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官员的册命,册封仪式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周王在太庙对诸侯进行册封,授予其土地、人口和物资。这一措施()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表现 B.表明政治权力未与血缘结合C.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 D.是专制王权高度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西周。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西周统治者重视对官员的册封,西周实行分封制,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关系,C项正确;材料是西周分封制,没有涉及神权,排除A项;西周分封制主体是同姓宗亲,政治权力与血缘结合,排除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未建立专制王权,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设“执政”总领全国大权。到战国时期,在各诸侯国的国君之下,都建立起一套以丞相和将军为文武首脑的制衡体制。这反映了()A.宗法血缘关系已彻底瓦解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C.原始民主传统仍然有影响 D.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答案〗B〖解析〗根据“在各诸侯国的国君之下,都建立起一套以丞相和将军为文武首脑的制衡体制”可知,这一措施加强了国君的权力,削弱了血缘贵族政治,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B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A项;建立“丞相和将军为文武首脑的制衡体制”的目的是加强国君的权力,并非民主,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3.《四民月令》记载,东汉地方大族三月青黄不接时,进行赈赡匮乏,农闲时组织修沟渎、治墙屋以备雨季,丰收时集合宗族帮助贫弱之人。地方大族的这一做法旨在()A.形成地方割据 B.维护封建统治C.和谐宗族关系 D.稳固依附关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地方大族主动赈赡匮乏族人,组织修沟渎、治墙屋,维持当地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其目的在于保证其根本利益和封建统治,B项正确;形成地方割据并非大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目的,排除A项;和谐宗族关系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稳固依附关系并非地方大族安排家族内部生产生活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4.《唐律疏议》指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体现了唐律的主要特点是()A.为政以德 B.以法为教 C.严刑峻法 D.礼法结合〖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律疏议》强调德礼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只把刑罚当作具体手段,体现了唐律的主要特点是,礼法结合,D项正确;为政以德并非唐朝律法的特点,排除A项;以法为教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严刑峻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元代交通事业空前发展,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其主要功能为迎送使臣,提供食宿与交通工具。与驿站相辅而行的还有“急递铺”,专门负责朝廷和官府紧急文件的传送。元朝施行这些措施旨在()A.加强全国各地的联系 B.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C.提高行政办事的效率 D.保证政府统治的稳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在全国建立发达的交通和通讯设施,迎送使臣、传送朝廷和官府紧急文件,旨在保证政府统治的稳固,D项正确;加强全国各地的联系与“专门负责朝廷和官府紧急文件的传送”不符,排除A项;元朝政府发展国内交通和通讯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促进中外文明交流,排除B项;提高行政办事的效率是具体而非根本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6.太湖周围的三吴地区在魏晋时期得到开发,成为重要的产粮区,而到明清之际则需要外调粮食,成为粮食输入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B.多个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C.长途贩运的日益兴盛 D.江南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明代中后期则称“湖广熟天下足”,民谚的变化实际上折射了江浙经济结构的变动。江浙地区是宋代的产粮大区,故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到了明代中后期,这一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经济类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明代主要的产粮区转移至湖广地区,民谚改称“湖广熟天下足”。其中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江浙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明朝中后期苏湖地区棉花桑蚕生产种植面积扩大棉纺丝织快速发展,粮食反而要从湖广输入,说明农业生产区域化发展趋势,多个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B项正确;明清时期,三吴地区经济繁荣,在全国经济中地位依旧十分重要,排除A项;长途贩运的日益兴盛并非太湖地区粮食不足的原因,排除C项。这些地区广义上都属于江南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
7.以下是某学生绘制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趋势图,对此图理解准确的是()A.a点是由于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B.b点之后儒学确立主流思想地位C.c点处体现了陆王心学得到发展 D.d点后的转折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b是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儒学确立为主流思想,B项正确;a是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排除A项;c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冲击儒学,排除C项;d是程朱理学,排除D项。故选B项。8.晚清竹枝词中,对汽车的早期描述是“汽车来往疾如风,苦煞行人在路中。”后来对汽车的描述则是“有轮无马亦飞行,机器开车制亦精。时止时弯真便捷,呼人让路气球鸣”。这反映了()A.百姓的交通规则意识普遍淡薄 B.民众需求促使汽车安全性提升C.汽车在公共交通中占主导地位 D.民众对新式交通认知的渐进性〖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文学作品中,对汽车的描述从“苦煞行人在路中”,发展为“时止时弯真便捷”等,反映了民众对新式交通认知的渐进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百姓交通规则意识的普遍淡薄,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民众需求对汽车安全性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汽车在公共交通中占主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9.