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8《答谢中书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1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8《答谢中书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2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8《答谢中书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3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8《答谢中书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4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8《答谢中书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谢中书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答谢中书①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始得西山宴游记③柳宗元自余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隟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以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④缪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⑤惴栗:恐惧不安。⑥隟(xì):同“隙”,指空闲时间。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

(歇:消散)B.夕日欲颓

(颓:颓废)C.穷回溪

(穷:走到尽头)D.倾壶而醉

(倾:倒出来)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B.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C.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D.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2)觉而起,起而归。4.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写出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2024·云南玉溪·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答谢中书书》)【乙】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①,辞意不周。(节选自《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注释】①草蹙(cù):仓猝,匆忙。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晓雾将歇

歇:(2)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3)去亲为客

去:(4)诚足悲忧

诚: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恐欲知之,聊书所睹。7.九年级(3)班的小刚研读【甲】文,认为文中“猿鸟乱鸣”的“乱”字破坏了文章的美感,想把“乱”字改为“齐”字,你是否同意?请阐述理由。8.【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但所起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不相同。请仔细思考,完成下表。【2024·海南海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朝廷唯以文义①处之,不以应实②相许。出③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④朔⑤。所至辄为诗咏以致意。(《宋书·谢灵运传》有删改)注:①文义:这里指文辞之事。②应实:这里指有实权的职务。③出:外放,到地方任职。④旬:十天。⑤朔:一个月。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tuǐ) B.与奇者(yǔ)C.以文义处之(chù) D.遍历诸县(zhù)9.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1)四时俱备()

A.具备

B.完备

C.准备(2)晓雾将歇()

A.歇息

B.消散

C.停歇(3)灵运素所爱好()

A.白色

B.向来

C.不加装饰(4)为诗咏以致意()A.得到

B.实现

C.表达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2)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11.从乙文内容来看,康乐公谢灵运“能与奇”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024·海南·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答谢中书书》)【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①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②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之,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③,俾④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节选自元结《右溪记》)【注】①欹(qī)嵌:石块错斜嵌插在溪岸的样子。②邑(yì):城镇。③芜秽(wúhuì):丛生的杂草。④俾(bǐ):使。⑤裨(bì):补助,增添。1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xiē) B.夕日欲颓(tū) C.水抵两岸(dǐ) D.徘徊溪之(huái)13.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1)①清流见底()

②南流数十步()流:A.流水

B.传播

C.流动D.流利(2)①未复有能与奇者()②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与:A.交往B.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C.给

D.和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15.甲文和乙文都写了自然山水,在表达思想感情之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括。【2024·河南周口·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昔人言招隐①水深山秀,烟霞涧毛皆不凡。予以庚子仲冬②月同昆仑子来游,红叶满山,石骨刻露,泉流萧瑟。登玉蕊亭之,远眺江影,惝恍③久之。(选自王士祯《招隐寺题名记》)【注释】①招隐:即招隐寺,在江苏省镇江市招隐山之。②仲冬:冬季第二个月,农历十一月。③惝恍(chǎnghuǎng):若有所失之貌。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吾妻之美我者/美不胜收B.晓雾将歇/出郭相扶将/恩将仇报C.夕日欲颓/颓然也间者/颓唐不安D.烟霞涧毛皆不凡/不能损山之一毛/不毛之地17.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18.甲文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有哪几层意思?19.比较甲乙两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答谢中书①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乙】始得西山宴游记③柳宗元自余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栗⑤。檃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以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注】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④僇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⑤惴栗:恐惧不安。⑥檃(xì):同“隙”,指空闲时间。20.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檃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晓雾将歇

歇:(2)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3)居是州

居:(4)觉而起

觉: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23.请赏析【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中“乱”“竞”的妙处。24.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王国维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别概括这两篇文章所寄寓的情感。【2024·云南楚雄·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马街在西谿之,南去元谋县二十五里,北去黄瓜园三十五里,东至雷应山篝口十里,西至溪西坡五里,当大坞适中处,东西抵山,共径十五里,南抵山,北逾江,共径一百三十里,平坞之最遥者也。东南有聚庐曰官庄,为黔府庄田。茶房即在马街坡北。(节选自《老残游记》)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晓雾将歇

