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岭南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岭南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岭南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岭南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岭南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岭南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2019年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与平安银行跨界合作,共同打造了“书香平安”文化社区,以主旋律、正能量的精品图书,受到广大读者喜爱。B.纪录片《变化中的中国》集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于一身,通过不同人物,再现真实历史,强化追问现实的力度,赢得了广泛的好评。C.当机器人的外形看起来和人类极为相似的情况下,如何对待不断给生活带来便捷的人工智能,日渐成为一个值得反复思考的棘手的问题。D.网络教学即使能打破地域和隔离的限制,但由于其对网络硬件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开学季同一时段集中上网学习,让不少地方的学校网课产生了网络拥堵。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764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一名学生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冒着被开除学籍的风险,做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把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向校长说明事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很多人表示不解,校长亮出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下列对联与所描绘的“文房四宝”,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一气呵成凭运腕,五更梦处顿生花②俪翠骈红,巧传十样;更黄匀碧,贵重三都③以纯为体,以静为用;如玉之坚,如砥之平④玉霞磨来浓雾起,银笺染处淡云生A.①纸②砚③笔④墨 B.①笔②纸③砚④墨C.①墨②砚③笔④纸 D.①笔②砚③纸④墨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石墨烯手机充电时间只需短短数秒,就能达到满档,可以连续使用半个月;石墨烯电池只需充电10分钟,环保节能汽车就有可能行驶1000公里。B.黔川到川南的高粱,供给赤水河流域的茅台、郎酒,企业收粮小组每年按时按户从选种、收购到施肥全程监控。C.余光中诗风多变,早年更多受到新月派诗人的影响,继而注重现代主义诗歌的体验,最后转向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新古典主义。D.就在美国指责伊朗向也门胡塞武装出售弹道导弹的两天前,与沙特和以色列保持良好关系的俄罗斯突然做出从叙利亚撤军。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花犯·苔梅中①王沂孙②古婵娟③,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断魂十里。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④聊自倚。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⑤、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⑥归去,余香空翠被。注:①范成大《梅谱>云:“古梅……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②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本词当作于德佑二年三月宋奉表降元、临安失守后。③婵娟:形态美好。④琅玕:翠竹。⑤罗浮句:罗浮梦,梅花梦。半蟾,弯月。幺凤,状如凤凰而小,故称幺凤。⑥玉奴:南朝齐东昏侯妃潘氏小字玉儿,齐亡后义不受辱而死。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描写苔梅苍古清奇的美好形态,苔须如发衬其素色雪容,流水清澈映其盈盈清姿。B.词人暮年遭家国丧乱,见苔须飘零更觉孤寂,不禁忆起寒浪孤舟,身披绿蓑寻梅的情景。C.“云卧”表梅之高洁,“蓝衣”写苔丝的形状,“护春憔悴"的悲吟中透露出感伤的心境。D.词人从梦中醒来残月挂空天色欲晓,一片清冷空寂;但花去香留,又觉得心里有所安慰。2.有人评价王沂孙的词“托物寄意,运意高远”,请赏析“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这几句的精妙之处。6.下面是小明给乡下务农的伯伯写的一封信中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惊悉伯伯一氧化碳中毒,我很担心,但是近期出差在外,无法马上回家,如果回去,我定会到府上探望。惠寄五百元钱,用来治疗;如果有其他需要,定会鼎力相助。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口琴杨献平①2005年与妻儿再次回到南太行老家,初夏山野,翠绿妖娆。父亲拉开抽屉,从柜子底层,拿出一个黑色的布包,一层层打开,捧出一只口琴。手牵着儿子,到树影斑驳的院子里,坐在一块红石头上吹奏。我大为惊诧。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也不会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亲竟然懂得音乐,用嘴巴吹出美丽的声音。②母亲说,父亲给村里放羊的时候,时常带着那只口琴,坐在山坡上吹。我想,那情景要是到了诗人眼里,一定是:青草浩荡,辉映天空,群山连绵,犹如屏障。可爱的羊只似乎飘动的云朵,父亲的姿势像是一尊鲜活的雕塑。口中琴声漫过岩石及其苔藓,草尖和悬崖下的阴影,乃至河谷间淙淙流水与鸟雀们的翅膀。③然而,父亲坐在山坡上的样子未必具有美感,琴声未必那么轻盈。那些羊只并非洁白,而是黧黑。河谷间早就没有了流水,鸟雀们的飞翔是为了生存觅食。那时候的父亲,也不过是为了生计。④那时候,父亲吹着,儿子在一边听,一会跃跃欲试。我在旁边看着,蓦然觉得了父亲的丰富。这样的一个人,竟然与高雅美妙的音乐发生过如此紧密的联系,竟然在无人处用一只口琴倾诉内心,排遣寂寞。⑤父亲吹了一首我叫不出名字的曲子,好像是山西民歌。儿子抢过来,呜呜地乱吹一会儿,又给了父亲。父亲说,听爷爷给你吹。说完,便吹起了《朝阳沟》片段——我听得入迷,站在当地,不知是感动,还是惊诧,热泪一下子冲了出来。⑥我想我一定被什么捕获了。长期以来,在我心里,父亲只是一个木讷、本份、孤独、苦难的农民,一个在山野之间劳作大半生,在苦难的风雨中只知道忍耐和吞咽的人,怎么会有如此的雅致兴趣和爱好呢?我可能真的小看甚至漠视了父亲,漠视了他作为父亲和农民之外的一切,比如他的内心精神和思想要求,比如他在苦难生活中某些自发的“消解”压力与悲怆的能力与智慧。⑦当吹奏之中,除了喂鸡的母亲,一家人都静默无声,站在院子里,父亲的远处和近处,满脸的惊异、欣喜和感动。一曲终了,妻子走到父亲身边,说爸你吹得真好。还教三岁的儿子鼓掌。我看着他们,情绪激越。父亲听了,咧开嘴巴,抖着胡须,呵呵笑了出来。⑧脸上的皱纹一下子消失不见,瘦削的父亲看起来年轻了许多。我请父亲再吹奏一曲。父亲想了想,又甩了甩口琴,双手捧住,吹起了《梁祝》中“化蝶”那一节,乐声起落不止,悲怆与挚爱,绝望与生死,令人寸断柔肠,内心惊雷横冲,思维如潮水奔淌。而到最后,音乐忽然平缓,如乘青草沿坡下滑,如冰层暖流,如泉水浸岸,风吹花开。⑨再一次全场宁静,鸦雀无声,就连不停狂追母鸡的公鸡,苹果树和椿树上鼓噪的蝉,路口的家狗,也都若有所思,静默如斯。我情不自禁地鼓掌,然后是妻子、弟弟和弟媳妇,两个孩子也都学着我们的样子。一时间,父亲被我们的掌声围困,虽然不大,但很整齐,虽然稀少,但很热烈。