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之篇章结构中考记叙文写作之篇章结构
【笔记区】
记叙文的结构指的是文章中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详写和略写、段落和层次等。
1、记叙文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娓娓道出)
【例段展现】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挥手之间》
【分析】这样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件的背景。同时也能清晰地感受到百姓们对毛主席的拥戴。
【例段展现】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
【分析】简洁明了地交代了全文的中心话题:一家人散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一家人散步"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例段展现】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分析】开篇点出父亲的背影,与标题照应。接下来展开对父亲背影的回忆与叙述。
【例段展现】
“我爱鸟。"
——《鸟》
【分析】开篇点题,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作者爱鸟的情感溢于言表。在考场应试中不失为一种好用的开头方式。
【例段展现】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白杨礼赞》【附录2】
【分析】开门见山,直接抒情,表达对白杨树的赞美。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景物描写)
【例段展现】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
——《驿路梨花》【附录3】
【分析】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例段展现】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满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
——《多收了三五斗》
【分析】这段描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多,暗示了丰收的年景,而这种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主题。
(4)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名言开路,就是开头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
【例段展现】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附录4】
【分析】开头引用席慕容的名言、诗句,起到开启、统领全篇的作用。既切题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味和哲理性,发人深思。
【例段展现】
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琐忆》【附录5】
【分析】这里引用的诗句,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尽管文章中所记叙的都是关于鲁迅生活琐细的事情,但所有的事情又能以小见大,体现诗句中的精神。
2、记叙文的结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画龙点睛法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在应试考场中不失为一种好用的结尾方式。
【例段展现】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枣核》【附录6】
【分析】通篇由“枣核"引出故友因在异国他乡思念祖国以至在异地营造祖国山河风物的叙述,结尾直接抒情点明中华民族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例段展现】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窃读记》【附录7】
【分析】通篇生动精彩的“窃读"叙述,场景历历在目,结尾借用老师的一句话收束全文,点明题旨——书籍是精神食粮,必不可少。
(2)抒情议论法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主要是要有观点的陈述、总结,同时有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例段展现】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回忆我的母亲》
【分析】这段议论抒情从前边回忆母亲的几件平凡的事回到现实中并由表达普通的主题——赞扬母爱,上升到“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这一更深刻的主题。
【例段展现】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分析】这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即使前途黯淡,仍要保持信心,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3)首尾呼应法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首尾呼应方法要能够不看正文能读出大致的主旨,产生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例段展现】
开头:“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
结尾:“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
——《一件珍贵的衬衫》【附录8】
【分析】开头采用“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结尾与开头在内容上以“重复话题"的形式进行呼应,使得文章浑然一体。
【例段展现】
开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都是美的”
结尾:“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雨的四季》【附录9】
【分析】开头点明主旨,结尾与开头在内容上以“抒情”的形式进行呼应,使得文章浑然一体。
【例段展现】
开头:“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结尾:“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猫》
【分析】开头直接入题对养猫的经历进行叙述,结尾与开头在内容上以“交代结果"的形式进行呼应,深化主题。
(4)以描写/修辞作结
以景物描写或者是细节描写又或是巧妙运用修辞,能让主旨表达得委婉含蓄,意蕴悠长。
【例段展现】
“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花市》【附录10】
【分析】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
【例段展现】
