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得女方考模料侧曲及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动物纹样是商代及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最著名的装饰特征.商代安阳时期,动物纹样发展到了巅峰.及
至商代晚期(安阳时期)到西周早期,动物纹样则极为复杂多变.这些纹样中的动物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为真
实存在的动物,如犀牛、兔、龟、鱼、鸟、象、虎、牛等:其二为现实中不存在,但见于古代文献中的神话
动物,最具代表性的如饕餐、夔、龙、虬等.
②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有没有特定的“含义”呢?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的学者大多相信这种意义的存
在.不胜枚举的既往研究认为,特定的动物代表特定的图腾或神灵,然而这一点在商周文献中却几乎从未提
及.与此相反,少数研究者坚持认为,动物图形由几何图形发展而来,是几何图形的衍生,因此不具有任何意
义.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同时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我们可以先确定动物纹样发展的历史顺序,来比
较一下几何图案是否确实比动物纹样出现得更早.其二,我们可以根据具有说服力的事实依据来提出一个图
形学方面的理论解释.就第一点而言,动物形装饰纹样不仅与古代中国青铜器最早的那些装饰纹样同时出现,
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第二点而言,我们需要提出一个学者们认为有理可依的、令人信服的“含
义”,以解释理论.这一理论必须源自对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的脚踏实地的研读,并且应该涵盖上述所有动
物纹样的特征.我相信这种理论是存在的.
③事实上,先秦文献中确实保存着古人对青铜器本身及其动物图案含义的解释.《国语》中有关于绝地
天通神话的描述,其中提到了“物”(牺牲)和“器”(礼器).此传说表明,巫现借此来交通天地或人神,礼器
和牯牲就是天地交通仪式必需物品的一部分.
④如果青铜器的诞生是为了协助完成沟通生死的仪式,那么动物纹样是否是青铜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呢?《左传・宣公三年》给出了明确的解释.这一年,楚庄王讨伐陆浑.当行进至洛河时,他在周都洛阳附近
驻足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迎接楚王,楚王却肆无忌惮地向王孙满问询象衽王室的鼎的尺寸和重量.王
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全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
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铭魅翘翘,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⑤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夏代铸造铜鼎时在上面铸造了一些“物”的形象,这样人们就能一目了然地认出
哪些是能够帮助人类交通天地的动物,哪些是无助甚至有害的动物.因而,王孙满清楚地告诉我们,有些动物
能帮助巫现完成其交通天地的使命,它们的形象会被铸造在古代青铜礼器之上.王孙满回答楚王时申明的重
要一点就是,周王仍旧同上天保持着密切联系.
⑥在《左传》的这一篇中有一个关键词是“物”,其释义并非“物品”,而是“牯牲”或“助天地交通
之动物”.如果说青铜礼器是交通天地之巫术的必需用品,毫无疑问,动物形象也作为该使命的辅助者而被
铸刻在礼器上.“物”这个词在《左传》中出现了六七十次,用法各异,但大多时候都是以“神权动物”或
“牺牲”的含义出现.这些文献结合《国语》皆表明牺牲就是那些具有协助巫现完成交通使命的动物,献牲
祭祀是达到交通天地、沟通生死的具体方式.鉴于此,我们必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
样确实具有其图形含义,它们是协助巫现完成交通天地人神使命的各种动物的形象.
摘编自张光直《艺术、神话与祭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代安阳时期到西周早期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B.特定的动物形象代表特定的图腾或神灵,这是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的学者的共识.
C.青铜器以及其上的动物纹样诞生的意义都是协助巫觐完成沟通夫地人神的使命.
D.“物”在《国语》《左传》等先秦文献中都有“牺牲”的含义,表明动物纹样确有图形含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提出解决问题的两个角度并一一进行分析说明,使论述更严密.
B.文章引入《左传》片段,指出“物”具有特定含义,为文章得出结论提供证据.
C.文章第⑤段最后一句话的内容与本文论证的问题关系不大,应该删去.
D.文章主要采用道理论证,通过对问题的解释和分析,步步深入推进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踏实研读,认真研究,体现了严谨务实求真的学术精神.
B.《左传》中楚王和王孙满的对话,让我们隐约感受到了周王朝的衰落.
C.本文将考古和艺术、文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D.研究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有助于保护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是生存机器,但这里“我们”并不单指人,它包括一切动物、植物、纣菌和病毒.
地球上生存机器的总数很难计算,不同种类的生存机器具有千变万化、种类纷繁的外部形状和内脏器官.
章鱼同小鼠毫无共同之处,但它们的基本化学结构却相当一致,尤其是它们所拥有的复制基因,同我们——
从大象到细菌——体内的分子基本上同属一种类型.我们都是同一种复制基因——即人们称之为DNA的分子
——的生存机器,但生存在世上的方式却大不相同,因而复制基因制造了大量各种各样的生存机器供其利用.
猴子是保存基因在树上生活的机器,鱼是保存基因在水中生活的机器.DNA的活动方式真是神秘莫测.
