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学期入学素质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学期入学素质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学期入学素质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学期入学素质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学期入学素质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素质测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2年12月安徽博物院举办了“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该遗址位于安徽含山县,是迄今发现长江下游巢湖流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此次展览,暂借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20余件精品文物,与凌家滩文化相似文化因素进行了类比展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五千年前辽河与长江流域交往密切 B.昭示着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一体性C.精美玉器说明此时已进入国家阶段 D.证明新石器时代各地发展程度一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可知,凌家滩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其举办的文化展览中,借用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20余件精品文物与其相似的文化因素进行类比展示,说明在五千多年前的华夏,已经出现不同流域的文明相互影响的情况,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存在互相借鉴、互相影响的互动式关系,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一体性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得出五千年前辽河与长江流域交往密切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凌家滩遗址时期还没有出现早期国家,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新石器时代各地发展程度一致的结论,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2.玉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时期将玉石的5种物质性质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这一传统寄托了我国古代()A.选贤任能的理念 B.天人感应的思想C.修身明德的追求 D.隆礼重法的精神〖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是东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时期将玉石的5种物质性质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可知,东汉时期将玉石的5种物质性质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体现了对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重视,这一传统寄托了我国古代“修身明德的追求”,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将玉石的性质比喻为人的品德,而非选贤任能,排除A项;“天人感应”主要是指天与人之间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隆礼重法是儒家荀子思想的特征,而材料强调的是将玉石的性质比喻为人的品德,强调的是个人修养,而非隆礼重法,排除D项。故选C项。3.下表为史籍所载东汉至南朝时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户口数(万)人口数(万)东汉永和五年(140)64.98281.32西晋太康初年(280-289)14.2385.39南朝宋昇明三年(479)4.1933.48A.政局相对稳定 B.经济重心持续南移C.官府组织移民 D.豪强大族势力膨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是东汉到南朝时期。由材料可知,从东汉永和五年到南朝宋昇明三年,湖南地区官府掌握的户口数和人口数下降幅度很大。结合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战乱不断,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南方人口相对来说应该是增加。而材料中的官府掌握的户口数和人口数十不存一,这说明部分户数和人口数被地方豪强大族势力掌握,D项正确;此时期战乱不断,而不是政局稳定,排除A项;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B项;官府组织移民会使人口在地区间流动,而不是总体数量减少,C项不符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4.谣谚是歌谣与谚语的结合,宋代谣谚的文学性、广泛性、深刻性独树一帜,蕴含丰富的历史内涵,值得探究。对下列谣谚理解正确的是()选项诗词理解A“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元丰济济称多士”政策影响社会风气B“富儿更替做”;“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社会贫富差距严重C“近来世俗多颠倒,祇重衣衫不重人。”时人的世俗化审美D“十年勤苦无人问,一日成名天下知”文官政治走向成熟A.A B.B C.C D.D〖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宋朝时期,政府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影响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出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现象,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富儿更替做”、“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体现的是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而非贫富差距,排除B项;“近来世俗多颠倒,祇重衣衫不重人。”体现的是重视外表而不重视内容,而非世俗审美,排除C项;“十年勤苦无人问,一日成名天下知”体现的是科举制,而非文官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5.金太宗“令所在长吏,敦劝农功”;金熙宗将皇帝狩猎“禁苑隙地分给百姓”;金章宗明昌四年,尚书省奏,上京等路“每岁收税粟二十万五千余石,所支者六万六千余石,总其见数二百四十七万六千余石。臣等以为此地收多支少,遇灾足以赈济”。据此可知金朝()A.社会状况与北宋渐趋一致 B.基本沿袭唐宋政治制度C.全面摈弃传统的生产方式 D.重视借鉴中原生产方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中国)。根据材料“令所在长吏,敦劝农功”“禁苑隙地分给百姓”及所学可知,金朝统治者督促地方官员劝课农桑,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业税收不断增长。由此可见,金朝统治者重视借鉴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D项正确;北宋王朝最终被金朝所灭,材料无法得出金朝的社会状况与北宋渐趋一致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金朝承袭唐宋政治制度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表明金朝重视农业,但没有放弃狩猎、畜牧的传统生产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6.元代行省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重要山川边界,如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从而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这一做法()A.有助于开拓元代辽阔的疆域 B.提高了地方政府行政效率C.有助于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 D.加剧了汉与少数民族隔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提,时空是元朝时期。