⑩父亲有些不好意思,低了下脑袋,然后又把口琴甩了甩。摸出一根香烟点着,把手中的口琴向他三岁的孙子递来。儿子似乎接住,翻来覆去地看了好一会儿,放在嘴巴上,鼓着腮帮,却吹不出声音。父亲站起来,说这样那样才能吹出声音。⑾几天后,父亲的那只口琴一直被孩子当作玩具,想起来吹下,想不起就当成了砸核桃的锤头。父亲看着,也不说什么,咧嘴呵呵笑。有时候帮着孩子们摘核桃和苹果,烧板栗,捉知了和刚出窝儿的小鸟。父亲的口琴,有时候被放在泥地上,锅台边,院门外,门槛上,沾上黑垢,灌了沙子。⑿我们就要返回西北的头天晚上,父亲坐在灯下,一边听我们说话,一边用毛巾擦拭那只口琴,偶尔抬头看看两个在炕上玩耍的孙子孙女,防着他们不小心摔下来。夜深的时候,在妻子建议下,父亲又给我们吹了一曲,竟然是腾格尔的《父亲和我》。这叫我们惊诧莫名。父亲坐在炕沿上,嘴唇不住挪动,像是舞蹈。夜色浓郁的乡村黑夜,父亲的琴声悠扬散漫,洋溢着一种催人泪下的哀伤和亲情。我和妻子忍不住流下眼泪,看着专注的父亲,觉得了惭愧和不安。⒀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父亲母亲送我们上车,我使劲抱了抱父亲。父亲没吭声,也没回抱我。车开走的时候,父亲只是脸色忧郁地看看我们,站在原地,哈着腰,不住地挥手。1.第④段连用两个“竟然”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①段和第⑾段中的划线句都描写了父亲对待口琴的态度,是否矛盾?简要说说理由。3.“口琴”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作者想象诗人眼里父亲坐在山坡上吹口琴的情景主要反衬出现实中的父亲吹口琴缺乏美感。B.在作者过往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木讷、本份、孤独、苦难的农民,琴声改变了这一印象。C.作者对于自己长期以来漠视了父亲的内心精神和思想的追求感到惭愧并很想对他有所弥补。D.本文对父亲吹口琴时的神态、动作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表现出父亲吹琴时的熟练与投入。E.本文两处写到父亲“呵呵地笑”,流露出父亲对自己能吹奏出美妙的音乐的满足与自豪。F.本文写妻子、弟弟、弟媳甚至公鸡、蝉等的鸦雀无声从侧面表现出父亲琴声的感染力。5.第⑧段划线句的语言表达很有特点,任选一角度赏析。6.文中重点写了父亲用口琴吹奏三首乐曲《朝阳沟》、《梁祝》、《父亲和我》的场面,请简要分析作者在听三首乐曲时候的思想情感的变化。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卖白菜莫言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它一直长得不旺,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不时有赶集的人从我们身边超过去。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终于挨到了集上。在我们旁边卖青萝卜的是一个高个子老头,母亲让我叫他七姥爷。听母亲说,是我姥姥村里人,同族同姓。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厌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大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大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没算错吧?”老太大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的尖锐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然后就移开了。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哭着说,“我……”“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看到七姥爷的尖锐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然后就移开了”,暗示“我”的伎俩被识破了。B.老太太挑白菜的过程中,“蹲”“翻”“拽”“撇”一连串动作描写说明她是一个挑剔、爱占小便宜的人。C.老太太撕扯白菜帮子,母亲却没有阻止,说明母亲是一个懦弱的人。D.前文写我和母亲侍弄白菜,写出对劳动果实的珍爱,更为下文我对老太太的厌恶提供了情感缘由。2.文中画线两处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你结合这两处描写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3.本文没有具体写“最坏的事情”的发生经过,请推测这一经过,并分析这样省略写的好处。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甲),(乙)强,又有流畅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丙)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毛笔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它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其中《行草贰》最为典型。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她就是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一个是当代舞蹈家从书法中得到舞蹈的灵感,一个是古代书法家从舞蹈中得到书法的启发,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这共通的因素,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有的人说,看中国书法,就像看太极拳,拳手以优游回环的节奏,在茫茫虚空之中,舞出一条流动的线。中国书法所说的“一笔书”,就是就这一内在线条而言的。一笔书,不是说一笔写成,笔与笔不间断地连在一起,而是一气相连。外在的笔迹可以是缺断的,但内在的气脉不能断,内在气脉断了,就没有了生机。“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鸭头丸帖》,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呵成,气韵流荡,线条之间时断时连。我们读这样的作品,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内在的线条所抓住。(选自《中国文化读本》)材料二汉字书法艺术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才蕴影响了左右芳邻。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所谓“衣带当风”,非线而何?所谓白描手法,又非线而何?中国传统画不以形取胜,而以意取胜;不以美骄人,而以境争先。内有其意,外有其形;心有其源,画有其境。然而,它的具体操作与表达方式则是线式的。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心不明,眼不亮,意未到,情未尽。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武与字通,自古而然。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臆断。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甚至自由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一时天上,一时地下,一时鬼域,一时神宫,且不但神怪小说如此,即使写实性小说也常常如此,如《红楼梦》的太虚幻境,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玉泉山显圣,如《水浒传》中的神女天书,如《三侠五义》中的游仙枕、探阴山,但以时间而论,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作,依时而行,依时而叙,依时而言。