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预案_第1页
企业风险管理预案_第2页
企业风险管理预案_第3页
企业风险管理预案_第4页
企业风险管理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风险管理预案TOC\o"1-2"\h\u12504第一章:总则 2213161.1预案编制目的与依据 2318421.1.1编制目的 2224851.1.2编制依据 2269511.2预案适用范围 343511.3风险管理原则与要求 3285091.3.1风险管理原则 3221821.3.2风险管理要求 320687第二章: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责 3278332.1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3272602.1.1高层管理 4272922.1.2风险管理部门 4297502.1.3业务部门 458702.1.4风险管理委员会 461142.2风险管理职责分配 488602.2.1董事会职责 4160882.2.2监事会职责 4177532.2.3高级管理层职责 4120092.2.4风险管理部门职责 538202.2.5业务部门职责 574182.3风险管理协调与沟通 571682.3.1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5187082.3.2风险管理部门与高层管理的协调与沟通 546892.3.3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56235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 5100963.1风险识别方法 58383.2风险评估流程 6200843.3风险等级划分 68972第四章:风险应对策略 6195304.1风险规避 7161774.2风险转移 7121704.3风险缓解 711544.4风险自留 720478第五章:应急预案与措施 864165.1应急预案编制 8233485.2应急措施实施 874025.3应急资源与设施 924279第六章:自然与社会风险管理 9260096.1自然灾害风险管理 917006.2社会风险识别与应对 1029372第七章:技术风险管理 10131127.1技术风险识别 10195017.2技术风险评估 11307227.3技术风险应对 1116019第八章:商务风险管理 11169338.1商务风险识别 11208198.2商务风险评估 12140948.3商务风险应对 1226940第九章:项目风险管理 1343569.1项目风险识别 13259569.2项目风险评估 13125509.3项目风险应对 1312300第十章: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14630910.1人力资源风险识别 141933610.2人力资源风险评估 142145010.3人力资源风险应对 1525463第十一章:财务风险管理 152291311.1财务风险识别 152787211.2财务风险评估 162566211.3财务风险应对 1629663第十二章:预案的实施与监督 16134312.1预案培训与宣传 172765312.2预案演练与评估 17510412.3预案监督与改进 17第一章:总则1.1预案编制目的与依据1.1.1编制目的本预案的编制旨在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积极应对各类灾害,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1.1.2编制依据本预案的编制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上级相关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规定上级应急预案1.2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符合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包括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预案的级别限定要明确,针对性要强,保证应对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1.3风险管理原则与要求1.3.1风险管理原则本预案遵循以下风险管理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明确各级和部门的职责,保证应急工作的有序进行。条块结合: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的专业优势,实现资源整合,提高应急能力。职责明确、规范有序: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保证应急工作规范化、有序化。预防为主、快速处置:强化预防措施,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置。依靠科技、协同应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应对突发事件。平战结合、公众参与:平时加强应急演练,战时充分发挥公众参与作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1.3.2风险管理要求本预案要求各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化应急组织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保证应急物资的充足和合理调配。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发觉和化解潜在风险。第二章: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责2.1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在现代企业中,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建立是保证企业有效应对风险的关键。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级:2.1.1高层管理高层管理是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核心,主要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高层管理负责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政策和战略,对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2.1.2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是专门负责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管理部门通常包括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风险分析师、合规专员等职位。2.1.3业务部门业务部门是风险管理的具体执行部门,负责在本部门范围内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工作。业务部门应设立风险管理联络员,负责与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与协作。2.1.4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是企业内部设立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和监督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通常由高层管理人员、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2.2风险管理职责分配为了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应对风险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分配。以下是风险管理职责分配的具体内容:2.2.1董事会职责董事会负责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政策和战略,审批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和重大风险管理事项,监督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2.2.2监事会职责监事会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决策进行监督,保证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2.2.3高级管理层职责高级管理层负责组织制定企业风险管理计划,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对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2.2.4风险管理部门职责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企业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措施的制定与实施。2.2.5业务部门职责业务部门负责在本部门范围内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落实。