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三升四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三升四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三升四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三升四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三升四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三升四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暑期突破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

一、提问方式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高频考点)

2.解释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高频考点)

3.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4.翻译下面的句子;

5.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高频考点)

二、知识梳理

古人写文章所用的语言,叫做“文言文"。而古人留给我们的很多文言文,大都具有音韵美和节奏

美,以及特有的气势和神韵,不仅读起来韵味十足,而且蕴含丰富。为了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文言文

在语文教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小学高年级学习文言文,是一个入门学习,应引起重视。

小学学习文言文,《教学大纲》要求做到:

1、多读以培养语感;

2、字、词理解侧重于实词用法;

3、粗通文意,领悟思想感情,但不要求深和透;

4、诵读浅显的文言文,并进行背诵。

文言文,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浓缩

着我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的精华,在古典诗词和文言文中,汉语的特点体现得最明显。语文教材

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

力。

初识文言文方法指津

1、学习文言文要加强诵读

粗读时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

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

补,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

删,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

留,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时要保留,可照

录不译。

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换,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

3、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注释研读法,指的是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有些注释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处,或简

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时间背景,或解释题意、点明主旨;有些注释是诠释性的,对一些实词的本义或引申

义、比喻义作交代,对一些虚词的用法作说明。学习文言文,要养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

(2)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

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

4.划分句子节奏

(1)读懂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

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

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5、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把握了核心句

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2)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3)重视诵读。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①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②其庵③(ān)曰“绿天"。书不

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乃;于是。②名:命名。③庵:草屋。

1.下列朗读断句不合理的一句是()(填序号)

A.贫无/纸可书

B.以蕉叶/供挥洒

C.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

D.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2.与文中“盘板皆穿”表达的意思一样的成语是()(填序号)

A.省吃俭用

B.百步穿杨

C.水滴石穿

3.你认为怀素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写两点)

【答案】

1.A2.C

3.怀素是一个热爱书法、具有勤学苦练精神的人。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A.“贫无纸可书"的意思是: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应该为:贫/无纸可书;

B.“以蕉叶供挥洒”意思是: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故为:以蕉叶/供挥洒;

C.“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意思是: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

和练字板。故为: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

D.“书之再三,盘板皆穿。”意思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故为:书之

/再三,盘板/皆穿。故选A。

2.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和理解能力。

“盘板皆穿"的意思是盘和方板都被写穿了。

A.省吃俭用:形容生活简朴,吃用节俭。

B.百步穿杨:形容枪法或箭法非常高明。

C.水滴石穿: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中人物的理解能力。

可以根据人物的行为、语言和相关事件来评价其性格、品质等。

例如:根据文中“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可知怀素是一个勤学苦

练,有恒心、有毅力并且坚持不懈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

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

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

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4.下面哪句停顿是错误的?将错误答案序号填在横线里

A.诸儿/竞走取之

B.诸小儿/游

C.戎不/动

5.判断。正确打“√”,错误的打“×”。

①“人问之"和“取之”中的“之"意思相同。()

②“唯戎不动”这里“不动"是指王戎没有去取李,但是他一直在动脑筋。()

③“此必苦李”从“必"能够体会到王戎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6.结合提示,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①因为树长在道旁,所以经过树边的人

②因为人们喜欢吃李子,所以看见树上这么多的李子,就会

③但是这棵李树现在还有这么多李子,那很有可能是因为

【答案】

4.C

5.×√√

6.都会去摘李子被人们摘完是苦李子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C.戎不动:王戎没有动。根据句意进行停顿,即:戎/不动。故选C。

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即内容理解。

①人问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之:指王戎。取之:摘李子。之:指李子。故“人问之”和“取

之"中的“之”意思不相同。说法错误。

②唯戎不动:只有王戎没有动。指王戎没有去摘李子,但是他一直在动脑筋,他在思考“树在道边而多

子,此必苦李"。故说法正确。

③此必苦李:这一定是苦李子。“必”指必定、必然,由此能够体会到王戎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说法

正确。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诸儿竞走取之"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进行作答即可。

①李子树长在道旁,所以经过树边的人都会去摘李子。

②因为人们喜欢吃李子,所以看见树上长了这么多的李子,就会被路过的人们摘完。

③但是这棵李子树现在还有这么多李子,那很有可能是因为是苦李子。

【点睛】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

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

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精卫填海①

炎帝②之少女③,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④而不返,故⑤为精

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海经》。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

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

亡后的化身。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③少女:小女儿。④

溺:溺水,淹没。⑤故:因此。⑥堙:填塞。

7.这个故事选自《》,故事中的精卫是的化身。

8.精卫鸟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9.在文中用“_____”画出描写精卫填海原因的句子;用“"画出描写精卫填海过程的句子。

10.你认为精卫鸟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11.请再写出两个中国神话故事的名字。