根据材料“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从而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及所学可知,元代行省显然是打破过去依靠天然屏障形成割据的地形特点,以便于加强中央集权,这有助于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项正确;题中并没有提及元代疆域得到开拓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行省制度下地方行政效率的具体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行省制与民族关系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加剧了民族隔阂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7.史学家邓嗣禹在谈到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军事上的失利代表着中国已经失去了融入世界的主动性。这也奠定了清政府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基础。向外委曲求全,向内必然是压榨人民。苛捐杂税的收取不得不逼着一部分支付不起这笔钱的人铤而走险”。下列关于“铤而走险”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沉重打击清政府统治 B.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C.推翻中国封建君主制 D.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军事失利,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融入世界的主动性。此后,清政府对内压榨人民,对外委曲求全,而大幅增加的苛捐杂税最终导致贫苦农民铤而走险,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A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排除D项。故选A项。8.1925年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中国革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由此表明召开会议的目的是()A.积极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 B.大力拓宽马克思主义传播途径C.努力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道路 D.主动适应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5年(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得出主要结论:中共四大提出中国革命需要工人、农民及中小资产阶级的共同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些主张完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传播途径得到拓展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此时仍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革命失败后,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并且努力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为1964年创作的油画《南泥湾》,体现了陕甘宁边区军民“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雄心壮志。该画的创作()A.展示了边区土地改革的成果 B.弘扬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C.还原了敌后战场的战斗场面 D.歌颂了军民投身工业化建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画展现的是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它是八路军的生产自救运动,体现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B项正确;材料展现的是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而不是边区土地改革,排除A项;材料展现的是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未体现敌后战场的战斗场面,排除C项;材料展现的是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未涉及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10.根据下列表格可推理出我国()时间20世纪80年代1988年1992年个体户(单位:万户业人口(单位:万)200200011900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时空是20世纪80至9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个时期正是题目中提到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开始快速增长的背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得更多的个体和企业有机会参与到经济活动中,从而推动了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就业人口的增加。由此可见,这个变化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当时的就业发展,没有涉及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是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公元前3000——前1000年),由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A.扩大了游牧文明的影响 B.密切了文明之间的联系C.统一了欧亚非主要文明 D.促成了奴隶社会的转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000年—前1000年的世界。根据图示及思想可知,印欧人的迁徙历时数千年,开始之时,世界上只有零星散布的个别文明中心。印欧人迁徙大体结束之时,奴隶制国家由点到面,在世界上占了统治地位,一度横跨三洲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其主体民族都是印欧人的后裔。印欧人的迁徙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奴隶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印欧人后裔建立的大帝国更是掀起了洲际的文明交流潮流(如“希腊化”),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密切了文明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不能简单地将印欧人的文明视为游牧文明,其中迁入东南欧和南亚的印欧人基本上都接受了农耕生产方式,排除A项;统一了欧亚非主要文明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印欧人的迁徙只是间接促进了奴隶制的扩展,并没有促成奴隶社会的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12.《阿拉丁与神灯》的故事中写到:“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一个边远城市。据说很久以前,那里住着一位名叫穆斯塔法的穷裁缝,他有一个儿子,名叫阿拉丁……非洲魔法师这次来到中国,就是为了寻找宝库的”。这一表述()A.揭示了当时中国与非洲之间交往频繁 B.说明阿拉伯建立了地跨三大洲帝国C.表明阿拉伯开始打通东西方交流通道 D.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多元融合的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阿拉丁神灯》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作品,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贫穷善良的中国男孩阿拉丁,与邪恶的非洲魔法师斗智斗勇,最终打败魔法师并赢得公主芳心的故事。由此可知,阿拉伯文化具有多元融合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中国与非洲之间交往频繁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岛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开始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排除C项。故选D项。13.