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4-动机2_第1页
社会心理学4-动机2_第2页
社会心理学4-动机2_第3页
社会心理学4-动机2_第4页
社会心理学4-动机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映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素质教研部Yqiuyang@

第二章社会动机

第三节利他动机

爱能拯救人——不论是施与爱的人还是得到爱的人。

——精神病学家卡尔.梅宁格

2024/10/302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一、利他动机的概念利他动机:出于利他主义目标的一种社会动机。利他主义:是一种不指望任何酬赏,并且出于自由意志的有益于他人的行动。亲社会行为:一切客观上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皆属于亲社会行为。2024/10/303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辛德勒夫妇2024/10/304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2024/10/305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二、利他动机和行为的理论解释1、生物学解释

道金斯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指出,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不是物种,也不是种群或者群体,而是作为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即基因。是基因的自私性在导致了生存竞争的同时,也导致了动物的利他行为。因为群体或者种群都随时处在动态的变化中,只有基因是稳定的,并通过“复制”或“拷贝”的形式永恒的存在。动物的基本目的就是使和它自身相同的基因得到壮大。

2024/10/306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

蜜蜂、黄蜂、白蚁族群中,存在为数众多的不育者,担任筑巢修巢,采粉采蜜,哺幼护王,食物不足时它们忍受饥饿喂养王后的子女,遇到掠夺者它们以倒钩一刺等自我献身方式保证王后和兄弟姐妹们的安全。2024/10/307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在人类存亡的最后时刻,请你决定,谁应该活下去?1、小学教师2、小学教师怀孕的妻子3、职业篮球运动员4、十二岁的少女5、外国游客6、优秀的警官7、年长的僧侣8、流行男歌手9、著名的小说家10、慢性病住院患者《生存选择》课堂讨论的结果显示,多重价值观交锋之后,保全人种,保全基因的价值往往能占到上风。2024/10/308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

汉密尔顿在1964年提出了亲缘选择理论,又称汉密尔顿法则。其内容是:亲缘关系越近,动物彼此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也就越强烈;亲缘越远,则表现越弱。在K>1/r(接受者获益与利他者损失的比例要大于两者共有基因比例的倒数)这样一个不等式成立的情况下,一个生物个体就可能做出有利于另一个生物个体的行为,有时甚至会牺牲自己。2024/10/309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草原犬鼠是一种群居动物,在发现天敌时,犬鼠会发出警报声。在对这种利他行为的研究中发现,生活区内有亲属的犬鼠发出警报的次数远远多于生活区内没有亲属的犬鼠发出警报的次数。2024/10/3010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2、社会规范理论社会责任:许多社会中的宗教和道德准则都把帮助他人视为责任,在社会责任规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人们内化了这种规范。互利互惠:即回报规范,我们应该帮助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并像这些人一样去帮助其他人。社会公平:这个原则的基础是正义世界假说,也就是相信人们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当有人明显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人们常常伸出援助之手,以维护这种信念。2024/10/3011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3、互惠假说:

为了说明非血缘个体间的利他行为,阿克塞尔罗德与汉密尔顿运用博弈论方法,发展了合作进化理论,即通过合作而双方都得到收益的利他行为。2024/10/3012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

囚徒困境

两个抢劫嫌疑犯以私带武器的罪名被警察抓获,但无证据认定其抢劫,警察将其分别审讯,如有一人揭发同伙,则无罪释放,同伙将因抢劫罪判20年,如互不揭发,则因私带武器各判2年,如互相揭发,考虑到双方的认罪态度会减刑,如各判五年。2024/10/3013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

在200个左右的研究中,大学生们被要求在类似囚徒困境的各种情境下做选择,一般来说,任何一种选择中,背叛对方总能得到较好的结果,(可以从对方合作的企图中得到好处,或是防止对方背叛带来恶果),问题是对方也会做类似的思考。因此,如果双方不合作,他们得到的结果总比他们在互相信任并合作情况下得到的要坏得多。2024/10/3014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

