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金融和经济发展现状探析(论文)4900字】_第1页
【我国区域金融和经济发展现状探析(论文)4900字】_第2页
【我国区域金融和经济发展现状探析(论文)4900字】_第3页
【我国区域金融和经济发展现状探析(论文)4900字】_第4页
【我国区域金融和经济发展现状探析(论文)49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区域金融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目录TOC\o"1-2"\h\u26475我国区域金融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313221.1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148861.1.1整体经济发展分析 128551.1.2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2144361.2区域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570721.1.1整体金融发展分析 535881.1.2区域金融差异分析 81.1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1.1整体经济发展分析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通过该地区的GDP或者人均GDP来判断。下图用2003年-2019年中国的总量GDP和人均GDP及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展示中国经济的整体情况。图2-12003-2019年中国总量GDP及其增长情况如图2-1所示,从2003年至2019年,中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新旧动能转换顺利推进,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国力继续增强。就全国而言,我国经济一直在持续增长,衡量经济发展的人均GDP和总量GDP都有显著增加。2019年中国的GDP总量是2013年的7.2倍,是1978年改革开放时的184.1倍。尤其是2010年之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非常迅速。结合中国经济腾飞史分析,中国经济从一穷二白到小有成就的整个阶段,我们享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人口红利和资本红利。数量众多的低廉劳动力的劳动力人口从农业向制造业转移,使得劳动生产率直线提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从农业剩余、国营企业、社会储蓄、外商投资等突进聚集起来的资本,也对我国经济的飞跃式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与之匹配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进入2010年以后,增长率跌落,经济增长开始乏力。尤其是2014年以后,我国经济逐步迈入“新常态”,同时也面临从粗放式增长到精细化可持续发展的转型。2003年至2012年之前中国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之后的年份逐步告别8%的快速增长,除2016年、2017年GDP增速有所回升,总体趋势来看仍然是下降趋势。这些数据反映出了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原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方方面面的优势都正在消失。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人口素质的提高,我国的劳动力价格水平逐渐上涨,和以东南亚为代表的其余发展中国家相比逐渐失去比较优势,落户中国的众多制造业企业正在逐步向外转移。其次,在我国资本积累达到一定阶段后,资本的供应效率也逐渐下降。再次,因为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在享受完最初的引进和模仿等红利后,外国对我国的一系列制约开始显现,我国技术想要进一步往“高精尖”发展,掌握核心科技更加困难。这些生产要素的供应效率下降,是现在中国经济逐步显现出来的问题。同时,在经济粗放式地高速增长后,因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破坏、因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生产制约,诸多隐性问题都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经济增速放缓且经济发展质量亟需提高的大环境下,在区域层面经济协调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是我国经济转型高质量增长中重要的一环。1.1.2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我国的区域经济呈现出很强的地域特征,国家统计局在发布公告数据时经常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东北、中部、西区四个经济区域,因为这较为符合中国目前的区域经济形势。国家统计局曾表示这并不是一种统计的标准,而是为了与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紧密结合,适应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一种划分方法。本文从区域经济的层面对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同样需要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因此沿用这种方式对区域进行划分。首先作出四大区域2003年至2019年人均GDP和对应增长率的描述性统计图,以分别分析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根据表2-1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基数在全国大,且与其它区域拉开明显差距。东部地区的经济在2012年之前高速增长,之后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增长率有所下滑,但也保持着8%的稳定增长率,发展情况和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中部地区的六个省份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并不小,但是由于人口密度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大,其人均GDP比西部更小,2003年至2019年平均看下来在四大区域排第三位。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中部区域平均经济增速比东北地区高很多,也比东部地区略高一些。表2-1中国四大区域人均GDP(元)和人均GDP增长率西部地区作为印象中的欠发达地区,GDP总量基数小,人口也少,人均GDP表现得比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更高,2003年至2019年平均能排到第二位。2003年至2019年的17年时间内,西部地区的区域平均经济增速也表现亮眼,达到了14%,和中部地区持平;而2012年至2019年的近8年时间内,西部地区的区域平均人均GDP增长率更是超越东部达到全国最高。而东三省的经济增长率同样从2012年开始向低位走势,但不同于其余三地区在告别高速增长以后还能保持稳扎稳打,东北地区的经济形势在2015开始持续恶化,经济增长率甚至一度跌到负数。为了更清晰地对比四大区域经济总量的变化情况,我们用折线图做出了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从2013年至2019年对中国GDP的增长贡献变化,如图2-2所示。图2-2中国四大区域经GDP总量占全国比重变化把四大区域的占比对比起来分析,东部地区的GDP无论是总量占比一直远超其余地区,2003年至2019年17年间,一直贡献了中国超过50%的GDP总量。因此,东部地区和中部、西部、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相当显著。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GDP贡献份额在2003年至2017年一直相当,都处于20%左右的水平线上,其中中部地区的GDP总量比西部地区略高一些。东北地区的GDP总量占比在全国最低,只有不到10%,这与其只有省份数量少有关,同时也与东北地区的经济状况有关。再从四大区域占比的趋势变化来看,毫无疑问,东部地区的GDP总量数值在2003年至2019年期间是一直上升的,但是其在全国的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从上图可以看出,这是因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更多,使得这两个区域在全国经济中的贡献份额增加。