歇:(2)夕日欲颓

颓:(3)南去元谋县二十五里

去:(4)茶房即在马街坡北

即: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东南有聚庐曰官庄,为黔府庄田。27.甲文最后一句话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8.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两文在山水景物的描写之给你的写作启示。【2024·宁夏固原·一模】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南朝梁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作者隐居曲山时所写。【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一处山水,一串足迹,即一次心灵的旅行。《答谢中书书》为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而北宋欧阳修则在特定境界中予以生动表现自己的情感。【乙】环滁皆山也。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之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也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丙】某再拜启:山州穷绝,比①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理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习射,以警饥年之盗,间以与郡官宴集于中。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辱宠②示芍药十种,岂胜欣荷③!山民虽陋,以喜遨游。今春寒食,见州人靓妆盛服但于城之巡行便为春游。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愧刻,愧刻!(选自欧阳修《与韩忠献王④》)【注释】①比:比较。②宠:宠爱,这里指韩琦给欧阳修赠送芍药花。③欣荷:欣喜和恩宠。④韩忠献王:韩琦,曾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晓雾将歇()

(2)有亭翼然临于泉之者()(3)山州穷绝()

(4)间以与郡官宴集于中()30.翻译下面的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31.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见州人靓妆盛服但于城之巡行便为春游32.【甲】文中表达了作者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丙】两文中我们同样看到更多的是“乐”,请结合【乙】【丙】两文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欧阳修的“乐”的内涵。【2024·云南昭通·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①,多所取焉。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之表辞禄。诏许之。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特爱松风,每闻响,欣然为乐。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②相望,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选自《南史·隐逸下》,有删改)【注】①故事:办事的制度、例行的事。②冠盖:指使者。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晓雾将歇

歇:

(2)夕日欲颓

颓:(3)书问不绝

绝:

(4)屡加礼聘

屡: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35.甲文作者在写景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6.甲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陶弘景怎样的乐趣?【2024·河南信阳·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答谢中书书》)【乙】臣女生长华门,性甘淡泊。不羡禁苑深宫,钟鸣鼎食;不学园里夭桃,邀人欣赏;愿作山中小草,独自荣枯。听墙外秋虫,人嫌凄切;睹窗前冷月,自觉清辉。盖人生境遇各殊,因之观赏异趣。矧①臣女素耽②寂静,处此幽旷清寂之境,隔绝荣华富贵之场,心胸顿觉朗然。(选自徐妙锦《答永乐帝书》,有删改)【注释】①矧(shěn):况且,何况。②耽:爱,喜欢。3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猿鸟乱鸣成语推断法:天花乱坠(2)性甘淡泊查阅词典法:①甜;味道好(跟“苦”相对)②美好的,使人满意的③情愿;乐意④味美的东西(填序号)(3)盖人生境遇各殊课内迁移法: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9.结合【甲】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摹景物的。40.【甲】文与【乙】文的题材不同,却表达出一种相似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①,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②,鲂鲤③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④以翻飞。彼南阜⑤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⑥。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⑦,遥想灵山⑧,有爱嘉名⑨。欣对不足,率共赋诗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⑪年纪乡里,以记时日。(选自陶渊明《游斜川序》)【注释】①邻曲:邻居。②曾城:曾城山,山名。③鲂鲤:均为鱼名。④和:和煦的风。⑤南阜:南山,即庐山。⑥嗟叹:这里意为吟诗作赋。⑦中皋:平泽中的高地。⑧灵山:昆仑山。⑨嘉名:美名。⑩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意思是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⑪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4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四时俱备词语推断法:德才兼备(2)夕日欲颓查阅词典法:①欲望,愿望。②想要,希望。③情欲,贪欲。④将要。(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填序号(3)临长流课内迁移法: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4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43.有人认为甲文中“猿鸟乱鸣”的“乱”字用得不好,值得商榷。请谈谈你的看法。44.两个文段都写了山川景物,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2024·江苏淮安·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乙】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①浩汗,山溪猥②至,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风吹雷飙,夜戒前路。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③,辞意不周。(节选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注】①潦(lǎo):路之的雨水,积水。②猥:众,多。③草蹙(cù):仓猝,匆忙。45.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一处)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4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夕日欲颓()(2)未复有能与奇者()(3)日逾十晨()(4)去亲为客

