秩序变动的重要因素。〖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和现代世界。据材料“技术革命……是国际秩序变迁的根本动力。国家间力量格局的变化和世界政治思潮的兴衰是国际秩序变迁的直接动力,而国际政治斗争是……将政治思想转变为国际秩序、国际规范的基本作用机制”可知技术革命、国家间力量格局的变化、国际政治斗争等是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故可围绕“影响国际秩序的因素”拟定论题,比如:近代以来国际秩序的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围绕近现代历史上国际秩序变动的历程和原因进行论述。比如两次工业革命促进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促进了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表明技术革命影响国际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削弱欧洲国家的力量,同时大发战争财的美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明显成就的苏联崛起,逐渐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二战后期,各国缔结诸如《布雷顿森林协定》《雅尔塔协定》等,战后形成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局面,表明国家间力量格局的变化影响国际秩序。最后作总结:技术革命与大国力量的变动是影响国际秩序变动的重要因素。选取其他影响国际秩序变动的因素进行论述,言之有理也可。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中文字(部分)图1:将来逐渐推广,各省通行,一如电线之四通八达,上与下利赖无算,向不禁拭目俟之矣。图2:东洋,一岛国耳……乃不知度德量力,兵连祸结,寇及中邦,两国生灵,不免同遭涂炭。而究其衅之由启,莫不归咎于倭主,争欲食其肉而寝其皮。图3:二十世纪,一革命之时代也。革命风潮,淹及全世界。革命之人之事既多,则革命之物亦彩。吾意天下之物,无博于此者。俄政府拟设此革命博物院,当视他博物院,广大千百倍,不然不足以示其博也。图4:外国有种机器,名为压榨机,专图它压取果品的汁浆。现在某国政府花费了许多银钱,把这种机器买到手,可不用它压果品,借它的压力,好取小民的脂膏,倒也很便利。图5:昨日东车站快车抵京时,有女子十五人由车而下,从身边遗落一纸包,某站夫误为食物,送入口中……当时晕倒于地……幸未丧命……据化学家化验,此系极猛烈之炸弹也。遗失物之人已杳无踪迹,系女子敢死团来京矣。——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1)指出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或现象,并选择其一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上述材料(至少三则)与这一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的关系。(2)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该历史事件或现象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答案〗(1)历史事件或现象:洋务运动(或交通运输业近代化、晚清铁路运输业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俄国革命(或世界革命斗争高涨);反清革命运动(或辛亥革命)(任答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选择的历史现象:反清革命运动。阐释:结合图3可知,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的侵略行径引发晚清民众的愤概,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1894年年底孙中山创立兴中会,逐渐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结合图4和图5可知,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共同压榨人民,导致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海外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清末革命运动进一步发展。1911年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女性革命者前往北京从事革命活动,为旨在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的辛亥革命提供了革命经验。总之,民族危机的加深、阶级矛盾的激化、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实践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推动力。(2)传记、日记、报刊、书信、地方史志、官方档案、外国新闻报道、回忆录、研究著作、建筑遗迹、历史影像等。(任答2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历史事件或现象:由材料“《兴办铁路》(1884)年”及所学可得出洋务运动(或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晚清铁路运输业的发展);由材料“《倭王小像》(1894年)”及所学可得出甲午中日战争;由材料“《革命博物馆》(1907年)”及所学可得出俄国革命(或世界革命斗争高涨);由材料“讥讽画《压榨机》(1907年)”及所学可得出反清革命运动(或辛亥革命)。第二小问关系:选择的历史现象:反清革命运动。由材料“《革命博物馆》(1907年)”及所学可知,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的侵略行径引发晚清民众的愤概,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1894年年底孙中山创立兴中会,逐渐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由材料“讥讽画《压榨机》(1907年)”“《炸弹发现于东车站》(1911年)”及所学可知,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共同压榨人民,导致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海外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清末革命运动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女性革命者前往北京从事革命活动,为旨在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的辛亥革命提供了革命经验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民族危机的加深、阶级矛盾的激化、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实践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推动力。