一个DNA分子是一条由构件组成的长链,这些构件即核甘酸小分子.同蛋白质分子是氨基酸链一样,DNA
分子是核甘酸链.DNA分子大小不能为肉眼所见:但它的确切形状已用间接的方法巧妙地揭示了出来.它由一
对核甘酸链组成,两条链相互交织,呈雅致的螺旋形,这就是“双螺旋”或“不朽的螺旋圈”.核甘酸构件仅
有甲种,可以把它们简称为A、T、C和G.在所有动物和植物中这四种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它们缠绕交织
在二起的顺序不一样.人类的G构件同蜗牛的G构件完全相同.但人类构件的序列不仅同蜗牛的不同,而且人
类不同个体之间的序列也不相同.
我们的DNA寄居在我们体内.它不是集中在体内的某一特定的部分,而是分布在所有细胞之中.人体平均
大约由1000万亿个细胞组成.除某些特殊情况我们可以不予以考虑外,每个细胞都含有该人体的DNA的一套
完整的拷贝.这一DNA可以认为是一组有关如何制造一个人体的指令.以核甘酸的A、T、C和G字母表来表
示.这种情况就象在一幢巨大的建筑物中,每个房间里都有一只“书橱”,而“书橱”里存放着建筑师建造
整幢芝筑物的设计图.每个细胞中的这种“书橱”称为细胞核.建筑师的这种设计图人类共有弱卷,我们称
它们为染色体.在不同的物种中,其数量也不同.染色体在显微镜下是可见的,形状象一条一条长线.基因就
沿着这些染色体有次序地排列着.但要判断基因之间首尾相接的地方却是因难的,而且事实上甚至可能是无
意义的.
DNA分子要做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它们进行自身复制.自有生命以来,这样的复制活动就从未中断过.
现在DNA分子对于自身复制已技巧精湛,鸾轻就熟了.一个成年人,全身有1000万亿个细胞,但在胚胎时,最
初只是一个单细胞,拥有建筑师蓝图的一个原版拷贝.这个单细胞一分为二,两个细胞各自把自己的那卷蓝
图拷贝接受了过来.细胞依次再按4、8、16、32等倍数分裂,直到几十亿.每次分裂,DNA的篮图都毫不走样
地被拷贝了下来,极少发生差错.
但如果DNA真的是建造一个人体的一套蓝图的话,又如何按蓝图开展工作呢?它们将如何转变成人体的
组织呢?这就是DNA要做的第二件重要事情.它间接地监督制造了不同种类的分子——蛋白质.以四个字母
构成的核菩酸字母表所表示的DNA密码信息,通过机械的简单形式翻译成另一种字母表.这就是拼写出的蛋
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字母表.
制造或白质似乎同制造人体还有一大段距离,但它却是向制造人体这一方向前进的最初一小步.茶白质
不仅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它们还对细胞内一切化学过程进行灵敏的控制,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有
选择也使这种化学过程继续或停止.这一迂程最后到底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婴儿说来话长,胚胎学家要花费几
十年,也许几世纪的时间才能研究出来.但这一过程发展的最后结果是个婴儿,却是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基
因确实间接地控制着人体的制造,其影响全然是单向的:后天获得的特性是不能遗传的.不论你一生获得的
聪明才智有多少,绝不会有点滴经由遗传途径传给你的子女.新的一代都是从零开始.人体只不过是基因保
持自己不变的一种手段.
(摘编自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和老鼠亳无共同之处,但它们的基本化学结构相当一致,有基本相同的DNA分子和核甘酸链.
跑警报大都没有准地点,漫山遍野.但人也有习惯性,跑惯了哪里,就愿意上哪里.
说是漫山遍野,但也有几个比较集中的“点”.古驿道的一侧,有一片马尾松林,就是一个点.这地方除
了离学校近,有一片碧绿的马尾松,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软和,空气好——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
脂气吠,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的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外,是因为这里还可
以买到各种零吃.昆明做小买卖的,有了警报,就把担子挑到郊外来了.最常见的是“丁丁糖”.“丁丁糖”
即麦芽糖,一个直径一尺多,厚一寸许的大糖饼,放在四方的木盘上.有人要买,糖贩即用一个刨刃形的铁片
楔入糖边,然后用一个小小铁锤,一击铁片,丁的一声,一块糖就被震裂下来了,所以叫“丁丁糖”.其次是炒
松子.昆明松子极多,个大皮薄仁饱,很香,也很便宜.我们有时能在松树下面捡到二个很大的成熟了的生松
球,就掰开鳞瓣,一颗一颗地吃起来.
预行警报大^是表示日本飞机已经起飞,空袭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进入云南省境了,等到汽笛拉了
紧急警报一连续短音,这才可以肯定是朝昆明来的.空袭警报到紧急警报之间,有时要间隔很长时间,所以
到了这里的人都不忙下沟——沟里没有太阳,而且过早地像云冈石佛似的坐在洞里也很无聊,大都先在沟上
看书、闲聊、打桥牌.很多人听到紧急警报还不动,因为紧急警报后日本飞机也不定准来,常常是折飞到别处
去了.要一直等到看见飞机的影子了,这才一骨碌站起来,下沟,进洞.联大的学生,以及住在昆明的人,对跑
警报太有经脸了,从来不仓皇失措.