()47.翻译下列各句。(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诚足悲忧,不可说也。48.【乙】文作者表达“旅客贫辛”,请你说说贫辛在何处?49.《答谢中书书》和本文在写景时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023·北京海淀·二模】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朝廷唯以文义①处之,不以应实②相许。出③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④朔⑤。所至辄为诗咏以致意。(《宋书•谢灵运传》,有删改)【注】:①文义:这里指文辞之事。②应实:这里指有实权的职务。③出:外放,到地方任职。④旬:十天。⑤朔:一个月。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有备无患B.夕日欲颓

颓然也间

断壁颓垣C.灵运素所爱好调素琴,阅金经

素湍绿潭D.遂肆意游遨

遂许先帝以驱驰

遂逐齐师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翻译:晨雾将要消散,猿、鸟乱糟糟地啼叫着。理解:作者高卧山中,却被猿鸟的啼叫惊扰了好梦。这里作者借对猿鸟惊梦的厌倦反衬出自己远离尘嚣的悠闲。【乙】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翻译:自从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理解:在作者看来能欣赏自然之美的人很少,中既有对人们不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遗憾,也暗含自己能发现自然之趣的自豪。【丙】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翻译:朝廷只让他做文辞之事,并不把有实权的职务交给他。理解:朝廷并不相信谢灵运有治世之才,只让他做处理文辞之事。直到出任永嘉太守后,谢灵运的政治能力才得以展现。3.从乙文内容来看,康乐公谢灵运“能与奇”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023·云南曲靖·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以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以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也?(选自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释】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③黄思立:人名。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⑤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之。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晓雾将歇

②夕日欲颓③极乐寺去桥可三里④思立以以为然(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马行绿荫中,若张盖。(3)【甲】文“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试做简要分析。(4)【甲】【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2023·河南周口·统考三模】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吾自发①寒雨,全行日少。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②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寒暑难适,汝专③自慎,夙夜戒④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⑤,辞意⑥不周。(节选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注释】①发:出发。②再:第二次。③专:专注。④戒:叮嘱。⑤草蹙(cù):仓猝,匆忙。⑥辞意:措辞达意。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清流见底

见渔人,乃大惊

开门见山物思人B.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攻不备C.夕日欲颓

七十而从心所欲

欲言又止D.实是欲界之仙都

此皆良实

脚踏实地6.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7.请简要分析文甲文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8.甲文在句式和节奏之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9.两个文段在写景时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2023·辽宁辽阳·统考三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答谢中书书》)【乙】湖山之佳,无如清晓春时。当乘月至馆景生残夜水映岑楼,而翠黛临阶,吹流衣袂,莺声鸟韵,催起哄然,披衣步林中,则曙光薄户,明霞射几①,轻风微散,海旭乍来。见沿堤春草霏霏,明楣如织,远岫②朗润出林,长江浩渺无涯,岚③光晴气,舒展不一,大是奇绝。(选自《小窗幽记》)【注释】①几:原指矮而小的桌子。这里指“几案”。②岫(xiủ):峰峦。③岚:山林中的雾气。1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高峰入云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夕日欲颓