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猴子出世,便是金针出现,此后孙悟空“走”到哪里,那故事便“跟”到哪里,猴子成了斗战胜佛,这故事便随之戛然而止。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则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个线端而已,而是百水千河归于一系。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千头万绪,网络天成。但那线的构思与价值,依然宛在。无线何以有网,网成愈见线功。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材料三中国书法,从诞生时就有着知识记录、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情感表达、学术研究、诗文写作等方面的巨大功能。这些功能,对华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的意义,我们都不能低估,当然还有“文化传承”的价值。那林林总总的法帖,是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宗教、学术、艺术的“文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散佚丢失,同时仍有大量保存。“文本”的文化传承价值,不可估量。另外,中国书法的审美价值世所公认。古人重视汉字书写的“实用”,同时也重视汉字书写的“审美”。古往今来,人们对书法的美有着更多的赞誉,就是因为汉字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如今,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之而来的,在国家管理、法律制定、经济运行、社会交往、知识与学术积累等实用性方面,汉字的毛笔书写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从印刷技术的发明与广泛使用到硬笔书写的出现,到手工的打字机的出现,再到电脑的发明与普及,毛笔书写汉字的实用功能逐渐被弱化。但汉字的毛笔书写今天仍然存在并在一些方面得到了发展,原因就在于书法还有审美功能。在今天,人们生活中的审美需求在增长,中国书法理所当然地被作为审美对象来欣赏,由此书法也进入了“艺术创作”领域。汉字书写的审美价值的彰显和提升是古老的中国书法进入现当代社会之后的历史性转变。中国书法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下,由传统社会的以实用为主、审美为辅变成了以审美为主、实用为辅。这一历史性转变,以及中国书法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价值、地位的重要变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的实用性弱化之后,仍然为大众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种“显性”存在,作为现代中国文化整体中的一种“文化景观”和一种文化现象,它的“文化身份”是什么呢?它以什么样的“身份”与当代人发生联系呢?我们从具体的考察分析入手再到宏观的综合研究便会发现,中国书法是以不同的“身份”“介入”当代社会生活的。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成为书法家“创作”的对象;二是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成为大众积极参与的对象;三是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和文化现象,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1.填写在材料一中甲、乙、丙三处最合适的一项应是A.实用性快捷化形式感 B.形式感实用性快捷化C.快捷化形式感实用性 D.快捷化实用性形式感2.阅读材料一,概括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中国书法是独特的艺术?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书法艺术是一门独立的线的艺术形式。B.书法与武术只在境界与追求上有极大相似之处。C.《三国演义》也是呈水脉系结构的线式结构。D.汉字书法对中国传统艺术都起到基础性作用。4.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书法从出现开始就具有非常强大的实用功能。B.中国书法在华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文化传承”的作用。C.中国书法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从古到今都得到了人们同等的重视。D.中国书法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是一种“显性”存在,是一种“文化景观”。5.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书法一直发挥着知识记录、信息传播、思想交流、诗文写作等方面的作用。B.从印刷技术的广泛使用到电脑的发明与普及,毛笔书写汉字的实用功能完全丧失。C.中国书法进入了“艺术创作”的领域之后,理所当然地作为审美对象被当代人所欣赏。D.中国书法在中国当代社会的“文化身份”、功能、价值和意义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6.你同意以下(甲)(乙)哪种认识?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简要地说出你的理由,不超过80字。(甲)有人说:汉字书法艺术不光属于书法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写好属于我们的、我们每日应用的汉字。(乙)一名中学生,因作业字迹潦草和错误百出而被老师批评,他满不在乎地说:“您真是太‘老土’了!现在都用电脑打字,谁还总用笔写汉字呀!将来我只要会用钢笔签出漂亮的名字就够了。”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①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节)(注)①宪:属吏称上司为“宪”,如宪台(御史官职的通称)。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B.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C.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D.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部,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法律、刑狱等,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分别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B.社学,是元、明、清三代由民间岀资兴办的地方小学,择通晓经书者为师,以教劝农桑为主要内容,子弟于农闲时入学。C.秩满,官吏任期满届,古代官员任期多一任三年,此处“九年秩满”实为“九年考满”,意即他通过了多个任上的官员考核。D.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于省城举行,因其时正值秋天的八月,故又叫“秋闱”,考中者被称作举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显著。任嘉兴知府时,他重视教育,要求八岁的孩子一律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竟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B.杨继宗为民申诉,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杖死多位里老,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之后,他又入朝状告孔儒越职行事,这让孔儒非常恼恨。