敏兹的实验

一个瓶子里有几个纸做的园锥体,每个纸锥上有一根细绳被引到瓶外,可以用细绳拉出纸锥,但每次只能拉出一个。瓶底通一水管,可向瓶内注水。实验要求被试在最短时间内将纸锥拉出,否则水面上升会将纸打湿。实验者设计了两种情境,一种是未湿前拉出者奖励25美分,失败者罚5美分;另一种是看群体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所有纸锥拉出。结果:在第一种情境中,被试往往争先恐后,各不相让,最后两败俱伤。而在第二种情境中,成绩大大优于前者。2024/10/3015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返回敏兹实验2024/10/3016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4、共情:

共情通常被描述为一个感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感觉自己好像就是另一个人,感觉自己进入了别人的思想,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度去想、去感知、去行动。2024/10/3017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

基于对共情的神经基础的探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家对共情做出界定如下:共情是一种情绪状态这种状态是与另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同形的这种状态由对另一个人情感状态的观察和想象引起共情者知道是另一个人引起自己的情绪状态共情与怜悯、观点采择、情绪感染有区别2024/10/3018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

当我们感到自己与某人有相似和关联时,我们更容易产生共情。2024/10/3019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林肯的故事

林肯在马车上和另一名乘客讨论利他主义的哲学问题,林肯认为自私能引发善行。就在这时他听到母猪的哀嚎——它的小猪掉进池塘快被淹死了。林肯跳下马车救起小猪。回到车上后,同伴问:“刚才的小事中,自私在哪里?”林肯回答:“当然在,就是保佑灵魂啊。这是自私的本质!如果我径直走过,扔下担心其孩子的猪妈妈不管,就一整天不会有心灵的安宁。我救小猪不过是为了安心,你懂吗?”2024/10/3020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孩子式共情:布奇听完了晚安故事,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他看到月亮明晃晃地挂在天上,便溜下床,很关心地问月亮:“你为什么不睡觉呢?是和我一样,想听故事吗?”然后,他用各种能想到的方法去安慰月亮,帮助月亮入睡······

2024/10/3021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四、中国人的助人行为特征1、西方人的普遍性和中国人的特殊性

在西方人的眼中,哪怕接受帮助的人是罪犯或妓女这些社会顺应不良者,只要他们确实陷入了困境,人们也会认为应该给予帮助;在中国,人们倾向于认为,只有那些值得同情和帮助的人才有权获得他人的帮助。2024/10/3022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

在一项以高中三年级学生为对象做的调查中,为了揭示中国人是否具有普遍的(而不是指向特定的某类人的)助人动机,研究者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其中有:问题9,所有身陷困境的人都应得到帮助;问题15,对灭绝人性的杀人犯,没有什么人道主义可言;2024/10/3023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调查结果:

对问题9表示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各占49%,对问题15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占60%,与西方研究结果差异很大,这说明确实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同情和帮助的。

——王小章、乐国安:《中国人助人心理初探》,《社会学研究》

1989年第6期,第84页2024/10/3024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2、中国文化特有的“施报观”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

——《礼记·曲礼》

在这里,“施”指的是施与、给予、提供;而“报”则一般有回复、往返的意思,具体的运用有报效、报答、报酬、报偿甚至包括报仇、报复和报应等。2024/10/3025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认为对助人行为应有所酬赏而不管是行为的物质的报答,还是精神的言语的感激。对助人行为的“施报观”是由两个主要的原则构成的:即受恩者的“知恩必报”和施予者的“不思回报”。这种给予的一方的“不思回报”和收受一方的“知恩必报”保证了整个社会体系中人们之间的助人和利他行为的持续不断。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在倡导“知恩必报”的同时,又对“市恩”即那种帮助他人为了回报的行为表示厌恶和贬斥。

施报观的特点2024/10/3026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

据冯梦龙《警世通言》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京娘愿以终身相托,然而赵曰:“本为义气千里相送,今若就私情与那个响马何异?况施恩图报非君子所为”。京娘道:“恩兄高见,妾今生不能补报大德,死当衔环结草”。于是京娘投湖自尽(后被追封为贞义夫人),京娘湖亦由此得名。

2024/10/3027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五、如何增加利他和合作行为?1、树立利他主义榜样20世纪3、40年代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犹太人的欧洲基督教家庭,他们的朋友和教友,常常拥有共同的人道主义理想和亲社会的价值取向,倾向于做相同的事情。苏珊.希罗德统计并综合了108项看亲社会的电视节目和看中性电视节目或不看电视节目的比较研究,发现“如果观看亲社会的节目,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典型的利他行为——(至少暂时的)会从50%上升到74%)2024/10/3028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2、把他人的帮助行为归因于利他主义动机