颓然也间者《醉翁亭记》C.湖山之佳

何陋之有《陋室铭》D.则曙光薄户

月色入户《记承天寺夜游》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远岫朗润出林,长江浩渺无涯。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当乘月至馆景生残夜水映岑楼。13.【甲】【乙】两文在写景时,都用声响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感。中描写鸟鸣的句子分别是:,。1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2023·安徽芜湖·统考三模】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①,感生平于畴日②,抚弦登陴③,岂不怆悢④!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选自丘迟《与陈伯之书》)【注】①陈伯之原是梁的江州刺史,后来投魏,这封信是丘迟劝他临阵归降,所以说是“故国之旗鼓”。②畴日:昔日。③弦,弓弦;陴,城墙之的女墙。④怆悢:悲伤。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五色交辉

交辉:

(2)四时俱备

四时:(3)岂不怆悢

岂:

(4)人之情也

之: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2)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3.【甲】【乙】两文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023·安徽合肥·统考三模】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画眉鸟①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注】①本诗写于欧阳修受朝中排挤,被贬滁州期间。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五色交辉

交辉:(2)晓雾将歇

歇:(3)夕日欲颓

颓:(4)始知锁向金笼听

始:2.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2)“山花红紫树高低”这句诗意境幽美,请描述画面并加以赏析。3.请结合《答谢中书书》《画眉鸟》,简要分析两位作者人生志趣的异同。【2022·山西吕梁·一模】山川草木皆含情,沧海桑田尽动人。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1.学习古汉语时,读准字音,有助于理解文意。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1)白头搔更短

(2)未复有能与奇者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

乘风破浪B.浑欲不胜簪

引人入胜C.五色交辉

灯火辉煌D.清流见底

流光溢彩3.正确翻译下面的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翻译:______,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翻译:______,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______。4.古人常常借自然景物抒写不同的人生感慨、情感操守。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选文名句解读相关名句春望作者通过描写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抒写①______情感。②______答谢中书书文章以议论收束,既写出能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③______,同时也表达了作者④______的感情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2022·广东佛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①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②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③,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④,与月之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⑤,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⑥,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⑧,麦陇朝雊⑨,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也?非子天机清妙⑩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减)【注释】①故山:旧日所居住的山。②猥:鄙贱。自谦之词。③玄灞:深青色的灞水。④沦涟:泛起涟漪。⑤舂:这里指捣米。⑥静默:这里指已入睡。⑦鲦:一种细长的淡水鱼。⑧青皋:青草地。⑨雊(gòu):野鸡鸣叫。⑩天机清妙:性情高远。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四时俱备()

(2)沉鳞竞跃()(3)与山僧饭讫而去()

(4)然是中有深趣矣()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在空白处填写一句相应的内容。5.读完【甲】【乙】两文,小顺将两文表达的情感进行了对比,请帮他完成下表。材料情感相似处情感相异处甲文作者对自然山川的(1)___之情独赏美景,有(2)____之感乙文友人不在,有(3)___之感【2022·云南玉溪·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故彰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②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④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⑤。(节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注释】①干:连接。②企:祈求,盼望得到。③春罗:即绿萝。④信:的确,确实。⑤悟衷散赏:让内心有所启发感悟,使观赏变得随便自由。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2)晓雾将歇

歇:_______(3)夕日欲颓

颓:_______(4)孤峰入汉

汉: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3.请从角度和内容两方面赏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写景特色。4.简要概括两文在思想感情之的共同点。【2022·安徽·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②,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④幽居,遂葺宇之。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⑤。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限日:遮挡阳光。③幽岫:幽深的山穴。④重:向往。⑤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___(2)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_____________(3)素重幽居

素:_____________(4)遂葺宇之

遂: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3.古人常常从仰视角度描绘山之险峻,甲乙两文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的作者借描写美景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尖界于中,退于后,故两峰相望甚近。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及至峰顶,风高水绝,寂无居者。因遍历五老峰,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枝,凭空下坠者万仞,外无重冈叠嶂之蔽,际目视野甚宽。然彼此相望,则五峰排列自掩,一览不能兼收;惟登一峰,则两旁无底。峰峰各奇不稍让,真雄旷之极观也!(节选自徐霞客《游庐山日记》)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