【答案】

7.山海经北山经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溺水身亡后

8.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

9.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0.精卫鸟具有英勇顽强、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11.《嫦娥奔月》《羿射九日》

【解析】

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根据“注释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海经》。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

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可知,《精卫填海》的故事选自《山海经·北海

经》;故事中的精卫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8.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本文选自《山海经北海经》。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

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可知,精卫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

脚。

9.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精卫填海的原因是“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意思是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用

“_____"画出;精卫填海的过程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意思是(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

和石子,填塞东海。用“"画出。

1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古文“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可知精卫是因为溺水而死,便衔

来木头和石子想要填平东海,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不畏艰苦、奋斗不止、不达目的

决不罢休的精神。

11.本题考查神话故事积累。

中国神话故事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

【点睛】参考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

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四、同学们还拓展阅读了其他名人故事,请你也来读一读,完成练习。

文彦博灌水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中①,群儿谋②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

中,球遂③浮出。

——《邵氏见闻录》

[注释]①穴:洞;②谋:出主意,想办法;③遂:于是,就。

1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文彦博少时:年幼,幼小

B.群儿谋取之:文彦博

C.彦博以盆取水:用,拿

1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做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B.遇到事情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建议。

C.遇到问题要善于观察,积极动脑思考。

15.乐乐读完故事以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文彦博能够想到灌水取球这样的好办法呢?于是乐乐

上网查阅了资料,得知文彦博自小勤学好问、博学多识,是北宋第一贤相。正如王充所言:“智能之

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我的问题是

【答案】

12.B

13.文彦博用盆装来水,灌入树洞中,皮球慢慢浮了出来。

14.C

15.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文彦博想到了“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的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解析】

12.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

B.群儿谋取之:孩子们都在想办法把球取出来。之:指球。故选B。

13.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翻译。

以:用。穴:洞。遂:于是,就。故“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译为:文彦博用盆装来水,

灌入树洞中,皮球慢慢浮了出来。

14.本题主要考查情感主旨。

短文写了文彦博与朋友踢球时,球被踢进了树洞里,孩子们尝试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摸不到底,文彦博

想出办法后,叫朋友们提来几桶水往树洞里灌,树洞里就灌满了水,球也浮上来了。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

善于观察,积极动脑思考。故选C。

15.考查名言警句、开放探究。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是王充的名言,意思: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

得,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说明学习是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的必由之路。书写时注意“成”“问"的正确写

法。

结合短文可知,球掉入树洞,其他孩子都没办法把球取出,文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取出了球,从

“球遂浮出"中,可知利用的是球在水中的浮力。故我的问题是文彦博能取到球的原因是?

【点睛】参考译文:文彦博小时候,和一群小孩子一起踢球。球忽然掉进了树洞中。孩子们一起想办法把

球取出,树洞太深了,取不出。文彦博用盆子装水,把水倒进树洞里,球就浮出来了。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燧(suì)人钻木取火

燧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

下。有鸟若③鸮(xiāo),以口啄树,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

注释:①燧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地面积一万顷。③若:像。

1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知道

B.至于其国:到达

C.息此树下:休息

D.圣人感焉:感谢

17.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用“_____”画出来。

18.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哪里让你感受到了神奇的想象?为什么?

19.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燧人是什么样的人?

【答案】

16.D

17.有鸟若鸮,以口啄树,灿然火出。

18.“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让我感受到了神奇的想象,因为我知道正常的树木都是怕火的,并且我见

过最大的树木只有二三十米那么高,文中的燧木不仅是火树,而且占地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

19.我认为燧人是一个聪明、善于观察的人。

【解析】

1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D.有误。圣人感焉:圣人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感:感悟。故选D。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圣人看见许多象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于是,感悟到了

“钻木生火"的道理。即“有鸟若鸮,以口啄树,灿然火出”。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让自己感受到了神奇的想象的部分,并说明理由即可。

示例:“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让我感受到了神奇的想象,因为地球上的地方都有白日黑夜,没有白日黑

夜的地方是怎样生活的呢,是什么样子的呢。

19.本题考查形象分析。

燧人看到鸟啄树木发出灿然的火光的现象,想到了钻木取火,由此可见燧人是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传说中有一个国家叫燧明国,那里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日黑夜。国里有棵名叫遂木

的火树,屈盘起来,占地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后来,有一个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远方,来

到此国,在这棵大树下休息。忽然看见许多像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

的火光发出。于是,圣人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所以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于是

后人就称他为燧人。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

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0.司马光特别爱听什么?()

A.破瓮救友的故事B.《左氏春秋》

C.饥渴寒暑的故事D.持石击瓮的故事

2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群儿戏于庭:

22.从本文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20.B

21.回家大意庭院

22.司马光是一个热爱学习、乐于助人,遇到问题沉着冷静,做事爱动脑筋的人。

【解析】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闻讲《左氏春秋》,爱之"可知,司马光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故选B。