伏尔泰被流放英国期间接触到牛顿科学理论并被征服,认为牛顿的理论为人类理性思考提供了重要支持。《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用拉丁文和代数书写,深奥晦涩,在国外影响力较小。伏尔泰回国后一度停止了人文学科的创作,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牛顿学说上,并于1738年出版《牛顿哲学原理》。这段历史反映了()A.自然科学与人文发展相分离 B.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C.自然科学发展助推思想解放 D.英国民族语言发展滞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认为牛顿的理论为人类理性思考提供了重要支持,并且写成了《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发展相分离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英国民族语言发展的具体状况,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表为有关来克星顿枪声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记述出处“在正规军向我们射击之前,我们队伍中没有任何人发射一枪一弹,正规军继续射击,直到我们全部逃逸。”现场民兵们的证词,1775年“一旦我们接近他们,他们开了一或两枪,我们的人在没有命令之下匆忙射击,造成他们逃跑。”英军中尉约翰·巴克日记,1775年“(统率英军的少校说)他骑马上前,命令他们解散,他们没有立刻照做……当他转身时,他听到了两或三声枪响……民兵们逃命去了。”耶鲁学院校长斯泰尔斯日记,1775年A.史料出现时间相同价值相同 B.表述相互矛盾故都不可信C.北美民兵的证词相对较客观 D.推知北美民兵未坚决抗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证词中,可以获得一个相同的信息,即北美的民兵在略加抵抗后,撤退逃命去了,也就是北美民兵并未坚守抗敌,D项正确;史料出现时间相同并不意味着价值就相同,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中关于克星顿枪声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述存在相同的描述,选项表述有误,排除B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北美民兵的证词相对较客观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表是1928——1939年英、法、德、美、苏联五国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据此推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的国家是()国家1928年1939年电力(十亿千瓦)钢铁(百万吨)生铁(百万吨)电力(十亿千瓦)钢铁(百万吨)生铁(百万吨)甲543481815乙171514371815丙169740138丁1591020880戊11352391886243A.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苏联 B.苏联、英国、德国、法国、美国C.苏联、德国、英国、法国、美国 D.法国、美国、苏联、英国、德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28至1939年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苏联。根据材料“1928——1939年英、法、德、美、苏联五国的经济数据表”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苏联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重工业发展程度比较落后,迫切需要加快重工业的发展,故甲国是苏联;这一时期德国法西斯为了扩军备战大力发展重工业,故乙国是德国;英国相对于法国而言其重工业发展程度要高一些,故丙国是英国,丁国是法国;这一时期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其重工业发展程度是最高的,故戊国是美国。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6.戴高乐是一位竭力维护法兰西殖民利益的帝国派军人,一向视遍及全球的殖民地为法兰西辉煌业绩的一部分。但1958年戴高乐重新上台后,建立了新的法兰西共同体以代替之前的法兰西联邦,给各成员内政方面的自治权和退出自由。1964年出访拉美,发表了多篇演讲,主旨是抨击美国的霸权主义,强调维护民族独立,并号召拉美国家“向法国看,向欧洲看”。这一现象()A.说明法国最早结束殖民主义 B.有助于解释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C.表明法国致力于建立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D.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不可调和〖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1964年(法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法国总统戴高乐由新上台前的维护殖民地态度到上台后承认殖民地的独立与自由,与法国国家利益受到来自美国霸权主义的威胁相关,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法国乃至欧洲的独立,法国号召拉美国家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为了国家利益而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D项正确;选项中“最早”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殖民统治奔溃的原因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法国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实现摆脱美国束缚的要求,而不是致力于建立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赋税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物质保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农业是历代私有制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无不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治国之要”。早在商鞅变法时,秦孝公就颁布法令:“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者多,复其身”。唐宋以后,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占有矛盾日趋加剧,封建国家日益重视荒地的开垦,例如,洪武二十八年,明政府下令:山东、河南农民“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康熙十二年规定:“嗣后各省开垦荒地,俱再加宽限,通计十年方行起科”。除上述目的外,历史上还有因“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而减免赋税的情况。——摘编自刘德成《中国古代减免赋税析论》材料二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选自《资治通鉴》材料三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开始建立税收制度,不过主要由富有阶层承担,一般民众的税负很轻。土地税征收中“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营业税按照商业资本大小及盈余多少征收统一的累进税,资本在百元以下的群众合作社以及农民直接出售剩余产品的都实行免税政策。关税一般是轻税或者免征,一切货物在边境纳税之后通行全苏区,不重复征税。没有完全依靠税收,而是采取“取之于己”的方针:一是红军公田收入;二是来自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手工业收入;三是发展经济,开展生产建设。——摘编自赵云琪《从历史视角看“轻税于民”的税收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政府减免赋税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后期赋税制度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税收制度的特征,并简要评价中国古代政府与近代中共减免赋税的做法。〖答案〗(1)原因:①稳定农业人口,发展农业生产;②鼓励开垦荒地;③救治灾荒,恢复生产;④通过减免赋税增加人口(2)特点:贯彻新的财政原则;由“舍地税人”转向“舍人税地”;弱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税目趋向统一和简化;收税对象增加,赋税趋向公平合理。