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
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
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
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
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
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
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
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六日(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教授问女同学讲课内容的事情来引起话题,显得好笑而轻松,奠定了全文基调.
B.文章描写马尾松林给跑警报的人们带来了“都极舒适”的感觉,与跑警报的紧张形成了反差.
C.文章写两位“不跑警报”的联大同学,这与题目“跑警报”不符,给人造成了不和谐的感觉.
D.文章娓娓道来,语言质朴简练,在质朴简练中又间以幽默风趣的话语,使文宣充满阅读乐趣.
8.本文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文最后提到的“'不在乎’精神",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闻先帝丧,入临.时光罢官居洛十五年矣,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孑需子亦知有君实.至
是入临,卫士见光皆以手加额,民遮道呼日:“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所至,人聚观之,光惧,亟还.太
后遭梁惟简劳光,问为政所当先.光疏日:“臣闻周易,天地交则为拳,不交则为车君父,天也;臣民,地也.
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羯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塞蔽众心离叛自生
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夫道犹歧路,近差蹉步,远失千里.今陛下新临大宝,太皇太后同断万几,初发
号令,斯乃治乱之歧涂,安危之所由分也.当以要切为先,以琐细为后.臣窃见近年以来,风俗颓弊,士大夫以
偷合苟容为智,以危言正论为狂,是致下情蔽而不上通,上恩翌而不下达.闾阎愁苦,痛心疾首,而上不得知;
明主忧勤,宵衣阡食,而下无所诉.皆罪在群臣,而愚民无知:往往怨归先帝.臣愚以为今日所宜先者,莫若明
下诏书,广开言路,不论有官无官之人,有知朝政阙失及民间疾苦者,并许进实封状,尽情极言.仍颁下诸尊、
州、军,出榜晓示.在京则于茗店投下,委主判官画时进入:在外则于州、军投下,委长吏即日附递奏闻.皆不
得取货副本,强有抑退.群臣若有沮难者,其人必有奸恶,畏人指陈,专欲人蔽聪明,此不可不察.”诏从之.夏
四月T*,诏日:“先皇帝临御十有九年,建立政事以泽天下;而有司奉行失当,几于烦扰,或苟且文具,不能
宣布实惠.其申谕中外,协心奉令,以称先帝惠安元元之意”.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元祐更化》)
io.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
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
B.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智/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
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
C.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
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
D.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
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否泰,属于《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两个卦象,“否”指好运,“泰”指坏运.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鼓院,官署名,是宋太宗所设置的登闻鼓院的略称,主要掌管受理臣民章奏.
D.甲戌,甲为天干首位,戌为地支十一位,干支搭配可纪年月日,文中纪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被罢官后,因先帝驾崩回到京城哭吊先帝,所到之处百姓聚集围观,司马光感到恐惧,急速返回了
洛阳.
B.司马光认为近年来风气不正,为官者不仅苟且偷安,还狂妄地发布危险的言论,致使朝廷不了解民间疾苦,
皇恩不能惠及到百姓.
C.司马光认为不管是谁,只要了解民间疾苦和朝廷缺失,都一律允许密封上奏,尽情地把话说完,保证信息
沟通渠道畅通,这样可以避免百姓把怨恨归于先帝.
D.先帝在位十九年,恩泽天下,但是由于主管部门执行不当,朝廷政令成了一纸空文,不能给百姓带去实惠.
所以,朝廷昭告天下,奉行诏令,安抚黎民百姓.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遮道呼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
(2)群臣若有沮难者,其人必有奸恶,畏人指陈,专欲壅蔽聪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
宋・陆游
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豪竹哀丝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酷香恰受篇①.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注①:筋[chdu],一种竹制的滤酒的器具.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旧口游玩时欢乐异常,但这些都化为了“昨梦”,让他升起了心酸之情.
B.捣衣声将诗人拉回现实,昨日不在,又惊觉秋日已至,内心的悲伤更加深沉.
C.颈联写诗人暂时忘却悲伤,投入恩橘滤酒的快乐中,过着安闲无事的生活.
D.全诗由喜到悲,再到喜,再到悲,情绪起伏变化,悲伤汹涌绵长、喷薄而出.
15.本诗与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的忠心的诗句是
(2)《出师表》中的“”两句,表明了作者早年志趣.
(3)《琵琶行》中的“,”两句,表现了琵琶女年轻时红极一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的特质,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苏东
坡的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不可多见.
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高高超越于狗苟蝇营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枝不求:随时随
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呆,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
因此,一直到今天,读者仍以阅读他的作品为乐.他的作品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而有力,啦1匹之
所宜而异其趣,莫不真笃而诚感,完全发乎于内心.
苏东坡一生的经历也自然地流露出他的本性.在玄学上,他是个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间
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但是他却不肯接受人生是重担、是苦难的说法——他
认为邓丕尽然.至于他本人,则是在享受着人生的每一刻时光.他有印度教的思想,但是在气质上,却是道地
的中国人的气质.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到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
的混合的人生观.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望其项背龙雏凤种清风明月置之不理
B.望其项背凤毛麟角光风霁月置之度外
C.望其肩背龙雏凤种光风霁月置之度外
D.望其肩背风毛麟角清风明月置之不理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一一《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一一有什么看头啊!