【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兴办铁路》(1884)年”“《倭王小像》(1894年)”“《革命博物馆》(1907年)”“讥讽画《压榨机》(1907年)”“《炸弹发现于东车站》(1911年)”及所学可得出传记、日记、报刊、书信、地方史志、官方档案、外国新闻报道、回忆录、研究著作、建筑遗迹、历史影像等。

广东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认为:周朝的建立,才迈出华夏民族形成最关键的步伐。下列叙述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左传》B立適(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C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礼记·曲礼》D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春秋谷梁传》A.A B.B C.C D.D〖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周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将姬姓贵族分封至全国各地,使其与当地族群建立由不同血缘亲属关系的人所组成的政治组织。在所有这种性质的封国中,实际都包含了来自不同地方、具有不同血缘关系的人群。这些封国将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织在一个共同体内,使原本互不相干的族群有了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这有利于打破他们之间的血缘壁垒,促使他们在此基础上混居和彼此交融,进而推动了华夏民族的形成。《左传》描述的内容是武王伐纣后实行分封制,A项正确;“立適(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描述的是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原则,强调血缘关系,排除B项;“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强调要遵循礼制,排除C项;“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强调井田制的由来,排除D项。故选A项。2.据《诗经》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秦统一六国后,在秦故地和六国境内旧道的基础上修筑驰道,路中间专供皇帝出巡使用,如无特许就连王公贵族也不许在驰道中央行走。这一变化反映了秦朝()A.高度组织化的权力结构 B.最高统治者的无上权威C.道路修筑遵循的规范性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主要叙述了周代道路和秦朝驰道的使用均对身份等级进行了规定,体现了秦朝延续了周代社会身份高低贵贱的等级性,但周朝在道路使用方面区分的是贵族(君子)和非贵族(小人),而秦朝区分的是君主与非君主,B项正确;就秦朝而言,高度组织化的权力结构指的是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这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主旨涉及的是道路使用而非道路修筑,排除C项;秦朝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而非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3.《隋书·食货志》载:“晋自过江,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记录南朝历史的《宋书·谢弘微传》记载,谢混有“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而且当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这两则记载可用于探究当时()A.士族专权的余波 B.南北统一的潜流 C.南方开发的力量 D.民族交融的动因〖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隋书·食货志》叙述了东晋时期奴婢等买卖需要缴纳给官府的税钱,体现奴婢等买卖比较普遍;《宋书·谢弘微传》叙述了南朝时期地主大量使用奴婢进行劳动的情况。由此可见,两则材料共同叙述了奴婢在南方经济开发中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士族专权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南方,未涉及南北方之间经济等方面的联系,排除B项;各族人民之间的长期交往是民族交融的主要原因,材料未涉及各民族间的长期频繁往来和不同民族交往的相关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4.李华(约700-766年)在《卜论》中说:“专任道德以贯之,则天地之理尽矣,又焉假夫蓍龟夫,又焉征夫鬼神乎?”这一主张()A.承袭了理学核心思想 B.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C.动摇了佛教思想根基 D.强化了基层伦理教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李华认为处世行事根本没必要去求神问卜,而应以敬德为要,强调注重人事,反对事鬼,所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B项正确;理学强调“天理”是宇宙的本原,产生于宋代,而李华生活于唐代,所以李华的思想不可能承袭于理学,排除A项;该主张并未将矛头指向佛教思想,排除C项;这只是学者的思想主张,无法判断其是否被政府采纳和推广,因此无法体现其现实效用,排除D项。故选B项。5.如图为北宋初期部分士人的“地中”观念示意图。当时存在“洛邑地中”的观念,而有些土人凭借唐、五代的历法与测影知识所产生的“岳台地中”观念,结合“中区”“中夏”等正统观念,赋予开封“天下之中”的名号,以其自古以来的神圣色彩对首都开封进行文化上的建构。