“她把《飞鸟集》抽了下来:“那,那就给你吧!”没等我作出反应,已将它塞到我手里,转身离去了。她走了,像一缕轻盈的风,像一阵清凉的雨,像一曲优美的歌……"
——《小鸟,你飞向何方》【附录11】
【分析】兼用了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方法。用语含蓄,富于诗情画意。表现了小姑娘高洁、美好的心灵,引人遐思。
3、记叙文的过渡(中间)
一般地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转换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成分。
(1)用词语过渡
表示时间的词语如“现在”、“以后"、“之后”等,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家里"、“操场上”、“教室里"等,表示关联的衔接词如“因为”、“然而"、“其实”等。
(2)用句子过渡
过渡句子,通常是疑问句,总结句等,它起到另起话题或是总结话题的作用。
(3)用议论抒情段落过渡
议论抒情段落往往能起到总结小话题的作用,使文章层次结构清晰。
【例段展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
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
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九月十八日
【分析】
(1)用词语过渡
如“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由夏天的百草园景象过渡到冬天的百草园景象;再如“第二次行礼……时"以下引出私塾先生的介绍。
(2)用句子过渡
如“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一句,从上文百草园夏天繁盛的景象过渡到美女蛇传说的叙述中。
如“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一句,从百草园的欢乐美好生活过渡到压抑无聊的私塾生活介绍。
(3)用议论抒情段落过渡
如“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一句,讲上文生动描写私塾先生读书的痴迷入神状态过渡到学生课堂玩乐的叙述。
4、记叙文的照应(中间)
照应,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呼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例段展现】
小桔灯
冰心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逼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
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分析】
(1)首尾照应
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2)文题照应
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作小桔灯的动作。
(3)前后照应:
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
(三)方法点拨
1、根据审题立意,列提纲
2、在提纲中,构思开头,结尾采用方法,并写下意图,如吸引读者,直接点题,升华主旨等。
3、想想文章点题的方式,并构思文章哪里需要点题,在列提纲中体现。
【例题一】
1、鉴赏下列文段,尝试着分析文章是如何做到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的?
父亲的眼神
父亲的眼神平凡而深沉,我永难忘怀。
我从小就怕父亲。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特别爱干净,每次回家停下车子,就拿起扫帚,里院外院打扫一遍,然后挑水,帮我母亲烧火。我最爱看父亲拉风箱的样子,他总是用力过猛,动作夸张,把风箱拉得呱嗒呱嗒响,很笨拙的样子,惹得母亲笑出眼泪来。这时,我便敢大胆地跟着母亲笑,父亲的眼神没半点责备,有的只是对儿子的怜爱。每次忆起父亲当时的眼神,我心中就会油然生出丝丝温馨。
我渐渐长大,要离别父亲去县城读书了,父亲送我时的眼神,除慈爱外,还有天下父母所共存的“望子成龙"的期望。我不敢再细看,唯恐控制不住自己不争气的眼泪,只在心里暗暗地向父亲的眼神许一个诺言:父亲,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自此以后,我也曾为这个信念努力过,但由于迷上了读小说,学习成绩一度很差,尤其是数学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把我父亲叫到学校,让父亲带我回家反省。那个时候,家长被老师叫到学校是很丢脸的事,更何况是要回家反省。回到家,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不想让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把我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床上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父亲用他那刀子的眼神盯着我,我哭得稀里哗啦。从那以后,我至少有半年的时间没敢再看小说,数学成绩也很快提了上来。
离开父亲的日子,我总会想到父亲的眼神,因为父亲的眼神,包含了太多的内容,永远激励着我奋进,奋进。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例题二】
鉴赏下列唐诗,尝试着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一作:随君)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习题一】
片段练习
1、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找出与下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写下来。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店项目合作合同模板
- 蔬菜调料采购合同模板
- 购买渔船合同模板
- 商务餐饮会员合同模板
- 公积金租赁备案合同模板
- 设备安装工程设计合同模板
- 公会和斗鱼之间合同模板
- 公司合同模板简本
- 辞退员工的合同
- 道路清扫人工合同模板
- 国开2024年秋《经济法学》计分作业1-4答案形考任务
- 2024-2025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3桥(课件)
-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
- 无锡市天一实验2023-2024初一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 工厂废弃物管理制度废弃物的分类、保管、运输管理办法 - 生产管理
- 【教案】3.4函数的应用(一) 教学设计-2020年秋高中数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 第四章_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 健康体检表(范本)
- 铁路局关工委先进典型材料
- 供水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