2.3风险管理协调与沟通风险管理协调与沟通是保证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以下是风险管理协调与沟通的具体内容:2.3.1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风险管理部门应与业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了解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需求和实际操作情况,提供风险管理指导和支持。2.3.2风险管理部门与高层管理的协调与沟通风险管理部门应定期向高层管理汇报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进展,及时反馈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2.3.3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与沟通,共同应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各部门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共同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3.1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第一步,旨在发觉和确定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因素。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风险识别方法: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收集有关潜在风险的信息,从而识别出可能影响项目或组织运作的风险因素。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识别潜在风险。历史数据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案例,识别出在过去出现过的问题,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故障树分析(FTA):构建故障树,将可能导致系统失效的因素逐一列出,分析其因果关系,从而识别风险。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系统地分析工艺流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操作性问题,以识别潜在的风险。3.2风险评估流程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以下是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使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专家评分、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等。风险评价: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评估风险对项目或组织的影响。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关注,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排序: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排序,以确定哪些风险最为关键。风险应对策略制定:针对每个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等。风险监控: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持续监控风险的变化,保证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策略。3.3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划分是将识别的风险按照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的过程。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低风险:风险发生概率低,影响程度小,对项目或组织的影响有限。中风险:风险发生概率中等,影响程度中等,可能对项目或组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高风险:风险发生概率高,影响程度大,可能对项目或组织产生重大损失。极高风险:风险几乎肯定会发生,影响程度极大,可能导致项目或组织的严重损失甚至失败。通过对风险的等级划分,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理,保证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对项目或组织的影响。第四章:风险应对策略4.1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投资主体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在风险规避策略中,投资者会主动放弃可能导致损失的项目或方案,以避免潜在的不利后果。这种策略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投资主体对风险极端厌恶,无法承受可能的损失;存在可实现同样目标的其他方案,其风险更低;投资主体无能力消除或转移风险;投资主体无能力承担该风险,或承担风险得不到足够的补偿。4.2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契约,将让渡人的风险转移给受让人承担的行为。这种策略旨在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程度,主要形式包括合同和保险。合同转移:通过签订合同,将部分或全部风险转移给合同另一方。例如,在工程承包项目中,通过合同条款明确各方责任,将风险分担给各参与方。保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将风险带来的损失转移到保险公司承担。这种方式适用于无法预测和避免的风险,如自然灾害、意外等。4.3风险缓解风险缓解是指通过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实际损失。风险缓解策略包括以下几种方法:风险识别:及时发觉潜在风险,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确定优先级和应对策略;风险防范: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应对:制定应急计划,保证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减少损失。4.4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指投资者自行承担风险,不寻求外部补偿。这种策略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风险损失较小或可接受,投资者愿意自行承担;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投资主体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能够应对潜在损失。风险自留包括无计划自留和有计划自我保险两种方式。无计划自留是指投资者未对风险做出明确安排,当风险损失发生时,从收入中支付。有计划自我保险则是通过建立风险预留基金,保证在损失发生时能够及时获得资金补偿。第五章:应急预案与措施5.1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是针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为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而预先制定的计划和措施。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预案应基于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保证应对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全面系统:预案应涵盖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各个环节,包括预警、报警、指挥调度、救援处置、信息发布等。(3)动态调整:预案应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保证其适应性和有效性。(4)易于操作:预案应简洁明了,便于应急响应人员快速理解和执行。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应急组织架构: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救援队伍、专家咨询团队等组织架构及职责。(2)预警与报警:建立健全预警和报警系统,保证信息畅通。(3)应急响应流程: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预警、报警、指挥调度、救援处置等环节。(4)应急资源调度:合理配置应急资源,保证救援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的充足和高效利用。(5)应急通信与信息发布:建立健全应急通信系统,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5.2应急措施实施应急措施实施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以下是应急措施实施的关键环节:(1)启动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确定的流程和职责展开应急救援工作。(2)现场救援:组织救援队伍迅速到达现场,进行现场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救治伤员,疏散群众。