士人这些举措的实质是()A.表达中华文化继承性 B.明证前代历法科学性C.强化新政权的合法性 D.宣扬皇帝权威神圣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北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初建,需要为新生政权需求合法性,强调北宋都城开封为“天下之中”,以强化新生政权的合法性,C项正确;虽然材料体现了士人们继承了唐、五代“岳台地中”的观念,但这一观念服务于建构“开封地中”的观念,因此其实质并不是表达中华文化具有继承性的特征,排除A项;这些士人援引前代历法与测影知识产生的观念是为了服务现实需要,而非证明前代历法的科学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宣扬皇帝权威神圣性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6.明崇祯年间,内阁大学士杨嗣昌主张“镶外必先安内”并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安内”策略。“四正”即山西、河南、湖广、凤阳四个正面战场,以围剿为主;“六隅”即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个侧面战场,以防御为主。把“四正”“六隅”加起来就是“十面张网”。促使这一策略提出的主要原因是()A.新的经营方式萌芽 B.北元政权的巨大威胁C.海外殖民者的冲击 D.朝纲不举致矛盾激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后金(清)政权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土地高度集中,农民濒临绝境,起义此起彼伏,同时明朝也面临着后金(清)政权、荷兰殖民者进攻的威胁,在此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内阁大学士杨嗣昌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并且提出了以内地为主的“安内”举措,D项正确;明中后期在丝织、制瓷等行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即新的经营方式出现了,但这与农民战争大规模爆发无关,排除A项;杨嗣昌这一策略的重点是“安内”,先稳定内部统治,而后再应对后金(清)政权等对边疆地区的进攻,排除B项;材料主旨侧重“安内”而非“攘外”,排除C项。故选D项。7.1861年,冯桂芬在政论集《校邠庐抗议》中指出:“绘图不知计里开方之法,图与地不能密合……(今)赋税不均,由于经界不正,其来久矣……诚如前议绘图之法而用之,然后明定亩数……以一县之丈地,敷一县之粮科……通县均纽百里之内轻重齐同。”冯桂芬此言论意在()A.倡导改善民生 B.提倡务实学风 C.修正绘图方法 D.探索救亡之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摊丁入亩,赋税主要按田亩摊滩派,田地丈量的准确性与赋税征收关系至紧。冯桂芬强调通过计里开方之法,提升地图绘制的准确性,以解决以往由于“经界不正”而出现的赋税不均问题,进而改善民生,体现了身处千年未有之变局中的冯桂芬有传统士人的社会责任感,A项正确;虽然他认为“绘图不知计里开方之法,图与地不能密合”,支持采用计里画方法提高地图精度,可显示其务实之处,但这仅是材料的局部信息,而非主旨,排除B项;修正绘图方法仅为材料局部信息,修正绘图方法的目的是使“图”与“地”能“密合”,使赋税征收更合理,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救亡图存的探索,材料主要涉及改善民生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8.有学者研究发现,晚清北京地区画报的政治立场不够鲜明,偶有表示抗议的,也都比较温和,甚至必须注明此乃转自上海《图画日报》。直到1911年,北京诸多画报上,方才出现攻击朝廷、赞同革命的大胆言论。这一变化反映了()A.北京出版界相对保守 B.清政府严控意识形态C.民主革命思潮的传入 D.社会变革度影响政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主旨为晚清北京地区的画报与上海地区的画报相比,政治立场不鲜明、不激进,但在1911年时出现变化,言论更为大胆,敢于攻击朝廷、赞同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远离北京,并且是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商品经济繁荣,受西方思想相对较深,因此面对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上海画报的言论更激进。同时,这一转变与当时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1911年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先后爆发,革命风起云涌,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因此影响了北京画报对清政府的态度,D项正确;北京画报对清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而非一直保守,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上海地区画报态度比较鲜明,排除B项;民主革命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传入中国,并非影响这一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9.1936年5-10月,广东省向国家捐献18架飞机,打破海内外筹募购机款项之纪录。全国抗战阶段,广东人民再次向国家捐献飞机,如表为1937年11月至1939年7月广东人民购机抗敌筹募委员会经收捐款表。由此可以推知,当时广东()区域国币/元港币/元美金/元英镑法郎折合国币/元国内285.1万0.89万000286.84万国外161.9万9.79万57.72万02万3万542.32万合计447万10.69万57.72万0.2万3万829.16万A.募捐组织网络相对健全 B.航空救国群众基础较好C.凸显敌后抗战技术优势 D.推动第二条战线的开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局部抗战阶段和全国抗战阶段,海内外广东人民积极捐款购买飞机以支援抗战,抵御日本侵略,甚至领先全国,可见广东地区的航空救国思想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募捐的成就,无法体现募捐组织情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广东人民向国家捐献飞机,与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无关,排除C项;第二条战线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排除D项。