俱庐南面之山

天之骄子

不毛之地B.未复有能与奇者

一览不能兼收

嫉贤妒能

难能可贵C.实是欲界之仙都

始知是山之阴

实事求是

物是人非D.自康乐以来

则五峰排列自掩

泰然自若

妄自菲薄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杂乱的鸣叫声。理解:此句描写动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突出了猿、鸟鸣叫声的不和谐。【乙】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翻译:从汉阳开始计算路程,将近三十里。理解:写出了到达五老峰路途遥远,无近路可抄,为下文描写五老峰做铺垫。3.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甲文中陶弘景通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等语句突出了山_______特点;而乙文中徐霞客则通过“凭空下坠者万仞”“两旁无底”等语句突出了山_______特点。甲乙两文分别用“_______”和“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2022·之海·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各题【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丙】送陈经秀才序(节选)欧阳修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①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擉②鳖,可供膳羞。山两麓③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④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⑤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归。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注释】①刺舟:撑船。②擉:刺。③麓:山脚。④岩崭颓怪:山峰险峻危峭。盘绝:曲折难行。⑤长夏:泛指夏季。1.【甲】诗作者是_______,【乙】文作者陶弘景是_______(朝代)人,【丙】文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______________。2.解释句中的加点词。(1)四时俱备()

(2)而可以登高顾望()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2)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不会感到身体劳累,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满足。B.却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C.却不会感到身心的劳累,虽然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满足。D.所以不会感到身心疲劳,虽然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4.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和【乙】文写的是春天景色,【丙】文写的则是夏天景色。B.【丙】文和【乙】文中水的特点是清澈,【甲】诗中水的特点是寒冷。C.【甲】诗和【丙】文观景角度是仰观俯察,【乙】文观景角度是近观。D.三篇诗文写景的角度各有不同,但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5.从描写的景物看,【甲】诗选择了________、乱花、浅草等早春时节的典型景物表达游湖的喜悦之情;【丙】文不仅描写了可赏之美景,还从“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突出游玩之乐。6.【乙】文末提到谢灵运,意蕴丰富,含蓄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等情感。三位作者都陶醉在自然美景中,可以用【丙】文中的句子“________”来形容他们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答谢中书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教师版)【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答谢中书①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始得西山宴游记③柳宗元自余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隟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以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④缪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⑤惴栗:恐惧不安。⑥隟(xì):同“隙”,指空闲时间。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

(歇:消散)B.夕日欲颓

(颓:颓废)C.穷回溪

(穷:走到尽头)D.倾壶而醉

(倾:倒出来)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B.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C.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D.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2)觉而起,起而归。4.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写出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答案】1.A2.C3.(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2)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4.《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始得西山宴游记》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解析】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有误,句意为: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故选A。2.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句话的意思是:每日和那些同伴,之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写的是作者与同伴每天的行为,它们的后面都应该停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是说任何一个偏远的地方都去过,二者之间应该停顿。所以,正确的停顿应为: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故选C。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2)句重点词语:觉,睡醒;起,起来;归,回家。4.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甲文《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言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乙文写始游西山时的心情及对西山景色总的评价:怪特。作者自称为“僇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僳”(常常惊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一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开头,包含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抗议。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贬永州,时时感到屈辱、压抑,政治之失败,才华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负无法实现,于郁闷痛苦之中,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他是要在游览中,排解内心的忧愤,在游览中忘却现实处境,想在精神之寻找某种寄托。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之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2024·云南玉溪·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答谢中书书》)【乙】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①,辞意不周。(节选自《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注释】①草蹙(cù):仓猝,匆忙。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晓雾将歇

