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小鼠先后置于25℃、0℃、25℃环境中,在每一温度条件下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以及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共测9次。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所示(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次数指标123456789A0.450.440.450.550.550.520.500.460.45B0.310.310.300.300.600.620.380.330.32C0.230.230.230.180.170.160.220.230.23A.表中指标A、B、C依次为皮肤血流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B.实验中A先增加,B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节C.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中,此时的体温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D.根据实验数据,可推测出13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大于26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2.流感病毒进入机体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被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会发生变化B.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分子保证免疫的特异性C.抗体和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共同清除流感病毒D.活化的免疫细胞在流感病毒被吞噬、消灭后长期保持较强的免疫功能3.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有所增加B.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通常需要信息分子E和抗原的共同作用C.与调节方式乙相比,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大、反应迅速D.信息分子A、B、C、D、E的化学本质均为有机物,其中E为糖蛋白4.兰伯特—伊顿综合征又称肌无力综合征。患者体内的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结构与突触类似)中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阻滞突触间隙的Ca2+内流,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从而使肌肉无法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兰伯特—伊顿综合征属于自身免疫病B.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C.Ca2+内流会导致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D.神经—肌肉接头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部分5.肉瘤病毒为逆转录病毒,它携带有逆转录酶和整合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能使RNA(甲)逆转录成双链DNA(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肉瘤病毒颗粒内的乙可转录成相应的mRNAB.甲中的嘧啶碱基所占比例与乙中的可能不同C.整合酶合成时,运输氨基酸的载体均为蛋白质D.肉瘤病毒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及增殖过程相同6.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①预防接种乙肝疫苗②血浆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水解作用③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④吞噬细胞对细胞集团的吞噬消化⑤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⑥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病菌的黏附⑦皮肤的阻挡作用⑧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A.②④⑥⑦ B.①⑧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⑥⑦⑧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甲亢是由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所致的代谢综合征。多数甲亢是由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引起的,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为抑制性T细胞功能缺陷,减弱了对辅助性T细胞的抑制,后者可辅助特异B淋巴细胞产生异常抗体,部分致病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Graves病属于___________病,请说出在机体产生抗体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3)给Graves病患者静脉注射TRH,检测发现思者血液中TSH水平无明显变化,原因可能是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通过___________调节抑制了TSH的分泌。根据致病机理,请分析Graves病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根据甲亢的病因及致病机理,提出合理的治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答出两种思路,不需要作答具体原理及过程)。8.(10分)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2)鹰的食物1/2来自兔,1/4来自鼠,1/4来自蛇。若鹰体重增加8克,至少需要间接消耗植物________克。(3)该食物网中的所有动植物是否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_______________(是或否)。(4)为了调查该生态环境中学兔种群的密度,捕获了6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30个个体,其中有10个带有标记,雪兔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_______个。(5)蛇捕鼠主要依靠的信息类型是_____________,鹰所处的最营养级是第________营养级。9.(10分)图中图Ⅰ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中甲和乙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依次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它们与分解者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该物质主要通过[]____________(用数字和文字表示)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甲。(3)图Ⅱ中A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B代表被____________利用的能量。从图中可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A.a=b+cB.a<b+cC.a>b+cD.c=a+b10.(10分)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存在体温调定点(正常人为37℃左右),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对机体产热和散热的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在病理条件下,人体体温调定点可能改变,体温也将随之改变。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2)剧烈运动时机体产热大量增加,在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引起皮肤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同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__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3)新冠肺炎患者常伴有发热的症状,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体温调定点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此时,中枢温度感受器兴奋,通过_______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量__________散热量,进而出现发热症状。11.(15分)下图是某人的体验化验单和人体的血糖调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XX医院化验单姓名:XXX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7TU/L0-45肌.酐CRE1.9mg/dl0.5-1.5尿素氮BUN14.6mg/dl6.0-23.0血清葡萄糖GLU223mg/dl60-110甘油三酯TG217mg/dl50-200总胆固醇TCH179mg/dl150-220(1)从图中的化验单可以看出其生理指标测定值异常的项目有_____。(2)据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可知,正常人的血糖平衡是由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图中的激素a是_____,它与激素b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填拮抗作用/协同作用)。(3)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请从体液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由25℃→0℃,皮肤血流量会减慢,对应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先增加,对应A;随后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对应B。【详解】A、由上分析可知,A、B、C依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皮肤血流量,A错误;B、实验中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先增加,B促甲状腺激素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节,B正确;C、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中,此时皮肤血流量会减慢,汗腺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等,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D、根据实验数据,13min时小鼠的TRH和TSH均小于26min时,故可推测出13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小于26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D错误。故选B。2、D【解析】1、体液免疫:(1) 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2) 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3) 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4)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5) 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6) 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1)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2)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3)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4)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巨噬细胞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解】AB、被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会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变化的信号,AB正确;C、抗体和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C正确;D、活化的免疫细胞在流感病毒被吞噬、消灭后不能长期保持较强的免疫功能,D错误。故选D。3、B【解析】据图分析,信号分子A表示神经递质,信号分子B表示抗利尿激素,信号分子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信号分子D表示甲状腺激素,信号分子E表示淋巴因子。