下表为1843年和1858年进出口税率(%)比较表。据此可知()进口货物出口货物棉花(百斤)布(匹)棉纱(百斤)哆啰呢(丈)土丝(百斤)茶叶(百斤)1843年0.40.11.001510.010.01858年0.350.080.700.122.52.5A.我国关税总收入逐步减少 B.中国贸易逆差格局已经形成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受到阻碍 D.海关失去国内市场保护功能〖答案〗C〖解析〗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货物特别是出口货物的税率显著下降,便利了列强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不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仅有税率的下调不能说明我国关税总收入逐步减少,排除A项;关税税率的下降不能说明中国贸易逆差格局已经形成,排除B项;海关失去了保护国内市场功能与出口货物税率下降更为明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这表明我国()A.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B.已经建设成为了“福利国家”C.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 D.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覆盖全国医疗网络的建立,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免疫、防治传染病和监督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等工作的大力开展等,表明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C项正确;医疗保障体系强调的是民众看病方面,而材料强调的是基本卫生,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已经建设成为了“福利国家”,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我国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1.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78年至1984年,外出打工的农民不足200万人,1990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135万人,1995年达到7073万人,到2000年,全国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数量达到1亿人以上。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发展进步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表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口流动数量不断增加。D项正确;1983年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交通运输条件进步是人口流动的客观因素,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12.我国一些学者发现,印第安医学、历法、习俗等与古代中国十分相似,墨西哥瓦哈卡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国考古学家也宣称在美国海岸海底发现了3000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在加州的岩壁上发现了中国古文字。对此合理的推论可能是()A.中国和美洲较早已有交流 B.中华古代文明领先于世界C.世界各地文化具有同质性 D.美洲没有自己的独特文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第安人在医学、历法、习俗甚至发音等方面,与古代中国有诸多相似,美国发现的古代中国的石锚和古文字等,反映出中国和美洲较早已有交流,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华古代文明领先于世界,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世界各地文化的同质性,排除C项;美洲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3.下图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史料。其最适合研究的主题是()A.农业物种的交流 B.全球航路的开辟C.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答案〗A〖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麦从西亚传播到中国、欧洲和美洲等地,以及马铃薯从东南亚传播到中国、非洲等地,适合用于研究农业物种的交流这一主题,A项正确;全球航路的开辟与图中信息不符,排除B项;西方早期殖民扩张与从西亚、东南亚出发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并非世界贸易中心转移,排除D项。故选A项。
14.1600年,英国女王签署特许证书,授权东印度公司独占“好望角至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1858年,英国国会通过《印度统治法》,剥夺早已丧失商业垄断权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各地的统治权,东印度公司终止。推动东印度公司兴衰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D.反垄断思想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府从17世纪授权东印度公司,鼓励其在海外从事垄断贸易,到工业革命后剥夺其商业垄断权,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东印度公司兴衰的主要因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与东印度公司的兴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只是东印度公司兴衰的具体原因,排除C项;反垄断思想成为主流与东印度公司的兴起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20世纪,英国的一些思想家认为,市场上进行的财富分配是最为合理有效的,任何想要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的行为都会侵犯个人自由,阻碍社会的前进。这表明他们()A.强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 B.主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肯定社会保障制度合理性 D.倡导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市场上进行的财富分配是最为合理有效的,任何想要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的行为都会侵犯个人自由,阻碍社会的前进”可知,他们倡导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反对对经济的干预,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自由经济,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保障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渔猎采集到农耕文明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蟾(水中的螺贝类动物)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土地坚硬不肥沃)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号》(1)指出两则材料内容的分歧点,并分别说明其观点。