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管理环境卫生学采样及检查方法_第1页
感染管理环境卫生学采样及检查方法_第2页
感染管理环境卫生学采样及检查方法_第3页
感染管理环境卫生学采样及检查方法_第4页
感染管理环境卫生学采样及检查方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染管理环境卫生学采样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GB15979-200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及《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等规定,特制定兰大一院环境卫生学采样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一、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1.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采样高度:距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1.2采样方法:A:非层流房间(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布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2)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立即送检。B:层流房间层流房间应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采样,根据房间不同净化级别进行布点,操作按照GB50333-2002,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30min后送检培养。1.3检测方法:细菌菌落总数检查:将已采样完毕的培养皿在6h内送进实验室,置于37度温箱内培养48h后,计算菌落总数,1.4计算结果:非层流房间:按照公式计算:细菌总数(cfu/m3)=50000N/(A×T)=菌落数×157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层流房间直接以个/30min.90mm皿为单位计算结果1.5结果判定非层流房间: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层流房间:按照GB50333-2002要求判定二、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2.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消毒后的采样一定要采用中和剂,不同消毒剂所用中和剂则不同。2.2采样面积及采样方法: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连续采样4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2.3检测方法(1)细菌总数检测: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采样结果计算方法: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细菌总数(cfu/cm2)=────────────────=菌落数×0.10采样面积(cm2)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2.4结果判定Ⅰ、Ⅱ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Ⅳ类区域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菌。三、医护人员手及皮肤黏膜采样及检查方法3.1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3.2采样方法(1)手的采样: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2)皮肤粘膜采样: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立即送检。不规则的粘膜皮肤处可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3.3细菌菌落总数检查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3.4采样结果计算方法: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菌落数×0.17(2)致病菌检测:按九的原则执行3.5结果判定: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四、消毒液的监测1)涂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1.0ml,加入9.0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采样管内混匀,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溶液0.2ml,滴于干燥普通琼脂平板,每份样品同时做2个平行样,一平板置20℃培养7d,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5℃温箱培养72h记数菌落数,同时按八的原则检测致病菌。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502)倾注法: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1.0ml,加入到9.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采样管中混匀,分别取0.5ml放入2只灭菌平皿内,加入已熔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一平板置20℃培养7d,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6℃±1℃培养72h,计数菌落数,同时按九的原则检测致病菌。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20(2)结果判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3)注意事项:采样后1h内检测。五、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5.1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后、使用前进行采样。5.2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5.3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5.4结果判定: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六、透析液6.1采样时间:随机检测6.2采样方法:用5mL无菌空针在所监测透析机的透析液入口处,抽取1mL透析液,无菌方式直接送检到微生物实验室,以便及时检测。6.3检验科所用材料无菌试管、平皿、吸管(1.0mL、10.0mL);无菌0.9%氯化钠溶液、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加羊血)。6.4检测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透析用水2.0-3.0mL,放入无菌试管,检测时视透析用水污染程度分别取原液或10倍稀释液0.5mL放入2个灭菌平皿内,45℃-48℃的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将平板置37℃培养24小时,计数并鉴定细菌。透析用水细菌总数CFU/mL=2个平板上的菌落总数×稀释倍数七、致病菌的检测7.1检测原则:致病菌的检测依据污染情况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7.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1)增菌、分离取采样液1ml,接种于5mlSCDLP液体培养基中,于36℃±1℃增菌24h。取1白金耳上述增菌液,在血平板上作划线分离,36℃±1℃培养24h。(2)观察菌落特征: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形态为金黄色、圆形凸起、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3)镜检:挑取典型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镜下为革兰阳性、成葡萄状排列的球菌。(4)生化反应:取可疑菌落作触酶、葡萄糖发酵、血浆凝固酶、甘露醇发酵、新生霉素敏感试验,均为阳性者即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甘露醇发酵试验:取上述可疑菌落接种于甘露醇培养基,于36℃±1℃培养24h,发酵甘露醇产酸者为阳性。2)血浆凝固试验:①玻片法:洁净玻片一端滴一滴灭菌生理盐水,另一端滴一滴血浆,用白金耳挑取菌落分别与生理盐水和血浆混匀,5min内观察有无固体颗粒状物,若血浆出现凝块,生理盐水均匀混浊为阳性,两者均混浊为阴性。②试管法:吸取1:4新鲜血0.5ml,放在灭菌小试管中,再加入等量待检菌24h肉汤培养物,混匀后放入36℃±1℃孵箱中,同时以已知血浆凝固酶阳性和阴性菌肉汤培养物作对照,每30s.观察一次,6h内出现凝块者为阳性。7.3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检测(1)增菌、分离:取样品1ml,接种于1%葡萄糖肉汤,37℃增菌24h。取1白金耳增菌液在血平板上作划线分离,36℃±1℃培养24h。(2)观察菌落特征:菌落形态为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针尖状突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周围有β溶血圈。(3)镜检:挑取典型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镜下为革兰阳性、呈链状排列的球菌。(4)生化反应:取可疑菌落作如下生化试验,如触酶阴性、链激酶试验阳性、对杆菌肽敏感者,即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链激酶试验:吸取草酸钾血浆0.2ml(0.02g草酸钾加5ml人血浆混匀,经离心沉淀,吸取上清),加入0.8ml灭菌生理盐水混匀后再加入待检菌24h肉汤培养物0.5ml和0.25%氯化钙0.25ml,混匀,放入36℃±1℃水浴中,每2min观察一次(一般10min内可凝固),待血浆凝固后继续观察并记录溶化的时间,如2h内不溶化,移入孵箱观察24h的结果,如全部溶化为阳性;24h仍不溶解者为阴性。杆菌肽敏感试验:将被检菌浓菌液涂于血平板上,用灭菌镊子取含菌0.04单位杆菌肽纸片放在平板表面上。同时以已知阳性菌株作对照,于36℃±1℃18h~24h,有抑菌带者为阳性。7.4沙门菌检测:参照GB4789.4(食品中沙门菌检测方法)。7.5试剂与培养基的配制:按附录A进行。附录A中和剂的配置要求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1、磷酸盐缓冲液(PBS,0.03mol/L,pH7.2)无水磷酸氢二钠2.83g磷酸二氢钾1.36g蒸馏水加至1000ml将各成分加入到1000ml蒸馏水中,待完全溶解后,调pH至7.2~7.4,分装,每管10Ml,于121℃压力蒸气灭菌20min备用。2、硫代硫酸钠中和剂(0.1-1.0%)pH7.2-7.4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100ml硫代硫酸钠0.1-1.0g溶解后分装,每管10mL,用于物表监测,9mL的用于消毒液染菌量检测,于121℃压力蒸气灭菌15min备用。3、吐温80中和剂(0.5-1.0%)pH7.2-7.4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100ml吐温800.5-1.0g于121℃压力蒸气灭菌15min备用。4、无菌试验洗脱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