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与住所都很简朴,宦官路过其辖区,他只赠送普通物品;面对宦官索要钱财,他要求其岀具收据,巧妙拒绝。D.杨继宗慧眼识才,卓有远见。他在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便断定这两位考生都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对此佩服不已。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岀之。(2)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刘乃,字永夷,洺州广平人。少聪颖志学,暗记《六经》,日数千言。及长,文章清雅,为当时推重。天宝中,举进士,寻丁父艰,居丧以孝闻。既终制,从调选曹。乃常以文部选才未为尽善,遂致书于知铨舍人宋昱曰:“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近代主司,独委一二小冢宰,察言于一幅之判,观行于一揖之内,古今迟速,何不侔之甚哉!诚能先资以政事,次征以文学,退观其理家,进察其临节,则厖鸿深沉之事,亦可以窥其门户矣。”其载,补剡县尉,改会稽尉。宣州观察使殷日用奏为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以表荐,连授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运使刘晏奏令巡覆江西,多所蠲免。改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浙西留后。佐晏征赋,颇有裨益,晏甚任之。大历十四年,崔祐甫秉政,素与乃友善。会加郭子仪尚父,以册礼久废,至是复行之。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词义典裁,祐甫叹赏久之。数日,擢为给事中,旬迁权知兵部侍郎。及杨炎、卢杞为相,意多丑正,以故五岁不迁。建中四年夏,但真拜而已。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又令其伪宰相蒋镇自来招诱,乃托瘖疾,炙灼遍身。镇再至,知不可劫胁,乃叹息曰:“镇亦尝忝列曹郎,苟不能死,以至于斯,宁以自辱膻腥,复欲污秽贤哲乎?”歔欷而退。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而卒,时年六十。德宗还京,闻乃之忠烈,追赠礼部尚书。(选自《旧唐书•刘乃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B.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C.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D.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判官是中国古代官名,始于隋唐,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职责主要是辅理政事。B.册礼是古代册立、册封的一种礼仪,唐代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C.驾幸,敬辞,专门指古代封建皇帝亲临某地,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D.忝列,谦辞,表示自谦的说法,在文中是“自己排列其中感到惭愧”的意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乃笃志好学,才华超众。他从小就立志学习,暗记《六经》;他才思敏捷,文笔清新雅致;所撰写的册文典雅规范,受到了赞赏。B.刘乃通晓典籍,见解独到。他写信给宋昱,引用《虞书》,指出文部选拔官员的弊端,认为应从政事、文学、理家和临节四方面考核。C.刘乃为政宽简,颇具才干。他在巡察江西时,为百姓免除了很多赋税;在辅助刘晏征收赋税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得到刘晏信任。D.刘乃心系朝廷,忠贞不渝。叛贼作乱时,他想尽办法,坚决拒绝叛贼的招诱,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令叛贼感到羞愧。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2)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竞技比赛,赢在起点,赢得先机,赢得成功,爱拼才会赢。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生长、成长,无所谓输赢,自然而然就好。站在基础教育即将结束的今天,一路走来,你对“教育”一词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理解。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A项,“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与平安银行跨界合作,共同打造……受到广大读者喜爱”错误,中途易辙,句子杂糅,改为“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与平安银行跨界合作,共同打造了“书香平安”文化社区,以主旋律、正能量的精品图书,服务广大读者”。C项,“当机器人的外形看起来和人类极为相似的情况下”错误,结构混乱,“当……时候”或者“在……情况下”要一种表达式即可。D项,“让不少地方的学校网课产生了网络拥堵”错误,成分残缺,应改为“让不少地方的学校网课产生了网络拥堵的现象”。故选B。【点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2、例文让规则相伴而行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自然界的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是日月按照一定的空间轨道运行的结果,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大自然按照一定的时间轨迹轮转的结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这一系列过程是一切生命现象繁衍的必然结果。规则不仅体现于自然界,也在社会生活中迸发出了强大的力量。最笨拙的规则也比无规则要好的多,有了规则或许我们在某些行为会受到规则的约束,但投资钻营者就会失去机会,规则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公平,规则于我们是重要的。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它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指关于规则的知识,比如说,不偷盗、爱国守法、爱护环境、明礼诚信、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等等。其次就是指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规则的意识,有人违法,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一个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因此,重要的不是知道规则,而是愿意和习惯于遵守规则。这尤其表现在没有强制性力量阻止违反规则的时候,也自觉遵守规则。古人说的好:“君子慎独。”君子在独自一人的时候要慎重。因为没有人监督你,那么在你人性中的不好的一面就会跳出来,千方百计地诱惑你。如果没有遵守规则的习惯,在四周无人的情况下,违规不是不可能的,而在一念之间,你可能就铸成大错,后悔莫及。最后一个层次就是使遵守规则成为我们的内在需要,即,从规范向素质的转变。