(2)由于时代过于遥远,并且缺乏文字证据,了解渔猎采集时期人类社会基本情况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试举两例说明。〖答案〗(1)分歧点:农业产生的原因不同。说明:材料一反映为了抵御病毒灾害神农传授农业生产知识;材料二反映人口增多而狩猎的食物不足,则神农传授农业生产知识。(2)方式:考古发掘、地质力学学、古气候学和环境学知识。举例: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表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动植物化石,元谋人生活年代约为一百七十万年前左右。〖解析〗【小问1】分歧点:根据材料一“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可知,抵御病毒灾害神农传授农业生产知识;根据材料二“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人口增多而狩猎的食物不足,则神农传授农业生产知识。综合分析得出,两则材料的分歧点是农业产生的原因不同。说明:结合以上对两则材料的分析来分别说明。【小问2】方式:结合所学从考古发掘、古地磁学、古气候学和环境学知识可以帮助了解古人类社会情况。举例:以北京人会使用火和元谋人的生存年代为例,结合所学从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的灰烬层和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来推测。结合所学从对动植物化石进行古地磁学方法测试可推出元谋人生存年代。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丝绸之路,融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如果按历史进程划分丝绸之路的时代,那么从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便是丝绸之路的1.0时代,这一时代,丝绸之路的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丝绸之路2.0时代包含了中国的明清时期。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丝路实践进入了3.0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特点是:陆海并重,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摘编自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丝绸之路“三个时代”的理解。(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秦至元朝时期,是陆上丝绸之路占主导,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对抗、交流、融合的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以及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一时期的丝绸之路,有利于边疆经济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明清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占主导,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的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造船航海等科技的突破,中国综合国力处于领先地位,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丝绸之路发展了海外贸易,加强了与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传播了中华文明,但明清时期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僵化与观念的落后,中国错失了融入世界的机会。
进入21世纪,陆海并重,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时期。国际社会朝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全球治理的多种问题显现。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构想。它弘扬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次伟大超越。
综上所述,无论是陆上丝路的车马时代,还是海上丝路的航船时代,一直到今天陆海空综合交通时代,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友好,合作交流的精神,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丝绸之路“三个时代”分别指秦至元朝时期是丝绸之路的1.0时代、明清时期是丝绸之路2.0时代、21世纪丝路进入3.0时代。然后围绕这三个时代展开分析即可。关于各时期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概念、背景、影响等方面分析,即秦至元朝时期,是陆上丝绸之路占主导,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对抗、交流、融合的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以及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一时期的丝绸之路,有利于边疆经济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明清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占主导,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的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造船航海等科技的突破,中国综合国力处于领先地位,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丝绸之路发展了海外贸易,加强了与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传播了中华文明,但明清时期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僵化与观念的落后,中国错失了融入世界的机会。进入21世纪,陆海并重,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时期。国际社会朝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全球治理的多种问题显现。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构想。它弘扬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次伟大超越。最后总结,无论是陆上丝路的车马时代,还是海上丝路的航船时代,一直到今天陆海空综合交通时代,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友好,合作交流的精神,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8.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的兴盛。下图为1953年人民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提取图片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答案〗信息:1953年、工业化建设成就
