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游客应急预案修订预案_第1页
旅游景区游客应急预案修订预案_第2页
旅游景区游客应急预案修订预案_第3页
旅游景区游客应急预案修订预案_第4页
旅游景区游客应急预案修订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景区游客应急预案修订预案TOC\o"1-2"\h\u11345第一章总则 4147651.1编制目的 4237911.2编制依据 482141.3适用范围 4253591.4应急预案修订原则 431559第二章组织架构 4153332.1指挥体系 461852.2部门职责 5151542.3应急队伍 5133222.4应急物资保障 618259第三章预警预防 6268713.1预警信息来源 6129913.2预警信息发布 6178503.3预警响应 716663.4预警解除 714067第四章应急响应 7280194.1应急响应等级 7209744.2应急响应程序 8118324.3应急响应措施 8223014.4应急响应终止 821079第五章应急处置 9126365.1现场处置 9191735.2紧急疏散与救援 983025.3应急医疗救护 9101325.4应急设施设备启用 1028758第六章信息报告与沟通 10233296.1信息报告程序 10277666.1.1信息收集 1083276.1.2信息整理 10298456.1.3信息报告 10282466.1.4信息反馈 1028846.2信息报告内容 1146326.2.1组织内部信息 11123426.2.2行业动态 1170986.2.3外部信息 11119106.2.4紧急信息 11167126.3信息沟通与共享 1115386.3.1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11259856.3.2加强部门间沟通 1140816.3.3提高员工信息素养 11106.4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 11171386.4.1信息发布原则 11236326.4.2信息发布渠道 11222436.4.3舆论引导策略 1131566.4.4舆情监测与应对 1220722第七章应急资源保障 1258767.1人力资源保障 123277.1.1建立应急人才库 12259737.1.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1217667.1.3完善激励机制 12210767.2物资设备保障 12214347.2.1建立物资储备体系 1229857.2.2加强物资采购与调配 12148277.2.3建立物资动态监控机制 13198767.3资金保障 1353557.3.1建立应急资金储备 13240437.3.2完善应急资金拨付机制 13296637.3.3加强应急资金监管 13140447.4技术保障 1362167.4.1建立应急技术支撑体系 1325707.4.2推广应用新技术 13294757.4.3加强技术培训与交流 1315209第八章应急演练与培训 13235118.1演练计划 13171518.1.1演练目标 14224318.1.2演练内容 1443868.1.3演练时间 14157138.1.4演练地点 14126708.1.5演练频率 1484558.2演练组织 1429418.2.1演练指挥部 1427748.2.2演练实施组 14211958.2.3演练保障组 14251818.2.4演练评估组 1443558.3演练评估 14291658.3.1评估指标 14147998.3.2评估方法 15201528.3.3评估报告 1512818.4培训与宣传教育 1548758.4.1培训内容 15262198.4.2培训方式 158358.4.3宣传教育 15311058.4.4培训效果评估 1515206第九章应急预案评估与修订 1599969.1评估周期 15129369.2评估内容 15157369.3修订程序 1626669.4修订实施 1614464第十章应急预案的发布与实施 16535910.1发布程序 16697710.1.1制定与修订 16162810.1.2审批与备案 16615210.1.3发布与传达 171702510.2实施要求 172337010.2.1组织保障 172566110.2.2资源保障 171527810.2.3技术保障 172302610.3监督检查 172433410.3.1定期检查 17177710.3.2随机抽查 17943210.3.3专项评估 17636710.4持续改进 172669110.4.1及时修订 173113610.4.2培训与宣传 1728610.4.3信息反馈 1818772第十一章应急预案的废止与更新 182466011.1废止条件 182697311.2更新程序 181980111.3更新内容 181038511.4更新实施 1813329第十二章法律责任与奖励 192509312.1法律责任 191202812.1.1法律责任的定义 191102212.1.2法律责任的承担 19605412.2奖励措施 192109812.2.1奖励的定义 193063212.2.2奖励的种类 191682812.2.3奖励的实施 191812112.3处罚规定 20708912.3.1处罚的定义 20178612.3.2处罚的种类 20116612.3.3处罚的实施 20543212.4考核评价 201228112.4.1考核评价的定义 203242412.4.2考核评价的内容 202616812.4.3考核评价的实施 20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本应急预案的编制旨在明确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应急流程和措施,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2编制依据本应急预案依据以下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相关规定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4)地方相关应急预案及规章制度;(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1.3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发生的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具体包括:(1)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干旱、地质灾害等;(2)灾难:火灾、爆炸、交通、化学泄漏、核等;(3)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4)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暴力事件、群体性事件等。1.4应急预案修订原则(1)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保证应急预案的合法性;(2)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定期评估和修订,保证应急预案的时效性;(4)加强与其他应急预案的衔接,形成应急预案体系;(5)注重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第二章组织架构2.1指挥体系指挥体系是应急管理的核心,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指挥应急工作。我国应急指挥体系分为国家、地方和基层三个层级。国家级应急指挥机构为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全国的防汛抗旱工作。地方级应急指挥机构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有关流域设立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本区域的防汛抗旱工作。基层级应急指挥机构为有关单位根据需要设立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本单位防汛抗旱工作。