歇:(2)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3)去亲为客

去:(4)诚足悲忧

诚: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恐欲知之,聊书所睹。7.九年级(3)班的小刚研读【甲】文,认为文中“猿鸟乱鸣”的“乱”字破坏了文章的美感,想把“乱”字改为“齐”字,你是否同意?请阐述理由。8.【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但所起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不相同。请仔细思考,完成下表。【答案】5.消散参与(欣赏、领悟)离开实在、确实、的确6.(1)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2)你恐怕也想知道我的情况,我姑且写下所见。7.不同意。“乱”指不整齐,纷杂随意。这里描述的是猿和鸟的叫声交织在一起,没有秩序和条理。叫声此起彼伏,生机盎然。如果将“乱”字改为“齐”字,则失去了这种自然和随意的美感,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境不符。8.A: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B:表现出对妹妹的关爱之情。【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歇:消散。(2)句意: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欣赏,领悟。(3)句意:离开亲人成为客居之人。去:离开。(4)句意:确实足够让人感到悲凉和忧愁。诚:实在,确实,的确。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重点字词: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2)重点字词:恐:恐怕、担心。欲:想要。聊:姑且、随便。书:书写、记录。所睹:所看到的景象。7.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之,结合之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根据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可知,“乱鸣”描绘的是黎明时分,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毫无规律,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这里的“乱”字使用巧妙,它不仅刻画了猿鸟在清晨时分的自然状态,而且与前文“晓雾将歇”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早春景象。如果改为“齐”字,意味着叫声整齐划一,失去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动性,与作者所要展现的山川之美和生机盎然的氛围相悖。因此,不同意改为“齐”。8.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分析以及情感主旨分析。根据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可知,诗文描绘了山川的早晨和傍晚景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些景物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也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愉悦心情。根据“实是欲界之仙都”可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山水的赞叹和喜爱之情,进一步强化了作者愉悦的心情。根据乙文“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可知,诗文营造了一种萧瑟、冷清的氛围,与甲文形成对比。这些景物描写渲染了一幅萧索的画面,烘托出作者忧伤苦闷的心情,因为作者离开家乡,思念家人,所以景物也变得冷清萧条。根据“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可知,表达了作者对妹妹的担忧和关爱之情,体现了兄妹之间深厚的感情。【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司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自从我冒寒雨出发以来,整个行程中很少见到太阳。离开亲人成为行客,心情是何等的凄怆。夕阳就要西沉,晨雾即将弥漫之际,孤鹤在寒风中悲鸣,飞鸿在远处哀吟,樵夫一声叹息,船夫又一次哭泣。游子的心实在非常悲怆忧愁,非言语所能表达。冷暖变换难以适应,你务必自己当心,早晚当心保重,不要为我挂念。恐怕你想知道我旅中的情况,故且写下所见所感。途中仓促草就,措辞达意恐或不周。【2024·海南海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朝廷唯以文义①处之,不以应实②相许。出③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④朔⑤。所至辄为诗咏以致意。(《宋书·谢灵运传》有删改)注:①文义:这里指文辞之事。②应实:这里指有实权的职务。③出:外放,到地方任职。④旬:十天。⑤朔:一个月。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tuǐ) B.与奇者(yǔ)C.以文义处之(chù) D.遍历诸县(zhù)9.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1)四时俱备()

A.具备

B.完备

C.准备(2)晓雾将歇()

A.歇息

B.消散

C.停歇(3)灵运素所爱好()