(3)物资调度:根据现场需求,及时调度应急物资和设备,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4)信息报送与发布:及时收集、整理、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对外发布权威信息,维护社会稳定。(5)善后处理: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组织开展善后处理工作,包括伤亡人员救治、家属安抚、财产损失赔偿等。5.3应急资源与设施应急资源与设施是保障应急响应能力的重要基础。以下是对应急资源与设施的概述:(1)应急资源:包括救援队伍、专家咨询团队、应急物资、设备等。应急资源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突发事件的特点和需求,保证资源充足、合理配置。(2)应急设施: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救援基地、应急通信系统、预警系统等。应急设施的建设应满足应急响应工作的需要,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战性和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应急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4)培训与宣传:加强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应对突发事件奠定基础。第六章:自然与社会风险管理6.1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自然灾害的频发性和破坏力不断上升,对人类社会构成了巨大挑战。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与预警。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对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评估,是降低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及相关部门应加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需要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例如,地震多发区应加强建筑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洪水频发区域则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再保险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分散自然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再保险,保险公司可以将部分风险转移至再保险公司,从而减轻单一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压力。同时发行巨灾债券也是将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的一种有效方式。6.2社会风险识别与应对社会风险是指因社会因素引发的不确定性和潜在威胁,包括社会不稳定因素、公共卫生事件、经济波动等。社会风险识别与应对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完善的社会风险识别体系是前提。通过社会科学研究、数据分析、公众参与等多种方式,对社会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有助于提前预警和预防。针对识别出的社会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这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社会安全网,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同时加强社会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应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和应对。通过培育社会组织、鼓励公众参与,形成市场、社会三者的合力,共同应对社会风险。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风险往往跨越国界,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应对。通过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我国的社会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第七章:技术风险管理7.1技术风险识别技术风险识别是技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识别和梳理企业在技术领域可能面临的风险。以下是技术风险识别的关键步骤:(1)收集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企业技术活动相关的信息,包括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动态、竞争对手情况等。(2)分析技术活动:分析企业技术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点。(3)建立风险清单:将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整理,形成风险清单,为后续风险评估和应对提供依据。(4)定期更新:技术风险是动态变化的,企业应定期更新风险清单,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7.2技术风险评估技术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技术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风险程度和可能带来的影响。以下是技术风险评估的关键步骤:(1)确定评估方法: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如定性评估、定量评估或两者结合的评估方法。(2)评估风险程度:根据风险清单,对每个风险点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程度。(3)分析风险影响:分析风险对企业技术活动的影响,包括研发进度、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等。(4)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为企业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7.3技术风险应对技术风险应对是指针对识别和评估出的技术风险,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降低风险程度和影响。以下是技术风险应对的关键步骤:(1)制定风险应对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风险应对计划,包括风险应对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表。(2)实施风险应对措施:按照风险应对计划,实施各项风险应对措施,如加强研发团队建设、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等。(3)监控风险应对效果:对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及时调整应对策略。(4)持续改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企业技术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应对能力。(5)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针对潜在的技术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发觉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第八章:商务风险管理8.1商务风险识别商务风险识别是商务风险管理的基础,其目的是确定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商务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包括:(1)专家访谈:通过与业务专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进行访谈,了解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风险。(2)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进行审计,发觉潜在的风险点。(3)外部调研:通过市场调查、竞争对手分析等手段,了解行业风险及市场变化对企业的影响。(4)历史数据分析:分析企业历史商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识别潜在风险。8.2商务风险评估商务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商务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1)定性分析:通过专家评估、风险矩阵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描述。