阐释: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又十分薄弱。如何在短时间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共和国领导人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统筹兼顾、全面发展。中国过去没有的工业,包括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等建设起来了,自行设计的拖拉机、远洋货轮服务于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解析〗此题是开放式问题。信息:根据人民币发行的时间、面值、图案的信息来分析时代背景。阐释:时代背景:结合所学从建国初的国际环境、我国的工业基础、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意义:结合所学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角度分析。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材料二毗湿摩说: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无论几个妻子,她们生下的儿子地位都是平等的。在婆罗门家庭中,出生于婆罗门种姓的妻子地位是最高的。在刹帝利家庭中,出生于刹帝利种姓的妻子地位是最高的。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行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摘自史诗《摩诃婆罗多》(1)以下是世界伟大的史诗作品,请指出以下史诗分别是哪些古代文化的成就?史诗作品代表的古代文化《罗摩衍那》①《吉尔伽美什》②《荷马史诗》③《伊戈尔远征记》④(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诗《摩诃婆罗多》对研究印度历史的史料价值。〖答案〗(1)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古代俄罗斯。(2)史料价值:《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的生活和文化成就,对于研究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解析〗(1)文化成就: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西亚史诗,《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人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文化的代表,故表格中对应的文字依次为,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和古代俄罗斯。(2)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二中“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等信息,及其出处“史诗《摩诃婆罗多》”,结合所学知识,从《摩诃婆罗多》的内容、性质等方面分析可知,《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的生活和文化成就,对于研究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官员的册命,册封仪式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周王在太庙对诸侯进行册封,授予其土地、人口和物资。这一措施()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表现 B.表明政治权力未与血缘结合C.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 D.是专制王权高度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西周。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西周统治者重视对官员的册封,西周实行分封制,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关系,C项正确;材料是西周分封制,没有涉及神权,排除A项;西周分封制主体是同姓宗亲,政治权力与血缘结合,排除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未建立专制王权,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设“执政”总领全国大权。到战国时期,在各诸侯国的国君之下,都建立起一套以丞相和将军为文武首脑的制衡体制。这反映了()A.宗法血缘关系已彻底瓦解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C.原始民主传统仍然有影响 D.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答案〗B〖解析〗根据“在各诸侯国的国君之下,都建立起一套以丞相和将军为文武首脑的制衡体制”可知,这一措施加强了国君的权力,削弱了血缘贵族政治,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B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A项;建立“丞相和将军为文武首脑的制衡体制”的目的是加强国君的权力,并非民主,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3.《四民月令》记载,东汉地方大族三月青黄不接时,进行赈赡匮乏,农闲时组织修沟渎、治墙屋以备雨季,丰收时集合宗族帮助贫弱之人。地方大族的这一做法旨在()A.形成地方割据 B.维护封建统治C.和谐宗族关系 D.稳固依附关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地方大族主动赈赡匮乏族人,组织修沟渎、治墙屋,维持当地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其目的在于保证其根本利益和封建统治,B项正确;形成地方割据并非大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目的,排除A项;和谐宗族关系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稳固依附关系并非地方大族安排家族内部生产生活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4.《唐律疏议》指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体现了唐律的主要特点是()A.为政以德 B.以法为教 C.严刑峻法 D.礼法结合〖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律疏议》强调德礼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只把刑罚当作具体手段,体现了唐律的主要特点是,礼法结合,D项正确;为政以德并非唐朝律法的特点,排除A项;以法为教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严刑峻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元代交通事业空前发展,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其主要功能为迎送使臣,提供食宿与交通工具。与驿站相辅而行的还有“急递铺”,专门负责朝廷和官府紧急文件的传送。元朝施行这些措施旨在()A.加强全国各地的联系 B.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C.提高行政办事的效率 D.保证政府统治的稳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在全国建立发达的交通和通讯设施,迎送使臣、传送朝廷和官府紧急文件,旨在保证政府统治的稳固,D项正确;加强全国各地的联系与“专门负责朝廷和官府紧急文件的传送”不符,排除A项;元朝政府发展国内交通和通讯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促进中外文明交流,排除B项;提高行政办事的效率是具体而非根本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6.太湖周围的三吴地区在魏晋时期得到开发,成为重要的产粮区,而到明清之际则需要外调粮食,成为粮食输入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B.多个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C.长途贩运的日益兴盛 D.江南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明代中后期则称“湖广熟天下足”,民谚的变化实际上折射了江浙经济结构的变动。江浙地区是宋代的产粮大区,故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到了明代中后期,这一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经济类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明代主要的产粮区转移至湖广地区,民谚改称“湖广熟天下足”。其中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江浙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明朝中后期苏湖地区棉花桑蚕生产种植面积扩大棉纺丝织快速发展,粮食反而要从湖广输入,说明农业生产区域化发展趋势,多个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B项正确;明清时期,三吴地区经济繁荣,在全国经济中地位依旧十分重要,排除A项;长途贩运的日益兴盛并非太湖地区粮食不足的原因,排除C项。这些地区广义上都属于江南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