故选B项。10.1952年,新中国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化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到56%,国营批发商业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营业总额的60%。这()A.致使国民经济成分发生剧烈变动 B.促使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提出C.表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建立 D.为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本质题,时空是195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上述成就表明至1952年,国营成分在工业总产值和商业营业总额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了经济条件,推动了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D项正确;至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分中还有许多私有制成分,如经过土地改革,土地属于农民所有,而“一五”计划的开展与完成才使国民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占绝对主导地位,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渐提出的,材料中所述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属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还未初步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11.1985年被称为“医改元年”,当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对卫生医疗机构实行放权、让利、搞活,实行鼓励创收和自我发展的政策,改革收费制度。推动当时医改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体制改革日渐深入 B.现代企业制度逐渐确立C.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8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的主旨是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是通过放权、让利等体制改革增强医疗卫生事业的活力,这与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密切相关,A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医疗卫生事业进行体制化改革,与科技进步关系不大,排除C项;医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医改有利于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12.有学者认为,中世纪晚期“随着可开垦土地的减少,农民所能供养的孩子数量减少,人口下降引发耕地面积缩减,农业产量降低,领主收入下降,封建经济进入衰退模式。在衰退模式中,农民的赋税负担日益加重,但是领主的收入依然下降,封建经济发展走入死胡同”。该学者的研究视角是()A.阶级斗争 B.生产方式 C.剩余价值学说 D.辩证唯物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晚期(西欧)。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作者从封建领主与农民之间的经济关系入手分析中世纪晚期西欧封建制危机,即探讨了中世纪晚期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对封建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属于从社会生产方式视角进行研究,B项正确;阶级斗争强调阶级之间的对立与斗争,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剩余价值学说主要分析的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而材料体现的是封建领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辩证唯物主义属于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依据,该学者的观点无法体现“辩证”,排除D项。故选B项。13.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不久《人权宣言》传到拉美。海地人民认为,《人权宣言》倡导的精神与原则对殖民地人民也完全有效。1791年,在黑人领袖杜桑·卢维杜尔的领导下,海地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岛的大规模武装起义,并于1804年获得独立。这反映了海地()A.文化具有混合性 B.推崇民主共和制 C.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国家认同日益强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拉美)。材料体现的是海地人民受法国大革命影响,在人民主权、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下积极反抗法国殖民者的压迫,这反映了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C项正确;材料表达的是受法国大革命影响,海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并获得独立,其主旨不在于表达海地文化的特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海地独立后采取的政治体制,排除B项;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的评价和情感,本题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国家认同,排除D项。故选C项。14.19世纪30年代后,外国商品流入伊朗的数量剧增。