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本课主要介绍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变更的新气象”,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2.“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说明改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主题。3.秦国进行改革所面临的历史机遇。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页一、社会变更的新气象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2.表现(1)经济上①农业: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③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2)阶级关系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自耕农和新兴地主出现。(3)政治上①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②世卿世禄、封邑制局面须要打破。(4)军事上:春秋时期主要是争霸斗争,战国时期则以兼并斗争为主,斗争更加频繁。(5)文化上①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旺盛景象。②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思维点击]1.阅读下面图片,回答问题。(1)从该图片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它使社会出现了哪些新气象?(2)该图片与哪一历史时期有关系?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提示:(1)铁农具和牛耕运用。社会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关系变更,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自耕农。(2)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革。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时期国别主持者内容目的性质春秋齐管仲(1)发展农工商业。(2)整顿和发展军备。(3)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富国强兵奴隶主阶级改革鲁—“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战国魏李悝(1)发展农业生产,“尽地力之教”。(2)推行“平籴法”。(3)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地主阶级改革楚吴起(1)限制贵族权力,变更世袭的分封制。(2)变相没收旧贵族的土地。(3)裁官、削俸、养兵和嘉奖军功。(4)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深化认知]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战国时期的变法不仅涉及领域更加全面,而且影响也更加深刻。春秋时期的改革只是动摇了旧的制度,而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摧毁旧制度的同时逐步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改革的必要性(1)公元前7世纪后期,秦国步入春秋强国的行列,但总体上落后于中原各国。(2)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起先实行一些改革,但是,秦国的总风光 貌仍无根本改观。2.改革的可能性(1)有利条件①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②留意好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得到认同。③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2)历史机遇①三家分晋,扼制秦国发展的力气大大减弱。②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供应了可能性。(3)主观缘由①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②商鞅来到秦国,辅佐秦孝公进行改革。[思维点击]2.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来宾群臣有能稀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求贤令》请回答:秦孝公为什么要颁布《求贤令》呢?结果如何?提示:缘由:当时秦国力气弱小,东方各国都看不起秦国。秦孝公想变更落后的面貌,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结果:吸引了各方有识之士来到秦国效力,商鞅正是在“求贤令”的感召下来到秦国的。[网络构建]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页探究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缘由史料一史料二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孙膑兵法》史料三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商君书·农战》(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根本问题各是什么?两幅图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图三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史料二、三中的兵家、法家都主见重视斗争、赢得斗争,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其缘由。提示:(1)图一反映诞生产力发展,出现铁制农具;图二反映出牛耕的运用和普遍推广。联系: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和逐步推广,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图二也是社会存在——牛耕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反映。(2)斗争频繁是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3)斗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法家思想干脆产生于战国时代的变法活动中;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斗争实践,是在斗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缘由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缘由。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记。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确立,减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更。2.经济基础的变更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变法是满意他们要求的有效途径。3.常见的斗争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避开战败或成为别国的兼并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的变法。4.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学说提倡顺应形势进行改革,主见以法治国,为各国变法供应了思想武器。对应训练1.《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见重视斗争、赢得斗争……他们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A.社会冲突尖锐,人民生活困苦B.社会动荡担心,斗争频繁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社会根源”,思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斗争频繁,“战胜而强立”成为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答案:B探究二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异同点史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国语·齐语》史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汉书·食货志》史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史记·蔡泽列传》(1)史料一中“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2)史料二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3)这三则史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要改革?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时代特征?提示:(1)内容:依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全部权。(2)“平籴法”。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3)改革: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作用:促进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气不断增加,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异同春秋战国不同点历史条件社会转型刚起先,旧的社会制度刚起先遭到破坏,新兴地主经济和地主阶级力气发展刚起步社会转型加快,新兴地主阶级力气发展壮大性质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改革内容主要改革赋税制度既有对经济基础的改革,更有废除旧贵族特权的上层建筑的改革,并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影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收效不大比春秋改革更彻底,涉及领域更广,并成为不行阻挡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转型的实现相同点背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即旧的社会制度(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壮大;诸侯争霸激烈目的富国强兵,争夺霸主内容留意经济和军事改革影响肯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旧制度的瓦解对应训练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与春秋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