A.白色

B.向来

C.不加装饰(4)为诗咏以致意()A.得到

B.实现

C.表达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2)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11.从乙文内容来看,康乐公谢灵运“能与奇”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答案】8.A9.ABBC10.(1)自从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2)朝廷对他只以文士相待,不授以处理实际事务的官职。11.示例:①谢灵运自幼好学,读书多,有文学才华,有较好的审美能力;②谢灵运热爱自然山水,遍访山水名胜;③谢灵运政治不得志,有闲暇肆意遨游。④谢灵运游览山水时常常吟诗寄情,能用文学创作表达游历山水的感受。【解析】8.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B.与奇者(yǔ)——yù;C.以文义处之(chù)——chǔ;D.遍历诸县(zhù)——zhū;故选A。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1)句意:四季都具备。备:具备;故选A。(2)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故选B。(3)句意:谢灵运向来非常喜欢。素:向来;故选B。(4)句意:以咏诗来寄托自己的心意。致:表达;故选C。1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2)句重点词语:唯,只是;处:对待;相许:应允。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乙文中“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可知,谢灵运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并称为江左第一,这证明了他具有极高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根据乙文中“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遍历诸县,动逾旬朔”可知,谢灵运对自然山水有着特别的热爱和兴趣,这种热爱驱使他去探寻和欣赏山水之美。根据乙文中“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可知,谢灵运在政治之并不顺利,这也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游历山水,从而更深入地体验和感受山水之美。根据乙文中“所至辄为诗咏以致意”可知,谢灵运在游历山水时,常常吟诗寄情,以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山水之美的理解,也使得他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现。据此概括作答即可。【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谢灵运少年好学,博览群书,所作文章的美妙,和颜延之同为江东第一。朝廷只是把他作为文学人物对待,不把实权性的官职给他。把他调出京城去担任永嘉太守。郡中有名山名水,谢灵运平素非常爱好。出任太守既然很不得志,于是便肆意遨游,走遍了各县,常常超过十天或一月。所到之处就是以咏诗来寄托自己的心意。【2024·海南·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答谢中书书》)【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①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②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之,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③,俾④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节选自元结《右溪记》)【注】①欹(qī)嵌:石块错斜嵌插在溪岸的样子。②邑(yì):城镇。③芜秽(wúhuì):丛生的杂草。④俾(bǐ):使。⑤裨(bì):补助,增添。1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xiē) B.夕日欲颓(tū) C.水抵两岸(dǐ) D.徘徊溪之(huái)13.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1)①清流见底()

②南流数十步()流:A.流水

B.传播

C.流动D.流利(2)①未复有能与奇者()②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与:A.交往B.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C.给