(3)特征:中共坚持“轻税于民”的宗旨;梯度征收,合理收税;税收取己与取民相结合;具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评价:中国古代政府减免赋税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如减免赋税的目的往往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真正为了人民的利益。近代中共减免赋税的做法是在革命时期为了争取人民支持、发展经济而采取的重要政策,它体现了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有利于调动人民的革命积极性,促进革命的发展。同时,中共的税收制度也注重发展经济,为革命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原因:依据材料“封建国家日益重视荒地的开垦”可知,鼓励开垦荒地;依据材料“农业是历代私有制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无不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治国之要’”可知,稳定农业人口,发展农业生产;依据材料“历史上还有因‘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而减免赋税的情况”可知,救治灾荒,恢复生产以及通过减免赋税增加人口。【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依据材料“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可知,贯彻新的财政原则;依据材料“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和所学可知,由“舍地税人”转向“舍人税地”和弱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依据材料“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可知,税目趋向统一和简化;依据材料“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可知,收税对象增加,赋税趋向公平合理。【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评价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第一小问特征:依据材料“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开始建立税收制度,不过主要由富有阶层承担,一般民众的税负很轻”可知,中共坚持“轻税于民”的宗旨;依据材料“土地税征收中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可知,梯度征收,合理收税;依据材料“关税一般是轻税或者免征,一切货物在边境纳税之后通行全苏区不重复征税”“没有完全依靠税收,而是采取‘取之于己’的方针”可知,税收取己与取民相结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税收制度具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第二小问评价:依据材料 “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者多,复其身”“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占有矛盾日趋加剧,封建国家日益重视荒地的开垦”“嗣后各省开垦荒地,俱再加宽限,通计十年方行起科”“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及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政府减免赋税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如减免赋税的目的往往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真正为了人民的利益。依据材料“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开始建立税收制度,不过主要由富有阶层承担,一般民众的税负很轻。土地税征收中‘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及所学可知,近代中共减免赋税的做法是在革命时期为了争取人民支持、发展经济而采取的重要政策,它体现了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有利于调动人民的革命积极性,促进革命的发展。依据材料“没有完全依靠税收,而是采取‘取之于己’的方针:一是红军公田收入;二是来自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手工业收入;三是发展经济,开展生产建设。”及所学可知,中共的税收制度也注重发展经济,为革命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18.数据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为1902——1970年美国联邦政府在各项职能上支出所占比重变化表年份国防支出邮政支出教育支出公路等支出卫生和福利支出行政和利息支出192717.420.10.52.61.258.1193219.218.60.65.61.257.6193610.28.23.68.85.863.4194015.88.03.47.97.157.7195041,05.05.51.112.733.9196050.33.81.13.116.124.9197040.53.81.92.424.824.4—[美]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材料二(1)指出美国国防开支的变化趋势,并简要说明成因。(2)请以材料一中某一数据(除国防支出外)的变化为例,说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轨迹。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喜与忧。〖答案〗(1)变化趋势:1927-1940年国防支出总体呈下降趋势;1940-1970年国防支出呈上升趋势。下降的原因: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上升的原因:二战爆发战争的需要,尤其是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开辟的需要;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和冷战的爆发,美苏两极对峙下军备竞赛的影响,美国发动局部战争的需要;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示例:以教育支出为例。1927-1936年,教育支出占比极低,说明美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1936-1970年,教育支出占比逐渐增加,说明美国政府逐渐重视教育,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喜: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科技进步迅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福利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忧:贫富差距扩大,社会贫困问题严重;经济发展受到政府干预过多的影响,市场活力不足;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7-1970年(美国)。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表格“1927-1940年的国防支出情况”可知,1927-1940年国防支出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表格“1940-1970年国防支出情况”可知,1940-1970年国防支出呈增加趋势。第二小问原因:下降的原因:结合所学从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二战的爆发、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开辟的需要的角度分析。上升的原因:结合所学从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冷战的爆发美苏两极对峙下军备竞赛的影响、美国发动局部战争的需要、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等角度分析。【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7-1970年(美国)。第一小问说明:据材料信息,选择教育支出,结合表格信息及所学可知,1927-1936年,教育支出占比极低,说明美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1936-1970年,教育支出占比逐渐增加,说明美国政府逐渐重视教育,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第二小问喜与忧: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喜:据材料“1902——1970年美国联邦政府在各项职能上支出所占比重变化表”及所学可知,分别从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科技进步迅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福利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角度说明。