其中,英国纺织品涌入伊朗,几乎占伊朗全国进口的9/10,此外英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低关税进口商品的特权等。1889年,英国在伊朗开办“帝国银行”,实际控制了伊朗财政。这说明当时的伊朗()A.沦为英国独占的殖民地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封建生产关系日益巩固 D.金融机构已实现近代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从材料可知,19世纪30年代后,伊朗逐渐成为西方列强(尤其是英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场所,表明伊朗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和英国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所以英国并未独占伊朗,排除A项;由于列强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伊朗传统的封建生产关系逐渐瓦解,排除C项;材料不仅强调了英国在伊朗开设银行,同时也强调了西方列强对伊朗进行商品输出,所以金融机构的近代化无法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5.1922年埃及宣布独立。次年4月,埃及宪法公布,规定:埃及是自由独立的主权国家,议会实行两院制,政府对议会负责。参议员的2/5由国王任命,参议院其余议员和众议院全部议员由选举产生。国王拥有最高行政权,有权解散议会和批准议会法案。这说明此时埃及()A.宪政体制尚待完善 B.成功收回国家主权C.宪政理念深入人心 D.法律体系基本完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埃及。由材料可知,1923年埃及宪法规定埃及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国王握有大权,表明封建君主制度的残余影响仍然比较大,埃及的宪政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A项正确;此时英国还保留了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等特权,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宪法的出台及其主要内容,并未涉及国民的接受程度,所以无法体现宪政理念的传播情况,排除C项;宪法虽然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法律体系的完备还需要其他法律的补充,如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列选项中,材料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20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们先后提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核能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B1956年,美国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人数第一次超过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美国工业无产阶级数量逐渐下降C1957—1958年,美苏两国政府出于展示科学实力、获得冷战优势的考量,支持由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组织和参与“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科学研究具有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双重属性D1971年,尼克松政府为了防止黄金储备继续流失,在8月15日单方面决定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在科学家推动下顺利开展,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国际主义特性;美苏两国政府为展示科学实力、获得冷战优势而支持这项活动,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民族主义特性,C项正确;20世纪40年代,人类便开始应用核能,排除A项;“白领”人数超过“蓝领”人数是一种相对关系,不能推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绝对值的变化,排除B项;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一固定”原则中的美元与黄金挂钩瓦解了,但不代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解体,其彻底瓦解的时间为1973年,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贞观九年(635年),太宗谓魏征曰:“顷读周、齐史(北周、北齐的历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贞观政要·卷八·辩兴亡》材料二城市商税是对关市税的继承和发展,其主体为商品税和交易税,主要是安史乱后首先由地方官府或藩镇开始征收的,专职商税机关也逐步建立。826年,义成军节度使李听,奏请于颖州置场,“税商旅以赡军”,得到朝廷许可,实际上朝廷也不得不允许。后来国家也吸取这一经验,于州县关镇相继建起了场务机关。唐中后期至宋初,随着店铺邸舍及交易活动开始由市区向坊巷扩散,在场、务、院专职商税机关逐步建立的同时,城门也渐渐担负起商税管理的一定职任。——摘编自林立平《唐宋时期城市税收的发展》材料三元代的“两都”专门设置警巡院,管理城居户民事。大都警巡院在元朝时不断增置,说明城市赋役户增加,由此带来城市税收的变动。大都和上都专门设置有大都宣课提举司、大都酒课提举司、上都税课提举司等直接管理城市经营性税收的机构,体现政府对都城城市税务的重视;元代不时减免大都和上都的商税,亦体现元代“两都”城市税务的特殊之处。——摘编自曹宇《元代城市税收研究》(1)指出材料一中唐太宗对关市税的态度,并分析其缘由。(2)根据材料二、简析唐中后期至宋初城市逐渐设立专门商税机关的原因。(3)指出材料三中元代“两都”城市税务的“特殊之处”。〖答案〗(1)态度:反对过度征收关市税。缘由:借鉴前朝灭亡教训;唐朝政权初建,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任答2点即可)(2)原因:中央政府与地方藩镇为筹措经费扩充府库;安史之乱后,地方势力膨胀,要求经济上的独立;地方争夺和分割商业利润的产物;安史之乱导致中央政府权力削弱;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繁荣;市坊结构逐渐瓦解。