C.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一一而且要背出来.
D.一时众人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一一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于内心.
B.尽管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
C.虽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于内心.
D.虽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
(二)语言文字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新华社记者“卧底”网红奶茶店“奈雪的茶”,发现其多家分店存在埠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
不洗、标签不实等问题.
“奈雪的茶”①,放眼全国.网红奶茶店乱象频频被曝光.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发
现,“1点点”“茶百道”等多个品牌奶茶店普遍存在食品标签不明确、冰箱内食物不加盖、操作区卫生不
达标、物品与食品混放等现象.“喜茶”在微生物、糖类方面存在风险.网红品牌奶茶店尚且如此,
@.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佳的消毒液.”《食品安全法》倡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公开加工过程,公
示食品原料及其来源等信息.网红奶茶店乱象,再证公开加工过程的必要性,''明厨亮灶”无疑是
.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处“明厨亮灶”宣传标语,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东京奥运会上,14岁的中国小将全红婵以近乎完美的表现摘得了女子10米台的金牌,成为中国奥
运军团在本届奥运会上最年轻的冠军,她获奖后想要努力挣钱为妈妈治病的发言更是让大家五味杂陈.社会
各界纷纷为她送去关爱和帮助,某些企业甚至表示要送她商铺、房子和现金.在全网的关注中,某些网红却建
见“财富密码”,去她家打卡、拍照,甚至爬上墙头进行直播,严重影响全红婵家人的正常生活.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与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动物纹样是商代及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最著名的装饰特征.商代安阳时期,动物纹样发展到了巅峰.及
至商代晚期(安阳时期)到西周早期,动物纹样则极为复杂多变.这些纹样中的动物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为其
实存在的动物,如犀牛、兔、龟、鱼、鸟、象、虎、牛等;其二为现实中不存在,但见于古代文献中的神话
动物,最具代表性的如饕餐、夔、龙、虬等.
②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有没有特定的“含义”呢?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的学者大多相信这种意义的存
在.不胜枚举的既往研究认为,特定的动物代表特定的图腾或神灵,然而这一点在商周文献中却几乎从未提
及.与此相反,少数研究者坚持认为,动物图形由几何图形发展而来,是几何图形的衍■生,因此不具有任何意
义.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同时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我们可以先确定动物纹样发展的历史顺序,来比
较一下几何图案是否确实比动物纹样出现得更早.其二,我们可以根据具有说股力的事实依据来提出一个图
形学方面的理论解释.就第一点而言,动物形装饰纹样不仅与古代中国青铜器最早的那些装饰纹样同时出现,
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第二点而言,我们需要提出一个学者们认为有理可依的、令人信服的“含
义”,以解释理论.这一理论必须源自对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的脚踏实地的研读,并且应该涵盖上述所有动
物纹样的特征.我相信这种理论是存在的.
③事实上,先秦文献中确实保存着古人对青铜器本身及其动物图案含义的解释.《国语》中有关于绝地
天通神话的描述,其中提到了“物”(强牲)和“器”(礼器).此传说表明,巫现借此来交通天地或人神,礼器
和牺牲就是天地交通仪式必需物品的一部分.
④如果青铜器的诞生是为了协助完成沟通生死的仪式,那么动物纹样是否是青铜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呢?《左传・宣公三年》给出了明确的解释.这一年,楚庄王讨伐陆浑.当行进至洛河时,他在周都洛阳附近
驻足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迎接楚王,楚王却肆无忌惮地向王孙满问询象在王室的鼎的尺寸和重量.王
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全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
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就魅题翘,其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体.
⑤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夏代铸造铜鼎时在上面铸造了一些“物”的形象,这样人们就能一目了然地认出
哪些是能够帮助人类交通天地的动物,哪些是无助甚至有害的动物.因而,王孙满清楚地告诉我们,有些动物
能帮助巫现完成其交通天地的使命,它们的形象会被铸造在古代青铜礼器之上.王孙满回答楚王时申明的重
要一点就是,周王仍旧同上天保持着密切联系.
⑥在《左传》的这一篇中有一个关键词是“物”,其释义并非“物品”,而是“枯牲”或“助天地交通
之动物”.如果说青铜礼器是交通天地之巫术的必需用品,毫无疑问,动物膨象也作为该使命的辅助者而被
铸刻在礼器上.“物”这个词在《左传》中出现了六七十次,用法各异,但大多时候都是以“神权动物”或
“牺牲”的含义出现.这些文献结合《国语》皆表明牺牲就是那些具有协助巫现完成交通使命的动物,献牲
祭祀是达到交通天地、沟通生死的具体方式.鉴于此,我们必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
样确实具有其图形含义,它们是协助巫现完成交通天地人神使命的各种动物的形象.
摘编自张光直《艺术、神话与祭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代安阳时期到西周早期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B.特定的动物形象代表特定的图腾或神灵,这是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的学者的共识.
C.青铜器以及其上的动物纹样诞生的意义都是协助巫觐完成沟通夫地人神的使命.