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忧:据材料“美国社会贫困状况”及所学可知,分别从贫富差距扩大,社会贫困问题严重;经济发展受到政府干预过多的影响,市场活力不足;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等角度说明。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安徽地区的革命事件、奋进精神等安徽元素。某中学课题组拟建立“党史中的安徽元素资料库”,特向该中学师生广泛征集党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安徽元素。请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党史中的安徽元素”向该课题组推荐一个专题,自拟专题题目,并阐明推荐理由。(要求:题目明确且包含时间尺度,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题目:安徽地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贡献。阐述:安徽地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重要地位。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安徽广泛传播,为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3年,中共安庆支部成立,安徽地区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徽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在安徽地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安徽是新四军的重要活动地区,新四军在安徽地区抗击日军,为保卫祖国做出了巨大牺牲。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安徽地区成为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总之,安徽地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贡献,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铭记。〖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设问是围绕“党史中的安徽元素”向该课题组推荐一个专题,自拟专题题目,并阐明推荐理由。首先,根据材料“在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安徽地区的革命事件、奋进精神等安徽元素。”及所学可得出题目:安徽地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贡献。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在安徽广泛传播;中共安庆支部成立的影响;安徽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是新四军的重要活动地区及其影响;安徽地区是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等角度说明,例如:安徽地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重要地位。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安徽广泛传播,为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3年,中共安庆支部成立,安徽地区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徽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在安徽地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安徽是新四军的重要活动地区,新四军在安徽地区抗击日军,为保卫祖国做出了巨大牺牲。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安徽地区成为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安徽地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贡献,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铭记。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素质测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2年12月安徽博物院举办了“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该遗址位于安徽含山县,是迄今发现长江下游巢湖流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此次展览,暂借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20余件精品文物,与凌家滩文化相似文化因素进行了类比展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五千年前辽河与长江流域交往密切 B.昭示着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一体性C.精美玉器说明此时已进入国家阶段 D.证明新石器时代各地发展程度一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可知,凌家滩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其举办的文化展览中,借用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20余件精品文物与其相似的文化因素进行类比展示,说明在五千多年前的华夏,已经出现不同流域的文明相互影响的情况,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存在互相借鉴、互相影响的互动式关系,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一体性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得出五千年前辽河与长江流域交往密切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凌家滩遗址时期还没有出现早期国家,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新石器时代各地发展程度一致的结论,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2.玉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时期将玉石的5种物质性质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这一传统寄托了我国古代()A.选贤任能的理念 B.天人感应的思想C.修身明德的追求 D.隆礼重法的精神〖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是东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时期将玉石的5种物质性质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可知,东汉时期将玉石的5种物质性质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体现了对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重视,这一传统寄托了我国古代“修身明德的追求”,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将玉石的性质比喻为人的品德,而非选贤任能,排除A项;“天人感应”主要是指天与人之间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隆礼重法是儒家荀子思想的特征,而材料强调的是将玉石的性质比喻为人的品德,强调的是个人修养,而非隆礼重法,排除D项。故选C项。3.下表为史籍所载东汉至南朝时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户口数(万)人口数(万)东汉永和五年(140)64.98281.32西晋太康初年(280-289)14.2385.39南朝宋昇明三年(479)4.1933.48A.政局相对稳定 B.经济重心持续南移C.官府组织移民 D.豪强大族势力膨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是东汉到南朝时期。由材料可知,从东汉永和五年到南朝宋昇明三年,湖南地区官府掌握的户口数和人口数下降幅度很大。