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练习金属与金属材料_第1页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练习金属与金属材料_第2页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练习金属与金属材料_第3页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练习金属与金属材料_第4页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练习金属与金属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属与金属材料考点一:金属及其物理性质1.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A、延展性B、弹性C、导电性D、导热性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不锈钢 B.氧化汞 C.黄铜 D.生铁3.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B. 在日常生活中,大量运用的经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C.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特别大D.生铁可以完全溶解在足量的稀盐酸中考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干脆生成的是()AZnCl2BMgSO4CFeCl2DFe2(SO4)32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结束后镁肯定有剩余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肯定相等C.0——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D.0——t2时段,参与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3.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设计了五个试验: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下列试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依次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⑤4.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起先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改变是()A.向左偏 B.向右偏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D.先向右偏后向左5.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肯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依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滤渣中肯定有Fe粉

B.滤渣中肯定有Cu粉

C.滤液中肯定有Fe2+

D.滤液中肯定有Ag+、Cu2+

6.小明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探究试验(金属片已打磨):①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探究试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小明又将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肯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则滤液中肯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写离子符号)。④小明为了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又进行以下试验: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有:a:b:c:⑤小明还对合金进行了深化的探究,他通过如右图所示的试验得出了结论。通过查阅合金及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得出了结论。但他对以下问题产生了怀疑,请你帮他做出正确的选择:下表是一些金属熔点的数据:日常所用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等金属组成,其熔点约为(填序号)A、300—320℃b、230—250℃c、60—80℃d、20—40℃7.A、B、C、D为金属活动依次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②C+H2SO4=CSO4+H2↑③B+2DNO3=B(NO3)2+2D请完成以下填空:(1)金属C在金属活动依次表中排在氢(填“前面”或“后面”)。(2)依据上述反应能推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依次是(用字母填写)。(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金属A为,该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8.构建学问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右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学问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的名称为。(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3)反应②还须要的一种反应物是(填化学式)。(4)写出反应③的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9.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1)填表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2)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试验,就可得出Al>Fe>H>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试验是;(4)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Al>Fe>H>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试验,只需将小明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依次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依次是。10.欲测定Cu﹣Zn合金及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试验室只供应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必要的仪器.(1)你认为能测出的质量分数的是合金.(2)取该合金的粉末26g加入该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与生成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①生成气体的质量为g.②请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考点三:金属的爱护与利用1.下列有关反应的试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猛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简单生锈,铁锈呈暗红色C.铁丝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渐渐变为棕黄色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由无色渐渐变为浅绿色2.光亮的铁钉在下列几种状况下,最不简单生锈的是()3.金属冶炼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用方程式表示炼铁的原料中焦炭的作用。(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缘由是(用方程式表示)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通常在铁制品表面喷漆其目的是。4.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CO还原氧化铁的试验,请回答:(1)用CO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原理是,试验步骤中在通CO步骤前面还应存在的步骤为。(2)甲试验中视察到的现象有,,。(3)图甲中,设计右边一盏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中,应先点燃___________酒精灯。(4)图乙与图甲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战2024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十八:金属与金属材料参考答案考点一:金属及其物理性质1.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A、延展性B、弹性C、导电性D、导热性【答案】C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不锈钢 B.氧化汞 C.黄铜 D.生铁【答案】B3.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B. 在日常生活中,大量运用的经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C.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特别大D.生铁可以完全溶解在足量的稀盐酸中【答案】B考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干脆生成的是()AZnCl2BMgSO4CFeCl2DFe2(SO4)3【答案】D2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结束后镁肯定有剩余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肯定相等C.0——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D.0——t2时段,参与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答案】D3.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设计了五个试验: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下列试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依次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⑤【答案】D4.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起先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改变是()A.向左偏 B.向右偏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D.先向右偏后向左【答案】D5.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肯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依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滤渣中肯定有Fe粉

B.滤渣中肯定有Cu粉

C.滤液中肯定有Fe2+

D.滤液中肯定有Ag+、Cu2+

【答案】C6.小明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探究试验(金属片已打磨):①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探究试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小明又将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肯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则滤液中肯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写离子符号)。④小明为了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又进行以下试验: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有:a:b:c:⑤小明还对合金进行了深化的探究,他通过如右图所示的试验得出了结论。通过查阅合金及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得出了结论。但他对以下问题产生了怀疑,请你帮他做出正确的选择:下表是一些金属熔点的数据:日常所用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等金属组成,其熔点约为(填序号)A、300—320℃b、230—250℃c、60—80℃d、20—40℃【答案】①有紫红色的物质生成②Cu+2AgNO3=Cu(NO3)2+2Ag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③Zn2+Cu2+④a.金属的活动性,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快b.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c.酸的浓度,酸越浓反应越快(答案合理即可)⑤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⑥C7.A、B、C、D为金属活动依次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②C+H2SO4=CSO4+H2↑③B+2DNO3=B(NO3)2+2D请完成以下填空:(1)金属C在金属活动依次表中排在氢(填“前面”或“后面”)。(2)依据上述反应能推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依次是(用字母填写)。(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金属A为,该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前面(2)A>B>D(3)ZnFe+H2SO4=FeSO4+H2↑(1)(1)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铜丝铝丝铝丝表面有黑色物质出现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2)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3)把铜丝插入到稀盐酸中(4)铜铁铝8.构建学问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右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学问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的名称为。(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3)反应②还须要的一种反应物是(填化学式)。(4)写出反应③的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答案】(1)四氧化三铁(2)冶炼金属(作燃料等)(3)C(或CO或H2)(4)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9.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1)填表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2)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试验,就可得出Al>Fe>H>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试验是;(4)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Al>Fe>H>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试验,只需将小明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依次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依次是。【答案】(1)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铜丝铝丝铝丝表面有黑色物质出现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2)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3)把铜丝插入到稀盐酸中(4)铜铁铝10.欲测定Cu﹣Zn合金及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试验室只供应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必要的仪器.(1)你认为能测出的质量分数的是合金.(2)取该合金的粉末26g加入该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与生成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①生成气体的质量为g.②请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答案】(1)Cu~Zn(2)①由图示可知,生成气体的质量为0.2g;故答案为:0.2g.②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652x0.2gx=6.5g合金中铜的质量为:26g﹣6.5g=19.5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100%=75%答: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75%.考点三:金属的爱护与利用1.下列有关反应的试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猛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简单生锈,铁锈呈暗红色C.铁丝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渐渐变为棕黄色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由无色渐渐变为浅绿色【答案】B2.光亮的铁钉在下列几种状况下,最不简单生锈的是()【答案】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