D.“物”在《国语》《左传》等先秦文献中都有“牺牲”的含义,表明动物纹样确有图形含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提出解决问题的两个角度并一一进行分析说明,使论述更严密.
B.文章引入《左传》片段,指出“物”具有特定含义,为文章得出结论提供证据.
C.文章第⑤段最后一句话的内容与本文论证的问题关系不大,应该删去.
D.文章主要采用道理论证,通过对问题的解释和分析,步步深入推进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踏实研读,认真研究,体现了严谨务实求真的学术精神.
B.《左传》中楚王和王孙满的对话,让我们隐约感受到了周王朝的衰落.
C.本文将考古和艺术、文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D.研究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有助于保护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答案]1.B2.C3.C
[解析]
[I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这是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的学者的共识”错误.从原文“不胜枚举的既往研究认为,特定的动物代表特
定的图腾或神灵,然而这一点在商周文献中却几乎从未提及.与此相反,少数研究者坚持认为,动物图形由几
何图形发展而来,是几何图形的衍生,因此不具有任何意义”来看,关于特定的动物形象代表特定的图腾或
神灵的看法,不是共识,仍有分歧.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C.“应该删去”错误.周王仍能与上天保持密切联系,是因为王孙满认为,周王的鼎上的有些动物能帮助巫
觐完成交通天地的使命,与本文所论证的问题密切相关,故不能删去.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C.“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错误.将考古和艺术、文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是常见的分析角度,无法体现
“开创性”.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是生存机器,但这里“我们”并不单指人,它包括一切动物、植物、细菌和病毒.
地球上生存机器的总数很难计算,不同种类的生存机器具有千变万化、种类纷繁的外部彩状和内脏器官.
章鱼同小鼠毫无共同之处,但它们的基本亿学结构却相当一致,尤其是它们所拥有的复制基因,同我们——
从大象到细菌——体内的分子基本上同属一种类型.我们都是同一种复制基因——即人们称之为DNA的分子
——的生存机器,但生存在世上的方式却大不相同,因而复制基因制造了大量各种各样的生存机器供其利用.
猴子是保存基因在树上生活的机器,鱼是保存基因在水中生活的机器.DNA的活动方式真是神秘荚测.
一个DNA分子是一条由构件组成的长链,这些构件即核甘酸小分子.同蛋白质分子是氨基酸链一样,DNA
分子是核甘酸链.DNA分子大小不能为肉眼所见:但它的确切形状已用间接的方法巧妙地揭示了出来.它由一
对核苔酸捱组成,两条链相互交织,呈雅致的螺旋形,这就是“双螺旋”或“不朽的螺旋圈”.核甘酸构件仅
有甲种,可以把它们简称为A、T、C和G.在所有动物和植物中这四种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它们缠绕交织
在二起的顺序不一样.人类的G构件同蜗牛的G构件完全相同.但人类构件的序列不仅同蜗牛的不同,而且人
类不同个体之间的序列也不相同.
我们的DNA寄居在我们体内.它不是集中在体内的某一特定的部分,而是分布在所有细胞之中.人体平均
大约由1000万亿个细胞组成.除某些特殊情况我们可以不予以考虑外,每个细胞都含有该人体的DNA的一套
完整的拷贝.这一DNA可以认为是一组有关如何制造一个人体的指令.以核甘酸的A、T、C和G字母表来表
示.这种情况就象在一幢巨大的建筑物中,每个房间里都有一只“书橱”,而“书橱”里存放着建筑师建造
整幢是筑物的设计图.每个细胞中的这种“书橱”称为细胞核.建筑师的这种设计图人类共有弱卷,我们称
它们为染色体.在不同的物种中,其数量也不同.染色体在显微镜下是可见的,形状象一条一条长线.基因就
沿着这些染色体有次序地排列着.但要判断基因之间首尾相接的地方却是因难的,而且事实上甚至可能是无
意义的.
DMA分子要做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它们进行自身复制.自有生命以来,这样的复制活动就从未中断过.
现在DNA分子对于自身复制已技巧精花驾轻就熟了.一个成年人,全身有1000万亿个细胞,但在胚胎时,最
初只是一个单细胞,拥有建筑师蓝图的一个原版拷贝.这个单细胞一分为二,两个细胞各自把自己的那卷篮
图拷贝接受了过来.细胞依次再按4、8、16、32等倍数分裂,直到几十亿.每次分裂,DNA的篮图都毫不走样
地被挎贝了下来,极少发生差错.
但如果DNA真的是建造一个人体的一套蓝图的话,又如何按蓝图开展工作呢?它们将如何转变成人体的
组织呢?这就是DNA要做的第二件重要事情.它间接地监督制造了不同种类的分子——蛋白质.以四个字母
构成的核甘酸字母表所表示的DNA密码信息,通过机械的简单形式翻译成另一种字母表.这就是拼写出的蛋
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字母表.