结合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战乱不断,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南方人口相对来说应该是增加。而材料中的官府掌握的户口数和人口数十不存一,这说明部分户数和人口数被地方豪强大族势力掌握,D项正确;此时期战乱不断,而不是政局稳定,排除A项;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B项;官府组织移民会使人口在地区间流动,而不是总体数量减少,C项不符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4.谣谚是歌谣与谚语的结合,宋代谣谚的文学性、广泛性、深刻性独树一帜,蕴含丰富的历史内涵,值得探究。对下列谣谚理解正确的是()选项诗词理解A“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元丰济济称多士”政策影响社会风气B“富儿更替做”;“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社会贫富差距严重C“近来世俗多颠倒,祇重衣衫不重人。”时人的世俗化审美D“十年勤苦无人问,一日成名天下知”文官政治走向成熟A.A B.B C.C D.D〖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宋朝时期,政府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影响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出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现象,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富儿更替做”、“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体现的是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而非贫富差距,排除B项;“近来世俗多颠倒,祇重衣衫不重人。”体现的是重视外表而不重视内容,而非世俗审美,排除C项;“十年勤苦无人问,一日成名天下知”体现的是科举制,而非文官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5.金太宗“令所在长吏,敦劝农功”;金熙宗将皇帝狩猎“禁苑隙地分给百姓”;金章宗明昌四年,尚书省奏,上京等路“每岁收税粟二十万五千余石,所支者六万六千余石,总其见数二百四十七万六千余石。臣等以为此地收多支少,遇灾足以赈济”。据此可知金朝()A.社会状况与北宋渐趋一致 B.基本沿袭唐宋政治制度C.全面摈弃传统的生产方式 D.重视借鉴中原生产方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中国)。根据材料“令所在长吏,敦劝农功”“禁苑隙地分给百姓”及所学可知,金朝统治者督促地方官员劝课农桑,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业税收不断增长。由此可见,金朝统治者重视借鉴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D项正确;北宋王朝最终被金朝所灭,材料无法得出金朝的社会状况与北宋渐趋一致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金朝承袭唐宋政治制度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表明金朝重视农业,但没有放弃狩猎、畜牧的传统生产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6.元代行省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重要山川边界,如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从而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这一做法()A.有助于开拓元代辽阔的疆域 B.提高了地方政府行政效率C.有助于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 D.加剧了汉与少数民族隔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提,时空是元朝时期。根据材料“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从而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及所学可知,元代行省显然是打破过去依靠天然屏障形成割据的地形特点,以便于加强中央集权,这有助于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项正确;题中并没有提及元代疆域得到开拓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行省制度下地方行政效率的具体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行省制与民族关系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加剧了民族隔阂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7.史学家邓嗣禹在谈到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军事上的失利代表着中国已经失去了融入世界的主动性。这也奠定了清政府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基础。向外委曲求全,向内必然是压榨人民。苛捐杂税的收取不得不逼着一部分支付不起这笔钱的人铤而走险”。下列关于“铤而走险”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沉重打击清政府统治 B.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C.推翻中国封建君主制 D.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军事失利,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融入世界的主动性。此后,清政府对内压榨人民,对外委曲求全,而大幅增加的苛捐杂税最终导致贫苦农民铤而走险,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A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排除D项。故选A项。8.1925年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中国革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由此表明召开会议的目的是()A.积极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 B.大力拓宽马克思主义传播途径C.努力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道路 D.主动适应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5年(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得出主要结论:中共四大提出中国革命需要工人、农民及中小资产阶级的共同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些主张完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传播途径得到拓展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此时仍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革命失败后,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并且努力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为1964年创作的油画《南泥湾》,体现了陕甘宁边区军民“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雄心壮志。该画的创作()A.展示了边区土地改革的成果 B.弘扬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C.还原了敌后战场的战斗场面 D.歌颂了军民投身工业化建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画展现的是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它是八路军的生产自救运动,体现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B项正确;材料展现的是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而不是边区土地改革,排除A项;材料展现的是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未体现敌后战场的战斗场面,排除C项;材料展现的是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未涉及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10.