(2)定量分析:运用概率论、统计学等数学工具,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3)敏感性分析:分析不同风险因素对企业商务活动的影响程度,以确定关键风险因素。(4)情景分析:构建不同情景,分析企业在不同情景下可能面临的风险。8.3商务风险应对商务风险应对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商务活动的影响。商务风险应对策略包括:(1)风险规避:通过调整企业战略、业务模式等,避免风险对企业造成损失。(2)风险减轻:采取技术手段、管理措施等,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3)风险转移:通过保险、合同条款等手段,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4)风险接受:在充分评估风险的基础上,接受一定程度的风险,并做好风险应对准备。(5)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保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第九章:项目风险管理9.1项目风险识别项目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识别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专家访谈:通过与项目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了解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2)文献回顾: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类似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风险。(3)风险识别清单:制定项目风险识别清单,列举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4)团队讨论:组织项目团队进行头脑风暴,共同识别项目风险。9.2项目风险评估项目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项目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定性评估:对风险进行定性描述,如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等。(2)定量评估:采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数据,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3)风险矩阵: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形成风险矩阵。(4)敏感性分析:分析项目关键因素的变化对项目风险的影响程度。9.3项目风险应对项目风险应对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降低项目风险的影响。项目风险应对策略包括以下几种:(1)风险规避:通过调整项目计划,避免风险的发生。(2)风险减轻: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3)风险转移: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保险公司、合作伙伴等。(4)风险承担:接受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应急预案、备用方案等。在项目风险应对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2)风险应对计划的实施:保证风险应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降低项目风险。(3)风险应对效果的监控:对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及时调整应对策略。(4)风险沟通与协作:加强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项目风险。第十章:人力资源风险管理10.1人力资源风险识别人力资源风险识别是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发觉和明确可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风险因素。以下是人力资源风险识别的几个关键步骤:(1)确定风险识别的范围:明确需要识别的人力资源风险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招聘风险、培训风险、薪酬福利风险、劳动争议风险、员工离职风险等。(2)分析风险来源:对可能导致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如政策法规变化、市场竞争、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等。(3)建立风险数据库:将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整理,形成风险数据库,以便于后续的风险评估和应对。(4)开展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风险概率。10.2人力资源风险评估人力资源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风险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程度。以下是人力资源风险评估的几个关键步骤:(1)制定评估标准:根据企业特点和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制定评估标准,包括风险等级、风险概率、风险影响等。(2)评估风险等级:根据评估标准,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等级划分,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3)评估风险概率: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包括时间概率和空间概率。(4)评估风险影响:分析风险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程度,包括直接损失和潜在损失。(5)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整理成报告,为后续的风险应对提供依据。10.3人力资源风险应对人力资源风险应对是对识别和评估出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风险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以下是人力资源风险应对的几个关键步骤:(1)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承担等。(2)实施风险应对措施: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取具体措施降低风险,如加强招聘选拔、优化培训体系、完善薪酬福利制度等。(3)监控风险应对效果:对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保证风险得到有效控制。(4)调整风险应对策略:根据风险应对效果,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5)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将风险应对纳入企业日常管理,形成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机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第十一章:财务风险管理11.1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识别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其目的是对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和识别。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以下是财务风险识别的几个关键步骤:(1)梳理企业财务活动:对企业各项财务活动进行详细梳理,包括融资、投资、资金运作、收益分配等方面。(2)分析内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如宏观经济、行业趋势、政策法规、市场竞争对手等,以了解可能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3)建立风险清单:根据财务活动梳理和内外部环境分析,建立财务风险清单,明确各类风险的性质、特点和可能的影响。(4)风险评估:对风险清单中的各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发生概率。11.2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财务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风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以下是财务风险评估的几个关键环节:(1)选择评估方法:根据企业特点,选择合适的财务风险评估方法,如敏感性分析、预期损失法、价值在风险(VaR)等。(2)收集数据:收集与财务风险相关的各类数据,如财务报表、市场数据、行业数据等。(3)计算风险指标:根据评估方法,计算财务风险指标,如风险价值、预期损失、风险调整后收益等。(4)分析风险结果:对风险指标进行分析,了解风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