7.以下是某学生绘制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趋势图,对此图理解准确的是()A.a点是由于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B.b点之后儒学确立主流思想地位C.c点处体现了陆王心学得到发展 D.d点后的转折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b是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儒学确立为主流思想,B项正确;a是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排除A项;c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冲击儒学,排除C项;d是程朱理学,排除D项。故选B项。8.晚清竹枝词中,对汽车的早期描述是“汽车来往疾如风,苦煞行人在路中。”后来对汽车的描述则是“有轮无马亦飞行,机器开车制亦精。时止时弯真便捷,呼人让路气球鸣”。这反映了()A.百姓的交通规则意识普遍淡薄 B.民众需求促使汽车安全性提升C.汽车在公共交通中占主导地位 D.民众对新式交通认知的渐进性〖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文学作品中,对汽车的描述从“苦煞行人在路中”,发展为“时止时弯真便捷”等,反映了民众对新式交通认知的渐进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百姓交通规则意识的普遍淡薄,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民众需求对汽车安全性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汽车在公共交通中占主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9.下表为1843年和1858年进出口税率(%)比较表。据此可知()进口货物出口货物棉花(百斤)布(匹)棉纱(百斤)哆啰呢(丈)土丝(百斤)茶叶(百斤)1843年0.40.11.001510.010.01858年0.350.080.700.122.52.5A.我国关税总收入逐步减少 B.中国贸易逆差格局已经形成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受到阻碍 D.海关失去国内市场保护功能〖答案〗C〖解析〗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货物特别是出口货物的税率显著下降,便利了列强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不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仅有税率的下调不能说明我国关税总收入逐步减少,排除A项;关税税率的下降不能说明中国贸易逆差格局已经形成,排除B项;海关失去了保护国内市场功能与出口货物税率下降更为明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这表明我国()A.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B.已经建设成为了“福利国家”C.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 D.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覆盖全国医疗网络的建立,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免疫、防治传染病和监督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等工作的大力开展等,表明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C项正确;医疗保障体系强调的是民众看病方面,而材料强调的是基本卫生,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已经建设成为了“福利国家”,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我国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1.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78年至1984年,外出打工的农民不足200万人,1990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135万人,1995年达到7073万人,到2000年,全国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数量达到1亿人以上。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发展进步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表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口流动数量不断增加。D项正确;1983年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交通运输条件进步是人口流动的客观因素,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12.我国一些学者发现,印第安医学、历法、习俗等与古代中国十分相似,墨西哥瓦哈卡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国考古学家也宣称在美国海岸海底发现了3000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在加州的岩壁上发现了中国古文字。对此合理的推论可能是()A.中国和美洲较早已有交流 B.中华古代文明领先于世界C.世界各地文化具有同质性 D.美洲没有自己的独特文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第安人在医学、历法、习俗甚至发音等方面,与古代中国有诸多相似,美国发现的古代中国的石锚和古文字等,反映出中国和美洲较早已有交流,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华古代文明领先于世界,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世界各地文化的同质性,排除C项;美洲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3.下图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史料。其最适合研究的主题是()A.农业物种的交流 B.全球航路的开辟C.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答案〗A〖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麦从西亚传播到中国、欧洲和美洲等地,以及马铃薯从东南亚传播到中国、非洲等地,适合用于研究农业物种的交流这一主题,A项正确;全球航路的开辟与图中信息不符,排除B项;西方早期殖民扩张与从西亚、东南亚出发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并非世界贸易中心转移,排除D项。故选A项。