【详解】A、进入低温环境后,进行神经-体液调节,进而增加产热量,则图中信息分子ACD释放量增加,而寒冷时,排尿量增加,则抗利尿激素减少,A错误;B、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信息分子E能增强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B正确;C、甲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乙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则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小、反应迅速,C错误;D、信息分子A所示的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其中的一氧化氮属于无机物,信息分子E为淋巴因子,D错误。故选B。4、C【解析】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的通透性改变,进而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因此如果神经递质不能释放,则兴奋不能传至突触后膜进而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详解】A、依题意可知:兰伯特—伊顿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患者体内的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中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所致,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B、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B正确;C、由题意知,阻滞突触间隙的Ca2+内流,会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因此钙离子内流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D、神经—肌肉接头是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相接触的部位,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部分,D正确。故选C。5、B【解析】肉瘤病毒为逆转录病毒,故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详解】A、肉瘤病毒颗粒内只有甲,乙是其在宿主细胞中逆转录形成的,A错误;B、甲为RNA单链,乙为双链DNA,故甲中的嘧啶碱基所占比例与乙中的可能不同,B正确;C、整合酶合成时,运输氨基酸的载体也有tRNA,C错误;D、肉瘤病毒的核酸是RNA,且其为逆转录病毒,而T2噬菌体的核酸为DNA,因此两者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均不相同,D错误。故选B。6、D【解析】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其中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详解】①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①错误;②血浆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水解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②正确;③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③错误;④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出来的抗体和抗原结合后,抗体的Fc段可以和吞噬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将抗原吞噬消灭,这个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的一部分。因此吞噬细胞对细胞集团的吞噬消化属于特异性免疫,④错误;⑤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属于细胞免疫,为特异性免疫,⑤错误;⑥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病菌的黏附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⑥正确;⑦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⑦正确;⑧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⑧正确。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①.自身免疫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分泌细胞因子(3)①.负反馈②.Graves病人的抑制性T细胞功能缺陷导致特异B淋巴细胞产生异常抗体,后者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细胞不断分泌甲状腺激素(4)恢复抑制性T细胞功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功能、防止异常抗体的产生等【解析】1、分析题图:抗体与甲状腺细胞上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结合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机体表现甲亢的病症。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后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使二者的分泌减少。【小问1详解】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功能。【小问2详解】从免疫角度分析,患者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即Graves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从而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出细胞因子加速B细胞的增殖分化。【小问3详解】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从而导致两者激素的分泌水平较健康人低。根据题干信息可知,Graves病人的抑制性T细胞功能缺陷,减弱了对辅助性T细胞的抑制,后者导致特异B淋巴细胞产生异常抗体,异常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细胞不断分泌甲状腺激素,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大。【小问4详解】根据Graves病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大的原因可知,恢复抑制性T细胞功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功能、防止异常抗体的产生等思路可治疗甲亢。【点睛】本题结合图解,通过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和反馈考查体液免疫的过程和免疫调节异常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题干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8、(1).二氧化碳(2).400(3).否(4).180(5).物理信息(6).四【解析】1、分析图示食物网简图,此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兔→鹰;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3、标志重捕法(1)范围: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比较大的生物。(2)步骤:第一次捕获生物数量,记为M,并做好标记,放回一段时间,保证充分混合。第二次捕获生物数量,记为N,其中带标记的生物数量记为m。设种群的生物总数量为X,则M/X=m/N。【详解】(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一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2)鹰的食物1/2来自兔,1/4来自鼠,1/4来自蛇。若鹰体重增加8克,通过食物链:植物→兔→鹰,至少需要消耗植物8×1/2÷20%÷20%=100;通过食物链:植物→鼠→鹰,至少需要消耗植物8×1/4÷20%÷20%=50;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鹰,至少需要消耗植物8×1/4÷20%÷20%÷20%=250,因此至少需要间接消耗植物100+50+250=400克。(3)群落指的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有的生物。食物网中的所以动植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4)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原理,第一次捕获数/种群总数=第二次捕获带标记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个体数,即60/种群总数=10/30,所以种群总数为180。(5)蛇捕鼠主要依靠的信息类型是物理信息,例如蛇可以通过特殊器官测出几米远的老鼠身上散发的热能,从而准确地捕捉老鼠。图中最长食物链是:植物→鼠→蛇→鹰,所以,鹰最高为第四营养级。【点睛】易错点:能量流动和标志重捕法的计算。9、①.生产者②.消费者③.(生物)群落④.二氧化碳(或CO2)⑤.②光合作用⑥.初级消费者同化⑦.分解者利用⑧.单向流动⑨.逐级递减⑩.C【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指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原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逐级递减: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因为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故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原因: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如枯枝败叶。【详解】(1)图Ⅰ中,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②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进行①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生产者和大气中的箭头是双向的,因此甲是生产者。甲、乙都有箭头指向分解者,则乙是消费者,所以甲、乙、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生产者、消费者.它们与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或CO2)形式进行,该物质主要通过②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甲生产者。(3)图Ⅱ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分解者能够利用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即B代表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从图Ⅱ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即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则a>b+c.故选C。【点睛】关键:一是判断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无机环境的突破口在图中双向箭头。二是要熟悉生态系统中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分配流向,如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散失量+生长发育繁殖量,而生长发育繁殖量=遗体残骸量+下一营养级的摄入量。10、(1)下丘脑(2)①.毛细血管舒张②.抗利尿激素(3)①.上升②.神经-体液③.大于【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台理工学院《软件工程概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个人素质提升与职业发展的关系计划
- 许昌学院《图像处理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汇编集锦
- 医疗收费透明化与患者信息沟通计划
- 落实核心素养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计划
- 音乐学校租赁合同三篇
- 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应用计划
- 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 旧小区楼院改造申请书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 家校共育工作考核细则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期末
- 集团管控一体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 2023年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招考聘用劳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40人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综合测试卷)(有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2023
- 输血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含各题型)
- 小学教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试卷(附答案)
- 小学体育-短距离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