2.2部门职责在应急管理体系中,各部门职责明确、协同配合,共同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下为各部门职责概述:(1)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应急管理的政策制定、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承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组织应急演练,指导应急救援队伍建设。(2)水利部门:负责水旱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水雨情信息,协助开展防汛抗旱工作。(3)气象部门:负责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气象信息支持。(4)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协助开展人员疏散、物资转移等工作。(5)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地质环境监测,协助开展应急调查和处置。(6)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7)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交通运输保障,保证应急物资运输通道畅通。(8)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协助开展伤员救治和疫病防控。(9)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2.3应急队伍应急队伍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由或企业设立,承担特定领域的应急救援任务,如消防队伍、矿山救护队等。(2)志愿应急救援队伍:由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组成,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如社会救援力量、民间救援组织等。(3)部队应急救援队伍:军队、武警部队等在紧急情况下参与应急救援工作。(4)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由村(社区)等基层组织组建,负责本地区的应急救援工作。2.4应急物资保障应急物资保障是应急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物资储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证应急物资在紧急情况下的供应。(2)物资调度: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调度机制,实现物资快速、高效调配。(3)物资采购:根据应急需求,及时采购应急物资,保障应急供应。(4)物资运输:保证应急物资运输通道畅通,提高物资运输效率。(5)物资管理:对应急物资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物资安全、完好、有效。第三章预警预防3.1预警信息来源预警信息来源是预警预防工作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象部门: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如台风、暴雨、暴雪、干旱等。(2)地震部门:提供地震预警信息,包括地震预警、余震预警等。(3)水利部门:提供洪水、水库水位预警信息。(4)自然资源部门:提供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如滑坡、泥石流等。(5)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环境污染预警信息,如空气质量、水质污染等。(6)农业农村部门:提供农业灾害预警信息,如病虫害、干旱、低温等。(7)交通运输部门:提供交通运输预警信息,如道路拥堵、等。(8)卫生健康部门:提供公共卫生预警信息,如疫情、食物中毒等。3.2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发布是预警预防工作的关键环节。预警信息发布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性:预警信息应在第一时间发布,保证信息传递迅速。(2)准确性:预警信息应准确无误,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不必要的恐慌和损失。(3)权威性:预警信息应由权威部门发布,提高公众信任度。(4)全面性:预警信息应涵盖灾害类型、预警级别、影响范围、防范措施等内容。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包括:(1)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2)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3)户外显示屏、公共场所广播等。3.3预警响应预警响应是指针对预警信息采取的行动。预警响应分为以下等级:(1)四级响应:当预警级别达到四级时,相关职能部门应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隐患排查、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等工作。(2)三级响应:当预警级别达到三级时,除四级响应的措施外,还应启动应急指挥部,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处置。(3)二级响应:当预警级别达到二级时,除三级响应的措施外,还应启动应急响应,全面组织抗灾救灾工作。(4)一级响应:当预警级别达到一级时,除二级响应的措施外,还应启动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4预警解除预警解除是指在灾害风险消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后,相关职能部门宣布预警结束。预警解除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性:在灾害风险消除或降低后,及时宣布预警解除,避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2)安全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解除预警。(3)权威性:预警解除应由发布预警的部门宣布,提高公众信任度。预警解除后,相关职能部门应继续关注灾害风险,及时调整预警级别,保证预警预防工作的有效性。第四章应急响应4.1应急响应等级应急响应等级是针对突发事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应急响应行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应急响应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别,四级为最低级别。各级应急响应等级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4.2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响应程序是指应急响应行动的步骤和方法。以下是应急响应的一般程序:(1)预警与信息报告:发觉突发事件迹象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启动预警机制。(2)应急响应启动:根据应急响应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行动。