14.1600年,英国女王签署特许证书,授权东印度公司独占“好望角至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1858年,英国国会通过《印度统治法》,剥夺早已丧失商业垄断权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各地的统治权,东印度公司终止。推动东印度公司兴衰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D.反垄断思想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府从17世纪授权东印度公司,鼓励其在海外从事垄断贸易,到工业革命后剥夺其商业垄断权,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东印度公司兴衰的主要因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与东印度公司的兴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只是东印度公司兴衰的具体原因,排除C项;反垄断思想成为主流与东印度公司的兴起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20世纪,英国的一些思想家认为,市场上进行的财富分配是最为合理有效的,任何想要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的行为都会侵犯个人自由,阻碍社会的前进。这表明他们()A.强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 B.主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肯定社会保障制度合理性 D.倡导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市场上进行的财富分配是最为合理有效的,任何想要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的行为都会侵犯个人自由,阻碍社会的前进”可知,他们倡导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反对对经济的干预,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自由经济,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保障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渔猎采集到农耕文明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蟾(水中的螺贝类动物)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土地坚硬不肥沃)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号》(1)指出两则材料内容的分歧点,并分别说明其观点。(2)由于时代过于遥远,并且缺乏文字证据,了解渔猎采集时期人类社会基本情况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试举两例说明。〖答案〗(1)分歧点:农业产生的原因不同。说明:材料一反映为了抵御病毒灾害神农传授农业生产知识;材料二反映人口增多而狩猎的食物不足,则神农传授农业生产知识。(2)方式:考古发掘、地质力学学、古气候学和环境学知识。举例: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表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动植物化石,元谋人生活年代约为一百七十万年前左右。〖解析〗【小问1】分歧点:根据材料一“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可知,抵御病毒灾害神农传授农业生产知识;根据材料二“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人口增多而狩猎的食物不足,则神农传授农业生产知识。综合分析得出,两则材料的分歧点是农业产生的原因不同。说明:结合以上对两则材料的分析来分别说明。【小问2】方式:结合所学从考古发掘、古地磁学、古气候学和环境学知识可以帮助了解古人类社会情况。举例:以北京人会使用火和元谋人的生存年代为例,结合所学从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的灰烬层和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来推测。结合所学从对动植物化石进行古地磁学方法测试可推出元谋人生存年代。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丝绸之路,融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如果按历史进程划分丝绸之路的时代,那么从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便是丝绸之路的1.0时代,这一时代,丝绸之路的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丝绸之路2.0时代包含了中国的明清时期。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丝路实践进入了3.0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特点是:陆海并重,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摘编自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丝绸之路“三个时代”的理解。(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秦至元朝时期,是陆上丝绸之路占主导,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对抗、交流、融合的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以及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一时期的丝绸之路,有利于边疆经济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明清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占主导,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的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造船航海等科技的突破,中国综合国力处于领先地位,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丝绸之路发展了海外贸易,加强了与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传播了中华文明,但明清时期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僵化与观念的落后,中国错失了融入世界的机会。
进入21世纪,陆海并重,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时期。国际社会朝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全球治理的多种问题显现。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构想。它弘扬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次伟大超越。
综上所述,无论是陆上丝路的车马时代,还是海上丝路的航船时代,一直到今天陆海空综合交通时代,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友好,合作交流的精神,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丝绸之路“三个时代”分别指秦至元朝时期是丝绸之路的1.0时代、明清时期是丝绸之路2.0时代、21世纪丝路进入3.0时代。然后围绕这三个时代展开分析即可。关于各时期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概念、背景、影响等方面分析,即秦至元朝时期,是陆上丝绸之路占主导,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对抗、交流、融合的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以及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一时期的丝绸之路,有利于边疆经济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外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