制造蛋白质似乎同制造人体还有一大段距离,但它却是向制造人体这一方向前进的最初一小步.蛋白质
不仅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它们还对细胞内一切化学过程进行灵敏的控制,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有
选择地使这种化学过程继续或停止.这一过程最后到底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婴儿说来话长,胚胎学家要花费几
十年,也许几世纪的时间才能研究出来.但这一过程发展的最后结果是个婴儿,却是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基
因确实间接地控制着人体的制造,其影响全然是单向的:后天获得的特性是不能遗传的.不论你一生获得的
聪明才智有多少,绝不会有点滴经由遗传途径传给你的子女.新的一代都是从零开始.人体只不过是基因保
持自己不变的一种手段.
(摘编自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王确的一项是()
A.鱼和老鼠毫无共同之处,但它们的基本化学结构相当一致,有基本相同的DNA分子和核甘酸链.
B.将染色体比喻为建筑师的设计图,充分体现了染色体,特别是其上的基因对整个人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C.一个单细胞最终能发展成一个婴儿,很大原因是DNA能进行自身复制,并间接监督制造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分子.
D.DNA间接控制着人体的制造,使得基因得到遗传,但这是单向的,个人习得的知识无法遗传给自己的子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切观察到DNA分子由两条核甘酸链相互交织而成,呈雅致的螺旋形.
B.作者以建筑设计图设喻,将比喻性语言同专业性语言恰当地结合在一起来叙述,有利于非专业读者理解.
C.要判断基因之间首尾相连的地方是困难的,而事实上甚至是无意义的,因而不值得进行研究.
D.基因控制着人体的制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进行基因筛查,明确自己的基因缺陷,尽早防治遗传性疾病.
6.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我们是生存机器”?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4.B5.B
6.从内容上看(I)“我们”是指一切动物、植物、细菌和病毒,范围广泛.“生存机器”具有千变万化、种类
纷繁的外部形状和内脏器官.(2)“我们是生存机器”实际上是同一种复制基因一一DNA的分子的生存机器.
从表达效果上看:(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切动物、植物、细菌和病毒”比作“生存机器”,既生
动形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兴趣:又写出了“我们”作为“机器”的作用与月途.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特别是其上的基因对整个人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错误.选项中的“其上”的“其”指的是染色体.
根据原文“基因就沿着这些染色体有次序地排列着”可知,原文并没有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确切观察到DNA分子由两条核甘酸链相互交织而成”分析错误.根据原文“DNA分子大小不能为肉眼
所见:但它的确切形状已用间接的方法巧妙地揭示了出来”可知,并不能“确切观察到”,而是使用的是间
接的方法.
C.“而事实上甚至是无意义的”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但要判断基因之间首尾相接的地方却是因难的,而且
事实上甚至可能是无意义的”可知,选项语气过于绝对,而是“可能”.
D.“基因控制着人体的制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进行基因筛查,明确自己的基因缺陷,尽早防治遗传性疾
病”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基因确实间接地控制着人体的制造,其影响全然是单向的:后天获得的特性是不
能遗传的”可知,文章谈到了基因是间接控制着人体的制造.但是并未涉及关『基因筛查的事项.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杳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根据原文“这里“我们”并不单指人,它包括一切动物、植物、细菌和病毒”可知,“我们”的具体内容,是
广义的内涵.
根据原文“地球上生存机器的总数很难计算,不同种类的生存机器具有千变万化、种类纷繁的外部形状和内
脏器官.”可知,“生存机器”的具体内容.
“我们都是同一种复制基因一一即人们称之为DNA的分子一一的生存机器,但生存在世上的方式却大不相同,
因而复制基因制造了大量各种各样的生存机器供其利用.”可知,“生存机器”数量庞大,种类多,而且是储
存DNA的分子的生存机器,这就交代了我们存在的作用.
而句子“我们是生存机器”,从修辞手法上来看,是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能增强科普文章的趣
味性,吸引读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跑警报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每回上课,都要先问学生:“我上次讲到哪里了?”班上有个女同学,笔
记记得最详细,一句不落.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最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本,看了看,
说:“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这个故事说明昆明警报之多,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
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
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也有叫''逃警报"
或“躲警报”的,都不如“跑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
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警报有三种.如果在四十多年前向人介绍警报有几种,会被认为有“神经病”,这是谁都知道的.然而对
今天的青年,却是一项新的课题.一曰“预行警报”.五华山是昆明的制高点,三个大红球挂出,全市皆见.
一有预行警报,市里的人就开始向郊外移动.大西门外,有一条由南向北的用浑圆的石块铺成的宽可五
六尺的小路,据说是古驿道,一直可以通到滇西.路在山沟里,平常走的人不多.有了预行警报,这条古驿道就
热闹起来了.从不同方向来的人都涌向这里,形成了一条人河.走出一截,离市区较远了,就分散到古道两旁
的山野里,各自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呆下来,心平气和地等着——等空袭警报.
联大的学生见到预行警报,一般是不跑的,都要等听到空袭警报——汽笛声一短一长——才动身.新校
舍北边围墙上有一个后门,出了门,过铁道,就是山野了.要走,完全来得及.只有预行警报,联大师生一般都
是照常上课的.
跑警报大都没有准地点,漫山遍野.但人也有习惯性,跑惯了哪里,就愿意上哪里.