对个人来说,这就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而是从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按孔子的话来说,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规则的社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就具备了遵守规则的强烈意识,将会对形成终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学生的我们,该如何成为有规则意识的人呢?最重要的是遵守校纪,遵守社会公德。可是在生活中,一些同学平时没有养成遵守校纪的良好习惯。比如食堂排队、损坏公物、音乐电脑美术等公共教室乱写乱画、乱扔垃圾、上课说话、带手机入教室、留长发、戴手饰、考试作弊等等。用他们的话说是“不拘小节”,但是,违规与违法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不拘小节”的后果是违法甚至是犯法!作为一个重高的学生,这些行为是绝对禁止的,但也有人知规违规,说明还不具备强烈的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上课认真、不抄作业、自修课静心学习,在各方面能够做到自律。遵守规则,让规则之风飘散社会,世界因规则而更加美丽,有了规则我们更易获得成功,有了规则,我们更易成长懂事,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每一个规则,让规则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把它当成假想敌,让我们一起在规则中相伴而行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审读材料要找到重要句子和关键词,明确材料本身的立意,找到原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结点。材料中的哈佛理念是重点句,“校规”“看守”“有效”是关键词。【审题】审题时不要拘泥于材料事件,而要以事件为出发点,联想到现实生活,选择富有现实针对性的切入点。联想是打开思路的钥匙。材料中有偷书学生和执行规章校长的故事。由这个学生可联想到忽视规则及违反规则的人和事,通过正反联想想到尊重规则自觉维护规则的正面典型。由这个校长可联想到严格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例;也可以由正到反,联想那些对违规者开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开后门姑息迁就的反面事例。材料中“很多人表示不解”涉及了“执行规则”和“关照人情”两个概念。这两者看似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通常说“人情大过法”“面子大过法”或者“大义灭亲”“秉公断案,六亲不认”就是两者对立的表现。如果深入分析,两者又是统一的。执行规则就是尊重人权、关爱人性、呵护人情;反过来践踏规则就是践踏人权、人性、人情。深入发掘,可以写出哲理深刻的思辨文章。参考立意:1.规则至上,请敬畏规则2.执行规则就是尊重人权、关爱人性、呵护人情3.践踏规则就是践踏人权、人性、人情4.漠视规则将受到惩罚可用素材:1.在适当的时机讲究人情,规则才不会变成束缚,从而开出一朵温馨的花。只一味讲求规则,会变得冷血并麻木。二战时,1944年圣诞节,两个受伤的美国士兵被一个善良的德国妇女收留家中,她相信他们只是战场上的对手,不是生活中的敌人。她并没有依照冰冷的规则将他们交出去。而后四个德国兵敲门,她让他们放下武器。那晚德国士兵竟为美国士兵疗伤,谁也没想按规则俘虏对方邀功。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们没有被规则冰封,将人情演绎得如此动容。规则是冰冷刻板的,却在人情的熏陶下变得温馨感人,孕育出份份感念。2.春秋时期一个叫仲由的鲁国人,一天在集市上闲逛。忽听一阵争吵,于是走向前去弄个明白。原来是一个买鲁缟的和卖主为了八尺鲁缟的价钱争吵。卖主说:“我一尺鲁缟三钱,八尺鲁缟就是二十四钱。少一个子不行。”买主争辩道:“明明是三八二十三,你多要一钱是何道理?”仲由对买主说:“你错了,是三八二十四,不是三八二十三。”可是买主就是固执不承认,并且提出和仲由打赌。仲由性情暴烈,就以他刚刚买得头盔作赌注。买鲁缟人也不含糊,以人头作赌。二人去找孔子作裁决。孔子问明原由,笑着对仲由说:“仲由,你错了。快把头盔给人家吧!”买主得意地拿上头盔走了。仲由不惑地问孔子:“老师,明明是三八二十四,你怎么判他对了呢?”孔子答曰:“仲由,你输了头盔还可以再买,要是买鲁缟人输了呢?”仲由猛然省悟。这故事让我想起优克李林有首歌的歌词:如果失去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相同的,有时你争赢了你所谓的道,却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事总有轻重缓急之分,不要为了争一口气,而后悔莫及!寓意:用一个头盔换一条性命,这是智者的善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权衡轻重利弊。如果事情与原则无关,不妨退后一步,给人一个台阶。很多事情不必争,退一步海阔天空。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孟子》规则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柏拉图强加于人的规则总以“合理”为外表。——弥尔顿任何规则都有某些例外,绝对通用的规则是没有的。——赫尔岑危险并不在于假想的革命的祸害,而在于阻碍进步的墨守成规。——托尔斯泰大自然有一条保护法则,谁要是背离了它,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大家抛弃。——泰戈尔欲知乎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吕氏春秋》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之外。——吕本中凡事都有规矩。——德谟克利特一个普通人只能做出规规矩矩的东西,只有非凡的天才才能驾驭创作。——雨果规则与模范会毁灭天才与艺术。——赫兹里特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莱蒙特4.龙永图谈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关乎人的素质说起规则意识,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副部长、中国WTO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介绍过他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在瑞士,他和几个朋友去公园散步,上厕所时,听到隔壁卫生间里“砰砰”地响,他有点纳闷。出来后,附近一个女士很着急地问他有没有看到她的孩子。她说孩子进厕所十多分钟了,还没有出来,她又不能进去找。于是龙永图想起了隔壁卫生间的响声。出于友善,他便折回洗手间,打开那个厕所的门。他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正在修抽水马桶,怎么弄都冲不出水来,急得满头大汗。原来,那个小孩觉得他上厕所不冲水是违犯了规则。5.周总理借书——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一次,周总理要向图书馆借书。他听说图书馆有规定,这些书不外借,只能到馆里去看,就冒着大雨过去。管理员十分后悔没在电话里问清楚是谁要借书,周总理却赞扬他按章办事,做得对。6.2012年6月9日上海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一场关于规则与人情的争议。一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自行车坏了,结果迟到了2分钟。考场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拒绝考生进入考场。考生的妈妈先求情,后下跪,工作人员仍不允许考生进场。这名考生因为心急,想要翻墙入场,后被工作人员制止,最终未能参加考试。参考结构:首段:点题,引出观点——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第二段:自然界有规则。第三段:生活也有规则。第四段:规则意识的三个层次。第五段:联系实际谈同学在校不遵守校纪的后果。第六段:收束全文,倡导让规则伴行。