D.和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15.甲文和乙文都写了自然山水,在表达思想感情之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2.B13.ACBD14.(1)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2)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15.相同点:都通过对秀丽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不同点: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乙文借小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却无人赏爱,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解析】12.本题考查字音。B.夕日欲颓(tū)——tuǐ。故选B。13.本题考查字义。(1)①句意: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流,流水。故选A。②句意:向南流了数十步。流,流动。故选C。(2)①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故选B。②句意: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与,和。故选D。14.本题考查译句。注意关键词:(1)交辉,交相辉映。(2)佳木,好的树木。异,奇异。相,互相。荫,遮蔽。15.本题考查情感分析。相同之处:甲文描写美景,抒发自己的感慨“欲界之仙都”,作者认为自然美景就是人间天堂,这是作者对自然风景的高度评价,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乙文描写美景,加以评论“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同样表达自己对美景的赞赏愉悦之情。异:甲文通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表达出作者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待与谢公比肩之意,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而乙文中作者通过“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引发自己“徘徊溪之,为之怅然”,从而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之情。【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的;如果在人烟聚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2024·河南周口·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昔人言招隐①水深山秀,烟霞涧毛皆不凡。予以庚子仲冬②月同昆仑子来游,红叶满山,石骨刻露,泉流萧瑟。登玉蕊亭之,远眺江影,惝恍③久之。(选自王士祯《招隐寺题名记》)【注释】①招隐:即招隐寺,在江苏省镇江市招隐山之。②仲冬:冬季第二个月,农历十一月。③惝恍(chǎnghuǎng):若有所失之貌。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吾妻之美我者/美不胜收B.晓雾将歇/出郭相扶将/恩将仇报C.夕日欲颓/颓然也间者/颓唐不安D.烟霞涧毛皆不凡/不能损山之一毛/不毛之地17.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18.甲文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有哪几层意思?19.比较甲乙两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答案】16.D17.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18.①表现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②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③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带有自豪之感。19.甲文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之口。乙文叙事多用散句,不事雕饰,写景则用整齐的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带给读者散淡自然的感觉,引人遐思。【解析】1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美丽、美好/认为……美/美丽;B.将要/助词,不译/用;C.坠落/倒下的样子/消沉、萎靡;D.都是“草木、植被”的意思;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五色,泛指各种色彩;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俱备,都具备,都有。18.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作者提及自谢灵运以来无人能领略这奇丽景色,表达了对谢灵运这位山水诗人的钦慕之情,因为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创者,他能欣赏到山水之美,作者以此表明自己与谢灵运在审美之有相通之处;“未复有能与奇者”意思是谢灵运之后很少有人能真正领略山水之奇,暗示了世人对秀美山水的忽视和不能欣赏,有一种惋惜之情在中;同时,作者说自谢灵运后无人能欣赏此奇景,也暗含了自己能领略到这奇景之美,有自许之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身审美能力的自信与自豪。1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甲文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等都是典型的四字句对偶,句式整齐,如山峰之高耸与水流之清澈相对,石壁之色彩与交相辉映相对,青林与翠竹相对,四时与俱备相对,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中“晓雾将歇”和“夕日欲颓”是较为整齐的句式,而“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则相对灵活,整齐中有变化,整体读来朗朗之口。乙文中,叙事多用散句,如“予以庚子仲冬月同昆仑子来游”,就是很自然随意的叙述,没有特别的修饰和雕琢,非常平实自然。写景用整齐句式,如“招隐水深山秀,烟霞涧毛皆不凡”,“水深山秀”“烟霞涧毛”相对整齐;“红叶满山,石骨刻露,泉流萧瑟”,“红叶满山”“石骨刻露”“泉流萧瑟”在形式之也较为规整,节奏舒缓。这种描写不像刻意追求对仗工整那样严谨,体现出一种自然随性,从而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如“红叶满山”让人仿佛能看到漫山的红叶之景,“石骨刻露”能引发对嶙峋山石的遐想,“泉流萧瑟”能让人在脑海中浮现出潺潺泉水的画面,引人遐思。【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过去的人说招隐寺那里水深山秀,烟霞、山涧、草木都不同凡响。我在庚子年农历十一月和昆仑子一同前来游玩,满山都是红叶,石头的轮廓清晰露出,泉水流淌发出萧瑟的声音。登之玉蕊亭,向远处眺望江水的影子,恍惚了很久。【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答谢中书①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乙】始得西山宴游记③柳宗元自余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栗⑤。檃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以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注】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④僇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⑤惴栗:恐惧不安。⑥檃(xì):同“隙”,指空闲时间。20.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檃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晓雾将歇

歇:(2)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3)居是州

居:(4)觉而起

觉: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23.请赏析【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中“乱”“竞”的妙处。24.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王国维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别概括这两篇文章所寄寓的情感。【答案】20.檃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1.消散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居住睡醒22.(1)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2)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23.“乱”字用得好,它生动地写出了猿,鸟此起彼伏鸣叫的状态,渲染了清晨热烈欢快的气氛;“竞”字用得也好,它描摹出了水中鱼儿争相跳跃的样子,静中有动,传达出热闹欢腾的气氛,反衬出黄昏的清静幽寂。24.《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始得西山宴游记》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解析】2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语法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这句话描述了出游的情景。“檃也”交代出游的时间,“则施施而行”描述了出游的状态,“则”是转折词,故此断开。“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句式相似,是对整个出游状态的概括。综合分析,可据此断句为:檃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2)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3)句意:住在这个州里。居:居住;(4)句意:睡醒了就起来。觉:睡醒。2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1)高峰:巍峨的山峰;入:耸入;云:云端;清流:明净的溪流;见底:清澈见底;(2)醉:醉了;则:就;更相:互相;卧:睡觉;梦:做梦。23.本题考查关键字词的赏析。“乱”字有声繁悦耳、使人迷惑、动人心魄的意思,写出了猿的柔声啼唤和鸟的恣意鸣啭;“竞”字有争相之意,写出了“夕日欲颓”时鱼儿竞相跃出水面的欢悦情景。这两个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山林从早到晚的生机勃发同时以动衬静,写出了山林的静谧。24.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