说是漫山遍野,但也有几个比较集中的“点”.古驿道的一侧,有一片马尾松林,就是一个点.这地方除
了离学校近,有一片碧绿的马尾松,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软和,空气好——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
脂气吠,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的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外,是因为这里还可
以买到各种零吃.昆明做小买卖的,有了警报,就把担子挑到郊外来了.最常见的是“丁丁糖”.“丁丁糖”
即麦芽糖,一个直径一尺多,厚一寸许的大糖饼,放在四方的木盘上.有人要买,糖贩即用一个刨刃形的铁片
楔入糖边,然后用一个小小铁锤,一击铁片,丁的一声,一块糖就被震裂下来了,所以叫“丁丁糖”.其次是炒
松子.昆明松子极多,个大皮薄仁饱,很香,也很便宜.我们有时能在松树下面捡到二个很大的成熟了的生松
球,就掰开鳞瓣,一颗一颗地吃起来.
预行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已经起飞,空袭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进入云南省境了,等到汽笛拉了
紧急警报——连续短音,这才可以肯定是朝昆明来的.空袭警报到紧急警报之间,有时要间隔很长时间,所以
到了这里的人都不忙下沟——沟里没有太阳,而且过早地像云冈石佛似的坐在洞里也很无聊,大都先在沟上
看书、闲聊、打桥牌.很多人听到紧急警报还不动,因为紧急警报后日本飞机也不定准来,常常是折飞到别处
去了.要一直等到看见飞机的影子了,这才一骨碌站起来,下沟,进洞.联大的学生,以及住在昆明的人,对跑
警报太有经验了,从来不仓皇失措.
取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
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
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
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
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
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
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
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六日(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教授问女同学讲课内容的事情来引起话题,显得好笑而轻松,奠定了全文基调.
B.文章描写马尾松林给跑警报的人们带来了“都极舒适”的感觉,与跑警报的紧张形成了反差.
C.文章写两位“不跑警报”联大同学,这与题目“跑警报”不符,给人造成了不和谐的感觉.
D.文章娓娓道来,语言质朴简练,在质朴简练中又间以幽默风趣话语,使文宣充满阅读乐趣.
8.本文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文最后提到的“'不在乎’精神",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C8.文章写了有关“跑警报”的各类事情,从教授的讲课,到警报的种类以及人们的表现,甚至
是“跑警报”中的零食“丁丁糖”,文章内容看似杂乱,体现出散文“形散”的特点,但仔细分析这些材料,
发现所以材料都是与“跑警报”这一主题紧密相关,没有无关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都突出了文章所要反映
的主旨一一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的坚韧与从容,体现了散文“神聚”的特点.
9.“不在乎”精神就是一个民族面对危难时所具有的韧性.从文中人们面对敌机轰炸“跑警报”所表现出
的不同表现和不同精神面貌,如“联大的学生见到预行警报,一般是不跑的”“因为这里还可以夹到各种零
吃……最常见的是‘丁丁糖'”以及那两位“不跑警报”同学的表现,“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
就洗头”“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
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这些内容无不表现出中华民族的韧性.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这与题目‘跑警报'不符,给人造成了不和谐的感觉”分析错误.文中写了“跑警报”的各种情形,而
不“跑警报”自然也是情形之一,这与题目“跑警报”是一致的,并不会给人造成不和谐的感觉.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能力.
所谓“形散神聚”,形散一是指取材广泛,材料丰富多彩,二是结构多,三是表达自由.神聚是指在不拘成法
之中,主题明确集中.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看似用零散的材料组成了文章,让文章材料显得驳杂,在写
到“跑警报”时,从教授的讲课,到对“跑警报”这一名称的评价,以及警报的种类,人们对“跑警报”的反
应,一直到“跑警报”的小吃,甚至写到“不跑警报”的人们,这种洋洋洒洒的写法以及充满幽默感的语言
充分地体现了散文“形散”的特点.
但所有这些材料中没有一则材料是与主题无关的,都是围绕“跑警报”这一主题展开,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
“跑警报”这一主题,同时,这些材料都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作者在文章中所要反映的主旨一一面对外敌入侵,
中国人民的坚韧与从容.所以,文章鲜明地体现了散文“神聚”的特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如何理解文末所提到的“不在乎”精神,应该从文中作者所写到的事情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在民族这一层
面上的表现.作者在文中写了各种与“跑警报”相关的事情,如“联大的学生见到预行警报,一般是不跑
的”“走出一截,离市区较远了,就分散到古道两旁的山野里,各自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呆下来,心平气和地
等着等空袭警报”“这地方除了离学校近,有一片碧绿的马尾松,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软和,
空气好一一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的蓝得要滴下来的
天空”“因为这里还可以夹到各种零吃……最常见的是‘丁丁糖'”“所以到了这里的人都不忙下沟一一
沟里没有太阳,而且过早地像云冈石佛似的坐在洞里也很无聊,大都先在沟上看书、闲聊、打桥牌”,甚至有
根本就不“跑警报”的,“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
她就沆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
莲子”“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
搅和他的冰糖莲子”,通过这些事件的描写,表现出广大的昆明人民面对敌机轰炸这种生死攸关的局面时所
表现出的从容、冷静甚至不失生活的情趣,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深厚定力,体现巴这个古老民族面对危机时的
强大韧性,这就是“不在乎”精神的实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闻先帝丧,入临.时光罢官居洛十五年矣,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有君实.至
是入临,卫士见光皆以手加额,民遮道呼日:“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所至.人聚观之,光惧,亟还.太
后遣梁惟简劳光,问为政所当先.光疏日:“臣闻周易,天地交则为拳,不交则为岁.君父,天也;臣民,地也.