2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退为家人讲: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退:放学之后回家。

即了其大指: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大指:主要意思或大意,本文指《左氏春秋》的主要意思。

群儿戏于庭: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庭:庭院。

2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通读全文可知,司马光年仅七岁,却能在听到讲解《左氏春秋》后,理解并记住其主要内容,这显示了他

的好学和勤奋。当他看到伙伴掉入瓮中,其他孩子都吓得逃走时,他能够迅速思考并采取行动,用石头打

破瓮,救出了伙伴,这体现了他的聪明机智、沉着冷静和勇敢。

【点睛】参考译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

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

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

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

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画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

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

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做“祠"。②舍人:战国和秦汉时期,王

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2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引酒且饮之(拿;举)B.数人饮之不足(够)

C.我能为之足(的)D.终亡其酒(丢失)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25.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23.C

24.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25.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

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

事情弄砸。

【解析】

23.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C.我能为之足:我能够为它添上脚。之:代词,它。故选C。

24.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

首先理解句子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把各个字词的意思连起来,写出句子的意思。在这个句子中,“固”的意

思是本来,原来,“子"对人的尊称,“安能”怎能。因此,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

给它画脚呢?

25.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哲理感悟。

文章最后一句“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

酒"的意思是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

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由此可知,做任何事情节外生枝,反而会把事

情搞砸。

【点睛】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

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一个人最先完成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

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

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

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③;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④。未至,道渴而

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⑤。——选自《山海经》

注释:①夸父:传说中善跑的巨人。②入日:走进太阳光轮里。③河、渭:指黄河与渭水。④大泽:

神话里的大湖。⑤邓林:桃林。

26.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欲得饮

2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未至,道渴而死。

28.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中,你感受到神话故事具有___的特

点。这个故事让你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____________的精神。

29.有人说夸父为了逐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值得。你认同吗?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说明理由。

30.夸父逐日是经典的中国神话故事。本学期,你在课外还读了哪些神话故事?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神

话,并简要写出喜欢的原因。

我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是_________,我喜欢它的原因是

【答案】

26.赛跑想要

27.还没到大湖,夸父就在半路渴死了。

28.充满神奇的想象勇于探索、锲而不舍

29.我认为值得。因为夸父对太阳永不停歇的追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未知的世界的毅力和实

现梦想的恒心。夸父逐日的精神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人为梦想而努力拼搏。

30.《神农尝百草》因为神农一心为老百姓着想,他发明了五谷农业,还尝百草,写出了《本草经》,

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他的身上,我懂得了要为民造福的道理。

【解析】

2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夸父与日逐走:意思是夸父与太阳竞跑。“逐走"的意思是“竞跑、赛跑”。欲得饮:意思是想要喝水。

“欲"的意思是“想要”。

27.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解答此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进行合理地翻译。未至,道渴而死。意思是:夸父还没

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2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知,夸父抛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感受到神话故事具有想象大

胆、神奇的特点。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于追求、坚持不懈的

精神。

29.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解答本题,可结合文段内容来回答。本文写了夸父为了逐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认为值得,夸父的行为

教导我们要坚强,他的坚毅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0.本题考查课外阅读积累。

解答本题,需结合平日的神话故事阅读积累,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神话,并简要写出喜欢的原因。例:我

最喜欢《女娲补天》,因为女娲非常善良、勇于奉献,她创造了人类,使大地拥有了勃勃生机。

【点睛】参考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

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

杖,化成桃林。

九、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节选)

叶公子高①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②,施③尾于

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④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注释】①叶公子高: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的县令,字子高,楚国贵族。②牖(yǒu):窗户。③

施(yì):延伸。④还(xuán):掉转。

31.叶公好龙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用“”在文中划出句子。

32.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配一幅插图,下列图片最合适的是

33.叶公是真的好龙吗?请写出理由(可选用文中语句)。

【答案】

31.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32.B

33.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我是从“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这句话中知道的。

【解析】

3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开篇第一句“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中的“钩"指的是衣服上的带

钩。“写”是画的意思。凿,通“爵”,指的是古代饮酒的器具。“屋室雕文”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

句子意思是: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带钩、酒器、屋子内外都画着龙,雕刻着龙。这句话具体写出了叶

公子喜欢龙的具体表现。故“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可以看出来叶公喜欢龙。

3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结合文章画线句子“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可知龙头搭在窗台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A.图片上一个人在前面跑,一条龙在后面追,和句意不符;

B.图上龙的头在窗户外,龙的尾巴在屋子里,和句意相符;

C.图上龙的身体在窗户边,和句意不相符;

D.图上龙伸出了一个头在窗户边,和句意不相符;故选B。

3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可知,叶公见了真龙后,转身就跑,被吓的像失了魂

似的。所以他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