3、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对联内容,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联与所描绘的‘文房四宝’,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然后分析对联的内容,找到与文房四宝相关的信息。①“一气呵成凭运腕,五更梦处顿生花”中取“梦笔生花”之典,可知是笔联。②“俪翠骈红,巧传十样;更黄匀碧,贵重三都”中“贵重三都”是巧借“左思《三都赋》出,人皆竞抄,以致洛阳纸贵”之典,可知是纸联。③“以纯为体,以静为用;如玉之坚,如砥之平”中以砚喻人,喻人似砚台一样沉稳,是砚联。④“玉霞磨来浓雾起,银笺染处淡云生”用浓雾淡云作喻,俗中见雅,把名墨的特色和用墨者的乐趣表现得极富情韵,是墨联。故选B。4、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A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使用”前语意主语是手机,语法主语是时间;B项,语序不当,并列词语语序不当,应为“选种,施肥,收购”;D项,残缺赘余,中心语残缺,做出……决定;故选C。5、1.D2.这几句既是状物,也是抒怀,具有双关性。先用“破”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梅三两朵残蕊呈现在苔须间的鲜明的视觉效果;后用“明珠轻委”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梅花在苔须间的明艳,也象征山河蒙尘如明珠暗投,借此寄寓亡国之恨与兴亡之叹,意韵深远。【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但花去香留,又觉得心里有所安慰”理解错误。“余香空翠被”的意思是“梦醒后仅留下梅花的余香”,着重在“空”字,表达的是怅然若失的凄怆心境。故选D。2.本题考查对诗歌精彩语句的赏析能力。赏析精彩诗句,一般有两个角度,首先要考虑其运用的手法,其次要注意诗句中的重要字词。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还要和诗歌的中心情感联系起来作答。本题,首先弄清楚“托物寄意,运意高远”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借外物来寄托情感,情感的立意高远”,然后据此赏析诗句。这三句的意思是:梅花如今也是三两朵的残蕊罢了,稀稀落落的点缀在草木萦茸之间,梅花点点如珠飘落,似有摇落之恨。这首词托物言志,既是写梅,更是写人,以梅寄托人的情感。这几句表面是看是写梅花飘落,有摇落之恨。联系注释②“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本词当作于德佑二年三月宋奉表降元、临安失守后”,词人想要表达的应该是山河蒙尘如明珠暗投,借此寄寓亡国之恨与兴亡之叹。这就是“托物寄意”。而由小小的梅花抒发了亡国之恨与兴亡之叹这样宏大苍凉的情感,可以说是“运意高远”。【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6、①“惊悉”改为“听说”;②“一氧化碳”改为“煤气”;③“府上”改为“家中”;④“惠寄”改为“寄过去”;⑤“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相助”。【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所给材料是书信,书信尽量使用口语语体,语言亲切有礼貌。(1)“惊悉”是书面语体,可改为“听说”;(2)“一氧化碳”是化学名称,语境不合,可改为“煤气”;(3)“府上”是敬辞,给他伯伯这样写,显得太生疏,改为“家中”;(4)“惠寄”也是书面语,整体语体不协调,可改为“寄过去”;(5)“鼎力相助”是敬称,用于对方,可改为“全力相助”。7、1.强调了作者对于父亲与高雅美妙音乐的联系,以琴诉情的惊诧与感动之情。2.不矛盾。两者都表现出父亲内心的精神与思想的诉求。第一段的划线句表现了父亲对口琴小心地保护,无比的珍爱,因为这是他自发的“消解”压力,内心精神和思想追求的物件。而第十段中父亲把口琴给孙子当玩具,口琴被肆意折腾,表现了父亲对孙子的宠爱与宽容之情。3.口琴在结构上是全文的线索。4.AE5.示例一:划线句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吹奏《梁祝》的高超的音乐表现力。示例二:划线句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以整句为主,充满抒情的气势,表现出父亲吹奏《梁祝》的高超的音乐表现力。6.父亲吹《朝阳沟》时,感动,惊诧,反思自己一直漠视了父亲在木讷、本份、孤独、忍耐和吞咽的外表下,对内心精神和思想追求;父亲吹《梁祝》时,我被父亲高超的音乐表现力所吸引、震撼,并由衷地敬佩父亲;父亲在吹《父亲和我》时,我更多感受到父亲的哀伤与不舍的亲情,感到惭愧和不安。【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词语或句子及分析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既要从其本身的结构、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也要结合它在段落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和关键词句进行分析、理解,深入分析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注意答案全面,意思明确。“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不在意料之中,具有强调某一事实,加强感情的表达效果。根据第④段内容,联系文章第①段“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也不会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亲竟然懂得音乐,用嘴巴吹出美丽的声音”,第⑤段"说完,便吹起了《朝阳沟》片段,我听得入迷,站在当地,不知是感动,还是惊诧,热泪一下子冲了出来”,第⑥段“我想我一定被什么捕获了"、“我可能真的小看甚至漠视了父亲,漠视了他作为父亲和农民之外的一切,比如他的内心精神和思想要求,比如他在苦难生活中某些自发的消解压力与悲怆的能力与智慧"可知,作者惊诧于父亲与高雅音乐的密切联系和以琴诉情的生活方式,感动于父亲在苦难生活中追求精神生活的态度,第④段连用两个“竟然”一方面强调了父亲与高雅音乐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作者的惊诧与感动之情。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解答本题,主要从句中蕴含的感情来思考。两个句子都表现出父亲内心的精神与思想的诉求,第一段的划线句表现了父亲对口琴的珍爱,而第十一段中的划线句则表现了父亲对孙子的宠爱。由此可见,两句话是不矛盾的。3.本题考查赏析词语、句子及分析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分层解析,可从內容、结构、主旨等方面入手。但本题根据题目要求只从结构上考虑即可。通读全文可知,文章的题目是父亲的口琴,全篇作者也是借父亲的口琴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动和愧疚之情。口琴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全文的线索。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4.本题考查学生读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一定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仔细分析。A.项,“反衬出现实中的父亲吹口琴缺乏美感”错误,作者惊讶于“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亲竟然懂得音乐,用嘴巴吹出美丽的声音”,是为了突出现实中的父亲吹口琴声音美妙。E项,本文两处写到父亲“呵呵地笑”,流露出父亲对自己能吹奏出美妙的音乐的满足与自豪,错误。第十一段中“父亲的那只口琴一直被孩子当作玩具,想起来吹下,想不起就当成了砸核桃的锤头。父亲看着,也不说什么”,表现了父亲对孙子的宠爱与宽容之情。故选AE。