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篇目复习《声声慢》学案(含答案)_第1页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篇目复习《声声慢》学案(含答案)_第2页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篇目复习《声声慢》学案(含答案)_第3页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篇目复习《声声慢》学案(含答案)_第4页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篇目复习《声声慢》学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篇目复习《声声慢》学案(含答案)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篇目复习

《声声慢》

【回顾旧知】

1.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她生于书香门弟,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2.创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逝于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文化常识

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它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以寻常语入词;②凄婉悲怆的格调;③倜傥有丈夫气。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梧桐

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诵读先行】

依照提醒,尝试背诵默写诗文。

寻……,冷……,凄……。乍……,最……。三……,怎……、晚……!雁……,正……,却……。

满……,憔……,如……?守……,独……!梧……,到……、点……。这……,怎……!

【解释词语】

重点词语解释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文言翻译】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译文: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译文: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译文: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知识梳理】

一、古今异义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古义:

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今义:一个挨一个地;次序。

(3)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今义:用在惊讶、责备等语气的句末,表示情况十分严重,没法收拾(多跟在“还"的后面);不平常,很突出。

二、基础知识

1.《声声慢》作者_,李清照,号_________,宋代_________派著名女词人。

2.下列这副对联写的是谁?从哪里看出来的。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用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词句是:____,____,____。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内心世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代之。

【知识链接】

妙用叠词

《声声慢》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像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的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其中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

叠字的作用:一是形象性。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三是音乐性。叠字可使词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故要想把一幅优美的画面或动人的情景展示给读者,运用叠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针对练笔』

请选用恰当的叠词写一段话,要求文段意思明了,语言生动,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

抬头远望,果然,在明媚的阳光下,一片片的绿色在田野上闪动,那是盛夏稻田的颜色,密密丛丛的稻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摇摆摆,把那深深浅浅的绿色一直推向远处,那样的绿色仿佛是被画家故意调和过的,那绿得发黑的深色让你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由此过渡,那最浅的颜色大概就是那没有洗脱绿色的油菜花了。而这之间竟没有让你感觉到缺少了任何一种色调,你也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

【素材积累】

一、素材提炼

【素材开发】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作者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

【运用角度】

即便在国恨家仇面前,李清照还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用来自律,此事例适合话题“雕刻心中的天使”、“铭记与忘却"、“专一与忘情”、“水的灵动"、“纪念”等。

【运用示例】

1.易安的黄花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地走过。

2.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

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到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可见,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一般说来,当我们偏爱某一物,亲近某一物时,我们会觉得它特别动人,正如邹忌之妻,偏爱邹忌而认为他比齐国之美丽者徐公还要美。这正如古语所言:“情人眼里出西施。"当我们被外物所触动时,它们也便展示出自己独特的品性。

张志和渴求隐逸,而在桃花流水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林黛玉在冷雨敲窗之时倍感寄人篱下的凄凉,便觉秋窗秋不尽了,风雨却还要助凄凉;刘禹锡心胸开阔,众人悲秋,他却从排云而上的白鹤中品出了诗情,欢歌“秋日胜春朝”……

其实,万事万物都以它固有的规律运动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潮起潮平,只是我们的感情不同,这一切才给我们不同的印记。旷达者从中汲取力量,恬淡者从中陶冶心灵,感伤者对此自悲自叹……无论怎样,能有所感受,是可贵的,但我们还应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一种不以亲疏远近定是非的人,让我深深地佩服与敬仰。那便是大义灭亲的人,那便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人。在他们的灵魂中,一种高尚的理智使他们超越了狭隘,超越了个人的恩怨得失,而代之以多数人的利益。如高山流水一般,这种精神从远古流到今天,还将流向未来,它纯洁着世风,闪烁着智慧与勇气的光华,给我们注入清凉的思想之泉。

是海棠依旧,还是绿肥红瘦?这是一个问题。我想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

二、阅读拓展

《声声慢》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情景默写】

古诗文背诵默写是积累文言语汇,形成文言阅读语感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课标列出的经典名篇,更值得去探究,通过系统归纳训练,能够达到积累的目的,更能提升古文素养,从而轻松应对古诗文阅读。

一、基础识记与正确书写

在空白处补填上文中的句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惨惨_________________。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损,如今有谁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_____________,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语言能力提升

按提示的语境默写

1.《声声慢》写词人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___"开始,可见词人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___”则直接写出词人对清冷环境的感受。