(任答3点即可)(3)特殊之处:将户籍管理与税务征收紧密结合;政府格外重视(设置多重机构直接管理);酌情减免“两都”商税,灵活调整。(任答2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时期。第一小问态度:由材料“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可得出反对过度征收关市税。第二小问缘由:由材料“顷读周、齐史(北周、北齐的历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可得出借鉴前朝灭亡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政权初建,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由材料“城市商税是对关市税的继承和发展,其主体为商品税和交易税,主要是安史乱后首先由地方官府或藩镇开始征收的,专职商税机关也逐步建立。”及所学可得出中央政府与地方藩镇为筹措经费扩充府库;由材料“826年,义成军节度使李听,奏请于颖州置场,‘税商旅以赡军’,得到朝廷许可,实际上朝廷也不得不允许。”及所学可得出安史之乱后,地方势力膨胀,要求经济上的独立;安史之乱导致中央政府权力削弱;由材料“后来国家也吸取这一经验,于州县关镇相继建起了场务机关。”及所学可得出地方争夺和分割商业利润的产物;由材料“唐中后期至宋初,随着店铺邸舍及交易活动开始由市区向坊巷扩散,在场、务、院专职商税机关逐步建立的同时,城门也渐渐担负起商税管理的一定职任。”及所学可得出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繁荣;市坊结构逐渐瓦解。

【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时期。由材料“元代的‘两都’专门设置警巡院,管理城居户民事。”可得出将户籍管理与税务征收紧密结合;由材料“大都和上都专门设置有大都宣课提举司、大都酒课提举司、上都税课提举司等直接管理城市经营性税收的机构,体现政府对都城城市税务的重视”可得出政府格外重视(设置多重机构直接管理);由材料“元代不时减免大都和上都的商税,亦体现元代‘两都’城市税务的特殊之处。”可得出酌情减免“两都”商税,灵活调整。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巴比伦,主要有两种职业会对疾病进行治疗:“巫师”和“医生”。公元前2千纪,这两种互补的治疗方法之间存在着明显区别,到公元前1千纪,两者的区别变得模糊。古巴比伦医学本质上是基于外部可观察到的症状而形成的一种以制药或药物为基础的治疗系统,几乎没有外科手术,且医疗处方有独特的组织模板(如图)。与希腊或阿育吠陀医学不同,可能是由于巴比伦的抄写文化没有以书面形式传播理论的传统,从医疗处方中很难辨别出任何具体的巴比伦医学理论。如果一个男人的脸上有中风(的症状),他眨眼,(他的眼睛)夜盯着看,他无法睡觉,他应该不停地用蜂蜜和酥油按摩他的脸,他应该继续空腹吃mastakal,他将会改善。咒语……背诵咒语(来自文学作品)“如果一个男人的鼻子被一个恶魔抓住了”它的仪式(医疗手段)他应该将十字路口的灰尘放人井水中,(用)水洗他的鼻子并背诵咒语。——摘编自【英】马克·盖勒等《古巴比伦医学起源新解》材料二阿拉伯医学的雏形源自贝都因文化,自其开端便伴随着对外征服,受到古叙利亚、古希腊、萨珊波斯和印度的影响。阿拉伯学者通过规模宏大的翻译运动,它将古希腊的科技文献进行融会吸收。这场“大翻译运动”的显著特征既表现在其广博上,如库恩在19世纪编纂的20000余页的盖伦(古罗马帝国医学家)著作全集;也体现在时间和空间的集中性上。空间上主要是巴格达;时间上,这场运动随着8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的兴起而发端,并一直延续到10世纪末。——摘编自【法】罗伯特·阿莱西《阿拉伯医学的诞生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巴比伦医学的特点。(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与古巴比伦医学相比,古代阿拉伯医学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影响。〖答案〗(1)特点:常规治疗与神秘治疗相结合;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治疗系统以药物为基础;注重观察临床症状;缺少系统的医学理论。(任答3点即可)(2)不同之处: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翻译运动大规模吸收外来医学科技。影响:促进了古代阿拉伯医学的发展与繁荣;保留了古典文化,反哺了西方文化发展;发挥了阿拉伯文明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推动古代世界医学的传承与发展。(任答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巴比伦。特点:根据材料“在古巴比伦,主要有两种职业会对疾病进行治疗:‘巫师’和‘医生’。”得出常规治疗与神秘治疗相结合;根据材料“公元前2千纪,这两种互补的治疗方法之间存在着明显区别,到公元前1千纪,两者的区别变得模糊。”得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根据材料“古巴比伦医学本质上是基于外部可观察到的症状而形成的一种以制药或药物为基础的治疗系统,几乎没有外科手术,且医疗处方有独特的组织模板”得出治疗系统以药物为基础;根据材料“可能是由于巴比伦的抄写文化没有以书面形式传播理论的传统,从医疗处方中很难辨别出任何具体的巴比伦医学理论。”得出注重观察临床症状;缺少系统的医学理论。【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巴比伦和古代阿拉伯。不同之处:根据材料“阿拉伯学者通过规模宏大的翻译运动,它将古希腊的科技文献进行融会吸收。这场‘大翻译运动’的显著特征既表现在其广博上,……也体现在时间和空间的集中性上。空间上主要是巴格达;时间上,这场运动随着8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的兴起而发端,并一直延续到10世纪末。”结合材料一得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翻译运动大规模吸收外来医学科技。影响: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考虑,直接影响如促进了古代阿拉伯医学的发展与繁荣;保留了古典文化,反哺了西方文化发展;间接影响如发挥了阿拉伯文明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推动古代世界医学的传承与发展。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