实验研究中,研究者引导学生将帮助行为归因于顺从(别无选择)或同情(他真的需要帮助)。随后,请求学生抽出时间参与当地的服务机构时,认为先前的帮助只是顺从的学生中,有25%的人报名,认为自己富有同情心的学生中有60%报名。2024/10/3029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3、教化道德包容把那些区别于自己的其他人看作是一样的人类,道德上具有包容性。会增进利他,道德排除则起相反的作用。4、内疚和对自我形象的关心

感到内疚的人会用行动来减轻内疚感并维护自我价值感。如拒绝一个请求的内疚中,倾向于做些事弥补。2024/10/3030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5、减少模糊性,提高责任感

个人请求、目光接触、告知姓名、会面的预期——都增加了帮助的可能性。

缩小群体的规模,在一个较小的集体中,每个人都能更加明确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自己对集体的影响。

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来自农村、小城镇大学生的利他动机显著高于来自中小城市、大城市大学生。

——李虹等,大学生利他动机的调查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4):285~2892024/10/3031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6、沟通

罗宾.道斯实验

设想在试验中你将与6个陌生人组成小组,你们每人会得到6美元,你可以选择保留这6美元或将它捐出。如果你捐献,实验者将它翻倍并使其他6个人均得到2美元,别人不知道你的选择。小组中其他成员也是同样。请问你会怎么办?2024/10/3032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

假如7个人都选择捐献,那么每人可得12美元;如果只有一个被试者选择保留而其他人都捐献,那么他可得18美元;如果不幸只有他一个人捐献,而其他人都保留,那么他什么也得不到。

1、如果实验参与者没有进行讨论,大约30%的人会选择捐献。2、如果经过沟通讨论后,这一数字升到80%。2024/10/3033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为什么没有人提供帮助?——旁观者效应评价恐惧:害怕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傻瓜情境的不明确性:对特殊环境感到陌生,无法判定是否以及怎样干预或介入。责任扩散:他人在场会削弱个体自身的责任感,产生责任扩散的结果。2024/10/3034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第四节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它使人克服困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使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完美的地步。

2024/10/3035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一、麦克莱兰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在亨利·默里(HenryMurra,1938)的研究基础上,麦克莱兰进一步界定了人类三个特殊的需要,用于解释大部分与工作相关的行为。这些需求是成就需要、归属需要和权力需要。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他的大部分著作都集中论述了成就需要。2024/10/3036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1、成就动机和经济增长

认为社会中重要成员的成就动机为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刺激。儿童读物中的故事是一个国家的成就动机水平的投射性测试记录,表达了该国主要代表人的主导性思想。收集1920-1929年23个国家和1946-1955年40个国家的儿童读物,每个国家选取21个故事进行内容分析,并以此为指标测定某一国家的成就动机水平。发现成就动机及技术发展呈显著相关。2024/10/3037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2、社会文化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宗教:新教伦理提倡的价值观——自力更生、独立思考、艰苦工作、禁欲主义——促进人的成就动机发展。家庭:若父母强调并奖赏自主性成就,孩子便可能产生强烈的成就动机。社会阶层:不同社会阶级成员的成就动机差异源自于父母的职业地位:蓝领较少个人成就感,所以感兴趣物质奖励;中产阶级会较多考虑某一特定行为的未来的可能性意义。2024/10/3038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二、阿特金森的“期待——价值”理论

认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了两种与成就动机有关的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适当难度的工作,而成就动机低的人喜欢简单的或极其困难的工作。2024/10/3039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篇

个体的行为倾向是动机强度、对行为目标的主观期待概率和诱因价值三个因素的积函数。1、追求成功的倾向Ts=MsXPsXIs(Ms、Ps、Is分别代表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成功概率的主观估计、成功的诱因价值。)2、避免失败的倾向Taf=MafXPfXIf(Maf、Pf、If分别为避免失败的动机强度、对失败概率的主观估计、失败的诱因价值。)3、个人总的成就动机倾向是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合力,即Ta=Ts-Taf=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