2.在《声声慢》中,描写晚秋天气反复无常,词人没办法好好休息的句子是:___,___。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化用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词意,表现词人无限愁绪的句子是“___,___”。

4.在《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说不尽的愁绪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代之。

5.《声声慢》中“___,___”两句句,既写出了词人无心摘花的郁闷,又表现出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更加深远。

6.《声声慢》中,“___,___”这一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

7.《声声慢》中,使词人对花自怜,不禁黯然神伤的句子是“___”,而“___”一句道出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8.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___,___”,说明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

9.《声声慢》中“”一句既写环境,又写出内心的寂寞冷清,“___"一句写出词人凄凉惨淡的内心感受。

三、巩固与提升练习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诗作宛然可见她迷人的风姿。

B.文章第一段中的“凄冷”既包括词人创作时“冷冷清清"的环境特征,又包括词人愁苦的内心世界;将“凄冷”上升到“美"的高度,就还应包括读者感受词人内心而获得的一种凄美。

C.文章叙述、阐发议论结合完美,叙述人物经历身世,为阐发做铺垫;作者议论阐发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物“美”的内涵,指责造就这尊“美神"的乱世。

D.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

E.国家不幸词人不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到达了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爱巢倾覆的痛楚融入了诗作。

2.简要分析下面句子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意义。

(1)李清照不由得到抽一口凉气,他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

(2)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3.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好处。

4.文章开篇说“她被当做了愁的化身”,请简要探究分析:这个“愁"有着哪些具体内涵?

【即时练习】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

C.便纵有千种风情风情:情意

D.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2.下列句中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下列句中无词序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4.从词的风格流派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C.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二、课内阅读

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完成5~6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下列对《声声慢》相关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七组叠字渲染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实写词人的动作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冷冷清清"是寻觅的结果;“凄凄惨惨戚戚”直接表白内心情感。

B.“乍暖还寒时候"是写一季之气候,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正面描写词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度日如年、孤寂难捱的情景。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与首句相呼应,体现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凄清孤独的生活感受。

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渲染了怎样的环境?这对作者抒发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对比阅读

1.阅读叶梦得的《念奴娇》这首词,对比分析与苏轼的《念奴娇》的相似点。

念奴娇

[南宋]叶梦得

①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余诗句犹杰。闻道尊酒登临,孙郎。

②终古限,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族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

③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②孙郎,即孙策,曾携酒登临此山游宴。③穷发:指遥远的北方,词中指金人的后方。前人评价这首词“艳苏氏之余波”,意即这首词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诸多相似之处。请就思想感情方面分析这两首词的相似点。

2.李清照的《声声慢》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一婉约,一豪放,试着总结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答案与解析---

【解释词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乍暖还寒(天气忽冷忽暖)时候,最难将息(养息,休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抵挡)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菊花)堆积,憔悴损(极,程度深),如今有谁堪(可以,能够)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怎样)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光景,状况),怎一个愁字了得(概括得尽)!

【文言翻译】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译文: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译文: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知识梳理】

一、古今异义

答案:(1)枯萎,凋零(2)光景,状况(3)概括得尽

二、基础知识

【答案】1.李清照易安居士婉约2.李清照李清照故居在济南,“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重要的风景名胜。“漱玉词"金石录”是李清照的作品,李清照词风与南唐后主李煜非常相似,人们称其词有南唐后主李煜遗风。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4.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情景默写】

古诗文背诵默写是积累文言语汇,形成文言阅读语感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课标列出的经典名篇,更值得去探究,通过系统归纳训练,能够达到积累的目的,更能提升古文素养,从而轻松应对古诗文阅读。

一、基础识记与正确书写

凄凄戚戚乍暖还寒憔悴堪次第

二、语言能力提升

1.《声声慢》写词人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词人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凄凄惨惨戚戚”则直接写出词人对清冷环境的感受。

2.在《声声慢》中,描写晚秋天气反复无常,词人没办法好好休息的句子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化用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词意,表现词人无限愁绪的句子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在《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说不尽的愁绪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两句代之。

5.《声声慢》中“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两句,既写出了词人无心摘花的郁闷,又表现出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更加深远。

6.《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

7.《声声慢》中,使词人对花自怜,不禁黯然神伤的句子是“满地黄花堆积”,而“梧桐更兼细雨”一句道出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