根据下列表格可推理出我国()时间20世纪80年代1988年1992年个体户(单位:万户业人口(单位:万)200200011900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时空是20世纪80至9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个时期正是题目中提到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开始快速增长的背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得更多的个体和企业有机会参与到经济活动中,从而推动了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就业人口的增加。由此可见,这个变化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当时的就业发展,没有涉及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是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公元前3000——前1000年),由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A.扩大了游牧文明的影响 B.密切了文明之间的联系C.统一了欧亚非主要文明 D.促成了奴隶社会的转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000年—前1000年的世界。根据图示及思想可知,印欧人的迁徙历时数千年,开始之时,世界上只有零星散布的个别文明中心。印欧人迁徙大体结束之时,奴隶制国家由点到面,在世界上占了统治地位,一度横跨三洲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其主体民族都是印欧人的后裔。印欧人的迁徙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奴隶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印欧人后裔建立的大帝国更是掀起了洲际的文明交流潮流(如“希腊化”),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密切了文明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不能简单地将印欧人的文明视为游牧文明,其中迁入东南欧和南亚的印欧人基本上都接受了农耕生产方式,排除A项;统一了欧亚非主要文明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印欧人的迁徙只是间接促进了奴隶制的扩展,并没有促成奴隶社会的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12.《阿拉丁与神灯》的故事中写到:“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一个边远城市。据说很久以前,那里住着一位名叫穆斯塔法的穷裁缝,他有一个儿子,名叫阿拉丁……非洲魔法师这次来到中国,就是为了寻找宝库的”。这一表述()A.揭示了当时中国与非洲之间交往频繁 B.说明阿拉伯建立了地跨三大洲帝国C.表明阿拉伯开始打通东西方交流通道 D.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多元融合的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阿拉丁神灯》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作品,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贫穷善良的中国男孩阿拉丁,与邪恶的非洲魔法师斗智斗勇,最终打败魔法师并赢得公主芳心的故事。由此可知,阿拉伯文化具有多元融合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中国与非洲之间交往频繁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岛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开始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排除C项。故选D项。13.伏尔泰被流放英国期间接触到牛顿科学理论并被征服,认为牛顿的理论为人类理性思考提供了重要支持。《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用拉丁文和代数书写,深奥晦涩,在国外影响力较小。伏尔泰回国后一度停止了人文学科的创作,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牛顿学说上,并于1738年出版《牛顿哲学原理》。这段历史反映了()A.自然科学与人文发展相分离 B.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C.自然科学发展助推思想解放 D.英国民族语言发展滞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认为牛顿的理论为人类理性思考提供了重要支持,并且写成了《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发展相分离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英国民族语言发展的具体状况,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表为有关来克星顿枪声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记述出处“在正规军向我们射击之前,我们队伍中没有任何人发射一枪一弹,正规军继续射击,直到我们全部逃逸。”现场民兵们的证词,1775年“一旦我们接近他们,他们开了一或两枪,我们的人在没有命令之下匆忙射击,造成他们逃跑。”英军中尉约翰·巴克日记,1775年“(统率英军的少校说)他骑马上前,命令他们解散,他们没有立刻照做……当他转身时,他听到了两或三声枪响……民兵们逃命去了。”耶鲁学院校长斯泰尔斯日记,1775年A.史料出现时间相同价值相同 B.表述相互矛盾故都不可信C.北美民兵的证词相对较客观 D.推知北美民兵未坚决抗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证词中,可以获得一个相同的信息,即北美的民兵在略加抵抗后,撤退逃命去了,也就是北美民兵并未坚守抗敌,D项正确;史料出现时间相同并不意味着价值就相同,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中关于克星顿枪声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述存在相同的描述,选项表述有误,排除B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北美民兵的证词相对较客观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表是1928——1939年英、法、德、美、苏联五国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据此推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的国家是()国家1928年1939年电力(十亿千瓦)钢铁(百万吨)生铁(百万吨)电力(十亿千瓦)钢铁(百万吨)生铁(百万吨)甲543481815乙171514371815丙169740138丁1591020880戊11352391886243A.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苏联 B.苏联、英国、德国、法国、美国C.苏联、德国、英国、法国、美国 D.法国、美国、苏联、英国、德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28至1939年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苏联。根据材料“1928——1939年英、法、德、美、苏联五国的经济数据表”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苏联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重工业发展程度比较落后,迫切需要加快重工业的发展,故甲国是苏联;这一时期德国法西斯为了扩军备战大力发展重工业,故乙国是德国;英国相对于法国而言其重工业发展程度要高一些,故丙国是英国,丁国是法国;这一时期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其重工业发展程度是最高的,故戊国是美国。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6.戴高乐是一位竭力维护法兰西殖民利益的帝国派军人,一向视遍及全球的殖民地为法兰西辉煌业绩的一部分。但1958年戴高乐重新上台后,建立了新的法兰西共同体以代替之前的法兰西联邦,给各成员内政方面的自治权和退出自由。1964年出访拉美,发表了多篇演讲,主旨是抨击美国的霸权主义,强调维护民族独立,并号召拉美国家“向法国看,向欧洲看”。这一现象()A.说明法国最早结束殖民主义 B.有助于解释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C.表明法国致力于建立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D.