(3)应急指挥部成立: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应急响应工作。(4)资源调配:根据应急响应需求,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5)应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轻损失。(6)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及时发布应急响应信息,正确引导舆论。(7)恢复与重建:在应急响应结束后,及时开展恢复与重建工作。4.3应急响应措施应急响应措施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具体行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急响应措施:(1)人员疏散:对受突发事件影响的人员进行有序疏散。(2)救援力量调度:根据需求,调度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3)交通管制:对事发区域实施交通管制,保障救援通道畅通。(4)卫生防疫: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情发生。(5)心理援助: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6)法律法规宣传: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维护社会秩序。4.4应急响应终止应急响应终止是指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损失降到最低,恢复正常秩序后,应急响应行动的结束。应急响应终止的条件包括:(1)事态得到有效控制,不再扩大。(2)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基本生活得到保障。(3)基础设施得到修复,恢复正常运行。(4)社会秩序稳定,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应急响应终止后,相关部门应继续关注事件后续发展,及时开展恢复与重建工作。同时对应急响应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不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第五章应急处置5.1现场处置现场处置是应急处置工作的首要环节。在接到报告后,首先要启动应急预案,明确现场指挥人员,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要对现场进行快速评估,确定类型、规模和影响范围,为后续处置工作提供依据。现场处置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划定警戒区域,保证现场安全;(2)疏散现场人员,避免次生灾害;(3)拍摄现场照片,保存证据;(4)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5)沟通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5.2紧急疏散与救援紧急疏散与救援是应急处置工作的关键环节。在现场处置的同时要迅速启动紧急疏散和救援工作。紧急疏散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制定疏散计划,明确疏散路线;(2)利用广播、电话等通讯工具通知相关人员;(3)组织人员有序疏散,保证安全;(4)指派专人负责疏散过程中的秩序维护。救援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救援对象,制定救援方案;(2)调配救援力量,开展救援行动;(3)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4)将伤者迅速送往医疗机构。5.3应急医疗救护应急医疗救护是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后,要迅速启动应急医疗救护体系,保证伤者得到及时救治。应急医疗救护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评估伤者伤情,进行分类救治;(2)对重伤者进行现场急救,稳定病情;(3)将伤者迅速送往医疗机构;(4)建立伤者信息档案,跟踪救治情况。5.4应急设施设备启用应急设施设备是应急处置工作的有力保障。发生后,要根据类型和现场需求,迅速启用应急设施设备。应急设施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通讯设备:保证现场指挥与外部通讯畅通;(2)救援设备:如救生器材、破拆工具等;(3)医疗设备:如急救包、担架等;(4)环保设备:如防化服、防毒面具等;(5)其他设备:如照明设备、排水设备等。在启用应急设施设备时,要保证设备功能良好,操作人员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同时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其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第六章信息报告与沟通6.1信息报告程序信息报告是保证组织内部信息流通顺畅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信息报告的基本程序:6.1.1信息收集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与组织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政策法规、市场动态、行业资讯、内部工作进展等。6.1.2信息整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整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6.1.3信息报告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采取口头、书面或电子形式,向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报告。6.1.4信息反馈接收信息的人员应对报告的信息进行确认、反馈,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6.2信息报告内容6.2.1组织内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组织架构、人员变动、工作计划、项目进度、财务状况等。6.2.2行业动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政策法规、市场竞争态势等,为组织决策提供参考。6.2.3外部信息包括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供应商等外部环境的信息。6.2.4紧急信息如突发事件、危机应对等,需及时报告,以便迅速采取措施。6.3信息沟通与共享6.3.1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组织应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包括定期会议、内部通讯、网络平台等,保证信息传递的高效和顺畅。6.3.2加强部门间沟通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消除信息孤岛,促进资源共享。6.3.3提高员工信息素养组织应加强员工信息素养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的敏感度、处理能力和沟通技巧。6.4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6.4.1信息发布原则信息发布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权威性的原则,保证信息传播的正面效果。