5.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题干的要求,进行语言赏析时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语言特点,一般情况下多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式结构等角度赏析语言特点。文中划线语句中,作者将父亲演奏《梁祝》“化蝶"那一节的音乐比作沿青草下滑、冰层下的暖流,泉水浸润着岸边,微风袭过,花朵盛开,运用排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高超的口琴技艺。同时,划线句中这些散句“起落不止、悲怆与挚爱、绝望与生死、寸断柔肠、惊雷横冲、潮水奔淌、冰层暖流泉水浸岸、风吹花开"朗朗上口,节奏鲜明,感情色彩浓厚,又用整句“……令人……和“……如……”将散句囊括其中,整散结合,饱含抒情色彩,形象地描绘出父亲吹奏《梁祝》的感染力与表现力6.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该题需要定位到原文中相关描写的具体段落,再结合语句分别分析即可。描写父亲用口琴吹奏《朝阳沟》的相关段落见于原文第⑤、⑥、⑦段,由第⑤段"说完,便吹起了《朝阳沟》片段,我听得入迷,站在当地,不知是感动,还是惊诧,热泪一下子冲了出来",第⑥段“我可能真的小看甚至漠视了父亲,漠视了他作为父亲和农民之外的一切”可知,作者不仅惊诧、感动于父亲高超的演奏水平,而且开始反思自己漠视了父亲的精神追求。描写父亲用口琴吹奏《梁祝》的相关段落见于原文第⑧段,由第⑧段“乐声起落不止,悲怆与挚爱,绝望与生死,令人寸断柔肠,内心惊雷横冲,思维如潮水奔淌。而到最后,音乐忽然平缓,如乘青草沿坡下滑,如冰层暖流,如泉水浸岸,风吹花开”可知,作者深深地沉醉在父亲的音乐中,心中燃起了对父亲的敬佩之情。描写父亲用口琴吹奏《朝阳沟》的相关段落见于原文第①段,由第⑩段“我和妻子忍不住流下眼泪,看着专注的父亲,觉得了惭愧和不安”可知,作者从曲子中感受到父亲的哀伤和对亲情不舍,而作者却要离开,此时作者心中充满了愧疚和不安。8、1.C2.第一处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面对贫穷的坚强。因为不能让孩子在过年时吃上一顿白菜馅饺子而深深自责,但她并没有哭,面对生活的苦难,她不屈不挠,执着坚强。第二处表现了母亲讲究诚信、自尊自爱、正直善良的高尚人格。母亲哭红了的眼睛说明她在人前丧失了诚信与尊严的痛苦。3.经过:指“我”多算老太太一毛钱的事情被发现,老太太退回白菜,要回钱,并揭穿、责备了“我”。或者“我”偷算一毛钱的事被七姥爷揭发,母亲把卖白菜的钱退给老太太,被老太太责备。好处:①隐去故事的部分情节,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详略得当,使文章更具可读性;②略写过程,详写结果,突出了结果的教育意义,凸显了任何情况下都要诚实待人的主旨。③符合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认知特点【解析】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C项,“说明母亲是一个懦弱的人”判断失误。母亲没有阻止老太太,是因为母亲想要做成买卖,把白菜卖出去。是善良、坚强、倔强和信守承诺,而不是懦弱。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要先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找出关于该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是母亲的愧疚,本来说好白菜留着过年,最后却不行,母亲“没有哭”,也不许“我”哭,还说“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可见母亲的坚强;母亲“眼睛红红的”是因为她“丢了脸”,蒙受了屈辱,母亲感觉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而母亲所受的屈辱是由“我”带来的,是因为“我”故意多算了别人的钱,不讲诚信造成的,这就反映出母亲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并概括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行文思路,把握作品结构上的特征;然后从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主旨的表达及艺术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分点整理作答。本题解答时可先结合上下文推测出略写的内容,然后再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从上文来看,老太太买菜时的挑剔及剥白菜的言行反映出她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不会甘心上当受骗,而“我”对老太太的行为是不满的,文中也暗示出“我”在算钱的时候做了手脚。“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则表明卖掉的白菜又被退回来了。再结合下文母亲的话,就可推测出,略去的内容应是老太太发现被多收了一毛钱,不仅退回了白菜要回了钱,而且揭穿指责了“我”。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的内容,从叙述的角度来看,本文是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老太太与母亲的交涉是“我”不在场时发生的,略写符合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认知特点的,并且也体现了本文突出的做人要诚实的主题。另外,文章安排有详有略,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更能吸引读者。好处可以从情节详略取舍、第一人称视角、强化主旨、留白的艺术表现力四个角度分析。【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9、1.D2.(1)汉字书写形式的演变(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2)中国书法产生的条件和基础;(3)中国书法的艺术特征(精神、灵魂)。3.B4.C5.D6.示例1:同意甲观点。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传统都表现在方块字中,我们是中国人,应该热爱汉字,写好汉字,传承中国文化从写好汉字开始。示例2:同意乙观点。科学迅速发展,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电脑打字取代书写已成趋势。书写汉字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社会的要求。【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这里是说行书和草书的写作特点的,首先根据乙处后面的“强”字,排除A项,因为“快捷化”后面不能再有“强”字;其次根据“行书”和“草书”的写作特点,“行书”的主要功能应是“快”;“草书”的特点应是“实用”;而丙处,结合前文的“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可知是强调书法艺术的“形式”。据此排除BC项。故选D。2.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材料一的第2段,介绍了汉字演变的历史,提到了甲骨文、大篆、小篆、楷书、行书、草书等,这是写“汉字书写形式的演变”;第3段“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丙)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这是介绍“中国书法产生的条件和基础”;4、5、6段是写了两个书法与舞蹈之间的故事,“一个是当代舞蹈家从书法中得到舞蹈的灵感,一个是古代书法家从舞蹈中得到书法的启发,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这共通的因素,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这是写“中国书法的艺术特征(精神、灵魂)”。