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不可调和〖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1964年(法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法国总统戴高乐由新上台前的维护殖民地态度到上台后承认殖民地的独立与自由,与法国国家利益受到来自美国霸权主义的威胁相关,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法国乃至欧洲的独立,法国号召拉美国家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为了国家利益而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D项正确;选项中“最早”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殖民统治奔溃的原因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法国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实现摆脱美国束缚的要求,而不是致力于建立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赋税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物质保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农业是历代私有制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无不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治国之要”。早在商鞅变法时,秦孝公就颁布法令:“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者多,复其身”。唐宋以后,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占有矛盾日趋加剧,封建国家日益重视荒地的开垦,例如,洪武二十八年,明政府下令:山东、河南农民“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康熙十二年规定:“嗣后各省开垦荒地,俱再加宽限,通计十年方行起科”。除上述目的外,历史上还有因“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而减免赋税的情况。——摘编自刘德成《中国古代减免赋税析论》材料二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选自《资治通鉴》材料三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开始建立税收制度,不过主要由富有阶层承担,一般民众的税负很轻。土地税征收中“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营业税按照商业资本大小及盈余多少征收统一的累进税,资本在百元以下的群众合作社以及农民直接出售剩余产品的都实行免税政策。关税一般是轻税或者免征,一切货物在边境纳税之后通行全苏区,不重复征税。没有完全依靠税收,而是采取“取之于己”的方针:一是红军公田收入;二是来自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手工业收入;三是发展经济,开展生产建设。——摘编自赵云琪《从历史视角看“轻税于民”的税收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政府减免赋税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后期赋税制度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税收制度的特征,并简要评价中国古代政府与近代中共减免赋税的做法。〖答案〗(1)原因:①稳定农业人口,发展农业生产;②鼓励开垦荒地;③救治灾荒,恢复生产;④通过减免赋税增加人口(2)特点:贯彻新的财政原则;由“舍地税人”转向“舍人税地”;弱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税目趋向统一和简化;收税对象增加,赋税趋向公平合理。(3)特征:中共坚持“轻税于民”的宗旨;梯度征收,合理收税;税收取己与取民相结合;具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评价:中国古代政府减免赋税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如减免赋税的目的往往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真正为了人民的利益。近代中共减免赋税的做法是在革命时期为了争取人民支持、发展经济而采取的重要政策,它体现了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有利于调动人民的革命积极性,促进革命的发展。同时,中共的税收制度也注重发展经济,为革命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原因:依据材料“封建国家日益重视荒地的开垦”可知,鼓励开垦荒地;依据材料“农业是历代私有制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无不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治国之要’”可知,稳定农业人口,发展农业生产;依据材料“历史上还有因‘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而减免赋税的情况”可知,救治灾荒,恢复生产以及通过减免赋税增加人口。【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依据材料“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可知,贯彻新的财政原则;依据材料“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和所学可知,由“舍地税人”转向“舍人税地”和弱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依据材料“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可知,税目趋向统一和简化;依据材料“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可知,收税对象增加,赋税趋向公平合理。【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评价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第一小问特征:依据材料“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开始建立税收制度,不过主要由富有阶层承担,一般民众的税负很轻”可知,中共坚持“轻税于民”的宗旨;依据材料“土地税征收中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可知,梯度征收,合理收税;依据材料“关税一般是轻税或者免征,一切货物在边境纳税之后通行全苏区不重复征税”“没有完全依靠税收,而是采取‘取之于己’的方针”可知,税收取己与取民相结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税收制度具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第二小问评价:依据材料 “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者多,复其身”“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占有矛盾日趋加剧,封建国家日益重视荒地的开垦”“嗣后各省开垦荒地,俱再加宽限,通计十年方行起科”“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及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政府减免赋税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如减免赋税的目的往往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真正为了人民的利益。依据材料“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开始建立税收制度,不过主要由富有阶层承担,一般民众的税负很轻。土地税征收中‘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及所学可知,近代中共减免赋税的做法是在革命时期为了争取人民支持、发展经济而采取的重要政策,它体现了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有利于调动人民的革命积极性,促进革命的发展。依据材料“没有完全依靠税收,而是采取‘取之于己’的方针:一是红军公田收入;二是来自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手工业收入;三是发展经济,开展生产建设。”及所学可知,中共的税收制度也注重发展经济,为革命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18.数据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