6.4.2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内部通讯、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发布组织相关政策、工作动态、成果展示等。6.4.3舆论引导策略针对社会舆论,组织应制定相应的舆论引导策略,通过积极主动的信息发布,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支持组织的工作。6.4.4舆情监测与应对组织应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觉和应对负面舆情,保证组织形象的稳定和良好。第七章应急资源保障7.1人力资源保障在应急资源保障体系中,人力资源保障是的一环。以下是人力资源保障的具体措施:7.1.1建立应急人才库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应建立完善的应急人才库,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志愿者等。应急人才库应涵盖各个领域,如医疗卫生、消防、地震、气象等,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用相关人才参与救援。7.1.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各级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定期培训、演练等方式,使应急队伍熟练掌握救援技能,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到救援工作中。7.1.3完善激励机制为激发应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完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待遇、职称评定、荣誉表彰等方面。通过激励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应急队伍,提高应急资源的整体水平。7.2物资设备保障物资设备保障是应急资源保障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障:7.2.1建立物资储备体系各级及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体系,包括生活物资、医疗救护设备、救援工具等。物资储备应按照应急预案要求,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拨使用。7.2.2加强物资采购与调配为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应加强物资采购与调配工作。在采购过程中,要保证物资质量,合理确定采购价格。在调配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物资,保证各地应急需求得到满足。7.2.3建立物资动态监控机制对应急物资的储备、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保证物资储备充足、使用合理。同时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维护,保证物资功能良好。7.3资金保障资金保障是应急资源保障的基础,以下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障:7.3.1建立应急资金储备各级应设立应急资金,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应急资金应按照一定比例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7.3.2完善应急资金拨付机制为提高应急资金的使用效率,应完善应急资金拨付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应迅速启动应急资金拨付程序,保证资金及时到位。7.3.3加强应急资金监管对应急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管,保证资金用于应急工作。同时定期对应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防止资金浪费和滥用。7.4技术保障技术保障是提高应急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障:7.4.1建立应急技术支撑体系整合各类应急技术资源,建立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包括信息技术、通信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为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7.4.2推广应用新技术关注国内外应急技术发展动态,积极推广新技术在应急领域的应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应急资源的利用效率。7.4.3加强技术培训与交流组织应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应急技术交流,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第八章应急演练与培训8.1演练计划应急演练是检验和提高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必须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以下是演练计划的几个关键组成部分:8.1.1演练目标明确演练的目的,包括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等。8.1.2演练内容根据演练目标,确定演练的具体内容,如突发事件类型、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配置等。8.1.3演练时间选择合适的演练时间,保证参演人员、设备和场地等资源的充足。8.1.4演练地点确定演练地点,选择与实际应急场景相似的场地,以提高演练的实战性。8.1.5演练频率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演练频率,保证应急预案的持续优化。8.2演练组织为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应建立健全演练组织体系,明确各参演单位的职责和任务。8.2.1演练指挥部设立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总体协调和指挥。8.2.2演练实施组根据演练内容,设立相应的实施组,负责具体演练任务的执行。8.2.3演练保障组负责演练期间的物资、设备、场地等资源的保障。8.2.4演练评估组对演练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收集相关信息,为演练评估提供数据支持。8.3演练评估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以了解应急预案的不足之处,为改进提供依据。8.3.1评估指标确定评估指标,包括应急响应速度、协同作战能力、资源配置效率等。8.3.2评估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演练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8.3.3评估报告撰写评估报告,总结演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8.4培训与宣传教育为提高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能力,应加强培训与宣传教育工作。8.4.1培训内容包括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配置、自救互救技能等。