2003年,东部地区贡献全国54.9%的GDP,这个比例是中部地区的1.87倍,是西部地区的3.13倍;而到了2019年,东部地球在全国的贡献比例下降到51.9%,随之变化的是中部地区的贡献比例从19.1%上升到21.1%,西部地区的贡献比例从17.5%上升到20.9%,这说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相对差距在不断缩小。而东北地区从2003年伊始在全国经济中贡献一直在急剧下滑,GDP占比从2003年的8.5%到2019年的5.1%,东北地区的经济表现出令人担忧的形势。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在四大区域内梯度明显,从第一梯队的东部区域到第二梯队的中西部区域,再到第三梯队的东北区域,每个区域都表现出鲜明的发展趋势与特征。东部地区最早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充分发挥沿海沿港区位优势,发展起步早,经济基础底子强积累厚,目前经济难以继续保持超高速的增长。中西部地区资源相对较少,先天性基础薄弱,发展起步晚,经济基数也小,因此还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同时随着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中部振兴”和“西部大开发”一系列政策的倾斜与帮扶,有希望继续保持相对是高速增长。而东北地区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地区,也曾随着工业的发展经过经济繁荣的阶段,但随着国家面临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的施行深入,东北地区开始面临劳动力外流、产业结构优化与进出口增速乏力等诸多问题,国家也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地区”等一系列相关政策,但是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其经济增长状况和其余区域对比起来仍显得后劲不足。1.2区域金融发展现状分析1.1.1整体金融发展分析对我国的金融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可以看金融活动创造的价值总量。利用金融行业的产值和GDP的比例来绘制图2-4以描述社会活动中金融行业所占比例,可以描述金融行业的营收是否向好,是否在从事有效益的经济活动从而创造经济价值。图2-32003-2019年中国金融产业产值占GDP比例金融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越大,说明金融与经济的结合程度越高,进而使得资源配置效率更高。我国金融行业占GDP的比值从2003年的3.7%到2019年的7.9%,数值上翻了一倍,这说明金融活动展开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升,因此才能创造整个产业不断攀升的经济价值。金融体系在在整体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次,分析我国金融整体发展的情况,还可以从贷款余额、股票市值、保费收入和债券余额这几个方面对我国金融资产的价值进行分析。表2-2我国2008年-2018年金融资产情况(亿元)可以从表2-2发现,衡量金融资产的指标都在快速增长,从2008年到2018年十年间,货币供应量、贷款余额、股票市值和保费收入实现了3至4倍的增长,而债券余额实现了高达近64倍的指数增长,这说明我国金融体系一直在蓬勃发展。同时,根据表中的统计数值我们也可以看到,贷款余额在金额资产中占据了绝对的大基数。在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是远不如间接融资市场覆盖的深和广的,这也是我国银行存贷款在金融资产总值中占大比例的原因。截止2018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中,人民贷款存量达到135万亿元,占所有融资的67.1%,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债券融资方式中,企业债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仅为20.13万亿元和7.37万亿元,分别占比10%和3.6%;股权融资方式中,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仅仅有7.01万亿元,只占3.5%的比例。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本文对金融体系的分析也集中在间接融资市场。用一些金融发展指标来描述目前金融系统中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情况。根据已有学者的研究,金融机构存贷款之和与GDP的比例可以衡量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规模;金融机构的存贷款转化比可以衡量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效率,用这两个指标做出图形以衡量全国间接融资市场总体情况。图2-4全国存贷转化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占GDP比例可以从图2-4看到,存贷转化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占GDP的比例从大致趋势上来看都是不断上升的。还可以观察都2008年前后两者都有先升再降的情况,应该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总体来说,从2003年至2019年,两个指标都上升了,存贷转换率从80%上升到86%,金融机构存贷款之和与GDP的比例从1.72上升到3.58。这说明我们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在扩大,效率在提高。1.1.2区域金融差异分析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市场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承担了最重要的角色,这是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导致的。而间接融资市场是本文讨论中国金融发展的情况的核心,因此在这里针对每个区域的差异我们只讨论间接融资市场,主要的方式就是从存贷余额款判断其金融市场发展的规模。分别在表2-3列出全国四大区域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各贷款余额从2003年至2019年的变化情况,以窥得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表现。从表2-3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19年,我国所有区域的存款和贷款都在迅速增长,不光数值变化大,增长率也相当可观。存款方面,从绝对量来看,东部地区存款仍是第一位,中西部存款差距不大,东北地区存款最少。从增量上来看,2019年中部和西部的存款都是2003年的10倍之多,东部地区增长7倍多,东北地区增长5倍多。2003年至2019年的17年时间,东部存款一直保持中西部存款的三倍以上,这三大区域存款增长速率趋近一致,和存款增长率较低的东北地区逐渐拉开差距。表2-3全国各区域存贷余额总量(亿元)贷款方面,东部地区的贷款毫无疑问一直是数量最多的。东北区域的贷款状况同存款一样,增长率是全国四大区域里最低的。西部的贷款规模一直比中部大,其增长率也是四大区域里最高的,从2003年的27107亿元到2019年的307726亿元,短短17年鉴翻了10倍多。值得一提的是,东部、中部和东北在2003年至2019年的贷款增长率基本与其存款增长率持平,而西部地区贷款增长率却超过存款增长率。为了进一步说明四大区域存贷款的变化关系,我们绘制了存贷比的折线图如图25所示。图2-5中国四大区域存贷比变化由图2-5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存贷比是较高的,在存款数量不大的情况下,其区域借贷水平是较高的。尤其是西部地区,2019年存贷比已经接近0.9,这这说明当地政府力图通过较多的信用贷款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杠杆风险进一步加大。图2-6中国四大区域金融发展规模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不同区域金融相对规模发展状况,按照2003年至2019年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占GDP的比例绘制折线图2-6以展示四大区域金融发展规模的变化。如图2-6所示,东部地区的存贷款余额占GDP的比例是较高的,并且一直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从2003年的3.13的比例到2019年3.92的比例提升了超过25%。东北地区的金融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