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羯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心离叛自生
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夫道犹歧踌,近差蹉步,远失千里.今陛下新临大宝,太皇太后同断万几,初发
号令,斯乃治乱之歧涂,安危之所由分也.当以要切为先,以琐细为后.臣窃见近年以来,风俗颓弊,士大夫以
偷合苟容为智,以危言正论为狂,是致下情蔽而不上通,上恩壅而不下达.闾阎愁苦,痛心疾首,而上不得知;
明主忧勤,宵衣阡食,而下无所诉.皆罪在群臣,而愚民无知:往往怨归先帝.臣愚以为今日所宜先者,笑若明
下诏书,广开言路,不论有官无官之人,有知朝政阙失及民间疾苦者,并许进实封状,尽情极言.仍颁下诸总、
州、军,出榜晓示.在京则于孽哆投下,委主判官画时进入;在外则于州、军投下,委长吏即日附递奏闻.皆不
得取责副本,强有抑退.群臣若有沮难者,其人必有奸恶,畏人指陈,专欲壅蔽聪明,此不可不察.”诏从之.夏
四月T氏,诏曰:“先皇帝临御十有九年,建立政事以泽天下;而有司奉行失当,几于烦扰,或苟且文具,不能
宣布实惠.其申谕中外,协心奉令,以称先帝惠安元元之意”.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元祐更化》)
io.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
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
B.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
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
C.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
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
D.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
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否泰,属于《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两个卦象,“否”指好运,“泰”指坏运.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鼓院,官署名,是宋太宗所设置的登闻鼓院的略称,主要掌管受理臣民章奏.
D.甲或,甲为天干首位,戌为地支十一位,干支搭配可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无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被罢官后,因先帝驾崩回到京城哭吊先帝,所到之处百姓聚集围观,司马光感到恐惧,急速返回了
洛阳.
B.司马光认为近年来风气不正,为官者不仅苟月.偷安,还狂妄地发布危险的言论,致使朝廷不了解民间疾苦,
皇恩不能惠及到百姓.
C.司马光认为不管是谁,只要了解民间疾苦和朝廷缺失,都一律允许密封上奏,尽情地把话说完,保证信息
沟通渠道畅通,这样可以避免百姓把怨恨归于先帝.
D.先帝在位十九年,恩泽天下,但是由于主管部门执行不当,朝廷政令成了一纸空文,不能给百姓带去实惠.
所以,朝廷昭告天下,奉行诏令,安抚黎民百姓.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D民遮道呼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
(2)群臣若有沮难者,其人必有奸恶,畏人指陈,专欲壅蔽聪明
[答案]10.B11.A12.B
13.(1)百姓阻遏道路聚首围观高呼:“您不要返归洛阳,留下来辅助天子,救救百姓吧.”
(2)如果有阻拦刁难的大臣,那这个人一定有奸诈恶劣的言行,害怕被人指明和陈述,一心想要隔绝蒙蔽人的
耳目,这不可以不察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竭诚以献替”的主语为“臣”,而不是“君”,所以在“臣”前面断开,排除A、D;
“献替”为“献可替否”的省略,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应在“替”后断开,排除C.
整句话的翻译为:因此,如果国君您平抑心气来问询我,我会竭尽所诚来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那么国
家的一切政务就会治理好,国家安定.如果国君您厌恶听起来不舒服的话,我便谋求助益自己的计策.如果那
样的话,就会民情壅塞蒙蔽,百姓众叛亲离.自从有人类以来,国家的安定和混乱没有不是由于这个道理的.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否'指好运,'泰'指坏运”错误.“否”指坏运;“泰”指好运.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幕墙工程劳务分包合同(修改后)
- 2025合同模板建筑施工合同中英文对照范本
- 北京市混凝土外加剂买卖合同
- 2025年上海农村宅基地买卖合同样本(三篇)
- 2025年个人二手房屋买卖合同参考样本(2篇)
- 2025年专利申请专项资金使用偿还合同经典版(2篇)
- 2025年专业版的土地流转合同(2篇)
- 2025年个人商铺房屋租赁合同标准版本(五篇)
- 专用摄影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合同
- 2025年个人二手机械买卖合同格式版(2篇)
-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物理期末考试(含答案)
- 教育教学质量经验交流会上校长讲话:聚焦课堂关注个体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2024人教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英语上册【第1-10单元】全册 知识点总结
- 剧本杀店长合同范例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中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数学试卷含解析
- 农村自建房施工合同模板
- GB/T 44731-2024科技成果评估规范
- 影视动画设计与制作合同
- 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九年级(下)开学语文试卷
- 企业新员工培训师带徒方案
- 2025届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