8.4.2培训方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应急培训。8.4.3宣传教育通过海报、视频、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强应急宣传,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8.4.4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九章应急预案评估与修订9.1评估周期应急预案的评估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预案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应急预案的评估周期为每年一次。但在以下情况下,应适当增加评估频率:(1)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2)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可能影响预案的适用性;(3)组织机构、人员、设备、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4)预案演练中发觉重大问题。9.2评估内容应急预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预案的有效性:评估预案在实际应急过程中的效果,包括应急响应速度、处置措施的有效性等;(2)预案的可操作性:评估预案的文字描述、操作流程是否清晰、易懂,是否便于应急人员执行;(3)预案的完整性:评估预案是否涵盖了所有可能的突发事件类型,以及针对各类事件的应对措施;(4)预案的实施情况:评估预案在实际应急过程中的执行情况,包括应急资源的调配、应急队伍的协调等;(5)预案与相关法规、标准的适应性:评估预案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6)预案演练结果:评估预案演练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及改进措施。9.3修订程序应急预案的修订程序如下:(1)收集相关信息:对预案评估过程中发觉的问题、改进意见等进行收集;(2)分析问题原因: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3)制定修订方案: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修订方案;(4)修订预案:按照修订方案对预案进行修改,形成修订后的预案;(5)审核批准:修订后的预案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核,并报请领导批准;(6)发布实施:修订后的预案经批准后,进行发布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培训。9.4修订实施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预案的宣传和培训,保证应急人员熟悉预案内容;(2)建立应急预案动态更新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案;(3)加强预案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4)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保证预案的适应性和有效性;(5)加强预案的监督检查,保证预案的落实。第十章应急预案的发布与实施10.1发布程序应急预案的发布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必须遵循以下程序:10.1.1制定与修订应由专业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应急预案。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10.1.2审批与备案应急预案制定完成后,需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应进行备案,保证预案的合法性和有效性。10.1.3发布与传达审批通过后的应急预案,应通过正式文件进行发布。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如会议、培训等,将预案传达给相关人员和部门。10.2实施要求为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以下要求必须得到满足:10.2.1组织保障成立应急预案实施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保证预案实施的组织保障。10.2.2资源保障提前准备应急预案所需的各项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10.2.3技术保障加强应急预案的技术研究,提高预案的科技含量,保证预案实施的技术保障。10.3监督检查为保证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应加强监督检查:10.3.1定期检查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10.3.2随机抽查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发觉问题及时整改。10.3.3专项评估对应急预案实施效果进行专项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10.4持续改进应急预案的实施是一个动态过程,应不断进行持续改进:10.4.1及时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监督检查的结果,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使其始终保持科学性和实用性。10.4.2培训与宣传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与宣传,提高全体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能力。10.4.3信息反馈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实施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第十一章应急预案的废止与更新11.1废止条件应急预案的废止需满足以下条件:(1)原应急预案制定的基础已发生变化,无法满足当前应急需求。(2)新应急预案已编制完成,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3)原应急预案存在严重缺陷,无法有效指导应急工作。(4)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发生变化,原应急预案不符合新规定。(5)其他需要废止应急预案的情形。11.2更新程序应急预案的更新程序如下:(1)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应急预案的废止条件。(2)组织编制新应急预案,保证其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3)将新应急预案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批准。(4)发布新应急预案,同时废止原应急预案。(5)组织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保证相关人员熟悉新应急预案。11.3更新内容应急预案的更新内容主要包括:(1)应急组织架构及职责。(2)应急资源调查与评估。(3)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4)应急响应流程及措施。(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