3.本题考查本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B项,“只在境界与追求上有极大相似之处”曲解文意,原文是“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臆断。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注意限制语“别的且不言,只说”,说明二者相通之处很多,而此处只就“境界与追求”谈。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项,“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从古到今都得到了人们同等的重视”错,原文是“中国书法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下,由传统社会的以实用为主、审美为辅变成了以审美为主、实用为辅”,可见古代和当代对书法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重视程度是有区别的。故选C。5.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一直发挥着”偷换概念,原文是“中国书法,从诞生时就有着知识记录、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情感表达、学术研究、诗文写作等方面的巨大功能”,“有”不等于“一直发挥着”。B项,“完全丧失”表述绝对,原文有“毛笔书写汉字的实用功能逐渐被弱化。但汉字的毛笔书写今天仍然存在并在一些方面得到了发展,原因就在于书法还有审美功能”,可见实用功能只是“弱化”,并未“完全丧失”。C项,“中国书法进入了‘艺术创作’的领域之后,理所当然地作为审美对象被当代人所欣赏”因果倒置,原文是“在今天,人们生活中的审美需求在增长,中国书法理所当然地被作为审美对象来欣赏,由此书法也进入了‘艺术创作’领域”。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型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回答,前提是自己要能理解并认同,回答时能自圆其说,并结合文本时行分析。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这样的题目通常是认可哪一个都可以,只要说出理由即可。如认可甲的观点,可从汉字的历史、汉字在文化上的作用等角度,写出汉字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如同意乙的观点,可从当代科技发展、生活节奏变快与汉字书写之间的矛盾说起,阐明自己的观点。无论哪种,一定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10、1.C2.B3.B4.(1)郭礼哭泣着道谢,听从了张文的安排。张文身披枷锁前往刑部,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最后辨明情况释放了他。(2)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犯了短缺库粮的罪被关在狱中,以致于卖掉子女赔偿。【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儒”“心”“府署”“箧”“敝衣”“中官”“继宗”“菱芡”“历书”,虚词“而”“甚”“之”“而已”“以”,AB项,“府署”作“入”宾语,意思是“闯入府衙”,为完整的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D项,“中官”指“太监”,“过者”的意思是“经过的”,作“中官”的后定定语,意思是“经过嘉兴的太监”,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离开嘉兴前,他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套破旧衣服罢了,孔儒惭愧地走了。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句子可以断开为: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故选C。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由民间岀资兴办的地方小学”说法错误,社学是官方兴办的学校。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又入朝状告孔儒越职行事”说法不正确,文中“入见”是去拜见御史孔儒,当面指责。不是选项所说“又入朝状告孔儒越职行事”。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谢”,道谢;“之”,代指前文张文的安排;“桎梏”,本义指脚镣和手铐,也就是枷锁,这里为动词,指身披枷锁;“竟”,最后;“岀”,使……出,指释放。(2)中“为”,担任;“仓官十余人”,定语后置,十余名仓库官吏;“坐”,因……犯罪,触犯法律;“鬻”,卖。【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善于辨明疑案,河间府捕获了强盗,派遣乡里村民张文、郭礼押送京师,途中强盗逃走。张文对郭礼说道:“我们两人理当同死。(但)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用我来代替强盗,希望能保全你母子性命。”郭礼哭泣着道谢,听从了张文的安排。张文身披枷锁前往刑部,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最后辨明情况释放了他。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人敢有所冒犯。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乡里里正多被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公告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去拜见他说:“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猾的人和弊端,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对,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离开嘉兴前,他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套破旧衣服罢了,孔儒惭愧地走了。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钱都在,请给我立下印券。”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九年官员考核期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行,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肠慈厚。服丧结束,他凭借右佥都御史担任顺天巡抚。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致于卖掉子女赔偿。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悟出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杨继宗曾监察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这二位考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两人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天启初年,得谥号为“贞肃”。11、1.B2.C3.D4.(1)崔祐甫让两省官员撰写册封文书,没有符合上意的;于是召请刘乃到官署中起草册封文书,刘乃立刻就写好了。(2)刘乃卧病在家中,叛贼朱泚派人用好话诱降他,刘乃说自己病重(拒绝了)。【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